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PPT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1.94 MB
- 文档页数:21
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一、教学目标
1.概述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双壳类动物和昆虫的结构特征与功能相适应。
3.概述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认同应辩证地认识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与人类的益害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概述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教学难点
举例说明双壳类动物和昆虫的结构特征与功能相适应。
三、教学设计思路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是动物界种类最多的两大类群。这两大类群中的许多动物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初中学生的形象思维较强,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地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尽可能地组织学生动手实验,同时采取问题引导、表格归纳等方式,使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由具体动物的特征逐步归纳总结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通过比较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说明节肢动物的结构更为复杂。此外,运用讨论、资料分析等多种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有关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图片、视频资料,常见的双壳类动物(如河蚌、扇贝、文蛤、缢蛏等),解剖的实验器材,节肢动物(蝗虫、七星瓢虫、蜘蛛、蜈蚣、虾等)的标本,搜集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相关的实例资料等。
2.学生准备
搜集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实例(如有条件,还可调查市场中软体动物的种类,并准备1至2种熟悉的种类用于交流。)
五、教学过程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导人新课 展示:福寿螺的图片,有关外来物种福寿螺入侵的报道。
展示:各种各样的软体动物的图片。
提问:它们虽然形态各异,但都属于软体动物。那么,它们具有哪些共同特征呢?你知道的软体动
物还有哪些?
对学生的陈述暂时不予对与错的评价,进一步提问:乌贼、章鱼等体外不具有硬的贝壳,为什么也属于软体动物?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归纳软体动物的特征。
第1页/共2页 八年级生物上册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知识点:人教版
初中的学习意味着新的开始,新的冲刺。学习的难度增加了,知识范围更广,课程的内容更加抽象,更加难以理解,下文为您整理八年级生物上册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知识点。
一、软体动物
(代表动物:河蚌、蜗牛、乌贼、扇贝、文蛤、缢蛏等)
1、软体动物有10万种以上,是动物界的第二大群。
2、外面有两片大小相近的石灰质贝壳,因而称为“双壳类”,壳内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贝壳就是由外套膜分泌的物质形成的。P12图
3、双壳类动物用足缓缓地运动,利用鳃与水流进行气体交换。
4、软件动物的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5、软体动物对人类的价值与危害
二、节肢动物
代表动物:蝗虫,还有蝉、蟋蟀、蝴蝶、蜘蛛、蜈蚣、虾、蟹、蚊、蝇等。
1、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目前种类有120万种以上,占所有动物种类的80%以上。昆虫是节肢动物的一分类
2、蝗虫身体分头部(一对触角、三个单眼、一对复眼、口器)、第2页/共2页 胸部(前足、中足、后足、两对翅)、腹部(气门)三部分。P15图
3、身体表面包着坚韧的外骨骼,不仅能保护自已,还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但外骨骼会限制昆虫的发育和长大,所以昆虫需要定期蜕皮。
4、昆虫的基本特征: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
5、节肢动物因附肢分节而得名,主要特征是: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6、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密切。
通过对八年级生物上册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知识点的学习,是否已经掌握了本文知识点,更多参考资料尽在查字典生物网!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知识点
一、软体动物
(代表动物:河蚌、蜗牛、乌贼、扇贝、文蛤、缢蛏等)
1、软体动物有10万种以上,是动物界的第二大群。
2、外面有两片大小相近的石灰质贝壳,因而称为“双壳类”,壳内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贝壳就是由外套膜分泌的物质形成的。P12图
3、双壳类动物用足缓缓地运动,利用鳃与水流进行气体交换。
4、软件动物的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5、软体动物对人类的价值与危害
二、节肢动物
代表动物:蝗虫,还有蝉、蟋蟀、蝴蝶、蜘蛛、蜈蚣、虾、蟹、蚊、蝇等。
1、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目前种类有120万种以上,占所有动物种类的80%以上。昆虫是节肢动物的一个分类。 2、蝗虫身体分头部(一对触角、三个单眼、一对复眼、口器)、胸部(前足、中足、后足、两对翅)、腹部(气门)三部分。P15图
