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必修一: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导学案(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635.50 KB
- 文档页数:5
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导学案【课标解读】 1.了解洋流的概念及分类,理解影响洋流形成和分布的因素;2.理解洋流的分布模式,学会绘制洋流分布图,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学习重点】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技能掌握】 1.能够在正确判读寒暖流;2.能够依据洋流的分布规律分析洋流性质。
(第一课时)【主干知识梳理】一、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1.概念: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地沿着一定方向做的流动,叫做洋流。
2.按性质分类:暖流——从的海区流向的海区;寒流——从的海区流向的海区。
思考一:暖流的水温一定高于寒流的吗?3.影响因素:①主要动力;②;③陆地形状。
【思维点击】寒暖流的判别方法一:带有纬度的图或南北流向的洋流图探究:读右图,洋流A为流(寒、暖);洋流B为流(寒、暖)。
思路:1,根据纬度确定半球;2,根据流向确定洋流。
总结:一般而言,低纬度海区水温较高,高纬度海区水温较低。
由纬度较低海区流向纬度较高海区的洋为暖流,由纬度较高海区流向纬度较低海区的洋流为寒流。
方法二:带有等温线的图探究:读右图,判读A、B、C、D四处的洋流性质,并画出洋流流向。
思路:1,根据等温线确定半球;2,比较同纬度海区的温度;3,根据等温线凸向确定流向;4,根据温度确定洋流。
总结: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弯曲方向一致;凸向数值较低海区洋流为暖流;凸向数值较高海区的洋流为寒流。
4.分布规律:探究:(1)在下图中左.图.画出全球风带模式,右图..中画出对应风带附近洋流的流向。
(2)根据影响洋流的主要因素,在下面世界大洋分布图中画出太平洋、大西洋和南印度洋海区的表层洋流并标出流向。
(3)根据下面洋流图,完成表格中各字母代表的洋流名称。
提示:可根据洋流所在的海域或附近的岛屿、陆地记忆洋流名称(对照教材P57图3.5,自己或同学间相互检查)思考二:为什么南北半球的西风漂流性质不同,南半球的西风漂流为什么为寒流。
提示:原因有三个方面。
一是南半球的西风漂流是环绕南极大陆流动的,而南极大陆是一个冰雪覆盖的大陆,气温极低,这必然会影响其周围水域的温度;二是从南极大陆延伸出来的冰舌,进人海面后形成了漂浮的冰山,这些浮冰融化时吸收大量的热能,从而使海水温度降低;三是南极大陆强劲而十冷的极地东风也加剧了海水的降温。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 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让一位同学起来读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大屏幕展示鸭子玩具的漂流情境,导入新课:一个装有2.9万只玩具的集装箱,在国际日期变更线附近遭遇强风暴,坠入大海并摔裂,集装箱内的玩具便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玩具舰队”,从此开始了上漂泊的“生活”。
其中的1万多只预于2019年到达英国海岸。
那么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这一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师:玩具随着海水运动到达英国海岸。
海水这种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称之为洋流。
大家想一想,洋流有哪些类型?影响洋流形成的因素又有哪些?学生思考,教师板书板书:洋流1.概念2.分类3.影响因素师:什么是洋流?它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类型?分布规律是怎样的?大家看大屏幕,举手回答问题。
学生思考,教师板书。
板书:4.分布规律(1)理论:(2)实际:学生回答,老师点评学生回答状况。
师:洋流对地理环境有哪些影响呢?大家结合大屏幕的问题,进行思考。
学生思考,教师板书。
板书: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气候2.航海3.生物4.海洋污染物师:同学们刚才的回答很好,说明基础知识掌握不错。
同学们再抬头看大屏幕,并结合导学案,将PPT中的预习导学内容完成,以检验下预习效果。
师:现在我们来探究两个重要问题(设置探究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首先大家先来看探究一:洋流的分布规律。
洋流的分布规律是怎样的?请大家结合教材,进行探讨。
学生探讨,到黑板前画出洋流的运动模式图。
教师适时点拨。
师:这是理论模式,实际的洋流分布模式又是怎样?为什么?学生思考,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师:结合大屏幕呈现的图片展示,加深学生对洋流分布成规律的理解。
师:同学们,这几个问题大家探究地很好,我们来练习下:读图,结合已有知识,回答下列两个问题:1.低纬度地区的南赤道暖流和北赤道暖流的流向与该地的盛行风向有何关系?与此洋流成因相似的分布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洋流还有哪些?2.南、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和中高纬度海区的大洋环流的方向有何差异?为什么?学生思考做题,老师深入学生中间进行点拨,学生回答。
《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通过比较、分析,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2、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读图分析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
2、通过绘制洋流分布图掌握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态度。
【教学重点】1、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世界表层洋流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教学过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影响气候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63的案例(1)。
第一、二组阅读“北大西洋暖流与西北欧气候”,第三、四组阅读“秘鲁寒流与南美大陆西岸气候”。
注意图文结合,阅读后各学习小组围绕下列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并由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第一、二组讨论的问题:(1)在书本上图3.6的相应位置,画出大西洋的西岸经过拉布拉多半岛东侧的洋流,判断是暖流还是寒流?(2)挪威卑尔根属于什么气候类型?与之同纬度的大洋西岸又是什么气候类型?(3)大西洋东西两岸的自然景观有什么明显的差异?为什么?(4)北极圈内气候寒冷,为什么会出现终年不冻港?第三、四组:(5)秘鲁伊基克最冷月、最热月的平均气温各是多少?该地属于什么气候类型?(6)南美西海岸的热带沙漠为什么南北延伸很长?【小结】从案例(1)的分析中,我们知道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是显著的,也是普遍的,如:北非的热带沙漠、澳大利亚西部的热带沙漠直逼近西海岸,也都有寒流的作用。
