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之一《开明国语课本(上册)》
- 格式:docx
- 大小:16.40 KB
- 文档页数:2
开明国语课本《开明国语课本》是民国时期的一套小学语文教材,1932年由叶圣陶主编,丰子恺插画,开明书店出版,一共12册,400来篇课文。
《开明国语课本》自出版后,在1949年前共印了四十余版次,时隔七十年后该教材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引起了专家学者们的关注。
由于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出版的课本,教材深受五四文化运动的影响,在现金这个中西方思潮碰撞激烈的时代,教材编者在继承传统蒙学教材思想精华时也在吸收着西方先进的教育思想。
一、科学观民国新文化运动以后,现代工业社会的一些自然科技知识也从西方得以引进并发展,另一方面也给中国教育的发展打开了新局面。
自1915年,任鸿隽在《科学与教育》中讨论了科学之于教育的重要,中国教育界就明确地提出了科学教育的概念。
“五四”时期,科学教育思潮高涨,通过借助新文化运动的力量,科学教育思潮得到了极大的弘扬。
教育工作者们不光注重科学的传播和普及,同时还注意科学精神的培养。
叶圣陶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深受科学教育思潮的影响,在编写这一教材时创作了一些传播科学思想,介绍现代工业社会常识的儿童文学作品。
如《火车开往北》、《显微镜》、《达尔文》等介绍自然科学知识和科学家的课文。
教师在向学生传播新的科学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
科学教育思潮在五四时期开始高涨,成为教育工作者们不可忽视的一大重点,这套教材将这一思想贯彻得十分彻底。
二、传统文化道德观五四新文化运动喊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陈独秀提出“废除旧道德,提倡新道德”,一时间社会开始对传统元素进行批判。
民国时期的教材一方面吸收着西方的先进自然科学思想和民主思想,另一方面也继承者清末传统蒙学教材编辑的传统文化道德观。
《开明国语课本》在教材编写时,编者十分注意对儿童文化道德的教育,但是对传统文化道德进行了筛选。
抛开了譬如男尊女卑等一系列的陈旧思想,保留中华传统美德,例如尊师重道、关爱友人、以礼待人等。
如开篇课文《先生早》教材从开始就教育学生尊师重道的道理;还有课文《可爱的同学》展现了同学之间的互相关心爱护,教导学生要懂得感恩,学会感恩;还有教导学生以礼待客的文明礼仪,如课文《客人和主人》这一单元。
读《开明国语课本》有感龚轶斌给孩子们编写语文课本,当然要着眼于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因而教材必须符合语文训练的规律和程序。
但是这还不够。
小学生既是儿童,他们的语文课本必是儿童文学,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乐于阅读,从而发展他们多方面的智慧。
——叶圣陶著名文学家及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以毛笔亲手所书的文字,清新简单却又蕴含哲理,符合儿童天性的文字字字飘香,丰子恺先生所画的插图栩栩如生、亲切可人,读来说不出的舒服。
七年的文学学习,其中三年是古典文学,在一个个痴迷于古典文学的老师的熏陶下,虽然对博大精神的古典我只是学的些许皮毛,但是对于古典文学的爱却早已深入骨髓。
所以在看多了现代教材时,翻起文学大师们倾心倾力为孩子们所编写的这套教材时,内心是充满着喜悦,无法释手的。
刚刚拿到就一口气读了个大半。
叶圣陶先生可以说是中国少有创作童话的作家,至今仍然记得小时候所读先生的一篇关于石像的童话,可见先生的文字对儿时的我的魅力之大。
之前亦很喜欢丰子恺先生散文中所传递的那份家庭生活的恬淡与温馨,那篇写儿女的文章处处透着先生的一片童心。
两人均是热爱孩子并且愿意设身处地了解孩子的人,所以在他们所编写的教材中始终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写的,少了很多成年人的色彩,也正是因为这样,在如今教材泛滥的情形下,这套民国的教材课本却能够继续脱颖而出,给教材界带来一股清新的空气。
《开明国语课本》第10课:“三只牛吃草。
一只羊也吃草。
一只羊不吃草,他看着花。
