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工业废水处理工程》第十四章 化学处理单元
- 格式:ppt
- 大小:473.00 KB
- 文档页数:82
工业废水处理工程-教案《工业废水处理工程》专业:环境工程班级:级主讲教师:教学单位:学院教研室:教研室一、课程性质、教学目的与要求一、先修课程本课程在专业基础课《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环境微生物学》、《流体力学》、《化工基础》和专业课《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础上开展学习。
二、课程简介(主要内容和教学目的、教学目标)本课程针对环境工程专业特点,主要安排了三部分内容:1、工业废水中常见的污染物包括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热污染、放射性污染等;2、工业废水处理方法的基础理论如化学反应速率、水处理常见反应器分类及特点,工业废水四大处理方法—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物化处理的基本原理、反应器类型、常见药剂及处理对象;3、常见的工业废水行业分类及其废水产生工艺及特点和常用的处理方法,包括国家推荐的处理工艺和设计规范。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得学生掌握工业废水中常见污染物特点、来源,牢固掌握工业废水各处理方法的原理,学习分析污染物物理、化学、物化、生物特性,灵活并合理地选择处理工艺,胜任环境工作的要求。
教学目标即使得同学们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面对已知或未知的行业废水,通过分析污染物特点,选择合适的处理工艺,实现工业废水处理达标的目的。
三、使用教材及学生需要阅读和参考的学习材料教材选用郭宇杰主编的《工业废水处理工程》,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
熟悉并善于利用《生态环境部》网站的内容,及时跟踪国家政策、法律和公报,熟悉网站公布的各行业污水排放标准、推荐处理工艺、各工艺设计规范。
通过学校图书馆,经常浏览电子期刊《环境科学》、《环境化学》、《环境保护》、《给水排水》、《环境工程学报》等杂志的科技文献,以及《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杂志内容。
同时认真参考《排水工程》(下)第五版、《给水工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水污染控制工程》(王郁化学工业出版社)等书。
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工业废水是由各种工业生产活动所产生的含有各种污染物的水体。
这些污染物可能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工业废水处理技术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主要技术,并探讨其在工业废水治理中的应用。
一、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的基本概念工业废水是指各种工业业务中所产生的含有各种化学物质和物理物质的水体。
这些污染物可能是固体、液体或气体状态。
通常来说,工业废水较为复杂,污染物种类较多,浓度、流量也较大,且具有一定的难分解性和毒性。
因此,对工业废水进行治理和处理是必要的。
工业废水处理技术是指对工业废水进行处理的一系列方法和技术。
它主要包括治理前期、治理中期和治理后期三个阶段。
治理前期包括工业废水的收集、分流和预处理等步骤。
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对工业废水进行初步处理,以便更好地进行后续的处理和减排。
治理中期主要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方法进行处理。
它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预处理、主处理和后处理。
预处理主要是通过过滤和沉淀等方法去除颗粒物、泥沙和油脂等物质。
主处理主要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去除可溶性有机物和无机物。
后处理主要是消除残留污染物和保证出水质量。
治理后期主要是对处理后的水进行消毒和排放。
这一阶段的目标是保证治理后的水体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并达到排放标准。
二、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的分类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可以分为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三类。
1、物理处理物理处理是指通过物理方法去除工业废水中的固体颗粒和悬浮物。
常用的物理处理方法包括沉淀、过滤和挥发等。
(1)沉淀沉淀是指通过重力作用使固体颗粒沉降到水底或表面,从而去除工业废水中的悬浮物。
在沉淀过程中,需要使用化学药剂或水泥等沉淀剂,以加速沉淀速度和提高沉淀效率。
(2)过滤过滤是指通过滤介物将工业废水中的颗粒物和悬浮物滤出,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过滤介质可以是砾石、沙子、碳、滤布等。
通常情况下,采用多层过滤的方式,以提高过滤效率。
工业废水处理工程技术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工业废水排放量持续增加,对环境产生了严重的污染。
为了保护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必须对工业废水进行有效处理。
本文以一家化工厂为例,提出了针对该工厂废水处理的技术方案。