那么,哪位同学能归纳一下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呢?【转入】洋流除了对气候产生影响,还会对地理环境或人类活动产生哪些方面的影响呢?2.渔场的成因(1)课件展示:“世界洋流和四大渔场分布图”(2)学生观察、讨论、分析:①纽芬兰渔场、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及秘鲁渔场的形成与洋流有什么关系?②四大渔场中,成因相似的渔场有哪几个?③为什么寒、暖流交汇处的海区往往能形成大规模的渔场呢?④秘鲁渔场又是怎样形成的呢?【探究】在“世界洋流分布图”上,我们能否根据渔场的成因(或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流的海区),找到其它可能形成大渔场的海区呢?【知识延伸】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的成因是什么?3.海洋航行播放视频:“泰坦尼克”号沉没【提出问题】漂浮在北大西洋的冰山来自于北极地区(格陵兰岛)的大陆冰川,巨大的冰山是靠什么力量的推动不断向南移动的?【创设情景】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共花了37天的时间;1493年哥伦布第二次去美洲,却只花了20天时间就顺利到达。
地理: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新人教必修1)【学习目标】1.了解洋流的概念和分类,明确洋流形成的主要因素,理解洋流的分布规律,掌握洋流的名称和具体分布。
2.理解洋流对全球热量平衡、沿岸气候、海洋生物资源及渔场分布、航行和污染物的影响。
【重点难点】1.洋流的分布规律及洋流的名称和具体分布。
2.应用有关洋流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结构】(预习教材,提取教材关键信息,记下发现的问题,准备参与!)洋流的概念:海洋中的海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的方向做流动。
洋流的分类: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
(按性质):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
世界表洋流的形成: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也是形成洋流的主要因素。
层洋流洋流前进时,受和的影响,运动的方向会发生改变。
的分布洋流的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南逆)分布规律北半球中高纬海区形成以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南无)大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和南极绕极流。
规北印度洋海区形成季风环流(夏冬)模影响全球气候:全球大洋环境可以促进高、低纬度间的影响气候热量的交换,维持全球的平衡。
海影响沿岸气候:暖流对沿岸气候具有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具有作用。
水洋流对运地理环影响海洋生物寒暖流交汇海区的渔场、、。
动境的影响资源和渔场分布上升流海区形成的渔场。
海轮顺时针航行可节约燃料,加快速度。
影响海洋的航行寒暖流相遇形成海雾,对航行不利。
洋流从北极携带冰山南下,威胁海上航行。
影响海洋污染:洋流有利于近海污染物加快;但同时其他海域可能因此受到污染,使扩大【典型例题】(知己知彼,百战不殆)1.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补绘图上赤道附近洋面上空的大气环流箭头,以表示正确的环流方向。
(2)在大洋东部,如果赤道附近海水异常增温,温暖海水沿大洋东岸向南流,并迫使原寒流位置向西偏移,那么,图示大气环流强弱及赤道附近大洋两岸的降水量将如何变化?为什么?解析: (1)在中低纬度环流中,大西洋西岸为暖流,东岸为寒流。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一、教材分析(一)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选自高一新课程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
水是生命之源,本章是以地球上的水循环开始,以水资源的开发结束。
整篇以人水关系为主线。
分别讲述了地球上的水循环及其过程与意义,世界表层洋流的形成分布及对地球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水资源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所以本课在本章节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
(二)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以及我校的实际情况,我围绕以下三个教学纬度,建构了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课堂教学目标体系。
1、知识与能力:①理解洋流的形成以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②学会运用相关图形解释并掌握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培养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课堂小实验,让学生从实际感受中去理解地理现象;使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参与,去发现、探究并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②通过自主探究和案例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读图能力及自学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②通过对一些案例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从而形成学生的爱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洋流的形成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依据:依据大纲规定及教学实际,考虑到“洋流的形成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在教材中的地位,故确定其为重点。
2、难点:洋流的分布规律。
依据:该部分的知识点难理解、难记忆,部分学生存在知识缺陷,故确定其为难点。
