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专门借款最新利息资本化处理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6
利息资本化会计处理
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条件有三个:1、是资产支出已经发生。
这一条件是指企业购置或建造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支出已经发生,包括支付现金、转移非现金资产和承担带息债务形式所发生的支出。
2、是借款费用已经发生。
这一条件是指企业已经发生了因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专门借入款项的借款费用,或者所占用的一般借款的借款费用。
3、是为使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所必要的构建或者生产活动已经开始。
主要是指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实体建造或者生产工作已经开始,如主体设备的安装、厂房的实际开工建造等。
企业只有在同时满足了上述三个条件的情况下,有关借款费用才可以开始资本化,只要其中一个条件没有满足,借款费用就不能开始资本化。
参考内容:在借款费用资本化期间内,为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占用了一般借款的,一般借款应予资本化的利息金额应当按照下列公式计算:一般借款利息费用资本化金额=累计资产支出超过专门借款部分的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所占用一般借款的资本化率。
所占用一般借款的资本化
率=所占用一般借款加权平均利率=所占用一般借款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之和÷所占用一般借款本金加权平均数所占用一般借款本金加权平均数=Σ(所占用每笔一般借款本金×每笔一般借款在当期所占用的天数/当期天数)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借款费用资本化。
专项借款利息资本化和一般借款费用化的知识点借款是企业融资的一种重要方式,而在借款过程中,企业需要支付利息和费用。
对于借款利息和费用的处理方式有两种常见的方法,一种是资本化,另一种是费用化。
首先来看资本化的概念。
资本化是指将一定的支出转化为资产,作为长期资产进行摊销,而不是以支出的方式在当期发生。
对于借款利息来说,资本化指的是将借款利息计入企业的固定资产或正在建造的资产成本中,然后在未来的几个会计年度中以资产成本金额进行摊销。
这种做法会提高企业的期初资产成本,同时也会提高未来的固定资产折旧和摊销费用。
其次是一般借款费用化的概念。
一般借款费用化是指将借款所产生的费用直接计入当期的损益表中,在当期发生。
这些费用包括借款所需的手续费、担保费、咨询费等。
这种做法会减少当期的税前利润,但是不会对未来的期初资产造成影响。
不同的处理方式会对企业的财务报表有不同的影响。
资本化会增加企业的固定资产和长期资产,同时也会增加未来的折旧和摊销费用,从而降低期初的净利润,增加期初的负债。
费用化则会减少当期的利润,起到降低所得税的作用。
那么,企业在选择资本化和费用化的方式时,应该考虑什么因素呢?首先,应该考虑资本化和费用化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
如果企业需要提高期初资产来增加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总额,或者需要降低当期的利润以减少所得税负担,选择资本化可能更为合适。
而如果企业希望提高当期的纯利润,减少当期纳税额,或者希望在期初净资产较高的情况下,选择费用化可能更为合适。
其次,应该考虑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可能有不同的规定,对于借款利息和费用的处理方式也会有不同的规定。
企业需要按照当地的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处理方式,以避免违规操作。
另外,企业还应该考虑其自身的财务状况和经营需求。
不同的企业在不同的阶段可能有不同的财务需求,需要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
比如,一些新创办的企业可能更希望在当期减少税前利润,以减少所得税的负担,而一些成熟的企业可能更倾向于提高期初资产,以展示自己的实力。
专门借款和⼀般借款利息费⽤的资本化 [经典例题] 远⼤公司于2008年1⽉1⽇动⼯兴建⼀幢办公楼,⼯期为1年,远⼤公司为建造办公楼发⽣有关借款业务如下: (1)专门借款有两笔,分别为: ①2008年1⽉1⽇专门借款9000万元,借款期限为3年,年利率为8%,利息按年⽀付; ②2008年7⽉1⽇专门借款9000万元,借款期限为5年,年利率为10%,利息按年⽀付。
