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收票据贴现汇总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3
企业应收票据账务处理知识大全干货:企业应收票据账务处理知识大全,应收票据的账务处理:1、收到票据的账务处理收到票据时按面值借:应收票据贷: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对于带息票据,期末计提利息借:应收票据贷:财务费用2、应收票据贴现和背书转让的账务处理(1)应收票据贴现贴现额的计算贴现息=票据到期值×贴现率×贴现期贴现额=票据到期值-贴现息有关的其他公式:票据到期利息=应收票据面值×票面利率×时间重点掌握时间的计算方法:一种以月表示,计算时一律以次月对日为1个月;月末签发的不论大小月,以到期月份的月末为到期日。
计算利息的利率要换成月利率另一种以日数表示,计算时以实际日历天数计算到期日及利息,到息日那天不计算息,也就是“算头不算尾”。
账务处理a.贴现时:无息票据:借:银行存款(企业实际收到的现金额)财务费用(贴现息)贷:应收票据(应收票据账面余额)带息票据:借:银行存款(企业实际收到的现金额)借或贷:财务费用(实际收到的贴现金额与应收票据账面余额的差额)b.票据到期时:贴现的票据到期,因承兑人的银行账户不足支付,申请贴现的企业收到退票时,按所付本息(票据到期值)借记“应收账款”,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如果申请贴现企业的银行存款账户余额不足,银行做逾期贷款处理,申请贴现企业按转作贷款的本息,借记“应收账款”、贷记“短期借款”科目。
(2)应收票据背书转让不带息票据:借:材料采购或原材料或库存商品(按应计入取得物资成本的价值)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贷:应收票据(应收票据的账面余额)借或贷:银行存款(差额)带息票据:借:材料采购或原材料或库存商品(按应计入取得物资成本的价值)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财务费用(尚未计提的利息)借或贷:银行存款(差额)3、应收票据到期的账务处理(1)收回票据借:银行存款(实际收到的金额)贷:应收票据(应收票据的账面余额)财务费用(未计提利息部分)(2)因付款人无力支付票款,收到银行退回的票据等借: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的账面余额)贷:应收票据(3)到期不能收回的带息应收票据,转入“应收账款”科目后,期末不再计提利息,其所包含的利息,在有关备查簿中进行登记,待实际收到时再冲减收到当期的财务费用。
应收票据贴现应收票据的收款人可能在票据到期前应需要现金。
这时,收款人可以出售票据。
出售票据又称票据贴现。
这种做法对那种以不动产作为收款担保的长期应收票据来说非常普遍。
贷款的银行可以将应收票贴现以获取现金。
贴现过程遵循以下五个步骤:1、计算到期值2、计算银行的贴现期3、计算银行的贴现息4、计算实际进款5、编制日记账分录。
借:现金XX贷:利息收入XX应收票据XX收款人也可能会贴现短期应收票据,即到期日为一年或一年以内的票据。
计算贴现价格的方法有几种。
就基本原理来说,价格取决于现值的概念。
但票据买卖双方的业务可采取任何一种双方都同意的形式。
我们仅说明一种贴现短期应收票据的程序。
为及时取得现金,出售方愿意接受贴现价格。
票据的购买方则主要对票据所赚得的利息感兴趣,即票据的购买价格与到期收回金额的差。
贴现款即企业贴现后实际的进款,计算方法如下:贴现款=票据到期值-贴现息贴现息=票据到期值X贴现率X贴现天数/360贴现天数是指自贴现日起至票据到期前一日止的实际天数,在贴现日的票据到期日这两天中,只计算其中一天。
如果2月10日将1月31日签发承兑的期限为30天、60天、90天,到期日分别为3月2日、4月1日、5月1日的商业汇票贴现,其贴现天数分别为20天、50天、80天。
应收票据贴现,一般有两种情, 一种带追索权,一种不带追索权。
