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区枢纽布置
- 格式:doc
- 大小:1.98 MB
- 文档页数:21
2.2厂区布置2.2.1 设计依据《化工企业总图管理规定》原化工部文件《化工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定》HG/T20649-1998《化工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GB50489-2009《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93《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87《化工管道设计规范》HG/T20695-87《化工设备管道外防腐设计规定》HG/T20679-90《石油化工企业厂区总平面布置设计规范》SH/T3053-2002《化工工厂总图运输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HG/T20561-94《压缩机厂房建筑设计规定》HG/T20673-2005《石油化工企业防火设计规范》GB/50160-2008 除了以上相关的设计规范和规定之外,在设计过程中我们也参照了当地的气候条件和交通运输条件,因地制宜,设计出符合当地具体条件的厂区布置。
2.2.2 厂区平面设计原则总图布置设计的任务是解决全厂所有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在平面和竖向上的布置,运输网和地上、地下工程技术管网、行政管理、公用设施等的布置问题,同时满足一下要求:1)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的有关规范、规定和标准要求2)工厂的总平面布置应满足生产要求,保证径直和短捷的生产作业线,尽可能避免交叉和迁回,使物料、水、电的运输距离为最小,同时满足操作的安全规定。
3)工厂的总平面布置应满足安全要求,严格遵守防火、卫生、绿化等安全规范和标准的有关规定;4)工厂的总平面的布置应满足发展要求,布置应有较大的弹性,使其对工厂的发展变化有较大的适应性。
5)工厂的总平面的布置应考虑各种自然条件和周围环境的影响;6)装置管理及控制采取相对的布置原则。
2.2.3 设计理念本次设计要全面贯彻“珍惜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充分利用每一分地”的基本设计理念,因地制宜,节约用地,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1)节能环保,简洁方便(2)以人为本,安全卫生(3)因地制宜,发挥优势(4)科学布局,合理利用2.2.4 厂区总体布局概述工厂总厂去布置为矩形,东西方向长595米,南北方向宽265米,总面积为157675平方米,厂区四周都是绿化带,用以将厂区与外界隔离,保证厂区的污染物尽量与外面隔离,同时以防止外界的不安全因素,保证安全生产;同时使工厂的四面环绕公路,包括东、西、南、北四个大门,其中西大门是直接通往总厂的便捷通道。
钢管加工厂场地布置方案一、厂区布置整个厂区总面积为2.5万㎡布置了钢管加工厂房、防腐车间、办公及生活区等,满足钢管由钢板到钢管瓦片的加工、组对、防腐全过程。
1、钢管加工厂房布置钢管加工厂房为钢屋架彩板结构,宽度为22m,长度为100m,高度为14m。
厂房内布置钢板划线区、数控下料区、钢板卷制区、半自动下料区、小件组对区和型钢存放区、钢管预装区及蜗壳预装区,厂房内布置两台门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轨道延长出厂房15m,该区域为钢板卸车及堆放区,在厂房靠进厂高线路侧设置了氧气、乙炔、焊条存放区。
(1)钢板堆放区存放部分需要进行加工的钢板,面积为8m×14m,可以存放两摞不同规格钢板以待加工。
(2)钢板划线区布置一个钢制平台长15m×宽3m×高0.8m,进行钢板的划线与检验。
(3)数控下料区布置一台5m×15m的数控切割机,和一个宽4m×长15m×高0.8m钢制平台,钢管单节管节最大宽度在3m,蜗壳单节最大宽度在3.5m左右,该数控切割机能够满足加工要求。
(4)半自动下料区布置一个长15m×宽2.5m×高0.8m的钢制平台,满足加劲环下料和部分坡口加工。
(5)钢板卷制区布置一台W11S-150×3000卷板机,最大卷板厚度为150mm,最大卷板宽度为3000mm,可以满足该工程的钢管瓦片和蜗壳瓦片的卷制。
根据钢管分瓣情况在卷板机卷板方向两侧分别布置长6m×宽2.5m钢板上料平台,高度与卷板机下辊上平面相同。
卷板机翻倒装置翻倒后的最大尺寸为14.65m。
