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导学案(第2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67.00 KB
- 文档页数:5
第一节美国(第1课时导学案)目标诠释:——我来认识1、知道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2、了解美国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以及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3、理解美国农业地区专业化的优越性、农业区的分布。
重点:影响农业区分布的因素主要农业区的分布一、有备而来:——我来预习注意:以上出现的地理事物名称要落实到地图上二、华山论“见”——我来探究1、读81页图9.3,几个人的对话反映了美国社会存在着一个什么问题,说说你的感想。
2、读85页图9.9美国农业带的分布,分析影响各农业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三、我的质疑四、一展身手1.北美和拉丁美洲的划分,主要的依据是:A.地形B.气候C.人种D.语言2.美国的地形与下列哪个国家相似,都分为西、中、东三部分:A.澳大利亚B.巴西C.印度D.俄罗斯3.关于美国地理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国土跨寒、温、热三带B.矿产资源丰富C.三面临海多良港D.耕地面积小4、美国位于北冰洋沿岸的州是:A.夏威夷州B.阿拉斯加州C.佛罗里达州5、美国农业带中,位于五大湖附近的是:A.乳畜带B.玉米带C.棉花带D.小麦带6美国的年降水量分布情况是:A.大致从东部向西部逐渐增加 B.大致从北部向南部逐渐减少C.各地降水均匀D.大致从东南部向西北部逐渐减少7.穿过美国领土的两条特殊纬线是:A.南、北回归线B.南、北极圈C.北回归线和北极圈D.北极圈和赤道8.美国最大的河流是:A.尼罗河B.圣劳伦斯河C.亚马孙河D.密西西比河9.下列国家中,北极圈和北回归线都穿过的国家是:A.加拿大 B.中国 C.美国 D.俄罗斯五、完成作业1、《地理填充图册》P25第一、二题。
2、完成本节课学案及下一课时的预习。
美国的诞生导学案主备人孙瑞芹一〖学习目标〗1、美国独立战争的起止时间、标志及过程。
2、《独立宣言》颁布的时间、内容、意义。
3、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意义4、通过美利坚民族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史实,认识一个民族不畏强权、敢于反抗的斗争精神和以弱胜强的坚强意志;5.感受华盛顿为美国独立和国家建设作出的重大贡献,认识到他是美国当之无愧的“国父”,是世界历史上一位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
二〖能力培养〗1.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以及陈述和表达能力。
2.探讨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的作用,逐步学会对历史伟人的正确评价。
3.通过比较1787年宪法和《权利法案》,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比较能力。
4.学会看历史图片和相关文字史实资料的能力以及处理史实资料的能力。
三〖学法指导〗1.快速阅读教材,结合学案自主学习,并将答案写在导学案上,勾画在课本上。
2.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合作探究问题。
四〖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提高课堂效率五〖学习过程〗围绕着“自由”这一基本线索,分三个学习环节:(一)渴望自由----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发展(二)追求自由----独立战争的经过原因—导火线—爆发—建军—宣布独立—转折—胜利(实现独立)(三)保障自由----1787年宪法自主学习(一)渴望自由----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发展请阅读P72页,相信你一定能迅速地把问题找出来。
美洲的土著居民是____人,美国在独立前是___的殖民地.从17世纪初至18世纪初英国在北美大陆东部大西洋沿岸先后建立了__个殖民地。
18世纪中叶,在北美英属殖民地上形成了新兴的_____民族.设问:美利坚民族是怎样形成的?(二)追求自由----独立战争的经过请阅读P72—74页,相信你一定能迅速地把问题找出来。
1.美国独立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导火线:3.爆发:开始的时间_______,标志性事件______.4.建军: 1775年5月,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会议决定把汇集在波士顿的民兵整编为____,任命____(独立战争领导人)为总司令。
§7.2美国1787年宪法(2课时)【课标要求】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原则,理解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共和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和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的创设和问题的探究,引导学生分析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的必要性和内容,探讨联邦政府的权力分配并构建相应的结构示意图,探究美国总统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宪法所体现的制约与平衡、妥协与折中的政治智慧,从美国总统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比较中体悟政治民主化趋势与政治文明的多样性,认识权力应该受到制约等普世价值。
