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第十一章固体制剂-3
- 格式:ppt
- 大小:183.00 KB
- 文档页数:61
药剂学答案药剂学:是将原料药制备成药物制剂的一门学科。
原则:安全、有效、稳定、使用方便药用辅料的作用:1使剂型具有形态特征;2制备过程顺利进行;3提高药物的稳定性;4调节有效成分的作用部位、作用时间或满足生理要求。
影响药物溶解度的因素:1药物分子结构、晶型、粒子大小(对于难溶性药物,粒径>2um时,粒径对药物溶解度几乎无影响,但粒径4ph与同离子效应助溶作用及助溶剂:系指加入的第三种物质与难溶性药物形成可溶性的分子间络合物、复盐缔合物等以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
助溶剂多为低分子化合物(非表面活性剂)。
潜溶剂:在混合溶剂中各溶剂达到一定比例时,药物的溶解度出现最大值,这种现象称潜溶,这种溶剂称为潜溶剂。
可与水形成潜溶剂的有乙醇、丙二醇、甘油、聚乙二醇。
固体分散剂材料:1聚乙二醇(PEG)、2聚乙烯吡咯烷酮(PVP)、3表面活性剂类、4纤维素衍生物类、5糖类与醇类、6有机酸类。
制备方法:熔融法、溶剂蒸发法、溶剂-熔融法、研磨法。
包合物常用包合材料:环糊精(CYD)、环糊精衍生物制备:饱和水溶液法(重结晶法或共沉淀法)、研磨法、超声波法、冷冻干燥法、喷雾干燥法。
等渗与等张:等渗溶液系指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属于物理化学概念;而等张溶液系指渗透压与红细胞膜张力相等的溶液,为生物学概念。
表面活性剂定义:能使液体表面张力发生明显降低的物质。
阴离子型(去污):高级脂肪酸盐(碱金属皂或一价皂、多价金属皂、有机胺皂)、硫酸酯盐(月桂醇硫酸钠或十二烷基硫酸钠、月桂醇硫酸镁、磺酸盐)。
阳离子型(杀菌):苯扎溴铵两性离子:磷脂类(卵磷脂)、球蛋白类非离子型:聚乙二醇类(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也称泊洛沙姆,商品名普朗尼克)、多元醇(脂肪酸山梨坦,span,可做乳化剂。
聚山梨酯,Tween,可做乳化剂和增溶剂。
)临界胶束浓度(CMC):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
胶束:低浓度时,表面活性剂会在液体界面发生定向排列,形成亲水基朝向内,疏水基团向外的单分子层,此时疏水基团离开水性环境,体系处于最低自由能状态。
《药剂学》教学大纲Pharmaceutics课程编码:27A20407 学分:5.5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计划学时:112 其中讲课:64 实验或实践:48适用专业:药学、制药工程推荐教材:崔福德,《药剂学(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参考书目:1.王东凯,《药剂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平其能,《现代药剂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年。
3.周建平,《工业药剂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
4.刘燕,Martin 物理药剂学与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药剂学课程是药学、制药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在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占据重要地位。
本课程重点培养学生掌握现代药剂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通过对本课程学习,不仅使学生掌握剂型与制剂设计、制备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而且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创新意识,为从事药剂学工作,合理安全用药,以及研究探索药物新剂型和新制剂,更好地为医药卫生事业服务夯实基础,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药学专业人才。
课程的基本要求1、掌握药剂学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掌握各种剂型的定义、特点和质量要求,掌握主要剂型设计基本理论、制剂处方、制备工艺、质量评价。
