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理识字人
- 格式:pptx
- 大小:1.85 MB
- 文档页数:29
字理识字的基本方法梁亦芳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建立起“明理识字”的观念,培养学生识一字明一理,从而自觉主动地去学、去记,不仅能切实提高识字效率,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明理识字”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分析明理法。
汉字的最大特点是表意性,教师要掌握汉字这一特点,就必须对每个生字认真研究分析,以字理为中心,体现汉字音、形、义的统一性。
如教“跟从”的“从”字,教师只须用简笔画,勾勒出一个人跟在一个人的后面,学生即可理解“从”字的意思,并从图上观察到“从”字的写法,进而促进对“从”字的音、形、义的理解。
这种明理识字,是有意识地识记,自然记忆深刻,掌握牢固。
演绎明理法。
展示汉字的演变过程,运用直观演绎方法和加强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如教“山”字时,可展示“群山图”,表现出“山”字的大体演变过程,再观察“山”字各部分的构成,这就是析形。
如此形义结合,达到明理效应。
比较明理法。
通过对若干音同而义形不同的字的比较,使学生理解生字的形义。
如教“燕、艳、咽、焰、砚”等同音字时,对“燕”字重点分析,先展示“燕”字的实物图,让学生观察燕子的外形,然后对照“燕”字比较,就不难理解楷体字的“燕”字的上部分是燕子头部,中间部分的“口”是燕子的身体,分开列在口字两旁的部件像燕子的翅膀,四点即是燕子的尾巴。
显而易见,这个“燕”字,与表示多种颜色的“艳”,口吞食物的“咽”,火焰的“焰”等绝不会混淆。
这种比较明理,当然印象深刻、清晰明了。
推理明理法。
现行教材中,识字教学的安排都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课本里虽然象形字的数量不多,但它是汉字形成的基础。
指事字是符号或是在象形字基础上加符号形成。
会意字和形声字往往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象形字组合,因此教好象形字再教会意字、形声字就容易了。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容易探索出规律。
如先教“女”和“马”,再教“妈”;先教“木”,再教“林、森”;先教“人”,再教“从、众”??就可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从而提高归纳、推理的能力。
让字理彰显识字活力一、关于字理识字汉字源于生活,其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字形与意义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经过不断的教学实践证明:让学生先感知直观形象再识记汉字(即“字理识字”)是最有效的方法。
所谓“字理识字”就是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追本溯源,通过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造字法的分析,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形象真实、深入浅出地进行识字教学。
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汉字音、形、义,接受汉字文化的熏陶,洞察汉字规律,提高识字效率,是一种积极高效的识字教学方法。
二、字理识字教学的基本方法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运用多种直观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如:讲故事、表演、字谜、游戏等,将汉字音、形、义三者之间的微妙关系巧妙传递给学生,从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其成为提高学生识字兴趣的不尽源泉,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通过近两年的识字教学研究,我总结出以下几种字理识字的主要方法:1、讲故事渗透古老字理。
低年级学生喜欢听老师讲故事,而这种做法便很好地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吸引到听故事上来。