【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与掌握美国1787年宪法如何平衡利益与制约权力。
年轻的美利坚合众国,面对内忧外患和重重矛盾,统治者积极构建一种新的政治体制1787年颁布了联邦宪法,确立了美国的联邦制、共和制、总统制等基本制度,协调了南北方、大小州、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多组关系,为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巩固与完善奠定了重要的法律依据,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美国通过1787年宪法构建了其民主政治的框架,因此本课是以1787年宪法为核心,共涉及四部分内容,即:宪法出台的背景及必要性;宪法的主要内容及制定原则;宪法颁布后联邦制正式确立对美国的重大意义以及在此过程中逐渐成熟起来的两党政治。
其中第四部分介绍的两党制,是美国民主政治的重要特点之一,也是美国民主政治在实践运行中的重要环节。
因此,此目的设计,便于同学们对美国民主政治有更为全面的把握和了解。
一、导入二、自学(阅读课本122-126页)完成下列内容并在课本上相应的位置勾画知识点一:美国1787年宪法(一)1787年宪法出台的背景邦联政治体制使美国面临窘境1、定义:邦联:强调“邦”,各主权独立的州组成一个松散的联盟。
美国(一)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通过查看地图了解美国的地理位置及其领土构成。
2.会利用有关资料分析说明美国的种族构成。
3.通过查看地图了解美国的主要山脉、平原、河流、湖泊及美国的地形特点,理解美国地形、河流、湖泊等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的影响。
二、学习重点1.美国的位置和领土组成2.美国的居民3.美国的地形、河流、湖泊三、学习过程【自主学习】(一)位置、范围及领土组成观察课本82页“美国在世界上的位置”图,并回答:1.穿过美国领土的特殊纬线有和,由此可以推断美国地跨带、带和带,但大部分处于带。
2.美国东临洋,西临洋,北临洋,陆上邻国有、,阿拉斯加州西隔海峡与(国家)相望;夏威夷州位于洋上,属洲,所以美国地跨洲和洲,是属于洲的国家。
(二)人口和人种、语言、宗教结合课本80页的材料和81页活动题1回答问题。
3.美国是个移民国家,各国移民移入美国后,经过长时期的融合,形成统一的民族,美国的全称叫。
4.美国的土著居民是5.美国的华人和华侨较多,在、和等城市还有华人聚居地、富有民族特色的“唐人街”。
(三)美国的地形、河流、湖泊查看课本82页的美国地形图,并回答:6.美国西部是高大的_________________山系,其中最长的山脉是_____________;美国东部有比较低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脉;中部的地形是广阔的_____________。
7.美国中部的一条大河叫_____________河,它的流向是从______向_______,注入________,说明中部的地势________高_____低。
8.密西西比河是世界上第_____长河。
世界上比它长的河流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交流】1.为什么说美国是个地跨两大洲的国家?2.为什么说美国是移民国家?3.美国的地形、河流、湖泊等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有什么有利或不利影响?4.美国的河流、湖泊对内河运输有什么影响?【实践训练】1.美国属于西半球上( )A.北亚地区的国家B.北美地区的国家C.南美洲的国家D.拉丁美洲的国家2.美国的两个海外州是( )A.阿拉斯加州和佛罗里达州B.俄亥俄州和夏威夷州C.佛罗里达州和俄亥俄州D.夏威夷州和阿拉斯加州3. 美国的土著居民是( )A.白种人 B.黑种人 C.因纽特人 D.印第安人4.穿过美国领土的两条特殊纬线是( )A.南、北回归线B.南、北极圈C.北回归线和北极圈D.北极圈和赤道。
《美国的独立》导学任务单一、学习目标目标1: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识记美国独立战争开始的时间、标志,《独立宣言》发表的时间、起草者、内容,独立战争的转折点,1787年宪法内容等基本史实。
目标2:阅读教材,归纳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知道美国独立战争的进程及结果,分析其胜利的原因,认识美利坚民族不畏强权、敢于反抗的斗争精神。
(重点、难点)目标3:简述《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的内容,并认识其影响。
(重点、难点)二、自主学习任务一:【自学识记】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识记美国独立战争开始的时间、标志,《独立宣言》发表的时间、起草者、内容,独立战争的转折点,1787年宪法内容等基本史实。
自学检测1.独立战争的序幕(1)从17世纪开始,英国先后在北美建立了个殖民地。
(2)英国国王和贵族把北美看作是英国的和的市场,驱赶当地居民,剥削欧洲移民和非洲的黑奴。
(3)1765年,英国政府在北美颁布新税法,激化了与北美人民的矛盾,1773年,英国政府授权垄断北美的茶叶贸易,引发新的抗税浪潮。
(4)1775年,800名英军开赴波士顿西北郊搜查火车,在与武装村民交火,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2.华盛顿与独立战争(1)1775年5月,北美13个殖民地的代表齐聚费城,召开第二届大陆会议。
会议决定把民兵整编为大陆军,委任为总司令。
3.《独立宣言》与美国宪法(1)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宣告北美的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
