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中的水分
- 格式:pptx
- 大小:11.40 MB
- 文档页数:105
1.什么是饱和水汽压?饱和水汽压:水汽与水或冰两相共存,其间分子交换过程达到动态平衡时的水汽压。
2.饱和水汽压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蒸发面的温度✓蒸发面的性质(水面、冰面、溶液面)✓蒸发面的形状(平面、凹面、凸面)3.饱和水汽压与温度成什么关系?饱和水汽压随温度升高而按指数规律迅速增大。
4.为什么饱和水汽压随温度升高而迅速增大?温度越高,水分子平均动能越大,单位时间脱出水面的分子越多;只有当水面上水汽密度增大到更大值时,落回水面的分子数才和脱出水面的分子数相等。
温度越高,水汽分子平均动能越大,而水汽压是水汽重量及其碰撞器壁的结果,故也随之增大。
5.饱和水汽压随温度升高而迅速增大有什么重要意义?温度升高,饱和变不饱和,蒸发重现;温度降低,不饱和变饱和,凝结出现。
饱和水汽压随温度改变的量,高温时比低温时大。
6.蒸发面性质对饱和水汽压有什么影响?冰面和过冷却水面的饱和水汽压仍随温度升高而按指数规律变化.7.蒸发面形状如何影响饱和水汽压?温度相同时,凸面的饱和水汽压最大,平面次之,凹面最小。
凸面的曲率愈大,饱和水汽压愈大;凹面的曲率愈大,饱和水汽压愈小大水滴曲率小,饱和水汽压小;小水滴曲率大,饱和水汽压大;从而出现大水滴“吞并”小水滴现象。
8.影响蒸发的因素有哪些?气象因素:热源、饱和差、风和湍流扩散、气压下垫面因素:水源、水面大小,形状及深度、水质、物理性质9.空气湿度随时间变化有何规律?10.大气中水汽凝结需要什么条件?凝结核、水汽饱和或过饱和11.不同饱和或过饱和途径对云雾的形成有何差异?水汽凝结以冷却为主。
绝热冷却对形成云最为主要;辐射冷却、平流冷却与混合冷却对形成雾最为主要。
12.什么是云?与雾有什么区别?云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小水滴、冰晶微粒或两者混合物的可见聚合群体;底部不接触地面。
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小水滴或冰晶的可见聚合群体,底部接触地面。
13.云的形成需要什么条件?凝结核、充足水汽、冷却过程14.形成云的上升冷却过程有哪些类型?热力对流:多形成积状云动力抬升:锋面、气旋作用,多形成层状云大气波动:多形成波状云地形抬升:可形成积状云、层状云与波状云积状云:空气对流上升冷凝而成的具有孤立分散、云底平坦、顶部凸起形态的垂直发展云块。
第三章大气中的水分第一节蒸发和凝结在同一时间内,跑出水面的水分子与落回水中的水汽分子恰好相等,系统内的水量和水汽分子含量都不再改变,即水和水汽之间达到了两相平衡,这种平衡叫做动态平衡。
动态平衡时的水汽称为饱和水汽,当时的水汽压称为饱和水汽压。
e为水汽压,E为饱和水汽压E>e蒸发(未饱和)E=e动态平衡(饱和)E<e凝结(过饱和)若Es为某一温度下对应的冰面上的饱和水汽压Es>e升华Es=e动态平衡Es<e凝华图3.1是根据大量经验数据绘制的水的位相平衡图。
水的三种相态分别存在于不同的温度和压强条件下。
水只存在于0℃以上的区域,冰只存在于0℃以下的区域,水汽虽然可存在于0℃以上及以下的区域,但其压强却被限制在一定值域下。
图3·1中OA线和OB线分别表示水与水汽、冰与水汽两相共存时的状态曲线。
显然这两条曲线上各点的压强就是在相应温度下水汽的饱和水汽压,因为只有水汽达到饱和时,两相才能共存。
所以OA线又称蒸发线,表示水与水汽处于动态平衡时水面上饱和水汽压与温度的关系。
线上K点所对应的温度和水汽压是水汽的临界温度tk和临界压力(Ek=2.2×105hPa),高于临界温度时就只能有气态存在了,因此蒸发线在K点中断。
OB称升华线,它表示冰与水汽平衡时冰面上饱和水汽压与温度的关系。
OC线是融解线,表示冰与水达到平衡时压力与温度的关系。
O点为三相共存点:t0=0.0076℃,E0=6.11hPa。
上述三线划分了冰、水、水汽的三个区域,在各个区域内不存在两相间的稳定平衡。
例如图中的1、2、3点,点1位于OA线之下,ei<E,这时水要蒸发;点2处,e2>E,此时多余的水汽要产生凝结;点3恰好位于OA线上,e3=E,只有这时水和水汽才能处于稳定平衡状态。
二、饱和水汽压(一)饱和水汽压与温度的关系:饱和水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这是因为蒸发面温度升高时,水分子平均动能增大,单位时间内脱出水面的分子增多,落回水面的分子数才和脱出水面的分子数相等;高温时的饱和水汽压比低温时要大。
水在大气中的作用水是一种在地球上普遍存在的物质,也是生命的基本要素之一、在地球上的大气中,水以不同形式存在,包括水蒸气、云、雾、雨、雪等。