闲置专门借款资⾦均存⼊银⾏,假定存款利率为6%,并按⽉于⽉末收取利息。
(2)⼀般借款有两笔,分别为: ①2007年12⽉1⽇向A 银⾏借⼊长期借款4 500万元,期限为3年,年利率为6%,按年⽀付利息; ②2007年1⽉1⽇发⾏公司债券4 500万元,期限为5年,年利率为8%,按年⽀付利息。
(3)⼯程采⽤出包⽅式,2008年⽀出如下: ①1⽉1⽇⽀付⼯程进度款6 750万元; ②7⽉1⽇⽀付⼯程进度款13 500万元; ③10⽉1⽇⽀付⼯程进度款4 500万元。
办公楼于2008年12⽉31⽇完⼯,达到预定可使⽤状态。
按年计算资本化利息费⽤,为简化计算,假定全年按360 天计算。
要求:(1)计算专门借款利息费⽤资本化⾦额。
(2)计算⼀般借款利息费⽤资本化⾦额。
(3)计算建造办公楼应予资本化的利息费⽤⾦额。
(4)计算实际利息费⽤⾦额。
(5)编制有关办公楼利息费⽤的会计分录。
[例题答案] (1)计算专门借款利息费⽤资本化⾦额 专门借款利息资本化⾦额=专门借款当期实际发⽣的利息费⽤-尚未动⽤的借款⾦额存⼊银⾏取得的利息收⼊或者进⾏暂时性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 ①应付利息=9 000×8%+9 000×10%×6/12=1 170(万元) ②存款利息=2 250×6%×6/12=67.5(万元) ③资本化⾦额=1 170-67.5=1 102.5(万元) (2)计算⼀般借款利息费⽤资本化⾦额 ⼀般借款利息费⽤资本化⾦额=累计资产⽀出超过专门借款部分的资产⽀出加权平均数×所占⽤⼀般借款的资本化率 ①累计资产⽀出超过专门借款部分的资产⽀出加权平均数 =2 250×6/12+4 500×3/12=2 250(万元) ②⼀般借款资本化率=(4 500×6%+4 500×8%)/(4 500+4 500)=7% ③⼀般借款利息费⽤资本化⾦额=2 250×7%=157.5(万元) ④应付利息=4 500×6%+4 500×8%=630(万元) ⑤⼀般借款利息费⽤化⾦额=630-157.5=472.5(万元) (3)计算建造办公楼应予资本化的利息费⽤合计⾦额 资本化的利息费⽤=1 102.5+157.5=1 260(万元) 费⽤化⾦额=472.5(万元) (4)编制有关办公楼利息费⽤的会计分录。
关于专门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探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融资需求的增加,借款费用在企业成本核算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专门借款费用资本化作为借款费用处理的一种方式,更是引起了广泛。
专门借款费用资本化能够将借款费用与资产构建或生产过程相,使费用的确认更加合理。
然而,借款费用资本化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专门借款费用资本化进行探讨,以期为企业财务人员和监管部门提供参考。
在新的会计制度下,专门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规定发生了变化。
新制度强调了借款费用必须与资产构建或生产过程相关,并且明确了资本化的条件和标准。
相比之下,旧会计制度对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规定较为宽松,导致一些企业滥用借款费用资本化进行盈余管理。
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这种现象的发生。
某公司为建造生产线,于2021年1月1日向银行借入专门借款1000万元,年利率为5%。
在借款期间,该公司发生了以下借款费用: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的测试费用30万元。
根据新会计制度,该公司应对借款费用进行如下处理(单位:万元):借款手续费5万元由于是为构建资产而发生的,应予以资本化;借款利息支出80万元属于专门借款的利息支出,也应予以资本化;资产构建过程中发生的人工费用150万元,属于直接为构建资产而发生的费用,应予以资本化;相关设计费用40万元,虽然不是直接为构建资产而发生的,但属于为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所必须发生的费用,也应予以资本化;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的测试费用30万元,不属于使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所必须发生的费用,不应予以资本化,而应计入当期损益。
经过计算,该公司专门借款费用的资本化金额为275万元(5+80+150+40)。
