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同唱一首歌》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3.74 KB
- 文档页数:3
人音版音乐一年级上册第3课《同唱一首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同唱一首歌》是人音版音乐一年级上册第三课的一首歌曲。
歌曲旋律简洁,歌词富有童趣,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进一步感受音乐的韵律和美感,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们对新事物充满热情。
但在音乐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对节奏、音高等方面的感知和把握还不够成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同唱一首歌》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使他们能够感受音乐的韵律和美感。
3.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使他们能够自信地演唱歌曲。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使他们能够与他人共同完成音乐活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熟练地演唱歌曲《同唱一首歌》。
2.教学难点:歌曲中节奏的变化和音高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以生动的表演,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音乐的韵律和美感。
2.互动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共同完成音乐教学任务。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游戏法:通过音乐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音乐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歌曲《同唱一首歌》的课件,包括歌词、图片等。
2.教学乐器:准备吉他、钢琴等乐器,为学生提供伴奏。
3.音响设备:确保教学过程中音响设备的正常使用。
4.课堂用品:准备歌词卡片、节奏符号等教学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以生动的故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同唱一首歌》,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感。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纠正发音和音准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演唱,教师巡回指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熟练地演唱歌曲。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节奏练习,让学生为歌曲编创简单的舞蹈动作。
大班音乐优质课教案《同唱一首歌》一、教学目标1.认识和学唱歌曲《同唱一首歌》。
2.提高大班儿童的合唱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3.培养儿童的音乐感知和节奏感。
二、教学准备1.音乐教具:CD、音乐播放器。
2.班级准备:清空教室,保持安静和整洁。
3.教师准备:熟悉歌曲,准备歌曲对应的动作和手势。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轻快愉悦的音乐,引导学生进行整理和安静站立。
教师问学生是否喜欢唱歌,是否知道哪些歌曲。
教师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是同唱一首歌,引出新学习的歌曲《同唱一首歌》。
2. 歌曲欣赏(10分钟)教师播放歌曲《同唱一首歌》,学生跟随音乐节奏轻声跟唱。
然后,教师再次播放歌曲,学生跟随音乐节奏和歌曲的旋律用大声唱。
3. 歌曲分解教学(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逐句学习歌曲的歌词,教授发音和语调。
教师分段演唱,学生跟随教师模仿并记忆歌词。
教师可以适当利用动作和手势,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含义。
4. 合唱练习(1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组,每组一名学生为组长。
组长带领组员进行合唱练习,教师逐一听组员的合唱表现并提出指导意见。
教师可以循序渐进地教授合唱的技巧,如好声发声、音准、节奏把握等。
5. 歌曲表演(10分钟)每个小组都有机会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演,学生们轮流上台进行演唱,其他同学鼓励和欣赏。
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表演给予评价和鼓励,如果有表演较好的小组,可以加分表扬。
6. 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询问学生们今天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强调学唱歌曲的重要性和快乐。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通过合唱歌曲《同唱一首歌》,提高了合唱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他们学会了感受和理解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培养了音乐感知和节奏感。