如教学《穷人》这一课的“穷”字,就可以通过故事的形式介绍古代先民的生活:远古人生活,没有房子居住,只能住在洞穴里,“穴”表示洞,整天干的是体力活,“力”表示体力活,学生们听后恍然大悟,兴趣倍增。
这样,使学生掌握了“穷”的形、义。
2、动作表演再现字理。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根据汉字的特点(如表示动作的字),选择形象活泼的演示法,通过体态语言再现动作,将字形与字义建立学生的联想之上,从而活跃了课堂氛围,将枯燥的识字过程再一次变得丰富精彩,使学生对汉字字形印象深刻,逐步培养了他们的洞察汉字的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之所以有这样的感悟,源于一次“临时”的识字教学。
有一次课间里,我和孩子们在读《狗熊掰棒子》的故事。
读到题目的时候,他们就被难住了,没有见过“掰”不会读。
直接告诉他们吧,但是害怕字音留给他们的印象不深刻,时间长了就忘记了。
字理识字定义1、象形:所谓象形,就是象实物之形,也就是把客观事物的形体描绘出来的意思。
汉字多起源于图画文字。
最初的汉字字形多是根据实物的形状把它描画出来的,这就是象形。
不过,象形字和图画是有其本质性的区别的。
象形字的写法较图画大为简化,往往只是实物形体的一个简单轮廓,(如日、月、山、人、大等)或某一具有特征性意义和部分(如牛、羊等),此外更主要的是,它必须和语言中表示概念的词和语音结合起来,从而成为记录语言的符号。
《说文》共收象形字264个。
2、指事:指事是一种用抽象的符号来表达语言中某种概念的造字方法。
指事字的构成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在象形字上添加指示符号构成的指事字,如刃、本、末;另一种是由纯抽象符号组成的指事字,如上、下、一、二、三等。
指事字是在全部汉字中是数量最少的一种。
《说文》仅有129个,3、会意:所谓会意,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组合在一起以表示一个新的意思。
从结构上看,会意字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的并列或重叠。
从意义上讲,它又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的会合。
如一个“木”字代表一棵树,两个“木”字组合在一起则代表成片的树群(林),而三“木”字则表示更大面积分布的树林(森)。
又如“人”和“木”组成“休”表示人靠着大树歇息的意思。
《说文》中收会意字1167个。
4、形声:形声字是由意符(形旁)和音符(声旁)两部分组成。
其中意符表示形声字本义所属的意义范畴(或类属),音符则代表形声字的读音。
形声字是汉字的主体占总数的85%。
形声字的声旁和本字之间的关系有以下几种:同音关系:和、歌、们、妈、清、枝异调关系:花、按、景、想、梅、字双声关系:绿、打、杯、讲、拉、洗叠韵关系:红、草、让、张、妙、笑形旁与声旁的组合方式有如下几种:左形右声:清、松右形左声:攻、期上形下声:空、箕下形上声:想、基内形外声:闻、闷外形内声:园、匣形被拆开:街、裹声被拆开:随、辩形偏一角:荆、颖声偏一角:旗、徒。
字理识字法。
“字理识字法”认为:成千上万的汉字是由,,,来个基本字构成的。
构成的方法也只有两种:一是以形示意;二是用已有的字表意兼表音。
学会了这些基本字,再掌握了汉字的构成法,所有汉字就会迎刃而解。
这种识字法符合人的认记规律,老师好教,学生易学。
对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对外汉字教学,繁体与简化字沟通等,都有极大意义。
汉字是表意文字,识字教学一定要符合字理。
所谓字理就是汉字的组构和演变规律。
据理识字就是根据汉字构字的表意性特点,从汉字构字原理上认识汉字各部分组合的内在联系及合理性,从而使学生理解汉字的构形、读音、表义的道理。
汉字科学课题研讨中捕捉到的信息,月28日—29日,福建省第二届“汉字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研讨活动在泉州第三实验小学举行。
研讨活动以七节课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实验研究成果,展示了汉字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实例。
在一天半的听课和经验交流活动中,专家们、老师们对汉字科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经验让我受益。
知道了此课题的操作小贴士:深入浅出,学以致用,适时适度,兼容并蓄。