3、身体表面包着坚韧的外骨骼,不仅能保护自已,还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但外骨骼会限制昆虫的发育和长大,所以昆虫需要定期蜕皮。
4、昆虫的基本特征: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
5、节肢动物因附肢分节而得名,主要特征是: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6、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密切。
小练习
1.下列四组动物中,不属于软体动物的是( )
A.鲍鱼、牡蛎 B.海葵、海蜇 C.乌贼、鱿鱼
D.蜗牛、扇贝
考察目的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答案B
解析选项中的鲍鱼、牡蛎、乌贼、鱿鱼、蜗牛、扇贝都是身体柔软、有外套膜的软体动物;海葵、海蜇是结构简单、有口无肛门的腔肠动物.因此以上动物中不是软体动物的是海葵、海蜇。
2.下列有关蝗虫适于陆地生活的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体表具有外骨骼 B.身体分节,有三对足,两对翅
C.有三个单眼,仅能感光 D.具有适于在陆地进行呼吸的肺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概述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和价值观目标:初步确立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增强我们适应大自然的意识。
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节肢动物的结构特点
教学方法:
探究式学习方法、提问法、分析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学生分析法等等。主要是突出学生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运用探究式学习,突显重要感念。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由一段动画儿歌《蜗牛和黄鹂》导入课题,提问学生蜗牛属于哪一类动物。然后出示本节课题以及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难点,让学生自己阅读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难点。
播放一段有关软体动物的视频,让学生大概了解一下软体动物的类型和生活状态,对于软体动物大致形成一个概念,从心理上消除在学习之前的一些错误认识。按照学生的分组给学生分发一些不同形态的软体动物,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仔细观察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5分钟)由于本节内容要求的知识比较浅显,所以仅仅要求学生观察河蚌的贝壳性状、花纹和年轮,柔软的身体的斧足、内脏团和呼吸器官鳃,还有贝壳内部的外套膜。同时用多媒体出示河蚌内部结构解剖图,作为学生寻找和观察以上结构的依据。在寻找和观察河蚌的过程中,也是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和交流、合作学习,实现探究式学习的方式。然后让各学习小组选出代表来自己总结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的特点:
身体的表面有两片坚硬贝壳,贝壳上面有年轮般的花纹,不同的软体动物其贝壳的形态不同。贝壳的内面紧贴是一层柔软的外套膜,外套膜包裹着河蚌柔软的身体,身体有一肌肉质斧足----是运动器官,里面是更柔软的内脏团,在内脏团的两侧是呼吸器官----鳃。如果同学们仔细观察河蚌的外套膜,也许会寻找到珍珠哪!(为了激发学生观察和学习的兴趣)。
6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概述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举例说明双壳类动物和昆虫的结构特征与功能相适应。
概述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缢蛏等软体动物和蝗虫等节肢动物的图片能概述出它们的形态结构特征。
情感目标:
通过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学习,能辩证的认识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与人类的益害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概述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难点:举例说明双壳类动物和昆虫的结构特征与功能相适应。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导入
创设学习情境,引发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观察软体动物的图片:
提问:
1.你都了解那些生物是软体动物?
2.你觉得软体动物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推进新课:
学习目标一:软体动物
出示河蚌的标本和挂图
引导学生观察河蚌的内部结构
提问:你觉得河蚌柔软的身体靠什么来保护?
讲述:像田螺、河蚌这类都是软体动物。它们的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就是石灰质的,大理石主要成分也是碳酸钙。让你整天背着一块大理石上学你肯定不愿意,软体动物一生都背着沉重的外壳,行动是很慢的。 7 提问:是否所有的软体动物都有这种保护结构?
出示章鱼、乌贼的图片
讲述:像章鱼、乌贼它们没有沉重的外壳,行动很迅速,但有内壳,也是石灰质的,所以它们也是软体动物。
小结:软体动物的基本特征
交流讨论: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学习目标二:节肢动物
认识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
讲述:在动物界中有一个种类最多的类群,这就是节肢动物,在无脊椎动物中是最高等的
阅读教材14-16页,节肢动物,完成观察与思考。
交流讨论结果。
根据图形观察找出昆虫类的特点
出示蝗虫的图片
提问:
1.蝗虫的身体由几部分构成?