同时,他们也感受到了合作和团队的力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合理利用了音乐教具和班级准备,通过教师的导入和歌曲的欣赏,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歌曲的分解教学中,教师通过逐句学习和动作手势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歌曲的发音和语调。
《同唱一首歌》教案人音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第三课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歌曲,培养同学之间的团结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模仿、演唱、合作过程中,感受歌曲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并能用恰当的声势进行表现。
3.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准确演唱休止符。
二、教学重点:感受三拍子律动特点。
三、教学难点:能准确演唱休止符。
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多媒体出示中国56个民族的小朋友画面,并和学生互动交流,适当拓展相关知识后,引导同学们认识大家同在一个大家族,各民族相互帮助和团结,大家同说中国话,同唱一首歌,顺势导入新课《同唱一首歌》。
(二)教授新课1.体验歌曲(1)教师用多媒体完整播放歌曲,并提前提问:“歌曲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清新舒展)。
(2)教师完整弹唱歌曲,设问:“歌曲中听到了哪几个小朋友?”(小冬木、小卓玛、小古力、小莲花),歌曲出现了四位少数民族小朋友,引导同学体会大家团结一心,共同歌词组歌妈妈。
2.学唱歌曲(1)教师引导学生用科尔文手势进行发声练习,提示不要大声撕喊,要合理发声。
(2)带节奏朗读歌词,引导学生模仿节奏,并在休止符处拍手一下,直到学生能独立完成,并适当拓展四分休止符,作适当了解。
(3)教师弹琴,学生跟琴模唱旋律,引导学生不要喊唱。
(4)教师弹琴,学生尝试演唱歌词,提示学生要用亲切的情绪,团结一致的情感演唱歌曲。
(5)在有了演唱基础之后,再次加入声势律动演唱歌曲,教师引导学生按3/4拍(拍手-拍腿-拍腿)设计声势律动,感受3/4拍韵律特点。
(三)音乐活动教师出示奥尔夫乐器串铃,并引导男生组在休止处进行伴奏,女生可以将歌词中的四位少数民族小朋友名字替换成自己喜欢的小伙伴的名字,并配合演唱,以此激发学生的创编能力和团结协议的意识。
(四)小结作业学生总结收获,教师情感升华。
音乐课律动同唱一首歌教案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合作意识。
3.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教学生唱歌的基本技巧和律动的配合。
2. 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感和合唱的配合。
三、教学准备。
1. 准备一首简单易学的歌曲,如《小星星》、《小兔子乖乖》等。
2. 准备音乐播放器。
3. 准备教学用具,黑板、彩色粉笔、小提醒卡片等。
四、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导入歌曲。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小时候喜欢的歌曲,或者通过播放一段轻快的音乐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然后,教师可以介绍今天要学唱的歌曲,并简单地给学生唱一遍。
2. 学习歌词和律动。
教师可以将歌词写在黑板上,然后逐句教给学生。
学生可以跟着教师一起唱,同时教师可以示范一些简单的律动动作,让学生跟着节奏一起动起来。
3. 分组合唱。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学生做领唱,其他成员跟唱和跟着律动。
教师可以在旁边指导和帮助学生掌握节奏和律动。
4. 合唱展示。
每个小组可以轮流进行合唱展示,让其他小组的学生一起跟唱和跟着律动。
教师可以在旁边指导和鼓励学生,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表演能力。
5. 总结和展示。
教师可以邀请学生进行总结,让他们说说今天学到了什么,感受如何。
然后,可以让学生自由展示自己的表演,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艺。
六、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音乐课的教学,学生不仅学会了一首简单的歌曲,还培养了音乐节奏感和合作意识。
同时,学生也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注重音乐教育,让学生在欢乐中学习,让他们在音乐的世界里感受快乐。
课题:《同唱一首歌》【课题】歌曲《同唱一首歌》【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同唱一首歌》【教材分析】《同唱一首歌》是一首创作歌曲,全曲是由四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3/4拍,宫调式。
这首短小精悍的儿歌节奏舒缓,旋律清醒,用贴近语言的节奏、旋律发展而成。
歌曲中唱到四名少数民族小朋友,暗示着各民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建设祖国,共同歌唱祖国妈妈。
