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地的题目: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动量守恒定律实验
- 格式:doc
- 大小:46.00 KB
- 文档页数:4
动量守恒与碰撞实验验证引言:动量守恒定律是经典力学中一项重要的物理学原理,它描述了一个封闭系统中动量的守恒性质。
在碰撞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并进一步理解物体间的碰撞行为。
本文将探讨动量守恒定律以及如何通过碰撞实验验证该定律。
一、动量守恒定律的原理动量守恒定律指出,在没有外力作用的封闭系统中,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具体而言,当多个物体相互作用发生碰撞时,它们之间的总动量在碰撞前后保持不变。
二、完全弹性碰撞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完全弹性碰撞是指碰撞后物体之间没有能量损失的碰撞。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1. 实验装置为了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我们需要准备以下实验装置:- 两个相同质量的弹性小球- 一条直线轨道- 光电门和计时器2. 实验步骤- 将直线轨道放置水平,并确保其平整。
- 将两个小球放在轨道的一端,使它们相互靠近且具有一定的初始速度。
- 在轨道的另一端安装光电门和计时器,用于测量小球通过的时间间隔。
- 记录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和光电门测得的时间间隔。
3.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记录,我们可以计算碰撞前后小球的速度,并计算它们的动量。
如果碰撞为完全弹性碰撞,理论计算的总动量应该在碰撞前后保持不变。
通过比较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测,我们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三、非完全弹性碰撞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非完全弹性碰撞是指碰撞后物体之间发生能量损失的碰撞。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同样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1. 实验装置为了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我们需要准备以下实验装置:- 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一个较轻,一个较重)- 一条直线轨道- 光电门和计时器2. 实验步骤- 将直线轨道放置水平,并确保其平整。
- 将较轻的小球放在轨道的一端,使其具有一定的初始速度。
- 在轨道的另一端安装光电门和计时器,用于测量小球通过的时间间隔。
- 将较重的小球放在轨道的另一端。
- 记录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和光电门测得的时间间隔。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专题)碰撞问题是历年高考试题的重点和热点,同时它也是同学们学习的难点.它所反映出来的物理过程、状态变化及能量关系,能够全方位地考查同学们的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分析推理能力.高考中考查的碰撞问题,碰撞时间极短,位移为零,碰撞过程遵循动量守恒定律.一、碰撞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相遇,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仅持续一个极为短暂的时间,而运动状态发生显著变化,这种现象称为碰撞。
碰撞是一个基本,十分重要的物理模型,其特点是:1.瞬时性.由于物体在发生碰撞时,所用时间极短,因此在计算物体运动时间时,通常把碰撞时间忽略不计;在碰撞这一极短的时间内,物体的位置是来不及改变的,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物体在碰撞中位移为零。
2.动量守恒性.因碰撞时间极短,相互作用的内力大于外力,所以系统在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
3.动能(或机械能)不增.在碰撞过程中,系统总动能只有减少或者不变,而绝不会增加,即不能违背能量守恒原则。
物体的位置不发生改变,势能也不改变。
也可以说是机械能不增加。
若弹性碰撞则同时满足动量、动能守恒。
非弹性碰撞只满足动量守恒,而不满足动能守恒(系统的动能减少)。
即E初≥E末二、解题策略首先要根据碰撞的瞬时性特点,正确选取相互作用的研究对象,使问题简便解决;其次要确定碰撞前和碰撞后系统中各个研究对象的状态;然后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及其他规律求解,并验证求得结果的合理性。