专门借款费用资本化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资本化条件过于严格、资本化金额的确定不够明确、存在人为调节利润的可能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建议:企业应加强专门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核算和管理。
企业应清晰地划分资本化和费用化的借款费用,并严格按照新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相关会计处理。
借款利息资本化实务处理建议一、引言在日常企业运营中,借款是常见的融资手段之一,而借款的利息支出也是企业成本中的一部分。
为了降低企业财务成本,许多企业会考虑将借款利息资本化处理。
本文旨在对借款利息资本化实务处理进行建议,以帮助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
二、背景根据会计准则,借款利息可以选择资本化或费用化处理。
资本化即将借款所发生的利息费用转化为资产的一部分,按照规定的摊销期限进行摊销;费用化即将借款所发生的利息费用在当期确认为费用,不转化为资产。
三、利息资本化的优势1.减少当期财务成本将借款利息资本化后,企业的财务报表上将减少一笔利息支出,从而降低当期财务成本。
这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
2.增加企业资产利息资本化将借款利息转化为资产的一部分,增加企业的资产总额,有利于提升企业的财务实力和信用度。
3.降低税务负担利息资本化后,减少了当期利息支出,从而降低了企业应纳税所得额,进而降低了企业的税务负担。
四、利息资本化的限制和风险1.资产负债表的影响利息资本化将借款利息转化为资产,增加了企业的长期债务,在资产负债表上体现为长期负债的增加。
企业需要评估自身的财务状况和资产负债结构,确保利息资本化不会给企业带来过大的负债压力。
2.会计处理的挑战利息资本化涉及摊销计提和会计核算,企业需要确保会计人员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以正确处理这一复杂的会计事项。
3.法律合规的考量利息资本化需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企业在做出决策之前应当充分了解法律合规的要求,避免因违规操作而承担法律责任。
五、利息资本化的实务处理建议1.综合评估财务状况和资产负债结构企业在决定是否进行利息资本化时,应综合考虑财务状况、资产负债结构、经营情况等因素,确保自身的财务健康状况能够承受资本化带来的影响。
2.合理确定资本化比例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资本化比例。
过高的资本化比例可能导致负债过重,过低的资本化比例可能无法充分发挥降低财务成本的效果。
资本化利息会计处理方法在企业的资金运作中,除了直接借款融资外,也常常利用现有的资产作为抵押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除了需要偿还所借到的贷款本金外,还需要支付利息。
为了更好地反映贷款的实质成本,企业需要将这些利息支出以某种方式计入其会计报表。
资本化利息是一种会计处理方法,本文章将介绍这种方法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步骤。
一、资本化利息的基本概念资本化利息是指将贷款利息计入为资本化项目一部分,以增加资产的金额,并将利息以资产的一种形式列入资产负债表中。
通过资本化利息,企业可以履行会计准则要求将利息作为资本资产进行确认,同时降低当期财务费用的支出,从而影响企业的财务报表。
二、资本化利息的操作步骤资本化利息的处理步骤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确定资本化利息的适用条件:企业需要根据会计准则和法规规定确定何种情况下可以采用资本化利息的方式。
常见的条件包括资产建造过程中存在长期利率贷款、资本项目的资金实际借入、资金支出用于资本支出等。
2. 计算资本化利息的金额:企业需要按照一定的方法和公式计算出所需资本化利息的金额。
通常,利息的计算基准包括资本化工程的净开支金额、资本化的时间段等。
3. 资本化利息的确认:在满足资本化利息适用条件的前提下,企业将计算出的资本化利息金额确认为资产,并将其列入资产负债表中。
通常,在资产负债表中,资本化利息的金额以某种方式与相关的资本项目相关联。
4. 利息的摊销:资本化利息属于长期资本项目,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企业需要在一定的期限内对其进行摊销。
摊销的方式和时间段需要遵循会计准则和相关规定。
