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冠状动脉搭桥术护理常规

冠状动脉搭桥术护理常规

冠状动脉搭桥术护理常规
冠状动脉搭桥术护理常规

冠状动脉搭桥术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患者有无心前区不适,观察心电图特别是ST段的变化,有无新

的Q波出现。

2、患者有无低心排综合征。

3、血压、心律、心率的变化。

4、静脉肢体有水肿,血运是否通畅,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护理措施

1、执行心外科疾病一般护理。

(1)患者入住ICU,安排专人护理。

(2)未清醒的患是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有气管插管及辅助通气者,头颈应保持平直位,注意防止气管插管折曲面影响通气。保持气道通畅,做好气道湿化。

(3)保持各输液管、测压管、尿管及引流管通畅,严密观察胸腔或心包纵隔引流液的性质、量以及切口有无渗血现象。

(4)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术后第一个24小时内,每15-30分钟监测生命体征一次。如病情稳定可适时改为1小时测记一次。

(5)准确的记录单位时间内或交接班时的出入量。并按急、缓顺序执行各项术后医嘱。注意保持好血容量,并防止单位时间内补充过量及诱发或加重心功能不全。

(6)认真做好各项基础护理,预防发生并发症。并按医嘱给予抗生素、镇静或止痛药物。

(7)清醒有自主呼吸及病情稳定的患者,术后次日开始进流质。一般术后2-3日在床上活动。活动后无心慌、气促、呼吸困难者,可鼓

励逐渐下床活动。

(8)术后早期应保持患者大便通畅,必要时服缓泻剂或用灌肠剂。

2、血压的监测:术后维持适合患者自身的血压,要参考患者术前的血压,对术前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术后血压控制在不低于术前血压的20-30mmHg范围内,过高使心肌耗氧增加,过低使心肌供血不足。

3、心电图监测:术后监测心电图的变化,定时做12导联心电图。了解T波及ST段的变化,并与术前对照,有助于及早发现围手术期心梗、冠状动脉血管痉挛以及血运重建不完全等。及时观察术后可能发生的各种心率及心律失常。

4、观察胸腔或心包腔出血:加强引流管的护理,保持通畅,仔细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及量的变化,及时发现出血并给予处理,必要时二次开胸止血。出血部位多在胸壁组织或内乳动脉分支血管以及吻合口处。

5、取乳内动脉搭桥患者,可能出现肋间肌供血减少或术中胸膜损伤。术后及时发现和处理胸腔积液、积气、肺下叶不张等。

6、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及时补足血容量,维持血清钾在4.5mmol/l左右。