(6)小件组对及型钢存放区,主要是进行一些工装及小型金属结构件的拼装,以及部分用来拼装小型金属结构的型材存放,该区域设置钢制平台长10m×宽7m×高0.03m,平台表面铺设16mm钢板以便拼装时放线使用。
(7)钢管瓦片预装区及蜗壳预装区主要负责,卷制完成的钢管或蜗壳的瓦片进行预组装,以便检验加工完成后的瓦片各种尺寸的准确性,以及对组成整管后的各种尺寸的检查记录。
厂房与设施布置方案厂房与设施布置方案厂房与设施的布置方案是指根据工厂的要求和具体情况,对厂房的内部布局和设施的安排进行合理规划和布置的方案。
一个好的布置方案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优化工作流程,还可以提升员工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满意度。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厂房与设施的布置方案。
一、厂房的内部布局首先要考虑的是厂房的内部布局,包括生产区、仓储区、办公区等的划分和布置。
生产区是工厂的核心区域,应该合理划分不同的生产线或生产区域,使得生产工艺流程合理、生产设备布局合理、辅助设备配套齐全。
仓储区是用来存放原材料和成品的区域,应该充分考虑货物的进出、储存和搬运等因素,合理划分仓位和通道,确保货物的流动性和安全性。
办公区是管理层和员工的办公场所,应该兼顾办公环境和员工的工作效率,合理划分办公区域、会议室和休息区,提供舒适的办公环境和人性化的工作设施。
二、设施的安排和配置设施的安排和配置是指厂房内部各种设备和工具的合理安装和摆放,包括生产设备、辅助设备、工作台、工作台面、电源插座等的布置。
生产设备是生产线的核心,应该根据生产工艺流程的要求合理配置,确保不同设备之间的协同工作和资源共享。
辅助设备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环境而设置的,如空调、通风设备、照明设备等,应该根据厂房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设备种类和数量,确保工作环境的舒适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工作台和工作台面是员工工作的主要场所,应该根据工作内容和需求设计合理的高度和尺寸,提供足够的工作空间和储存空间。
电源插座是员工工作中不可或缺的设施,应该根据工作人员的数量和设备的需求合理安排和配置,确保供电的稳定和充足。
三、环境的考虑最后要考虑的是厂房的环境问题,包括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的营造等。
工作环境是指工厂内部的物理环境,如温度、湿度、噪音、光线等,应该进行合理调节和控制,确保员工的工作舒适和健康。
工作氛围是指员工在工作中的心理状态和人际关系,应该进行人性化管理和沟通,建立和谐的团队氛围,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归属感。
118JIAN SHEYAN JIU规划设计探讨新藏水电站厂区枢纽 优化布置Tan tao xin cang shui dian zhan chang qu shu niu you hua bu zhi何宇新藏电站厂房属地下厂房,可研阶段所选厂址属高地应力区,存在高围岩失稳、岩爆风险。
同时受出线场位置不甚理想,存在施工期及运行期安全风险,施工场地和进场交通布置困难,为降低围岩失稳风险、岩爆不利影响,降低施工期及运行期安全风险,便捷工程施工,技施阶段通过对厂区枢布置优化,在尾水洞出口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将厂房上移400m,通过实施,取得良好效果,同时有效降低了工程直接投资,取得较好经济效益。
一、工程概况新藏水电站采用引水式开发,开发任务为水力发电,兼顾下游生态环境用水。
于水洛河白水河河口下游200km、河道高程约2159m 处建拦河闸坝取水,通过左岸布置引水系统引水至下游群英河口上游670m、河道高程约1995m 处的山体内建地下厂房。
装机容量3×62MW,多年平均年发电量7.724亿kW·h(单独)/8.184亿kW·h。
厂区枢纽建筑物主要包括调压室、压力管道、主副厂房、主变室、尾水闸门室、交通洞、尾水洞、出线洞、排风洞和出线场等。
调压室采用水室式,主要由井筒、阻抗孔、上室、检修闸门及交通洞组成。
调压室井筒为圆形断面,内径18.5~19.5m,井高78.84m。
压力管道为地下埋藏式,由上平段、斜井段和下平段组成。
主管内径5.9m,总长228.935m,支管内径3.4m,最长62.84m。
地下厂房从右至左依次布置安装间、主机间和副厂房,总长度81.44m。