二、工程概述该化工厂主要生产硫酸、盐酸、氢氧化钠等化工产品,其废水主要包括酸性废水、碱性废水和有机废水。
根据废水的水质特点,我们将采用酸碱中和和生物处理技术,对废水进行处理。
三、废水处理技术方案1. 酸碱中和处理酸碱中和是对酸性和碱性废水进行中和处理,使其pH值在6-9之间,以便于后续的生物处理。
具体工艺为:将酸性废水和碱性废水分别送入中和池中,通过控制加入石灰、氢氧化钠等中和剂的用量,使废水的pH值逐渐升高或降低,直至达到中和要求。
2. 生物处理生物处理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有机废水中的有机物降解成无害的物质。
具体工艺为:将经过酸碱中和处理的废水送入生物处理系统,通过曝气、搅拌等措施,提供充分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引入适量的微生物,实现有机物的降解,最终出水符合排放标准。
3. 深度处理针对特定的工艺废水,可能需要进一步进行深度处理,如膜分离、离子交换等技术,以去除废水中的微量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等难降解物质,确保出水达到更严格的排放标准。
四、主要设备及工艺流程1. 酸碱中和处理设备:中和池、中和剂投加系统、pH在线监测仪等。
2. 生物处理设备:生化池、曝气设备、搅拌设备、微生物培养系统等。
3. 深度处理设备:膜分离设备、离子交换设备、超滤设备等。
工艺流程:废水→酸碱中和→生物处理→深度处理→出水五、排放标准及控制方案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地方环保要求,明确废水排放标准,制定相应的控制方案,包括实施严格的在线监测、定期抽样分析、建立完善的废水处理数据管理系统等措施,确保废水排放达标。
六、自动化控制系统立足于现代化工业生产的要求,废水处理系统应配备完备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包括监测、控制、报警等功能,以实现运行稳定、自动化程度高、运行成本低的目标。
工业废水处理工艺与操作规程第一章工业废水处理概述 (3)1.1 工业废水处理的重要性 (3)1.2 工业废水处理的基本原则 (3)第二章工业废水预处理 (3)2.1 废水预处理的目的与意义 (3)2.2 预处理工艺与方法 (3)2.3 预处理设备的操作与维护 (3)第三章物理处理工艺 (3)3.1 格栅处理 (3)3.2 沉淀与澄清 (4)3.3 过滤与筛分 (4)第四章化学处理工艺 (4)4.1 化学沉淀 (4)4.2 氧化还原 (4)4.3 中和与絮凝 (4)第五章生物处理工艺 (4)5.1 好氧生物处理 (4)5.2 厌氧生物处理 (4)5.3 生物膜法 (4)第六章深度处理工艺 (4)6.1 膜分离技术 (4)6.2 吸附技术 (4)6.3 离子交换技术 (4)第七章工业废水处理设备 (4)7.1 常用废水处理设备介绍 (4)7.2 设备选型与配置 (4)7.3 设备的安装与调试 (4)第八章工业废水处理自动化控制系统 (4)8.1 自动化控制系统概述 (4)8.2 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 (4)8.3 系统运行与维护 (4)第九章工业废水处理监测与检测 (4)9.1 监测与检测的意义 (4)9.2 常用监测与检测方法 (4)9.3 监测数据的管理与分析 (4)第十章工业废水处理工程案例 (4)10.1 案例一:某化工园区废水处理工程 (4)10.2 案例二:某电镀废水处理工程 (4)10.3 案例三:某食品加工废水处理工程 (5)第十一章工业废水处理运行与管理 (5)11.1 运行管理的基本任务 (5)11.3 安全生产与环保要求 (5)第十二章工业废水处理发展趋势与展望 (5)12.1 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发展趋势 (5)12.2 行业政策与发展前景 (5)12.3 环保产业的创新与突破 (5)第一章工业废水处理概述 (5)1.1 工业废水处理的重要性 (5)1.2 工业废水处理的基本原则 (5)第二章工业废水预处理 (6)2.1 废水预处理的目的与意义 (6)2.2 预处理工艺与方法 (6)2.3 预处理设备的操作与维护 (6)第三章物理处理工艺 (7)3.1 格栅处理 (7)3.2 沉淀与澄清 (7)3.3 过滤与筛分 (8)第四章化学处理工艺 (8)4.1 化学沉淀 (8)4.2 氧化还原 (9)4.3 中和与絮凝 (9)4.3.1 中和 (9)4.3.2 絮凝 (9)第五章生物处理工艺 (9)5.1 好氧生物处理 (9)5.1.1 活性污泥法 (9)5.1.2 生物膜法 (10)5.2 厌氧生物处理 (10)5.2.1 厌氧消化 (10)5.2.2 厌氧滤池 (10)5.3 生物膜法 (10)5.3.1 生物相丰富 (10)5.3.2 处理效果稳定 (10)5.3.3 适应性强 (10)5.3.4 运行成本低 (11)第六章深度处理工艺 (11)6.1 膜分离技术 (11)6.2 吸附技术 (11)6.3 离子交换技术 (11)第七章工业废水处理设备 (12)7.1 常用废水处理设备介绍 (12)7.2 设备选型与配置 (12)7.3 设备的安装与调试 (13)第八章工业废水处理自动化控制系统 (13)8.1.1 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组成 (14)8.1.2 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原理 (14)8.1.3 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特点 (14)8.2 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 (15)8.2.1 控制系统设计原则 (15)8.2.2 控制系统设计内容 (15)8.2.3 控制系统应用实例 (15)8.3 系统运行与维护 (15)8.3.1 系统运行 (15)8.3.2 系统维护 (16)第九章工业废水处理监测与检测 (16)9.1 监测与检测的意义 (16)9.2 常用监测与检测方法 (16)9.3 监测数据的管理与分析 (17)第十章工业废水处理工程案例 (17)10.1 案例一:某化工园区废水处理工程 (17)10.2 