带追索权的票据贴现,贴现企业因背书在法律上负连带责任;不带追索权的票据贴现,企业将应收票据的风险和未来经济利益全部转让给了金融机构,相应地对这两种贴现方式会计处理也是不同的。
1、不带追索权的票据贴现。
贴现时,直接贷记“应收票据”科目,票据帐面价值与贴现净额之差调整财务费用,因为贴现本质是理财活动的一种方式。
例1.假设甲企业将其持有的不带息面值为1万元的票据向银行贴现,银行扣除25元贴现息后,将9975元划入企业账户。
则企业作如下会计分录:借:银行存款9975财务费用25货:100002、带追索权的票据贴现。
教案:应收票据贴现教案章节:一、应收票据贴现概述二、应收票据贴现的计算三、应收票据贴现的会计处理四、应收票据贴现的风险管理五、应收票据贴现的税务影响一、应收票据贴现概述1. 讲解应收票据贴现的定义和作用2. 介绍应收票据贴现的基本流程3. 分析应收票据贴现与应收账款贴现的区别和联系二、应收票据贴现的计算1. 讲解应收票据贴现的计算公式和方法2. 分析影响应收票据贴现利率的因素3. 通过案例计算并分析应收票据贴现的金额和成本三、应收票据贴现的会计处理1. 讲解应收票据贴现的会计分录和账务处理2. 分析应收票据贴现对财务报表的影响3. 通过案例演示应收票据贴现的会计处理过程四、应收票据贴现的风险管理1. 分析应收票据贴现可能面临的风险2. 介绍应收票据贴现风险的防范和管理措施3. 探讨应收票据贴现风险管理的有效方法五、应收票据贴现的税务影响1. 讲解应收票据贴现涉及的税务问题2. 分析应收票据贴现对税务的影响3. 通过案例分析应收票据贴现的税务处理及影响六、应收票据贴现的决策分析1. 讲解应收票据贴现决策的关键因素2. 分析应收票据贴现对企业现金流的影响3. 探讨如何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做出应收票据贴现的决策七、应收票据贴现市场分析1. 介绍应收票据贴现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2. 分析应收票据贴现市场的参与者及其角色3. 探讨应收票据贴现市场的风险和机遇八、应收票据贴现政策与法规1. 讲解应收票据贴现相关政策法规2. 分析政策法规对应收票据贴现市场的影响3. 探讨应收票据贴现政策法规的完善与发展九、应收票据贴现的案例分析1. 提供应收票据贴现的实战案例2. 分析案例中的应收票据贴现策略和效果3. 总结案例中的经验教训,为实际操作提供参考十、应收票据贴现的培训与指导1. 应收票据贴现知识的基本培训内容2. 讲解应收票据贴现的操作流程和技巧3. 分析应收票据贴现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与实践十一、应收票据贴现的信息化管理1. 介绍应收票据贴现信息系统的功能和作用2. 讲解如何利用信息系统提高应收票据贴现的效率3. 分析信息化管理对应收票据贴现风险的控制作用十二、应收票据贴现的跨部门协作1. 讲解应收票据贴现过程中各部门的职责和协作方式2. 分析跨部门协作对提高应收票据贴现效率的影响3. 探讨如何建立有效的跨部门协作机制十三、应收票据贴现的绩效评估1. 介绍应收票据贴现绩效评估的指标和方法2. 分析绩效评估对提高应收票据贴现业务水平的作用3. 探讨如何根据绩效评估结果优化应收票据贴现业务十四、应收票据贴现的职业道德与法律法规1. 讲解应收票据贴现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2. 分析职业道德对应收票据贴现业务的影响3. 探讨应收票据贴现行业法律法规的遵守与监督十五、应收票据贴现的未来发展趋势1. 分析应收票据贴现行业的发展趋势2. 探讨新技术和新模式对应收票据贴现业务的影响3. 预测应收票据贴现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应收票据贴现的相关知识和操作流程,涵盖了贴现概述、计算、会计处理、风险管理、税务影响、决策分析、市场分析、政策法规、案例分析、培训指导、信息化管理、跨部门协作、绩效评估、职业道德与法律法规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内容。
