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660.00 KB
- 文档页数:13
陕西⾟亥⾰命的⼀些史料介绍陕西⾟亥⾰命的⼀些史料介绍⾼启宏⾟亥⾰命是20世纪中国的⼀次历史性变⾰,1911(⾟亥)年10⽉10⽇武昌起义,宣告了清王朝君主专制统治的⽡解,成为中华民族争取独⽴⾃主、⼈民民主、创建共和富强国家的⼀个具有历史意义的⾥程碑。
陕西是响应武昌起义最早的省份之⼀,我们的先辈为推翻帝制,建⽴共和、为祖国的民主昌盛进⾏了艰苦卓绝的奋⽃。
先⽗⾼⼜明是⾟亥⾰命的亲历者,⽗亲⽣于1886年,名明德,字⼜明。
是⾟亥⾰命先驱,陕西早期同盟会核⼼⼈物,近现代名⼈。
他年轻时就信仰孙中⼭先⽣民族、民权、民⽣的⾰命理论,1905年冬经井勿幕介绍加⼊同盟会。
宣统三年九⽉初⼀(1911年10⽉22⽇)西安起义,成⽴秦陇复汉军政府,曾任军政府军械官,负责制造地雷、炸弹,奔⾛于抵抗清廷疯狂反扑的东、西路战场,史推为陕西⾰命军制造军⽕的⾸倡者。
为嘉勉其功绩,孙中⼭亲书“博爱”⼆字相赠。
靖国军时期,⼜任总司令部兼第四路军军械处处长等职。
1922年秋,陕西靖国军总指挥胡景翼接受冯⽟祥改编后随冯部离陕,在胡部任军械处处长、兵⼯局局长等职。
孙中⼭、胡景翼相继逝世后,⾼⼜明退出军界赴京考察⾰命形势,以图再举。
"九⼀⼋"事变前后,秉承孙中⼭先⽣旨意,与友⼈集资创办西安集成三酸⼚、西安阿房宫电影院、西京中国国货公司、西北饭店等,希图发展民族⼯商、⽂化事业,实业救国。
他还是陕西著名的⽂物鉴赏收藏家。
晚年有《如是我见我知录》等著述留世。
1951年因病逝世。
⽗亲⼀⽣的事功深深的影响到我们家族的每⼀个⼈,其事迹散见于各种零星资料之中,经过多年的努⼒,在前期收集《⾼⼜明资料汇编》及建⽴“⾼⼜明纪念⽹”的基础上,我们于2009年5⽉终于出版了《⾼⼜明先⽣纪念集》。
书籍反映了先⽗历经清末、中华民国、直⾄中华⼈民共和国初建的主要事迹,也⼀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华民族近百年来奋⼒崛起,推动民主⾰命進程的历史潮流。
书中除有关历史资料和专家学者的⽂章外,⼦侄后辈亦以⾄深的缅怀之情撰⽂纪念。
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的哪些方面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下面是由店铺提供的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哪些方面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的哪些方面1.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的历史进程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
2.辛亥革命最大的功绩是给了封建专制制度致命的一击,将统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推翻,这是中国历史前进的严重障碍,从此中国建立起了共和政体,是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共和的权利。
3.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上也引起了深刻的变化,它的发生使民主的精神高涨,在这之前,老百姓没有参与国家决策的权利,但是辛亥革命之后,百姓可以有权对国家的事情发表自己的意见,这让民众的心里有了巨大的变化。
4.辛亥革命还出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民国建立之后很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办银行成了一股风气,这使经济力量在短短几年之内迅速地提高,无产阶级的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这十六个字是辛亥革命的口号,这代表着辛亥革命的目标和决心,但遗憾的是它最终失败了,但它虽败犹荣,因为它带给中国一股新的风气,创下了巨大的历史意义,使中国的历史曲折但是也更加灿烂。
辛亥革命的早期革命活动1911年9月8日,成都附近农民在同盟会和会党组织哥老会的领导下组成保路同志军起义,围攻省城,与清兵交战,附近州县群众纷纷响应,几天内队伍发展到20多万。
荣县独立,荣县成为全中国第一个脱离清王朝的政权。
清朝政府得知激起民变,成都被围后,非常惊恐,忙将四川总督赵尔丰免职,并调渝汉铁路督办端方署理四川总督,率一部分湖北新军入川。
9月中旬,端方抽调了1/3湖北新军军力取道宜昌,进入四川,武昌登时空虚,革命党人趁机在10月10日发动武昌起义,并一举成功。
消息传出,四川清方势力土崩瓦解。
11月8日,保路同志会宣布成立“大汉四川军政府”;21、22日,广安、重庆先后成立大汉蜀北军政府和蜀军军政府,川东南57州县宣布响应武昌起义。
《辛亥革命》完整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中国历史》教材第九章第三节——《辛亥革命》。
详细内容包括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结果及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掌握其过程及结果。
2. 使学生理解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到辛亥革命对民主、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过程及其影响。
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的背景、结果以及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推动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辛亥革命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结果,分析其历史意义。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扮演辛亥革命时期的不同角色,进行情景再现。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辛亥革命的选择题,讲解解题思路。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一道关于辛亥革命的知识点填空题。
7. 互动提问: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
