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内涵及未来发展培训讲义
- 格式:ppt
- 大小:5.67 MB
- 文档页数:33
第十一章教师专业发展概述第一节教师专业发展的含义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教师专业发展,是指一个人历经职前师资培育阶段,到在职教师阶段,直到离开教职为止,在整个教职生涯过程中,都必须持续学习与研究,不断地发展专业内涵,以逐渐迈向专业成熟的境界。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包括了三个观点:把教师视为专业人员,把教师视为发展中的个体,把教师视为学习者与研究者。
以上概念表明了教师专业发展过程的连续性和动态性,强调了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学习、研究的过程,并指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根据以上界定,我们认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自己主动发展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理念确认了教师是发展中的个体,是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人。
在教育史上,长期以来,教师都是作为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人出现在教育学中的,教师的职业知识和能力一经形成,就无所谓再发展和更新。
对教师作出杰出贡献的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大教学论》中,把教师视为使用各种办法将一切知识传授给一切人的人,教师显然处于教育活动的中心位置。
20世纪初期,现代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杜威提出儿童中心的教育理论后,学生的主体地位被确立起来。
杜威不仅将学生由原来的被培养、被塑造者提升、确认为主体,而且在谈到教师的作用时,杜威指出,与传统学校教育相比,教师并非不再发挥作用,区别在于教师应该如何发挥作用,从而在一定意义上注意到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2.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自身能力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理念的提出与终身学习思想有着紧密的联系。
20世纪后半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指出:现代社会,每个人都是一个“未完成的人”,人永远不会变成一个成人,他的生存是一个无止境的完善过程和学习过程。
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进一步强调了更新教师教育理念的重要性。
该报告认为,终身学习是进入21世纪的关键。
教师专业发展的趋势与内涵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一)教师专业发展的趋势重视教师教育,培养高素质教师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认识。
1963年和1980年世界教育年鉴的主题分别是“教育与教师培养”和“教师专业发展”,可见,教师专业发展是国际教育组织一贯强调和重视的问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发展口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从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看,教师的专业发展及其研究经历了由被忽视到逐渐关注;由关注教师专业群体的专业化到关注教师个体的专业性发展;由关注专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对社会专业的认可到关注‘内部’专业素质的提高的过程。
”“教师专业发展最终体现于个体的专业性发展,依赖于教师个体对专业性发展的追求,是教师在专业生活过程中其内在专业结构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
”①叶澜教授等认为,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三个重要转向,表明了未来的研究趋势是向着三个方面发展的②。
第一,对于教师职业由强调其工具价值转向内在价值。
教师职业的工具化和将其劳动性质定位于传递性是制约教师发展的最主要障碍之一,而“创造”是教师从工作中获得“外在”和“内在”相统一的尊严和欢乐的源泉。
因此,教师的职业使命与作为人的真实生活及其生命质量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教师不再是没有职业自我意识的政治工具或为他人作嫁衣的“殉道者”,而应成为积极发展的创造者。
这是对教师职业丰富性‘的深入开掘,教师的职业形象从而由单薄变为丰满。
第二,对于教师发展由强调外部动力转向重视内部动机。
长期以来,社会对教师职业的社会功能的强调以及总是以外部力量来约束、导引教师的发展,而忽视了教师作为独立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得教师的发展迟缓而沉重。
其实,教育者应该先受教育,功和学生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自我发展不仅是教师的义务,而且也是教师的权利,是丰富教师生命内涵的重要途径。
每位教师都具有自我发展的能力,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是教师发展的最主要动力。
了解专业的内涵从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里,考生和家长可以初步了解到,目前我国大学本科设有 12 个学科门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
每个学科门类下面设有专业大类,专业大类下是各个专业,共 469 个。
其实考生家长所要了解的本科专业都包含在这 469 个里。
在了解某个专业的内涵前,首先要全面了解专业大类以及各大类中有哪些专业,把握专业的整体情况,才能对所选专业有一个理性的认识。
在了解专业大类的基础上,考生家长还要深入了解各个专业的内涵,不能仅从专业的字面意思揣测专业,也不能道听途说。
所谓专业的内涵,指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要求、主干课程、就业及研究领域等。
(了解专业内涵可通过高校的招生简章和学校招生网上关于专业的介绍。
)以往填报志愿时,考生和家长因为不了解专业内涵、混淆专业名称而报错志愿的情况屡有发生。
一些考生喜欢选择那些名称好听、时髦的专业,升入大学后,却对所选专业不感兴趣,产生厌学心理。
每个高校每年的招生专业从十几个到几十个不等。
不少专业的名称并不能反映出专业的实质和将来的职业。
比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信息与计算机科学”这两个专业的名称很相似,但是一个是属于工学电气信息类,一个是属于理学数学类。
不论是主修课程还是将来的就业领域都是大不一样。
还有一些专业名称很难从字面上了解其专业性质的,比如,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属于化学与制药类,化学生物学属于化学类。
另外,有的专业侧重于与就业挂钩,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有的专业则侧重基础理论,适合继续深造学习。
这些都需要考生家长心理有数。
因此,了解专业内涵,可以避免或减少想当然、望文生义填报志愿所带来的后悔与无奈。
课程设置情况通常某一个专业会有多所高校开设,比如计算机专业在我国有 500 多所高校开设,而各高校的课程设置情况也不尽相同,但该专业的主干课程在这些高校中都会开设。
考生家长在选择专业前,应该先了解专业课程设置情况,这样才能根据考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来确定专业。
数字经济专业的内涵和发展一、专业概述数字经济专业是一门新兴的跨学科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数字技能和经济学知识的专业人才。
该专业综合了计算机科学、统计学、市场营销等多学科知识,以满足数字经济时代对人才的需求。
数字经济专业的培养目标包括:掌握数字技能,如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大数据处理等;理解经济学原理,具备经济分析能力,以及掌握在数字经济环境中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二、核心课程数字经济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挖掘与分析: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海量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的能力。
2. 大数据处理技术:教授学生大数据处理的相关技术和工具,如Hadoop、Spark等。
3.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让学生了解机器学习的基本原理和算法,掌握在人工智能环境下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4. 数字市场营销:培养学生运用数字营销工具,如社交媒体、搜索引擎优化等,进行市场分析和营销策略制定。
5. 金融科技:介绍数字金融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如区块链、加密货币等,让学生了解金融创新与科技的关系。
三、实践学习实践学习是数字经济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场景。
在课程设置中,应包含一定比例的实践学习环节,如:1. 实验室项目:利用实验室设备和软件,让学生在模拟的真实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提升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2. 企业实习:安排学生在数字经济企业进行实习,了解行业动态,熟悉实际工作流程,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术研究: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研究项目或自主选题进行深入研究,培养学术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行业趋势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经济行业也在持续演进。
以下是一些行业趋势:1. 大数据应用:随着数据量的快速增长,大数据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消费者行为分析、市场预测等。
2.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的创新和变革,例如智能客服、智能推荐等。
3. 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技术逐渐被应用于金融、物流、医疗保健等领域,通过提高数据安全性和透明度,为行业带来新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