案例二:某电镀废水处理工程 (18)10.3 案例三:某食品加工废水处理工程 (18)第十一章工业废水处理运行与管理 (18)11.1 运行管理的基本任务 (18)11.2 运行管理的实施与优化 (19)11.3 安全生产与环保要求 (19)第十二章工业废水处理发展趋势与展望 (19)12.1 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发展趋势 (19)12.2 行业政策与发展前景 (20)12.3 环保产业的创新与突破 (20)第一章工业废水处理概述1.1 工业废水处理的重要性1.2 工业废水处理的基本原则第二章工业废水预处理2.1 废水预处理的目的与意义2.2 预处理工艺与方法2.3 预处理设备的操作与维护第三章物理处理工艺3.1 格栅处理3.2 沉淀与澄清3.3 过滤与筛分第四章化学处理工艺4.1 化学沉淀4.2 氧化还原4.3 中和与絮凝第五章生物处理工艺5.1 好氧生物处理5.2 厌氧生物处理5.3 生物膜法第六章深度处理工艺6.1 膜分离技术6.2 吸附技术6.3 离子交换技术第七章工业废水处理设备7.1 常用废水处理设备介绍7.2 设备选型与配置7.3 设备的安装与调试第八章工业废水处理自动化控制系统8.1 自动化控制系统概述8.2 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8.3 系统运行与维护第九章工业废水处理监测与检测9.1 监测与检测的意义9.2 常用监测与检测方法9.3 监测数据的管理与分析第十章工业废水处理工程案例10.1 案例一:某化工园区废水处理工程10.2 案例二:某电镀废水处理工程10.3 案例三:某食品加工废水处理工程第十一章工业废水处理运行与管理11.1 运行管理的基本任务11.2 运行管理的实施与优化11.3 安全生产与环保要求第十二章工业废水处理发展趋势与展望12.1 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发展趋势12.2 行业政策与发展前景12.3 环保产业的创新与突破第一章工业废水处理概述1.1 工业废水处理的重要性工业废水处理是当今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于维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具有的意义。
工业废水处理方案工业废水处理在现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工业废水的排放对水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与破坏。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制定和实施可行的废水处理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几种常用的工业废水处理方案,以期为解决工业废水处理问题提供参考。
I. 废水处理方案一:物理处理物理处理是一种通过物理手段去除废水中的杂质和污染物的方法。
常见的物理处理方法包括沉淀、过滤、油水分离和气体吸附等。
沉淀通过重力作用使废水中的悬浮物沉淀到底部,达到分离和净化的目的。
过滤则通过滤材去除废水中的固体颗粒。
油水分离通过物理分离原理将废水中的油类物质与水分离。
气体吸附则是利用吸附剂去除废水中的气体污染物。
物理处理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工业废水处理中,具有操作简单、处理效果好等优点。
II. 废水处理方案二:化学处理化学处理是一种利用化学试剂对废水中的污染物进行转化、分解、沉淀或吸附的方法。
化学处理通常通过添加化学试剂,如化学沉淀剂、氧化剂或还原剂等,来与废水中的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使其发生沉淀或转化为无害物质。
化学处理方法适用于处理含有高浓度有机物、重金属或其他难降解污染物的工业废水。
然而,化学处理的副产品产生和化学试剂成本较高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III. 废水处理方案三:生物处理生物处理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对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分解、转化和去除的方法。
生物处理一般包括生物降解、活性污泥法以及植物吸收等。
生物降解是利用细菌、藻类和真菌等微生物将有机物降解为无害物质的过程。
活性污泥法则是将废水与活性污泥充分接触,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物降解,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植物吸收则是利用植物对废水中污染物的吸收能力,将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吸收到植物体内,并经过植物的生长和代谢而去除。
IV. 废水处理方案四:高级氧化技术高级氧化技术是一种利用氧化剂(如过氧化氢、臭氧等)对废水中的污染物进行氧化降解的方法。
工业废水处理工程工艺介绍工业废水处理工程是指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过程,将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去除其中的污染物质,使之符合排放标准或实现循环利用的工程。
工业废水处理工程工艺的设计和运行直接影响着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效果。
下面将介绍工业废水处理工程的一般工艺流程和常用处理方法。
一、工业废水处理工程的一般工艺流程工业废水处理工程的一般工艺流程通常包括预处理、初级处理、中级处理和高级处理等环节。
具体流程如下:1.预处理:–过程:废水从生产过程中收集后,通过沉淀池或格栅过滤器去除大颗粒物质和沉淀物。
–目的:避免杂质对后续处理设备的损坏,提高后续处理效率。
2.初级处理:–过程:利用物理方法如沉淀、过滤或吸附去除悬浮物、悬浮沉淀物和一部分溶解性有机物。