六、板书设计1. 辛亥革命背景清朝封建统治的腐朽民族危机加深西方民主思想传播2. 辛亥革命过程武昌起义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北洋政府建立3. 辛亥革命结果清朝灭亡民国成立民主、自由、平等思想传播4. 辛亥革命影响推动中国历史进程促进民主思想传播民族觉醒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答案: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宣告了民主、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为中国的历史进程注入了新的活力。
2. 作业题目:简述辛亥革命的过程。
答案:辛亥革命过程主要包括武昌起义、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和北洋政府建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等环节,让学生对辛亥革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辛亥革命知识梳理大家在学习辛亥革命的时候有没有好好预习以及复习好这个历史事件呢,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辛亥革命的复习资料的整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第19课辛亥革命【课程标准】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理解辛亥革命结束帝制,建立中华民国的意义和局限性。
【本课立意】了解近代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辛亥革命。
【知识梳理】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辛亥革命背景【学习聚焦】近代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是从孙中山开始的。
在革命运动高涨之际,立宪运动也造成很大声势。
1.清政府“新政”失败——内容与戊戌变法时期的改革措施相似;政权掌握在腐败无能的权贵手中,使人们认识到,推翻清政府,中国才有希望;2.孙中山成立兴中会,同盟会3.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4.组织多次反清武装起义5.立宪运动失败,支持革命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过程【学习聚焦】武昌起义成功,中华民国建立,但革命成果最终落入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手中。
1.保路运动失败——四川保路运动发展成为武装起义后,革命党人决定在武昌起义;2.武昌首义(1911年10月10日)——成立湖北军政府;3.各省脱离清政府独立(10——12月);4.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1912年1月1日);5.清帝退位(1912年2月);6.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主权在民;国民平等;国民自由;内阁制和分权制衡;是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重要文件。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局限【学习聚焦】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但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
1.意义: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政体;传播了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促使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发生新变化;打击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2.局限: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缺乏科学的革命纲领,没有发动广大群众;没有严密的革命政党领导。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历史事件之辛亥革命辛亥革命(1)历史条件: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清末新政的破产;社会矛盾的尖锐和人民群众的反抗;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2)纲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三民主义:①民族主义,即民族革命,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
②民权主义即政治革命,内容是创立民国,是纲领的核心。
③民生主义即社会革命,指的是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的意义:初步描绘出中国还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对推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3)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代表人物: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和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
内容: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要不要社会革命。
意义: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但这场论战也暴露出革命派在思想理论方面的弱点。
(4)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①辛亥革命的成功:封建帝制的覆灭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②辛亥革命的失败意义: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失败原因:客观原因: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主观原因(根本原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先天的软弱性。
(表现在: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
)教训: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