二、学情分析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尤其是自然地理的学习,更应该让学生充分地实践体会和调查研究,但是由于课堂教学的局限,学生很少有实际考察的机会,因而在课堂上应重视通过小实验启发学生,通过他们对所做实验的亲身体会,把知识有感性认识逐渐提升到理性认识,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并养成自主学习和动手参与的习惯。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导学案【梳理归纳】一、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1.概念:海洋中的海水,常年做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
2.按性质分类向水温低的海区: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答案比较稳定的沿着一定方向暖流寒流3.洋流成因与分布(1)洋流成因(2)主要洋流分布【注意提示】北印度洋海区夏季因受西南季风影响,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冬季因受东北季风影响,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形成季风洋流。
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答案】热量的输送和交换全球热量平衡增温增湿降温减湿纽芬兰北海道秘鲁节约燃料,加快速度海雾冰山净化速度污染范围【思考导读】1.寒暖流的分布有什么规律?2.北印度洋冬季和夏季的洋流方向有什么变化?3.澳大利亚东西两岸的气候有何差异?【参考答案】1.热带、副热带海区,大洋东侧为寒流,西侧为暖流,北半球中高纬海区,大洋东侧为暖流,西侧为寒流,南半球40°~60°海域为寒流。
2.夏季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冬季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3.广义的西风漂流是指在盛行西风的吹送下,海水自西向东大规模流动所形成的洋流。
在北半球,西风漂流是日本暖流和墨西哥湾暖流的延续,分别称为“北太平洋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
由于这两股暖流的海水是从大洋西部的低纬度流来的,故属暖流性质。
在南半球,各大洋的西风漂流连在一起,形成了横亘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全球性环流,但其性质却为寒流,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南半球的西风漂流是环绕南极大陆流动的,而南极大陆是一个冰雪覆盖的大陆,气温极低,这必然会影响其周围水域的海水温度;二是从南极大陆上延伸出来的冰舌,进入海面后形成了漂浮的冰山,这些浮冰融化时吸收大量的热能,从而使海水温度降低;三是南极大陆的强劲而干冷的极地东风也加剧了海水的降温。
【尝试练习】下图为四位同学分别绘制的某局部海域8月表面水温图(单位:℃)。
读图回答1~2题。
1.四位同学绘制的图中,正确的是( )A.①B.②C.③D.④2.图示地区的洋流为( )A.日本暖流B.秘鲁寒流C.东澳大利亚暖流D.加利福尼亚寒流答案1.A2.D解析1该区域位于120°w、30°N~40°N附近,应该是北美洲中纬度西海岸,沿岸有南下的加利福寒流影响,一方面等温线数值自南向北说减,另一方面受寒流影响,等温线向南弯曲.比较四幅图,只有A符合实际状况。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目标课标中对本节的要求是“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本条标准将洋流的学习归结到“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两个方面,从学习过程上看“运用地图归纳和说明”就指出了本节课的教学和学习方法就是依据图文材料进行归纳概况。
从知识的内在联系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学习目的,而“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是知识基础。
于是基于此课标分析,我们把本节课分成两个课时进行。
第一课目标侧重为:了解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运用气压带和风带图来说明风海流形成的原因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和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解释洋流的分布规律,提高学生归纳概括、化繁为简、以简驭繁的能力。
课堂教学目标如下:1.通过问题导学法,分层次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对洋流的概念、暖流和寒流的概念进行学习探究活动,学会在等温线地图上判别寒、暖流,提高学生的信息提取和归纳能力,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洋流的空间分布规律、洋流的运动方向和运动成因等知识开展小组讨论和小组汇报,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全球性观念,学会在认识地理事物的共性时把握区域的个体差异。
3.利用板图动态演示不同海区洋流的分布,引导对《世界洋流分布图》进行自主的读图与分析,归纳世界洋流的空间分布规律,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地理素养。
4.采用知识构建法,利用已学过气压带、风带分布、洋流的分布规律等相关知识,建构洋流分布的模式图,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知识的迁移,强化学生的知识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的总结;世界洋流的模式图的建构。
2.难点:等温线地图上判别寒、暖流。
教学方法探究法、图文分析法、讲授法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过程】3.寒暖流我们如何判断?其流经地区的等水温线会如何变化? 小结:寒流与暖流主要反映洋流的性质,只与同一海区比较。
过渡:寒流,暖流与流经海区的温度不一样,所以在洋流流动的过程中会改变流经海区的温度,所以等温线会发生变化,我们可以根据等温线的弯曲情况来判断洋流的性质。
一、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分析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即大洋环流,是本单元的重点知识,也是自然地理部分的经典内容。
洋流的分布规律、大洋环流的过程是整个高中地理课程中理论性较强的基本规律、基本过程之一。
本节教材共两目。
第一目,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
主要阐述了以副热带和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的形成与环流方向,并通过“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说明实际洋流的分布更为复杂。
第二目,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主要阐述了洋流及其变化对气候、海洋生物、海洋航行、环境污染几方面的影响。
这些内容综合体现了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彼此影响的辩证关系。
本节教材的重点是洋流的分布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难点是大洋洋流的名称和“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
