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公开课教案的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4.74 KB
- 文档页数:3
小学音乐《我是草原小牧民》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对草原文化和牧民生活产生兴趣。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体验音乐的魅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草原文化和牧民生活的基本知识。
欣赏草原音乐,感受草原音乐的特色。
1.3 教学过程: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向学生介绍草原文化和牧民生活。
引导学生欣赏草原音乐,让学生感受草原音乐的特色。
学生分享自己对草原音乐的感受和体验。
第二章:基本乐理知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2.2 教学内容:音符、节奏、音高、音色等基本乐理概念。
简单的音乐符号和记谱方法。
2.3 教学过程: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基本乐理概念。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简单的音乐符号和记谱方法。
学生进行乐理知识的练习和应用。
第三章:歌曲学唱3.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演唱《我是草原小牧民》这首歌曲。
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3.2 教学内容: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的歌词和旋律。
歌曲的节奏和音高要求。
3.3 教学过程:教师向学生教授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歌曲,注意节奏和音高的要求。
学生进行歌曲演唱的练习和展示。
第四章:音乐欣赏与分析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欣赏并分析《我是草原小牧民》这首歌曲的音乐特点。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分析能力。
4.2 教学内容: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的音乐特点,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歌曲的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
4.3 教学过程: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我是草原小牧民》这首歌曲。
学生分析歌曲的音乐特点,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学生分享自己对歌曲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的理解和感受。
第五章:创作与展示5.1 教学目标: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进行音乐创作。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5.2 教学内容:利用乐器或声音进行音乐创作。
创作与展示自己的音乐作品。
5.3 教学过程:教师向学生提供音乐创作的素材和工具。
小学音乐课《金孔雀轻轻跳》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歌曲《金孔雀轻轻跳》,感受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掌握歌曲的基本节奏和旋律,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歌唱技巧。
3. 通过歌曲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4. 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歌曲《金孔雀轻轻跳》的旋律和歌词。
2. 歌曲的节奏和拍子。
3. 歌曲的表现手法和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歌曲《金孔雀轻轻跳》的旋律、歌词和节奏。
2. 教学难点:歌曲的高音部分和节奏变化。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歌曲《金孔雀轻轻跳》的音频、视频及图片。
2. 教学乐器:钢琴、吉他等。
3. 教学资料:歌曲乐谱。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歌曲《金孔雀轻轻跳》,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 歌曲学习:(1)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歌词,注意讲解歌词中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
(2)教师教授歌曲的旋律,引导学生跟唱。
(3)教师讲解歌曲的节奏,让学生分组练习。
3. 歌曲演练:(1)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歌曲演练,注意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演唱,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4. 歌曲展示:(1)教师挑选几名学生进行歌曲演唱展示。
(2)全班学生共同演唱歌曲,展示学习成果。
6.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练习歌曲《金孔雀轻轻跳》,准备下次课堂展示。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演唱表现等,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2. 歌曲演唱评价:通过课堂演唱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歌曲《金孔雀轻轻跳》的掌握程度,包括旋律、歌词、节奏等方面。
3. 团队协作评价:在集体演唱环节,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包括音准、节奏、配合度等。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民族音乐知识竞赛,增加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了解。
2. 邀请民族音乐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民族音乐。
小学音乐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熟悉音乐基础知识,培养音乐素养。
2.通过歌唱、演奏、欣赏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歌曲学唱:选取适合小学生的歌曲,如《小星星》、《两只老虎》等,教授学生正确的歌唱方法,培养学生的音乐感觉。
2.乐器演奏:教授学生简单的乐器演奏,如口琴、手鼓等,让学生体验演奏的乐趣。
3.音乐欣赏:选取适合小学生的音乐作品,如《动物狂欢节》、《彼得与狼》等,引导学生欣赏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4.音乐游戏:设计音乐游戏,如音乐接龙、音乐猜谜等,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音乐软件、音乐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4.采用实践活动教学方法,如歌唱比赛、音乐会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音乐能力。
四、教学步骤1.开场:教师自我介绍,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歌曲学唱:教师教授歌曲,学生跟唱,教师指导学生正确的歌唱方法。
3.乐器演奏:教师教授乐器演奏,学生尝试演奏,教师指导学生正确的演奏方法。
4.音乐欣赏:教师播放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教师讲解音乐作品的背景和特点。