”这是乡下见多不怪的景象,叶圣陶用最朴实的语言将其直观呈现,却令人怦然心动。
我想,读过这篇课文的孩子,一定会随时留意路边山上的每一朵小花,去欣赏它们的美。
苏联作家巴别尔在小说《觉醒》中说:“一个人,如果他不曾像一块石头或一个动物那样生活在大自然之中,他就一辈子也写不出两行有价值的东西来。
”而我们现在,即便是乡下的孩子们,也被严丝密缝地关进了教室,与大自然隔绝开来。
第18课:“太阳,太阳,你起得早。
民国老教材受热捧拷问现行教育体系京华时报[ 2010年11月30日星期二]最近,一套上世纪30年代由叶圣陶主编、丰子恺插画的小学教科书《开明国语课本》受到家长热捧,以至于卖断货。
而其他一些重印的解放前小学教材也在网上广受好评。
大家喜欢这些老教材的理由是简单、通俗易懂,内容纯真充满意趣。
老教材的受欢迎,其实只反映了人们对现行教材的不满和无奈。
长期以来,国内中小学教科书、教学标准、教学要求是全国统一的,这些“大一统”的教科书只是向学生们灌输意识形态观念和大人们思想理念的工具。
近年来虽然教材不再全国统一,但僵化教条的教科书的编写方式和老师们的教学方式并没有根本改变。
教科书中的内容都是教育者想要学生们了解的,而不是学生们想了解或者是应该了解的,这样的教科书自然很难得到学生们的欢迎。
国内有人将现今中小学教科书的问题归结为四个缺失:经典的缺失、儿童视角的缺失、快乐的缺失和事实的缺失,可谓是说到了要害处。
西方有人说:“你从父母那里学到爱,学到笑,学到怎样走路。
可是一打开书本,你会发现你有了翅膀。
”教科书是用来教学的范本,但却失去了大众的信任。
如果功利性的教育理念、官僚主义的教育体制和僵化呆板的教学方式不改变,就不可避免地会把学生当成被动的受教者,把教材看做成人意志的传声筒。
这种情况下不可能编写出孩子们喜欢的教材,四大缺失也不可能填补。
就算真有好的教科书,如果按照应试教育体制下“大一统”的教学方式去教,学生一样感受不到其中的真善美,一样无法喜欢,也很难从中收获教益。
我们需要的是叶圣陶那样把孩子当做平等对话主体的理念,那种对孩子的爱和对教育事业的责任心,而不仅仅是叶圣陶的教科书。
叶圣陶等人的教科书固然是经典,但是却不是解决当代教科书问题的出路。
如果不能直面现实,逐步解决中国教育的系统性问题,只寄希望于过去的经典教材,指望前人帮我们解决问题,只能是缘木求鱼。
最后,想起一个美国的故事:1968年,美国内华达州的一位妈妈状告幼儿园,认为幼儿园教会自己3岁女儿26个字母后,孩子再也不会将“O”说成苹果、太阳、足球、鸟蛋之类的东西了,幼儿园应当对这种扼杀孩子想象力的后果负责。
开明国语课本【《开明国语课本》教了啥】民国时的一套国语课本,5年前被影印出版。
这套由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丛书,包括1917年张元济校订的《商务国语教科书》(上下册)、1932年叶圣陶和丰子恺编绘的《开明国语课本》(上下册)与魏冰心等编写的《世界书局国语读本》(上下册),一共6本。
它们因为好评如潮火了起来,2007年底,《开明国语课本》已经卖断货。
这些书为什么会有如此魅力?叶圣陶先生在“编辑要旨”里所言或许可以给出答案――“给孩子们编写语文课本,当然要着眼于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因而教材必须符合语文训练的规律和程序。
但是这还不够。
小学生既是儿童,他们的语文课本必得是儿童文学。
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乐于阅读,从而发展他们多方面的智慧。
当时我编写这一部国文课本,就是这样想的。
”以下为《开明国语课本》内容选编:第3课先生早“先生,早。
…小朋友,早。
”第18课太阳太阳,太阳,你起来得早。
昨天晚上,你在什么地方睡觉?第22课怎么不种花田里有爸爸种的菜。
我说:“怎么不种花?”爸爸说:“菜也会开花,黄菜花,很好看。
”第28课雨下着雨下着。
远处的山、远处的树都没有了。
太阳也看不见了。
只看见满天的云。
第36课妈妈缝衣服“妈妈,你缝衣服,给哪一个穿?”“我缝衣服,给一个干净的孩子穿。
”“我爱干净。
我的身体干净,头和手、脚也干净。
那个孩子就是我吗?”“是的,是的。
”第41课荷花万年桥边小池塘,红白荷花开满塘。
上桥去,看荷花。
一阵风来一阵香。
第44课小猫姓什么“小猫姓什么,你知道吗?”“小猫姓小。
…“怎么知道他姓小?”“大家叫他小白小白,他不是姓小吗?…‘不对,不对。
小白两个字是他的名字。
…那么他姓什么?…‘我也不知道。
”第59课客人和主人客人在门外。
主人在门里。
两个人笑脸对着笑脸。