首先,水蒸气是大气中最常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起着很重要的气候调节作用。
大气中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存在,它可以通过蒸发和蒸散等过程进入大气中。
当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时,就会凝结成云和雾。
云是由大量微小的水滴组成的,它们可以通过凝结核形成。
云可以帮助调节地球的温度,它们可以反射太阳的辐射,减少地表的紫外线辐射,保护地面生物。
同时,云还可以帮助局部降温,因为云层可以阻挡太阳光的直射,减少地表的热量吸收。
云层的变化也可以预示天气情况,例如浓云可能预示着降雨的到来。
另外,雨是大气中水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
当大气中的水蒸气饱和时,水分会凝结成水滴,这些水滴会通过空气的上升运动形成云。
当云中的水滴不断增大,达到一定大小时,它们会失去浮力而下落,形成降水,即雨水。
雨水的降落可以清洗大气中的污染物,改善空气质量。
同时,降雨也是地球的一种淋溶作用,它可以将大气中的氮、氧、二氧化碳等气体溶解在水中,形成雨水,降低大气中的气体含量。
除了雨水,雪也是大气中水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在寒冷的地区,水蒸气会直接从气态转变为固态,形成冰晶,从而形成雪。
雪的形成不仅改变了地表的外貌,也起到保温的作用。
在冬季,雪可以覆盖在地表上,形成一层厚重的保护层,防止地面受到严寒天气的直接冷空气和寒风的影响。
同时,雪的融化也会向地下渗透,补充地下水资源。
此外,大气中的水还参与了地球上的气候变化。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不断增加,进而导致全球气候的变暖。
水蒸气是最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它的变化会对地球的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当大气中的水蒸气增加时,它们会吸收和辐射更多的热量,导致地球的温度上升。
这种增温现象会引发更频繁和严重的自然灾害,如龙卷风、洪水、干旱等。
总结起来,水在大气中起到了多种作用。
它通过蒸发和蒸散进入大气中,从而形成水蒸气、云、雾等形式。
正常空气中水分含量正常空气中的水分含量是一个看似平凡却不容忽视的话题。
尽管水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但我们往往忽略了它对我们健康、环境和自然界的重要性。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给您带来一次关于正常空气中水分含量的深度探讨,希望通过这篇文章,您能够对这个看似微小的细节有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1. 水分在空气中的存在形式水分在正常空气中以多种形式存在。
水分以气态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这被称为水蒸气。
水蒸气来自于地球表面的水体蒸发、植被散发和人类活动等过程。
水分也以液态的形式存在于大气中的云、雨滴和露水中。
这些不同形式的水分共同构成了正常空气中的水分含量。
2. 正常空气中的水分含量的变化正常空气中的水分含量是随着时间和地理位置的变化而变化的。
在地球表面的不同区域,由于气候和地理环境的不同,空气中的水分含量也会有所差异。
在热带地区,由于高温和湿度,空气中的水分含量往往较高。
而在沙漠地区,由于干燥的气候,空气中的水分含量则较低。
随着时间的推移,空气中的水分含量也会发生变化。
在白天,由于阳光的照射和地表的加热,水体蒸发增加,使得空气中的水分含量相对较高。
而在夜晚,由于地表的降温和空气湿度的增加,水分凝结成露水,导致空气中的水分含量相对较低。
人类活动也会对空气中的水分含量产生影响。
工业排放和汽车尾气等人类活动释放出的废气和污染物不仅会对空气质量产生影响,还可能改变空气中的水分含量。
3. 正常空气中水分含量的意义正常空气中的水分含量对我们的生活和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我们的身体中,水分是构成细胞、组织和器官的重要成分之一。
通过呼吸,我们吸入的空气中的水分可以被身体吸收和利用,以满足我们的生理需求。
正常空气中的水分含量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也至关重要。