7、术前肺功能较差的患者,术后应加强呼吸监护,保证通气。鼓励患者自行咳痰,做深呼吸或使用呼吸功能训练器,防止肺不张。

8、术前合并糖尿病者,术后可给予1:1胰岛素泵入,并定时查血糖,使血糖维持在200mg/dl左右。

9、患肢的护理:术后弹力绷带扎紧术侧肢体,减少下肢水肿。注意观察患者肢循环、温度及颜色等情况,抬高患者15-30度,间断被动或主动活动患肢,预防血栓形成。

10、抗凝治疗3-6个月。

心脏搭桥手术及术后注意事项

心脏搭桥手术及术后注意事项 搭桥手术顾名思义,是取病人本身的血管(如胸阔内动脉、下肢的大隐静脉等)或者血管替代品,将狭窄冠状动脉的远端和主动脉连接起来,让血液饶过狭窄的部分,到达缺血的部位,改善心肌血液供应,进而达到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心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延长寿命的目的。这种手术称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在充满动脉血的主动脉根部和缺血心肌之间建立起一条畅通的路径,因此,有人形象地将其称为在心脏上架起了“桥梁”,俗称“搭桥术”。 所用的材料不是钢筋水泥,而是患者自己的大隐静脉、乳内动脉、胃网膜右动脉、桡动脉,是将小腿或大腿上的大隐静脉取上,一端与冠状动脉狭窄远端吻合,一端与升主动脉吻合,也可同时在一根静脉上开几个侧孔分别与几支冠状动脉侧侧吻合,这就是所谓的序贯搭桥或蛇形桥。用大隐静脉搭桥,手术损伤小些,简单一些,但远期效果比动脉搭桥差些,因此适用于年龄大的病人。用动脉搭桥损伤大,技术要求高,手术更难,但远期效果较大隐静脉好,适用于年轻病人。一般情况下,80岁以上老人可单独使用大隐静脉搭桥,55岁以下可考虑全用动脉搭桥,其他年龄可用一根乳内动脉加上大隐静脉。手术通常在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止跳动的情况下进行,一般需要2-3小时。简单的病例也不用体外循环,在心脏跳动的情况下手术。(心脏不停跳搭桥手术可以不使用体外循环)。 心脏搭桥手术风险 心脏搭桥术涉及到绕行被堵塞的动脉以改善对心脏的血液和氧气供应,这类手术有可能会影响患者的记忆和心智功能,以至于大约有1/3的患者在手术五年后仍然表现有可被检测出的心智功能障碍。为了减少和降低危险性,必须使心脏搭桥术的嫁接段保持通畅,减少重复做心脏搭桥手术的需要。在刚做完心脏搭桥术的病人中,抑郁可引起手术第一年内三倍的心脏病危险。

冠脉搭桥术后病人的护理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病人的护理 报告病史 ?患者,张国庆,男,59岁,因“胸闷9天,加重4天”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多年,服用“达爽、钠催离”控制血压;有长期吸烟史,已戒烟。 现患者入院检查P 66 bpm,Bp 130/70mmHg,心肺腹体格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外院辅助检查提示WBC15.1G/L,血脂5.33mmol/L,LDL3.59mmol/L,TNI0.8ng/ml;心脏彩超提示:升主动脉增宽,左房大,舒张功能不全; 肺部CT提示:双下肺感染,胸膜增厚。 ?冠脉造影见:左主干未见明显狭窄,LDA迂曲,近端至中段长段弥漫性50-95狭窄,D1开口90%狭窄,近端70%狭窄,D2开口及近端80-90%狭窄,第一、二间隔支开口及近端90%狭窄,LAD可见侧支至RCA。LCX血管迂曲,近端至中段70-90%长段狭窄,OM开口至近端60-80%狭窄,可见侧支至RCA。 右冠开口后约3mm处慢性闭塞。 ?予抗血小板、抗凝、调脂稳定斑块、改善心肌缺血、降压改善心肌重构、控制心室率、镇静、抗感染、对症治疗。 ?于23/3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返回重症监护室,气管插管处接呼吸机辅助通气,切口敷料干燥,心包纵膈引流管及胸腔闭 式引流管通畅,引流出血性液体,留置尿管引流出黄色清亮尿液,左下肢弹力绷带包扎良好,末梢血运可。 定义 冠状动脉搭桥术是取一段位于腿部的自体大隐静脉或其他血管,在主动脉和冠状动脉堵塞病变的远端之间搭桥,使主动脉的血液通过移植的血管供应到冠状动脉的远端,以恢复相应心肌的血液供应,改善心肌缺血状态,解除心绞痛症状。简单地说,就是在冠状动脉狭窄的近端和远端之间建立一条通道,使血液绕过狭窄部位而达远端。 护理 一、循环系统的护理 1血压监测:术后血压宜控制平均动脉压为70~90mmHg,并保持平稳。收缩压低于80mmHg或降至原先值的2/3时属低血压,应结合意识、尿量、末梢循环的变化,予以相应的处理。 2心功能监测:入ICU后即可做全导心电图并与术前比较,密切注意ST段和T 波的改变,观察有无新的梗塞发生。术后48小时内连续监测记录生命体征,每15分钟1次,平稳后改为每30分钟1次。正确调节药物使心率控制在80~110bpm,因心率过慢或过快均可影响冠状动脉的血液供应,导致心肌缺氧。尤其房颤心律,不仅降低心输出量,增加心肌耗氧量,还可导致其他心律失常的发生,如室性早搏,传导阻滞,室速等,病人往往出现胸闷、咳嗽、烦躁、失眠、恶心,影响病人休息,为此我们应密切注意各项监测参数的变化,准备留取标本做血气分析和血生化了解体内氧供、氧耗、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的监测,及时准确维持血钾4.0~5.5mmol/L。