“你好?…好。
请到里边坐。
你好?…‘我也好。
”主人捧着一只茶盘。
盘里有两杯茶,又有几种果子。
他说:“请用一杯茶。
请用一点果子。
1932年的《开明国语课本》,民国时期的教材原来这么好玩一起来看看民国时期的小学语文教材长啥样吧!
30年代的小学语文教材虽然印刷编排很简陋,但如今仍然魅力不减,笔者认为,原因有以下几
点:
1.课本内容浅显易懂,生动活泼。
课文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文字力求简明扼要,图片力求生
动活泼,适合儿童的学习心理。
2.内容广泛又贴近生活。
从饮食起居到日常礼仪到社会生活,教材内容无所不包,而且非常贴近
生活,读起来觉得亲切。
3.大师的魅力不凡。
叶圣陶、丰子恺两位大师的合作,也让这套教材显得不凡。
叶圣陶先生既是
教师,又是儿童文学家,深谙儿童教育之道;丰子恺先生的纯手工绘画和书写,让教材变得格
外生动。
《开明国语课本(典藏版)》(全八册)作者: 叶圣陶/编 / 丰子恺/绘出版社:开明出版社原作名:叶圣陶/编丰子恺/绘出版年: 2011-1-6定价: 118.00元装帧:平装ISBN: 9787802059375豆瓣评分8.149人评价5星34.7%4星44.9%3星18.4%2星0.0%1星2.0%评价:•写笔记•写书评•加入购书单•分享到推荐内容简介 · · · · · ·《开明国语课本(典藏版)》是开明书店于上世纪30年代初出版的一套初级小学课本,由叶圣陶先生亲自编写,丰子恺先生书写并绘插图,力求在培养儿童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同时,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品德和人格。
课文中既有叶圣陶先生依据儿童生活特点亲自编写的文章,如识字、组词、查字典、写演讲稿等小学生应知应会的实用知识,也有经他改编的儿童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寓言、谜语等儿童文学作品,文体多样,寓教于乐。
这些课文内容前后照应,词句生动形象,语调切近儿童口吻,符合儿童的学习心理,适合儿童诵读吟咏。
本书自1932年出版之后,连续印行四十余次,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图画和文字的有机结合。
这在当时是一次全新的尝试,不仅一改语文课本枯燥呆板的弊病,还可以拓展儿童的想象,培养儿童的美感。
该课本经当时的教育部审定,确定为“第一部经部审定的小学教科书”,其批语:“插图以墨色深浅分别绘出,在我国小学教科书中创一新例,是为特色。
”开明出版社作为“开明书店”的继承者,秉持“唯愿文教敷,遑顾心力瘁”的精神,经叶圣陶先生后人和丰子恺先生后人的正式授权,倾力推出了这套《开明国语课本(典藏版)》,原样保留了1932年出版的所有内容和样式,原样保留了一代书画大家丰子恺先生亲绘的插图和手书,力求完整再现老一辈教育家语文教育思想的结晶,力求通过文图并茂、原汁原味的方式,把课文中蕴含的中国传统的真、善、美传递给当代的读者。
《开明国语课本》对当前小学语文教育的启示【摘要】《开明国语课本》是一部为小学语文教育设计的教材,其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品质。
通过对《开明国语课本》的解读和分析,可以发现其对当前小学语文教育的启示之处。
该教材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思维,提倡学生在学习语文时不仅要注重语法规则,还要注重情感表达和文化意识的培养。
在评价《开明国语课本》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作用时,应该看到其对学生全面发展的积极推动。
建议将《开明国语课本》的理念融入当前小学语文教育中,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水平。
总结来看,对《开明国语课本》启示的理解对小学语文教育至关重要,并且展望未来,《开明国语课本》将对小学语文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开明国语课本》,小学语文教育,启示,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作用,融入,重要性,影响。
