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七 观察人血永久涂片
- 格式:doc
- 大小:124.00 KB
- 文档页数:3
实验三《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导学案
一、目的要求:
1、能够正确区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2、了解三种血细胞的特点及功能。
学会解读血常规化验单。
3、画出观察到的红细胞和白细胞。
二、材料用具:显微镜、人血的永久涂片
三、方法步骤:
第一步:检查实验器材 1(检)
第二步:取镜对光 2(取)
第三步:放置人血涂片 3(放)
第四步:镜筒下降 4(降)
第五步:观察 5(察)
第六步:画图 6(画)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
五、目标导学:
(一)、自学指导
1、成熟的红细胞,没有(),呈两面中央凹的()。
2、白细胞虽有多种,但都有()。
3、血小板形状(),比红细胞和白细胞小得多,无()。
4、血液中()过少,或者()过低,叫做贫血。
5、白细胞对人体有()的作用。
6、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输()、运输营养物质和()等代谢废物。
(二)三种血细胞的比较
(三)画出观察到的红细胞和白细胞
目标导学:
(一)、自学指导
1、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两面中央凹的(圆饼状)。
2、白细胞虽有多种,但都有(细胞核)。
3、血小板形状(不规则),比红细胞和白细胞小得多,无(细胞核)。
4、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者(血红蛋白含量)过低,叫做贫血。
5、白细胞对人体有(防御疾病)的作用。
6、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输(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
(二)三种血细胞的比较。
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的变量说明摘要:一、人血永久涂片的制作方法二、观察人血永久涂片的变量1.细胞形态2.细胞数量3.细胞分布4.细胞化学成分三、变量在人血永久涂片观察中的应用四、人血永久涂片在临床检测中的应用五、总结与展望正文: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是为了对人体血液细胞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在人血永久涂片的制作过程中,首先需要采集新鲜的人血液,然后将血液涂抹在载玻片上,使用甲醛或其他固定液进行固定,最后进行染色和封片。
这个过程对于保证涂片的质量和可观察性至关重要。
在观察人血永久涂片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变量:一、细胞形态细胞形态是人血永久涂片观察中最基本的变量。
通过观察细胞形态,可以了解细胞的正常与否,以及可能存在的病理变化。
例如,贫血患者的红细胞形态会发生改变,表现为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等。
二、细胞数量细胞数量是衡量血液细胞浓度的重要指标。
在观察人血永久涂片时,可以通过计数细胞数量来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
例如,白细胞数量增多可能表示存在感染或炎症。
三、细胞分布细胞分布是指细胞在涂片上的分布情况。
正常情况下,红细胞和白细胞在涂片上的分布应该是均匀的。
如果出现细胞分布不均,可能与某些疾病有关。
四、细胞化学成分细胞化学成分是指细胞内的各种物质。
通过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可以了解细胞内化学成分的改变,从而判断患者的生理状况。
例如,观察细胞内脂肪颗粒的增多可以提示脂质代谢异常。
在人血永久涂片的观察中,这些变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人血永久涂片广泛应用于临床检测,如贫血、白血病、淋巴瘤等疾病的诊断。
通过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医生可以快速、准确地了解患者的病情,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总之,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对于临床检测具有重要价值。
了解和掌握涂片观察中的变量,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疾病。
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实验日期实验班级姓名
【实验目的】
认识红细胞和白细胞
【材料用具】
显微镜、人血的永久涂片
【方法步骤】
1、取出显微镜,正确安装并进行观察
2、将人血的永久涂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3、对照书上的图,认识红细胞、白细胞,比较他们的形态和数目。
4、易懂涂片,分辨并找出白细胞,注意观察白细胞在数量、性状、大小及结构上与红细胞的区别。
【讨论】
1、人血永久涂片中数量中最多的是___________细胞。
2、怎样区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3、在实验中,你观察到血小板了吗?