它是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献,被称为“”。
(2)1777年的,是美国独立战争中的转折点。
1781年,美法联军在约克镇与英军激战,英将率部先投降,美国独立战争结束。
1783年,英国被迫承认美国独立。
(3)1787年,美国各州代表齐聚费城,由华盛顿主持召开制宪会议,经过争论和妥协,最终制定了美国宪法。
被称为。
三、合作探究任务二:【合作探究】1.阅读材料及教材,归纳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英国在北美的统治政策1.规定糖、烟草、棉花等货物只能运销英国。
K 《美国》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北美的位置和范围2、地形特征3、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4、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成因5、美国地理位置及领土组成。
6、主要农业带及农作物的分布,农业生产的特点。
7、主要的矿产分布、工业区和工业城市。
【温故知新】一 北美洲地理概况读右图填写:1、写出(图2)中标注字母的海洋、山河的名称 A 、 洋;B 、 洋;C 、洋;D 、 山;E 、山,K 山;F 、 河;G 、 湾;H 、G 、 海2、北美主要包括 、 ,以及属于丹麦的 岛。
二、自然地理特征1、地形特征: 如右图,北美的地形分为东中西三部分,西部为 区,形成 走向的高大山脉,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共同组成了 山系,其形成原因为 。
中部为 区,地形平坦,称为 大平原,东部为 区,有美国的 山脉。
2、气候: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三带,(2)大陆中部以 气候为主。
3、河流与湖泊北美洲河流水能资源丰富,有著名的尼亚加拉大瀑布,密西西比河是世界第四长河。
五大湖:是世界最大淡水湖群,是由过去 作用形成的湖。
【自主学习】美 国读右图:请在美国地图上填注:邻国:加拿大、墨西哥海洋:大西洋、太平洋、墨西哥湾河流:密西西比河城市:华盛顿、纽约、芝加哥、休斯顿、圣佛朗西斯科(旧金山)、洛杉矶标出三大工业区位置重要经纬线:30°N 、40°N1、国土组成A B C D F G E 太平洋 大西洋A B 本土 州,1个特区,海外州有 州(冰山和北极熊)和 洲(热带海岛风光 )2、自然概况地形: 面积占全国面积一半以上,耕地面积占世界的10%。
气候:本土都在 (南部为亚热带),热带水果需要进口。
河湖: 和 利于灌溉、航运、发电、渔业、旅游等经济活动。
密西西比河支流 是世界河流治理的典范。
资源:矿产、深林、草原、水资源等自然资源丰富。
3、经济特征农业:发达,农产品输出最多国家,热带农产品需要进口,农业高度 ,地区生产 。
初中美国的教案教学对象:初中生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美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及气候特点;2. 掌握美国的主要城市及其特色;3. 了解美国的国旗、国徽、国歌及重要节日;4. 理解美国的文化价值观及其影响;5. 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教学资源:地图、图片、视频、PPT等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问候,并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2. 引导学生思考:他们对美国有什么了解?他们希望在本节课中学到什么?二、课堂讲解(20分钟)1. 使用PPT展示美国的地图,介绍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及气候特点;2. 讲解美国的主要城市及其特色,如纽约、洛杉矶、旧金山、华盛顿等;3. 介绍美国的国旗、国徽、国歌及重要节日,如独立日、感恩节等;4. 引导学生关注美国的文化价值观,如自由、平等、民主等。
三、小组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讨论美国的地理、文化特点;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解答;3. 引导学生用英语进行讨论,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让学生简要总结美国的地理、文化特点;2. 强调美国的文化价值观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第二课时:一、听力练习(15分钟)1. 播放与美国地理、文化相关的听力材料,如美国城市的介绍、美国节日的庆祝活动等;2. 学生听后,回答相关问题,提高他们的听力理解能力。
二、阅读练习(20分钟)1. 提供与美国地理、文化相关的阅读材料,如美国的历史、文化背景等;2. 学生阅读后,回答相关问题,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写作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写一篇关于美国地理、文化的短文;2. 鼓励学生用英语进行写作,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让学生简要总结美国的地理、文化特点;2. 强调美国的文化价值观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第18课《美国的独立》“五步问题”导学法导学案一、明确任务了解英属北美的社会经济状况,认识美国建立的历史背景、原因和历史必然性;了解美国建立中的重大事件,认识其建立过程,理解其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有关图片及史料的能力;通过分析美国独立战争双方的力量对比,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学生全面客观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独立战争是北美人民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解放的正义战争,正义之战必胜;北美人民经过艰苦斗争,以弱胜强,终于赢得胜利,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二、自主预习(一)独立战争的序幕1.原因:英国的严重阻碍了北美的发展。
