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fp完整教案
- 格式:ppt
- 大小:266.50 KB
- 文档页数:48
vfp课程设计教程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VFP(Visual FoxPro)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具备使用VFP进行数据库设计和应用开发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掌握VFP的基本概念和体系结构。
2.理解数据库的设计和操作原理。
3.熟悉VFP的数据类型、运算符和表达式。
4.掌握VFP的常用数据访问方法。
5.了解VFP的编程技术和应用开发。
6.能够使用VFP建立和操作数据库。
7.能够使用VFP进行数据查询和更新。
8.能够编写VFP的简单程序和函数。
9.能够使用VFP进行应用程序的开发和调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2.增强学生对计算机技术和数据库应用的兴趣。
3.培养学生良好的编程习惯和职业道德。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VFP的基本概念和体系结构:介绍VFP的发展历程、特点和应用领域。
2.数据库的设计和操作:讲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和方法。
3.数据类型、运算符和表达式:介绍VFP的数据类型、运算符及其使用方法。
4.数据访问方法:讲解VFP的数据访问接口、SQL语句和数据集操作。
5.编程技术和应用开发:讲解VFP的程序结构、控制语句、函数和应用程序开发。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课程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演示,使学生掌握VFP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VFP在实际应用中的开发过程。
3.实验法:安排上机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4.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VFP课程设计教程》。
2.参考书:提供相关数据库和编程方面的参考书籍。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和教学视频,以便进行讲解和演示。
4.实验设备:提供计算机实验室,让学生进行上机实验。
中职VFP教案教案名称:中职VFP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方法,包括数据库的建立、数据表的创建、数据的增删改查等。
2.能力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VFP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概述2.数据库的建立与维护3.数据表的创建与维护4.数据的增删改查操作5.查询与视图的应用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难点: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和查询语句的理解和应用。
2.重点:数据库的建立与维护,数据表的创建与维护,数据的增删改查操作。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黑板2.投影仪3.VFP教学软件4.实例数据库和数据表五、教学方法:1.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学生已学的数据库基础知识。
2.教学策略:讲解、示范、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实际操作。
3.学生活动:小组合作完成实例数据库的操作。
六、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实例数据库的演示,激发学生对VFP课程的兴趣。
2.讲授新课:逐一讲解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各项功能和操作方法。
3.巩固练习:学生动手操作实例数据库,进行数据的增删改查操作。
4.归纳小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总结学生的操作情况。
七、评价与反馈:1.设计评价策略:小组报告、观察、口头反馈。
2.为学生提供反馈,指导学生如何改进操作方法和理解概念。
八、作业布置:1.完成实例数据库的操作练习。
2.收集并整理有关VFP课程的资料和信息。
vfp课程设计范例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VFP课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理解VFP编程语言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使用VFP编程语言进行简单的程序设计和开发,掌握VFP的基本语法和操作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和编程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VFP概述:介绍VFP的发展历程、特点和应用领域,使学生对VFP 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VFP基本语法:讲解VFP的基本语法规则,包括数据类型、变量、运算符、控制结构等。
3.常用VFP函数:介绍VFP中常用的数学函数、字符串函数、日期函数等,并讲解其使用方法。
4.面向对象编程:讲解VFP中的面向对象编程概念,包括类、对象、属性、方法等。
5.VFP数据库操作:介绍VFP对数据库的操作方法,包括数据库的创建、表的创建、记录的增删改查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VFP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使学生掌握VFP的基本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VFP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使用方法。
3.实验法:安排上机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编程能力。
4.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章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一本与VFP课程相关的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案等多媒体教学资料,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
3.实验设备:准备计算机、网络等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上机实验的条件。
4.在线资源:推荐一些与VFP课程相关的在线教程、博客、论坛等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
五、教学评估本章节的教学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第一章教案课题名称1.1数据库基础知识 1.2 关系数据库授课时间时数2教学目标应知了解计算机数据管理的发展历程应会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教材分析重点数据库系统难点数据模型 关系数据库教学方法讲授教学资源教学参考书教学内容时间分配1、数据库基础知识2、关系数据库30分60分教学后记作业内容备 注引入:为什么要学数据库管理?§1.1数据库基础知识§ 1.1.1 计算机数据管理的发展一、数据与数据处理1.数据:是描述客观事物的符号记录,是用物理符号记录下来的可以鉴别的事物特性。
包括:数字、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
2.信息:是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的有用结果。
或是能表示一定含义的数据。
例:数据描述: 王阳,9098135,男1980,江苏,计算机系,1998。
经过简单的推论后,可得出这样的信息:王阳是位男大学生,学号为9098135,1980年出生,江苏人,1998年考入计算机系。
3.数据处理:将数据转换成信息的过程。
内容包括:数据收集 →数据整理(鉴别) → 存储数据 → 使用数据(计算、统计、查询等) →维护数据????故通过数据处理可以获取信息,然后对信息进行解释、推论、归纳、分析、综合等而产生决策。