三、资本化利息的优缺点资本化利息会计处理方法有其一定的优点,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优点:1. 反映真实成本:资本化利息将贷款的利息费用计入资产负债表,并进行摊销。
这样可以更好地反映贷款的实质成本,避免将所有利息作为当期费用直接计入损益表。
2. 提高财务报表的可比性:通过将利息支出以资产的形式列入报表,利息支出的方式和时间较为统一,从而提高财务报表的可比性和分析性。
借款费用资本化借款费用资本化是指将借款时发生的费用在资产中以资本化的方式进行记录,而不是以费用的方式进行记账处理。
费用资本化的主要目的是将借款时发生的一次性费用分摊到以后的几个会计期间中,以便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成本和业绩。
借款费用资本化是一种会计处理方式,它遵循了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之一——费用与收入的匹配原则。
根据这一原则,企业在核算时应将费用与相应的收入进行匹配,以便实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公允性。
如果将所有借款费用都当做费用直接列支,会导致相关的收入在会计期间内被低估,影响了财务报表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准确反映。
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常见项目包括借款利息、手续费和其他直接与借款相关的费用。
这些费用通常与借款金额和借款期限有关。
当借款费用以资本化的方式进行处理后,会计披露的财务报表中会出现相应的资产、负债和成本项目,以便更好地反映企业借款活动的实质和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借款费用资本化并不是将所有的借款费用都资本化,而是根据一定的会计准则和原则进行判断和处理。
通常情况下,只有当借款费用符合一定的条件时,才可以进行资本化处理。
例如,借款费用必须与特定的借款项目相关,且预计在未来的会计期间内能产生经济利益。
借款费用资本化在会计处理中具有一定的优点和局限性。
其优点包括更准确地反映企业借款活动的经济实质、提高财务报表的信用度和可比性,以及更好地匹配费用与收入。
然而,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可能导致企业借款活动的成本被过度估计,以及在特定情况下可能造成会计报表的扭曲。
总之,借款费用资本化是一种重要的会计处理方式,它通过将借款时发生的费用以资本化的方式进行处理,更准确地反映了企业借款活动的实质和影响。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和会计准则进行判断和处理,以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公允性。
专门借款利息资本化会计处理作者:陈三华来源:《财会通讯》2010年第11期专门借款是指企业为购建固定资产而专门借人的款项。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因专门借款而发生的利息、折价或溢价的摊销和汇兑差额,在符合规定的资本化条件的情况下,应予以资本化,计人所购建固定资产的成本;当所购建的同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应停止借款费用的资本化。
国家税务总局也规定:为购置、建造和生产固定资产而发生的借款,在有关资产购建期间发生的借款费用,应作为资本性支出计入有关资产的成本;有关资产交付使用后发生的借款费用,可在发生当期扣除。
根据上述有关准则规定,笔者认为在会计实务工作中对专门借款利息资本化处理的时候,应注意下面几个问题:一、开始资本化日的时点选择(1)资产支出发生日。
确认资产支出点,应以是否真正为工程付出了代价为准,支付方式有三种:一是支付货币资金,即用货币资金支付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购建或者生产支出;二是转移非现金资产,指企业将自已的非现金资产直接用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购建或者生产;三是承担带息债务。
当该带息债务发生时,视同资产支出已经发生。
应选择资产支出的最早点作为认定开始资本化日的参照点。
(2)借款费用发生日。
一般而言,借款日即为借款费用发生日。
(3)工程正式开工日。
即为使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所必要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开始的日期。
二、停止资本化日的确认条件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即可停止资本化。
