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之骞-小说的主题意蕴
- 格式:pptx
- 大小:64.36 KB
- 文档页数:15
韩少功《草木之情》阅读答案草木有情阅读答案草木之情韩少功草木的心性其实各自不一:牵牛花对光亮最敏感,每天早上速开速谢,只在朝霞过墙的那一刻爆出宝石蓝的礼花,相当于植物的鸡鸣,或者是色彩的早操。
桂花最守团队纪律,金黄或银白的花粒,说有,就全树都有,说无,就全树都无,变化只在瞬间,似有共同行动的准确时机和及时联系的局域网络,谁都不得擅自进退。
比较而言,只有月季花最娇生惯养。
它们享受了最肥沃的土壤,最敞亮的受阳区位,最频繁殷勤的喷药杀虫,还是爱长不长,倦容满面,玩世不恭,好吃懒做。
硬要长的话,突然窜出一根长枝,挂上一两朵孤零零的花。
就把你给打发掉。
阳转藤自然是最缺德的了。
一棵乔木或一棵灌木的突然枯死,往往就是这种草藤围剿的恶果。
它的叶子略近薯叶,看似忠厚,这就是它的虚伪。
它对其他植物先攀附,后寄生,继之以绞杀,具有势利小人的全套手段。
它放出的游走长藤是一条条不动声色的青色飞蛇,探头探脑,伺机而动,对辽阔田野充满着统治称霸的勃勃野心。
幸好它终不成大器,否则它完全可能猛扑过来,把行人当作大号的肥美猎物。
我的柴刀每年都得数次与这种长蛇阵过招,以保护我的电话线不被它劫持和压垮。
当一棵树开花的时候,谁说它就不是在微笑——甚至在阳光颤动的一刻笑如成熟女郎,笑得如此灿烂。
当一片红叶飘落在地的时候,谁说那不是一口哀怨的咯血?当瓜叶转为枯黄甚至枯黑的时候,难道你没有听到它们咳嗽或呻吟?有一些黄色的或紫色的小野花突然在院墙里满地开放,如同一些吵吵闹闹的来客,在目中无人地喧宾夺主。
它们在随后的一两年里突然不见踪影,不知去了哪里,留下满园的静寂无声。
我只能把这事看作是客人的愤然而去和断然绝交——但不知我在什么事上得罪了它们。
再说我们同时栽下的一些橘树吧。
手心手背都是肉,我对它们同样地挖坑同样地修剪同样地追肥,但靠路边的三棵长得很快,眼看就要开花挂果。
另有一株,身架子还没长满,也跟着早婚早育,眼看就要衔珠抱玉。
但其他几株无精打.采,长来长去还是侏儒,还是呆头呆脑,甚至叶子一片片在蜷缩。
一、《在酒楼上》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主将。
鲁迅是他在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是所用的笔名。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杂文集《坟》《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华盖集续编》《准风月谈》等。
名篇散文有《范爱农》、《记念刘和珍君》。
《在酒楼上》选自鲁迅小说集《彷徨》,被誉为“最富鲁迅气氛”的小说。
文章以20世纪20年代为背景,表现了主人公吕纬甫由一个向往革命的知识分子转而在无路可走的境遇中销蚀了灵魂的人生悲剧。
《彷徨》是鲁迅先生完成于“五四运动”落潮后新文化阵营分化时期的小说集,收录了他1924年到1925年间创作的小说11篇。
二、《看不见的珍藏》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
作品有《三位大师》、《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象棋的故事》等。
《看不见的珍藏》是其所写的短篇小说,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德国通货膨胀时期为背景,表现了一位盲人收藏家对艺术的钟爱以及他和他的家庭的不幸。
作品以深广的忧愤揭示出普通人被践踏的心灵,有力地控诉了那个动乱鄙俗的社会和毁灭艺术的时代,也表现了作者反战的情绪。
作品情节简单,却含义深刻,有很强的感染力,因为他以出色的心理描写,表现了独特的精神力量。