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通过大洋环流模式简图的绘制,掌握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通过分析盛行风、洋流、气候、海洋生物之间的关系。
感受自然环境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彼此影响的辩证关系。
(3)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和“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
进一步认识地理是对终生发展有用的-人类应认识物质的运动性并做到趋利避害。
3、内容结构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北顺南逆西暖东寒分布规律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北逆南顺东暖西寒气候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渔业航海污染二、教学思路设计1、学情分析该节要记忆的洋流名称很多,洋流名称又大多与当地地名相联系,而区域地理中的地名知识很多学生欠缺;以大西洋为中心和以极点为中心的世界轮廓图,对很多学生来说是盲区。
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点拨一些地名,并引导学生分析以大西洋为中心和以极点为中心的世界洋流分布图。
2、教法设计(1)从生动有趣的史事“日本海军偷袭美国珍珠港航行路线”引入,让学生结合地球风带知识,分析归纳大洋环流的分布规律.并记忆各大洋主要洋流名称。
课题名称设计者及任课教师教课背景剖析课题:大规模海水运动大规模海水运动(一)对课标的理解与掌握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散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洋流在实质散布图上因为受大陆形状的影响,散布相对有些复杂,学生看上去摸不到脑筋,所以在知识内容的掌握上需要由察看到的内容提高到对洋流散布规律的总结,以便指导学生可以将已学规律利用到其余海区,并可以顺利的去剖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确立基础,进而将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应用。
(二)指导思想与理论依照新课程理念要求地理讲堂要知足学生不一样的地理学习需要,掌握地理学科学习的方法;重视对地理问题的研究,倡议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学习;此外,此刻又倡议利用微课程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鉴于此,设计本节课的教课环节。
(三)教课内容剖析大规模海水运动属于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二节内容,从必修 1 整本书来看,第三章内容属于地球外面圈层水圈的内容,是构成地理环境中的一个重要的因素,而大规模海水运动是该章一个中心内容,是影响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别性一个重要因素。
该部分内容是对前方天气的学习一个增补,同时也为后边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别性学习的做铺垫(四)学生状况剖析教课目的要点难点教课方法教课媒体教课方案思路从知识特色来看,高中学生经过初中的学习,对地理学科的学习有必定的学习方法和地理思想,可是因为理科班,学生对地理知识基础其实不是很坚固;从能力来说,高中学生已具备必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剖析能力,对于未知内容有必定的研究精神和能力,可是对于理论知识掌握不够正确,需要教师解说指导,鉴于此,在教课方案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优势设计自主学习环节、解说环节以及小组合作剖析环节进行讲课1、经过微课程形式,学生自主学习,认识洋流的观点及种类,并学会判断暖流与寒流,以及洋流形成的主要原由2、经过流行风向知识回首,理解洋流形成的原由及散布模式,并学会运用洋流散布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散布规律;3、经过合作议论,知道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会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散布规律举例说出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会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散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自主学习、启迪式解说PPT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企图利用日本 3.11 地震后巨认识世界时势,进入学习状态引出对于洋流课题,激发型“垃圾岛”漂向美国学生兴趣,引起学生的思新闻引入课题考,为后边的学习做铺垫展现学习目标1、经过自学方式,认识洋流的观点明确本节课所学内容,使及种类学生对本节课内容有整体的掌握2、学会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理解洋流散布模式;3、可以举例说出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微课程,利用PPT 自动依据PPT有关内容提示,自主学习培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播放形式,以及文字讲洋流的观点、种类以及洋流形成的主解形式展示洋流的概要动力,并达成教案有关练习念、种类以及性质判断承转:世界表层的洋流是如何散布的呢?活动二:研究世界表层洋流的散布规律仔细察看洋流实质散布图,在学培育学生察看能力,以及案上标出洋流的运动方向;总结归纳能力展现世界表层洋流散布图,标出太平洋和大西洋海疆,要修业生依据实质散布状况,标出两个大洋海疆的洋流运动方向,并达成洋流模式图及规律总结学生依据问题,议论两个海疆洋流在南北半球中低纬度以及中高纬度的散布状况试着达成洋流模式图,师生共同总结规律:(1)中低纬度海区:北顺南逆,大洋东寒西暖(2)中高纬度海区:北顺南无,北半球大洋东暖西寒深入浅出,有益于学生对知识理解,方便学生形象记忆承转:世界表层洋流是如何形成的呢?讲授洋流形成主要是师生商讨,理解洋流形成原由培育学生剖析问题能力受:流行风向、地转偏向力以及陆地形状影响研究:北印度洋海区洋研究商讨:北印度洋海区:冬逆夏顺知识迁徙,培育学生剖析流是如何散布的?为什原由:受季风影响问题的能力么?承转:洋流的散布会对地理环境有如何的影响呢?活动四:事例剖析,依据学生回答内容,适合增补依据教案供给的事例、图片及有关问利用事例自主研究,培育题,分组商讨,进行事例剖析,总结学生学会运用资料剖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问题的能力,集体合作能力以及研究能力板书:3-1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一、洋流的散布规律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天气、渔场的散布、大海航行、污染物扩散教课反省:1、倡议自主学习,培育学生自学能力。