应收票据贴现教案章节:一、应收票据贴现概述二、应收票据贴现的计算三、应收票据贴现的会计处理四、应收票据贴现的风险管理五、应收票据贴现的案例分析一、应收票据贴现概述1. 讲解应收票据贴现的定义和作用2. 介绍应收票据贴现的类型和贴现市场3. 解释应收票据贴现与应收账款融资的区别4. 通过案例分析应收票据贴现的实际应用场景二、应收票据贴现的计算1. 讲解应收票据贴现的计算公式和方法2. 介绍贴现利率和贴现期限的确定方式3. 解释贴现利息和实际贴现金额的计算方法4. 通过案例计算应收票据贴现的具体金额和利息三、应收票据贴现的会计处理1. 讲解应收票据贴现的会计分录和账务处理2. 介绍贴现收益和贴现费用的会计确认和计量3. 解释应收票据贴现对财务报表的影响4. 通过案例分析应收票据贴现的会计处理过程四、应收票据贴现的风险管理2. 介绍应收票据贴现的风险控制和防范措施3. 解释应收票据贴现的风险评估和监测指标4. 通过案例分析应收票据贴现的风险管理实践五、应收票据贴现的案例分析1. 分析应收票据贴现的案例背景和业务流程2. 讲解案例中应收票据贴现的计算方法和会计处理3. 探讨案例中应收票据贴现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措施4. 总结案例经验,提出改进应收票据贴现业务的建议六、应收票据贴现的法律法规1. 介绍应收票据贴现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2. 讲解应收票据贴现的法律风险和合规要求3. 解释应收票据贴现合同的主要条款和法律规定4. 通过案例分析应收票据贴现的法律问题和解决方案七、应收票据贴现的市场分析1. 分析应收票据贴现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2. 讲解应收票据贴现市场的参与主体和交易方式3. 解释应收票据贴现市场的利率机制和价格变动4. 通过案例分析应收票据贴现市场的机遇和挑战八、应收票据贴现的策略选择1. 讲解应收票据贴现的策略类型和选择原则2. 介绍应收票据贴现的定价策略和风险管理策略4. 通过案例分析应收票据贴现的策略应用和效果评估九、应收票据贴现的信息化管理1. 讲解应收票据贴现信息化的意义和作用2. 介绍应收票据贴现信息系统的功能和架构3. 解释应收票据贴现信息化的实施步骤和注意事项4. 通过案例分析应收票据贴现信息化的实际应用和效益提升十、应收票据贴现的培训与指导1. 讲解应收票据贴现的培训内容和目标2. 介绍应收票据贴现的培训方法和教学工具3. 解释应收票据贴现的培训效果评估和反馈机制4. 通过案例分析应收票据贴现的培训经验和改进措施十一、应收票据贴现的税务处理1. 介绍应收票据贴现涉及的税务法规和政策2. 讲解应收票据贴现的税务影响和计算方法3. 解释应收票据贴现相关的税收优惠和税务申报4. 通过案例分析应收票据贴现的税务处理和筹划策略十二、应收票据贴现的国际视角1. 分析国际应收票据贴现市场的特点和差异2. 讲解国际应收票据贴现的常用术语和交易规则3. 解释国际应收票据贴现的风险管理和监管要求4. 通过案例分析国际应收票据贴现的业务流程和挑战十三、应收票据贴现的绿色金融1. 介绍应收票据贴现在绿色金融中的作用和意义2. 讲解绿色金融对应收票据贴现的要求和影响3. 解释绿色应收票据贴现产品的特点和优势4. 通过案例分析绿色应收票据贴现项目的实施和效果十四、应收票据贴现的未来趋势1. 探讨应收票据贴现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机遇2. 讲解新兴技术在应收票据贴现中的应用前景3. 解释应收票据贴现行业的发展挑战和应对策略4. 通过案例分析应收票据贴现未来的创新方向和变革路径十五、应收票据贴现的综合案例分析1. 分析综合案例中应收票据贴现的业务背景和目标2. 讲解案例中应收票据贴现的计算过程和会计处理3. 探讨案例中应收票据贴现的风险评估和管理措施4. 总结案例中应收票据贴现的成功经验和改进空间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应收票据贴现的相关知识和实践应用,涵盖了应收票据贴现的概述、计算、会计处理、风险管理、法律法规、市场分析、策略选择、信息化管理、培训与指导、税务处理、国际视角、绿色金融、未来趋势以及综合案例分析等内容。