冠心病护理查房记录(CICU)

` 护理查房记录 一、汇报病例 一般情况: 患者杨学柱,性别男,年龄57岁,入院于2014年8月20日,入院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肌病心功能Ⅲ级(C阶段),职业退休,民族汉族,婚史已婚,育有一子。 二、简要病史 患者入院前10余年开始活动后出现憋气症状,偶伴心前区疼痛,伴出汗、胸闷、气短,无头晕、头疼、黑朦及晕厥,无恶心、呕吐,无心悸,无视物不清、眩晕,有时夜间憋醒,休息后症状持续数十分钟至数十分钟自行缓解,间断就诊于我院及外院,均予对症药物等治疗后好转,症状仍间断发作。患者入院前半月余就诊于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行冠脉造影检查示三支病变,后转入我院心外科拟行冠脉搭桥手术,因心功能较差转入我科进一步治疗。患者自发病以来,二便正常,饮食及睡眠尚可,无发热、咯痰、咯血、头痛、头晕、水肿、少尿。 )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无脑血管意外、消化系统疾病及血液系统疾病史,无肝炎结核病史。痛风病史10余 年,发现肾结石10余年,前列腺肥大10余年,发现肾 功能不全3年,无外伤、手术室,无药物、食物过敏史 及毒物接触史。 入院后查体: T:℃P:83次/分R:16/分B P:115/66mm Hg 一般查体: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步态正常,正常面容,表情自如,神智清楚,语言正常。全身皮肤及粘膜无黄染皮疹及出血点,无皮下结节,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无畸形,无压痛。五官端正,双侧瞳孔等大同圆,对光反射存在,口唇无紫绀。颈部活动自如,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颈静脉无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动脉搏动无异常。 专科查体:胸廓无畸形,双侧呼吸运动对称,双肺叩清,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尖搏动位于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外。左锁骨中线距前正中线,心率83次/分,心律齐,心音减弱,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未见毛细血管舞、水冲脉、齐脉,未闻及枪击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四肢无畸形。无杵状指(趾),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冠脉搭桥术后病人的护理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病人的护理 一、循环系统的护理 1血压监测:术后血压宜控制平均动脉压为70~90mmHg,并保持平稳。收缩压低于80mmHg 或降至原先值的2/3时属低血压,应结合意识、尿量、末梢循环的变化,予以相应的处理。动脉测压时应①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感染;②测压前调试好零点;③在测压、取血或调试零点等无菌操作过程中,严防空气进入而造成气栓;④定时观察动脉穿刺部位有无肿胀、出血,导管有无脱落,远端皮肤的颜色、温度等;⑤拔管后压迫局部,防止出血。 2心功能监测:术后48小时内连续监测记录生命体征,每15分钟1次,平稳后改为每30分钟1次。 3体温监测:术后体温低于35℃时应保暖复温;体温逐渐回升至常温时,及时撤除保暖措施并防止体温反跳。若术后体温升至38摄氏度,应立即采取降温措施,如使用冰枕、冰敷或酒精擦浴;若高于39摄氏度以上,应通知医生予以物理降温。 4肤色、皮温的观察:密切观察病人皮肤的颜色、温度、湿度、动脉搏动,以及唇、甲床、毛细血管和静脉充盈情况。一旦发现病人有紫绀,应协同医师寻找病因、及早处理。 二、呼吸系统的护理 为改善氧合,减少呼吸做功,降低肺血管阻力,促进心功能恢复,心脏术后病人常规采用机械通气,支持呼吸功能。 1妥善固定气管导管; 2密切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及呼吸音,每15~30分钟听诊呼吸音1次并予以记录; 3呼吸功能监测及护理:密切观察病人有无发绀、鼻翼扇动、点头状或张口呼吸及神志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4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并发症: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呕吐物,预防肺不张。对坠积性肺炎者吸痰前应将氧浓度调大至70%以上。 5每4~6小时,气管导管气囊放气1次,以防止呼吸道粘膜因长时间压迫、缺血而糜烂、出血。 6拔除气管导管后,应予以超声雾化或氧气雾化,以减轻喉头水肿,降低痰液的粘稠度,预防和控制呼吸道感染。 三、肾功能监护 体外循环的低流量和低灌注压、红细胞破坏所致的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增高、低心排或低血压、缩血管药物应用不当均可导致急性肾衰竭。表现为:少尿、无尿、高血钾、尿素氮及血清肌酐升高等,因此术后应加强肾功能监护。 四、心包、纵隔引流管的护理 1、保持引流管通畅,每隔15~30分钟挤压1次; 2、每小时记录引流量、色与性质的变化; 3、术后3~4小时内,若10岁以下的小儿血性引流量大于50毫升/小时,成人大于100毫升/小时,引流液呈鲜红色;有较多血凝块,伴有血压下降、脉搏增快、躁动、出冷汗等低血容量的表现,应考虑有活动性出血的可能,应立即通知医师进行处理; 4、密切观察病情,注意有无心包压塞征象,一旦确定有心包压塞、心包或胸腔内有活动性出血,均应立即做好进手术室开胸止血的准备。 五、体位、活动与功能锻炼 麻醉未醒时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麻醉清醒后,生命体征平稳后可采取半坐卧位,以利引流和呼吸。 六、心理护理

