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制冷工艺设计的一般流程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5.75 MB
- 文档页数:31
制冷工艺流程制冷工艺是一种将热量从一个区域转移到另一个区域的过程,以降低目标区域的温度。
这种过程在许多日常生活和工业应用中都非常重要,例如在家用冰箱、空调系统、食品加工和化工生产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制冷工艺的流程涉及到许多物理原理和工程技术,下面将介绍制冷工艺的流程及其相关的关键步骤。
1. 制冷剂的选择制冷剂是制冷工艺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是用来吸收和释放热量的物质。
常见的制冷剂包括氨、氟利昂、丙烷等。
在选择制冷剂时需要考虑其导热性能、蒸发温度、安全性和环保性等因素。
不同的制冷剂适用于不同的工农业应用,因此在制冷工艺流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制冷剂。
2. 压缩机的工作在制冷工艺中,压缩机是用来压缩制冷剂气体的设备,使其升高温度和压力。
压缩机通常由电动机驱动,通过活塞或螺杆等结构来实现气体的压缩。
压缩机的工作是制冷工艺中的关键步骤,它决定了制冷剂的压缩比和工作效率。
3. 冷凝器的作用冷凝器是用来将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冷却成液体的设备。
冷凝器通常采用管道和散热器等结构,通过外界的冷却介质(如水或空气)来实现制冷剂的冷却。
冷凝器的作用是将制冷剂的热量释放到外界,使其从气态转变为液态,为后续的蒸发提供条件。
4. 蒸发器的运行蒸发器是用来吸收热量并将制冷剂液体蒸发成气体的设备。
蒸发器通常采用管道和换热器等结构,通过外界的热源(如空气或水)来吸收热量。
蒸发器的运行是制冷工艺中的关键步骤,它决定了制冷剂的蒸发温度和制冷效果。
5. 膨胀阀的控制膨胀阀是用来控制制冷剂液体进入蒸发器的设备,它通过调节阀口的开合来控制制冷剂的流量和压力。
膨胀阀的控制是制冷工艺中的关键步骤,它决定了制冷剂的蒸发速度和制冷效果。
总结制冷工艺流程涉及到制冷剂的选择、压缩机的工作、冷凝器的作用、蒸发器的运行和膨胀阀的控制等关键步骤。
这些步骤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热量的转移和温度的降低,从而实现制冷的目的。
在实际应用中,制冷工艺流程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和条件进行调整和优化,以实现最佳的制冷效果和能效比。
七、制冷系统的循环工艺流程
1、制冷剂R404a气体经压缩机低压吸气口进入压缩腔进行压缩后变成高温高压的气体,通过高效二次油分离器,把制冷剂带来的小部分润滑油分离后,润滑油通过回油管回到压缩机的油池,制冷剂气体经过排气管进入蒸发式冷凝器进行排热,制冷剂在库房内蒸发所吸的热量在通过冷凝器排管时,洒在冷凝器排管上的冷凝水升华排热,在风扇的强制作用下将从库房带来的热量排到空气中,高温高压制冷剂变成了低温高压的制冷剂液体,经干燥过滤器、供液阀和热力膨胀阀节流后进入库内冷风机,制冷剂液体在冷风机的蒸发管内不段的蒸发吸热,从而使库内温度下降,同时库内贮藏物的温度也随之下降,蒸发吸热后的制冷剂液体变成了低温低压的气体又被压缩机吸入进行压缩,如此不段的循环,从而完成了压缩→冷凝排热→节流膨胀→蒸发吸热一个完整的制冷过程。
1 设计基本资料1.1设计目的课程设计是工科类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对学生在校所学理论知识的全面总结和综合检验。
通过课程设计初步了解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设计内容、程序和基本原则,了解设计计算的步骤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识图和制图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查找设计规范和设计手册,初步了解本专业的主要设备、附件及材料。
通过设计掌握有关冷藏库有关制冷工艺设计的内容、程序及基本原则和制冷工艺设计计算方法并提高绘制设计图纸的能力。
在设计过程中尽可能联系当前技术发展和环保要求,参照新规范进行设计,使设计达到技术、经济、运行管理的合理、可行和安全可靠。
1.2设计项目制冷工艺设计1.3设计指标渔业生产性冷藏库1.4设计地室外气象参数查《冷库制冷工艺设计》表3-1 取湛江夏季空气调节日平均温度为30℃。
最热月平均相对湿度为83﹪,夏季通风温度32℃,冬季采暖温度12℃,夏季湿球温度27.8℃。