应收票据的计价与贴现相关问题研究应收票据是公司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常见的一种资产,它代表了公司未来能够收取到的现金流。
对于企业来说,应收票据的计价和贴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涉及到企业的资金运营和财务管理。
本文将从应收票据的计价和贴现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在实际操作中的具体应用和相关的风险及控制措施。
一、应收票据的计价应收票据是企业因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而向他人开出的票据,它是一种应收账款的凭证,代表了企业未来能够收到的现金。
应收票据的计价是指将其纳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时如何进行计价,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按照票面金额计价,即将应收票据的金额按照票面金额进行计量;另一种是按照现值计价,即将应收票据的金额按照未来预期收到的现金流量的现值进行计量。
对于小额应收票据,一般采用按照票面金额计价的方法,这样可以简化计算,减少成本。
但是对于大额应收票据,特别是长期应收票据,采用按照现值计价的方法更为合理,因为它能更准确地反映应收票据的价值,并能够更好地引导企业的经营决策。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还需要考虑应收票据的坏账问题,即可能由于客户破产或其他原因而无法收回的金额。
在计价时,需要根据历史坏账率和未来预期坏账率进行合理估计,将坏账准备计入计价,以反映应收票据的实际价值。
应收票据的贴现是指企业将应收票据提前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出售,以换取现金的一种交易行为。
对企业来说,应收票据的贴现可以提前变现,缓解资金紧张,降低财务风险。
对于金融机构来说,贴现应收票据是一种投资行为,可以获取一定的收益。
应收票据的贴现过程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贴现率的确定。
贴现率是指贴现机构向企业收取的贴现费率,它直接影响到企业在贴现交易中所能获取的现金流。
贴现率的确定需要考虑市场利率、信用风险、票据期限等多种因素,企业需要与贴现机构进行充分的谈判,以获取最有利的贴现率。
除了贴现率外,企业在应收票据的贴现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其他的费用,如手续费、利息等,这些费用也会影响到企业在贴现交易中的实际收益。
应收票据的贴现应收票据的收款人可能在票据到期前就需要现金。
这时,收款人可以将票据贴现。
1、带追索权的票据贴现时:票据的所有权没有发生转移,会计上作为向贴现银行借款处理。
2、不带追索权的票据贴现时作为:应视同应收债权的出售。
贴现按以下五个步骤进行:(1)计算到期值(本金加利息)。
(2)计算银行的贴现期(票据贴现前持有票据的时间)。
(3)计算银行的贴现息(到期价值×贴现率×贴现期)。
(4)计算实际进款(到期价值-贴现额)。
(5)编制会计分录。
计算方法如下:贴现款=票据到期值-贴现息贴现息=票据到期值×贴现率×贴现天数÷360贴现天数是指自贴现日起至票据到期前一日止的实际天数,在贴现日和票据到期日这两天中,只计算其中的一天。
如果1月31日(当年2月份为28天)签发承兑的期限为30天、60天、90天,到期日分别为3月2日、4月1日、5月1日的商业汇票在2月10日贴现,其贴现天数分别为20天、50天、80天。
【例】某私营公司持有一张票面额40 000元不带息商业汇票,出票日3月1日,到期日6月1日。