基本练习:[基础导引]练习1、在气垫导轨上,一个质量为600 g的滑块A以15 cm/s的速度与另一个质量为400 g、速度为10 cm/s并沿相反的方向运动的滑块B迎面相撞,碰撞后两个滑块粘在一起,求碰撞后滑块的速度大小和方向.练习2、质量为m 、速度为v 的A 球跟质量为3m 的静止B 球发生正碰.碰撞可能是弹性的,也可能是非弹性的,因此,碰撞后B 球的速度可能有不同的值.请你论证:碰撞后B 球的速度可能是以下值吗?(1)0.6v ;(2)0.4v ;(3)0.2v.练习3.如图,t 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与滑块B 相连, B 静止在水平导轨上的O 点, 此时弹簧处于原长.另一质量与B 相同的滑块A 从导轨上的P 点以初速度v 0向B 滑行,当A 滑过距离s 时,与B 相碰.碰撞时间极短,碰后A 、B 粘在一起运动.设滑块A 和B 均可视为质点,弹簧O 点右边与导轨的动摩擦因数为μ,O 点左边摩擦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求:(1)碰后瞬间,A 、B 共同的速度大小;(2) 当弹簧的压缩量最大时,此时的弹性势能多大?拓展: (3)物体与导轨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若A 、B 压缩弹簧后恰能返回到O 点并停止,求弹簧的最大压缩量.(4)物体与导轨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若弹簧的最大压缩量为X .求A 、B 压缩弹簧后恰能返回到O 时的速度.(5)如果把右边的水平面变成斜面会怎样?思考题:4.用轻弹簧相连的质量均为m =2㎏的A 、B两物体都以v =6m/s 的速度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运动,弹簧处于原长,质量M = 4㎏的物体C 静止在前方,如图所示。
动量守恒定律及碰撞问题解析动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基本原理,它在解决碰撞问题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动量守恒定律进行详细的解析,并探讨碰撞问题的应用。
一、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及原理动量是物体运动的一个重要物理量,它等于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
动量守恒定律指出,在一个孤立系统中,当没有外力作用时,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动量守恒定律的数学表达为:∑mv = ∑mv'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初速度,v'为物体的末速度。
∑mv表示碰撞前系统的总动量,∑mv'表示碰撞后系统的总动量。
二、弹性碰撞问题的解析弹性碰撞是指碰撞后物体能够恢复其原有形状和大小,并且动能守恒。
在弹性碰撞中,动量守恒定律可以用来解决碰撞前后物体的速度和质量之间的关系。
考虑两个物体A和B的弹性碰撞情况。
设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初速度分别为v1和v2,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
根据碰撞前后的动量守恒定律可以得到以下方程组:m1v1 + m2v2 = m1v1' + m2v2' (1)(1/2)m1v1^2 + (1/2)m2v2^2 = (1/2)m1v1'^2 + (1/2)m2v2'^2 (2)通过解方程组(1)和(2),可以求解出碰撞后物体A和物体B的速度。
这种方法在解决弹性碰撞问题时非常实用。
三、非弹性碰撞问题的解析非弹性碰撞是指碰撞后物体不能完全恢复其原有形状和大小,动能不守恒。
在非弹性碰撞中,可以利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碰撞前后物体的速度和质量之间的关系。
考虑两个物体A和B的非弹性碰撞情况。
设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初速度分别为v1和v2,碰撞后的速度为v。
根据碰撞前后的动量守恒定律可以得到以下方程:m1v1 + m2v2 = (m1 + m2)v (3)通过解方程(3),可以求解出碰撞后物体的速度。
需要注意的是,非弹性碰撞中动能不守恒,所以无法通过动量守恒定律求解出速度的具体数值。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弹性碰撞揭秘在我们日常生活和物理学的研究中,碰撞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从台球桌上球与球的撞击,到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碰撞无处不在。
而碰撞又分为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这两种碰撞形式在物理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先来说说弹性碰撞。
弹性碰撞是一种理想化的碰撞情况,在这种碰撞中,系统的总动能在碰撞前后保持不变。
简单来说,就是在碰撞过程中没有能量的损失。
这就好像两个完全弹性的小球,当它们相互碰撞时,碰撞前后的速度大小和方向按照一定的规律发生改变,但总的能量却没有丝毫减少。
为了更好地理解弹性碰撞,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进行分析。
假设我们有两个质量分别为 m1 和 m2 的小球,它们的速度分别为v1 和 v2 ,在一条直线上发生碰撞。
碰撞后,它们的速度变为 v1' 和v2' 。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和动能守恒定律,我们可以列出方程组来求解碰撞后的速度。
动量守恒定律告诉我们,在碰撞前后,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即:m1v1 + m2v2 = m1v1' + m2v2' 。
动能守恒定律则表明,碰撞前后系统的总动能不变。
即:(1/2)m1v1²+(1/2)m2v2²=(1/2)m1v1'²+(1/2)m2v2'²。
通过联立这两个方程,我们就可以求解出 v1' 和 v2' 。