2、掌握常用药物剂型及制剂的处方设计与制备技能,熟悉主要药物剂型及其制剂的质量评价方法。
3、结合剂型熟悉重要辅料的性能、特点、用途和常用量,以及对制剂质量的影响;4、熟悉制剂中药物释放规律和影响因素;熟悉制剂稳定性考察的基本方法和结果处理;5、了解新型给药系统的主要类型、特点和一般制备方法。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第一章绪论建议学时:2[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药剂学常用术语及含义、药典和药品标准在药剂中的重要作用,GMP与GLP在生产研究中的意义。
熟悉药剂学分支学科和剂型的分类方法。
了解药剂学的重要性、任务及发展概况;剂型的重要性;处方的概念与种类。
第一章绪论1、药剂学是将原料药制备成药物制剂的一门学科,宗旨是制备安全、有效、稳定、使用方便的药物制剂。
2、能够判断出给的剂型的归类:液体(芳香水剂、溶液剂、注射剂、合剂、洗剂)气体(气雾剂、喷雾剂)、固体(散剂、丸剂、片剂、栓剂、膜剂)、半固体剂型(软膏剂、糊剂)3、药典:①现行药典是《中国药典》2015年版,2005年版本的分为三部,一部为中药、化学药、生物制品药。
而2015年分为4部,一部收载中药、二部收载化学药品、三部收载生物制品药、四部收载通则和药用辅料。
②《英国药典》、《美国药典》、《日本药方局》、《欧洲药典》、《国际药典》4、药品研究的所涉及规范:GLP: 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CP: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MP: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cGMP:动态药品生产管理规范,也翻译为现行药品生产管理规范OPC:非处方药第三章药物溶解与溶出及释放1、溶解度(药物溶解度的测定有分析法和定组成法,药物溶解度的数值多是平衡溶解度)①特性溶解度特性溶解度的测定是根据相溶原理图来确定的,以测得药物溶液浓度为纵坐标,药物质量-溶剂体积的比率为横坐标作图,直线外推到比率为零处即得药物的特性溶解度。
②平衡溶解度药物的溶解度数值多是平衡溶解度,测量的具体方法是:取数份药物,配制从不饱和溶液到饱和溶液的系列溶液,置恒温条件下振荡至平衡,经滤膜过滤,取滤液分析,测定药物在溶液中的实际浓度S并对配制溶液浓度C作图,如图,图中曲线的转折点A,即为该药物的平衡溶解度。
2、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增溶:胶束增溶助溶及潜溶:加入助溶剂、潜溶剂成盐晶型:无定型为无结晶结构的药物,无晶格束缚,自由能大,所以溶解度和溶解速度较结晶型大。
假多晶型药物结晶过程中,溶剂分子进入晶格使结晶型改变,形成药物的溶剂化物。
在多数情况下,溶解度和溶解速度按水合物<无水物<溶剂化物的顺序排列。
3、常用的包合材料:环糊精:α、β、γ三种,分别对应6、7、8个葡萄糖分子构成,β-环糊精溶解度小,毒性低,筒状结构,温度↑,溶解度↑,可将体积和形状适合的药物分子的部分基团包合在筒内,形成包合物。
固体制剂相关书籍
以下是一些固体制剂相关的书籍推荐:
1.《固体制剂学》(作者:沈彩贞、钟曙光)- 这本书通过系统地介绍固体制剂的各种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涵盖了药物的加工、制备、储存和稳定性等方面的知识。
2.《固体制剂工艺学与工程》(作者:石东京、陆天明)- 这本书全面介绍了固体制剂工艺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包括固体药物的制备、工艺参数的优化以及质量控制等内容。
3.《固体制剂的研究与评价方法》(作者:闫世富)- 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固体制剂评价的方法和技术,包括物理性质的测定、药物释放动力学研究、固体制剂的稳定性评估等等。
4.《固体制剂加工技术》(作者:李臻)-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固体制剂的各种加工技术和工艺流程,包括固体药物的混合、造粒、压片、包衣等工艺的原理与操作。
5.《固体药剂学与制剂技术》(作者:叶秀娥、郎爱民)- 这本书全面介绍了固体制剂的药物学、药物制剂学及其制剂工艺学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
以上是一些固体制剂相关的书籍推荐,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请注意书籍的版本和适用范围,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书籍。