主机间长47.60m,宽18.10m,高44.25m,厂内安装3台单机容量为62MW 的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机组安装高程为1993.05m,机组间距14.0m。
主变室位于主厂房下游,两洞中心距为52.20m。
主变洞长70.62m,宽14.50m,高16.70m。
1. 厂区建构筑物布置1)厂区建构筑物分区生产作业区建构筑物包括:焚烧车间(包括焚烧作业区和卸料、暂存、清洗消毒作业区)、计量登记室、地磅、综合用房(包括医疗废物转运车库、全厂总配电间、应急发电机房、固化车间、污水处理控制室等)、污水处理综合池、杆上变电站、地埋式柴油罐。
管理生活区建构筑包括:综合办公楼、门卫室、深井泵房、消防水池。
生产作业区与管理生活区之间一般不主张采用围墙隔离,采用绿化(绿篱和乔木)隔离比较适合。
2)厂区建构筑物布置厂区用地狭小且形状不规则,东、西侧征地界线平行,而南、北侧征地界线不平行。
为充分利用土地,经反复推敲,权衡利弊,将主要建筑物焚烧车间和综合办公楼布置在厂区东、西两侧,而将次要建筑综合用房布置在厂区南侧。
这样布局,综合办公楼无法获得南向最佳朝向,但是其毕竟不是居住建筑,尚可接受。
这样布置,综合办公楼不受夏季主导风向影响。
(1)综合办公楼布置综合办公楼是处置中心办公、生活服务设施,其与外界应有便捷的联系,设计为东西朝向,布置在厂区用地的西侧偏北处,靠近变电所路(厂外道路)。
为避免夏季西晒,办公室一侧朝东,走道一侧朝西。
(2)焚烧车间布置焚烧车间对朝向并无特殊要求,应远离厂区出入口,并应尽量拉大与综合办公楼的间距,所以设计为东西朝向,布置在厂区用地的东侧偏北处。
焚烧车间和综合办公楼的间距,目前尚无任何相关规范给出明确的规定。
笔者认为可以参照传染病房与其他建筑的间距来确定,即25~30m的间距。
厂区物流出入口在厂区西侧偏北,为了方便医疗废物的卸料、暂存以及周转箱及转运车的清洗消毒,焚烧车间的卸料、暂存、清洗消毒作业区布置在车间北部,焚烧作业区布置在车间南部。
(3)综合办公楼主入口和入口广场的布置综合办公楼主入口和入口广场的布置有两个方案:方案一:主入口、入口广场设在办公楼西侧。
优点是进出办公楼较方便,建筑主立面朝向厂外道路,厂区入口景观效果较好。
缺点是办公楼与焚烧车间的间距较小。
2.2厂区布置2.2.1 设计依据《化工企业总图管理规定》原化工部文件《化工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定》HG/T20649-1998《化工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GB50489-2009《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93《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87《化工管道设计规范》HG/T20695-87《化工设备管道外防腐设计规定》HG/T20679-90《石油化工企业厂区总平面布置设计规范》SH/T3053-2002《化工工厂总图运输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HG/T20561-94《压缩机厂房建筑设计规定》HG/T20673-2005《石油化工企业防火设计规范》GB/50160-2008 除了以上相关的设计规范和规定之外,在设计过程中我们也参照了当地的气候条件和交通运输条件,因地制宜,设计出符合当地具体条件的厂区布置。
2.2.2 厂区平面设计原则总图布置设计的任务是解决全厂所有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在平面和竖向上的布置,运输网和地上、地下工程技术管网、行政管理、公用设施等的布置问题,同时满足一下要求:1)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的有关规范、规定和标准要求2)工厂的总平面布置应满足生产要求,保证径直和短捷的生产作业线,尽可能避免交叉和迁回,使物料、水、电的运输距离为最小,同时满足操作的安全规定。
3)工厂的总平面布置应满足安全要求,严格遵守防火、卫生、绿化等安全规范和标准的有关规定;4)工厂的总平面的布置应满足发展要求,布置应有较大的弹性,使其对工厂的发展变化有较大的适应性。
5)工厂的总平面的布置应考虑各种自然条件和周围环境的影响;6)装置管理及控制采取相对的布置原则。