冠脉搭桥术的护理

冠脉搭桥术的护理 一、概述 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临床常见为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型,如不及时治疗可造成病人突然死亡。本病多发生在40岁以后,男性多于女性,脑力劳动者较多。属中医的“胸痹”范畴。 二、病因病理 (一)病因 1、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目前认为主要和下列因素有关: ①年龄:40岁以上。②性别:男性多见。③高血压。④肥胖。⑤糖尿病。⑥吸烟。⑦血脂异常:高胆固醇、高脂蛋白血症等。⑧遗传: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家族史者。 2、中医目前认为,冠心病是一本虚标实病证。 本虚:主要是心气、阴、阳虚,心脉失养。 标实:主要是淤血、痰浊和寒凝,痹遏胸阳,阻滞心脉。 (二)病理 冠心病的主要病变在动脉内膜,早期改变为内膜脂质沉着脂质增多内膜增厚形成黄色斑块,斑块不断扩大中心软化、坏死、崩解,与脂质混合形成粥样灶,逐渐引起血管腔狭窄,甚至阻塞冠状动脉血流减少心肌缺血缺氧。在冠脉供血较差的情况下,任何引起心肌耗氧量增加(如体力劳动、情绪激动等)都可诱发心绞痛。冠脉发生长时间痉挛,急性阻塞,血管腔内形成血栓,使部分心肌发生严重持久的缺血,可造成局部心肌坏死,即心梗。 三、临床表现 主要为心绞痛,多在劳动、登楼、情绪激动、饱餐、受凉时突感心前区疼痛。一般疼痛在胸骨后或心尖区开始,放射至左肩、左臂、左肘甚至小指或无名指。停止活动或原地休息或口服NG片可于数分钟后缓解。 随着病情的加重,心脏功能下降,血液动力学严重障碍,在临床为心衰的相应表现。此外可能导致各类严重的心律失常。 急性心梗时,可突然发生剧烈持续的心绞痛,伴恶心呕吐、大汗淋漓、发热、心律失常、紫

冠心病护理查房记录(CICU)