2.从外表上看,蝗虫与蚯蚓在形态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蝗虫、蟋蟀和蜜蜂的身体各分为哪几部分?
第三节 软体动物与节肢动物检测题
1、河蚌、蜗牛和乌贼共同具有的特点是( )
A.都有贝壳 B.都有外套膜 C.都用腹足运动 D.都用腕足捕食
2、河蚌的运动器官是( )
A.腹足 B.腕足 C.斧足 D.纤毛
3、能形成珍珠的结构是( )
A.贝壳 B.外套膜 C.珍珠层 D.斧足
4、河蚌是如何完成呼吸作用的( )
A.当水流经鳃时,水与鳃中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
B.河蚌总有一部分身体露出水面,便于鳃在空气中进行气体交换
C.河蚌肺中的毛细血管与水进行气体交换
D.河蚌的肺需要与空气进行气体交换
5、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共同特征是( )
A.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 B.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且分部
C.变态发育 D.具有外骨骼
6、蝗虫和虾的呼吸器官分别是( )
A.肺和鳃 B.气管和皮肤 C.气管和鳃 D.皮肤和肺
7、田螺、河蚌、蛞蝓等动物属于( )
A.环节动物 B.腔肠动物 C.软体动物 D.节肢动物
8、自然界中种类最多的动物类群是( )
A.原生动物 B.腔肠动物 C.软体动物 D.节肢动物
9、蜜蜂和( )的亲缘关系最近
A..蜘蛛 B..蝎子 C.马陆 D.蚂蚁
10、关于蝗虫的“气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关于蝗虫的“气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体交换之处 B.气体进出的窗口 C.与听觉有关 D.与生殖有关
11、蝗虫善于飞行,它的运动器官是( )
A.后翅 B.后足 C.前翅 D.翅和足
12.蝗虫适于陆地生活,其形态结构特点有( )
1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习题
1、消灭蝗虫时,把它的头部置于水中不能使它窒息而死,原因是( )
A、蝗虫可以吸收水中的空气 B、蝗虫可以通过体表进行呼吸
C、蝗虫可以几个小时不呼吸 D、气体通过蝗虫胸、腹部的气门进入体内
2、我们经常食用的鱿鱼、章鱼及田螺属哪一类生物类群( )
A、腔肠动物 B、软体动物
C、节肢动物 D、扁形动物
3、身体分节是节肢动物的一个特点,下列不属于节肢动物的是( )
A、虾 B、蟹
C、臭虫 D、蚯蚓
4、章鱼、乌贼、和河蚌都属于水中生活的软体动物,他们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
A、身体柔软 B、体表长有质地较硬的甲
C、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D、身体由体节构成
5、下列哪个不是蝗虫头部具有的器官( )
A、感觉器官 B、视觉器官
C、取食器官 D、运动器官
6、动物界中种类最大,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是( )
A、软体动物 B、节肢动物
C、脊椎动物 D、环节动物
7、河蚌外套膜的作用是( )
A、保护身体内部柔软部分 B、参与呼吸和形成贝壳
C、能使贝壳和闭 D、保护和形成贝壳
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知识点1 河蚌(重点)
1、 观察河蚌
2、 河蚌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及生理特点
(1) 河蚌生活在淡水中,如江、河、湖泊、池沼的水底。
(2) 河蚌的身体外面包着两片贝壳,在贝壳的内面贴着一层柔软的膜,叫做外套膜。外套膜的作用:保护河蚌柔软的身体。贝壳是由外套膜的分泌物形成的。
(3) 珍珠的形成:当受到异物的刺激时,外套膜会分泌出珍珠质把异物包被起来,时间久了,就形成了珍珠。
(4) 河蚌的前闭壳肌和后闭壳肌可控制贝壳的张开、闭合。
(5) 运动器官:斧足。斧足呈斧状,左右侧扁,富肌肉,通过它的舒缩产生运动。
(6) 呼吸器官:鳃,鳃中有丰富的血管,水经过鳃时,即进行了气体交换。
(7) 河蚌在静水中,贝壳可自然张开,当遇到打扰时,可闭合。 例题1、河蚌是软体动物,它的运动器官是( )
A、伪足 B、腕足
C、斧足 D、腹足
2、河蚌体内珍珠的形成过程是( )
A、由外套膜分泌的珍珠质包被异物形成的
B、由闭壳肌的分泌物包被异物形成的
C、由斧足上的细胞分泌的黏液形成的
D、由贝壳外层细胞分裂形成的
知识点2 其他软体动物(重点)
1、 蜗牛
(1) 蜗牛是陆地上最常见的软体动物之一,它主要以植物为食,特别喜欢吃作物的细芽和嫩叶,所以蜗牛对农作物危害较大。
(2) 蜗牛的贝壳呈螺旋形,眼睛生在头部的后一对触角上。
(3) 运动器官:腹足,腹部肌肉发达,可用于运动。足下能分泌粘液,可降低摩擦力以帮助爬行。
(4) 蜗牛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富含20多种氨基酸。
(5) 生活环境:灌木丛、草丛、农田、住宅附近阴暗潮湿处,是农业害虫。
2、 乌贼
(1) 乌贼又名墨鱼,分布于世界各大洋中。
(2) 乌贼身体可分头、足、躯干三部分,外被肌肉性的套膜,足已特化为腕和漏斗,有腕10条,漏斗在口的下方。
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三节知识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第五单元)
一、软体动物
(代表动物:河蚌、蜗牛、乌贼、扇贝、文蛤、缢蛏等)
1、软体动物有10万种以上,是动物界的第二大群。
2、外面有两片大小相近的石灰质贝壳,因而称为“双壳类”,壳内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贝壳就是由外套膜分泌的物质形成的。P12图
3、双壳类动物用足缓缓地运动,利用鳃与水流进行气体交换。
