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 焦 虑 障 碍 An iety disorders
- 格式:ppt
- 大小:334.00 KB
- 文档页数:34
变态心理学练习题一答案名词解释题一、变态心理学是将心理科学应用于对心理障碍,包括对其产生1.的原因及如何治疗进行研究的一个心理学的分支学科。
临床心理评估是指通过观察、会谈和测验等手段对来访者的2.心理或行为进行全面、系统和深入分析描述的方法和过程。
通过临床评估,可以描述和判断来访者的心理状态是否异常,分析评价异常的性质及程度,辅助诊断。
恐怖症(phobia),又译为恐惧症,是指对于特定事物或处3.境具有强烈的恐惧情绪,患者采取回避行为,并有焦虑症状和植物性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类心理障碍。
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是严重4.影响个体日常生活的一种心理障碍,它以反复出现的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特征。
强迫观念是以刻板形式反复进入患者意识领域的思想、表象或冲动意向,尽管患者认识到这些观念是没有现实意义、不必要或多余的,虽极力摆脱和排斥,但又无能为力,因而感到十分苦恼和焦虑。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5.是指经历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应激事件或情境后而引起精神障碍的延迟出现或长期持续存在,其特点是时过境迁后的痛苦体验仍然驱之不去,持续回避及事件有关的刺激,并长期处于警觉焦虑状态。
心身疾病(psycholosomatic disorders),又称为心理生理障6.碍(psychophysiological disorders),是一组躯体疾病,其发病、发展、转归和防治都及心理因素密切有关。
人格障碍是一种持久、渗透性的、僵化的思维、情感和行为7.模式,影响个体正常的生活,并给身边的人带来不快。
学习障碍(learning disabilities,LD)是一种在学业方8.面未达到同龄儿童应该达到的水平的不适当的发展状态,可以表现在言语、数学、运动等不同方面。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常见精神疾病,多起病于青壮9.年,常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病程多迁延。
变态心理学名词解释
变态心理学
名词解释
•变态心理学(abnormal psychology):研究异常心理现象和精神障碍的学科领域,主要关注人类的异常思维、情感和行为。
•变态行为(aberrant behavior):指个体表现出与社会规范和常态行为相悖的行为表现,具有非常规、不正常的特征。
•精神病理学(psychopathology):研究精神疾病的发生原因、类型、症状和治疗的学科领域。
•异常心理现象(abnormal psychological phenomena):指与正常心理过程有显著差异的心理现象,包括情绪异常、认知障碍等。
•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人类心理扰乱和功能障碍的一种形式,表现为情绪、行为、认知、社交和个人自理能力等多个
方面的异常。
示例解释
•例如,某个人对尸体具有强烈的兴趣,甚至表现出摸尸体的冲动,这种行为被视为变态行为,属于变态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另外,某人长期处于悲伤、沮丧的情绪中,睡眠质量下降,丧失兴趣等,这些异常心理现象可能是抑郁症的症状,需要精神病理学专家进行诊断和治疗。
•还有一种例子是不断反复洗手,担心受到细菌感染,而这种强迫行为可能是强迫症的症状,属于精神障碍的范畴。
以上只是部分列举的名词和解释,变态心理学作为一个涉及精神障碍和异常心理的学科,有着广泛的个案和症状。
研究变态心理学对于理解和改善人类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变态心理学名词解释变态心理(心理障碍)是一种伴随痛苦和功能性损伤出现的个体内部的心理功能紊乱,是一种不典型的或文化上不被期待的行为反应。
知觉:人们通过感官得到了外部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综合与解释),产生反映事物整体的心理现象,称为知觉。
错觉: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幻觉:是一种虚幻的知觉体验,指在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官时发生的知觉体验。
按不同的感觉器官可分为幻听、幻视、幻嗅等妄想:一种错误的、歪曲的病理信念或判断,既没有事实根据,也与个体所处的背景和文化中公认的观念不一致,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都无法纠正。
自知力的概念:自知力又称内省力、领悟力,指病人对自己精神疾病的认识、判断能力,它是临床上判断病情轻重和病情改善程度的重要指标。