三、《万事通》毛姆,英国小说家、戏剧家。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月亮与六便士》(1915)、《人间的枷锁》(1919)、《大吃大喝》(1930)、《刀刃》(1944)。
《万事通》这篇小说,以欲扬先抑的手法塑造了一个低级庸俗但天良尚未泯灭的人物。
四、《秋天》舒克申(1929-1974),苏联编剧、导演、演员、作家。
作品有《乡村居民》、《明月下的谈话》等。
其作品《秋天》反映了“解冻文学”之后,集体农庄经济时期人们的精神面貌。
江苏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讲解江苏高考文学类文本从高度发达的媒体文化可以把我们“娱乐死”(2005年《波兹曼的诅咒》)到对关中农民勤劳朴素积极乐观生活的无限憧憬和赞美(2006《麦天》);从对无限美好的农耕文明的礼赞和依恋以及对其即将消失的无限惋惜(2007《一幅烟雨牛鹭图》)到对中国农村洋溢着的朴素的人情美、亲情美的讴歌(2008《侯银匠》),着重反映当前社会生活,探索人们的思想、情操、道德、信仰、法制、人性等问题,对“原始”“原生态”的呐喊,对“生命之泉”“绿洲”的企盼(2009《上善若水》),,“寻根”大体有两种意思:其一,指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精神;其二,指中华民族延续至今而又可能断裂的生命根基,探寻生命的基本所在(2010《溜索》阿成)……2006年高考五、(22分)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一幅烟雨牛鹭图汤世杰一眼看见那幅大地上的水墨小品,我还真有些忘情:烟雨中一头灰黑的水牛孤零零地站在路边,脚下是无边无际待耕的田野。
黝黑的身影像一具活体雕塑,恰如于。
列那尔所说,“蹄子插在土中,凝视着双角倒影,忘掉了自身”。
身后的木犁是另一件静物,犁把翘翘直指云天,晶亮的犁铧斜插进泥土。
耕作像是在不该停下的时候骤然停下——高黎贡山西麓的雨来去无定,说下就下说停就停,农事却不能等待。
阵雨初停自不必说,稍小些就要抓紧犁田耙地。
农人大约直到雨下得太大才去躲躲——不知是躲在某棵大树下眼巴巴地等着雨停,还是蹲在自家老屋屋檐下抽着旱烟?只有那头老牛留在那里,忠实而又无奈。
人有时真是太粗心,为什么就让牛站在雨里的泥水之中?其实旁边就是一道弯弯的田埂,只几步就能让它站到干一些的地方。
现在它只能一动不动,一任烟雨把它淋得透湿,浑身的短毛紧贴在身上,看上去倒比裸体更像裸体。
雨顺着老牛的脊背直往下淌,头,角,嘴,穿着牛绳的鼻子,无望的眼睛,牛轭,滚圆的牛肚子,都在滴水,耷拉着的尾巴竞像一根水管,水流成线。
一群白鹭就在那时飞来,从荫绿模糊的背景划过,银白的身影如同闪电,在老牛四周上下翻飞盘旋。
2021届南京市清水亭学校初中部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常的铃声赵华伟老常一定是全校最守时的人,因为他的工作与时间有关。
老常生得黑,整张面皮犹如锅烟抹过,凭借与校长的故旧关系,在镇中学谋到了一份打铃的职事。
当最早的一道铃声响起时,我们揉着惺忪的睡眼,望着黑乎乎的天空,会将每天的第一句话送给老常:真是个催命不休的黑无常啊!老常并不受我们爱戴,除了其所干的工作总是扰人清梦外,还因为他没老婆。
娶不到老婆的男人被称为“打寡汉”,被视为这个乡村社会的底层。
老常并不顾及这些,只将一挂铃铛敲得有声有色。
胆大的孩子从值班室门前走过时,会高声问一句:老常,你是不是北京大学打铃系毕业的?老常翻翻眼皮,恶狠狠地回着嘴,脸色也更加阴暗。
调皮的孩子还会趁晚自习时将铃绳扯断,或者打成死结系在树干上,为老常制造无穷无尽的麻烦。
因此,就算深更半夜,也依然能看到老常抱着树身折腾的情景。
老常的饭量很大,一顿能下六个馒头。
饭点一到,他先去教师伙,将馒头一拿,打碗稀饭赶紧回屋,随后再奔学生伙,零星饭票出一点,又抱回来一堆馒头。
三两天一过,等馒头积攒得差不多,他就悄悄地装进蛇皮袋,送到公路边的饭店里。
几名馋嘴的学生在饭店开荤时发现了老常的秘密,老常很爽快,二话没说就帮他们结了“狗肉账”。
