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平面直角坐标系
- 格式:doc
- 大小:214.49 KB
- 文档页数:6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3.2《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3.2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一节主要介绍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定义、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以及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特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能够判断点在坐标系中的位置,并能够熟练运用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坐标的概念,对坐标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以及坐标系中点的坐标特征可能还不太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坐标系的作用,引导学生发现坐标系中点的坐标特征,从而加深学生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定义,能够识别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以及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特征。
2.能够运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定义,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以及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特征。
2.难点:坐标系中点的坐标特征的判断,以及运用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实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以及坐标系中点的坐标特征。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图片,用于讲解和展示。
2.准备一些实例,用于让学生判断点在坐标系中的位置。
3.准备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特征的表格,用于让学生填写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系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定义,展示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以及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特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找出一些点,判断这些点在坐标系中的位置,并填写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特征的表格。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回答一些关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问题,加深对坐标系的理解。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3.2《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案1一. 教材分析《平面直角坐标系》是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坐标系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能够准确地确定点在坐标系中的位置,并能够利用坐标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掌握了坐标系的基本概念,对于如何建立坐标系,如何确定点在坐标系中的位置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如何利用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方法。
2.让学生能够准确地确定点在坐标系中的位置。
3.培养学生利用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方法,点在坐标系中的表示方法。
2.难点:如何利用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发现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方法,以及如何确定点在坐标系中的位置。
同时,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图片,用于讲解。
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地图上的路线、飞机的飞行轨迹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实例与坐标系之间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讲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定义,以及如何建立坐标系。
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坐标系的建立过程。
同时,讲解如何用坐标表示点在坐标系中的位置。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实例,尝试利用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5分钟)挑选几组学生的实例,让学生上台演示如何利用坐标系解决问题。
其他学生观看并给予评价。
5.拓展(5分钟)讲解坐标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航天、地理信息系统等。
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要点】1.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在平面内两条互相 且 的数轴,就构成了平面直角坐标系。
水平的数轴称为 轴或 轴,取向 的方向为正方向;竖直的数轴称为 轴,又称 轴,取向 的方向为正方向;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 。
2.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后,整个平面被分为6个部分: , ,• , , , (原点既属于x 轴又属于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后,平面上任何一个点都有一对_______实数与之对应,•称为点的________,反之,任何一对有序实数,都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找到______•与之对应. 如图A →(-3,1) (3,2)→B3.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的特点:根据点所在位置,用“+”“-”或“0”填表:4.平面直角坐标的建立,把 (有序实数对)与 (点)紧密联系在一起,建立了代数与几何的桥梁,实现了数形之间的转化.因为 构成线,线可构成面,面可构成 ,实现了图形数字化.【典型例题】关于坐标:读点、描点、断点例1-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以下各点:(-1,-5),(0,-3),(1,-1),(2,1),(3,3),(4,5),然后顺次把它们连结起来,•看看是什么图形,并研究一下它们与二元一次方程y=2x-3有何关系.例1-2 点)4,3(-A 在第 象限,点)3,2(--B 在第 象限; 点)4,3(-C 在第 象限,点)3,2(D 在第 象限; 点)0,2(-E 在第 象限,点)3,0(F 在第 象限。
已知a<0,ab<0,则点P (a ,b )在第______象限.例1-3 已知点A (a ,b )是坐标平面上的一点,则当它分别满足下列各条件时,写出a ,•b 满足的条件. (1)在第三象限角平分线上; (2)在y 轴负半轴上;(3)在第二或第四象限角平分线上; (4)在过点(0,-1)与y 轴垂直的直线上.例1-4(1)(益阳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B 、C 的坐标分别为A (-•2,1),B (-3,-1),C (1,-1).若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那么点D 的坐标是________.(2)(德州市)将点A (3,1)绕原点O 顺时针旋转90°到点B ,则点B•的坐标是__________.给定图形,要求建立合适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例2-1 如图所示,求出A 、B 两点的坐标.例2-3 等边三角形ABC 中,A (-2,0),B (4,0),C 在第一象限内. (1)写出C 点的坐标;(2)若点D 的横坐标与点C 的横坐标相同,纵坐标是点C 的纵坐标的一半,求三角形ABD 的面积.图形坐标变化——轴对称与中心对称例3 (1)点P (-2,-3)关于x 轴对称点的坐标为( ),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2)点Q (-3,4)在第______象限,点Q 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点Q 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点Q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点Q•到原点的距离为_________.图形坐标变化——坐标、线段的平移例4-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5,2(-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坐标( , );将点)5,2(--向135x y 60︒30︒DCBA。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3.2《平面直角坐标系》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平面直角坐标系》是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坐标轴的特点、坐标的表示方法以及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特点。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并熟练运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实数、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等基础知识。
他们对数学图形有一定的认识,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和应用可能较为抽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理解和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相关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坐标轴的特点、坐标的表示方法,以及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学生运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坐标轴的特点,坐标的表示方法。