水分是维持植物生长和生态平衡的必需资源。
植物通过叶子中的气孔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供给生长和光合作用所需。
水分还在地球大气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蒸发、降水和融化等过程,将水分重新分配到地表,保持了地球上的水循环平衡。
第三章大气中的水分1、动态平衡时的水汽称为饱和水汽,当时的水汽压称为饱和水汽压。
2、蒸发潜热是在恒定温度下,使水由液态转为气态所需的热量。
3、饱和水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4、有时水在0℃以下,甚至是在﹣20℃~﹣30℃以下仍不结冰,处于这种状态的水称为过冷却水。
5、若云中冰晶与过冷却水同时存在,而且当时的实际水汽压结余两者饱和水汽呀之间,就会产生冰水之间的谁其转移现象。
水滴会因不断蒸发而缩小,冰晶会因不断凝华而增大。
这就是“冰晶效应”。
6、同一温度下,溶液面的饱和水汽压比纯水面消,而且溶液浓度越高,饱和水汽压越小。
7、“凝结增长”:云雾中的水滴有大有小,大水滴曲率小,小水滴曲率大。
如果实际水汽压介于大小水滴的饱和水汽压之间,也会产生水汽的蒸发现象。
小水滴因蒸发而逐渐变小,大水滴因凝结而不断增大。
8、影响饱和水汽压的因素:●温度●蒸发面的性质●蒸发面形状9、影响蒸发的因素:●水源●热源●饱和差●风速与湍流扩散10、大气中水汽凝结的条件:●有凝结核或凝华核的存在●大气中水汽要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11、凝结核:大气中能促使水汽凝结的微粒。
12、使空气达到过饱和的途径有两种:●暖水面蒸发●空气的冷却:绝热冷却、辐射冷却、平流冷却、混合冷却。
13、露、霜概念14、形成露和霜的气象条件是晴朗微风的夜晚。
15、霜冻:是指在农作物的生长季节里,地面和植物表面温度下降到足以引起农作物遭受伤害或者死亡的低温。
16、雾凇是形成于树枝上、电线上或其他地物迎风面上的白色疏松的微小冰晶或冰粒。
雾凇的种类:●晶状雾凇●粒状雾凇17、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IDE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的物理现象。
形成雾的基本条件是近地面空气中水汽充沛,有使水汽发生凝结的冷却过程和凝结核的存在。
18、根据雾的形成条件,可将雾分为:●气团雾:冷却雾、蒸发雾、混合雾(冷却雾又分为辐射雾、平流雾、上坡雾)●锋面雾19、辐射雾是由地面辐射冷却使贴地面气层变冷而形成的。
正常空气中水分含量
摘要:
一、正常空气中水分含量的概念
二、水分在空气中的存在形式
三、空气中水分含量的测量方法
四、我国空气湿度标准及影响
五、空气湿度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六、保持室内舒适湿度的方法
正文:
正常空气中水分含量是指空气中水汽的含量,通常以相对湿度来表示。
在自然界中,水以气态、液态和固态存在,而空气中的水分主要以气态形式存在,对人类生活和环境有着重要影响。
水分在空气中的存在形式有多种,包括水汽、雾、云和降水等。
在正常情况下,大气中的水汽含量较低,以水汽的形式存在。
当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状态时,水汽会凝结成雾、云和降水等形式。
测量空气中水分含量的方法有多种,如干湿球湿度计、毛发湿度计和电阻湿度计等。
这些方法通过测量不同物理量的变化,来推算空气中水分含量。
在我国,通常采用干湿球湿度计法来测量空气湿度,并将其分为五个等级:干燥、较干燥、适中、较潮湿和潮湿。
我国空气湿度标准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适中的空气湿度有利于人体的舒适度和健康,过高或过低的湿度都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
响。
例如,高湿度可能导致霉菌滋生,影响室内空气质量,而低湿度则可能导致皮肤干燥、口干舌燥等问题。
为了保持室内舒适湿度,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可以使用加湿器来增加室内空气湿度。
其次,适当放置植物可以提高室内湿度,同时净化空气。
此外,保持室内通风良好也是调节室内湿度的重要手段。
总之,正常空气中水分含量对人类生活和环境有着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