在一个企事业单位中,数据的处理与作用呈金字塔形,如下图所示:战略层战术层 操作层二、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对数据的管理是指对数据的组织、分类、编码、检索和维护所提供的操作手段。
经历了:人工管理、文件系统、数据库系统、分布式数据系统、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
1、人工管理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特点:①程序员必须掌握数据在计算机中的存储地址和方式,才能在程序中正确的使用数据。
②程序与数据不独立,数据不能保存,程序之间有数据冗余。
2.文件系统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中期特点:①数据存储在数据文件中,由文件管理系统使用数据。
②数据文件和程序文件相互依赖,数据冗余度大,且造成数据的不一致性。
vfp教学管理系统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VFP教学管理系统的原理、设计和应用,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知识目标:学生应了解VFP教学管理系统的概念、特点和功能,掌握其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技能目标:学生应能够使用VFP教学管理系统进行教学管理,包括课程安排、学生管理、成绩统计等,并能够进行相应的系统维护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应认识到VFP教学管理系统在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信息技术应用观念,增强对教学管理的热爱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VFP教学管理系统的原理、设计和应用。
1.VFP教学管理系统的概念、特点和功能。
2.VFP教学管理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3.VFP教学管理系统的应用,包括课程安排、学生管理、成绩统计等。
4.VFP教学管理系统的维护和优化。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VFP教学管理系统的原理、设计和应用,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应用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VFP教学管理系统的使用和方法。
3.实验法:通过实际操作VFP教学管理系统,使学生掌握系统的应用技巧,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出版社出版的VFP教学管理系统相关教材,保证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2.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VFP教学管理系统的原理和应用。
3.实验设备:配置相应的计算机设备和网络设施,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VFP教学管理系统的平台。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以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其对VFP教学管理系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作业: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评估其对知识的应用和实际操作能力。
vfp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VFP编程语言的基本概念和编程思想;2. 掌握VFP的数据类型、变量、运算符和表达式;3. 学会使用VFP的流程控制语句,如条件语句和循环语句;4. 了解VFP中的数组、函数和子程序的使用;5. 掌握VFP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包括表的创建、查询和更新。
技能目标:1. 能够编写简单的VFP程序,实现基本的计算和数据处理功能;2. 能够运用流程控制语句编写具有逻辑判断和循环功能的程序;3. 能够使用数组、函数和子程序提高程序的模块化和可重用性;4. 能够操作VFP数据库,实现数据的增、删、改、查等操作;5.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编程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编程的兴趣和热情,激发自主学习编程的动力;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增强面对困难的信心;3. 培养学生良好的编程习惯,注重代码规范和可读性;4.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5. 增强学生对我国软件开发事业的认同感,树立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贡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信息技术学科,以实践操作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编程思维。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年级阶段,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和编程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内容,采用案例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VFP编程技能。
教学过程中,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课程目标。
同时,注重课后辅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编程水平。
二、教学内容1. VFP基础知识- 数据类型、变量和常量- 运算符和表达式- 基本输入输出语句2. 流程控制语句- 条件语句(IF-ENDIF、SELECT-CASE)- 循环语句(FOR-ENDFOR、DO-WHILE)3. 数组、函数和子程序- 数组的使用- 内置函数和自定义函数- 子程序的编写和调用4. VFP数据库操作- 表的创建和设计- 数据的插入、删除和修改- 查询的执行和结果处理5. 综合案例分析和实践- 小型项目案例分析- 编程实践任务分配与指导- 项目调试与优化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周:VFP基础知识学习,包括数据类型、变量、运算符和表达式。
vfp程序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VFP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类型、变量、常量的定义与使用。
2. 学会使用VFP的流程控制语句,包括条件语句和循环语句,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
3. 掌握VFP中数组的使用,能够编写简单的数组处理程序。
4. 理解VFP中的函数和子程序的概念,学会调用系统函数和自定义子程序。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VFP编程语言编写解决实际问题的程序,培养编程思维和逻辑能力。
2. 学会使用VFP的调试工具,能够自行查找和修正程序中的错误。
3. 掌握VFP程序设计的规范和技巧,提高编程效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VFP程序设计的兴趣和热情,激发自主学习编程的动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学会在小组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
3.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将编程应用于实际生活问题的解决。
本课程针对的是高年级学生,他们在前期的学习中对VFP有了初步了解。
课程性质为实践性较强的编程课程,教学要求学生在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能够动手编写程序解决问题。