4、软件动物的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5、软体动物对人类的价值与危害
二、节肢动物
代表动物:蝗虫,还有蝉、蟋蟀、蝴蝶、蜘蛛、蜈蚣、虾、蟹、蚊、蝇等。
1、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目前种类有120万种以上,占所有动物种类的80%以上。昆虫是节肢动物的一分类
2、蝗虫身体分头部(一对触角、三个单眼、一对复眼、口器)、胸部(前足、中足、后足、两对翅)、腹部(气门)三部分。P15图
3、身体表面包着坚韧的外骨骼,不仅能保护自已,还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但外骨骼会限制昆虫的发育和长大,所以昆虫需要定期蜕皮。
4、昆虫的基本特征: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
5、节肢动物因附肢分节而得名,主要特征是: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6、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密切。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三节知识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第五单元),大家还满意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word版 初中生物
1 / 9 组别 理化生教研组 班级 八(1)班 时间
科目 生物学 教师 课型 新授课 学时 1课时
课题 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教
学
理
念 本节课按主体性教学思想进行教学。根据八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经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通过观察分析,思考讨论,探究交流等活动形式,比较归纳出两种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这样既使学生以多种方式途径参与学习并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了学生智、能、情的全面发展。
教
材
分
析 地
位
作
用 本节课教学是义教人教版八年级《生物学》(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三节内容(P12-17)。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是无脊椎动物中进化程度最高的两大类,且都是动物界中比较大的两大类群,它们都有保护身体作用的重要结构(贝壳和外骨骼),教材将它们一并在同一节中介绍。帮助学生构建生物形态结构功能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辩证认识观。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能力:
①通过举例说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典型代表,概述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②通过联系生活实践,举例说明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像观察,资料分析,探究交流,培养学生质疑、探疑、释疑的能力,使学生体验学习过程,学会学习、快乐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图文剖析、讲解让学生初步确立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感受探究生物奥秘的乐趣,增强爱护生物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辩证观点。
重难
点 1、重点:①.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②.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难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3、突破:对两种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的知识点,通过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探究交流,在教师指导下得出结论。关于两种动物类群与人类的关系知识点,让学生课下收集资料、展示交流、概括总结。这样可以大大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亲身体验中增智、培能、养情,学会学习,快乐学习。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
一、无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脊柱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包括: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1、腔肠动物
(1)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2)代表动物:水螅、海蛰、海葵、珊瑚虫等。
(3)与人类的关系:①海蜇加工后可食用;②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物质,堆积成珊瑚礁,可形成岛屿,加固海岸;③珊瑚礁为众多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④珊瑚礁可烧制成石灰,制作工艺品;⑤珊瑚虫的石灰质骨骼,可形成石油。