弹性碰撞在实际生活中也有不少例子。
比如,在打台球时,如果球与球之间的碰撞是完全弹性的,那么当一个球撞击另一个静止的球时,撞击球会停止,而被撞击的球会以撞击球原来的速度向前运动。
再比如,两个钢球之间的碰撞,也可以近似看作弹性碰撞。
那么,弹性碰撞有哪些特点呢?首先,碰撞前后的总动能不变,这是弹性碰撞最显著的特征。
其次,碰撞物体在碰撞前后的速度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通过相关的物理定律和公式可以准确计算出来。
此外,弹性碰撞中的物体在碰撞瞬间,相互作用力非常大,但作用时间极短。
实验报告动量守恒实验报告:动量守恒引言:动量守恒是物理学中重要的基本原理之一。
它表明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当没有外力作用时,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并探讨其应用。
实验一:弹性碰撞在实验室中,我们使用了两个小球进行弹性碰撞实验。
首先,将两个小球放在一条直线上,给其中一个小球以初速度,然后观察碰撞后两个小球的运动情况。
实验结果显示,碰撞后两个小球的速度发生了变化,但总动量保持不变。
这符合动量守恒定律的预期。
通过测量碰撞前后小球的质量和速度,我们可以计算出碰撞前后的动量,并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二:非弹性碰撞接下来,我们进行了非弹性碰撞实验。
同样地,将两个小球放在一条直线上,给其中一个小球以初速度,然后观察碰撞后两个小球的运动情况。
与弹性碰撞不同的是,非弹性碰撞中,两个小球在碰撞后会粘在一起,并以共同的速度继续运动。
同样地,我们测量了碰撞前后小球的质量和速度,并计算了碰撞前后的动量。
实验结果显示,碰撞后两个小球的总动量仍然保持不变。
虽然碰撞后小球的运动速度发生了变化,但总动量仍然守恒。
这再次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在非弹性碰撞中的适用性。
实验三:动量守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动量守恒定律不仅仅在实验室中适用,它还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找到许多应用。
例如,交通事故中的汽车碰撞,飞机着陆时的冲击,以及运动员跳水时的动作等等。
在交通事故中,当两辆车相撞时,它们的动量会发生改变。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我们可以通过测量事故前后车辆的质量和速度来推断事故发生时的速度。
这对于事故的调查和分析非常重要。
另一个例子是飞机着陆时的冲击。
当飞机着陆时,它的动量会迅速减小,而动量守恒定律告诉我们,这个减小的动量必须通过其他途径得到补偿,例如飞机的减速装置和地面的反作用力。
这有助于我们理解飞机着陆时的物理过程。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和应用的讨论,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动量守恒定律是一个普遍适用的物理原理,在许多实验和现实生活中都得到了验证。
动量守恒练习题碰撞与弹性问题动量守恒练习题:碰撞与弹性问题动量守恒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基本原理,用于描述各种碰撞和相互作用过程中动量的守恒特性。
本文将通过几个练习题来阐述碰撞和弹性问题中的动量守恒原理。
1. 两个小球的弹性碰撞假设有两个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小球,在一维情况下,它们以速度v1和v2相向运动,发生完全弹性碰撞。
我们需要求解碰撞之后两个小球的速度。
解析:根据动量守恒定律,碰撞前后总动量守恒,即m1v1 + m2v2 =m1v1' + m2v2',其中v1'和v2'分别是碰撞之后两个小球的速度。
根据动能守恒定律,碰撞前后总动能守恒,即(m1v1^2 + m2v2^2) / 2 = (m1v1'^2 + m2v2'^2) / 2。
由于发生完全弹性碰撞,动能守恒条件表示为(m1v1^2 + m2v2^2) = (m1v1'^2 + m2v2'^2)。
通过求解以上两个方程组,可以得到碰撞后两个小球的速度v1'和v2'。
2. 弹簧碰撞问题现假设有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以速度v撞向一个静止的质量为M 的小球。
两个小球之间通过弹簧连接,并假设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求解两个小球碰撞后的速度。
解析:根据动量守恒定律,碰撞前后总动量守恒,即mv = mv' + Mv',其中v和v'分别为碰撞前和碰撞后小球的速度。
由于两个小球通过弹簧连接,在碰撞过程中弹簧发生变形,因此弹簧的势能产生了改变。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碰撞前后总机械能守恒,即1/2mv^2 = 1/2mv'^2 + 1/2Mv'^2 + 1/2kx'^2,其中x'表示弹簧伸长的距离。
通过求解以上两个方程组,可以得到碰撞后两个小球的速度v'。
3. 斜面上的碰撞问题考虑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以速度v沿着一个倾斜角度为α的光滑斜面滑下,在斜面底部与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碰撞,假设碰撞是完全弹性的。
碰撞与动量守恒实验报告(二)引言概述:本实验旨在通过进行碰撞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并探讨不同碰撞情况下动量守恒的表现形式。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使用了一套完备的实验装置,对不同质量和速度的物体进行了多组碰撞实验,并记录了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将对碰撞与动量守恒的关系有更深刻的理解。