–目的:进一步减少废水中的污染物浓度,净化水质。
3.中级处理:–过程:采用生物处理技术,如好氧生物处理或厌氧生物处理,使有机物质得到降解。
–目的:降低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氨氮等可生物降解物质的浓度,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高级处理:–过程:采用化学处理技术,如氧化、吸附、膜分离等方法进一步去除难降解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
–目的:提高废水的处理效率,使排放水质符合国家环保标准。
以上是工业废水处理工程一般的工艺流程,不同行业和不同污染物质可以选择不同的工艺组合来实现废水的治理与重复利用。
二、工业废水处理工程常用处理方法工业废水处理工程采用各种不同的处理方法来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质。
常用的工艺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以及生物处理等。
1.物理处理:–沉淀:利用重力作用,使颗粒物质在水中沉淀下来,达到去除悬浮物和悬浮沉淀物的目的。
–过滤:通过过滤介质,将废水中的固体颗粒拦截下来,实现固体-液分离。
–吸附:利用吸附剂吸附废水中的有机物质或重金属离子,达到去除目的。
2.化学处理:–氧化:通过投加氧化剂如臭氧或次氯酸钠,氧化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质。
–沉淀:利用化学沉淀剂如氢氧化铁或聚合氯化铝,将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沉淀下来。
工业废水的工艺流程
《工业废水处理工艺流程》
工业废水处理是指对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使其达到排放标准,或者可被循环利用。
下面是一种常见的工业废水处理工艺流程:
1. 预处理
工业废水通常含有大量的悬浮物、油脂和有机物,需要进行预处理。
预处理的方法包括物理方法如筛网过滤和沉淀、化学方法如加入凝固剂和中和剂以去除杂质。
2. 生化处理
生化处理是指利用生物微生物的活性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氨氮。
通常采用活性污泥法、生物膜反应器法等生化方法,通过好氧或厌氧条件下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氨氮。
3. 深度处理
深度处理是指在生化处理后对废水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通常采用吸附、膜分离、高级氧化等技术来去除废水中的微量有机物和重金属。
4. 消毒
消毒是指对处理后的废水进行消毒杀菌,以防止再次污染环境。
通常采用氯气或次氯酸钠进行消毒处理。
5. 压滤和固体处理
最后,处理后的废水中的固体物质需要通过压滤等物理方法进行处理,以减少固体废物的排放。
以上是一种常见的工业废水处理工艺流程,不同的工业废水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目前,随着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被应用到工业废水处理中,以更好地净化废水,保护环境。
工业废水的化学处理方法工业废水是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并含有大量污染物的水体。
由于工业废水中所含的污染物种类繁多、浓度高、难以降解,需要进行化学处理才能达到排放标准或循环利用。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工业废水化学处理方法。
一、调节废水pH值废水的酸碱度对于后续的处理过程起到重要的作用。
常用的调节剂包括石灰、氢氧化钠、硫酸和盐酸等。
酸性废水可通过加入氢氧化钠或石灰进行中和处理;碱性废水可通过添加盐酸或硫酸进行中和处理。
二、沉淀法沉淀法通过添加化学物质使废水中的悬浮物或溶解物固结沉降,达到净化目的。
常见的沉淀剂有铁盐、氢氧化铝、聚合氯化铝等。
这些沉淀剂与废水中的污染物反应生成沉淀物,通过重力或凝固作用沉降到底部。
沉淀法适用于大颗粒物质如悬浮固体或胶体溶液等的处理。
三、氧化法氧化法是指通过添加氧化剂来氧化或还原废水中的污染物。
常见的氧化剂有过氧化氢、硫酸亚铁、臭氧等。
氧化反应可使有机污染物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等无害物质。
氧化法适用于有机物质浓度较高的废水处理。
四、还原法还原法是指加入还原剂,通过还原反应使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常见的还原剂有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等。
还原法适用于废水中存在可被还原的金属离子等情况。
五、吸附法吸附法利用吸附剂吸附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和重金属离子等污染物,从而达到去除的目的。
常使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硅胶、离子交换树脂等。
吸附剂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表面活性,能有效地吸附废水中的污染物。
六、膜分离法膜分离法是利用不同过滤性能的膜分离物质。
常见的膜分离技术包括超滤、逆渗透和电渗析等。
超滤技术适用于分离分子量较大的溶质;逆渗透技术适用于去除离子、有机物等溶质;电渗析技术适用于带电离子的分离。
七、生物处理法生物处理法是通过微生物菌群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质进行降解、转化、吸收和吸附的过程。
常见的生物处理法有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
好氧生物处理适用于废水中有机物质浓度较高的情况;厌氧生物处理适用于有机物质难以降解或废水中含有有毒物质的情况。