疑病症的概念:疑病症是躯体形式障碍的一种,在CCMD-3中,躯体形式障碍时一种以持久地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
惊恐障碍:是指个体突然感到强烈的恐惧、紧张,或者预感到有不好的事情将要发生。
恐惧症:也称恐怖症,是一种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客体或处境为主的神经症。
社交恐惧症:在社交场合中表现过于害羞,通常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特定的恐惧症:是指对特定事物或情境的不合理的恐惧,而且这种恐惧明显妨碍了个体的机能。
焦虑是一种以显著的负性情绪、紧张的躯体症状以及对未来的担忧为特点的情绪状态。
广泛性焦虑:是指一种以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及紧张不安为主的焦虑症,并有显著的自主神经症状、肌肉紧张及运动性不安。
强迫观念:强迫观念是持续反复的念头、影像或闯入意识的冲动,这些念头非常讨厌,且很难被消除或被控制。
强迫行为:强迫行为时对强迫观念的反应,包括固定仪式或心理活动。
癔症是一种以解离症状和转换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这些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基础。
癔症性躯体障碍也称为转换障碍,是一种吧心理压力转换为躯体症状的失常。
癔症性精神障碍:又称为分离障碍,这种障碍的症状是两个或多个心理过程同时存在或交替进行的,而相互之间却没有关联和影响。
变态心理学知识点第六章心境障碍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抑郁症、躁狂症、双相障碍和持续性心境障碍躁狂症的主要特点:欢快的或易怒的想法、疯癫的行为以及失眠。
躁狂症表现在情感、认知、动机和躯体方面。
躁狂病人的情绪处于自大或者非常愉快的状态。
持续性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环性心境障碍和恶劣心境障碍抑郁症与自杀的关系:抑郁症最具灾难性的后果是自杀。
抑郁症病人是自杀率最高的群体。
自杀的预防:对个体的自杀进行评估、心理社会学家也加入到防止自杀的队伍中来,自杀者的朋友和亲戚进行适当干预。
抑郁症:情绪症状:悲伤与自责,焦虑也很常见。
有满足感的丧失,对生活乐趣的麻木等症状。
认知症状:持消极信念,归错于自己,产生自责,经常以悲观绝望的态度看待未来;动机症状:抑郁症病人在起床、开展工作甚至在娱乐方面都存在很大问题,他们通常有着矛盾的情绪,而且难以做决定。
躯体症状:抑郁症病人会出现食欲下降,体重减轻,睡眠失调等症状。
躁狂症:躁狂病人的情绪处于自大的或者非常愉快的状态;躁狂的想法与高涨的情绪是相符的,往往非常宏伟;躁狂病人的行为处于疯癫的状态;躁狂症病人在一连串过分活跃的行为之后身体疲乏,变得嗜睡。
双相障碍:双相障碍易于复发,不一康复,每次症状都持续在几天-几个月之间。
在患病的前10年间,发作的频率以及疾病程度都趋于更加演了,后20年间,症状似乎耗尽了。
持续性心境障碍:环性心境障碍病人反复出现心境高涨或低落,但不符合躁狂或抑郁症症状标准。
恶劣心境病人持续存在心境低落,但不符合任何一型抑郁的症状标准,同时无躁狂症状。
心境障碍的可能原因:生物学因素(基因、神经递质系统、激素系统、脑区)生物学因素(生活应激因素、贝克的认知理论特殊的观念)社会文化因素主要包括婚姻关系、性别文化因素和社会支持。
综合模型心境障碍的发生并不是某种单一因素的结果,而是特定的心理社会情境与特定的遗传易感性和人格特点发生交互作用的结果。
抑郁症的诊断标准P75:抑郁症以心境低落为主,这种低落与所处环境不符,表现为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
焦虑综合征:1.恐惧症(phobia)2.广泛性焦虑症(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3.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4.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分离性障碍:1.分离性遗忘症(Dissociative amnesia)2.分离性漫游症(Dissociative fugue)3.分离性认同障碍(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不同人格轮流控制)4.人格解体障碍(Depersonalization disorder)(感觉从别人的角度在看自己,自我感低下)躯体形障碍:1.体相障碍(Body dysmorphic disorder)2.疑病症(Hypochondriasis)3.躯体化障碍(Somatoform disorder NOS)(常感到身体不适但医学无法解释)4.疼痛性障碍(Pain disorder)(和躯体化障碍有点像,但只是疼痛,躯体化障碍可以是头晕、恶心等)5.转换性障碍(Conversion)(某种功能的丧失如,某个人的腿没有任何毛病,但他无法走路)心境障碍综合征:1.重度抑郁障碍2.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3.心境恶劣障碍、环形情绪障碍(就是轻度的抑郁和轻度的双相)人格障碍:1.