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标解读1世界洋流分布的规律:副热带海区、负极地海区、环南极大陆海区和北印度洋海区等;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气候、对渔场、对航海、对海洋污染的影响等;[要点梳理]一、世界海洋表层洋流分布1、洋流的概念: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叫洋流(海流)。
2、洋流性质分类:①寒流:洋流水温比流经地区温度低,为寒流②暖流:洋流水温比流经地区温度高,为暖流③寒暖流的判读方法之一------根据海水等温线的弯曲方向确定洋流的性质如果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北半球向北,南半球向南),说明洋流水温比流经地区温度,则洋流为;如果海水等温线向低纬凸出,说明洋流水温比流经地区温度,则该洋流为,如下图。
据图总结,海水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的流向之间的关系?寒暖流的判读方法之二-----根据流向北半球地区,从低纬流向高纬(从南向北)的为,反之为。
南半球地区,从低纬流向高纬(从北向南)的为,反之为。
3、洋流的类型(按照成因分类)①流: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并且使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流动,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叫风海流。
其主要动力为;②流:各个海域因海水的温度、盐度不同,导致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引起海水的流动,叫密度流。
(表层:密度小→密度大;底层:密度大→密度小)③流:由风力和密度差异所形成的洋流,使海水流出的海区海水减少,相邻海区的海水便会流补充,这样形成的洋流叫补偿流。
另外,洋流前进时,受的限制和力的影响,运动方向会发生改变。
4、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读世界洋流模式图和世界洋流分布图)总结:洋流的分布规律:南半球: 时针方向 ①以 的大洋环流 北半球: 时针方向北半球: 时针方向②以 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南半球: 时针方向西风带西风漂流沿东岸折向高纬度极地环流③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受季风的影响, 逆 顺。
5、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 三、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东北信风 东南信风 北赤道暖流 南赤道暖流地转偏向力 沿大洋西岸向高纬度(暖流) 西风带 西风漂流沿大洋东岸向低纬度(寒流)北赤道暖流 南赤道暖流 西风漂流赤道逆流 西风漂流世界洋流模式图①促进高、低纬度间的热量输送和交换,调整全球的分布。
161820℃℃℃图1高一地理 班级 姓名 组别3.2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导学案(第1课时)【学习目标】1.运用气压带和风带图示,说明主要洋流的形成2.运用地图,识记主要洋流名称和分布,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自主学习】1.洋流的概念:2.洋流的分类:按照性质划分暖流: 寒流: 如何区分寒流、暖流?①根据流向判断:一般而言,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洋流是暖流,由高纬流向低纬的洋流是寒流。
②根据等温线弯曲方向判断:等温线凸出的方向代表洋流的流向。
若等温线向水温高处凸出,为寒流;等温线向水温低处凸出,则为暖流。
练习:读右图,该海区位于 (南、北)半球, A 为 (寒、暖)流,B 为 (寒、暖)流。
3.洋流的形成:影响因素有 、 、 。
画图分析:洋流的形成与风带的关系⑴在图中填出六个风带名称。
⑵画出洋流方向。
⑶观察模式图中形成的洋流环流圈:中低纬度海区:以 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 时针南半球 时针);北半球中高纬海区:以 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时针方向)阅读教材P 57页图3.5,完成下面问题:【合作探究】4.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对比洋流模式图和教材中图3.5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记住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各海区不同的洋流名称,并注意它们的流向、性质以及环流圈方向。
⑴在各大洋的中低纬度....海区,呈什么时针方向流动?各由哪些洋流组成?洋流性质如何?⑵在各大洋的中高纬度....海区,呈什么时针方向流动?各由哪些洋流组成?洋流性质如何?⑶北半球的西风漂流分为和两条洋流,性质都是流。
而南半球的西风漂流因为没有陆地阻隔,所以自向流,环绕地球,性质是流。
⑷北印度洋海区季风环流的形成:观察右图,在北印度洋,冬季和夏季的洋流方向有什么变化?【我的疑惑】【随堂练习】1.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是()A.大陆轮廓和岛屿的分布B.海水温度与密度分布不均C.地球自转偏向力D.盛行风读“海水等温线分布图”,完成2-3题。
2.根据等温线的分布判断,该海区位于()A.南半球B.北半球C.东半球D.西半球3.A处与B处对比,说法正确的是()A.A流经寒流.B.B处流经暖流C.A处洋流由南向北流D.B处洋流由南向北流4.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大洋环流模式的是:A.B.C.D.暖流寒流5.当北印度洋海区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时()A.英国泰晤士河为枯水期B.我国盛行偏北风C.长江进入汛期D.亚马孙河进入汛期【我的收获】。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导学案【梳理归纳】一、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1.概念:海洋中的海水,常年做大规模的流淌,叫做洋流。
:从水温高的海区流2.按性质分类向水温低的海区: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答案比较稳定的沿着肯定方向暖流寒流3.洋流成因与分布(1)洋流成因成因举例①盛行风②陆地外形③地转偏向力①受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影响,如A 暖流,B 南赤道暖流②受中纬西风影响,如C(2)主要洋流分布海疆主要洋流名称太平洋D 、E 、F 、G 、H 、I大西洋J 、K 、L 、M 、N 、P印度洋Q 、R【留意提示】北印度洋海区夏季因受西南季风影响,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淌,冬季因受东北季风影响,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淌,形成季风洋流。
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环境类型影响气候促进高、低纬度间,调整;暖流,寒流。
海洋生物(1)寒暖流交汇形成的渔场:渔场和日本的渔场(2)上升流海疆形成的渔场:渔场海洋航行(1)顺洋流航行可(2)寒暖流相遇形成的,对海上航行不利(3)洋流携带的对海上航运有较大威逼海洋污染加快;扩大。
