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村姑
- 格式:docx
- 大小:30.87 KB
- 文档页数:16
最美的村姑
第一篇:最美的村姑
《最美的村姑》教学设计
刘桂云
内容:科教版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内容。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现代农民的新形象、新风貌,激发学生对新农民的敬佩与热爱之情,进一步上升到对社会、国家的热爱之情。
2、通过评选最美的村姑,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通过活动拓展,让学生认识到:在乡村不仅有最美的村姑,还有最帅的帅哥,还有很多很多的能人,进而培养学生树立崇高的信念,坚定自己的理想。为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活动重点:
1、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让学生感受榜样的力量,进而树立崇高的信念。
活动难点:
让学生感受榜样的力量,树立崇高的信念,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活动准备:
找寻你身边的“乡村能人”,并且把他们有关的资料搜集并整理。
活动过程:
一、揭题并引导学生形成“最美的村姑”的评选标准。
1、谈话导入:最近,老师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重要启示,评选最美的村姑。(出示教材第58页的“重要启示”)
2、请同学们投票打“√”,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说一说选她的理由。师: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当选最美的村姑?(注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评价标准)
3、小组讨论,制定评选条件。 (1)组内自由发言,组长记录发言结果。(2)归纳整理发言结果,统一意见。(3)写下评选条件。
4、全班汇报,教师对于各组制定的评选条件作具体指导,正确的加以肯定,欠妥当的加以引导。
5、制定全班都认可的“最美的村姑”评选条件。
师:是的,“最美的村姑”的美不在外表,重在心灵美,重在有勤劳、善良的品性,有敬业、爱岗、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寻找身边最美的村姑,感受榜样力量。
1、谈话导入:在你认识的农村妇女中,有谁符合我们的评选条件?说说你身边最美的村姑吧。
2、学生自由发言,并说说搜集到的她们的故事。
3、把她们的故事写一写,夸一夸最美的村姑。
4、汇报展示,教师在教室里开辟一块专栏,贴出标题“最美的村姑”,学生贴上自己的作品。
5、评选出“最美的村姑”。
三、活动拓展:
师:在乡村不仅有最美的村姑,还有最帅的帅哥,还有„„你发现了吗?现在我们就来进行“乡村能人大搜索”。
活动:“我的父老乡亲”报告会。
学生汇报课前调查访问、搜集整理的资料。
1、师:听了大家的报告,你有什么感想?
2、学生谈感想。
老师总结:是啊,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首先,我们要具有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我们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学习知识,提高综合能力、自身素质,为建设家乡、祖国全力以赴!全力以赴!
第二篇:最美的村姑课件(最终版)
《最美的村姑》教案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发现现代农民的新形象、新风貌,激发学生对新农民的敬佩与热爱之情。
2、通过制订“最美村姑”的评选条件,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通过学习,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过程:
一、问题初探,激趣导入
1、板书:村姑。请一名学生说说“村姑”是什么意思。(在农村居住或来自农村的女士。)
2、小组讨论: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你眼中的村姑。(小组讨论完毕,派代表写在黑板左侧。)
二、对比探究,引发疑问
1、听歌曲,看歌词《乡里妹子进城来》(第一、三段)
2、师小结:这是二十多年前流传很广的一首湖南邵东民歌,歌词里的“乡里妹子”就是指的“村姑”。(播放图片)那时候的农村,贫困现象很突出,农民的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都很低,所以,“村姑”就成了落后、丑陋、无知、愚昧的代名词。
过渡:二十多年过去了,现在的农村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3、欣赏现代农村生活视频。
师:生活在这样现代化新农村的“村姑”还会是落后、丑陋、无知、愚昧的代名词吗?那“村姑”可能变成什么词语的代名词? 过渡:今天,我们就要从这么多美丽、时尚、聪明的村姑中,选出一位最美的村姑。(完成课题的板书)
三、实践探究,端正观点
1、出示第54界世界小姐总决赛的评选条件。思考:我们的“最美村姑”能不能依照这个标准来评选?为什么?
