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第七章 证据法定分类与证据规则研究性教学
- 格式:ppt
- 大小:567.50 KB
- 文档页数:15
《证据法》课程教学大纲一、《证据法》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02110033(二)课程英文名称:Evidence Law(三)开课对象:九江学院各本科专业学生(法学专业除外)(四)课程性质:《证据法》是法学学科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学科,是针对具有一定法学理论基础的本科生开设的专业教育课。
本课是为适应法治的要求,培养具有法治理念的法律人才服务的,是高等法学教育中的必要组成部分。
《证据法》是一门与程序法学密不可分的独立学科,应在讲授过《刑事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行政诉讼法学》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
教学或学习中应注意本学科与上述学科的课程的相互衔接、区别与联系,以便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本门课程。
(五)教学目的:通过本门课的教学,应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证据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各项证据制度所包含的具体内容,熟悉与证据相关的法律条文及相关司法解释,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证据法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证据学理论研究素养,以便在将来能够比较好地适应司法实践工作和有关理论研究的需要。
(六)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有:1、理解基本概念:证据制度、证据、书证、物证、证人证言、证明、证明对象、证明责任、证明标准以及证据规则的内容。
2、掌握证明责任的标准:三种不同的诉讼对证明标准的要求。
3、熟练学会运用证据规则:运用相关证据证明案件事实,排除非法证据。
4、学会搜集证据:证据的收集与保全、证据的审查判断。
5、掌握证据分类:证据分类对各种证据的运用的意义及与证据种类的关系。
6、了解举证责任的分配:各种不同的诉讼的举证责任的不同以及责任倒置的规定。
7、学会分析案例:进行案例教学,贴近实践教学,掌握综合运用证据法学理论、运用相关知识分析案例的能力。
(七)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学时数:32学时分数:2学分学时数具体分配:(八)教学方式1、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
证据法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将其理论与司法实践中的案例结合起来,以案例分析解析证据法理,以证据法理剖析、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最终在教学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
《证据法学》教案(本科)第一部分说明一、课程概述:证据法学,是研究关于证据的法律规范和诉讼及非诉讼法律事务处理过程中,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或其他法律事实的规律、方法和规则的学科,是现代法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解决证据的客观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即如何借助司法机关司法人员的主观认识如实地反映和再现案件事实的发生过程。
证据法学的特点是由其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和特有任务所决定的,主要是:(一)证据法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它不仅是部门诉讼法学的交叉学科,而且还处于法学与哲学的交汇点上。
即它在处于刑事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和行政诉讼法学的证据制度研究的交汇点的同时,并不仅仅是将哲学的一般原理用于证据法学的研究上,而是要突破一般的哲学规则,建立其特有的诉讼证明规则、证明方法及证明标准。
(二)它是应用法学部门,其生命力存在于诉讼程序之中。
作为研究对象的证据制度主要规定在诉讼法之中,证据法学只有不断深入和渗入到诉讼案件之中,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并不断发展自身学科。
(三)证据法学既要研究证据法的法律规则,同时也要研究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的认识方法的某些规则。
研究证据法学,不仅应具有法律和法学知识,也应具有相当的自然科学知识,这是因为证据本身有些是社会现象,有些是自然现象。
(四)证据法学既要研究不同诉讼的特有证据制度,也要研究诉讼的共同证据规则和原理。
部门诉讼的证据制度可以在各该诉讼法学中加以研究,共同的证据规则和理论必须在更高层次上才能深入研究,证据法学使证据制度和理论的研究上升到证据的理性高度,使诉讼证明的理论统一起来。
二、教学目的:我国目前的证据制度还很不完善,司法人员和执法人员在收集证据和使用证据时还有一定的混乱性和盲目性。
本课程的开设,旨在通过对证据法学的研究对象、证据规则、证据种类、证据的审查判断以及证明制度等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较好地理解掌握证据法学的核心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证据意识和程序意识,促进证据法学理论和法律实践的有机结合,为学生将来从事各项法律实践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证据法》教学大纲《证据法》教学大纲课程编号:T06054课程名称:证据法evidence law课程类型:专业课先修课程:法理学、民法学、刑法学、诉讼法学面向对象:本科开课单位:文学与新闻传播学系总学时数:36 理论学时:36 其他教学学时:0学分:2一、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能力培养要求课程教学目标:通过讲授证据法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前沿学术成果,使学生理解证据法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系统掌握证据法学以及三大诉讼法所规定的证据相关原理,做到能够正确区分各种证据的不同特点,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司法个案及相关法律问题。
同时在教学中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通过案例研讨、课堂辩论等方式,提升学生的法学运用能力。
