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语文必修一《古诗词诵读》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88 MB
- 文档页数:25
《古诗词诵读》课件高一语文新教材部编版必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一语文新教材部编版《古诗词诵读》章节,详细内容包括《静夜思》、《登高》、《赋得古原草送别》等经典古诗词作品。
通过对这些古诗词的诵读、解析和欣赏,使学生深入了解古诗词的艺术魅力,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所选古诗词的基本内容、韵律和意境,能够流利地诵读和背诵。
2. 了解古诗词的背景、作者生平及其创作特点,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古典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古诗词的韵律、意境和修辞手法的理解。
教学重点:古诗词的诵读、欣赏和背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古诗词诵读》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典音乐,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引导学生进入古诗词的世界。
a. 学生闭眼聆听,感受古典音乐之美。
b.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诵读古诗词:教师示范诵读,学生跟读,体会古诗词的韵律美。
a. 教师逐句示范,学生跟读。
b. 学生自主诵读,教师指导。
3. 解析古诗词:分析古诗词的背景、作者生平、创作特点,深入理解内容。
a. 教师讲解古诗词背景和作者生平。
b. 学生结合教材,了解古诗词的创作特点。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首古诗词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a. 教师选取一首古诗词,分析其修辞手法。
b. 学生模仿练习,互相交流。
5. 随堂练习:学生自主完成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a. 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b. 教师解答疑问,指导学生修改。
六、板书设计1. 《古诗词诵读》2. 内容:a. 古诗词名称及作者b. 韵律、意境、修辞手法c. 重点词语解释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所学古诗词,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鉴赏文章。
a. 古诗词的基本内容、韵律、意境b. 作者生平、创作特点c. 个人的感悟和体会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古诗词诵读》课件高一语文新教材部编版必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依据高一语文新教材部编版《古诗词诵读》章节进行设计。
详细内容包括《静夜思》、《登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等经典古诗词的解读与鉴赏,着重分析古诗词的韵律、意境、修辞手法以及作者的情感表达。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古诗词的基本韵律知识,能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词。
2.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意境的理解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学习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古诗词的韵律、意境理解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古诗词的朗读、背诵、理解和鉴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带领学生进入古诗词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以《静夜思》为例,详细讲解古诗词的韵律、意境、修辞手法及作者情感表达。
a. 朗读《静夜思》,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b. 分析《静夜思》的意境,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c. 讲解《静夜思》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分析其韵律、意境、修辞手法,并在课堂上分享。
4. 例题讲解:针对古诗词鉴赏题,进行解题思路和方法的讲解。
六、板书设计1. 《古诗词诵读》2. 内容:a. 古诗词韵律b. 意境分析c. 修辞手法d. 作者情感表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背诵《静夜思》、《登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等古诗词。
b. 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包括韵律、意境、修辞手法等,并写出心得体会。
2. 答案:a. 作业一:见教材。
b. 作业二:(示例)以《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为例,分析其韵律、意境、修辞手法,并写出心得体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统编版高中语文《古诗词诵读》版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统编版高中语文《古诗词诵读》教材,具体包括第一单元《离骚》和第二单元《梦游天姥吟留别》两首诗。
详细内容主要围绕两首诗的背景、作者简介、诗词意蕴、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讲解。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离骚》和《梦游天姥吟留别》两首诗的主题和情感,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2. 掌握两首诗的基本背景知识,了解作者生平及其创作特点。
3. 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提高古诗词诵读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两首诗的艺术特色和意蕴理解。
教学重点:朗读技巧的指导和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古诗词诵读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古代诗人与山水的故事,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2. 背景介绍:讲解《离骚》和《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作者、时代背景,帮助学生了解诗词创作的背景。
3. 诗词讲解:详细讲解两首诗的诗意、艺术特色,结合PPT展示相关图片,增强学生对诗词的理解。
4. 朗读示范:播放专业朗诵视频,指导学生掌握古诗词的朗读技巧。
5. 随堂练习:分组让学生朗读两首诗,互评互鉴,提高朗读水平。
6. 例题讲解:针对古诗词鉴赏题目,进行解题技巧的讲解和训练。
六、板书设计1. 《古诗词诵读》2. 内容:《离骚》:背景、作者、诗意、艺术特色《梦游天姥吟留别》:背景、作者、诗意、艺术特色朗读技巧:重音、停顿、语调、情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朗读两首诗,录制音频,分享至班级群。
比较《离骚》和《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异同,结合诗词内容进行分析。
作业答案:1. 朗读两首诗,注意把握诗词的情感和节奏,录制音频。
2. 《离骚》与《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异同:相同点:两首诗都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不同点:《离骚》以自然景象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个人理想的追求;《梦游天姥吟留别》则以梦境为载体,展现了作者对名山仙境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统编版高中语文《古诗词诵读》优秀优质课件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古诗词诵读》章节,具体内容包括:《登鹳雀楼》、《静夜思》、《赋得古原草送别》等经典古诗词阅读与鉴赏。
通过对这些诗词详细解读,让学生感受古人情感表达,领略古诗词艺术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如韵律、对仗、意象等;2.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阅读兴趣和审美能力;3. 提高学生文学素养,丰富学生情感世界。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古诗词基本知识和审美能力培养。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古人情感,感受古诗词艺术魅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古诗词诵读》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鹳雀楼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古诗词世界。
2. 新课导入:讲解《登鹳雀楼》作者、背景、意义,引导学生阅读并理解诗句。
3. 诗词解读:详细解读《登鹳雀楼》韵律、对仗、意象等,让学生感受古人情感表达。
4. 例题讲解:以《静夜思》为例,分析诗句意境,指导学生进行诗词鉴赏。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赋得古原草送别》,并进行分析讨论,分享感受。
7.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提醒学生课后复习。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古诗词诵读》重点知识点、诗词解读、例题解析;2. 板书形式:提纲式、图表式、图文并茂。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登鹳雀楼》中韵律特点;(2)解读《静夜思》意境;(3)比较《赋得古原草送别》与其他古诗词情感表达。
2. 答案:(1)韵律特点:平仄相间,音韵和谐;(2)意境:月夜思乡,孤独寂寞;(3)情感表达:离别之情,感慨万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效果,学生参与度和理解程度;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古诗词,提高学生文学素养。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诗词创作,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