人教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年抗战
- 格式:pptx
- 大小:5.31 MB
- 文档页数:42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教案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设计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一、日本侵华(一)日本局部侵华1、日本侵华的原因:(1)已蓄谋已久(2)世界经济危机爆发,日本为摆脱困境建立法西斯专政(3)1927年6月东方会议召开,制定侵略中国总方针。
(4)有利条件:国内:国共两党内战对峙;国民党抗战意图没有明确,没做好抗战准备。
国际:欧美列强忙于应对经济危机,无法无暇顾及日本侵华;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2、日本局部侵华的过程(1)开始:1931年,九一八事变(2)1932年,一二八事变,侵略上海(3)1932年3月,建立伪满洲国(4)1935年,华北事变讲解日本侵华过程,利用知识填空的表格,有利于学生梳理知识线索,清晰地掌握本节内容。
(二)日本全面侵华1、开始标志:1937年卢沟桥事变,标志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2、日本侵华的罪行: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重庆大轰炸;731细菌部队;慰安妇制度3、日本侵华政策:政治:以华制华,建立南京伪国民政府经济:以战养战,对占领区经济掠夺对战后抗日根据地实行“三光政策”1、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观念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2、培养学生筛取有效信息能力。
二、中国抗战(一)中国局部抗战1、抗日救亡运动(杨靖宇)3、东北抗日联军牵制大量日军,1936年2、1935年12月9日,一二.九运动、影响(二)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过程:1、培养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2、通过展示相关历史图片,再现历史情境,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爱二、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论述题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众所周知,中国未能自主现代化,是被人轰出中世纪的。
依据目前史学界多数人的说法,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一再失去历史机遇,多次与幸运之神交臂而过。
第一次是明中后期以的“资本主义萌芽”。
法国学者布罗代尔还曾感叹明朝(永乐皇帝)于1421年由南京迁都北京,认为这实际上是“背离了利用大海之便发展经济和扩大影响的方针”,不无遗憾地说:“不论这一选择出于有意或者无意……中国在争夺世界权杖的比赛中输了一局。
牢记历史是为了开创未来合作共赢是人类发展永恒的主题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一、【课标要求】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行;通过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二、【教材分析】本课内容以日军侵华线和中国抗战线两条线索纵深推进。
日军侵华线叙述日本帝国主义先后在华发动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侵华范围也从1931年的局部侵华到1937年的全面侵华。
侵华期间,日本帝国主义在各个领域都对中国人民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
与此同时,另一条线索即中国抗战线亦方兴未艾,中国人民的抗战热情逐步高涨。
中国共产党积极参与抗日救国,华北事变后进一步调整政策,在瓦窑堡会议上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受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全国团结抗战局面初步形成。
1937年七七事变后,年七七事变后,进入全面抗战阶段,进入全面抗战阶段,进入全面抗战阶段,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形成,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形成,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抗战期间,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坚持抗战,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相对完整学习了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七七事变和日军诸多暴行以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过程等史实,教师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学习边界,探讨抗战时期各阶层政策变化的原因,深化对历史的理解;从时空角度绘制抗战形势图,探讨抗日战争与当时国际大背景的联系,构建大历史观;实地查找相关战抗日史料,涵养家国情怀。
四、【教学目标】1.通过时空定位,知道抗日战争从局部到全面的时空演变。
2.通过史料呈现与分析,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暴行,理解抗日民族统战线的形成过程,解释中共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第23课从局部战争到全面抗战【课标要求】1.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行。
2.认识中国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的史实。
【学习重点】日本侵华的原因;日本侵华罪行【学习难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课堂学习】1.日本侵华的历史背景富饶的中国东北地区,以农产和矿藏丰富而著称。
自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日本就一直觊觎这个地区。
日俄战争后,日本获取沙俄从前在东北的权益,更加助长了它的野心。
随着1910年吞并朝鲜,许多日本人“顺理成章”地把东北看作下一个征服目标。
日本人三次——1912年、1916年、1928年——策划挑唆“满蒙自治运动”,尽管这些企图归于失败,但那种“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的观念却越演越烈。
他们(日本关东军)认为1931年行动时机非常有利,因为中国正深深地陷入内部动荡和自然灾害的困境。
中国共产党的威胁日趋严重,中央政府投入了一连串代价高昂的“围剿”。
大运河、长江和淮河水灾肆虐,致使中部十个省份十四万人被淹死、二十五万人流离失所,更是雪上加霜。
一、局部抗战1.原因(1)日本制造侵华事件背景:①1927年,日本在东方会议上制定了侵略中国的总方针②1929年爆发的资本主义严重影响日本,为缓和国内矛盾,摆脱困境,统治集团急于发动侵华战争侵华事件:①1931年9月18日,日本制造事变,侵略中国东北(自此中国14年抗战开始)②1932年1月,日军在上海制造事变③1932年3月,日本扶植清废帝溥仪做傀儡,在吉林长春建立。
抗日救亡:坚持抗战,领导人之一是共产党员杨靖宇中国共产党①1935年,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②1935年底,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 .的方针日本侵占东北三省后,又加紧策动“华北自治运动”,制造“”。
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大规模游行示威,即。