2.导火线:事件3.开始:1775年4月19日,的枪声,标志着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二)华盛顿与独立战争建军:1775年5月,第二届大陆会议决定组织大陆军,并委任为总司令。
(三)《独立宣言》与美国宪法1宣告独立: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起草的《》,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
2.《独立宣言》内容:①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②列举英国殖民统治的种种暴政,号召殖民地人民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
3.地位/评价:①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献,被称为人权宣言;②但是,宣言没有宣布,天赋人权的享有者不包括黑人和印第安人。
4.转折:1777年,大捷是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5.结束:1781年,美法联军在约克镇战胜英军;1783年,英国被迫承认。
6.性质:既是一次,也是一场。
7.意义: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美国走上了。
8.1787年宪法:(1)背景:美国建立后各州各行其是,代表国家的全国政府软弱无力。
(2)制定:1787年,各州代表齐聚费城,华盛顿主持召开制宪会议制定。
(3)内容:①宪法依据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司法,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及其相关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制衡;②联邦政府与分享权力;③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
课题:第三单元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第1课美国《独立宣言》【学习要求】说出《独立宣言》中体现民主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化进程要有一个从思想理论到制订法律的准备阶段。
【问题导学】一、阅读教材第一目,回答《独立宣言》发表的有关问题1、1、《独立宣言》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产生的?2、富兰克林与杰斐逊等北美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有哪些?3、结合P25“历史纵横”分析潘恩《常识》的内容及意义。
4、结合P25“历史纵横”分析“没有代表权,就不得征税!”的实质及意义。
二、阅读教材第二目,回答有关《独立宣言》体现的民主思想的有关问题1、《独立宣言》的基本内容有哪些?2、《独立宣言》体现了哪些民主思想?3、你如何评价《独立宣言》?(意义和局限性)【合作探究】(以下问题同学们视自己的情况来做)1、请同学们联系近代中国的社会状况,思考为什么美国独立战争和《独立宣言》会在中国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响?2、关于北美独立战争(1)爆发的根本原因:(2)思想条件(3)性质(4)过程: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导火线);1775年莱克星顿枪声,打响了美国独立战争的第一枪,揭开了序幕,标志着战争的开始;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转折点);1781年约克镇大捷,英军大捷;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实践练题】1、18世纪后期北美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地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欧洲启蒙思想在北美的传播和发展C、潘恩发表《常识》,痛斥英国罪行,大胆呼吁独立 D.来克星顿枪声打响2、《独立宣言》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最主要是因为它()A.最早阐明天赋人权的政治纲领 B、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C.是争取民族独立战争的旗帜D.与法国《人权宣言》的目标一致课题:第三单元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第1课美国《独立宣言》3、杰斐逊《独立宣言》:“在人类历史事件的进程中,当一个民族必须解除他们和另一个民族之间的政治联系,并在世界各国之间,依据自然法则和上帝的意旨,采取独立和平等地位时,由于他们对人类舆论的尊重,所以必须把他们不得不独立的原因予以宣布。
美国初中历史教案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美国历史》教学目标:1. 了解美国独立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2. 掌握美国独立战争的主要事件和重要人物。