企业于4月1日向银行贴现,年贴现率为12%,则贴现有关计算和所编会计分录为:票据到期值=40 000(元)贴现利息=40 000×12%×(90-30)÷360 =800(元)实收贴现款=40 000-800 =39 200(元)借:银行存款39 200财务费用800贷:应收票据40 000带追索权---不带息票据的账务处理【例3-7】企业收到购货单位交来2010年12月31日签发的不带息商业票据一张,金额300000元,承兑期5个月,2011年1月31日企业持汇票向银行申请贴现,带追索权,年贴息率5%。
到期值=300000(元)贴现值=300000×5%×4/12=5000(元)贴现净额=300000-5000=295000(元)Step2:做贴现实现时的会计分录:借:银行存款295000财务费用5000贷:短期借款300000(只是在备查簿中记录这个票据已经贴现了)票款能够收回:借:短期借款300000贷:应收票据300000票款不能收回,负连带责任:借:短期借款300000贷:银行存款300000借:应收账款300000贷:应收票据300000带追索权---带息票据的账务处理【例3-8】企业收到购货单位交来2010年12月31日签发的带息商业票据一张,金额300000元,票面利率为4%,承兑期5个月,2011年1月31日企业持汇票向银行申请贴现,带追索权,年贴息率5%。
应收票据贴现的核算举例说明
应收票据贴现的核算举例说明
【例】某工业公司将一张180天到期,年利率为8%的票据计10000元,向银
行申请贴现。
该票据的出票日是6月1日,申请贴现日是8月30日,银行年贴现率为9%,其计算及会计分录如下。
1.计算
(1)票据到期值=票面额x(1+利率x票据时间)=10000x(1+8%x180天/360天)
=10400(元)
(2)贴现天数=8月30日至11月28日=90(天)
(3)贴现利息=票据到期值x贴现率x贴现时间=10400x9%x90天/360天=234(元) (4)贴现所得=票据到期值-贴现利息=10400-234=10166(元)
(5)利息收入或支出=票据贴现所得-票面额=10166-10000=166(元)
2.会计分录
(1)8月30日贴现时:
借:银行存款10166
贷:短期借款10000
财务费用利息166。
应收票据贴现应收票据的贴现是指持票人因急需资金,将未到期的商业汇票背书后转让给银行,贴给银行一定利息后收取剩余票款的业务活动,其实质是企业融通资金的一种信贷形式。
企业为了重视应收票据的管理,期末,还应将当期已贴...应收票据的贴现是指持票人因急需资金,将未到期的商业汇票背书后转让给银行,贴给银行一定利息后收取剩余票款的业务活动,其实质是企业融通资金的一种信贷形式。
企业为了重视应收票据的管理,期末,还应将当期已贴现的应收票据在资产负债表上以附注或旁注的方式加以说明,以揭示可能发生的潜在负债,特殊需要时采取相应措施来规避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
应收票据贴现时,用来计算银行贴现利息的利率称为贴现率,小企业从银行获得的票据到期值扣除贴现利息后货币收入,称为贴现收入。
其中用到的公式有如下几个:贴现收入=票据到期值-贴现利息贴现利息=票据到期值X贴现率X贴现期贴现期=票据期限一小企业已持有票据期限在利用上述公式计算时有以下几个关键点:1.票据期限。
票据期限有两种表示方式:一是以“天数”表示,即采用票据签发日与到期日“算头不算尾”或“算尾不算头”的方法,按照实际天数计算到期日。
二是以“月数”表示。
在这一方式中,票据到期日以签发日数月后的对日计算,而不论各月份实际日历天数多少。
如果票据签发日为某月份的最后一天,其到期日应为若干月后的最后一天。
如10月31日签发的、4个月期限的商业汇票,到期日为下一年2月28日或29日;2月28日签发的、3个月期限的商业汇票,到期日为5月31日,依此类推。
2.贴现期。
贴现期是票据期限扣除小企业已持有票据期限。
3.票据到期值。
到期值对不带息票据来讲,就是面值,而对带息票据则是面值加上到期利息;下面通过两个例子来掌握其特点例1:某小企业因急需资金,于7月1日将一张6月11日签发、90天期限、票面价值30 000元的不带息商业汇票向银行贴现,年贴现率为10%。