能力培养要求:法律事实的判断和法律逻辑推理能力;法律思辨和语言表达能力;独立分析和处理各种诉讼案件证据的能力;较强的社会交往、沟通与协作能力。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第1章证据法学概述学时:2课时主要内容:1.1证据法的性质、渊源和立法模式1.1认识论1.2价值论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证据法在哲学上以及诉讼上的认识论的不同含义与特点,理解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的区别和联系,掌握证据法在价值论中的六项内容的具体含义与意义。
重点、难点:证据法在哲学上以及诉讼上的认识论的不同含义;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的区别和联系的理解。
其它教学环节:讨论证据法在价值论中的主要体现。
第5章证据法的基本原则学时:2课时主要内容:1.1基本原则概述1.2证据裁判原则1.3程序法定原则1.4无罪推定原则1.5反对强迫自证其罪原则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基本原则的作用和意义,理解证据裁判原则与程序法定原则的联系和区别,掌握无罪推定原则与反对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的含义与理论基础。
重点、难点:程序法定原则及无罪推定原则意义,反对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的理论基础。
其它教学环节:无第6章证据概述学时:2课时主要内容:1.1证据的概念1.2证据的属性1.3证据的意义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证据的概念及形式,理解英美法系证据的关联性和可采性以及大陆法系证据的证据能力和证明力,掌握我国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和可采性。
法定证据的种类和概念法定证据是指在司法实践中被法律规定为合法的、可以作为审判依据的证据。
它是指导司法程序公正、保证司法裁决正确的重要根据,也是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实现司法公正的基本要求。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法定证据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直接证据:直接证据是指直接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它可以直接证明涉案事实的存在与否,具有直接的说服力。
例如,目击证人的证言、书面记录等。
直接证据在司法实践中应承载较高的证明力,通常被认为是权威性的证据。
2. 间接证据:间接证据是通过推理或通过其他事实来推断案件事实的证据,虽然不能直接证明案件事实,但通过与其他证据的关联可以推定出事实的真相。
例如,证人的陈述或专家鉴定意见可以作为间接证据来推断案件事实。
3. 视听资料:视听资料是指可以通过视觉或听觉方式记录案件事实的证据。
例如,摄像录像、音频录音等。
由于视听资料具有客观记录的特点,可以提供较为真实和直观的证据。
4. 书证:书证是指以书面形式存在的证据。
例如,合同、发票、信函等书面文件。
书证作为事实记载的形式,具有较高的证明力。
5. 证人证言:证人证言是指通过证人口述方式获得的证据。
证人证言可以是当事人的陈述,也可以是他人对案件事实的陈述。
证人证言在司法实践中具有重要的证明力,可以提供对案件事实的直接了解。
6. 鉴定结论:鉴定结论是指由专门鉴定机构或专家出具的关于案件事实的技术鉴定意见。
鉴定结论可以根据相关技术或科学方法对物证、文书或其他案件事实进行科学、客观、专业的鉴定,为司法裁判提供科学依据。
7. 证据保全材料:证据保全材料是指为了保全证据而采取的措施所形成的材料,例如,对物证的保全、对证人证言的录音录像等。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法定证据种类,具体的证据种类可以根据不同的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作出调整。
法定证据的概念指的是在司法实践中,法律对于证据的规定和认定标准,确定了证据的合法性和有效性的标准,对于法院判断案件事实和作出裁决具有指导意义。
《证据法》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法学专业)课程编码:1102414020学时:32 学分:2开课学期:第五学期课程类型:基础法务方向课先修课程: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教学手段:讲授与讨论一、教学目的与任务:通过对证据法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证据法的一般原理,了解我国三大诉讼法及仲裁法、劳动争议仲裁法以及行政行为等关于证据的规定,以及相关司法解释中对证据的相关规定,系统学习证据的种类、分类,证据责任的承担、证明标准等,树立“用证据说法”“诉讼的中心是证据”的理念,为今后进行司法实践活动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第一章绪论(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证据法学的体系、证据法学与邻近部门法学的关系,领会证据法学的研究方法,掌握证据法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重点:证据法学的研究对象难点:证据法学的研究方法教学方法:采用课堂教学讲授。
第一节证据法学的研究对象一、证据法及其证明规则二、证据及其证据力和证明力三、证据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关系四、证据制度及其传统文化背景五、证据制度和经济制度、诉讼制度的关系六、收集、审查判断和运用证据证明案件的经验及其规律第二节证据法学的体系一、英美法系国家证据法学体系示例二、大陆法系国家证据法学体系示例三、新中国证据法学体系的示例第三节证据法学的体系研究方法一、融合研究的方法(联系其他学科)二、系统研究的方法(整体把握)三、比较研究的方法(纵横比较)四、实证研究的方法(联系实际)五、分析研究的方法(局部解析)思考题:1.证据、证据力和证明力的关系是怎样的?2.简答证据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3.证据法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第二章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了解神示证据制度的概念、产生原因和内容,重点掌握法定证据制度和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产生背景和特点,以及评价。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法定证据制度和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特点以及评价难点:法定证据制度和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特点以及评价教学方法:采用课堂教学讲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