【学情分析】本班的学生刚刚步入二年级,都很喜欢唱游课,能活跃,积极的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他们演唱声音比较自然,对节奏的模仿能力也较强,并且很喜欢在歌曲中加入肢体动作。
由于平时的课堂中注重课堂常规和即兴创编能力的培养。
因此,在即兴表演时,经常会有大胆的设想和表现。
但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因此声带没有完全发育完全,因此在歌曲音域方面有较强的局限性。
并且对音高音准的概念较为模糊。
鉴于以上学情,本课中根据学生的实际音乐学习能力,注重聆听模仿,通过理解歌词、听赏、模唱、自主学唱、等方式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歌曲内涵,学唱歌曲,力求学生能够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并且用愉快的歌声表现歌曲的情感。
同时能运用歌唱、歌词创编、节奏创编各种表现方式,加强理解歌曲的情绪,体会对祖国的热爱,以及民族团结的情感。
【教学三维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用亲切、欢快的情绪、跳跃的声音演唱表现歌曲《同唱一首歌》,在歌声表达出团结友爱之情和热爱祖国之情。
2、知识与技能:歌曲旋律起伏较大,最后一句旋律有两处休止符,形成弱起,对弱起的处理要准确,把握歌曲中3/4拍强弱弱的节拍关系。
能够掌握歌曲所表达的内涵3、过程与方法:在听、唱、即兴表演等实践活动中,运用语言引导、启发法、视听结合、合作创编学习等方法,演唱和表现歌曲《同唱一首歌》,提高学生的感受、理解、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演唱和表演歌曲《同唱一首歌》,并进行歌曲的二度创作。
【教学难点】歌曲的二度创作,并会演唱和表演。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电脑、钢琴、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故事导入,媒体展示四个小朋友的图片2、对当地的风土人情通过图片来介绍。
一年级音乐《同唱一首歌》教案
教学目的:
1、能结合聆听歌乐曲,按图格拍击节奏,编创节奏,传递节奏。
2、能准确地读出两声部的节奏。
教学重点:
准确地读出两声部带词的节奏。
教学难点:
准确地读出两声部带词的节奏。
教学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
2、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表演《同唱一首歌》
(1)结合歌曲《同唱一首歌》安排好一个参与歌曲表现的练习,教师可提示学生在歌中哪几处节奏应注意。
(2)分组演唱,请一名同学,试一试,看哪一种节奏加入更好。
(3)选择出最合适的一种方法完整地演唱。
2、编创与活动:
(1)、这是一个二声部读拍节奏的练习,一个鸭子在“吹口哨”,发出“du”的声音,其他几只鸭子叫“ga”,请同学们按着节奏读一读,拍一拍,在把两种声音和起来。
鸭子的叫声可分小组处理成有一定力度变化,可表现各种情绪的。
(2)、分小组设计,并表演给大家看。
教学反思: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构成健康的音乐审美本事。
我认为,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先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
仅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渐喜欢音乐,从而才能对音乐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同唱一首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歌曲的主题和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2、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同唱一首歌增强学生之间的默契和交流。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歌曲的音准、节奏和旋律。
(2)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并能够通过歌声传达出来。
2、教学难点(1)处理歌曲中的复杂节奏和音高变化。
(2)培养学生在合唱中的协调性和统一性。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歌曲的背景、主题、旋律特点等知识,让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了解。
2、演示法教师亲自示范演唱,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歌曲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
3、练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包括发声练习、节奏练习、旋律练习等。
4、合作学习法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歌曲的音频、视频资料。
2、钢琴或其他乐器。
3、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1、导入(1)播放一段轻松愉快的音乐,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2)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音乐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2、歌曲介绍(1)展示歌曲的相关图片或视频,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和作者。
