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失业、通货膨胀案例
- 格式:ppt
- 大小:1.13 MB
- 文档页数:47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
经济学核心思想是物质稀缺性和有效利用资源,可分为两大主要分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经济学案例分析,希翼能匡助到大家!经济学案例分析失业率与宏观经济政策最近,美国失业率持续一种相对稳定状态,而欧洲的失业率却急剧上升而且持续在 30 年前的水平之上。
如何解释两地劳动力市场的差别呢,部份原因在于两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不同。
美国惟独一个中央银行,即联邦储备系统。
他严格监控着美国经济。
当失业率提高影响到居民对经济的信心时,美联储会放松银根,实行用心的货币政策,刺激总需求和提高产出,并防止失业率的进一步提高,实际上这是透过提高通胀率来降低失业率的方法。
而这天的欧洲还不存在这样的机构,欧洲是个国家联盟,它的货币政策由欧洲中央银行统一制定,由于思量到各国状况的复杂性,欧洲中央银行的目标主要是持续物价的稳定,奉行强有力的货币政策,全力持续低利率和低通胀。
在这样的状况下,就无法利用通货膨胀政策来降低失业率。
问题1、什么是失业问题造成失业率高的原因有哪些2、说明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
答案要点1、 (1)失业问题就是由失业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
失业不仅仅仅是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个政治问题,失业是经济问题,因为失业意味着浪费有价值的资源,不利于经济的迅速发展; 失业是个政治问题,是因为它使成千上万的人失去工作,收入减少或者丧失收入的来源,使人们整天无所事事,生活在痛苦和无奈中,会引起社会的动荡。
(2)失业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①磨擦性失业,是指人们在各地区之间、各种工作职位之间变动所构成的失业。
②结构性失业,是指因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构成的失业。
③周期性失业,是由于经济周期的变化而产生的对劳动总体需求不足所构成的失业。
2、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着相互交替的关系。
在失业率较低时,就业较为充分,经济活动比较频繁,从而工资上涨速度加快,于是引起通货膨胀加剧,通货膨胀率增加;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就业不够充分,失业的压力增加,工人增加工资的压力受到限制,从而货币工资增长放慢,甚至下降,从而导致价格总水平增长率下降,通货膨胀率降低。
历史上典型通货膨胀案例不得不提的历史上典型通货膨胀案例:德国的威玛共和国20世纪初,德国正经历着一场持续长达14年的通货膨胀,被称为威玛共和国通货膨胀。
这一事件成为了经济史上的典型案例,对于世界各国来说都是一次警示。
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得不面对战争的毁灭性后果。
战争造成的巨额债务使国家陷入财政危机,政府决定通过发行大量纸币来填补财政赤字。
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了德国通货膨胀的爆发。
在战争期间,德国一直以战争胜利而引以为豪。
然而,1918年,德国签署了维尔赛条约,这一条约规定了德国需要支付巨额的赔款。
为了履行这一义务,德国政府选择了发行更多的纸币。
通货膨胀的过程逐渐加速,物价也随之上涨。
通货膨胀让人民的生活变得困难。
薪水无法跟上物价上涨的步伐,导致人们的购买力急剧下降。
德国人民纷纷寻找各种方式来应对通货膨胀,如购买实物资产或外国货币,但这只在短期内有限的帮助。
通货膨胀的一个不可避免的结果是社会的混乱和不稳定。
人民的不满情绪不断增长,社会秩序开始崩溃。
物资短缺、失业率上升、民众的不满情绪集中爆发,对政府的不信任感逐渐加深。
这最终导致了政治动荡,为纳粹党在1933年上台铺平了道路。
威玛共和国通货膨胀是一次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惨剧。
它给其他国家一个重要的警示,即切勿滥发货币以填补财政赤字。
这次经济危机对国家经济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人们长期以来深受其苦。
为了防止类似的情况再次发生,国际社会开始对货币政策进行更加严格的监管。
中央银行成为了更独立的机构,负责控制通货膨胀和维护货币稳定。