正文:一、弹性碰撞实验1. 确定实验装置安装位置和放置物体的位置。
2. 设定首发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并记录。
3. 发射物体与静止物体碰撞后的运动情况的观察和记录。
4. 根据观察到的碰撞结果,计算碰撞前后物体的动量,并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5. 通过多次实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总结弹性碰撞时的动量守恒规律。
二、非弹性碰撞实验1. 改变实验装置中的物体质量和速度,设定非弹性碰撞实验的条件。
2. 发射物体与静止物体碰撞后的运动情况的观察和记录。
3. 根据观察到的碰撞结果,计算碰撞前后物体的动量,并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4. 比较非弹性碰撞与弹性碰撞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5. 综合实验结果,总结非弹性碰撞时的动量守恒规律。
三、完全非弹性碰撞实验1. 调整实验装置,使碰撞后物体粘连在一起。
2. 发射物体与静止物体碰撞后的运动情况的观察和记录。
3. 根据观察到的碰撞结果,计算碰撞前后物体的动量,并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是否仍然成立。
4. 分析完全非弹性碰撞的特点,并与之前实验结果进行对比。
5. 探讨动量守恒定律在完全非弹性碰撞中的适用性。
四、角动量守恒实验1. 修改实验装置,增加旋转物体的部分。
2. 设定旋转物体的质量、速度和转动惯量,并记录。
3. 进行旋转物体与发射物体碰撞的实验。
4. 观察碰撞后的运动情况,记录旋转物体的角速度变化。
5. 分析碰撞实验结果,验证角动量守恒定律。
五、实验总结通过以上实验,我们验证了碰撞与动量守恒的关系,并研究了不同碰撞情况下动量守恒的表现形式。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中,动量守恒定律成立。
而在完全非弹性碰撞中,由于物体粘连,动量守恒定律仍然成立。
动量守恒定律解析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动量守恒定律是经典力学中的一个基本原理,描述了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一个封闭系统总动量保持不变的规律。
在碰撞这一物理现象中,动量守恒定律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两种碰撞形式进行详细解析。
一、弹性碰撞弹性碰撞是指碰撞前后两个物体之间没有能量损失,也没有形变的碰撞过程。
在弹性碰撞中,动量守恒定律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达:m1 * v1i + m2 * v2i = m1 * v1f + m2 * v2f其中,m1和m2分别是碰撞物体1和物体2的质量,v1i和v2i是碰撞物体1和物体2的初始速度,v1f和v2f是碰撞物体1和物体2的最终速度。
在弹性碰撞中,动量守恒定律成立是因为碰撞过程中没有外部力量对物体施加,只有内部作用力。
这种情况下,动量变化完全由物体内部力的转移引起,总动量始终保持不变。
二、非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是指碰撞过程中发生了能量损失和形变的碰撞。
在非弹性碰撞中,动量守恒定律同样成立,但能量守恒定律不再适用,因为碰撞过程中发生了能量转化。
在非弹性碰撞中,我们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描述动量守恒定律:m1 * v1i + m2 * v2i = (m1 + m2) * vf其中,m1和m2仍然是碰撞物体1和物体2的质量,v1i和v2i是碰撞物体1和物体2的初始速度,vf是碰撞后两个物体的共同速度。
在非弹性碰撞中,碰撞过程中会有能量损失,例如热能的产生、声能的产生等。
因此,虽然总动量守恒,但总能量会降低。
三、二维碰撞上述讨论的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都是基于一维运动的情况。
而在实际应用中,很多碰撞都是二维碰撞,即在平面上发生的碰撞。
对于二维碰撞,动量守恒定律可以分解为两个方向上的独立守恒。
在碰撞发生前,需要将速度向量按照坐标轴进行分解,然后针对每个分量分别应用动量守恒定律。
四、应用与实例动量守恒定律是解析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的基础,在物理学、工程学、运动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动量守恒定律在碰撞中的应用碰撞是物体相互作用中的一种重要过程,它涉及到力的传递、能量转化和动量变化等物理概念。
其中,动量守恒定律是研究碰撞过程中动量变化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重点探讨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中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一、弹性碰撞的动量守恒弹性碰撞是指碰撞过程中物体之间没有能量损失的情况。
在弹性碰撞中,动量守恒定律可以用来描述碰撞前后物体动量的变化情况。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碰撞前后物体的总动量保持不变,即:⇒ m1v1i + m2v2i = m1v1f + m2v2f其中,m1和m2分别为两个物体的质量,v1i和v2i为碰撞前的物体速度,v1f和v2f为碰撞后的物体速度。