然而还是有学生嘴碎,让老师们也知晓了老常的秘密,跑到校长那里去告状,校长把头一晃说:吃不掉的馒头都喂猪了,他讨个巧事也没啥。
既然连校长都这么纵容他,别人也就点不起火了。
老常从来都不会离开我们,就算看不到他的影子,也能从那富有节奏的铃声中,感知到他的存在。
可是有一天,熟悉的铃声突然中断了。
老常被派出所抓啦!有人放出了一个惊天动地的消息。
传话的人只说了结果,没给出原因,我们议论纷纷,一致归结为男女之事。
镇子是个大天地,老常连几个毛头学生的嘴巴都堵不住,更管不住镇上的风言风语。
《俘虏》评析小说发生在普法战争期间,全民皆兵的雷戴尔附近的莽林中,年轻的女守林人贝蒂娜略施小计,将在家中歇脚的6名普鲁士兵困在自家的地窖里。
国民自卫兵赶来将那六人俘虏。
虽然小说在后半部分狠狠地将法军在奖励军功时小题大做的作风嘲讽了一番,但其主要内容,还是在歌颂贝蒂娜的勇敢和智慧。
莫泊桑在讴歌下层民众反侵略壮举的同时,也揭示了生活中待人接物的智慧。
《俘虏》中的贝蒂娜深知自己和母亲2个女人,是无法斗过那六个普鲁士兵的。
因此,她不直接开枪宣战,,而是巧施妙计,将他们骗进了地窖中,利用坚固的地窖来帮她抓获士兵。
莫泊桑正是用这个鲜明而真实的例子告诉我们,生活中的大道并不都是那么好走,直截了当的行为有时候会让自己陷入危险或尴尬的境地。
因此,如果我们绕个弯子走小路,可能会得到更理想的结果。
莫泊桑将自己的智慧融入了文章之中。
他无法大张旗鼓地演讲,呼吁人民用于进行反侵略抗争——他只是一名小说家。
但他将他的呼吁放进了小说之中,拐了个弯子,在思想上带领人民群众反抗普鲁士的侵略。
生活中的我们需要这种绕弯的办法来委婉地解决很多事情。
我们不能死死地在一条道上坐定,认准一条路就头也不回地往前冲,那样很可能被撞个头破血流。
我们要明白,绕弯是一种艺术,两全其美的艺术。
且进且退,放弃所拥有的,也许会得到更多。
——这就是莫泊桑的智慧。
莫泊桑的文笔实在让人佩服,它能把人带入思想的陷阱里,例如《米隆老爹》,阅读第一遍时,我们会被米隆老爹的胆量所折服,“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似乎是米隆老爹行为的解释;而当我们看第二遍,甚至是很多遍时,我们开始深入的思考,便会发现,米隆老爹并不是一个英雄,他只是一个普通人,他只是一个痛失老爹和爱子的普通人,他选择了极端地发泄和复仇方式,他不幸地与战争纠缠在了一起。
莫泊桑把他的同情给予了两类人,一类是米隆老爹,他被无情的战争摧毁了生活;一类是被米隆老爹杀害的普鲁士士兵,他们被动的参与了战争,被战争夺去了生命。
从而抒发了莫泊桑对战争的憎恶,战争让无数的人家毁人亡、流离失所,让山清水秀的大地满目苍夷。
樊伟峻(1977—),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魏晋南北朝文学与文化;宋博媛(1996—),女,文学学士。
该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知识视阈与中古小说的形态生成”(项目编号:17YJC751006)阶段成果之一。
论《搜神记》变异故事所反映的意蕴樊伟峻1宋博媛2(1.集宁师范学院文学院,内蒙古乌兰察布012000;2.包头市东河区公园路小学,内蒙古包头014000)摘要:《搜神记》中搜罗了众多的变异故事,它们折射出先秦至汉魏时期的哲学、宗教、政治等思想文化。
对这些变异故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特定时期人们对生命规律的认识,对宗教的执着信仰,以及对伦理道德秩序的维护;也可以发现中古人们对于王朝兴废更替的朴素解释,以及君权至上观念的形成。
关键词:搜神记;变异;哲学意蕴;宗教意蕴;政治意蕴中图分类号:I 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71(2020)04-0029-07国际DOI 编码:10.3969/j.issn.2095-3771.2020.04.006集宁师范学院学报/Jul.2020/No.4魏晋志怪小说集《搜神记》中存在着大量“变异”的神怪故事。
