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人民版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4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优秀3篇】《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篇一教材依据:人民版历史必修专题六第二节教学设计思路: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在本专题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自由放任”的美国》是新政的背景,而新政又对于战后的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学情分析:学生的抽象思维以及逻辑分析能力有待提高,还要注重历史学习的生动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罗斯福新政的具体措施,通过对新政的学习来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罗斯福当选总统的背景,使学生认识到,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进行的调整。
资本主义本质没有改变。
罗斯福代表的依然是资产阶级的利益。
教学方法:阅读法、比较法、探究法,教学重点:新政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教学难点: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在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打击下,各国都在寻找摆脱危机的出路,美国总统胡佛是什么应对措施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引入新课,杰出的总统罗斯福实行新政,从而摆脱了危机,今天我们进来学习“罗斯福新政”。
讲授新课:(1)结合罗斯福生平材料及教材介绍罗斯福。
(2)实施新政:先讲清新政的两个阶段,一是主要是采取应急措施。
二是主要是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成就。
让学生在阅读材料的'基础顾上分析概括新政内容。
(本环节设计思路补充几则材料,让学生结合材料和教材内容理解内容。
)(3)新政的影响及评价新政。
学生阅读教材,小组讨论总结新政的影响。
教师补充,新政的积极作用好理解,关键是新政的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而是以国家干预的方式局部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本环节设计思路:培养学生利用阶级分析法,来评价罗斯福和罗斯福新政。
)课堂小结:回顾本课知识要点,让学生回答,总结本科框架。
本课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在学生主动性发挥和互动方面较为成功,很好的完成了课标任务。
高中历史《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人民版第18课罗斯福新政教案一、课标要求例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剂机制中的作用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主要措施、特点、评价与影响2)引导和启发学生养成运用具体史实来分析历史现象、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意识与习惯3)从文明史的视角来诠释,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文明面临巨大危机时采取的重大举措,从某种程度上挽救了资本主义文明,其手段又有所借鉴,体现了文明的发展、交融2、过程与方法1)运用图片分析进行人物分析,分析罗斯福能够当选的原因2)运用讲述法、比较分析法分别讲解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并分析新政从整顿银行业开始的原因3)问题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以及对新政的评价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正确、辩证的看待文明的含义与其多样性。
2)罗斯福新政是对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体现了文明的进步。
在“讲求实力、实效”、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环境下,改革创新才是一国保持独立自主地位、发展强盛的出路所在。
3)资本主义制度有着不可克服的根本矛盾,其稳定只能是相对的、暂时的,不稳定则是绝对的、永恒的。
罗斯福新政有助于美国的尽快恢复,但是新政没有也不可能解决生产力危机的根源──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性,因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三、教材分析重点: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内容及影响意义难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回顾法、问题法、启发法、材料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比较法五、教材教法分析1、本课在整个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又是本单元的核心部分,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主要内容。
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是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例证。
2、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历史上也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教材设计了三个子目,第一部分为临危受命,我将该部分改为新政背景,更便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第二方面着重叙述了罗斯福新政的基本过程,为分析新政的作用和意义作了必要的知识储备;第三方面着重分析论证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和影响,是基于基础知识之上的意义建构。
人民版高中历史二《罗斯福新政》优质教学设计(5页)《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课程标准】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列举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整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新政的特点和实质;探讨罗斯福新政的积极影响。
过程与方法:根据视频及史料对问题进行推理分析,学会使用阅读法、讨论法等方法探究相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身残志坚的罗斯福总统对美国作出伟大贡献的经历中吸取精神力量,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推动社会进步的人。
【重、难点】重点: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特点。
难点: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与其前后知识之间有直接的因果联系。