2、扁形动物
(1)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2)代表动物:涡虫、华枝睾吸虫、血吸虫、绦虫。
(3)扁形动物中自由生活的种类很少,大多数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如华枝睾吸虫、血吸虫、绦虫,这些寄生虫的消化器官简单,有的甚至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但生殖器官特别发达。
3、线形动物
(1)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无肛门。
(2)代表动物:蛔虫、蛲虫、丝虫、线虫。
(3)与人类的关系:多数寄生在人和动植物体内,给人类健康和经济造成危害、损失。秀丽隐杆线虫营自由生活,是重要的实验动物。
4、环节动物
(1)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2)代表动物:蚯蚓、 水蛭、沙蚕等。
蚯蚓:靠湿润的体壁呼吸。
实验时保持蚯蚓体表湿润的目的:保证蚯蚓的呼吸。 (3)与人类的关系:①食饵:沙蚕、蚯蚓一种优良的蛋白质饲料;②药用:蚯蚓中药称为“地龙”,活血化瘀、溶栓降压、平喘止咳;蛭可提取蛭素,生产抗血栓药物,治疗心血管病;③改良土壤(疏松、提高肥力):蚯蚓。
5、软体动物
(1)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2)代表动物:河蚌、扇贝,文蛤;石鳖、蜗牛、 乌贼和章鱼等。
八年级上册生物节肢动物知识点
1. 代表动物:蝗虫。
2. 主要特征:
- 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并且分部;
- 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
3. 与人类的关系:
- 提供动物蛋白;
- 为植物传播花粉;
- 用于治疗疾病;
- 有些节肢动物对农业生产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4. 节肢动物的主要类群:
-
昆虫纲: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如蝗虫、蝴蝶等。
- 蛛形纲: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有八条腿,如蜘蛛、蝎子等。
-
多足纲:身体有许多体节,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如蜈蚣、马陆等。
- 甲壳纲:体表长有质地较硬的甲,如虾、蟹等。
1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一、能力提升
1.软体动物都具有( )
A.外骨骼
B.外套膜
C.鳞片
D.体节
2.下列关于蜗牛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蜗牛生活在水中,营底栖生活
B.蜗牛对农业生产有害处
C.蜗牛的腹足肌肉发达
D.蜗牛的身体表面有一个贝壳
3.蝗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的原因是( )
A.要适应新的生活环境
B.外骨骼受到损伤,失去了原来的作用
C.坚韧的外骨骼限制了蝗虫的活动
D.外骨骼不能随着蝗虫的生长而生长
4.在无脊椎动物中,昆虫分布最广泛,活动范围最大,其主要原因是( )
A.体表具有外骨骼
B.身体分部
C.具有翅
D.适于陆地生活
5.螃蟹生活在水里,知了生活在树上,鼠妇则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陆地上。三者生活环境不同,形态也大不相同,但都属于节肢动物。理由是( )
A.都能迅速避开敌害
B.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C.都用气管进行呼吸
D.都有三对足、两对翅
6.下列动物中,符合“身体分为头胸腹,两对翅来三对足;头上一对感觉须,里头是肉外是骨”的是( )
A.河蚌 B.蝗虫 C.蜗牛 D.蚯蚓
7.右图为河蚌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2
(1)①是贝壳,对河蚌具有 作用。
(2)③是河蚌的鳃,是 器官。
(3)④是 ,其分泌的珍珠质把侵入体内的异物层层包裹形成了珍珠。
(4)②是斧足,是河蚌的 器官。
二、探究创新
★8.某同学欲探究“蝗虫气体进出的位置”,设计了右图所示的实验:取两只生活状态良好、大小相同的蝗虫,将甲蝗虫的头部浸没在水中,胸腹部在水面上;让乙蝗虫的头部向上,并将其胸腹部浸没在水中。观察实验现象并做记录。
(1)该同学设计的实验中,变量是 ,实验过程中可用解剖针触碰蝗虫的 或 ,判断蝗虫的存活状态。根据你所了解的有关蝗虫的知识判断,最先死亡的是 蝗虫。
生物
一、水中生活的动物
1、目前已知的动物约150万种,按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按生活环境分为陆地生活动物、水中生活动物和空中生活动物。
2、水生动物最常见的是鱼,此外,还有
①腔肠动物,如海葵、珊瑚虫;②软体动物,如乌贼、章鱼;
③甲壳动物,如虾、蟹;④海豚(哺乳动物)、龟(爬行动物)等其他水生动物。
3、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①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②能在水中呼吸。
4、四大家鱼是: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5、鱼是较低等的脊椎动物。
6、鱼的外形呈梭形,可减少游泳阻力,适于游泳。鱼体分三大部分:头部、躯干部和尾部。
7、鱼在游泳时主要靠 身体躯干部和尾鳍
的左右摆动击动水流产生前进的动力,其它鱼鳍起辅助作用。鱼在运动时,胸鳍、和腹鳍都有维持平衡的作用,尾鳍有决定鱼运动方向的作用。