第十一章固体制剂单元操作第一节粉碎与分级(一)概述粉碎(crushing):借助机械力或其他方法,将大块物料破碎或碾磨成最快、细粉、甚至超细粉的过程目的:减小粒径,增加物料比表面积意义:1、减小粒径有助于加快药物的溶出与促进吸收2、改善剂型的质量3、有利于制剂中各成分混合均匀4、有利于从天然药材中提取有效成分,改善中药有效成分的溶解度,提高有效成分的提取效率(二)粉碎的原理及过程1、原理:借助外力破坏分子间内聚力2、粉碎的能量消耗1)表面积学说:粉碎需要的能量与表面积增加的能量成正比(最终粉碎)2)体积学说:粉碎消耗的能量与物料粉碎比的对数成正比((粉碎开始)3)裂缝学说:粉碎需要的能量与裂缝长度成正比(粉碎中间阶段)(三)粉碎方法选用原则:被粉碎物料的性质、产品粒度要求、物料的多少、粉碎设备1、开路粉碎:连续供给粉碎机物料和把已分碎物料拿出的操作特点:操作简单、粒度分散广、适合粗碎和粒度要求不高的粉碎循环粉碎:粉碎后物料通过分级设备使粗粉重新粉碎的操作特点:动力消耗低、粒度分布窄,适合粒度要求高的粉碎2、闭路粉碎:粉碎过程中已到达要求的物料不能及时排出,继续粉碎的操作特点:能量消耗大,适合小规模粉碎自由粉碎:粉碎过程中已达到要求的物料及时排出的操作特点:粉碎效率高,适合连续操作3、单独粉碎:大多数药物都是单独粉碎,氧化性、还原性、刺激性药物必须单独粉碎混合粉碎:两种及以上的物料一块粉碎的操作串研法:一般为含糖量较多的中药粉碎,先将其他药材粉研粗粉后加入黏性药材粉碎成粗粉,干燥后再粉碎串油法:先将药材捣成糊状,后加入其他药材共同粉碎4、干法粉碎:药物经干燥处理(一般为水分低于5%)后粉碎特点:粉尘大湿法粉碎:加入适量液体至药物中研磨粉碎特点:避免粉尘飞扬,减轻某些药物的毒性或刺激性5、低温粉碎:利用物料在低温时脆性增加,韧性与延伸性降低的性质,以提高粉碎效率的方法特点:适合热敏性的药物、软化温度低而易于成饼的药物(四)粉碎设备:1、研钵2、球磨机:球体和总装量为容量的50~60%时效率最好缺点:粉碎效率低、粉碎时间长、转筒和转珠的污染3、冲击式粉碎机:锤击式粉碎机、冲击柱式粉碎机4、振动磨5、流能磨:超级粉碎机6、高压均质机:操作简单,易于大规模生产,粒径分布较窄二、分级(一)概述注意问题:1、过筛时需不断振动,防止物料堵住筛孔2、根据所需药物粒径选择合适型号的筛网3、过筛时保持干燥,若湿度过高会堵住筛网4、筛分时粉层的厚度应适中(二)药筛的种类和规格1、冲眼筛:圆形筛孔,孔坚不易变动2、编织筛:编织而成,,单位面积筛孔多,筛分效率好1、颗粒和筛孔形状:圆柱形颗粒过矩形筛网,不规则形颗粒过圆形筛网2、筛面的开孔率:编织筛的开孔率高于冲眼筛,效率更好3、筛体的运动状态:回转和振动结合最好(四)筛分设备1、摇动筛:小批量2、振动筛:效率高、单位筛面的处理能力大3、气流筛:效率高、产量大、细度精确、无粉尘溢散现象,噪声小、能耗低第二节混合与捏合一、混合(一)机制1、对流混合:指物料中的粒子团从一处转移至另一处产生的总体混合2、剪切混合:由于颗粒间相对运动,物料不断被分割或粉末在剪切面上流动进行的局部混合3、扩散混合:由于粒子的无规则运动,相邻粒子间相互交换位置进行的局部混合一般为多种混合机制共同作用,开始以对流和剪切混合为主,后来扩散作用增加(二)影响因素:物料的性质、设备类型、操作条件(三)混合设备:混合方法:搅拌混合、研磨混合、过筛混合1、容器旋转型混合机:回转型混合机、摇摆式混合机、多方向运动混合机2、容器固定性混合机:搅拌槽式混合机、锥形螺旋混合机二、捏合定义:制软材,系指在固体粉末中加入粘合剂制成具一定塑性的物料的操作意义:便于制粒,利于混合,改善物料的流动性混合压缩成型性第三节制粒定义:将粉状、块状、熔融液、水溶液状态的物料经过加工,制成具有一定形状和大小的颗粒状物的操作意义:改善物料的粉体学性质、提高混合效率、改善含量均匀度要求:1、颗粒是最终产品:流动性好、外形美观、均匀2、颗粒是中间体:流动性好、压缩成型性较好一、干法制粒和设备(一)概述定义:是将药物和辅料的粉末混合均匀、压缩成大片状或板状后粉碎成颗粒的办法(二)制法1、压片法:利用大压力降物料制成直径为20~50mm、厚度为5~10mm的胚片,然后破碎成一定大小的颗粒,将颗粒与崩解剂、润滑剂混合利用压片机压片特点:使物料免收湿润及温度的影、所得颗粒密度高;产量小、生产效率低、工艺可控性差、产生大量粉尘2、滚压法:粉末被两个旋转方向相反的滚筒压制,光滑滚筒将物料压成片状,有凹槽或刻痕的将物料压成条状特点:生产能力大、工艺可操控性强,润滑剂使用量小二、湿法制粒及设备(一)概述定义:是指物料加入润湿剂或液态黏合剂,靠黏合剂的桥架或黏结作用使粉末聚集一起而制备颗粒的办法优点:制成颗粒流动性好、圆整度高、外形美观、耐磨性较强、压缩成型性好、热稳定性好(二)机制1、附着力和黏附力2、界面作用力:饱和度:液体所占颗粒空隙与总空隙之比,小于等于