5.音乐游戏:教师设计音乐游戏,学生参与游戏,教师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6.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五、教学评价1.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学生表现:评价学生在歌唱、演奏、欣赏等方面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3.学生反馈:听取学生对课堂的反馈,了解学生对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满意度。
4.教师自我评价: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评价,总结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音乐公开课教案《数蛤蟆》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歌曲《数蛤蟆》,让学生了解歌曲的背景、结构及音乐特点,能够用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演唱歌曲。
1.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演唱、舞蹈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自然的态度,增强集体合作意识,提高审美情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歌曲背景:《数蛤蟆》是一首源于我国四川的民歌,歌曲以生动有趣的歌词和欢快的旋律,描绘了农村夏收季节的繁忙景象。
2.2 歌曲结构:歌曲共4个乐句,结构简单,旋律重复,易于学生学唱。
2.3 音乐特点:歌曲以五声音阶为基础,节奏明快,富有弹性,表现了丰收季节的欢愉气氛。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歌曲《数蛤蟆》,了解歌曲的背景、结构及音乐特点。
3.2 教学难点:歌曲中节奏的变化和音准的把握。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教师播放《数蛤蟆》歌曲,引导学生聆听并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
4.2 新课教学:教师讲解歌曲的背景、结构及音乐特点,引导学生学习歌词。
4.3 练习演唱: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音准、节奏的练习,分组演唱,纠正发音错误。
4.4 舞蹈教学:教师教授与歌曲相应的舞蹈动作,引导学生边唱边跳。
4.5 课堂展示:学生分组进行演唱和舞蹈展示,教师点评并指导。
第五章:教学评价5.2 同伴评价:同学之间相互评价,促进相互学习。
5.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歌曲《数蛤蟆》,学生了解了歌曲的背景、结构及音乐特点,能够在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下演唱歌曲。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的实践环节,培养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通过舞蹈教学,增强了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
在教学评价环节,采用了多种评价方式,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小学音乐公开课《小酒窝》教案和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音乐教材《音乐乐园》第三册第四章《可爱的笑脸》,详细内容为学习歌曲《小酒窝》。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小酒窝》的旋律和歌词,能准确演唱。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节奏和音准问题。
2. 教学重点: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音响设备、多媒体课件。
2. 学具:歌词单、音乐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学生们展示自己的小酒窝,引导他们关注笑脸的可爱。
2. 歌曲学习:(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歌词,熟悉歌词内容。
(2)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唱。
(3)学生自主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4)分组练习,加强团队合作。
3. 例题讲解:针对歌曲中的难点,进行详细讲解和示范。
4. 随堂练习:学生跟随音乐,独立演唱歌曲,教师给予反馈。
5.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上台表演,展示自己的小酒窝。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小酒窝》2. 歌词:附上歌词单,标注重点歌词。
3. 旋律:用五线谱或简谱表示。
4. 难点:用红色字体标出,提醒学生注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歌曲《小酒窝》,并用自己的话描述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
2. 答案:歌曲《小酒窝》表达了快乐、幸福的情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学生对歌曲的掌握程度:大部分学生能准确演唱歌曲,但仍有个别学生需要加强练习。
2. 教学方法的改进:在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关注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学会珍惜和分享快乐。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和音准问题。
2. 教学过程: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
3.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和答案的详细程度。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拓展延伸活动。
小学音乐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4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小学音乐教案【4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小学音乐教案篇一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黄河颂的小学音乐教案,我们来看看。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能正确认读、理解、识记、运用本课词语。
3、了解作者及作品相关知识;了解黄河的过去和现在状况。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并在朗诵中想象、感受黄河的气势和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媒体去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为朗诵打好基础。
2、采取听、读、诵、背等灵活多样的朗诵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
3、在讨论交流,品味质疑探究中,感受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感受黄河磅礴的气势,激发学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并献身于祖国。
2、树立对母亲河的忧患意识,行动起来,拯救母亲河。
◆教学步骤:一、引入,激发: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指哪条河?学生回答后大屏幕显示《中国地图》:让学生找出黄河的地理位置,并说说你对母亲河——黄河知多少?(提示:可从河长、流经省份、流域面积及人口、历史文化等方面回答)学生回答后屏幕显示相关资料,并让学生齐读:黄河仅次于长江,是中国第二大河,干流全长5464公里,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绥远、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份,成“几”字形,向东注入渤海,沿途汇集了30多条主要支流和无数溪川,流域面积达75万多平方公里。
黄河流域有肥原沃土,物产丰富,山川壮丽,居民几占中国总人口四分之一,耕地则约占全国四成,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小学音乐课《金孔雀轻轻跳》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体验印度音乐的风格特点。