所谓“变异”即物体形体上发生了改变或是生活中出现了人们无法解释的现象。
文化人类学创始人、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指出:“对古代人而言,死亡不是生命的终了,而是到达再生的过渡,在原始宗教原始信仰中常见的是灵魂转生的信仰,死去的灵魂转化为人、动物或者植物而使原来的生命得以继续 (1)《搜神记》中的变异故事正表达了古人对死亡的原始抵抗和对生命的渴望。
笔者通过对《搜神记》中大量变异故事的梳理,探究其中所蕴含的哲学意蕴、宗教意蕴和政治意蕴。
一尧变异说的哲学意蕴汉魏以降,战乱频仍,社会动荡,灾异频繁,人们在动乱的时代感到生命的脆弱和渺小,渴望能够保命与长生不死。
于是,关于生死的思考一下子备受关注,“生死问题是哲学上最原始也是最基本的问题,人死后将去哪里,成为何物,是古往今来人们都关注和渴望解决的问题。
【布山文学奖】终身成就奖之莫之棪莫之棪简介莫之棪,作家,副编审,广西平南县人。
1954年开始发表作品。
曾任玉林地区文化局副局长,县文联主席,县政协副主席,县政府督导员。
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曾当选广西作家协会第二、三、四届理事,广西文联第四届委员,玉林地区文联第三届副主席。
主要作品有话剧剧本《主课》、小说集《当代靓女》、长篇小说《生意人》、散文集《愚者写真》、诗联《河石集》。
1990年广西作家协会等单位举办其作品及创作道路研讨会,论文结集为《泥土芳香》。
1997年,中共平南县委作出了“关于在全县开展学习莫之棪同志的决定”。
1998年,平南县委宣传部编印了《榜样就在身边──学习莫之棪活动汇编》。
20世纪70年代根据其话剧改编的电影《主课》,是广西生产的第一部故事片;1984年出版的《生意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玉林地区正式出版的第一部长篇小说;1992年获玉林地区优秀作家奖,同年,以诗联《河石集》参加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的“共和国社会主义文学艺术五十年研讨会”,获一等奖。
2004年,获首届贵港市文艺创作“荷花奖”。
莫之棪签到。
颁奖词他是桂东南德高望重的老作家,是贵港文学事业发展的开路人,是在我们身边永远值得学习的榜样。
泥土芳香,光耀浔郁。
布山文学奖评审委员会2018年2月3日贵港市作家协会主席徐强为莫之棪颁发终身成就奖。
获奖感言感激与惭愧贵港市作家协会授予“终身成就奖”感言★莫之棪贵港市作家协会授予我“终身成就奖”,我非常感激,“成就”是很高的评价。
我在感到光荣的同时,也深感受之有愧!我不敢认为我的文学创作是成就。
如果将文学作品比喻为“精神食粮”的话,我的作品是“自产自销粮”。
能发表的话,也好像老实农民一样,拿点本是自销的余粮到市场供应,不是当作商品粮生产的。
农药、激素绝对不会超标!我中年后知道了自己没有能力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作家,便定位于文学创作队伍中的“民兵”这角色,也就是一名业余文学爱好者的意思。
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莫桑梓评价
《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是中国作家曹文轩的一部长篇小说,是他创作生涯的巅峰之作。
以下是对这本小说的评价:
1. 文学价值:小说以生动的叙事方式描绘了一个贫困家庭的故事,展示了人性之美与丑陋的冲突,以及家庭、乡土与大时代的纷争。
曹文轩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叙述技巧,塑造了形象鲜明、富有触动力的角色,并表达出深刻的思考与感悟,展现了他对家庭与社会的独到见解。