一、讲析偏旁,扩大识字容量:偏旁举一形而统众形。
二、解析字理,渗透识字方法: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
三、追溯字源,指导正确书写:探求本义法。
识字是阅读、写作的基础,越位、不到位的话就谈不上科学,因为汉字学识字不等于展示古文字,有时需要根据汉字象形性的特点展示古文字,不能只要教学生字,就展示其古文字,有些字的古今字形变化不大,再出示古文字就没有任何意义。
因此,汉字科学,并不是把每课的生字都用来溯源,并不是所有的汉字都能追究它的根源,更大的作用是通过汉字科学的解析,让学生更容易的记住这个生字,而不写错字。
已经认识的字不再拿出来讲,一看就懂的字没必要拿出来讲,解说不便的字没有必要拿出来讲。
“汉字学识字教学法”就是运用汉字科学的知识给小学生讲授汉字构形的知识。
该教法不仅引起了小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汉字识记的效率,同时也无形中传授了汉字文化,真正做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字理识字的名词解释字理是指汉字的内涵和外延,即字的原始意义和含义所在。
它是字的本质和灵魂,是人们通过理解字的构成和蕴含的意义来认识和理解世界的方式之一。
字理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字是汉字的基本单位,它由部首和部首相组成。
部首是汉字中常见的一些字形,具有一定的意义。
而部首相则是在部首的基础上,通过字形的相似或变化形成的一类字。
通过研究汉字的部首和部首相,我们能够了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进而深入理解字的内涵和外延。
识字是指理解和认识汉字的过程,也是字理识字的核心。
识字不仅包括了字的形状、结构、音韵等方面,还包括了字的含义、用法和文化背景等方面。
识字是人们通过学习和认知来理解和掌握汉字,从而加深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汉字是一种独特的符号系统,既有形式上的美感,又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字理识字的过程,就是通过理解和认识字的形、音、义等不同要素,逐渐理解和掌握字的内涵和外延,进而探索其中蕴藏的深层意义。
字理识字是一种探索和思考的过程,它使我们可以在繁杂的字形中找到共通之处,通过字的系统性和内在联系来推理和理解字的起源和变化。
字理识字的意义不仅在于学习汉字的知识和技能,更在于培养思考和理解事物的能力。
通过字理识字,我们可以了解到汉字的起源和发展,进而了解到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促使我们深入思考我们自身所处的文化背景、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
字理识字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在现代社会,尽管汉字的使用范围已经大大缩小,但字理识字的重要性依然不可低估。
通过字理识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汉字,也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瑰宝。
字理识字的方法和途径多种多样,可以通过学习汉字的书法、阅读古代文献、了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等方式进行。
同时,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智能手机等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字理识字的学习和交流,使得字理识字的传播更加广泛和便捷。
总而言之,字理识字是一种通过理解和认识字的构成和含义来认识和理解世界的方式。
《字理识字教学10例》配图2013-04-03 10:55这⾥有10例字理识字教学案例,我看后感觉对低年级的⽼师很有⽤处,就转帖在这⾥了,因为是朋友给我的,故⽽对案例设计的作者不清楚也⽆法考证原创⼈,故未⼀⼀注明教者。
只是希望我们能够相互引⽤,不断完善⾃⼰的教学。
内容来⾃邹武林的《新语⽂新体验》-------课程改⾰300案例点击-----这本书⾥的。
[案例] 例1:囚 识“囚”字,教师分析说,囚字的“⼞”表⽰⼀间封闭的房⼦,即牢房,犯了错误或违犯了法律⼈就被关在牢房⾥就是囚禁。
例2:灾 学“灾”字,⽼师分析说,“灾”字的“⼧”表⽰房⼦,屋中起⽕就是灾害。