2.2.3 设计理念本次设计要全面贯彻“珍惜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充分利用每一分地”的基本设计理念,因地制宜,节约用地,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1)节能环保,简洁方便(2)以人为本,安全卫生(3)因地制宜,发挥优势(4)科学布局,合理利用2.2.4 厂区总体布局概述工厂总厂去布置为矩形,东西方向长595米,南北方向宽265米,总面积为157675平方米,厂区四周都是绿化带,用以将厂区与外界隔离,保证厂区的污染物尽量与外面隔离,同时以防止外界的不安全因素,保证安全生产;同时使工厂的四面环绕公路,包括东、西、南、北四个大门,其中西大门是直接通往总厂的便捷通道。
第十节厂区布置厂区布置是指水电站主厂房、副厂房、变压器场、高压开关站、引水道、尾水道及交通线等相互位置的安排。
进行厂区布置时,要综合考虑水电站枢纽总体布置、厂区地形地质、施工检修、运行管理、农田占用、环境保护等各方面的因素,分析具体条件,拟定出合理的方案。
厂区布置的方式很多,图16-16表示可能方案中的几种。
一、主厂房的位置主厂房是厂房枢纽的核心,对厂区布置起决定性的作用。
主广房位置的选择主要在水力枢纽总体布置中进行,此时除了要注意厂区各组成部分的协调配合外,还应考虑下列条件。
(1)地形地质条件:地形地质条件常常是决定引水式地面厂房位置的主要因素。
主厂房宜建筑在良好的基岩上,新鲜基岩面的高程最好与厂房底高程相接近,以减少挖方。
在陡峻的河岸处选择厂房位置时,要特别注意厂房后坡的稳定问题,要尽可能避开冲沟口和容易发生泥石流的地段。
(2)水流条件:主厂房的位置要与压力管道及尾水渠的布置统一考虑,尽可能保证进出水流平顺。
当压力管道采用明管时,为减轻或避免非常事故对厂房的危害,宜将厂房避开压力管道事故水流的主要方向,否则要采取其他安全措施。
(3)施工和对外交通条件:厂房位置应选择在对外交通联系方便、容易修建进厂公路(铁路)的地方,广房附近应有足够的施工场地。
后两个因素下面还要再作讨论。
图16-16 厂区布置可能方案示意图二、引水道、尾水道及交通路线引水道一般均为正向引水,当压力管道直径小且根数少时也可能端向引水。
尾水道也常为正向尾水,少数情况下也可能端向尾水。
引水式地面厂房的纵轴常沿河岸等高线布置以减少开挖量,因此尾水渠一般逐渐倾向下游与河道斜交,使水流顺畅。
布置尾水渠时要考虑泄洪水流的影响,避免泄洪时在尾水渠中形成较大的壅高和漩涡,避免挟沙淤塞尾水渠,必要时可加设向下游延伸足够长度的导墙。
尾水渠宽度一般与机组段出水边宽一致,如需改变宽度时应渐变连接。
因水轮机安装高程较低,故尾水渠常为倒坡,坡度约为1∶4~1∶5。
全厂总平面布置及运输设计一、总平面布置设计1.厂区划分将整个厂区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包括生产区、行政办公区、仓储区、生活区等。
2.生产区布置将生产设备安排在生产区内,根据生产流程的要求进行布置,确保原材料供应、生产过程和成品出货的流畅性。
3.行政办公区布置行政办公区应位于厂区的中央位置,方便管理人员对整个厂区的监控和指导。
办公区应设有办公室、会议室、接待室、员工休息室等设施。
4.仓储区布置仓储区应根据原材料和成品的特性进行分类布置,确保仓库内物品的安全储存和便捷出入。
5.生活区布置生活区应包括员工食堂、宿舍等设施,确保员工的休息和生活条件。
二、运输设计1.内部运输设计内部运输主要指厂区内的物品运输,包括原材料的运进和成品的运出。
应合理规划运输路线,确保物品的高效运输。
2.外部运输设计外部运输主要指原材料和成品的运输到达厂区及离开厂区的过程。
应与供应商和客户合作,确定运输方式、运输路线和运输工具等,确保物资的及时运输。
3.运输设施设计运输设施包括道路、车辆、装卸设备等。
应根据运输需求,合理设计运输道路的宽度和走向,确保车辆和装卸设备的顺利操作。
4.运输管理设计运输管理包括车辆调度、物资配送等。
应建立科学的运输管理系统,保证物资的准确送达和运输的高效性。
5.运输安全设计运输安全是运输设计的重要方面。
应建立运输安全制度,确保运输过程中人员和物资的安全。
以上是全厂总平面布置及运输设计的主要内容,通过合理的布置和设计,可以提高厂区的生产能力和运输效率,确保产品的质量和运输的安全。
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及布置说明根据比选文件提供的施工场地,并结合本工程的特点及现场实际情况,本着少占地、少拆迁、少扰民的原则,在满足正常施工作业和业主比选文件施工场地布置要求的前提下,同时按业主提供的施工场地及工期要求,科学合理布置本工程施工场地。
2.4.7.1拟建项目公司平面布置拟建项目公司平面布置详见“附图1”。
2.4.7.2拟建项目部平面布置拟建项目部平面布置详见“附图2”。
2.4.7.3系统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总平面布置系统设备安装施工平面布置详见“附图3”。