(2)简单分析歌曲的主题和情感,让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感受。
3、学唱歌曲(1)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发声练习,为唱歌做好准备。
(2)逐句教唱歌曲的旋律,让学生跟随钢琴或其他乐器哼唱。
(3)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视并纠正学生的错误。
4、节奏练习(1)分析歌曲中的节奏特点,通过拍手、跺脚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节奏。
(2)进行节奏的专项练习,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歌曲中的节奏变化。
5、情感表达(1)引导学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如欢快、喜悦、深情等。
(2)通过示范和讲解,让学生学会如何用歌声表达情感。
6、合唱练习(1)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唱练习。
(2)强调合唱中的协调性和统一性,如音量的平衡、音准的一致等。
7、展示与评价(1)每个小组进行展示,其他小组认真倾听。
(2)教师和学生共同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
《同唱一首歌》教学目标:1能让学生用自然亲切的声音背唱歌曲《同唱一首歌》。
2了解各民族团结一心,增强对祖国妈妈热爱之情。
3初步感受和体验音乐中的强与弱,并在歌曲中有所体现。
4编创歌词,创造性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演唱和表演歌曲《同唱一首歌》,并进行歌词创编。
教学难点:歌词的二度创编。
教学准备:钢琴、碟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新课导入1播放视频《爱我中华》师:同学们,我们现在来听一首歌曲,听完了后,请大家告诉老师,我们的祖国有多少个民族呢?(播放《爱我中华》片段)师:同学们,你们从歌里找到答案了吗?师:我们56个民族亲如一家,我们56个民族的小朋友也要团结一心,友爱互助。
下面就让我们去认识几个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吧。
三、讲授新课(一)第一遍聆听音乐《同唱一首歌》。
感受歌曲的情绪。
师:音乐里出现了那几个小朋友?(二)第二遍聆听,听一听小朋友在做些什么呢?(三)第三遍聆听音乐。
跟着老师用小手打节奏。
带入歌词朗读。
师:同学们,歌词的颜色有什么不同呢?师:要看字的颜色,把轻重唱出来,红色的唱的重一些,白马小学资玥教案蓝色的唱的轻一些。
(四)第四遍播放音乐,跟着音乐小声跟唱。
(五)老师弹琴,跟着琴声一起唱。
(六)老师弹琴,跟着琴声带着感情,注意轻重,老师创编舞蹈动作,帮助学生记歌词,背唱。
(七)创编歌词唱,老师先做示范,然后让学生自由发挥创作。
四、课堂小结师:我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团结友爱,我们的国家才会更加美好。
下面就让我们“同唱一首歌”来表达对祖国妈妈的爱!。
小学音乐课《同唱一首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表演:同唱一首歌
2、编创与活动
教学目标:
1、教学能用自然亲切的声音演唱《同唱一首歌》,在歌声中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能按图格拍击节奏、编创节奏、传递节奏。
教材分析:
歌曲《同唱一首歌》:
《同唱一首歌》是一首创作歌曲,3/4拍,宫调式,四乐句一段体结构。
歌曲的节奏舒展,旋律清新,用贴近语言的节奏、韵律发展而成。
歌中唱到四名少数民族小朋友,喻示着各民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建设祖国,共同歌唱祖国妈妈。
教学重点:
1、能用自然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在歌声中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能按图格拍击节奏、编创节奏、传递节奏。
教学难点:
1、《同唱一首歌》第四乐句的节奏掌握。
2、编创节奏的教学。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电教用具、教学磁带、钢琴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音乐进教室,师生音乐问好。
二、复习上节课学习的歌曲。
三、新授课:
1、编创节奏的教学:
(1)复习“X、XX”节奏。
(2)请学生编创节奏并拍击。
(3)游戏:学生分组进行传递节奏。
(4)教师对游戏活动进行评价。
(5)教师编创拍击节奏,请学生听辨。
(6)请学生拍击教师编创的节奏。
2、《同唱一首歌》的教学:
(1)导入。
师:上节课,老师已经介绍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56个民族,我们各族人民都非常热爱我们的祖国。
在歌曲《同唱一首歌》里,小冬木,小卓玛,小古力,小莲花尽管出生在不同地区,但是他们爱祖国就象爱自己的妈妈。
(2)学习歌曲《同唱一首歌》(注意节奏、音准)。
(3)启发感情、思想教育。
(4)复习巩固数遍。
(5)请学生编创动作。
(6)请学生运用不同的表现方式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7)请学生评价。
四、课堂小结。
五、结束课业:师生音乐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