例3:⾬ 教“⾬”字,教师先板书,然后问学⽣:“同学们仔细看看,这个图形像什么?”学⽣经过观察与思考,回答:“像天上下着⾬。
”教师就告诉学⽣:“刚才⽼师画的,就是古代劳动⼈民⽤图画的⽅式写成的‘⾬’字,后来经过不断演化,就成了现在这个样⼦了。
”边说边板书“⾬”字。
让学⽣回答讨论:现在的‘⾬’字和原先的‘⾬’字有什么不同?由哪些笔画构成?笔顺怎样?通过以上教学,学⽣对“⾬”字的形和义有了深刻的认识。
例4:疑 教师编了这样⼀个故事:古时候,有⼀个战⼠在战场上遇到了强⼤的敌⼈,他⼼⾥想,我⽤⼔⾸(⼔)刺还是⽤箭(⽮)来射,⽤短⽭来戳还是“三⼗六计⾛为上计”?他疑虑不决,⼀时不知怎么办才好,这就是疑。
还有这样解的: 例5:攀 “攀”,笔画繁多,教师⼀边说⼀边板书:⼭上有很多⽊,⽊上有很多枝枝杈杈,所以两个“⽊”字中间有两个叉;⼤⼿⼀⽤劲,就攀上去了。
例6:牧 教“牧”字,教师点出“牜”是“⽜”的变形,“攵”是⼿拿鞭、棍的意思,⼿拿鞭⼦放⽜,正是“牧”的本义。
例7:尘 利⽤拆字法认读“尘”,拆开为“⼩⼟”,然后让学⽣去联系⽣活中的尘⼟去理解,即为细⼩的⼟颗粒。
这样就让学⽣在意、形、义⽅⾯达到认知的⽬的。
例8:男 ⽼师说,“男”可拆开为“⽥、⼒”,可以引申为旧时代⽥中劳作的⼈。
字理在识字教学中的运用 (一)运用字理进行识字教学的重要意义当前的识字教学,可谓流派纷呈、方法各异,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但是,由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以来受到“汉字落后论”、“拉丁字母万能论”的影响,对汉字科学研究的投入是很不够的,师范学校《语基》教材中有关文字学的知识非常苟简,因而,即使师范院校毕业的小学语文教师,一般来说其文字学基础仍是比较薄弱的,在教学中很难娴熟而灵活地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和原理进行识字教学,多为独体字数数笔画、合体字说说结构而已。
如“大”字,只要学生能说出一横一撇一捺,有三画;“男”字只要能说出是上下结构,老师即夸赞其“顶呱呱”。
诚然,在学生初识笔画和结构阶段,这样的教学也是必要的,但在此之后仍千字一律地、毫不讲“理”(构字原理)地机械教学和机械识记,其结果当然就会是生字回生率高、书写错别字多。
如果我们的教师在识字教学中能依据构字原理,把上述两字分别析解为:“人”跨腿伸臂(一)表示“大”,古代在“田”间出“力”劳作的是“男”,那幺,像“大”、“男”等字出现在学生面前时就不会是抽象的笔画符号,而是一幅幅图画,甚至还会浮现出动态性的内心视像。
较之抽象的符号识记,这样讲“理”的识字,其“质”是根本不同的。
识字要以感知觉为先导,并有分析、综合以至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参与,而最主要的过程是记忆。
机械记忆容易遗忘,意义识记则印象深刻。
因此,评价一种识字方法的优劣,“首要的标准就是看它能不能尽量减少死记硬背的内容,提供更多易于联想的线索,更快更牢地识记汉字”(佟乐泉语)。
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说,讲析字理的识字方法是最根本的方法。
依据汉字的构字原理和规律进行识字教学,可以说是中国古已有之的传统识字方法。
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到清代的诸多识字教本,都非常注意从构字原理上析解汉字,一代名师徐特立身为人师时,仍苦读《说文》,常一边行走一边于掌心书写篆文,默记字理。
由于汉字楷化和简化等原因,部分字的形义已有所变化,教学这些字时,当然不能“强词夺理”,是可以按笔画或结构部件识记的。
字理识字:字理为本多元识字作者:薛晓光来源:《小学教学研究》2009年第07期识字不仅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而且是学好其他各门课程的基础。
识字的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哪一种是最根本的呢?世间万事万物,顺其规律而行则兴,逆其规律而为则败。
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识字教学最主要的应是字理为本,多元识字。
字理为本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袁晓园说过:“世界上唯有汉字有字理。
”所谓字理,就是汉字的构形理据,也就是汉字的“六书”,这是汉字与生俱来就有的最本质的属性。
古老的汉字,浓缩了远古真实丰富的生活画面,保存了中华民族珍贵的悠远记忆。
这是汉字的表意性使然,我们的祖先对万事万物细腻的观察、丰富的联想、缜密的思考和入微的描摹,都沉淀在这字形中。