2.4.8施工总平面布置说明2.4.8.1施工临时设施(1)场地围挡整个标段施工围挡按1市市政管理部门的要求设置,每座大门设置清洗槽及值班室,车辆进出冲洗干净。
围挡周边设置警示灯,夜间设置照明灯,提醒过往车辆及行人注意。
(2)场地硬化施工场地根据施工需要进行硬化。
车站内施工道路位置硬化为C30混凝土,20cm厚;其他部位硬化为C20混凝土,10cm厚。
硬化路面表面平顺,设置3%排水坡,并控制好标高,做到场内排水畅通,无积水现象。
根据场地所处地段,在场地内设置沉淀池,场地内施工及生活污水经沉淀后排入市政污水管道。
在施工围挡内侧设30×30cm2截面的排水沟,按一定的间距要求设置集水井和排水泵,以满足施工排水及雨季排洪的需要。
(3)冲洗槽在施工现场围挡的大门内侧设冲洗槽和沉淀池,所有驶出现场的车辆,都必须冲洗干净,场地内部水沟均通向沉淀池。
施工场地内的生活污水及冲洗污水流经沉淀池沉淀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道。
(4)门卫值班室在场地大门口各设一个的门卫值班室。
(5)临建设施施工场地内设生产区,有条件的设置生活区、办公区,主要承施工材料的临时堆放、钢支撑拼装、钢筋模板制作加工作业。
2.4.8.2办公、生活设施项目部驻地根据现场施工条件,有条件在车站施工场地附近建项目部办公楼,没有条件在标段附近租赁楼房或场地,施工现场只设现场办公室。
(完整word版)工厂车间平面布置和临时设施、临时道路布置工厂车间平面布置和临时设施、临时道路布置本文档旨在提供工厂车间平面布置和临时设施、临时道路布置方面的指导和建议。
工厂车间平面布置工厂车间的平面布置是为了最大化生产效率和人员流动性而设计的。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考虑因素:1. 工作流程:根据生产过程的不同,将车间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并安排相应的设备和工作台。
合理的工作流程可以提高工人的效率和协作能力。
2. 物料流动:确保原材料和成品的流通和储存顺畅。
分析物料流动路径,安排合适的存储区域和物料处理设备,以最小化物料移动和时间浪费。
3. 人员流动:安排足够的通道和紧急出口,并确保车间的布局符合安全标准。
合理的人员流动可以避免拥堵和事故发生。
4. 通风和照明:考虑车间内的通风和照明需求,为工人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合适的通风和照明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员工的工作态度。
临时设施布置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能需要安装临时设施来满足工厂的临时需求。
以下是一些建议:1. 临时办公室:如果需要额外的办公空间,可以设置临时办公室。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场地,并提供必要的设备和家具。
2. 临时休息区域:为员工提供合适的休息和用餐区域。
确保这些区域与车间区域分开,以提供一个舒适和安静的环境。
3. 临时储存区域:如果需要临时储存额外的物料或产品,可以设置临时储存区域。
根据物料的特性和数量,选择合适的储存方法和设备。
临时道路布置在设置临时设施和车间后,可能需要合适的临时道路布置来确保人员和物料的顺畅流动。
以下是一些要点:1. 编排交通流:根据实际需求和临时设施的位置,规划合适的交通流向。
确保道路宽度足够容纳人员和设备的移动。
2. 标识和指示:在临时道路上设置合适的标识和指示牌,以引导人员和指示前进方向。
确保标识清晰可见,以避免混乱和事故发生。
3. 安全考虑:将安全措施融入临时道路布置中。
例如,设立防护栏或减速带,以确保行人和车辆的安全。
-----------+项目概述+-----------要求:明确水电站厂房的作用,掌握厂房(从设备和建筑物两个方面了解)和厂区的组成,了解厂区布置的任务及厂区各部分的布置原则,掌握河床式、坝后式、引水式电站厂区典型布置方案。
重点:电站厂房的组成,厂区的组成,坝后式、河床式、引水式水电站厂区典型布置方案。
主要内容:1、水电站厂房枢纽由主厂房、副厂房、主变压器场、高压开关站及交通道路组成;厂房内的机电设备分五大系统:水流系统、电流系统、机械控制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和辅助设备系统;主厂房分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
水电站厂房的基本类型有引水式厂房、坝后式厂房和河床式厂房。
要求掌握水电站的厂区枢纽、设备组成的五大系统。
了解水电站的基本类型。