则:票据到期日为9月9日(6月份20天,7月份31天,8月份31天,9月份8天)票据持有天数20天(6月份20天,7月份0天)贴现期=90-20=70(天);到期值=30 000(元)贴现利息=30 000X10%X70÷360=583.33(元)贴现收入=30 000-583.33=29 416.67(元)例2:某小企业于8月16日将一张5月20日签发、4个月期限、票面价值50 000元、票面利率6%的带息商业汇票向银行贴现,年贴现率为7%。
应收票据贴现的核算方法
应收票据贴现是指持票人因急需资金,将未到期的商业汇票背书后转让给银行,银行受理后,从票面金额中扣除按银行的贴现率计算确定的贴现息后,将余额付给贴现企业的业务活动。
在贴现中,企业付给银行的利息称为贴现利息,银行计算贴现利息的利率称为贴现率,企业从银行获得的票据到期值扣除贴现利息后的货币收入,称为贴现所得。
贴现利息和贴现所得的计算公式如下:
贴现所得=票据到期值一贴现利息
贴现利息=票据到期值×贴现率×贴现期
贴现期=票据期限一企业已持有票据期限
带息应收票据的到期值是其面值加上按票据载明的利率计算的票据全部期间的利息;不带息应收票据的到期值就是其面值。
在会计处理上发生附追索权应收票据贴现时,可设置“短期借款”科目,等票据到期,当付款人向贴现银行付清票款后,再将“短期借款”账户转销。
如果是用银行承兑汇票贴现,由于票据到期应由银行负责承兑,企业不会发生或有负债,因此在会计处理上可直接冲转“应收票据”账户。
现将应收票据贴现的核算举例说明如下。
【例】某工业公司将一张180天到期,年利率为8%的票据计10000元,向银行申请贴现。
该票据的出票日是6月1日,申请贴现日是8月30日,银行年贴现率为9%,其计算及会计分录如下。
1.计算
(1)票据到期值=票面额×(1+利率×票据时间)=10000×(1+8%×180天/360
天)=10400(元)
(2)贴现天数=8月30日至11月28日=90(天)
(3)贴现利息=票据到期值×贴现率×贴现时间=10400×9%×90天/360天=234(元)
(4)贴现所得=票据到期值-贴现利息=10400-234=10166(元)
(5)利息收入或支出=票据贴现所得-票面额=10166-10000=166(元)
2.会计分录
(1)8月30日贴现时:
借:银行存款10166
贷:短期借款10000
财务费用――利息166
(2)11月28日票据到期,当出票人向银行兑付票据和利息时,其会计分录如下:
借:短期借款10000
贷:应收票据10000
(3)11月28日票据到期,如出票人未能按期支付票据的本金和利息,拖欠债务,则企业应承担这笔或有负债,以银行存款偿付给贴现银行。
其会计分录如下:
借:短期借款10000
其他应收款――××单位400
贷:银行存款10400
同时将应收票据转入“应收账款”账户:
借:应收账款――××单位10000
贷:应收票据10000
二、不带追索权的票据贴现
《解答(四)》规定:如果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签订的协议中规定,在贴现的应收债权到期,债务人未按期偿还,申请贴现的企业不负有任何偿还责任时,应视同应收债权的出售,按财会[2003]14号文件的相关规定处理。
《解答(四)》同时规定企业以应收票据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贴现,应比照上述规定处理。
例6]仍以[例1]为例,企业收到购货单位交来2004年12月31日签发的带息商业票据一张,票面利率为4%,金额900 000元‚承兑期限5个月。
不带追索权,2005年1月31日企业持汇票向银行申请贴现,年贴现率5%。
到期值 = 900000 ×(1 + 4%×5/12) = 915000 (元)
贴现息 = 915000×5%×4/12= 15250 (元) 贴现净额 = 915000 -15250= 899750(元) 2005年1月31日期末计提利息
借:应收票据 3 000
贷:财务费用3 000
贴现时:
借:银行存款 899 750
财务费用 3 250
贷:应收票据 903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