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爱国将领①1933年,日军由东北向进犯,遭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②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以武力逼蒋抗日,发动“”,促进了中共中央方针的实现,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二、全面抗战的开始1.标志: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教案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设计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讲解日本侵华过程,利用知识填空的表格,有利于学生梳理知识线索,清晰地掌握本节内容。
(二)日本全面侵华1、开始标志:1937年卢沟桥事变,标志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2、日本侵华的罪行:南京大屠杀,1937二、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论述题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本无任何向西方文化观摩的意思,现在打了败仗,知道西方船坚炮利的厉害,才不得不急起直追,想学到西方的科技。
这就决定了中国学习西方纯出于功利观点。
这个观点基本上支配了思想界、知识界……当时所译之书主要为科技与法律(国际法),并没有接触到西方文化本身的特质,特别是没有接触到西方的宗教……而士大夫则只想学西方的船坚炮利。
由于自始即不注意宗教在西方文化中的地位,中国人对西方人的“自我”或“个人”的意识便无从了解。
——摘编自余英时《近代中国个人观的改变》根据材料并结合史实,指出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特点,并加以说明。
(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指出一种特点即可)【答案】特点:①经历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逐渐科学化和合理化递进嬗变的过程;②他们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同时并存;学习西方的变化伴随中国民族危机的程度而深化。
(答出一点且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说明:土大夫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没有深入地学习西方的政治体制和思想文化,没有从根本上达到挽救中国危亡的目的,但是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潮流;资产阶级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族意识日益觉醒;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知识分子表现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特点,科学社会主义也传入了中国,中国的革命从此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
(答案仅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解析】【详解】由材料“中国本无任何向西方文化观摩的意思,现在打了败仗……才不得不急起直追,想学到西方的科技”可知,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是受到西方侵略之后开始的,这就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是与抵制侵略同时并存的,而且伴随着中国民族危机的程度而逐渐深化;再由所学过的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的相关知识可知,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由器物学习到制度学习再到思想学习的过程,这体现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逐渐科学化和合理化递进嬗变的特点。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时教学案: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2019级高中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课时教学案设计班级姓名~1937年间,国民党各派军事集团的混战,特别是蒋介石发动的对红军的几次“围剿”带来无穷灾难,又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以可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教学案参考答案【问题探究一】参考答案: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发动侵华战争(1)背景:中国的内战特别是蒋介石对红军的“围剿”,给日本侵华以可乘之机。
后果:国民政府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方针,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2)东史郎先生勇于面对侵略历史,敢于承担历史责任,如实描述历史,有着强烈的正义感。
【问题探究二】参考答案:西安事变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1)原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民族危机严重。
意义: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枢纽,促成了中共中央联蒋抗日方针的实现。
(2)背景:1937年日本制造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
诚意:中共以民族利益为重,表示遵守三民主义,停止暴力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政策,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权,接受军队改编,共赴国难。
【高效训练】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十四年抗战。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侵略中国东北,中国开始局部抗战, 故C项正确。
2.【答案】B。
【解析】“嫩江原”指东北的嫩江平原,结合时间及所学可知,这是指活跃在东北地区的东北抗日联军,故选择B项;北伐军未进入东北,故排除A项;八路军主要活跃于华北平原,故排除C项;新四军主要活跃于南方,故排除D项。
3.【答案】B。
【解析】1935年,日本策划华北五省自治,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导致了一二•九运动的爆发。
结合当时的形势可知,B项符合题意。
4.【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安事变。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事件背后有共产国际和共产党的活动指的是在西安事变时共产党给张学良做的思想工作,中国的抗日势力也将增强指的是西安事变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所以这一事件是西安事变,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西安事变而非国共第二次合作,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西安事变而非遵义会议,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西安事变而非红军陕北会师,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