2、厂区布置任务是以水电站主厂房为核心,合理安排主厂房、副厂房、变压器场、高压开关站、引水道、尾水道、交通线等的相互位置。
是水利枢纽总体布置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水电站厂房的功用水电站厂房是水能转为电能的生产场所,也是运行人员进行生产和活动的场所。
其任务是通过一系列工程措施,将水流平顺地引入水轮机,使水能转换成为可供用户使用的电能,并将各种必需的机电设备安置在恰当的位置,创造良好的安装、检修及运行条件,为运行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水电站厂房是水工建筑物、机械及电气设备的综合体,在厂房的设计、施工、安装和运行中需要各专业人员通力协作。
二、水电站厂房和厂区组成(一)厂区组成布置水电站发电、变电和配电建筑物的区域称为厂区。
主要又水电站主厂房、副厂房、主变压器场、高压开关站和内外交通线路五部分组成。
1、主厂房。
水能转化为机械能是由水轮机实现的,机械转化为电能是由发电机来完成的,二者之间由传递功率装置连接,组成水轮发电机组。
水轮发电机组和各种辅助设备安装在主厂房内,是水电站厂房的主要组成部分。
2、副厂房。
安置各种运行控制和检修管理设备的房间及运行管理人员工作和生活用房。
3、主变压器场。
标准化生产区、辅助生产区场地布置一、现场道路(桥)1、施工便道(桥)应保持畅通。
2、主要干道不应低于四级公路的标准。
3、险峻地段应设安全标志,必要时设置栏杆及路缘石墩。
4、便桥应按设计允许荷载挂牌提示,严禁超载。
5、施工便道(桥)设置原则(1)施工主干道线尽可能地靠近管段各主要工点,引入线以直达用料地点为原则,避免材料再次倒运。
(2)尽量避免与既有铁路线、公路平面交叉。
(3)便道干线不宜占用路基,以减少施工与运输相互干扰,特殊地段必要时可考虑短期占用路基,但应采取临时过渡性措施,尽量缓解干扰。
(4)施工便道分为主(干)线和次(引)入线,施工便道应充分利用原有乡间道路改扩建或根据设计施工,并尽量做到永临结合。
(1)施工便道(桥)设置标准(1)平原地段:施工主干道采用双车道,引入线采用单车道,路面宽度一般为5.5m和3.5m,底基层为片石(或三七灰土),面层为砼、泥结碎石、砂石等结构,在软土或水田地带,基底抛填片石或用三七灰土换填处理并做必要的防护。
为方便错车,引入线每200~300m设一会车道。
施工便道平面半径一般不小于15m,纵坡不大于1.2%,连续坡长不大于100m。
竖曲线最小半径:凸形为300m,凹形为100米。
设计行车速度不小于35km/h。
便道排水畅通,路面平整无淤泥,不积水,保证各种条件运输畅通。
(2)山区地段:便道宽度干线地段宽4.5m,引入线一般地段3.5m,每300m设会车道一处,宽6.5m;视线不良地段不大于200m设一处。
最小曲线半径:一般最小曲线半径20m,极困难条件下为15m。
最大坡度:一般情况下为8%,极困难条件下为10%。
路面:泥结碎石路面。
道路排水:设单侧排水沟,沟底宽和深度不小于30cm。
(3)便桥:设计荷载汽-超20。
为防止水流冲刷,可于桥台上游回填部分钢筋片石笼。
便桥基础必须落到稳定坚实的基岩上,墩台可采用石砌和混凝土,桥面高度不得低于上年最高洪水位。
桥面设1.1m高栏杆扶手。
-----------+项目概述+-----------要求:明确水电站厂房的作用,掌握厂房(从设备和建筑物两个方面了解)和厂区的组成,了解厂区布置的任务及厂区各部分的布置原则,掌握河床式、坝后式、引水式电站厂区典型布置方案。
重点:电站厂房的组成,厂区的组成,坝后式、河床式、引水式水电站厂区典型布置方案。
主要内容:1、水电站厂房枢纽由主厂房、副厂房、主变压器场、高压开关站及交通道路组成;厂房内的机电设备分五大系统:水流系统、电流系统、机械控制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和辅助设备系统;主厂房分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
水电站厂房的基本类型有引水式厂房、坝后式厂房和河床式厂房。
要求掌握水电站的厂区枢纽、设备组成的五大系统。
了解水电站的基本类型。
2、厂区布置任务是以水电站主厂房为核心,合理安排主厂房、副厂房、变压器场、高压开关站、引水道、尾水道、交通线等的相互位置。
是水利枢纽总体布置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水电站厂房的功用水电站厂房是水能转为电能的生产场所,也是运行人员进行生产和活动的场所。
其任务是通过一系列工程措施,将水流平顺地引入水轮机,使水能转换成为可供用户使用的电能,并将各种必需的机电设备安置在恰当的位置,创造良好的安装、检修及运行条件,为运行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水电站厂房是水工建筑物、机械及电气设备的综合体,在厂房的设计、施工、安装和运行中需要各专业人员通力协作。