弹性碰撞常见的应用之一是撞球游戏。
在撞球中,两个球之间发生的碰撞是弹性碰撞。
假设一个质量为m1的球以速度v1i撞向另一个质量为m2的球,且两个球之间没有能量损失。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以得出碰撞后两个球的速度。
二、非弹性碰撞的动量守恒非弹性碰撞是指碰撞过程中物体之间有能量损失的情况。
在非弹性碰撞中,动量守恒定律仍然适用于描述碰撞前后物体动量的变化情况。
然而,由于能量的损失,非弹性碰撞中的碰撞后速度与弹性碰撞有所不同。
在非弹性碰撞中,一部分或全部动能被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或变形能。
因此,碰撞后物体的速度会发生变化,而不同于弹性碰撞中速度保持不变的情况。
非弹性碰撞常见的应用之一是交通事故。
当两辆车发生碰撞时,能量损失导致碰撞后的车速度减小,甚至会发生车辆变形。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我们可以计算碰撞前后的速度变化,并推断事故造成的损害程度。
三、动量守恒定律在碰撞中的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在碰撞中有广泛的应用,不仅可以用于解释现象,还可以用于计算物体的运动状态。
以下是动量守恒定律在碰撞中的一些应用:1. 碰撞速度计算:通过动量守恒定律,可以计算碰撞中物体的速度变化,进而了解碰撞后物体的动态状态。
2. 防护设计:动量守恒定律可用于计算碰撞后物体的速度变化,从而指导防护设施的设计,减轻碰撞事故对人身安全的影响。
专题: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实验:探究动量守恒定律
学习目标:
1、了解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
2、会用动量、能量的观点综合分析、解决一维碰撞问题。
3、了解探究动量守恒定律的三种方法。
学习过程:
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的外力为零,某些情况下系统受外力,但外力远小于内力时均可以认为系统的动量守恒,应用动量守恒定律时请大家注意速度的方向问题,最好能画出实际的情境图协助解题。
请规范解下列问题。
一、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
实例分析1:在气垫导轨上,一个质量为2kg的滑块A以1m/s的速度与另一个质量为1kg、速度为4m/s并沿相反方向运动的滑块B迎面相撞,碰撞后两个滑块粘在一起,求:(1)碰撞后两滑块的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系统的动能减少了多少?转化为什么能量?
(2)若碰撞后系统的总动能没有变化,则碰撞后两滑块的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问题一:什么叫做弹性碰撞?什么叫做非弹性碰撞?什么叫做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过程中会不会出现动能变多的情形?
实例分析2:如图,光滑的水平面上,两球质量均为m,甲球与一轻弹簧相连,静止不动,乙球以速度v撞击弹簧,经过一段时间和弹簧分开,弹簧恢复原长,求:
(1)撞击后甲、乙两球相距最近时两球球的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2)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为多少?
(3)乙球和弹簧分开后甲、乙两球的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思考与讨论:假设物体m1以速度v1与原来静止的物体m2发生弹性碰撞,求碰撞后两物体的速度v3、v4,并讨论m1=m2;m1》m2;m1《m2时的实际情形。
二、探究动量守恒的实验:
问题二(P4参考案例一)如何探究系统动量是否守恒(弹性碰撞、分开模型、完全非弹性碰撞)?
问题三(P5参考案例二):某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把两个小球用等长的细线悬挂于同一点,让B 球静止,拉起A 球,由静止释放后使它们相碰,碰后粘在一起.实验过程中除了要测量A 球被拉起的角度1θ,及它们碰后摆起的最大角度2θ之外,
还需测量哪些物理量(写出物理量的名称和符号)才能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
恒.用测量的物理量表示动量守恒应满足的关系式.
问题四(P5参考案例三):水平光滑桌面上有A 、B 两个小车,质量分别是0.6 kg 和0.2 kg.A 车的车尾拉着纸带,A 车以某一速度与静止的B 车碰撞,碰后两车连在一起共同向前运动.碰撞前后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如图所示.根据这些数据,请通过计算猜想:对于两小车组成的系统,什么物理量在碰撞前后是相等的?
学习报告:
1、光滑水平面上的两个物体发生碰撞,下列情形可能成立的是( )
A.碰撞后系统的总动能比碰撞前小,但系统的总动量守恒
B.碰撞前后系统的总动量均为零,但系统的总动能守恒
C.碰撞前后系统的总动能均为零,但系统的总动量不为零
D.碰撞前后系统的总动量、总动能均守恒
2、速度为103m/s的氦核与静止的质子发生正碰,氦核的质量是质子的4倍,碰撞是弹性的,求:碰撞后两个粒子的速度。
3、A、B两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其中物体A的质量为m A=4kg,
两球发生相互作用前后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求:B物体的质
量?此碰撞是否是弹性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