字理教学就是将这些有据可查、有章可循、有理可说的汉字规律作为识字的基本学理和根本方法,在科学析解、有效识记的同时,享受博大精深的汉字带给我们民族的丰厚滋养。
一、神奇而理性的汉字,生动形象的造字心理机制和井然有序的科学建构体系,有助于学生洞察汉字规律,提高识字效率。
1.字形藏理,图文对照,学好象形字。
现在的小学语文教材,识字的编排都是从构字率较强的独体象形字开始的,而且常常是图字结合,篆楷比照,目的是让学生形象地感知汉字的“象形”特点。
如学习“木”“禾”“瓜”三个字就相应地配置了图。
一般来说,初始的象形字可按如下步骤施教(以“木”为例):①出示“木”的图片→古文字“木”→楷书“木”(也可以反向为之),让学生画一画,找一找象形字与图画之间的联系,哪一笔像树干,哪一笔像枝杈,哪一笔像树根。
②总结提升儿童对汉字的认识:汉字中有很多字都是根据自然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描画出来的,这样的字我们称为象形字,引导学生在观察感知中潜移默化地认识汉字的特点,还可以顺势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认识的带“木”字旁的字。
③在对“木”字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进行笔画笔顺及汉字间架结构的分析指导,把写字的要求落在实处。
通过这样对“木”的学习,就能对双“木”并排成“林”,三“木”相叠成“森”以及与树木有关的字都用木字旁的组构规律理解了。
字理析解(2011版)小学语文新课标附录4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1.17个部首变体本表是识字、写字教学的基本字表。
这些字构形简单,重现率高,其中的大多数能成为其他字的结构成分。
先学这些字,有利于打好识字、写字的基础,有利于发展识字、写字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这些字应作为第一学段教科书中识字、写字教学的重要内容。
字表中的17字附带部首变体:人(亻)刀(刂)心(忄)水(氵)手(扌)爪(爫)犬(犭)火(灬)玉()示(礻)衣(衤)竹()肉(月)足(⻊)言(讠)金(钅)食(饣)(字理小屋另外补充3个:阝(左阜旁)阝(右邑旁)彳)字理析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附录4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2011年版)附录4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本表是识字、写字教学的基本字表。
这些字构形简单,重现率高,其中的大多数能成为其他字的结构成分。
先学这些字,有利于打好识字、写字的基础,有利于发展识字、写字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这些字应作为第一学段教科书中识字、写字教学的重要内容。
一、象形字、指事字(100个)1.与人有关的象形字、指事字(2--1)(15个)人大儿子了老长交立六己文女方月(15个)2.与人有关的象形字、指事字(2--2)(22个)身页元面目见直耳口自音牙舌心四九力手又皮正尺(22个)3.与动物有关的象形字、指事字(12个)鸟飞羽西马牛羊毛也为虫鱼(12个)4.与植物有关的象形字、指事字( 9个)生才瓜果来木本片竹5.与日常生活起居、用具有关的象形字、指事字(2--1)(14个)厂广门向几衣巾朋贝两白米豆干6.与日常生活起居、用具有关的象形字、指事字(2--2)(14个)京高王刀车工我网用午册主冬去7.与自然有关的象形字、指事字(14个)云电风雨火日月山水回气厂田土8.其它象形字、指事字(14个)一二三五七八十千上下小行平太9.与人有关的会意字(3—1)(21个)次加可只台同穿声办军包奇以从北比坐好些道这10.与人有关的会意字(3—2)(17个)字学先光-出走作做你他她笑每美民真看11.与人有关的会意字(3—3)(15个)现玩要爷对反后兴有双共找公岁个12.与动物、植物有关的会意字(12个)不半然哭万习农再林秋叶在13.与日常生活起居、用具有关的会意字(17个)窗床因合会家全前班医分中业乐发画百14.与自然有关的会意字(19个)春是明时阳早东阴动金青石师地里多外边没15.其它会意字(10个)少今哥那别到票卫国成16.与人有关的形声字(18个)听吵吃叫问知和但什们住姐妹奶妈脸快胖17.与人有关的形声字(15个)孩让语话谁说课把打放跑跳站起爸18.与动物、植物有关的形声字(12个)狗猫和年草花着桌机校样树19.与日常生活起居、用具有关的形声字(11个)船饭饱被灯红给经开关更20.与自然有关的形声字(7个)雪晚星洗江海河21.其它形声字(12个)的都很就当点过还进亮书条适用范围及方法二、学习独体字(象形字、指事字)引导学生观察汉字演变过程有两个顺序:古文字---今文字或今文字---古文字。