二、水电站厂房和厂区组成(一)厂区组成布置水电站发电、变电和配电建筑物的区域称为厂区。
主要又水电站主厂房、副厂房、主变压器场、高压开关站和内外交通线路五部分组成。
1、主厂房。
水能转化为机械能是由水轮机实现的,机械转化为电能是由发电机来完成的,二者之间由传递功率装置连接,组成水轮发电机组。
水轮发电机组和各种辅助设备安装在主厂房内,是水电站厂房的主要组成部分。
2、副厂房。
安置各种运行控制和检修管理设备的房间及运行管理人员工作和生活用房。
3、主变压器场。
装设主变压器的地方。
水电站发出的电能经主变压器升压后,再经输电线路送给用户。
4、开关站(户外配电装置)。
为了按需要分配功率及保证正常工作和检修,发电机和变压器之间以及变压器与输电线路之间有不同电压的配电装置。
发电机侧的配电装置,通常设在厂房内,而其高压侧的配电装置一般布置在户外,称高压开关站。
装设高压开关、高压母线和保护设施,高压输电线由此将电能输送给电力用户。
(二)厂房组成水电站厂房的组成可从不同角度划分。
1、按设备组成的系统划分(见图4-1)水电站厂房内的机械及水工建筑物共分五大系统:(1) 水流系统。
水轮机及其进出水设备,包括压力管道、水轮机前的进水阀、蜗壳、水轮机、尾水管及尾水闸门等。
(2) 电流系统。
即发电、变电、配电的电气一次回路系统,包括发电机及其引出线、母线、发电机电压配电设备、主变压器和高压开关站等。
(3) 电气控制设备系统。
即电气二次回路系统,包括机旁盘、厉磁设备系统、中央控制室、各种控制及操作设备如各种互感器、表计、继电器、控制电缆、自动及远动装置、通迅及调度设备等直流系统。
(4) 机械控制设备系统。
包括水轮机的调速设备,如接力器及操作柜,事故阀门的控制设备,其它各种闸门、减压阀、拦污栅等操作控制设备。
(5) 辅助设备系统。
包括为了安装、检修、维护、运行所必须的各种电气及机械辅助设备,如厂用电系统(厂用变压器、厂用配电装置、直流电系统),油系统、气系统、水系统,起重设备,各种电气和机械修理室、试验室、工具间、通风采暖设备等。
2、按水电站厂房的结构组成划分(1)水平面上,可分为主机室和安装间。
主机室是运行和管理的主要场所,水轮发电机组及辅助设备布置在主机室;安装间是水电站机电设备卸货、拆箱、组装、检修时使用的场地。
(2)垂直面上,根据工程习惯主厂房以发电机层楼板面为界,分为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
上部结构。
与工业厂房相似,基本上是板、梁、柱结构系统。
下部结构。
为大体积混凝土整体结构,主要布置过流系统,是厂房的基础,具有尺寸大、结构复杂、防渗要求严格、基础深厚等特点。
图4-1 水电站厂房的组成三、电站厂房的基本类型水电站厂房型式往往是随不同的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和水电站的开发方式、水能利用条件、下游水位的变化、水利枢纽的总体布置而定。
水电站厂房类型划分方法很多,根据厂房与挡水建筑物的相对位置及其结构特征,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一)地面式厂房1、河床式厂房当水头较低、单机容量较大时,将厂房与整个进水建筑物连成一体,厂房本身起挡水作用,见图4-2。
图4-2 某河床式电站厂房河床式厂房还有一种特殊形式,为了满足泄洪、排沙的需要,将厂房机组装设在加宽的闸墩中称为闸墩式厂房或墩内式厂房。
2、坝后式厂房厂房位于拦河坝的下游,紧接坝后,在结构上与大坝用永久缝分开,发电用水由坝内高压管道引入厂房。
有时为了解决泄水建筑物布置与厂房建筑物布置之间的矛盾,可将厂房布置成以下型式:(1)坝后式明厂房厂房在坝体下游,不起挡水作用,发电用水经坝式进水口沿压力管道进入厂房。
适用于高、中水头,见图4-3、4-4。
图4-3 坝后式明厂房示意图图4-4 某电站坝后式明厂房(2)坝垛式厂房厂房布置在连拱坝、支墩坝或平板坝之间。
见图4-5。
(3)溢流式厂房当河谷狭窄、泄洪量大,机组台数多,地质条件差、不能采用地下厂房而又要求保证有一定溢流段时,将厂房布置于坝后溢流坎下,厂房顶作为溢洪道,成为坝后溢流式厂房,如图4-6所示。
这种厂房结构要求能抵抗高速水流荷载,溢流面施工要求平滑,使泄洪时不发生震动和气蚀,因此,厂房计算复杂,施工质量要求高。
溢流式厂房通常是承受中、高水头的电站厂房。
图4-5 佛子岭水电站坝垛式厂房图4-6 新安江水电站溢流式厂房图4-7 乌江渡电站挑越式厂房(4)挑越式厂房峡谷中的高水头大流量电站,由于河谷狭窄,将厂房布置在挑流鼻坎后面,泄流时高速水流挑越过厂房,水舌射落到下游河床中,见图4-7、4-8。
这种形式的厂房在泄洪开始时和终结前,会有小股水舌冲击厂房顶,但时间短,荷载不大,不要构成对厂房的威胁,也不致引起厂房的共振和气蚀。