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在掌握VFP编程技能的同时,培养其逻辑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为将来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编程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教师可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确保学生达到预期学习效果。
二、教学内容1. VFP基本概念:数据类型、变量、常量的定义与使用。
- 教材章节:第一章 语言基础2. VFP流程控制:- 条件语句(If-Then、If-Then-Else、Select Case)- 循环语句(For-Next、While-Wend、Do Loop)- 教材章节:第二章 程序控制结构3. 数组的使用:- 一维数组和多维数组的定义- 数组元素的访问和操作- 教材章节:第三章 数组与函数4. 函数和子程序:- 系统函数的调用- 自定义子程序的编写与调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 数组与函数、第四章 子程序与过程5. 程序调试与优化:- 使用调试工具进行程序调试- 常见错误类型与修正方法- 编程规范与技巧- 教材章节:第五章 程序调试与优化6. 实践项目:- 编写解决实际问题的程序案例- 小组合作完成综合编程任务- 教材章节:各章节实践案例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本课程共设置16个课时,按以下进度进行教学:1-4课时:VFP基本概念及数据类型、变量、常量的使用5-8课时:流程控制语句学习与实践9-12课时:数组的使用、函数和子程序的学习13-16课时:程序调试与优化、实践项目及小组合作编程任务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以讲解、示范等方式,系统传授VFP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语法和编程技巧。
用vfp 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让学生掌握VFP(Visual FoxPro)的基本操作,理解数据库和表的基本概念,学会使用VFP进行数据查询、插入、更新和删除操作。
知识目标包括:1.理解数据库和表的概念,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操作。
2.学会使用VFP进行数据查询、插入、更新和删除操作。
3.熟悉VFP的常用函数和表达式。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独立完成数据库的创建、表的设计和数据的导入。
2.能够运用VFP进行简单的数据查询、插入、更新和删除操作。
3.能够运用VFP解决实际问题,如学生信息管理、商品销售管理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他们对数据库技术的认识和兴趣。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他们对编程语言的敬畏之心。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数据库和表的概念及基本操作。
2.VFP的基本数据类型、常量和变量。
3.VFP的常用函数和表达式。
4.数据的查询、插入、更新和删除操作。
5.简单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数据库和表的概念、VFP的基本操作及常用函数。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应用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据库和VFP的使用。
3.实验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掌握VFP的基本技能。
4.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Visual FoxPro 教程》2.参考书:《Visual FoxPro 编程实例解析》3.多媒体资料:教学PPT、视频教程4.实验设备:计算机、网络环境、数据库软件Visual FoxPro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将采取多元化方式,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包括: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回答问题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第一章绪论一、导入新课(一)、中高职学生对开设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正确认识90年代掀起了一次波澜壮阔的全国性计算机普及高潮,现在计算机正向一切有文化的人群普及,计算机知识已成为当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高等学校的计算机教育发展十分迅速。
十多年前,只有部分理工科专业开设计算机课程,今天,几乎所有高校的所有专业都开设了程度不同的计算机课程。
人们已经意识到,计算机知识已成为当代知识分子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多数人已经对计算机问题取得共识:计算机应用人才队伍是由两部分人组成的。
一部分是从高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的计算机专门人才,他们是计算机应用人才队伍中的骨干;另一部分是各行各业中从事计算机应用的人才,他们既熟悉本专业的业务,又掌握计算机应用的技术,能把计算机技术用于本专业领域,是复合型人才。
这后一部分人数量巨大,影响面广,是计算机应用人才队伍中的基本力量。
他们掌握计算机知识的情况和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在相当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在各个领域中计算机应用的水平。
因此,必须十分重视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育。
(二)、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如何学习计算机课程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基本模式是层次结构,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层次上使用着计算机,也就是说,计算机应用是分层次的。
同样,计算机人才培养也是分层次的,不同领域、不同专业情况各异,对每一个学习计算机知识的人来说,也有一个由浅入深、逐步提高的过程,计算机应用如此广泛,需要学习的东西愈来愈多,而学生的总学时是有限的,因此必须分清主次,确定每一门课的性质和要求。
一般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一类是侧重应用的课程。
对非计算机专业来说,前者是少数,后者是多数。
应当考虑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学到更多更有用的内容。
不能脱离实际地对每门课都提出“学深学透”,任何事情都应当有一个“度”,对于侧重操作的课程,提倡“少讲多练”,以自学上机为主。
(三)、对本课程学习的要求理论与上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数据库中visual foxpro 基础知识,能通过visual foxpro编写一些简单的菜单、表单。
vfp课课程设计范例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VFP(Visual FoxPro)的基本概念、操作方法和应用技巧。
具体包括:1.知识目标:•了解VFP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掌握VFP的基本数据类型、常量和变量;•熟悉VFP的运算符、表达式和函数;•理解VFP的程序结构、控制语句和事件处理;•掌握VFP的数据库和表的基本操作;•了解VFP的面向对象编程思想。
2.技能目标:•能够使用VFP编写简单的程序,解决实际问题;•能够使用VFP进行数据库设计和表的创建、修改、查询、删除操作;•能够使用VFP的界面设计工具,创建简单的用户界面;•能够使用VFP的调试工具,调试和优化程序。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编程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培养学生对软件工程的规范意识和质量意识。