【答案】热量的输送和交换全球热量平衡增温增湿降温减湿纽芬兰北海道秘鲁节省燃料,加快速度海雾冰山净化速度污染范围【思考导读】1.寒暖流的分布有什么规律?2.北印度洋冬季和夏季的洋流方向有什么变化?3.澳大利亚东西两岸的气候有何差异?【参考答案】1.热带、副热带海区,大洋东侧为寒流,西侧为暖流,北半球中高纬海区,大洋东侧为暖流,西侧为寒流,南半球40°~60°海疆为寒流。
2.夏季呈顺时针方向流淌,冬季呈逆时针方向流淌。
3.广义的西风漂流是指在盛行西风的吹送下,海水自西向东大规模流淌所形成的洋流。
在北半球,西风漂流是日本暖流和墨西哥湾暖流的连续,分别称为“北太平洋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
由于这两股暖流的海水是从大洋西部的低纬度流来的,故属暖流性质。
在南半球,各大洋的西风漂流连在一起,形成了横亘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全球性环流,但其性质却为寒流,缘由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南半球的西风漂流是环绕南极大陆流淌的,而南极大陆是一个冰雪掩盖的大陆,气温极低,这必定会影响其四周水域的海水温度;二是从南极大陆上延长出来的冰舌,进入海面后形成了漂移的冰山,这些浮冰溶化时吸取大量的热能,从而使海水温度降低;三是南极大陆的强劲而干冷的极地东风也加剧了海水的降温。
1.洋流的分布规律。
2.主要洋流的名称和具体分布。
3.洋流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
一、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1.概念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
2.类型按性质,可以将洋流分为暖流和寒流两种类型。
3.动力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陆地形状和地转偏向力是重要影响因素。
4.分布规律(以北半球冬季为例)大洋环流海域以副热带为中心的洋流以副极地为中心的洋流太平洋A 北赤道暖流,D 日本暖流,E 北太平洋暖流,F 加利福尼亚寒流;B 南赤道暖流,G 东澳大利亚暖流,C 西风漂流,H 秘鲁寒流Ⅰ千岛寒流大西洋 J 墨西哥湾暖流,M 加那利寒流;N 巴西暖流,P 本格拉寒流 K 北大西洋暖流,L 拉布拉多寒流印度洋Q 厄加勒斯暖流,R 西澳大利亚寒流无 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影响气候(1)平衡全球水热: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和水分的输送和交换。
(2)影响沿岸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2.影响海洋生物和渔场的分布(1)寒暖流交汇:日本北海道渔场、加拿大纽芬兰渔场、北海渔场。
(2)上升流:秘鲁渔场。
3.影响海洋航行(1)顺洋流:节约燃料,加快速度。
(2)寒暖流相遇:形成海雾,不利于航行。
(3)极地地区洋流:携带冰山,威胁航行。
4.影响海洋污染洋流可加快净化速度,但扩大污染范围。
1.洋流前进时,受陆地形状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运动方向会发生改变。
2.暖流水温一定高于寒流。
(×)3.以西风为动力形成的洋流均为寒流。
(×)4.下列洋流中,属于北太平洋的是( C )A.加那利寒流B.东澳大利亚暖流C.日本暖流D.秘鲁寒流5.秘鲁渔场是寒暖流交汇形成的渔场。
(×)知识点一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问题探究]结合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洋流随风而动,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盛行风的分布决定了洋流的模式。
另外,受陆地形状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洋流的运动方向会发生改变。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考点解读1.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知识清单1.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写出“奴隶贩子‘三角贸易’航线示意图”中洋流的名称概念: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的海水 性质类型: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南、北赤道暖流________→西风漂流 ________→极地环流主要动力________ 北半球________时针 南半球________时针 以________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分布在南北半球的________海区以________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分布在南、北半球________海区 冬季:海水________方向流动夏季:海水________方向流动北印度洋海区分布规律世界海洋 表层洋流 的分布全球大洋环流的意义: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和水分的输送和交换,维持全球热量平衡 暖流有________作用寒流有________作用对大陆沿岸气候的影响对海洋生物资源和________的分布有显著的影响对海洋航行的影响:顺洋流而行速度________,逆洋流而行速度________ 对近海污染的影响:加快________,扩大污染范围 洋流对地理 环境的影响参考答案1.寒流暖流盛行风信风西风极地东风副热带顺逆中低纬度副极地中高纬度逆时针顺时针2.增温增湿降温减湿渔场快慢净化速度3.①加那利寒流②北赤道暖流③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要点精析要点一: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波浪、潮汐和洋流是海水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
类型成因影响波浪风浪风力作用船只航行、渔船作业等海岸动力作用的重要因素海啸海底地震、火山爆发、风暴毁坏沿海建筑、夷平村镇等潮汐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作用与地球自转相结合影响航海、工程建设等洋流盛行风吹拂、海区海水密度差异、海水补偿运动对气候、海洋生物分布、海洋污染、航海产生影响说明:在半日潮区域(即早为潮、晚为汐),利用潮汐的涨落发电,一天可以开机四次。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运用气压带和风带模式图说明洋流的分布情况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理解洋流分布模式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尺度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培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理清思路、明确线索的习惯让学生掌握“假设”的研究方法,认识事物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过程培养学生依据资料(地图)分析归纳的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二、教学分析重点:流的形成以及分布难点:流的成因以及世界分布规律关键:洋流以及全球性大气环流的关系三、教学提纲1、引入:回顾“自然界的水循环”,再次强调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视角从全球的角度和大尺度的范围转移到中尺度的具体的海洋上,学习和分析海水的运动2、说明海水的主要运动形式,理清学习任务的思路和明确学习的线索,根据线索逐一探究什么是洋流?洋流的动力是什么?洋流分布在什么地方,是一个什么样的模式?3、假设海水运动平台,从简单开始建立理想模式,分析并理想模式海水运动的作用力状况,总结出理想模式洋流特征和规律中低纬度海区反气旋型环流高纬度海区气旋型环流4、从假设的理想模式迁移到真实的地球情境上,分析理想模式和真实情境的区别,明确海陆差异的客观存在,综合确认海水运动的作用力状况,进而分析总结出真实模式的洋流特征和规律中低纬度海区以副热带为中心,在北半球形成逆时针环流,南半球形成顺时针环流。