对于溢流式和挑越式厂房,需妥善处理厂房的通风、照明、防潮、出线、交通、排水和下游消能及岸坡保护等问题。
图4-8 挑越式厂房剖面图3、坝内式厂房。
当洪水量很大,河谷狭窄时,为减少开挖量,厂房移入溢流坝体空腹内,厂房与大坝全为一体,见图4-9。
这种形式厂房可充分利用坝体强度,节省混凝土工程量。
施工时,坝内空腔对混凝土散热和冷却有利,厂房布置不受下游水位变化的限制。
但坝体施工质量要求高,施工期对拦洪和导流及大坝分期施工、蓄水等方面,不如实体坝。
图4-9 坝内式厂房剖面图4-10 河岸式厂房4、河岸式厂房发电用水来自较长的引水道,厂房远离挡水建筑物,一般位于河岸,其轴线常平行河道,见图4-10。
(二)地下式厂房由于受地形、地质条件限制,或国防需要,将厂房建在地下山体内,则称为地下厂房,如图4-11、4-12所示。
优点:1、当河谷较狭窄、泄洪量较大时,可解决厂房和泄洪建筑物的矛盾,与施工导流及大坝施工无干扰;2、枢纽布置较灵活。
可根据地质条件将厂房布置于引水建筑物的不同位置,如:靠近进水口形成“首部式”,布置在引水道末端形成“尾部式”,置于引水道中部形成“中部式”;3、基本不受气候影响,可全年施工;4、运行安全可靠,不受雪崩、山坡塌方影响,人防条件好;5、下游水位变化大时,对厂房影响小。
缺点:1、地勘工作量和洞挖工程量大;2、施工较复杂;3、照明、采光、通风必须采用人工措施,厂用电量大。
图4-11 地下厂房剖面图图4-12 溪洛渡地下厂房(三)抽水蓄能电站厂房电站设上游和下游两个水库,利用电网负荷较小时的电力,驱动水泵,将下游水库的水抽至上游水库蓄存,高峰负荷时,将上游水库的水下放,利用水的势能冲动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
三机式机组:包括发电机(兼作电动机)、水轮机和水泵。
二机式可逆机组:包括发电机(兼作电动机)和水轮机(兼作水泵)。
(四)潮汐电站厂房利用海水涨落形成的潮汐能发电的电站。
原理:涨潮时,关闭水闸,海水位比库水位高,海水通过水轮机流入水库发电;退潮时,库水位高于海水位,水库水通过水轮机流向海洋发电。
四、厂区布置的任务和原则1、布置任务厂区布置是指以水电站的主厂房为核心,合理安排主厂房、副厂房、主变压器场、高压开关站、引水道、尾水道及厂区交通的相互位置。
进行厂区布置时,要综合考虑水电站枢纽总体布置、地形地质条件、运行管理、环境设计等各方面的因素,根据具体情况,拟定出合理布置方案。
2、布置原则:(1)综合考虑自然条件、枢纽布置、厂房形式、对外交通、厂房进水方式等因素,使厂区各部分相互协调,避免干扰。
(2)既要照顾厂区各组成部分的不用作用和要求,又要考虑它们的联系与配合,要统筹兼顾,共同发挥作用。
(3)要充分考虑施工条件、程序、导截流方式等的影响,尽量利用施工场地周围的铁路、公路、建筑物,且还应考虑电站的分期建设、分期投产等问题。
(4)必须避免在陡坡、危岩、构造破碎带等处布置建筑物,保证厂区所有建筑物和设备都是安全可靠的。
(5)满足环保的要求。
(6)尽量选择电站工程量最少、投资最省、经济效益最高的方案。
五、主厂房布置主厂房是厂区的核心,对厂区布置起决定性作用,其位置的选择是在水利工程枢纽总体布置中进行,除了注意厂区各组成部分的协调配合外,还应考虑下列因素:(1) 地形地质条件好,开挖量小,岸坡稳定。
(2) 尽量减小压力水管的长度。
(3) 尾水渠尽量远离溢洪道或泄洪洞出口,防止水位波动对机组运行不利;尾水渠与下游河道衔接要平顺。
(4) 主厂房的地基条件要好,对外交通和出线方便,并不受施工导流干扰。
六、副厂房副厂房可选的位置:(1) 主厂房的上游侧。
运行管理比较方便,电缆较短,在结构上与主厂房连成一体,造价较经济。
(2) 尾水管顶板上。
影响主厂房的通风、采光,需加长尾水管,从而增加工程量。
由于尾水管在机组运行时振动较大,不宜布置中央控制室及继电保护设备。
(3) 主厂房的两端。
当机组台数多时,这种布置会增加母线及电缆的长度。
七、主变压器1、主变压器场的布置原则主变压器位于高、低压配电装置之间,起连接作用,它的位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主要电气设备的布置。
变压器场一般露天布置,布置原则如下:(1) 尽量靠近厂房,以缩短昂贵的发电机电压母线长度,减小电能损失和故障机会,并满足防火、防爆、防雷、防水雾和通风冷却的要求,安全可靠。
(2) 尽量与安装间在同一高程上,便于主变压器的运输、安装和利用轨道推进厂房的安装间进行检修。
(3) 变压器的运输和高压侧出线要方便,且变压器之间要留必要空间,0.8~1.0m以上。
(4) 土建结构经济合理。
基础安全可靠,高程应高于下游最高洪水位,且四周设置排水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