一般而言,具备以下三条件之一的即可停止资本化:(1)实体建造已经全部完成或实质上已经全部完成;(2)与设计要求基本相符,即使有极个别与设计或者合同要求不相符的,但不影响其正常使用;(3)资金已经全部支付。
另外,试运行或试生产只要能出合格品或能正常运转,就可以停止资本化,而不出管它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的生产能力。
对于分批完工的要按以下原则来认定停止资本化点:分批完工,分别投入使用的,则分别停止资本化;分批完工,最终一次投入使用的,则最终完工时认定停止资本化点。
专门借款和一般借款的会计处理我给你说啊,这专门借款和一般借款的会计处理啊,那可是有不少门道的。
就说这专门借款吧,它是专门为了构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借入的款项。
这借款的利息资本化金额的计算啊,就像一场精心编排的舞蹈。
借款利息资本化期间呢,是按照专门借款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费用,减去将尚未动用的借款资金存入银行取得的利息收入或者进行暂时性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后的金额确定的。
你想啊,就像我有一笔专门用来盖房子的借款,我借了钱是有利息的,但是我这钱还有一部分暂时没用到,我把这部分存银行有了利息收入,或者做了点小投资有了收益,那在算专门借款利息资本化的时候就得把这部分收益减掉,这才是真正要资本化的利息。
我认识一个会计老张,他戴着副厚厚的眼镜,每次算这个的时候眼睛都快贴到账本上了。
他总是一边挠着头,一边嘟囔着:“这专门借款的利息啊,可得算仔细喽。
”再说说一般借款,这一般借款就没有专门借款那么“专一”了。
它的利息资本化就更复杂些,像一团乱麻得慢慢理。
它得先计算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再乘以所占用一般借款的资本化率。
这个资本化率又得根据一般借款加权平均利率来算。
我记得有次我去一个小公司,看他们的会计小李在处理一般借款的会计事务。
办公室里乱糟糟的,文件堆得到处都是。
小李愁眉苦脸的,头发乱得像个鸟窝。
他跟我说:“这一般借款的会计处理啊,感觉像在走迷宫,一不小心就走错路了。
”我就跟他说:“别急嘛,就像你走路一样,一步一步来,先把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算清楚,就像数清楚自己走了多少步,然后再去算那个资本化率,就像算你的步速。
”这专门借款和一般借款的会计处理虽然复杂,但只要你静下心来,就像慢慢品尝一道复杂的菜肴一样,一口一口去理解,总能搞清楚的。
这会计啊,就像一个精细的工匠,每一笔账都得雕琢得准确无误,不然啊,这财务的大楼可就要歪喽。
借款利息资本化实务处理建议在借款合同中,借款人与出借人约定了一定的借款金额和利率,借款人需要按照合同规定的时间和方式偿还所借款项,同时还需要支付相应的利息。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借款人有时会出于各种原因无法按时支付利息,这就需要考虑将利息资本化处理的实务问题。
本文将就借款利息资本化的实务处理给出相应的建议。
首先,借款人在向出借人借款时,应当明确约定利息的支付方式。
一般情况下,利息可以选择随本期付款或分期偿还的方式。
随本期付款指的是利息与本金同时偿还,而分期偿还则是将利息与本金分开计算与支付。
因此,在借款合同中,借款人与出借人应当明确约定利息的支付方式,以保证双方的权益。
其次,当借款人无法按时支付利息时,可以考虑将利息资本化处理。
所谓利息资本化,指的是将应付的利息转化为借款本金的一部分,加入到借款本金中一起偿还。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减轻借款人的经济压力,同时也能保障出借人的权益。
但是,在进行利息资本化处理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与出借人协商:在决定将利息资本化处理时,借款人需要与出借人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
双方应当明确约定资本化的额度、利率和期限等具体细则,并确保达成共识。
(2)明确资本化方式:借款人可以选择分期资本化还款或一次性资本化还款。
分期资本化即将应付的利息按照一定期限分成若干等额部分加入到借款本金中,然后按照新的本金总额重新计算利息并支付;一次性资本化即将所有应付的利息一次性加入到借款本金中,然后按照新的本金总额重新计算利息并支付。
借款人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资本化方式。
(3)利率重新计算:利息资本化处理后,借款本金金额会增加,因此,在进行资本化处理后,借款人需要根据新的借款本金金额重新计算利率,并按照新的利率支付利息。