1. 引言1.1 介绍《开明国语课本》《开明国语课本》是一套专为小学语文教育而设计的教材,它融合了现代教育理念和科学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
该教材以优美的文字、丰富的内容和生动的插图吸引了广大学生和教师的关注,成为当代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参考资料。
《开明国语课本》的编写团队由一批资深的语文教师和教育专家组成,他们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特点,精心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语文能力。
这一教材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运用语文知识进行有效沟通和表达。
通过引入《开明国语课本》,小学语文教育得到了有效的推动和提升。
学生在使用这套教材的过程中,不仅能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还能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们也可以根据《开明国语课本》提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开明国语课本》的出现无疑为当前小学语文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为培养具有优秀语文素养的新一代青少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开明国语课本对当前小学语文教育的启示摘要本文围绕着开明国语课本,对当前小学语文教育进行了探究。
本文首先从开明国语课本的目标、设计和内容三个方面进行介绍,然后探讨了开明国语课本对当前小学语文教育的启示。
本文认为,开明国语课本给予我们的一个启示,那就是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在语言运用教学中要深化学生的思考能力,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等。
一、开明国语课本的目标开明国语课本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推行的一份语文教材,其主要的目标是要为学生提供一种更为通俗易懂、注重实际操作的语言学习方式。
开明国语课本主张从小学开始注重语文学习的实际功能,旨在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和应用打下基础。
二、开明国语课本的设计1.语言素材:开明国语课本把日常语言作为语言素材的主体,以小学生的语言常识和生活常识为基础,采用一般常用字,尽量排除生僻字。
2.读写逻辑:开明国语课本注重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鼓励学生自觉思考,理清表达内容的逻辑思路,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提高自己的语文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内容组织:开明国语课本将同一学科相关的内容都放在一起,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整体性的认识,而且更有利于学生把握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增强学生学习的钻研性。
三、开明国语课本的内容开明国语课本的内容并不以文言、古典等为主体,而是实用性为主导,主要包括语文知识和文化、应用文写作、修辞学、词汇、常用成语和俗语等,这些内容都是贴近生活实际的,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四、开明国语课本对当前小学语文教育的启示1.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学生个性化需求。
语文教育应该顺应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表达能力,因材施教,分别对待。