护理查房记录 一、汇报病例 一般情况: 患者杨学柱,性别男,年龄57岁,入院于2014年8月20日,入院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肌病心功能Ⅲ级(C阶段),职业退休,民族汉族,婚史已婚,育有一子。 二、简要病史 患者入院前10余年开始活动后出现憋气症状,偶伴心前区疼痛,伴出汗、胸闷、气短,无头晕、头疼、黑朦及晕厥,无恶心、呕吐,无心悸,无视物不清、眩晕,有时夜间憋醒,休息后症状持续数十分钟至数十分钟自行缓解,间断就诊于我院及外院,均予对症药物等治疗后好转,症状仍间断发作。患者入院前半月余就诊于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行冠脉造影检查示三支病变,后转入我院心外科拟行冠脉搭桥手术,因心功能较差转入我科进一步治疗。患者自发病以来,二便正常,饮食及睡眠尚可,无发热、咯痰、咯血、头痛、头晕、水肿、少尿。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无脑血管意外、消化系统疾病及血液系统疾病史,无肝炎结核病史。痛风病史10余 年,发现肾结石10余年,前列腺肥大10余年,发现肾 功能不全3年,无外伤、手术室,无药物、食物过敏史 及毒物接触史。 入院后查体: T:36.5℃P:83次/分R:16/分BP:115/66m m H g 一般查体: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步态正常,正常面容,表情自如,神智清楚,语言正常。全身皮肤及粘膜无黄染皮疹及出血点,无皮下结节,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无畸形,无压痛。五官端正,双侧瞳孔等大同圆,对光反射存在,口唇无紫绀。颈部活动自如,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颈静脉无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动脉搏动无异常。 专科查体:胸廓无畸形,双侧呼吸运动对称,双肺叩清,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尖搏动位于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外1.5c m。左锁骨中线距前正中线8.5cm,心率83次/分,心律齐,心音减弱,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未见毛细血管舞、水冲脉、齐脉,未闻及枪击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四肢无畸形。无杵状指(趾),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与患者沟通了解到: 希望自己的症状尽快得到缓解,解除痛苦。

心脏支架术前术后护理

心脏血管支架手术后,第一年是关键,因此需要做好两件事情:一、有可能再次慢性狭窄,但这不会造成致命影响,最多是患者胸疼,大不了再放支架,或做个搭桥。二、对于使用药物支架的病人,大约百分之一左右的患者会出现血栓,从而导致心肌梗塞,所以我们要在一年之内把血栓的概率降到最低,需要服用阿司匹林和波立维一年。除支架本身以外,需要预防冠脉其它部位的狭窄出新问题,所以支架术后一定要注意长期预防。 预防的措施包括长期服用降血脂的药,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延缓其他斑块的进展;要控制好血糖,多吃蔬菜水果,包括西红柿、橘子、黄瓜等无糖水果,少吃粮食,增加运动减轻体重,糖尿病自然就好了;要控制高血压,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要坚持吃药;不良的生活习惯一定要改变,如戒烟,酒尽量少喝一点,饭量要减,饮食要清淡,肉类越少越好,鸡蛋黄最好别吃,多吃淡水鱼,喝点牛奶,多吃蔬菜。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血液会很干净,血管斑块会很稳定,也会获得一个长期健康的身体 . 防血栓对于使用药物支架的病人,大约百分之一左右的患者会出现血栓,从而导致心肌梗塞,所以要在一年之内把血栓的概率降到最低,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凝药物维持一年。除支架本身以外,需要预防冠脉其他部位出现新的狭窄,所以支架术后一定要注意长期预防。预防的措施包括长期服用降血脂的药,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延缓其他斑块的进展,如他汀类降脂药。 控血压将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并适当控制体重。 适当活动患者术后要适当参加户外活动。术后第1周:每天应散步两次,每次5分钟。术后第2周:每天散步两次,每次10分钟。术后第3周:每天散步两次,每次20分钟。术后第4周:应逐渐增加到每次散步30分钟。这样可以逐渐改善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和骨骼的力量。散步时如果出现胸痛、气短、哮喘和疲劳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活动。 定期复查术后患者必须定期进行心脏科门诊检查,若有胸闷、胸痛等症状,应及时就诊。 饮食调理 1.限制热量摄入,以减轻心脏负担。尤其是术后初期,应少食多餐,以流质食物为主,并避免过冷过热的膳食。随着病情好转,可适当增加半流食,允许进食适量的瘦肉、鱼类、水果等。经常保持胃肠道通畅,以防大便时因过分用力加重病情。 2.饮食应清淡且富有营养,避免刺激性食物,不饮浓茶、咖啡。 3.低盐饮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