2. 独特的题材:小说以中国西部贫困农村为背景,展现了乡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碰撞与对抗。
在这个题材上,曹文轩创造了丰富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将读者带入了一个与众不同、真实又充满魅力的世界。
3. 情感表达:小说以家庭为中心,展示了父亲、母亲与孩子之间的情感纠葛。
曹文轩通过对每个角色内心的情感挣扎和生活态度的展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内在的挣扎。
小说以真实和感人的情感赢得了读者的共鸣。
4. 叙事技巧:曹文轩以细腻的描写和流畅的叙述技巧,将读者带入了小说的世界。
他的叙述方式独特而富有诗意,揭示了人物内心的痛苦与追求,以及社会变革对普通人家的影响。
5. 思想深度:小说虽然刻画了一个具体的家庭故事,但其中蕴含着深刻的思考和人生哲理。
曹文轩通过对登峰造极和追求个人梦想的描写,对文化传承、家庭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生意义
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总之,《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是一部既感人又具有思想深度的小说,通过展现一个贫困家庭的故事,向读者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家庭的重要性,并对中国社会的变革与家庭价值进行了深入的反思。
四川省德阳市柏树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25分)传道聂鑫森纪于天不知不觉已年届古稀。
头发稀疏了,脚步迟缓了,精气神也散淡了许多,流年似水,曾经壮如牛犊的他说老就老了;儿女不在身边,家里除了老伴儿,就只剩下老两口的影子。
纪于天常感叹什么都在变,值得庆幸的是他京剧票友的身份始终没变。
从小到老,他痴迷的就是西皮二黄、生旦净末丑,自然也酷爱唱几嗓子,尤其钦服马连良的“马派”,行腔念白,颇有神韵。
几乎每个夜晚,他都很忙,或掏钱买票看戏,或参加票友的聚会,或在家里听京剧光碟。
对于别人的求教,他一概不会拒绝,问什么答什么,“四大名旦”“四小名旦”“南麒北马关外唐”等滔滔不绝。
有一天夜晚,纪于天在剧院看完戏,回到家门口,正要掏钥匙开门,发现钥匙忘带了,只好敲门,并用京剧道白:“老们儿,开门来!”老伴儿在里面闷声回答:“谁是你老伴儿?你的老伴儿是京剧!”他立刻接上话:“此言甚是!”纪于天就是这样一人有意思的人。
省城的京剧团来到了古城,要连演十晚。
头三晚的戏码是《文姬归汉》《群英会》《野猪林》。
纪于天很欣赏这个剧目的演员,马派老生,程派青衣,叶派小生,侯派花脸,杨派武生,人才济济,争奇斗艳。
他能不去一饱眼福和耳福吗?但这次他却不用去买票了,有人把票送上门来了。
送票的叫牛金,40来岁,在本市一家公司当老总。
他爹与纪于天是老同事,又在这条小巷里做了几十年的邻居。
牛金平时回爹妈家不多,来去都是一副匆匆忙忙的样子。
纪于天很惊讶:这父子俩是压根不看京戏的,牛金怎么有这个兴趣了?牛金坦言相告:“我爹让我来找纪伯伯帮忙,您千万别推辞。
过几天,有一个美国的华裔客商来洽谈业务,据说他是个京戏迷,晚上得招待他过过戏瘾吧。
我不懂这个,临时抱佛脚,想请您陪我先看几场戏,再听您说说戏,以便我和他交谈时,有个共同的话题。
或许他一高兴,合同就签下了。
”纪于天笑了,说:“我不缺这几个买票的钱。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昆仑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祭父贾平凹①父亲贾彦春,一生于乡间教书,退休在丹凤县棣花;年初胃癌复发,七个月后便卧床不起,饥饿疼痛,疼痛饥饿,受罪至第二十六天的傍晚,突然一个微笑而去世了。
