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
(2)建立属性等级。即消费者对产品有关属 性所赋予的不同的重要性权数。消费者被问及 如何属性。在非特色属性中,有些可能被消费 者遗忘,而一旦被提及,消费者就会认识到它的 重要性。市场营销人员应更多地关心属性权重, 而不是属性特色。
(3)确定品牌信念。消费者会根据各品牌的 属性及各属性的参数,建立起对各个品牌的不 同信念,比如确认哪种品牌在哪一属性上占优
.
24
(4) 形成“理想产品”。消费者的需求只有 通过购买才能得以满足,而他们所期望的从产 品中得到的满足 。(不是最贵的才是最好的, 如茶叶)
(5)作出最后评价。消费者从众多可供选择 的品牌中,通过一定的评价方法,对各种品牌 进行评价,从而形成对它们的态度和对某种品 牌的偏好。在这一评价过程中,大多数的消费 者总是将实际产品与自己的理想产品进行比较。 也就是说,偏好和购买意图并不总是导致实际 购买,尽管二者对购买行为有直接影响。表明 了一项特别具有典型意义的最终购买行为。
.
10
(4)广泛选择的购买行为
消费者参与程度低,而品牌间的差异很大。这 时会发现消费者经常改变品牌的选择。
例如购买饼干时,消费者有某种信念,但并 没有多少评价的就选择某种品牌的饼干,等吃饼 干时才加以评价。再次购买时,也许由于厌倦了 原有口味或想品尝新口味而购买其它品牌的饼干。 品牌的转换是因为寻求变化,而不是对产品不满 意。
.
2
消费者行为模型
市场营 其它方 销刺激 面刺激
产品 价格 渠道 促销
经济 技术 政治 文化
购买后行为
消费者 购买决策 特征 过程
文化 社会 个人 心理
确定需要 信息收集 方案评价
消费者决策
产品选择 品牌选择 经销商选择 购买时机 购买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