2.教学难点: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特点,以及运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和探究式教学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和几何画板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表示物体的位置。
2.探究平面直角坐标系: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和特点。
3.学习坐标表示方法:讲解坐标的表示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特点。
4.应用与拓展:让学生运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5.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运用平面直角坐标系。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3.2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案1一. 教材分析《平面直角坐标系》是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定义、特点以及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特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坐标系在数学和物理中的重要性,为后续函数、几何等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点的坐标,对坐标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此外,学生需要掌握如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点、直线和图形,以及如何利用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特征,学会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点、直线和图形。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定义、特点和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特征。
2.难点:如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点、直线和图形,以及利用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交流,从而达到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目的。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PPT、黑板、粉笔、坐标轴模型等。
2.学生准备: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七年级学过的点的坐标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同学们,你们还记得点的坐标吗?在坐标系中,如何表示一个点的位置?”呈现(10分钟)1.教师通过PPT展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新知识。
2.教师讲解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特征,如x轴上的点的纵坐标为0,y轴上的点的横坐标为0。
操练(10分钟)1.学生自主探究: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点、直线和图形。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平面直角坐标系》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定义,掌握坐标系的构成,学会在坐标系中确定点的位置,理解坐标系的应用。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坐标系,并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坐标系的运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对坐标系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大部分学生对坐标系的实际应用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坐标系的理解和运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定义,掌握坐标系的构成,学会在坐标系中确定点的位置,理解坐标系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练习,培养学生在坐标系中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定义,坐标系的构成,确定点的位置。
2.难点:坐标系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坐标系。
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坐标系的运用。
3.互助合作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坐标系图片、实例资料、练习题。
2.准备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商场购物时的位置导航,引出坐标系的概念。
让学生思考:如何在坐标系中表示一个点的位置?2.呈现(10分钟)展示坐标系的图片,介绍坐标系的定义和构成。
解释横轴和纵轴的表示方法,以及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在坐标系中确定一些具体点的位置,如(2,3)、(-1,0)等。
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并能够互相交流和解释。
4.巩固(10分钟)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坐标系中找出给定点的位置,或者根据给定的位置画出相应的点。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3.2《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案一. 教材分析《平面直角坐标系》是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定义、特点及应用,掌握坐标轴、坐标点、坐标值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利用坐标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引入实际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实数、一次函数等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坐标系的概念和应用可能还比较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具体实例和操作活动,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定义、特点及应用。
2.掌握坐标轴、坐标点、坐标值等基本概念。
3.能够利用坐标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定义、特点及应用。
2.难点:坐标轴、坐标点、坐标值等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导入:通过实际情境引发学生对坐标系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自主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自主发现和总结坐标系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3.合作交流: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启发,共同进步。
4.实例分析: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体会坐标系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
5.练习巩固:设计适量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清晰的课件,辅助教学。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和相关图片,用于实例分析。
3.练习题: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际情境,如商场购物时的优惠券坐标系,引导学生关注坐标系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坐标系是什么吗?坐标系有什么作用?2.呈现(10分钟)呈现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定义、特点及应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坐标系。
学而乐教育教师辅导学案
教学过程:平面直角坐标系
【知识要点】
1.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在平面内两条互相且的数轴,就构成了平面直角坐标系。
水平的数轴
称为轴或轴,取向的方向为正方向;竖直的数轴称为轴,又称轴,取向的方向为正方向;
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
2.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后,整个平面被分为6个部分:,,• ,,,(原
点既属于x轴又属于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后,平面上任何一个点都有一对_______实数与之对应,•称为点
的________,反之,任何一对有序实数,都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找到Array ______•与之对应.如图A→(-3,1)(3,2)→B
3.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的特点:根据点所在位置,用“+”“-”或“0”
填表:
4.平面直角坐标的建立,把(有序实数对)与(点)紧密联系在一起,建立了代数与几何的桥梁,实现了
数形之间的转化.因为构成线,线可构成面,面可构成,实现了图形数字化.
【典型例题】
关于坐标:读点、描点、断点
例1-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以下各点:
(-1,-5),(0,-3),(1,-1),(2,1),(3,3),(4,5),然后顺次把它们连结起来,•看看是什么图形,并研
究一下它们与二元一次方程y=2x-3有何关系.
例1-2 点)4,3(-A 在第 象限,点)3,2(--B 在第 象限; 点)4,3(-C 在第 象限,点)3,2(D 在第 象限; 点)0,2(-E 在第 象限,点)3,0(F 在第 象限。
已知a<0,ab<0,则点P (a ,b )在第______象限.
例1-3 已知点A (a ,b )是坐标平面上的一点,则当它分别满足下列各条件时,写出a ,•b 满足的条件. (1)在第三象限角平分线上; (2)在y 轴负半轴上;
(3)在第二或第四象限角平分线上; (4)在过点(0,-1)与y 轴垂直的直线上.