2、小组合作制定“最美村姑”的评选条件。
3、小组汇报。
4、简介全国道德模范事迹及教材中人物的事迹。
师:我的心中也有几位“最美村姑”,请同学们猜猜这几位“最美村姑”的入选条件是什么。 5、师生交流小结:她们的美,美在心灵,美在精神,美在品行。师板书:热爱劳动、自强不息、助人为乐、善良正直……
6、欣赏完整版《乡里妹子进城来》
师:二十多年前的那首《乡里妹子进城来》早就唱出了“村姑”的最美。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课堂小结:在农村,不仅有最美的村姑,还有最帅的村哥,最棒的村民……就看你能否发现他。希望同学们课后能收集一个你喜欢的村民的小故事,我们下次课的内容就是“村民事迹报告会”。
2、配乐朗诵。
师:我来自明德小学,在我们学校百分之九十的学生都来自农村,他们从不认为自己与城里孩子有什么不同,从不否认自己来自农村,他们热爱着自己的故乡,热爱着自己家乡的一切。他们知道我要来上这样一节课,就录了一段视频送给同学们(播放视频)。希望你们和他们能多多联系,也欢迎城里的孩子们到他们的家乡去做客。
茉 莉 花
教学内容:
1、演唱中国民歌《茉莉花》。
2、欣赏多种形式演绎的《茉莉花》。
3、在合作探究中进一步了解《茉莉花》相关的音乐作品,培养学生喜爱民族音乐的感情。教学目标:
1、能够在钢琴或录音的伴奏下,运用正确的演唱方法,较准确并富有感情的背唱《茉莉花》
(一)。
2、以《茉莉花》
(一)为实例,初步了解民歌的特点、体裁以及民歌的产生、发展与生活的关系。
3、了解《茉莉花》的源头、发展,对我国特别是家乡六合拥有优秀的民歌遗产感到自豪,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4、尝试、感受、演唱两首《茉莉花》的并唱。教学重点: 深入体验作品的情感,能够表现歌曲所要表现的音乐形象。
2、指导学生用抒情优美、流畅婉转的声音演唱歌曲。教学难点:
感受小调作品的音乐风格,充分表现歌曲的音乐形象。学情分析:
因为《茉莉花》国内外广为流传,为同学们学习这首歌曲奠定了良好的学习基础。
2、尽可能的提示学生把少女热爱生活的内心世界和羞涩腼腆的个性特点充分表现出来,男生及不同基础的学生应做不同的要求。教学过程: 导入:
师:请同学们伴随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读下面这着小诗。(播放背景音乐钢琴独奏《茉莉花》)生:(齐声朗读)
师:刚才这首小诗中描写的植物是什么? 生:(齐声回答“茉莉花”)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这首诗的题目就是《茉莉花开》。背景音乐我相信同学们已经听出来了,是钢琴独奏《茉莉花》,洁白的茉莉表达了人们对纯真情感的美好向往,或许正是对这种纯真情感的追求,使得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从未舍弃对茉莉的赞颂与歌唱。了解植物茉莉花。
师: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一些关于茉莉花这种植物的资料,现在哪些同学来给我们介绍一下?首先,这种植物的外形是什么样的?
生:叶片碧绿,花朵洁白,小巧素雅……
师:(结合多媒体展示)说得很好,这真是“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啊!
那它的气味又如何呢? 生:芬芳、清香、淡雅……
师:(结合多媒体展示),真是“芬芳美丽满枝桠”啊!