(4)书面确认:借款人与出借人进行利息资本化处理后,应当及时书面确认处理的具体细节,以免产生后续的纠纷。
书面确认可以包括资本化的额度、利率和期限等重要信息,双方签字确认后应妥善保存。
利息资本化会计分录【最新版】目录1.利息资本化的概念及重要性2.利息资本化的会计处理方法3.利息资本化的实例分析4.利息资本化的注意事项正文一、利息资本化的概念及重要性利息资本化是指将借款产生的利息支出,在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计入相关资产成本,从而将利息支出分摊到资产的使用寿命内,逐步转化为资产的组成部分。
利息资本化在会计处理中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企业来说,可以降低当期的财务费用,提高资产的账面价值,从而更好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
二、利息资本化的会计处理方法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利息资本化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借款是用于取得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或者投资性房地产等长期资产的;2.借款在专门借款和一般借款之间,且专门借款已全部使用完毕;3.借款利率不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限制。
在满足上述条件的情况下,企业可以将利息支出计入相关资产成本。
具体的会计分录如下:1.借: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或投资性房地产等,贷:专门借款(或短期借款、长期借款);2.借:在建工程,贷:银行存款;3.借:符合资本化的费用,贷:长期借款;4.借:财务费用,贷:应付利息。
三、利息资本化的实例分析假设某企业借款 1000 万元,年利率为 8%,借款期限为 3 年,则每年的利息支出为 80 万元。
在这 3 年内,企业使用这笔借款购买了一台生产设备,设备价值为 1000 万元。
根据利息资本化的原则,该企业将80 万元的利息支出全部资本化,计入设备成本。
具体的会计分录如下:1.借:固定资产 - 生产设备,80 万元,贷:长期借款,80 万元;2.借:在建工程,20 万元,贷:短期借款,20 万元;3.借:在建工程,500 万元,贷:银行存款,500 万元;4.借:在建工程,20 万元,贷:长期借款,20 万元;5.借:财务费用,20 万元,贷:应付利息,20 万元。
四、利息资本化的注意事项在进行利息资本化处理时,企业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资本化的利息支出应符合资本化条件,否则应计入当期财务费用;2.资本化的利息支出应在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计入相关资产成本;3.资本化的利息支出应按照实际发生的时间进行分摊,不得提前或延后;4.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判断利息资本化的开始和结束时间。
1.概念
专门借款的资本化利息的处理,如果是涉及到多笔专门借款的,不需要计算资本化率。
因为专门借款的利息资本化处理表明:不管专门借款是否被占用,利息支出都是应该资本化处理的,那么即使是借入了多笔专门借款的,仍然是遵循了这样的一个原则。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资本化率的计算公式是仅仅针对于一般借款而言的。
因为一般借款强调一个实际占用的概念,那么只有被占用的一般借款支出部分的利息支出才能够资本化。
所以如果涉及了多笔一般借款的,就应该是计算资本化率。
这个资本化率实质上就是加权的利息率。
2.处理概述
专门借款的处理需要下面几点:专门借款发生的利息费用在资本化期间是都可以资本化的;不管专门借款有没有被占用,以及占用多少,利息费用都可以资本化;可以扣除的利息收入部分必须是在资本化期间内闲置资金的利息收入;注意利息支出资本化和利息收入扣除的期间的一致。
专门借款利息费用资本化的处理是最简单的处理,只需要注
意什么时候开始资本化,注意资本化期间的利息支出和利息收入就可以了;即使有一笔专门借款一直闲置也不影响资本化。
3.资本化会计处理
例题1、正保公司07年初借入两笔专门借款用于在建工程建设,第一笔借款1200万,利率10%,期限两年;第二笔借款1500万,利率12%,期限一年;工程从07年2月正式开始,支出800万;7到9月非正常中断,10月开工支出1000万。
已知闲置资金的投资收益为0.5%每月。
解析:本题中资本化期间为2月-6月和10月-12月两个期间共8个月的时间。