8、鱼的呼吸器官是鳃,而鳃中有许多的鳃丝,鳃丝在水中时能展开来,离开了水就不能展开,就得不到充足的氧气而死亡。这是与离不开水的主要原因。
9、鱼鳃为鲜红色,因为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鳃丝既多又细,其作用是大大增加了跟水的接触面积,促进血液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10、水由鱼口流入鳃,然后由鳃盖后缘(鳃孔)流出。在水流经鳃丝时,水中溶解的_氧气_进入鳃丝的_毛细血管_中,而_二氧化碳 由鳃丝排放到水中;所以经鳃流出的水流与由口流入的水流相比,氧气 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_的含量增高。
11、鱼类的主要特征有:适于_水_中生活;体表被_鳞片_;用_鳃_呼吸;通过 尾部 的摆动和_鳍
的协调作用游泳。
12、模拟实验:科学研究过程中,在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就可以用模仿实验某一对象制作模型,用模型来做实验,或者模仿某些条件来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就叫模拟实验。
13、海葵、海蜇、珊瑚虫等动物的结构简单,它们有口无肛门_,食物从口_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这些动物称为腔肠动物。
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知识点归纳
1.常见的软体动物有:河蚌、扇贝、文蛤等
2.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3.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有的可以食用、药用、装饰等,但有的对人体也有害。
4.节肢动物的种类繁多,是最大的动物类群,有120万种以上
5.昆虫的主要特征: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两对翅,一般能飞行。
6.蝗虫的形态结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7.蝗虫的运动:胸部有三对足,善于跳跃,能爬行,有两对翅,能飞行。
8.蝗虫的外骨骼:外骨骼包裹着身体表面,起保护和防止水分散失的作用,有蜕皮现象,蝗虫的一生要蜕皮5次才能长成成虫。
9.常见的节肢动物有:蝗虫、蜜蜂、蜘蛛、虾、蜈蚣等。 10.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知识点归纳
初中生物资料
初中生物资料 1 教学设计
教师姓名: 科目: 生物 班级:
课题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一课时
学情分析 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非常熟悉,但对动物的分类以及共同特征就不是很清晰。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初中生物新教材(人教版)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中的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的第三节内容。主要让学生知道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概述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和价值观目标:初步确立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增强我们适应大自然的意识。
学习目标 学习清单
1.举例说明什么是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概述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2.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通过观察图片,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分析相关资料,分组讨论合作,认识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提高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 初中生物资料
初中生物资料 2 重点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 通过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结构,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策略 教法 观察法,讨论法,归纳法
学法 提问法、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新
课
引
入
播放视频资料,鹬蚌相争,鱼翁得利的寓言故事,并提出问题:
鹬蚌相争的寓言故事大家都知道,那么故事中的蚌是什么动物?它有什么特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这方面的知识。出示学习目标
学生认真观看视频资料,积极思考
创设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入课题, 贴切自然。
二、
软
体
动
物 一、认识常见的软体动物
二、视频展示
三、观察与思考
师:这些软体动物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我们通过观察12页缢蛏的内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