例1-4(1)(益阳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B 、C 的坐标分别为A (-•2,1),B (-3,-1),C (1,-1).若四边
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那么点D 的坐标是________.
(2)(德州市)将点A (3,1)绕原点O 顺时针旋转90°到点B ,则点B•的坐标是__________.
给定图形,要求建立合适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例2-1 如图所示,求出A 、B 两点的坐标.
例2-3 等边三角形ABC 中,A (-2,0),B (4,0),C 在第一象限内. (1)写出C 点的坐标;
(2)若点D 的横坐标与点C 的横坐标相同,纵坐标是点C 的纵坐标的一半,求三角形ABD 的面积.
135
x y 60︒30︒
D
C
B
A
图形坐标变化——轴对称与中心对称
例3 (1)点P (-2,-3)关于x 轴对称点的坐标为( ),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 ),关于原点对称的
点的坐标为( ).
(2)点Q (-3,4)在第______象限,点Q 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点Q 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
为( ),点Q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点Q•到原点的距离为_________.
图形坐标变化——坐标、线段的平移
例4-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5,2(-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坐标( , );将点)5,2(--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可得到对应点( , );将点)5,2(向上平移3单位长度可得对应点( , );将点)5,2(-向下平移3单位长度可得对应点( , )。
例4-2 如图,将三角形ABC 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对应的三角形A 1B 1C 1,并写出点A 1、B 1、C 1的坐标。
图形坐标变化——压缩与放大
例5-1 将下列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观察是什么图形? (0,0),(-4,-2),(-3,0),(-5,-1),(-5,1),(-3,0),(-4,2),(0,0)
(1)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分别加3,再将所得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 所得的图案与原来的图案相比有什么变化?若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分别加3呢?若将3 换成字母a 呢?
(2)若横纵坐标分别乘以-1,3,a 后,再将所得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 所得的图案与原来的图案相比有什么变化? (3)现将整个图形平移至(3,3),(-1,1),(0,3),(-2,2),(-2,4),(0,3),(-1,5),(3,3),观察和原图形的相互关系.
【课堂练习】
1.点A (4,3-)所在象限为( ) A 、 第一象限
B 、 第二象限
C 、 第三象限
D 、 第四象限
2.(重庆市)点A (m-4,1-2m )在第三象限,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A .m>
1
2
B .m<4
C .
1
2
<m<4 D .m>4
3.点B (0,3-)在( )上 A 、 在x 轴的正半轴上 B 、 在x 轴的负半轴上 C 、 在y 轴的正半轴上
D 、 在y 轴的负半轴上
4.点C 在x 轴上方,y 轴左侧,距离x 轴2个单位长度,距离y 轴3个单位长度,则点C 的坐标为( )
A 、(3,2)
B 、 (3,2--)
C 、 (2,3-)
D 、(2,3-)
5. 若点P (x,y )的坐标满足xy =0(y x ≠),则点P 的位置是( ) A 、 在x 轴上
B 、 在y 轴上
C 、 是坐标原点
D 、在x 轴上或在y 轴上
6.某同学的座位号为(4,2),那么该同学的所座位置是( ) A 、 第2排第4列
B 、 第4排第2列
C 、 第2列第4排
D 、 不好确定
7.线段AB 两端点坐标分别为A (4,1-),B (1,4-),现将它向左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线段A 1B 1,则A 1、B 1的坐标分别为()
A 、 A 1(0,5-),
B 1(3,8--) B 、 A 1(7,3), B 1(0,5)
C 、 A 1(4,5-) B 1(-8,1)
D 、 A 1(4,3) B 1(1,0)
8.如图,写出表示下列各点的有序数对: A ( , ); B ( , ); C ( , ); D ( , ); E ( , ); F ( , ); G ( , ); H ( , ); I ( , )
9.如图,OC=2,求C 点坐标.
1110987
6
54
3
113
11
1098741
10.李强同学家在学校以东100m再往北150m处,张明同学家在学校以西200m•再往南50m处,王玲同学家在学校以南150m处.如图所示,在坐标系中画出这3•位同学家的位置,并用坐标表示出来.
11.如图所示,平行四边形ABCD中,AD=4,AB=5,点A的坐标为(-2,0),
求点B,C,D•的坐标.
12.如图,A、B的坐标分别是A(2,1),B(2,2).
(1)作△ABO关于x轴对称的图形,并写出各顶点的坐标.
(2)作△ABO关于y轴对称的图形,并写出各顶点的坐标.
*【巩固提高】
1.填空题
(1)若点A(3-a,a-4)在第二象限内,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2)若点B(m-2,3-m)在第一、三象限的夹角平分线上,则m=________.
(3)(泰州市中考)如图,机器人从A点,沿着西南方向,行了
42个单位,到达B•点后观察到原点O在它的南偏东60°的方向
上,则原来A的坐标为________(结果保留根号)
O x
y
12
A
B
x
O
y
D C
B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