(反气旋型环流)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逆时针大洋环流。
(气旋型环流)南极大陆的外围,形成西风漂流。
(寒流)在北印度洋海区,受季风影响,形成季风洋流5、明确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引出下一课时的思考内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课题导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讲述:上一节课,我们学习并了解了“自观看“自然界水循环”的形象的动画……然界的水循环”,现在我们来一起做一个回顾—— 播放:“自然界水循环”的形象的动画…… 强调: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提出问题:上一节课我们研究的“自然界水循环”是在一个怎样的地理尺度和地理视角上进行?引申:研究事物的一般程序:从整体到局部,从一般到具体,那么从空间位置的角度来观察,自然界水体的整体有哪些局部组成?比重最大的水体是什么?为什么?点题:研究的视角从整体转移到局部,目光应该放在局部最重要的部位——海洋水总结“自然界水循环”的本质:不同形态和不同空间位置的水体的相互转化和转移,是物质和能量的转移和交换思考并回答问题:大尺度,全球视角! 思考并回答:大气水、陆地水、海洋水,比重最大的是海洋水(M 占%,S占71%) 翻开课本61页,准备学习“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本环节预定目标: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尺度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法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第二环节:分析学习任务和重点,理清思路,明确线索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提出问题:在同学们的印象和经验中,海水运动的形式有哪些?说明:海水运动的方式很多,最为重要的是“洋流”!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学习和研究“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这一课题? 强调:这就是我们的线索学习法! 好!任务清楚,线索清晰了,下面我们一起来逐一解决问题!(承上启下) 回答:波浪、潮汐、洋流…… 明确学习任务和重点:洋流! 明确任务,理清线索! 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出线索: 什么是洋流?洋流的动力是什么?洋流分布在什么地方,是一个什么样的模式?本环节预定目标:培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理清思路、明确线索的习惯第三环节:分析问题、分析方法、达成方案、解决问题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解决第一个问题:什么是洋流?提出问题:概念的关键词?洋流的类型? 解决第二个问题:洋流的动力是什么?有哪些作用力? 教师总结:洋流的动力较多,也很复海洋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 回答:比较稳定、一定方向、大规模暖流、寒流! 在老师的引导下分析:盛行风的推力、地转偏向力、陆地地形的阻力……杂,最为重要的动力有盛行风的推力、地转偏向力、陆地地形的阻力! 引申:清楚了洋流的作用力,如何分析洋流在地球上的分布呢?提出问题:地球的情况很复杂,不同海区的差异也很大,在真实状况的地球上分析海水的运动情况很困难,有没有更好的、更简便一些的办法?(提示我们学过的“地球运动”和“大气运动”所使用的研究方法)确定研究方法、达成研究方案:假设海水运动的理想模型,以“全球气压带、风带理想模式图”为假设模型,分析海水受力情况和分布规律! 解决第三个问题:洋流的分布规律? 交代工作:画图分析“全球气压带、风带理想模式图”上低纬、中纬、高纬海区在海区中心、海区西岸、海区东岸的受力情况 交代工作:根据画图分析“全球气压带、风带理想模式图”上低纬、中纬、高纬海区在海区中心、海区西岸、海区东岸的受力情况,画出洋流模式播放:理想模式——“全球气压带、风带理想模式图”上海水受力和运动、分布的形象动画提出工作:按照低纬、中纬、高纬不同海区总结洋流分布理想模式刚刚学过物理学中的力学和运动学:用“力的合成和分解”去分析地球上不同海区海水的受力情况!然后总结归纳! 思考回答:假设! 假设地球的理想模型! 假设海水运动的理想模型,在理想模型上分析海水的受力情况和分布情况 学生画图并展示 学生画图并展示并相互点评 结合自己画出的理想洋流模式与动画的理想洋流模式做比较,说明自己错误的原因在老师的引导下分析(与气旋和反气旋做比较)中低纬度海区反气旋型环流 高纬度海区气旋型环流 本环节预定目标:运用气压带和风带模式图说明洋流的分布情况让学生掌握“假设”的研究方法,认识事物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过程 第四环节:知识迁移,从洋流理想模式迁移到真实模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提出:我们现在要从理想模式中做出去,了解真实是洋流情况提出问题:假设的理想模式与真实地球的差别?真实地球中主要有哪些海区? 播放:真实地球不同纬海区(太平洋回答:海陆差异! 观察世界地形图 根据世界地形图归纳:太平洋海区(南北半球海区)、印度洋海区(南北半球海区)、大西洋海区(南北半球海区)、北冰洋海区、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南北半球海区)、印度洋海区(南北半球海区)、大西洋海区(南北半球海区)、北冰洋海区、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环南极洲海区))的海水受力情况和分布情况的形象动画 提出工作:总结真实洋流模式 海区(环南极洲海区) 观看真实洋流动后看课本62页图——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 在老师知道下按真实地球不同纬海区(太平洋海区(南北半球海区)、印度洋海区(南北半球海区)、大西洋海区(南北半球海区)、北冰洋海区、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环南极洲海区))进行运用动画课件和地图总结归纳真实洋流模式:中低纬度海区以副热带为中心,在北半球形成逆时针环流,南半球形成顺时针环流。
第二节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学习目标] 1.了解洋流的概念、类型及世界各大洋主要洋流的名称。