2. 学会演唱歌曲《金孔雀轻轻跳》,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 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歌曲《金孔雀轻轻跳》的学习。
2. 印度音乐的风格特点介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歌曲《金孔雀轻轻跳》。
2.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印度音阶和节奏。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歌曲《金孔雀轻轻跳》音频、视频,印度音乐介绍资料。
2. 教学乐器:印度鼓、手铃等。
3. 教学用具:乐谱、歌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歌曲《金孔雀轻轻跳》的音频,引导学生跟随节奏轻轻摆动身体,感受印度音乐的韵律。
2. 新课教学:讲解歌曲《金孔雀轻轻跳》的背景、歌词含义和印度音乐的特点。
3. 学唱歌曲:分句教唱歌曲,重点讲解印度音阶和节奏,引导学生正确演唱。
4.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歌曲演唱,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歌曲添加动作表演。
5. 音乐游戏:结合歌曲节奏,进行印度鼓和手铃的伴奏练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6. 总结与拓展: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印度音乐的魅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这五个章节构成了《金孔雀轻轻跳》公开课的教案框架,后续章节可根据实际教学需求进行补充。
希望这个教案能对你的教学有所帮助!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2. 歌曲演唱评价:评价学生对歌曲《金孔雀轻轻跳》的掌握程度,包括歌词、音准、节奏等。
3. 音乐活动评价:评价学生在音乐游戏和实践活动中的表现,鼓励创造性思维和个性展示。
七、教学反思1. 总结课堂教学成果,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思教学方法和策略。
2. 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积极探索新的教学资源和手段,丰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八、课后作业1. 回家后向家长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小学音乐公开课《童心是小鸟》教案教案小学音乐公开课《童心是小鸟》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熟悉歌曲《童心是小鸟》,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通过歌曲学唱,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歌曲《童心是小鸟》的学唱2.歌曲《童心是小鸟》的音乐欣赏3.歌曲《童心是小鸟》的创编活动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欣赏《童心是小鸟》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歌曲学唱(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学唱歌曲《童心是小鸟》,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音准和情感表达。
3.歌曲欣赏(5分钟)教师播放《童心是小鸟》的视频,让学生欣赏歌曲的完整表演,进一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4.创编活动(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创编活动,可以是歌词创编、舞蹈创编或乐器伴奏创编等,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展示自己的才华。
5.展示与评价(5分钟)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创编成果,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6.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公开课的学习内容,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和探索音乐。
四、教学资源1.歌曲《童心是小鸟》的音频和视频2.乐器和音响设备3.创编活动所需的道具和材料五、教学评价1.学生对歌曲《童心是小鸟》的掌握程度2.学生在创编活动中的表现和创造力3.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程度4.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方法六、教学建议1.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感。
2.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编活动。
3.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力,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教师应注重评价和反思,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建议,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歌曲学唱歌曲学唱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小学生来说,歌曲学唱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还能培养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小学音乐公开课教案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冬雪给大地带来严寒雪景给我们带来银白世界的欢乐这一自然现象给音乐文化提供资源虽然祖国各地很多地方未能观其美景但我们可以从歌曲、乐曲、京剧的音乐声中去寻找体验、去获得乐趣
2.初步学习模进方法创作旋律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唱《堆雪人》;听《乘雪橇》
第二课时:唱《雪花带来冬天的梦》;听《踏雪寻梅》、《打虎上山》
第一课时
一、表演《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1.解题导入:“雪花”、“梦”有关系?
这里的“梦”由谁在做?是小朋友?还是小动物?做什么“梦”?这就是本歌要告诉你的内容オ
2.聆听范唱
听完范唱对歌名能理解了?
雪花梦小动物春风梦醒
3.再听一遍范唱在“告诉小××”的间奏处请大家轻轻随音乐拍手(XX)
4.解决两处难点:
“2”的音高要*近“3”这样“2”就能唱准
注意弱起的节奏用划拍法唱准
5.自学歌曲的曲调
6.歌曲表演时注意两个乐段的对比第一乐段注重叙述性平稳而口语化尤其是四个“告诉”要体现对小动物的保护的环保意识第二乐段是全曲的高潮注重抒情性表现对小动物的亲切和热情
7.讨论:
设问:
(1)歌曲告诉了我们什么知识?
(生物科普知识——冬眠)
(2)还有些动物也冬眠?
(知识的拓宽与延伸)
8.带着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的意识有感情地唱好本歌
9.小结:冬雪带给我们的益处——生态平衡
二、聆听《踏雪寻梅》オ
1.这是我国近现代作曲家黄自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一首歌曲简介黄自的生平
2.欣赏《踏雪寻梅》
边听边看书上的歌词如能将歌谱也同时展示效果会更好
3.讨论歌曲表现的内容(歌曲抒发了主人翁在冬天踏雪寻梅、勤奋读书、追求好时光的心情)
4.再次聆听鼓励学生看着歌谱轻轻哼唱
5.小结:这是20世纪30年代以描绘雪景为题材的歌曲
三、聆听《打虎上山》
1.初听《打虎上山》
介绍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剧情中的《打虎上山》唱段的背景
2.聆听引子音乐体验“莽莽林海、广阔雪原”的壮丽景色
3.复听全唱段学习杨子荣的英雄气概
4.小结:这是京剧描绘的雪景及英雄穿林海跨雪原深入匪巢消灭匪徒的豪情壮志ケ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