其时中秋将近,天降大雨,我还远在四百里之外,正预备着翌日赶回。
我并没有想到父亲的最后离去竟这么快。
一下班车,看见戴着孝帽接我的堂兄,才知道我回来得太晚了,太晚了。
父亲安睡在灵床上,双目紧闭,口里衔着一枚铜钱。
他再也没有像以往那样听见我的脚步便从内屋走出来喜欢地对母亲喊:“你平回来了!”也没有我递给他一支烟时,他总是摆摆手而拿起水烟锅的样子,父亲永远不与儿子亲热了。
②守坐在灵堂的草铺里,陪父亲度过最后一个长夜。
满院的泥泞里人来往作乱,响器班在吹吹打打,透过灯光我呆呆地望着那一棵梨树,还是父亲亲手栽的,往年果实累累,今年竟独独一个梨子在树顶。
③父亲的病是两年前做的手术,我一直对他瞒着病情,每次从云南买药寄他,总是撕去药包上癌的字样。
术后恢复得极好,他每顿已能吃两碗饭,凌晨要喝一壶茶水,坐不住,喜欢快步走路。
常常到一些亲戚朋友家去,撩了衣服说:瞧刀口多平整,不要操心,我现在什么病也没有了。
看着父亲的豁达样,我暗自为没告诉他病情而宽慰,但偶尔发现他独坐的时候,神色甚是悲苦,父亲多半是知道了他得的什么病,他只是也不说出来罢了。
④在贾家族里,父亲是文化人,德望很高,以至大家分为小家,小家再分为小家,甚至村里别姓人家,大到红白喜丧之事,小到婆媳兄妹纠纷,都要找父亲去解决。
父亲乐意去主持公道,却脾气急躁,往往自己也要生许多闷气。
时间长了,他有了一定的权威,多少也有了以“势”来压的味道,他可以说别人不敢说的话,竟还动手打过一个不孝其父的逆子的耳光,这少不得就得罪了一些人。
为这事我曾埋怨他,为别人的事何必那么认真,父亲却火了,说道:“我半个眼窝也见不得那些龌龊事!”当他活着的时候,这个家庭和这个村子的百多户人家已经习惯了父亲的好处,似乎并不觉得什么,而听到他去世的消息,猛然间都感到了他存在的重要。
自然之理,人生之理——夏阳小小说《马不停蹄的忧伤》赏析自然之理,人生之理——夏阳小小说《马不停蹄的忧伤》赏析王有国《马不停蹄的忧伤》是一篇寓言体和诗体相交融的浪漫主义小小说。
作品表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丰富的人生况味,让人咀嚼玩味不尽。
作品一开篇就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展现了美丽的大漠风光,沙漠,月夜,月亮湖,湖光月影映照着一匹年轻漂亮的雄性野马。
意境深远广阔。
仲夏之夜,月亮湖,像天上那弯明月忧伤的影子,静静地泊在腾格里沙漠的怀抱里。
清澈澄净的湖面上,微风过处,银光四溢。
它站在湖边,望着湖里自己的倒影发呆。
它是一匹雄性野马。
野马即将掉头离去时,听见身后传来一阵嘚嘚的马蹄声。
一匹母马在离它不远的地方止住脚步,呼吸急促,目光异样地望着自己。
银色的月光下,野马惊呆了——这是一匹俊美健硕的母马,通身雪白,鬃发飘逸。
母马的眼里,一团欲火,正在恣意地燃烧。
故事就从这里开始,野马走向母马,开始了无休无止的缠绵。
但故事一开始就定下了忧伤的调子。
野马无家可归,被父亲赶了出来。
母马把野马带回家。
三天后的深夜,野马不堪忍受这种养尊处优的生活。
下定决心要带母马走。
母马不愿去,怕沙漠里太艰苦了,生活没有保障。
但野马不愿被豢养在小小的马厩里行尸走肉地活着,而是追求马不停蹄的理想,是天马行空的自由。
野马对母马说:“这种生活,让我忧伤。
我的忧伤,你不懂……”野马最终离开母马,冲出马厩消失在茫茫的大漠深处。
这一段马的故事显然具有深深的寓意,让人想到人生的理想和现实。
野马的理想与母马的现实是很难相容的,野马为了追逐自己的理想必然会付出代价,但理想毕竟难以泯灭。
人生因为理想的追求而美丽。
小说浓墨重彩地描写马的故事,实则在写人。
这篇小小说的高明之处就是采用了虚实相映的手法,采用了双层结构,以马喻人,以马写人,表层写马的故事,深层则对应着一个人的故事:近百年后的一个午夜,一个叫夏阳的单身男人读到了这个马的故事,他很忧伤,泪流满面:一地烟头后,他掏出手机,拨通了一个电话号码。
2020年天津市第八十九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材料一:端牢“中国饭碗”,在今年有着特殊意义。