1.5 冷藏库室内设计参数1、冷藏库生产能力(1)冻结能力:20吨/日(2)预冷能力:10吨/日(3)制冰能力:30吨/日(4)冷藏容量:150吨/次(5)贮冰容量:200吨/次2、冷间温度要求(1)冻结间:-23℃(2)冷藏间:-18℃(3)预冷间:-4℃(4)贮冰间:-4℃2 冷藏库热工计算2.1冷库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计算2.1.1各库房建筑面积的计算根据设计建筑平面图计算可得:(1)冷藏间的建筑面积:12000mm×16000mm=192㎡(2)冻结间的建筑面积:(两间)2×12000mm×8000mm==96㎡(3)预冷间的建筑面积:5000×36000 + 12000×8000 = 180㎡+96㎡=276㎡(4)贮冰间的建筑面积:12000mm×16000mm=192㎡2.1.2各库房围护结构传热系数K的计算外墙内墙屋盖地坪2.2 冷库耗冷量的计算2.2.1 冷库围护结构传热引起的耗冷量的计算按计算围护结构的传热面积原则计算各库围护结构的传热面积,然后计算耗冷量。
制冷工艺设计手册第一章制冷技术的基础知识第一节制冷基础知识一、冷及制冷日常生活中,冷和热是两种不同的感觉,两个完全对立的概念。
可是用物理学概念来解释,物质的冷和热,只是热的程度不同,没有本质的区别。
各种物质都由分子组成,每个分子都在不断运动,分子运动产生了热。
不同的物质,分子运动状态是不同的,有些物质的分子运动比较剧烈,有些物质的分子运动比较缓慢;即使相同的物质,由于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分子运动的程度也不一样。
凡是分子运动速度快,物质的温度比较高,就称为热;分子运动比较缓慢,物质的温度比较低,就称为冷。
冷和热是相正确,它们是以温度的高低来衡量的。
随着外界条件的变化,冷的物质能够变热,热的物质也能够变冷。
例如,将水加热,冷水会变成热水,甚至成为水蒸气;反之,冬季气温下降,地面上水的温度随之下降,成为冷水,甚至冻结成冰。
自然界每年有季节变化,夏、秋季气温高,地面各种物质的温度随着升高,冬季气温低,地面各种物体的温度随着升高,冬季气温低,地面各种物体的温度也随着降低。
这种由于气候的变化,使物质变冷的过程称为天然制冷。
随着生产的发展,人类对冷的需要越来越多,自然制冷不但受气候限制,不能随便利用,而且冷的程度有限,不能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
因而,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上,采用了机器来制冷,称为机器制冷或人工制冷,简称制冷。
制冷,就是以人为的方法来减少某物质的热量,降低该物质的温度,制造出一定的低温。
制冷的任务是将冷却的物体中的热量转移给周围的介质(水或空气),或设法把该物体的温度,降低到低于周围介质的温度,和在所需的一定时间内保持一定的低温。
二、常见名词及概念1.温度温度用来表示物质冷和热的程度。
衡量温度的标准有摄氏温度、华氏温度和绝对温度三种。
中国日常生活和工程技术上大都采用摄氏温度或绝对温度。
(1)摄氏温度在标准大气压下,把水的结冰温度作为0度,沸腾温度作为100度,在0度与100度之间,平均等分成100份,每一份作为1度,这个温度标准称为摄氏温度,以符号℃表示。
2.3 流程简述2.3.1冷剂贮槽冷剂贮槽的工艺流程参见流程图图号51000PE-DW01-0001和51000PE-DW02-0001。
首次开车之前,冷剂贮槽TK-14101中必须配制足够的冷剂。
POSM制冷站采用约26%(wt)的乙二醇水溶液。
首次冷剂的配制量按制冷站和各个冷剂用户设备和管道系统的填充量再加上约一年的消耗量计算。
冷剂的配制:首先将脱离子水按一定量加入冷剂贮槽(TK-14101)中;然后将乙二醇按一定量加入该贮槽中。
打开冷剂贮槽至冷剂泵(P-14101A)的入口管线,再打开冷剂配制管线上的阀门,启动冷剂泵;将罐内物料通过伸入罐内的混料喷嘴进行循环混合。
其后,每隔一定时间从泵出口取液样观察其外观均匀性和测定比重,直到满足预定要求。
补充冷剂:制冷系统在长期运行中会有少量损失。
所以,冷剂贮槽内应经常保持一定的存量。
利用脱离子水和乙二醇进料管线及其流量显示累积表,可以在本制冷站开车前或制冷系统运行期间向贮槽内加入按冷剂浓度计算的适量的脱离子水和乙二醇。
向制冷机输送冷剂:在下游单台或多台制冷机投运之前,通常情况开启泵P-14101A 和最低流量调节回路FIC-005,使冷剂系统处于可随时向下游制冷机供应制冷的状态。
2.3.2吸收制冷机组系统吸收制冷机组系统的工艺流程参见流程图图号51000PE-DW01-0001和51000PE-DW02-0002。
吸收制冷机组(UT-14101A/B/C)采用POSM装置的蒸汽凝液和/或本制冷站汽水混合塔制取的热水为热源。
制冷机组系统的配置和投入使用:本制冷站的制冷机由两种类型的制冷机组组成:即由3台利用蒸汽凝液余热的溴化锂溶液吸收式制冷机组和2台水冷式压缩氟利昂制冷机组组成。
如果前者制取的冷水温度低于4.5℃,则应尽量运行3台吸收制冷机组向用户供应冷量;如果前者制取的冷水温度高于4.5℃,和/或POSM装置停车而罐区的低温贮槽又需要冷量时,则应运行压缩制冷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