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在1 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实施的,它使美国摆脱了危机,并且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对二战后整个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影响深远。
学好它,有助于学生较好地理解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因而本课内容非常重要,具有承上启下作用。
同时新政的措施也有现实意义,对于现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借鉴作用。
【学情分析】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是施教的出发点。
我校是一所普通高中,学生基础普遍较差,通过两年的培养,学生基本适应了我校的“113”教学法,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展示欲望,因此一些基础的知识可以通过预习解决,从而突破重点和难点的分析。
高中生有旺盛的求知欲,不再满足于老师照本宣科的讲解。
因此我采用创设新情景、新材料的方法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
【教法学法】教法: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学过程实质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
由于本课理论性较强,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故采取“设置情景---激发兴趣---师生交流---落实重点---启发诱导---合作探究—-引导分析---突破难点---学以致用”过程,充分体现教师的引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师生互动贯穿其中。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6.2《罗斯福新政》教案设计(5页)《罗斯福新政》教案设计【教学目标】一、内容标准1、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2、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3、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二、知识与能力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罗斯福当选总统的背景,培养学生“时势造英雄”的唯物史观。
2、引导学生分析新政革命的措施对促进社会生产力恢复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辩证关系的唯物史观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通过对“实干家罗斯福”的学习以及对新政革命措施、效果的分析,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
三、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根据教材,教师提供的相关史料及自己已有的知识,找出问题,进行推理,分析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进一步学会使用比较法(如罗斯福与胡佛,自由放任与新政等)、阅读法(教材、史料、图片等)、讨论法(你怎样评价罗斯福新政)、想象法等方法学习探究有关问题。
2、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可以以启发式教学为主,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给予及时而中肯的评价。
3、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使用辅助教学工具或采用多媒体教学,尽可能地与学生一起在课堂上重现这一阶段的历史。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罗斯福这一历史伟人的进一步学习,培养学生直面人生、直面社会,乐观豁达,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使学生从身残志坚的罗斯福总统对美国发展作出伟大贡献的经历中吸取精神力量,培养学生力争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推动社会进步的人;培养学生对远大理想的追求永不放弃的优秀品质。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罗斯福上台后,还经常以“炉边谈话”的形式向人们解释新政,“炉边谈话”就像给人们注射了一支支镇静剂,帮助人们重树信心,帮助人们渡过一道道难关。
罗斯福有一句名言:“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为此“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里的“试验”指什么?具体地是用什么药方来医治病入膏肓的美国经济?(“试验”主要指推行新政,具体地就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以国家来干预经济的形式对各个领域进行改革,以挽救资本主义制度。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一、课前系统部分(一)课标要求: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二)教材分析:本单元第一课是: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这是罗斯福新政产生的重要历史背景;第二课是:罗斯福新政(实施、作用与意义);第三课是: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主要是罗斯福新政对战后美国及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
所以本课在本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单元的核心内容||。
不管从考试还是从其在历史上的影响来看||,这一刻都至关重要||。
(三)学情分析:通过半个多学期的学习||,高一学生已经基本适应了高中历史学习的习惯||,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但对于文科学生来说基础较差||,基础的知识可以通过预习||,结合学案提纲解决;对于重难点的分析||,教师通过投影补充材料||,让学生感受到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作用||。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分析罗斯福当选总统的背景||,逐渐认识“时势造英雄”的唯物史观||。
通过分析新政措施对促进社会生产力恢复的作用||,形成运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辩证关系的唯物史观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对“实干家罗斯福”的学习以及对新政措施、效果的分析||,逐步形成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根据教材、教师提供的相关史料以及自己已有的知识||,对问题进行推理、分析||,并进一步学会使用比较法(如胡佛与罗斯福||,自由放任与新政等)、阅读法(教材、史料、图片等)讨论法(你怎样评价罗斯福新政)、想象法等方法学习探究有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罗斯福这一历史伟人的学习||,培养直面人生||,直面社会||,乐观豁达||,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能从身残志坚的罗斯福总统对美国发展做出伟大贡献的经历中吸取精神力量||,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推动社会进步的人;逐步形成追求远大理想||,又不放弃的优秀品质||。