识字1 天地人“天”会意。
甲骨文字形。
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
本义:人的头顶。
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
以为凡高之称。
——《说文解字注》天,至高无上。
——《说文》甲古文金文小篆隶书“地”形声。
从土,也声。
本义:大地。
与“天”相对。
元气初分,重浊阴为地,万物所陈列也。
——《说文》地生养万物。
——《管子·形势解》大篆小篆隶书“人”象形。
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
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
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说文》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
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礼记·礼运》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你”形声。
从人,尔声。
本义:称说话的对方。
武平元年童谣曰:“狐截尾,你欲除我我除你。
”——《隋书·五行志上》金文大篆繁体隶书“我”会意。
从戈。
“我”表示兵器。
甲骨文字形象兵器形。
本义:兵器。
基本义:第一人称代词。
我,施身自谓也。
——《说文》我,古杀字。
——《说文》甲古文金文小篆繁体隶书“他”形声。
从人,“它”省声。
本作“佗”。
本义:负担。
古代、近代泛指男女及一切事物,现代则用于称代自己和对方以外的男性第三者。
与佗它通。
彼之称也,此之別也。
——《左传·莊二十二年》2 金木水火土“一”指事。
本义:数词。
大写作“壹”。
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一也者,万物之本也。
——《淮南子·诠言》甲古文金文隶书“二”会意。
古文字二用两横画表示,是原始记数符号。
二,地之数也。
从耦一,会意。
古文又从弋。
——《说文》甲古文金文隶书“三”指事。
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三,天地人之道也。
从三数。
——《说文》三,数名。
——《广韵》二与一为三。
——《庄子·齐物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甲古文金文隶书“四”指事。
甲骨文字形,象鼻子喘息呼气之形。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字理识字的基本方法梁亦芳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建立起“明理识字”的观念,培养学生识一字明一理,从而自觉主动地去学、去记,不仅能切实提高识字效率,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明理识字”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分析明理法。
汉字的最大特点是表意性,教师要掌握汉字这一特点,就必须对每个生字认真研究分析,以字理为中心,体现汉字音、形、义的统一性。
如教“跟从”的“从”字,教师只须用简笔画,勾勒出一个人跟在一个人的后面,学生即可理解“从”字的意思,并从图上观察到“从”字的写法,进而促进对“从”字的音、形、义的理解。
这种明理识字,是有意识地识记,自然记忆深刻,掌握牢固。
演绎明理法。
展示汉字的演变过程,运用直观演绎方法和加强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如教“山”字时,可展示“群山图”,表现出“山”字的大体演变过程,再观察“山”字各部分的构成,这就是析形。
如此形义结合,达到明理效应。
比较明理法。
通过对若干音同而义形不同的字的比较,使学生理解生字的形义。
如教“燕、艳、咽、焰、砚”等同音字时,对“燕”字重点分析,先展示“燕”字的实物图,让学生观察燕子的外形,然后对照“燕”字比较,就不难理解楷体字的“燕”字的上部分是燕子头部,中间部分的“口”是燕子的身体,分开列在口字两旁的部件像燕子的翅膀,四点即是燕子的尾巴。
显而易见,这个“燕”字,与表示多种颜色的“艳”,口吞食物的“咽”,火焰的“焰”等绝不会混淆。
这种比较明理,当然印象深刻、清晰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