专门借款利息支出=(1200×10%+1500×12%)×8/12=200 专门借款资本化期间利息收益=(1200+1500-800)×0.5%×5+(1200+1500-800-1000)×0.5%×3=61,因此专门借款资本化利息支出=200-61=139和在建工程有关的会计分录,这里仅计算和在建工程有关的利息支出和收益:借:在建工程139
银行存款61
贷:应付利息200
4.经典例题
正保公司于2008年1月1日从银行借入专门借款1000万元用于工程建设,年利率8%,利息按年支付。
其他有关资料如下:
(1)工程于2008年1月1日开工,正保公司于2008年1月1日支付给建筑承包商乙公司300万元;2008年1月1日至3月末,该借款闲置的资金取得的存款利息收入为4万元。
(2)2008年4月1日工程因纠纷停工,直到7月1日继续施工。
第二季度取得的该笔借款闲置资金存款利息收入为4万元。
(3)2008年7月1日又支付工程款400万元。
第三季度,正保公司用该借款的闲置资金300万元购入交易性证券,获得投资收益9万元,已存入银行。
(4)第四季度,10月1日正保公司支付工程进度款300万元。
至2008年末该工程尚未完工。
要求:(1)判断专门借款在2008年的资本化期间。
(2)按季计算2008年与工程有关的利息、利息资本化金额,并进行账务处理。
答案解析:
(1)判断专门借款的资本化期间:
2008年资本化期间为2008年1月1日-12月31日,但4月1日-6月30日应暂停资本化。
(2)按季计算2008年与工程有关的利息、利息资本化金额,
并进行财务处理:
①第一季度:
A:专门借款利息=1000×8%/4=20(万元)
B:利息资本化金额=利息费用-闲置资金取得的利息收入
=20-4=16(万元)
借:在建工程16
银行存款
贷:应付利息20
②第二季度(暂停资本化):
A:专门借款利息=1000×8%/4=20(万元)
B:计入财务费用的金额=20-4=16(万元)
借:财务费用16
银行存款 4
贷:应付利息20
③第三季度:
A:专门借款利息=1000×8%/4=20(万元)
B:利息资本化金额=20-9=11(万元)
借:在建工程11
银行存款9
贷:应付利息20
④第四季度:
A:专门借款利息=1000×8%/4=20(万元)应全部资本化。
借:在建工程20
贷:应付利息20
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每笔资产支出金额×(每笔资产支出实际占用的天(月)数÷会计期间涵盖的天(月)数)] 若按月计算,公式也可写为:
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月初资产支出余额+当月资产支出总额÷2)×会计期间涵盖的月数
月初资产支出余额,即上月支出总额
①如果为购建固定资产只借入一笔专门借款,则资本化率即为该项借款的利率;
②如果为购建固定资产借入了一笔以上的专门借款,则资本化率为这些借款的加权平均利率。
加权平均利率按如下公式计算:
加权平均利率=专门借款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之和÷专门借款本金加权平均数
×100%
专门借款本金加权平均数=∑[每笔专门借款本金×(每笔借款实际占用的天数÷会计期间涵盖的天数)]
利息资本化金额的计算
每一会计期间利息的资本化金额=至当期末止购建固定资产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资本利率
利息资本化金额的限额即累计资产支出总额不得超过专门借款总额
在计算累计资产支出的加权平均数的时候,应该注意每笔资产支出的金额加总起来是否超过借款,如果超过,对于超出部分的资产支出数不应纳入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的计算范围。
即企业在计算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时,其用以计算的资产支出仅限于累计资产支出总额没有超过专门借款总额的那部分资产支出数。
如某公司为购建固定资产,经批准发行公司债券筹集资金。
公司发行公司债券面值1000万元,发行价格950万元,3年期,票面利率为6%。
固定资产建造过程中,陆续支出共计1100万元。
此时,纳入资产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的计算范围的金额应为950万,资产累计支出超过950万元的部分,即150万元就不能纳入资产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的计算范围。
一般借款费用资本化
一般借款利息资本化的利息金额=[∑(累计支出-专项借款的支出)]×所占用一般借款的资本化率
①只有一笔一般借款,资本化率为借款利率;
②有几笔,则资本化率为加权平均利率,计算方法如下:
所占用一般借款的加权平均利率=所占用一般借款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之和÷
所占用一般借款本金加权平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