茉莉花又香又白,不过天地间又美丽又芬芳的花朵还有许多,唯有茉莉花最惹人怜爱,因为它除了外在的美丽芬芳,对人们的生活也是很有作用的。哪位同学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茉莉花的用途呢? 生:制成茉莉花茶、茉莉花粥、护肤品、香水……
师:(结合多媒体展示)茉莉花有这么多的用途,难怪人们都要把它来夸一夸,这真是“又香又白人人夸”!师:小结植物茉莉花。清香四溢《茉莉花》。师:小小的茉莉花除了美丽、芬芳、有很多的用途以外,为什么会打动各个国家不同肤色人的心,茉莉花在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和世界音乐传媒方面立了哪些“功”?同学们能不能说出来? 生:(答)师:(结合多媒体)
茉莉花在国内外一些重要场合出现了多次,主要的归纳:
“联欢蜚声海外”—— 1959年,前线歌舞团带着《茉莉花》参加了在奥地利维也纳举行的《第七届青年联欢节》,受到了各国青年的高度赞赏,纷纷传唱。自此,茉莉花走出了国门,走向世界。“九七见证历史”—— 1997年7月1日上午10时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首奏江苏民歌《茉莉花》,这既是对沉痛历史的回顾,更是对辉煌未来的咏叹。
“上海申博成功”—— 2002年底,上海“申博”,张艺谋为此次申博制作五分多钟艺术片,以中国民歌《茉莉花》为主旋律。“申博”成功,《茉莉花》立了一功。
“欢歌金色嘹亮”—— 2002年12月、2003年12月和2006年10月,我国著名民族歌唱家宋祖英分别在举世闻名的悉尼歌剧院、维也纳金色大厅和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举办了个人独唱音乐会,三台音乐会均以《茉莉花》做为开场曲,使东方的民族声乐艺术在西方的音乐圣殿大放异彩。
4、欣赏宋祖英演唱的中国民歌《茉莉花》。
师:《茉莉花》曾到过世界上最高的音乐殿堂之一悉尼歌剧院,下面我们欣赏著名民族歌唱家宋祖英演唱的中国民歌《茉莉花》。(播放视频)
学唱中国民歌《茉莉花》。
师:茉莉花芬芳美丽,歌曲悠扬动听,下面我们共同满怀喜爱之情学唱中国民歌《茉莉花》。
要求学生:(聆听范唱,同时思考。)(1)、歌曲中用了哪几个音?
(2)、歌曲的速度、情绪、风格各有什么特点? 生:(答)
师:(1)(从学生答案中引导学生分析调性结构特点。)歌曲用了1 2 3 5 6 五个音,这是典型的民族调式(徵调式),结构为单乐段,三个乐句。第一乐句强调徵音的核心作用,第二乐句落到宫音,出现新的色彩,第三乐句又回到徵音,并以一个补充乐句结束。(2)民歌来源于人民生活,民歌中亲切抒情,委婉细腻柔美的我们将它称为小调,所以《茉莉花》就属于民歌中的小调。歌曲速度中速,曲调流畅抒情,旋律婉转优美,歌曲形象地刻画了少女既想摘花又怕挨骂的天真神情,惜花爱花的纯洁心灵,热爱生活的内心世界和羞涩腼腆的个性。生:跟琴学唱。
跟伴奏完整地、有感情地演唱。
师:这首歌曲要求背唱,你会背唱了吗?跟着伴奏唱试试吧!请全体同学背唱,请全体女同学演唱,大家评价。了解民歌的特点、体裁以及流传形式。
师:《茉莉花》是一首民歌,那么什么是民歌?它有什么特点?它的体裁和流传方式又是怎样的?(结合多媒体)
民歌是人民反映生活、表达情感而“集体”创作的,在群众的口头传唱中不断得到加工,音乐语言简洁洗练,音乐形象鲜明生动,表现手法丰富多样。
我国各民族、各地区民歌绚丽多样。主要体裁有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等。民间歌舞、曲艺、戏曲和民族器乐曲都和民歌有密切的关系。号子:人们在体力劳动过程中创作并演的。(可结合欣赏小学学习过的民歌作品)山歌:人们在山野劳动生活中产生的。
小调:在劳动的闲暇或民间娱乐、风俗节庆等场合产生并演唱的。了解民歌《茉莉花》的起源。
师:《茉莉花》不仅中国人会唱,出界上很多国家的人都会唱,那《茉莉花》的故乡到底在哪呢?(播放视频)
(播放江苏民歌《茉莉花》)1942年的隆冬,新四军淮南大众剧团来我们六合进行反扫荡宣传。一个叫何仿的小文艺兵在金牛山下听到一位民间艺人用胡琴自拉自唱了一首《鲜花调》,小战士被这优美的音调吸引,立即用简谱记了下来。1957年,当年的小文艺兵何仿已是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作曲兼合唱指挥,他将鲜花调加工整理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