2.强化语言运用教学的实效性,引导学生探索语言运用的深度和广度,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人际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
3.关注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学生的情感在语文教学中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教师要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情感进行引导。
结论开明国语课本无论是在目标设计还是内容方面都有着其独特的优势,更重要的是,开明国语课本的理念和理念所强调的语言教学思想对当前小学语文教育都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111 1 1《开明国语课本》读后感建平中学西校乌斯仁贵由叶圣陶编著、丰子恺插画、1932年版《开明国语课本》读后很有感触,简单的文字,深刻的道理。
易读易懂。
还有趣。
的确值得一读。
“老课本”缘何“洛阳纸贵”?拿起《开明国语课本》,课本每一篇都是短小的语句,念起来朗朗上口。
课本的文字充满童真、童趣,语言天然、自然。
你能感觉到,编书的大人和读书的孩子们是平等的,没有居高临下的权力感,没有说教,娓娓而道。
还有,书上所有的课文材料活泼隽趣,意象优美,和真实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早上上学,下午回家,游戏、劳动、唱儿歌、写信,都是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事情。
事情是真实的,情感是真挚的。
”教育和生活是在一起的,没有道德灌输,没有矫情的拔高。
最重要的是,这套课本切合小孩自身成长的心理逻辑,关注儿童完整的心灵世界。
每个个体都是非常丰富、复杂的宇宙,有他独特的内在、体验和潜能。
《开明国语课本》这套书有童谣、历史、外国童话,形式丰富,传递了很多美好的价值观,比如友爱、励志、善良、互助……通过稚拙可喜的文字和图画,让孩子拥有对生活、对世界拥有好奇和热爱。
这套书重新焕发出如此强大的魅力,叶圣陶先生在“编辑要旨”里所言或许可以给出答案——“给孩子们编写语文课本,当然要着眼于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因而教材必须符合语文训练的规律和程序。
但是这还不够。
小学生既是儿童,他们的语文课本必得是儿童文学,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乐于阅读,从而发展他们多方面的智慧。
当时我编写这一部国文课本,就是这样想的。
”针对《开明国语课本》时隔70多年后重新走进公众视野并引发热捧的现象,有教育界人士认为,它不仅勾起人们对那个久远年代的回忆,更是切中了时代之痛。
事实上,关于现行小学语文课本“虚伪、空洞、说教”的诟病,近年来一直不绝于耳,曾有专家指出,现行语文课本存在“四大缺失”,即经典的缺失、儿童视角的缺失、快乐的缺失和事实的缺失。
“这些缺失在还原我们所谓素质教育本来面目的同时,更烘托出功利教育的主流现实”。
好书推荐之一《开明国语课本(上册)》(本文共计583字)好书推荐之一《开明国语课本(上册)》
今天我终于有空儿,取出了妈妈前几天刚买的《老课本》。
我首先选出的是由叶圣陶爷爷亲自编写的《开明国语课本(上册)》。
这本书的封皮是浅褐色的仿牛皮纸,上面用墨绿色画着一副的生动国画:两簇竹叶下,有两对师生正在相互鞠躬问好。
单看这封面令人有一种朴实的美感由然而生!
翻到目录,得知这本书共有178课,除去最后面的几课,余下的均是每课一页。
书页采用的纸张既不反光伤眼,边缘也不割手,整本书也不重。
每一课的内容是从简至繁,从单纯的画面到短句,再由几句儿歌最后到一小段故事。
课文虽是出自大作家叶圣陶之手,但都是从儿童的视角,讲述着一个个儿童自己的故事。
指甲大小的毛笔楷书,从上到下排成竖列,再从右至左形成短文,看上去既漂亮而且又那么地亲切。
在每一篇课文的下方,还配有大画家丰子恺爷爷水墨国画。
书画一体,浑然天成,令人怎不平心静气,独醉其中呢?
而像这本由大作家和大画家共同精心编著给小学生的教材,至今来说,也是难得一见的珍品啊!
今天,我在这里仅向大家推荐《开明国语课本(上册)》。
这套书的下册我还没来得及欣赏,望大家自己细细品味之后,再来约我共同分享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