偏执型人格障碍(Paranoid personality disorder)(偏执型只是多疑,怀疑的事务虽可能性不大但符合逻辑,而妄想症幻想的事务则不切实际,如自己的脑袋中有个炸弹)2.分裂型人格障碍(Schizotypal personality disorder)(想法怪异,毫无逻辑,而分离性认同障碍是有多个人格,且相互之间不知道)3.分样型人格障碍(Schizoid personality disorder)4.反社会型人格障碍(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5.边缘性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总体表现还是正常的,只是会经常的情绪不稳定,有诸如拿烟头烫自己等过激行为,而精神分裂症是“疯”了,言语和行为都严重不符合逻辑)6.表演型人格(Histrionic personality disorder)7.自恋型人格(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8.回避型人格(Avoidant personality disorder)(内心希望和社会接触,但因为恐惧而不敢和社会接触,而分裂样人格则是不想和社会接触)9.依赖型人格(Dependent personality disorder)10.强迫型人格(Obsessive-compulsive personality disorder)(完美主义,吹毛求疵,而强迫症是某种想法不断侵入)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妄想性障碍(人格完整,而精神分裂的人格已经破碎)。
变态心理学讲义6第五章焦虑障碍Anxiety Disorders第一节焦虑、恐惊与惊恐Edward Munch (1863-1944),《尖叫》恐惊:面向危急而即刻产生的警戒反应,剧烈的心情陪同着自主神经系统能量的急剧迸发以驱动战争或逃窜(fight or flight)焦虑:负性的心情状态,陪同着生理紧急的躯体症状以及对未来的担忧惊恐发作:与情境相关、非预期的骤然的剧烈恐惊与自感难以承受的身心疼痛反应恐惊与目前情况有关,而焦虑是指向将来,惊恐发作则是与情境相关但实际并不存在真正危急的身心反应焦虑障碍广泛存在于其他多种心理障碍或疾患之中,诸如精神分裂症、抑郁、强迫症、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等等都会有焦虑乃至剧烈焦虑。
其次节GAD(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广泛性焦虑障碍一.焦虑Anxiety1.特质性焦虑——在焦虑易感性上相对稳定的个体差异状态性焦虑——对紧急、苦恼的主观心情反应,并唤醒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性,随时光不同其强度和波动性发生变化。
2.焦虑的自我感觉——迫近的危急感、担忧、紧急,不能集中注重力,即刻崩溃的感觉,躲避和挣脱现状的剧烈愿望3.焦虑的表现行为——躲避、言语异样、动作协调困难、解决问题XXX4.焦虑的生理/心理反应:心率/呼吸加快、不逻辑,胸闷心悸,肌肉紧急、震颤,血压上升,手脚出汗,胃肠功能异样、腹泻、尿频……二.GAD症状表现1.难以控制的焦虑和担忧,“自由浮动性焦虑”(Free- floating Anxiety),“不安的期盼”Apprehensive Expectation ——核心症状2.运动性担心:坐立担心、肌肉紧急,易感疲倦、思想难以集中3.植物神经功能亢进:心悸、呼吸急促、多汗、腹泻、尿频、头晕……4.过分警觉、易激惹,睡眠障碍二.诊断要点1.症状浮现时光至少6个月以上2.功能影响:工作,学习,社会交往……3.当事人难以自制的焦虑和担忧,坐立担心、肌肉紧急等4.排解针对特别对象的焦虑或其他精神障碍三.GAD的治疗药物治疗: 苯二氮卓类,抗抑郁制剂CBT认知行为疗法第三节惊恐障碍Panic Disorder——可附加于任何对象一.惊恐障碍症状表现1.惊恐发作:骤然的极度胆怯并伴有难受的生理症状,如心悸心慌、出汗、发抖、窒息感、胸痛恶心、晕倒等,可在10钟之内达到XXX2.预期焦虑Anticipatory Anxiety :在反复发作之后的间歇期,因不安再次发作而惴惴担心3.求助和回避行为4.常伴有抑郁症状,因不堪忍受惊恐,自杀倾向增强5.心理治疗对惊恐障碍十分有效PCT 惊恐控制治疗——激发惊恐感触后的放松训练,呼吸训练二.广场XXXAgoraphobia ——占惊恐障碍的一半以上1.胆怯独自离家在外的种种情景:怕开阔地方、怕人多/人群拥挤、怕……2.对此感到焦虑、恐惊,觉得无助,甚至恐慌至极而晕倒3.因此而设法躲避这种情景,并影响到社会功能1871年第一次浮现Agoraphobia该术语,借用古希腊词根Agora ,原意“市场”,指劳碌拥挤、闹哄哄的场所三.社交XXXSocial Phobia1.胆怯与人、尤其是生疏不认识者的接触或社会交往2.置身于社交情景,不行避开地会产生焦虑、惊恐3.设法躲避这种情景,或极疼痛极焦虑苦恼地忍耐,当事人熟悉到这种胆怯/焦虑反应是过度或不合理的,但无法自制4.显著影响功能:职业/学习、社交/人际关系,并为此显然感到疼痛苦恼*广场XXX、社交XXX是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惊恐障碍,其中后者越发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