3. 理解《独立宣言》的意义和内容。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资源:1. 教材《美国历史》2. 相关历史资料和图片3. 投影仪和白板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你们认为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 讲授(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美国独立战争的背景和原因,重点讲解英国殖民统治对美国的压迫和限制,以及美国人民的反抗行动。
3.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美国独立战争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如波士顿倾茶事件、列克星敦和康科德战役、乔治·华盛顿等。
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汇报。
4. 案例分析(10分钟)教师给出几个与美国独立战争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和事件对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
5. 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和重要事件。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然后提问:“你们知道《独立宣言》是什么吗?”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 讲授(1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独立宣言》的意义和内容,重点讲解宣言中提出的自由和平等的思想,以及宣言对美国历史的影响。
3.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独立宣言》的意义和内容,以及宣言对美国历史的影响。
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汇报。
4. 模拟发表《独立宣言》(10分钟)学生分组模拟发表《独立宣言》,感受宣言的力量和影响。
5. 批判性思维训练(10分钟)教师提出关于《独立宣言》的批判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宣言的局限性和历史背景。
6. 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独立宣言》的意义和影响。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活动的情况。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学习目标】【学习过程】【知识回顾名词阐释】是15世纪到17世纪,欧洲的船队出现在世界各处的海洋上,寻我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以发展资本主义。
使人类第一次建立了全球性的联系,打破了各大洲相对孤立的状态,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是在全球航路开辟的背景下,欧洲主导的“新大陆”和“旧大陆”之间的各种植物、动物以及疾病、宗教、文化、人口的互相传播和交流。
明朝末年以来,美洲的豆类、番茄、玉米、甘薯、辣椒、花生等作物向中国、东南亚的广大亚洲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这些现象被称作“餐桌革命”。
【课前预习体系建构】一、美洲物种的外传(1)背景: ________,人类逐渐从孤立走向整体。
(2)物种: ________、马铃薯、甘薯、番茄、辣椒和南瓜等。
(3)途径: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之后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其他洲。
2.美洲物种在欧洲和中国的传播【图解历史】玉米在中国的传播1.(P9)学思之窗:依据上述材料,谈谈甘薯是如何传入中国的。
二、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1.传播的物种2.对美洲影响(1)小麦:由________带到美洲,成为美洲主要的粮食作物。
(2)水稻:由________带到美洲,18世纪中期成为北美第二大农作物。
(3)禽畜:极大地改变了美洲的动物群落,推动了________的发展。
【历史纵横】——《咖啡与咖啡馆》”思考:“咖啡与咖啡馆”的传播历程说明了什么?三、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1.积极影响2.局限性:破坏生态环境(1)食草动物到达气候适宜的美洲,繁殖数量超过土地的________ ;殖民者为了大量种植农作物,滥砍滥伐________。
(2)玉米、甘薯等引入中国,为扩大耕地面积,过度________ ,导致了水土流失。
(P11)思考点:食物物种交流怎样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探究一、“全球化”——物种从局部交流到全球传播材料一新航路开辟以前,物种交流主要在彼此邻近的地区或各大洲内部进行,也有一些跨洲的物种交流。
【学习目标】1.了解美洲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贫富悬殊的大陆1.北美洲的美国和____________经济发达。
南美洲除__________、阿根廷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外,其他国家现代工业仍不发达。
二、合作、探究、展示:1、P61活动;三、当堂练习:知识点③:贫富悬殊的大陆1.2016年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奥运会让世界聚焦南美洲。