0.3时呈钟摆状;在0.3~0.8之间,索带状;大于0.8,毛细管状;大于等于1,混悬状3、固体桥4、引力5、机械镶嵌(三)制粒方法和设备1、剪切制粒:药物粉末和辅料一起放入剪切制粒机内,搅拌混合均匀后加入黏合剂搅拌而制粒特点:制粒更简单、操作性强1)高速剪切制粒:适合缓释和控释,高黏性物料制粒2)低速剪切制粒2、转动制粒3、流化制粒:一步制粒法,容器自上而下的气流使粉末悬浮,喷洒黏合剂溶液使粉末成粒4、喷雾制粒:将物料溶液或混悬液喷雾于干燥室内,在热气流作用下使雾滴水分迅速蒸发获得干燥细颗粒特点:1)由液体原料直接得到细颗粒2)物料受热时间短,适合热敏性药物3)制得多为中空粒子,流动性、溶解性好5、其他制粒法:1)熔融制粒:适合对水敏感的物料,一步制粒无需干燥2)液相中析晶制粒第四节干燥一、概念定义:利用热能或其他适宜方法除去湿物料中的溶剂而获得干燥固体产品的操作过程目的:使物料便于加工、运输、贮藏和使用;办证药品的质量和提高药物的稳定性改善粉体的流动性和填充性二、干燥原理和影响因素(一)干燥原理:热量的传递和质量的传递同时进行(二)物料中水分的性质1、平衡水分和自由水分平衡水分:干燥去除不掉的水分自由水分:物料中大于平衡水分的游离水分2、结合水分:以物理化学方式与物料结合,干燥速度缓慢非结合水:以机械方式与物料结合,干燥速度快(三)影响干燥的因素恒温干燥阶段加快干燥措施:1、提高传热和传质的推动力2、改善物料和空气的接触情况,提高空气流速,减少传热和传质的阻力降速干燥阶段降速干燥阶段加快干燥措施:1、提高物料温度2、改善物料分散度,以促进内部水分向表面扩散三、干燥方法和技术(一)方法按操作方式分:间歇式和连续式按操作压力分:常压式和真空式按加热方式分:对流干燥、热传导干燥、辐射干燥、介电加热干燥(二)技术1、流化干燥:适合难以干燥、水分要求低和热敏感物料干燥2、喷雾干燥:蒸发面积大、干燥时间短3、微波干燥:加热迅速、均匀、干燥速度快、热穿透能力强、热效率高成本高,对某些物料稳定性有影响4、冷冻干燥:生物大分子、水中不稳定和热敏性药物。
固体制剂设备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固体制剂设备的管理,保障生产安全和质量,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固体制剂生产设备的管理,包括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管理和检修等工作。
第三条公司的各级管理人员、设备操作人员和保养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本制度的规定,确保设备管理工作的落实。
第二章设备管理的一般规定第四条公司设备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并完善设备档案,对每台设备进行详细资料的记录,包括设备的型号、制造厂家、安装时间等信息。
第五条设备管理部门应制定设备的保养计划,确保设备的定期检修和保养。
第六条设备的安全保护装置应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安全装置的完好有效。
第七条定期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向管理部门报告,并及时进行维修。
第八条操作人员应按照设备的使用说明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得擅自改变操作参数或作其他违规行为。
第三章设备的保养管理第九条设备管理部门应制定设备的保养计划,包括日常保养、定期保养和临时保养等内容。
第十条设备保养计划应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和性能指标,确定保养周期和保养内容。
第十一条设备保养人员应按照保养计划进行保养工作,并完整记录保养情况。
第十二条设备保养人员要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维修,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第十三条设备保养人员要经过专业培训和考核,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和安全意识。
第四章设备的检修管理第十四条设备管理部门应制定定期检修计划,确保设备的完整检修和维护。
第十五条设备的检修工作应由专业的维修人员进行,严格按照检修计划进行操作。
第十六条设备的检修人员要具备相应的维修技能和经验,确保设备的完整检修及维护。
第十七条设备的检修记录要详细、完整,纪录维修的时间、内容和维修人员等信息。
第十八条设备在检修期间应进行严格控制,确保设备的安全性能。