人民版“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教材依据】本教学设计所依据的教科书为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选自此本书中的专题六第二节罗斯福新政||。
一、设计思路1、指导思想||。
①通过有效的课堂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强调让学生充分动起来||。
通过设计角色扮演||,情景创设等教学手段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高中阶段所特有的求知欲||,表现自己的个性||。
②通过导学案与传统课堂讲授相结合||。
新课程不否定教师的主导地位||,在激活学生活力的同时||,仍需要教会学生规范化的回答历史问题||,以落实三维目标||。
③知识问题化||,问题活动化||。
结合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创新课堂问题设计||,由浅入深||,层层突进||。
通过小组学习活动增强课堂活力||,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史料处理能力||。
④多元化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通过合理分配学生小组||,对小组个性化命名||,能够刺激学生的积极性||。
运用各小组加减分制||,力求将一节历史课办成具有知识竞赛特色的新课堂||。
同时在评价学生时||,淡化分数定性||,运用此类型的表格附在每一导学案例之后||,用具有激励色彩的文字评价学生的思考||,从而取代冷冰冰的分数||。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分析罗斯福当选总统的背景||,逐渐认识“时势造英雄”的唯物史观||。
通过分析新政措施对促进社会生产力恢复的作用||,形成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事件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根据教材、教师提供的相关史料及自己已有的知识||,对问题进行推理、分析||,并进一步学会使用比较法、阅读法、讨论法等方法学习探究有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罗斯福这一历史伟人的学习||,培养直面人生||,直面社会||,乐观豁达||,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能从身残志坚的罗斯福总统对美国发展作出伟大贡献的经历中吸取精神力量||,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推动社会进步的人;逐步形成追求远大理想||,永不放弃的优秀品质||。
第18课罗斯福新政教案
一、课标要求
例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剂机制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主要措施、特点、评价与影响2)引导和启发学生养成运用具体史实来分析历史现象、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意识与习惯
3)从文明史的视角来诠释,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文明面临巨大危机时采取的重大举措,从某种程度上挽救了资本主义文明,其手段又有所借鉴,体现了文明的发展、交融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图片分析进行人物分析,分析罗斯福能够当选的原因
2)运用讲述法、比较分析法分别讲解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并分析新政从整顿银行业开始的原因
3)问题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以及对新政的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正确、辩证的看待文明的含义与其多样性。
2)罗斯福新政是对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体现了文明的进步。
在“讲求实力、实效”、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环境下,改革创新才是一国保持独立自主地位、发展强盛的出路所在。
3)资本主义制度有着不可克服的根本矛盾,其稳定只能是相对的、暂时的,不稳定则是绝对的、永恒的。
罗斯福新政有助于美国的尽快恢复,但是新政没有也不可能解决生产力危机的根源──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性,因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三、教材分析
重点: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内容及影响意义
难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回顾法、问题法、启发法、材料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比较法
五、教材教法分析
1、本课在整个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又是本单元的核心部分,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主要内容。
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是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例证。
2、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历史上也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教材设计了三个子目,第一部分为临危受命,我将该部分改为
新政背景,更便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第二方面着重叙述了罗斯福新政的基本过程,为分析新政的作用和意义作了必要的知识储备;第三方面着重分析论证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和影响,是基于基础知识之上的意义建构。
三者体现了“史论结合,史从证出”的历史思维方法和历史学习方略。
六、板书结构
第18课罗斯福新政
一、新政背景:临危受命
二、实施“新政”:
1、主要内容:《紧急银行法》
②工业方面:《全国工业复兴法》
③农业方面:《农业调整法》
④社会福利方面:《紧急救济法》
2、突出特点:①政府干预经济
②多以立法形式解决问题
三、新政影响
1、对美国国内的影响
①摆脱危机困境,缓和了社会矛盾
②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
2、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影响:迎来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对
二战产生影响
七、教学过程设计
第18课罗斯福新政
导入新课——复习提问式导入
在学习之前,请大家先思考一下:大萧条时下,美国的社会背景?(提问、并对学生的回答作简要评述)
新课讲解——比较分析法、讲解法
比较分析为什么新政先从金融业开始,逐步讲解各条措施,引导学生思考新政的性质、特点,讲解新政的影响等。
八、布置作业
对新政的评价。
史学界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不一:功大于过、过大于功、功过参半。
你是怎么认为的?下节课大家一起讨论。
请同学们回去把课后习题及基础练习册上的题目写好了,交上来。
九、巩固复习
学习下一节课的时候上课进行提问式复习,以及以考试形式进行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