二、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VFP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2.VFP的数据类型、常量、变量和表达式;3.VFP的运算符、函数和事件处理;4.VFP的数据库和表的基本操作;5.VFP的面向对象编程思想;6.VFP的程序结构和控制语句;7.VFP的界面设计工具和调试工具的使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本章节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VFP的基本概念、数据类型、运算符等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VFP的应用场景和编程方法;3.实验法: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VFP进行编程和数据库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4.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章节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Visual FoxPro 教程》作为主要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2.参考书:提供《Visual FoxPro 编程实例》等参考书籍,供学生深入学习;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课件,展示VFP的基本操作和界面设计;4.实验设备:准备计算机和网络设备,让学生进行实验和实践操作;5.在线资源:提供VFP的在线教程、论坛和帮助文档,方便学生随时查阅和学习。
大一vfp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VFP(Visual FoxPro)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理;2. 学会使用VFP进行数据表的设计、建立和维护;3. 掌握VFP的SQL语言,能够编写简单的查询和更新语句;4. 了解VFP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能够编写简单的程序进行数据处理。
技能目标:1. 能够独立使用VFP创建数据库和数据表,进行数据录入和查询;2. 能够运用SQL语句对数据库进行查询、插入、更新和删除操作;3. 能够编写简单的VFP程序,实现数据的批量处理和自动化操作;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数据库应用开发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据库知识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自主学习能力;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能够在团队项目中发挥积极作用;3. 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学术态度,注重实践,提高动手能力;4.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贡献力量。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大一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VFP数据库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大一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但数据库知识相对薄弱,需要从基本概念和实际操作入手,逐步提高其技能水平。
教学要求: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例教学,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2. 强化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见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3. 定期进行课程小结和作业布置,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问题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二、教学内容1. VFP基础知识- 数据库基本概念- 数据模型与关系型数据库- VFP的安装与配置2. 数据表设计- 数据类型与字段属性- 数据表结构的建立与修改- 数据表的索引与关联3. SQL语言- SQL基本查询语句- 数据的插入、更新与删除- 复杂查询与多表操作4. 程序设计基础- 常量、变量与表达式- 控制结构(条件、循环)- 函数与子程序5. 应用实例与项目实践- 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 简单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 综合案例分析与实战演练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VFP基础知识,包括数据库基本概念、数据模型与关系型数据库、VFP的安装与配置;第二周:数据表设计,涵盖数据类型与字段属性、数据表结构的建立与修改、数据表的索引与关联;第三周:SQL语言,讲解SQL基本查询语句、数据的插入、更新与删除;第四周:程序设计基础,涉及常量、变量与表达式、控制结构、函数与子程序;第五周:应用实例与项目实践,通过简单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进行综合案例分析与实战演练。
vfp程序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VFP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如变量、数据类型、运算符和语法结构;2. 培养学生运用VFP进行数据库操作的能力,包括表的创建、查询、更新和删除;3. 使学生了解VFP中的控制结构,如条件语句和循环语句,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4. 帮助学生掌握VFP中函数和过程的应用,提高编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VFP编写简单的程序,解决实际问题;2. 提高学生在VFP中进行数据库设计和操作的能力;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设计算法和编写代码的编程思维;4. 让学生学会使用VFP调试和优化程序,提高程序性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VFP程序设计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习动力;2.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索的良好习惯,提高团队协作能力;3. 引导学生认识到编程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4. 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学术态度,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本课程针对的是具有一定编程基础的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他们在原有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提高VFP编程能力,培养编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设计将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践操作,鼓励学生动手编写代码,提高实际编程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VFP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VFP基本概念:变量、数据类型、常量、运算符、表达式和语法结构;2. 数据库操作:表的创建、维护、查询、更新和删除;3. 控制结构:条件语句(IF-ENDIF、SELECT-CASE)、循环语句(FOR-ENDFOR、DO-WHILE、SCAN-ENDSCAN);4. 函数和过程:系统函数、用户自定义函数、过程调用及其参数传递;5. 程序设计: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模块化设计;6. 数据库应用:索引、查询、视图、报表和标签的设计与实现;7. 调试与优化:设置断点、单步执行、查看变量值、性能分析及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