工业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工业废水处理是为了减少工业生产活动可能产生的污染物排放量,并降低对环境的影响而设计的一系列工艺流程。
下面就介绍一种常用的工业废水处理工艺流程。
工业废水处理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三个阶段。
物理处理是废水处理过程中的第一步,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物理方法去除废水中的固体悬浮物、沉淀物和浮油等。
首先,将废水通过格栅去除较大的杂质,然后进入沉淀池,在这里固体悬浮物得到沉淀。
接下来,将经过沉淀池的废水进入沉淀池进行沉淀,使细小的悬浮颗粒获得沉降。
最后,通过沉淀池的出水口将澄清的废水输送到下一步处理。
化学处理是对物理处理后的废水进行进一步处理,主要是采用添加化学药剂的方式去除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离子等。
常用的化学处理方法有混凝、沉淀、中和、氧化等。
其中,混凝是指通过添加混凝剂使悬浮物聚集,形成较大的团聚体;沉淀是通过添加沉淀剂将废水中的溶解物沉淀下来;中和是通过添加中和剂平衡废水中酸碱性;氧化则是通过添加氧化剂降解有机污染物。
生物处理是对化学处理后的废水进行进一步净化,主要利用生物学方法,利用微生物去除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生物处理一般包括生物接触氧化、活性污泥法、生物滤池等。
其中,生物接触氧化是指将废水与活性污泥充分接触,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物;活性污泥法是通过将废水与活性污泥进行充分接触,将有机污染物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生物滤池则是通过将废水通过有机碳和生物膜层进行过滤,去除有机污染物。
除了以上三个阶段的工艺流程,工业废水处理还可能包括其他工艺,如吸附、膜分离、紫外线消毒等。
这些工艺的使用主要根据废水污染物的性质和浓度以及处理要求决定。
总之,工业废水处理的工艺流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达到对废水的高效处理和净化。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还可以实现废水的资源化利用,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工业废水处理教学大纲第一篇:工业废水处理教学大纲《工业废水处理》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工业废水是我国水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工业废水污染防治是影响国民经济能否持续发展、自然资源能否持续保存和永续利用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了人民的身心健康,为了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子孙后代的可持续生存,必须严格控制工业废水污染,积极开展工业废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保护工作。
本课程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思想,主要讲授关于工业废水污染防治的技术政策、清洁生产、废水净化技术途径、典型处理流程等内容。
二、课程教学对象、目的和要求本课程适用于环境工程本科专业。
课程教学目的、要求:(一)从内容上,应使学生牢固掌握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国民经济主要工业行业生产工艺流程和污水产生环节;各种不同类型工业废水的特点和典型处理流程。
(二)从能力方面,培养学生从千变万化的实际问题中抓住事物本质的能力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并注意培养学生:①具有工程观点,考虑问题时不仅注意到从理论上探索它的可能性,在实际应用中更需要考虑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同时应具有探索优化过程及改进工艺设计的本领;②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灵活应用书本知识去解决工业废水处理工程中的实际问题。
(三)从教学方法上,着重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阐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特别强调教学方法的生动性、直观性和条理性。
三、相关课程及关系本课程的先修课程包括《高等数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化工原理》、《环境学导论》、《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水污染控制工程》等,本课程的学习应在学生掌握一定数理、化学、微生物知识的基础上进行。
与此同时,本课程为后续的《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等课程打下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总学时:32学时(一)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2学时1、清洁生产概论2、清洁生产审计3、清洁生产与环境管理体系4、循环经济要求学生了解:实施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必要性以及清洁生产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