2.掌握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与洋流有关的自然现象。
一、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
1.概念: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①________的流动。
2.分类(按性质)
(1)暖流:从水温②______的海区流向水温③______的海区的洋流。
(2)寒流:从水温④______的海区流向水温⑤______的海区的洋流。
3.形成因素:主要动力是⑥________,还会受到⑦________的限制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4.主要洋流及其分布
(1)图中洋流A 是⑧____________,B 是⑨____________,分别是受⑩______信风和⑪______信风的吹拂形成的;C 是⑫________,是在⑬______吹拂下形成的。
由图中可以看出,A 、B 、C 洋流流向与纬线大致平行。
(2)各大洋主要洋流的名称: a .太平洋:D ⑭____________、E ⑮____________、F ⑯____________、G ⑰______、 H ⑱________、I ⑲________。
b .大西洋:J ⑳____________、K ○
21____________、L ○22____________、M ○23__________、N ○24________、P ○25__________。
c .印度洋:Q ○
26____________、R ○27____________。
(3)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夏季○
28____时针方向,冬季○29______时针方向。
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全球热量平衡:促进○
30__________纬度间热量和水分的○31______和交换。
2.气候⎩⎨
⎧
暖流:○
32 寒流:○
33
3.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分布⎩⎪⎨⎪⎧
○34 流交汇处、饵料丰富;可以形成“水 障”,易形成○
35 单一寒流——秘鲁附近海区受○36
影响形成○37
4.海洋航行⎩⎨⎧
○3
8 航行可节约燃料,加快速度寒暖流相遇,形成○
39 ,不利于航行极地洋流○
40 ,威胁航运
5.海洋污染:有利于污染物的○
41______,加快净化速度,但会扩大○42________。
我的疑惑
1. 。
2. 。
3.。
探究点一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
探究材料某中学课外地理小组的学生在学习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之前,打算用圆形盛水容器、碎茶叶末(一部分要预先浸透)、吹风机、橡胶管等物品模拟洋流的成因,归纳分布规律。
实验步骤如下:
(1)①在盛水容器的表面标注出赤道、两极和南北半球的西风带。
把盛水容器注满水,放入茶叶末(两种一起放入)。
②风海流的形成演示:用吹风机通过橡胶管向赤道表面吹风(类似于赤道两侧的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记录现象,并分析。
a.水面现象及分析(如图甲)。
b.盛水容器剖面现象及分析(如图乙)
(2)洋流分布的演示:用吹风机在赤道、西风带位置同时向水面吹风,观察水面茶叶末的运动方向,并分析(如图甲)。
1.通过探究思考:什么是洋流?根据其性质分为哪两类?
2.通过洋流分布的演示,总结洋流的形成原因。
3.分析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考例探究1】下图中,表示大洋洋流模式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探究点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探究材料几位秘鲁青年人决定一起参加“从秘鲁经太平洋去冰岛,体验异域风情”的环球之旅活动,他们从秘鲁出发,乘船经太平洋至冰岛环球旅行,途经以下地区:
(1)停靠的第一站——赤道横穿的科隆群岛。
船员们到岛上休息,增补生活必需品,发现岛上有企鹅的踪迹。
(2)船只继续前进,12月份到达北印度洋,细心的船员发现船速快了,并得到船长的确认。
船长在餐桌上给
大家讲了航海中利用洋流流向的故事——“郑和七下西洋的故事”。
(3)船只经过波斯湾、红海、地中海,来到大西洋东岸,途经葡萄牙、西班牙、法国,穿过英吉利海峡,停
靠在英国伦敦港。
船员们发现这里鱼船如梭。
(4)船长上岸买了最新报纸,看到头版“破船泄漏,生灵涂炭”的新闻,得知有关“威望”号油轮泄漏燃油
事件。
报上刊登的图片触目惊心。
通过材料,归纳洋流对地理环境有哪些影响,并加以举例分析。
【考例探究2】下图所示区域在28°S附近,L示意流经沿岸的洋流。
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用箭头表示洋流L的流动方向。
(2)在图示海域画两条过洋流L的等温线,分别标注T1和T2,其温度值关系为T1>T2,以示意该海域表层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
(3)简述洋流L对沿岸气候的影响。
答案
课前准备区
①大规模 ②高 ③低 ④低 ⑤高 ⑥盛行风 ⑦陆地形状 ⑧北赤道暖流 ⑨南赤道暖流 ⑩东北 ⑪东南 ⑫西风漂流 ⑬西风 ⑭日本暖流 ⑮北太平洋暖流 ⑯加利福尼亚寒流 ⑰东澳大利亚暖流 ⑱秘
鲁寒流 ⑲千岛寒流 ⑳墨西哥湾暖流 ○21北大西洋暖流 ○22拉布拉多寒流 ○23加那利寒流 ○24巴西暖流 ○
25本格拉寒流 ○
26厄加勒斯暖流 ○27西澳大利亚寒流 ○28顺 ○29逆 ○30高、低 ○31输送 ○32增温增湿 ○33降温减湿 ○34寒暖 ○35渔场 ○36离岸的东南信风 ○37渔场 ○38顺流 ○39海雾 ○40携带冰山 ○41扩散 ○42污染范围
课堂活动区 探究点一
1.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
按性质分类:洋流分为暖流和寒流两种类型。
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
2.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
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并且使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流动,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
如:在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作用下,形成南、北赤道暖流;受西风作用,形成西风漂流。
3
南半球为逆时针方向;在南北半球的中高纬海区,洋流模式是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为逆时针方向,南半球则为顺时针方向。
]
探究点二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气候、海洋生物、航海、海洋污染方面,具体列表举例说明如下:
(3)起降温减湿的作用。
解析 该题考查洋流分布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温线的分布规律等知识。
该洋流位于28°S 大陆西岸,为寒流。
南半球等温线数值自南向北递增,等温线弯曲方向与洋流流向一致。
寒流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