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习作四
- 格式:ppt
- 大小:2.31 MB
- 文档页数:44
习作一:变形记范文一:一个瓶子的旅行我是一个瓶子,我对未来感到迷茫。
为了寻找生活的意义,我开始了旅行。
这时,一只可爱的小狗迎面跑来。
小狗累得气喘吁吁,却依然摇着尾巴努力地跟在主人身后跑来跑去。
我不禁好奇地问:“小狗,小狗,你每天跟着你的主人跑来跑去,不累吗?”小狗说:“不累呀!看着主人因为我的陪伴,露出了快乐的笑容,没有什么比这更让我快乐的了,这就是我存在的意义。
”当小狗把这句话说完,我就把一个词语印在了瓶盖上——陪伴。
到了晚上,我滚到了碧绿的田野上,正准备在月光的照耀下入眠时,突然,听见一阵阵“嗡嗡”声,我忍不住想去探个究竟。
顺着声音,我发现一群小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
我忍不住上前问道:“嘿,小蜜蜂,你不累吗?这么晚还在采蜜。
”“作为蜜蜂大家族的一员,每只蜜蜂都有自己的职责,而我也只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罢了。
”小蜜蜂说完,转身又继续采蜜去了。
“职责”这个词又印在了我的身上,我的心也变得沉甸甸的了。
第二天,我继续朝前滚着,突然看见了一枚钉子,我问:“钉子大哥,你马上就要被钉在墙上了,可你还是挺直了身板,你不害怕吗?”钉子大哥骄傲地说:“我们钉子非常坚韧,从被铸造出来时起,就不知道如何弯曲。
所以不管身处何种环境,我都会挺直自己的腰板,笔直地面对人生!”“坚韧”这个词又印在了我的心中。
此刻,我虽然只是一个瓶子,但是我却找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我又启程了,去寻找新的生活。
名师点评:开门见山,交代“我”的身份与旅行的目的。
通过小狗的话点明了“陪伴”的价值。
对话描写生动、形象,符合角色的特征。
“沉甸甸”体现了“我”对“职责”的认知是深刻的,感受到了它的分量,结尾与开头相呼应,习作浑然一体。
范文二:小溪的快乐之旅“叮咚——叮咚——”是谁在唱着清脆悦耳的歌谣呢?哈哈!当然是我啦!我是一条清澈的小溪,正在向远方快乐地流淌。
我的身体里还住着许多朋友呢!有小鱼儿、小虾、小蟹。
哦!还有海草和鹅卵石!每天早晨,我都会用歌声唤醒它们;夜里,它们又会在我的歌声中安然入睡。
习作四笔尖流出的故事[教学目标]1.能根据环境和人物展开想象,创编故事。
【语文要素】2.初步尝试通过情节、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3.养成自己修改习作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1.能根据环境和人物展开想象,创编故事。
2.初步尝试通过情节、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教学课时]1—2课时一、谈话导入本单元我们学习了《桥》《穷人》《金色的鱼钩》三篇课文,这几个故事都是虚构的,读起来却像在生活中发生过一样,因为这些故事来源于生活。
你还读过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故事?(学生交流分享)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虚构的故事。
二、自读素材,明确要求1.(课件出示文中提供的三组场景和人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说说对哪一组材料更感兴趣,与同桌进行初步交流。
2.交流习作要求和注意事项:(1)故事要围绕主要人物展开。
(2)把故事写完整,情节尽可能吸引人。
(3)试着写出故事发生的环境,还可以写一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3.学生展开想象,设计故事大纲。
4.学生互相评价。
三、回顾课文,小结写作方法1.怎样把虚构的故事写得“真实”“有情感”?回顾本单元的课文,有哪些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2.学生分组讨论。
3.小组汇报。
(1)抓住三要素:环境、人物、情节。
情节一般包含: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通过环境描写来烘托。
例如《桥》一文中关于“雨”“山洪”“桥”的描写,这是自然环境描写;《金色的鱼钩》中对夜色弥漫草地的描写,是社会环境描写。
(3)刻画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
(举例《穷人》)4.从一个侧向、一个瞬间之中,捕捉生活,表现主题。
(举例《桥》)5.戏剧性地设计情节,情节引人入胜。
(举例《桥》)四、联系生活,试写情节课件出示教材中的三组环境和人物,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组或自己创设一组,围绕着人物展开想象,想一想可能发生的故事。
1.自己选一组,想象故事,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2.指名发言,说一说自己创编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