同时,国际社会也加强了经济合作,以促进全球经济的发展与稳定。
威玛共和国通货膨胀案例深刻地揭示了通货膨胀的危害和破坏力。
它不仅对一个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还对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带来了长期的负面影响。
因此,各国政府都应该以威玛共和国通货膨胀为镜,制定合理的货币政策,并密切关注通胀风险,以维护国家经济和社会的稳定。
在总结中,威玛共和国通货膨胀案例是历史上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
20世纪80年代阿根廷的恶性通胀在80年代,阿根廷年通胀率平均达到450%,1990年初之前的12个月其通胀率更飙升至20000%。
在这种情形下,经济活动的主要目的只是避免通胀吞噬一切。
一名阿根廷商人约格如此描述道:通胀使你成天战战兢兢。
咱们公司所在的产业只能给你4天到5天的赊账。
人们再也不关心生产力乃至技术,保护你的流动资产比包括技术在内的长期目标更重要,虽然你希望二者兼顾。
这是通货膨胀不可避免的恶果,即货币疾病。
你的钱四分五裂,将像癌症。
你苟且偷生。
当通货膨胀率超过天天1%,你别无选择。
你舍弃计划,只要能够支撑到周末就会感到知足。
然后我就会待在公寓里阅读有关古代板球比赛的书籍。
人均而言,目前咱们比1975年贫困25%。
真正的受害者是你看不见的穷人、老人和年轻人。
他们被赶出大型火车站那些人是阿根廷生活中的弃儿,像大海的浪花。
阿根廷的高通胀终于出现一个充满希望的转机。
1989年方才被选总统的梅内姆宣布了反通胀计划。
另外,它还支持许多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改革,包括在1991年初录用由哈佛大学培育的经济学家卡瓦洛为经济大臣。
在90年代初期,通胀已降为每一年30%左右。
结合案例说明阿根廷通货膨胀的性质及其影响。
★理论提示通货膨胀的影响通货膨胀降低人们的实际购买力?若是你问一个普通人,为何通货膨胀是坏事?他将告知你,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通货膨胀剥夺了他辛苦赚来的美元的购买力。
当物价上升时,每一美元收入能购买的物品和劳务都少了。
因此,看来通货膨胀直接降低了生活水平。
但进一步试探就发觉那个回答有一个谬误。
当物价上升时,物品与劳务的购买者为他们所买的东西支付得多了。
但同时,物品与劳务的卖者为他们所卖的东西取得的也多了。
由于大多数人通过出卖他的劳务,例如他的劳动,而赚到收入,所以收入的膨胀与物价的膨胀是同步的。
因此,通货膨胀本身并无降低人们的实际购买力。
人们相信那个通货膨胀谬误是因为他们没有熟悉到货币中性的原理。
每一年收入增加10%的工人偏向于以为这是对他自己才能尽力的奖励。
通货膨胀的案例
通货膨胀是指货币的购买力下降,导致物价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下面我们来看一些通货膨胀的案例,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经济现象。
首先,我们可以看看20世纪初德国的通货膨胀案例。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政府为了支付战争的巨额债务,不断印刷货币。
结果,货币供应量激增,导致通货膨胀严重。
德国马克贬值迅速,物价飞涨,人们的储蓄在短时间内变得一文不值。
通货膨胀导致社会动荡,政治不稳定,对德国经济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破坏。
其次,我们可以看看津巴布韦的通货膨胀案例。
2008年,津巴布韦的通货膨胀率高达89.7亿%,这意味着物价每天都在翻倍。
津巴布韦政府不断印刷货币以弥补财政赤字,结果导致通货膨胀失控。
人们用购物车装着纸币去购买一袋面包,这样的场景成为了津巴布韦通货膨胀的标志。
通货膨胀严重影响了津巴布韦的经济和社会稳定,造成了巨大的贫困和失业问题。
另外,我们还可以看看委内瑞拉的通货膨胀案例。
由于政府的错误经济政策和油价下跌,委内瑞拉的通货膨胀率飙升,货币贬值迅速。
物价上涨导致人们生活水平急剧下降,食品和生活用品短缺,社会秩序混乱。
通货膨胀严重影响了委内瑞拉的经济和社会稳定,成为了该国面临的严重挑战之一。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通货膨胀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造成的严重影响。
通货膨胀不仅导致货币贬值,还会引发社会动荡、政治不稳定、贫困和失业等问题。
因此,各国政府都应当高度重视通货膨胀问题,采取有效的货币政策和经济措施,防范通货膨胀的发生,维护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