下列关于南美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智利是南美洲工农业最发达的国家B.除巴西外,南美洲其他国家均为发展中国家C.农矿产品目前仍然是南美洲主要的出口商品D.委内瑞拉能源短缺,大量进口石油2.北美洲的人口约占全球的5%,二氧化碳排放量却超过25%。
其原因之一就是庞大的用电需求,大量燃烧煤等燃料发电,这与北美洲的哪项区域特征关系密切?( )A.自然条件优越B.工商业发达,城市人口比重高C.农业生产专门化D.经济发展不平衡3.图9-1-6是“四个国家的轮廓图”,读图并判断符合“位于美洲、经济发达、通用英语”的国家有(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丰富多彩的地理图像是认识地球表面地理事物的工具,也是储存地理信息的载体。
图9-1-7为西半球的两个大洲夜晚灯光(白色部分)分布状况。
据此完成4~5题。
4.图中①为夜晚灯光范围大的地区,该地分布在( )A.欧洲的俄罗斯B.大洋洲的澳大利亚C.亚洲的中国D.北美洲的美国5.图中②地夜晚灯光暗淡,主要原因是( )A.气候寒冷,人烟稀少B.森林茂密,人烟稀少C.地势高耸,人烟稀少D.沙漠广布,人烟稀少6.下列有关南美洲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巴西是南美洲著名的石油生产国B.森林面积广大,盛产贵重木材C.亚马孙平原有丰富的煤、铁资源D.亚马孙河下游流量大,水力资源丰富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小组总结。
五、布置作业:六、预习指导:P62——P67。
第一单元第2课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师寄语:山不向我走来,我就向山走去。
同学们,成功之路由你们掌握!【学习目标】1、了解古代至近代西方政治制度各主要类型的产生和演变过程;通过对文献、实物、地图等历史资料的解读,了解西方主要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进历程,对西方主要国家的政治制度运作模式形成初步的认识。
2、理解政治体制的演变与社会形态之间的关系,感悟国家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是在本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演进的结果。
【重点难点】1、重点:雅典的民主制、中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近代英美法三国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2、难点:雅典民主制的局限、中欧时期教权与王权的关系、近代英美法三国政体的比较。
【学习内容】一、自主学习:认真阅读课本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阅读教材第一目,标画希腊民主制度的形成原因、类型、组成;回答罗马帝国时期的政治制度最突出的特征?实质是什么?2、阅读教材第二目,写出中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教权与王权的关系3、阅读教材第三目,写出英法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近代西方政治制度的评价二、自主探究1、阅读教材第8页,回答:雅典民主制度的特征和局限性。
2、阅读教材,回答第9页思考点。
3、阅读教材第2子目,思考中欧国家制度的基本特征,以及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4、阅读教材第三子目,思考近代西方代议制度产生的原因与影响三、合作探究1、(2022 福建三明一中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英国是一个稳重的民族,它注重实际而不耽于空想,长于宽容而不爱走极端,在世界历史的长剧中,属于英国的惊心动魄的场面实在不多。
但正是这个不爱走极端的稳重的民族为现代世界(至少是西方世界)奠定了好几块基石。
--钱乘旦等《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如果人是天使,那么就不需要政府;如果是天使在统治人类,就无须对政府实行内部和外部的控制……人总是要追求其个人私利的。
要改变人性,就像要阻挡狂流一样困难。
《北美与美国》导学案学习目标:1.说出北美的位置与范围,北美的地形特点。
读北美的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的气候类型,并分析成因。
看图说出美国的位置与领土组成和说出美国的主要农业带的名称,并分析其分布的原因。
说明美国农业生产的特点以及美国的三大工业区与主要工业城市,并分析工业分布的原因2.能够在地图上指出北美主要地形区、河流、湖泊位置;能够根据北美地形特点,说明其对气候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北美地区经济发展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学法指导】1. 1.独学(1)学生读课文及相关地图用黑笔对要点进行标注(2)填写导学案2.2.对学:相互检查预习结果,提出预习疑问。
3.群学、小组内展示:各小组内派代表展示成果,教师补充指导自学指导(一):一自然地理环境,东临。
相对位置:美洲部,西北隔海峡与亚洲相望。
范围:、、(丹麦),以(语言)为主。
区别:北美地区是指北美洲吗?2.读北美地形图①结合下表,总结北美的地形特点并分析原因:识图要求:在地图上找出北美的主要地形区(海岸山脉、落基山脉、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亚山脉、中央大平原),落实在地图上。
②河流和湖泊:在图上找出五大湖并说出成因?在图上找出圣劳伦斯河和密西西比河,说出其发源地、流向、注入海区。
3.读北美的气候类型分布图:(1)在右图上填出A 、B 、C 、D 、E 、F所代表的气候类型(2)总结北美气候的分布特点:北美的气候类型以 为主,气候类型 ,无 、 气候思考分析: 结合各气候类型的分布分析其成因?(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考虑)二 居民和经济4. 外来移民大汇集,英裔和法裔较多,英语为主。