第五章设备的安全管理第十九条设备管理部门应加强设备的安全监测,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第十一章固体制剂-1(散剂、颗粒剂、片剂、片剂的包衣)习题部分一、概念与名词解释1.散剂:2.粉碎:3.临界相对湿度:4.颗粒剂:5.泡腾片:6.湿法制粒:7.干法制粒压片:8.崩解迟缓:9.片剂含量均匀度:10.稀释剂:11.崩解剂:12.湿润剂:13.缓释片或控释片;14.舌下片:二、判断题(正确的划A,错误的打B)1.片剂制备过程中都必须将药物制成颗粒才能打片。
( )2.含油类药物压片时应加吸收剂,如淀粉、糖粉等。
( )3.片剂的稀释剂是用来增加体积和片重。
( )4.丙烯酸树脂Ⅱ、Ⅳ号均为理想的肠溶薄膜衣材料。
( )5.片剂中最常见的是模印片。
( )6.片剂加入表面活性剂后,均可改善其润湿性。
加快其崩解。
( )7.推片力是考察润滑的主要参数,推片力大,则说明润滑性差。
( )8.咀嚼片常用甘露醇作为稀释剂,通常情况下不加崩解剂。
( )9.片剂制备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是流动性、压缩成型性、良好的崩解性。
( )10.片剂包糖衣的步骤:包粉衣层、包糖衣层、包有色衣层、打光。
( )三、填空题1.一般散剂中药物,除另有规定外,均应粉碎后通过号筛,儿科或外科用散剂应通过号筛,眼用散应全部通过号筛。
2.散剂制备的混合过程中,当两组分比例量相差悬殊时,应采用混合法。
3.分散片的主要特点是,分散片与泡腾片处方组成的主要区别。
4.片剂制备方法有、、。
5.片剂的四种基本辅料是、、、。
6.包衣方法分为、、。
7.片剂制软材时对软材的质量要求是。
8.制备片剂时制颗粒的目的有、、、、、。
9.经典的湿法制粒压片法的工艺流程为。
10.干法制粒有压片法和二种。
11.直接压片的优点有、、、。
12.全粉末压片时解决粉末流动性差的措施有、等。
13.压片过程的三要素为、、。
14.可用于粉末直接压片的优良辅料有、、、等。
15.淀粉可作片剂的、、。
16.不用检查崩解时限的片剂有、、、等。
17.片剂的优点、、、等。
18.片剂四用测定仪可测定、、、。
第十一章固体制剂单元操作固体制剂单元操作是指将原料药或辅料根据一定的工艺流程进行混合、压制或包衣等操作,制备成固体剂型的过程。
固体制剂广泛应用于片剂、颗粒剂、胶囊剂、糖衣片和控释片等制剂。
固体制剂的成功生产离不开精确的操作和仔细的控制。
首先,固体制剂单元操作的第一步是原料的准备。
原料药和辅料需要经过选取、称量、筛分等过程准备好。
选取合适的原料非常重要,药物的纯度、颗粒度和溶解度等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制剂的质量和稳定性。
称量过程需要精确控制,以确保每个批次的制剂含量一致。
接下来,原料的混合是制剂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之一、混合可以通过物理混合、机械混合、湿混合等方式进行。
物理混合是将原料药和辅料通过手工或机械搅拌等方式进行混合,确保每个粒子均匀分布。
机械混合是通过搅拌器、混合机等设备进行混合,大大提高了混合的均匀性和效率。
湿混合适用于粘附性较强的原料,需要加入一定的溶剂进行混合。
混合过程需要根据原料的特性和工艺要求进行合理调整,以确保混合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混合后的原料需要进行压制成固体剂型。
压制是将混合后的原料加入压片机或制粒机等设备,通过一定的压力和温度进行压制成片或颗粒。
在压制过程中,需要控制压力、温度和速度等参数,以确保制剂的均匀性、硬度和溶解性。
压制后的制剂需要进行表面处理或包衣,以提高稳定性、改善外观和口感等因素。
最后,制剂还需要进行包装和质量控制。
包装是将制剂装入适合的包装容器中,如铝箔包装、瓶装等。
包装需要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以保持制剂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质量控制是制剂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需要进行原料、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质量检测和监控。
总之,固体制剂单元操作是制备固体剂型的关键步骤,涉及原料的准备、混合、压制、包装和质量控制等多个环节。
每个环节都需要精确控制和仔细操作,以确保制剂的质量稳定和一致性。
只有掌握了固体制剂单元操作的关键技术和规范,才能成功生产高质量的固体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