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对粮食生产、加工物流等造成一定影响,国际粮食市场变动等外部因素也引发对粮食安全的关注。
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上,就要抓实眼前。
必须谋划长远。
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加快推动出台粮食安全保障法,扎实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加快发展现代种业,深化粮食收储制度改革。
碗中装好粮,就要促绿色显“特色”,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继续实施大豆振兴计划,碗里装好粮,就要充分发挥科技力量,推进农村科技创新。
加强农科人才培养,切实强化粮食安全科技支撑。
(摘编自新华社记者于文静《端牢“中国饭碗”保障粮食安全》,2020年7月13日)材料二:有些土地需要祛除“病灶”。
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对耕地利用造成影响。
近年来,华北地区通过节水、农业结构调整等措施压减地下水超采。
土壤污染也是耕地的一大“病灶”。
针对农药包装废弃物对耕地的污染问题,近年来,黑龙江省启动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试点。
有效减少了土壤污染。
一些地方还通过种植绿肥作物,让土壤更健康。
洞庭湖之滨的湖南省华容县种植绿肥作物紫云英,专门用于还田,改善土壤状况。
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摘编自新华社李凤双《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的沃土---我国加强耕地保护,推进“藏粮于地”》,2020年6月24日)材料三:大豆品种“东生系列”由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自主研发培育,具有高产、高油、高蛋白、抗倒伏等特点,已成为黑龙江省内许多地区的主打品种。
近年来,我国粮食作物育种技术不断突破创新,玉米、大豆、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产量持续提高。
第三代杂交水稻2019年10月首次测产取得亩产1046.3公斤的成绩,耐盐碱水稻(海水稻)稻作改良试验面积增至万亩以上……在袁隆平等科研人员助推下,我国水稻良种培育不断创新,产量屡攀高峰。
2021届开平市开桥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流觞之水朱以撒①一次在曲水边坐了下来,准备觞咏。
②几次来兰亭,都与流觞有关,做一个亲水的游戏。
时间过去那么久了,曲水流觞却一直不被遗忘。
旧日游戏今人为之,便有一种旧瓶装新酒的味道。
③遵照主人的美意,每个人都换了件晋时的长衫,一直延伸到脚下,有点徐徐舒展。
试走几步,仿东晋文人的优雅从容,便觉得回去以后要依此仿制几件,穿起来古色古香。
东晋人服食五石散多了,衣衫都裁剪得宽大,布料也柔和,便不会刮着细腻的皮肤,同时也使挥毫的动作更加婉转。
④忽然,我看到长衫下露出锃亮的皮鞋尖了,随着走动的摆幅,一伸一缩地探头探脑。
显然是主人疏忽了,忘了为每个人配备一双晋履,便使足下有些异样。
不过,让今人穿上晋履,会否在移步时踉跄不安?正思量,有人手机响起,是雄健的进行曲,镗镗嗒嗒汹汹而起。
他急匆匆解开晋衫,从贴身口袋掏出手机,哇啦哇啦地叫喊起来。
眼看着伪造好的仿古气氛,一刹那冲荡得毫无影踪。
还是黑格尔说得好:一个人不能脱离他的环境,就好像一个人不能脱离他的皮肤一样。