原居民 和 是黄种人,是1万前,从西伯利亚踏上白令海峡的冰桥,来到美洲。
以 人种为主,城市化水平高,自然增长率较低。
问题探究:1、分析地形对北美气候有何影响?23.比较北美和欧洲西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有什么异同点,并分析原因?自学指导(二):1.读美国的行政区划图,说出美国的位置和领土组成.(1)国土组成:除本土48个州,1个特区外,还有2个海外州: 、 (2)纬度位置:绝大部分在 (温度带 ),夏威夷岛在 海洋中本土三面濒临海洋:东临 ,西临 ,南临2.读美国的农业分布图、工业区和主要城市分布图。
第一单元第2 课最可爱的人(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政府派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掌握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
2.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大致过程,理解抗美援朝的必要性和历史意义。
3.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抗美援朝战争的经过。
难点:中国政府派志愿军奔赴朝鲜的原因,抗美援朝斗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学法指导】1.学生课前搜集、整理抗美援朝有关资料,了解英雄感人事迹。
2.通过知识的前后联系,通过与同学讨论理解抗美援朝的重要意义。
3.自学交流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过程】【独立试航】1.抗美援朝的背景、原因、时间及领导人物分别是什么?2.抗美援朝战争中主要战役3. 抗美援朝中涌现出哪些英雄人物?他们有什么英勇的事迹?4.抗美援朝的结果如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交流释疑展示】记录解决不了的问题:【合作探究】1.在朝鲜战争爆发的情况下,假如你是国家领导人的高级参谋,你认为中国该不该出兵?请阐述你的观点。
2.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什么被称为“最可爱的人”?在当今社会里,你认为谁是“最可爱的人”?为什么?3.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背景知识,谈谈抗美援朝胜利的历史意义。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
【拓展迁移】1.“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唱出的时代主旋律是()A.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B.转战陕北,斗智斗勇C.决战平津,瓮中捉鳖 D.渡江战役,一往无前2.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作战的军队有()①中国人民志愿军②朝鲜人民军队③“联合国军”④苏联人民志愿军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④ D.①②③3.“他的名字及英雄事迹被镌刻在上甘岭北面的五圣山石壁上。
”他是()A.董存瑞 B.黄继光 C.邱少云 D.罗盛教4.李明自习课上与其他同学讲话,老师让他读一读邱少云的事迹,其用意是让他学习() A.集体主义精神 B.艰苦奋斗精神C.爱国主义精神 D.革命英雄主义精神5.美国上将克拉克在签字时哀叹,“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议上签字的将军。
外研社初中英语重点知识精选掌握知识点,多做练习题,基础知识很重要!外研社版初中英语和你一起共同进步学业有成!Module 2 Experiences一、学习目标:1. 熟读并默写本单元单词和短语2. 了解现在完成时的结构及用法3. 能用现在完成时来询问和表达经历,学习理解关心别人二、学习重点:1. 本单元重点单词、短语和句子2. 现在完成时态的基本用法三、学习难点:现在完成时态的基本用法。
课前预习一、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 借助课本和辅导材料,深入理解文章并尝试总结知识结构2. 完成时间15分钟二、教材助读:学习有关西方人热衷旅行、追求自由的个性以及不同的地理环境和风景区。
三、预习自测(一)新词自测,读写单词并熟记,看谁记得快。
1. 搬家___________2. 派遣去__________3. 德国___________4. 法国__________5. 塔_____________6. 古老的__________7. 国王___________8. 女王__________9. 阿拉伯语_______ 10. 方面___________ 11. 相混合________ 12. 想念_________ 13.倒数___________(二)英汉短语互译。
1. 送……去……_____________2. be different from ________________3. 到目前为止_______________4. 在许多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5. one of the biggest and busiest cities 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的疑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内探究一、情景导入:Talk about the interesting places we have have visited.二、质疑探究(一)分层阅读文章,逐步理解文章基本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