⑤同样的暮春之初,同样的茂林修竹,不同的文人情怀,如同笔调凌乱的草书,已经不是魏晋时的章法。
⑥缤纷的花瓣从上游星星点点地飘了下来——春天就是这样,鲜花是她的容颜,灿烂地绽放,使江南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艳丽。
花瓣过后,盛着黄酒的觞缓缓地飘了下来。
按规定,觞停在谁面前,得即兴赋诗,赋诗不成者则要罚酒了。
⑦我是做好罚酒的准备的,如果觞停在我的面前,那就看造化了,也许即兴就成了一首诗,博得众人喝彩;也许一时憋住,脸红耳赤,传了出去,说此人胸无点墨。
注视着觞的动静,却见身边的人变戏法似地掏出笔记本,上边都有几首早早做好的诗,准备应对。
⑧天啊,怎么可以这样?⑨可惜,觞到我跟前转了个弯,不愿停下,以至于不能让我的才华有所表现。
⑩公元353年暮春,那个觞咏的文人游戏中,雅集的四十二人,有二十六人诗才敏捷,把诗做出来了。
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2019·浙江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假如你是一位木商,我是一位植物学家,另外一位朋友是画家,三人同时来看这棵古松。
我们三人可以说同时都“知觉”到这一棵树,可是三人所“知觉”到的却是三种不同的东西。
你脱离不了你的木商的心习,你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做某事用值几多钱的木料。
[甲]我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
我们的朋友画家什么事都不管,只管审美,他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树。
我们三人的反映态度也不一致。
[乙]你心里盘算它是宜于架屋或是制器,思量怎样去买它,砍它,运它。
我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去,注意它和其他松树的异点,思量它何以活得这样老。
[丙]我们的朋友却不这样东想西想,他只在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的苍翠的颜色,它的盘屈如龙蛇的线纹以及它的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
(选自朱光潜《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1)文段中的加下划线词,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 假如B . 心习C . 反映D . 东想西想(2)文段中的加下划线词,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 假如B . 心习C . 反映D . 东想西想(3)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 . 甲B . 乙C . 丙(4)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 . 甲B . 乙C . 丙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19高二上·通化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雾霾天气是一种重要的城市气象灾害。
大范围雾霾天气主要出现在冷空气较弱和水汽条件较好的大尺度大气环流形势下,近地面低空为静风或微风。
由于雾霾天气的湿度较高,水汽较大,雾滴提供了吸附和反应所需的场所,加速了反应性气态污染物向液态颗粒物成分的转化,同时颗粒物也容易作为凝结核加速雾霾的生成,两者相互作用,迅速形成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