4、红细胞的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细胞的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5年中考生物实验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2015年中考生物实验: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根尖的永久纵切片、玉米茎的永久横切片、椴树茎的永久横切片等)
实验器材及设置:显微镜、人血的永久涂片、根尖的永久纵切片、玉米茎的永久横切片、椴树茎的永久横切片、纱布、擦镜纸(备用)。
[附]显微镜状态:目镜已安装好,最大光圈对准通光孔,转换器上两个物镜位于通光孔两侧,呈外八字形,镜筒降到最低处。
实验要求: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根尖的永久纵切片、玉米茎的永久横切片、椴树茎的永久横切片等)
方法步骤
实验过程操作要求
(1)对光上升镜筒,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一只眼注视目镜,另一只眼睁开,同时转动反光镜,使视野明亮。
(2)安放玻片将玻片轻放载物台上,标本正对通光孔的中心,用压片夹压住玻片的两端。
(3)调焦观察双手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同时眼睛从侧面看着物镜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一只眼注视目镜,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至视野中出现物像,微调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移动玻片,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在低倍镜下观察物像。
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马庄乡原屯初中----丰翠实验目标: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认识红细胞和白细胞。
实验重点: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认识红细胞和白细胞。
实验难点: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认识红细胞和白细胞。
实验方法:运用观察、讨论、交流有机结合。
实验准备:1.老师准备:显微镜,人血永久涂片。
2.学生准备:复习显微镜使用的注意事项,预习本节知识。
实验安排:全班56人,8人一组,分成7组。
课时安排:一节课。
实验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假设你们是医生,今天我生病了,你建议我进行血常规化验,于是你从我的手指上取了一滴血,然后将血滴在载玻片上,做成涂片,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你看到了什么呢?课前同学们已对本节课的实验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吧!二、根据事先分好的组,组织学生观察。
1.学生活动:将人血永久涂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注意认识红细胞、白细胞,比较它们形态和数量。
学生在认真观察。
老师活动:老师巡视,引导。
并投影出讨论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
讨论题:(1).观察到显微镜下哪种血细胞最多?(2).怎样区分红细胞、白细胞?(3).为什么看不到血小板?小组讨论交流后回答:2.学生活动:抽代表发言。
(1).数量最多的是红细胞。
(2).红细胞成两面的圆形,红色,数量最多,不用染色就可以观察到;白细胞的个体比红细胞大,数量少,只有经过染色才能观察清楚。
(3).血小板比红细胞、白细胞小很多,所以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作进一步的引导。
3.师生一起活动:提问:.正常人的血液中每立方毫米有多少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学生回答:正常成人每微升血液中红细胞数的平均值,男性约400万~500万个,女性约350万~450万个。
每100ml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男性约 12~15g,女性约10.5~13.5g。
白细胞的正常值为4000~10000个/μ1 ,血小板的正常数值为10万-~40万/μ1。
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课前准备:1、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人血的永久涂片,显微镜。
2、知识复习(大屏幕显示图片):什么是流动的组织?它由哪几部分组成?3、本节课的教学目标:①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②比较三种血细胞。
课中导学:一、汇报预习收获预习本节后你有什么收获?(相信自己,大胆说吧!)你有什么疑惑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二、实验探究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大屏幕显示)目的要求:①认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②比较红细胞、白细胞的形态和数量。
小提示:①观察前要先对光,找到明亮的视野。
②用低倍镜观察血液涂片,找到物像。
③转动转换器把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④用细准焦螺旋调准焦距,直到物像清晰为止。
探究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学生的操作。
学生容易出现一些不当操作和错误认识,如有的学生认为红细胞中间是中空的;有的学生容易把血涂片中白细胞上染料的颜色当成白细胞本身的颜色;有的学生容易把血涂片中或镜头上的灰尘当成血小板;有的学生只观察一个视野就认为自己观察的血涂片上没有白细胞等等。
教师对于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加强指导,对于学生观察中的困难要给予及时帮助。
1、方法步骤:①从镜箱中取出显微镜,并安放好,对取放正确的小组给予肯定表扬;不正确的小组,让其他小组帮忙找出错误,并加以纠正。
②让调试对光又快又正确的小组说出他们的成功之处,并且帮助调试慢或不正确的小组找出其操作中的失误。
③安放装片。
④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对看不到效果的小组,让其他小组帮忙找出原因,并加以纠正。
⑤辨认红细胞、白细胞,比较它们的形态和数量,并绘出它们的形态图。
⑥整理和存放显微镜、涂片。
2、结果分析:(大屏幕显示血细胞的形态图)①你是怎样区分红细胞和白细胞的?试描述它们的形态。
②你所观察的人血涂片中数量最多的是哪种细胞?它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数量最少的是哪一种?它有没有细胞核?。
授课题目:第一节流动的组织一血液(第二课时: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授课教师:王金革学校名称:邢台县晏家屯中学学段:七年级下册学科:生物教学设计第一节流动的组织一血液(第二课时: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本节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中的内容。
教学目标注重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方面升展教学。
(1)知识目标:通过探究说出红细胞和白细胞在形态和数量上的区别。
通过探究说出红细胞的结构与其功能的关系。
(2)能力目标:在规范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协作和交流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精神,及爱护公物的良好意识。
教学重点红细胞与白细胞的结构。
教学难点红细胞的结构与其功能的关系。
教学方法探究性的实验教学。
教学用具教师准备:(1)准备好显微镜。
(2)人血的永久涂片。
(3)擦镜纸,纱布。
(4)把学生分成2人一组。
学生准备:对照课本52页彩图,进行预习。
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二、自主探究1、教师扼要概述和提问上节中的重点知识。
2、导入:同学们,我们知道了,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那么血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怎样的呢?卜面我们就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3、教师明示本节的教学目标。
1、教师提出自主探究的问题:、在显微镜中,找到红细胞和白细胞的清晰物像。
、探究归纳出红细胞与白细胞在形态与数量上的区别。
、描述观察到的红细胞的形态与结构特点,并说出与其功能的关系。
2、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活动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1、聆听教师的概述,然后积极回答问题。
2、对学习新知识产生兴趣。
3、学生齐读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学生根据所要探究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探究,通过操作,观察和归纳,形成自己的结论。
2、根据实际情况,适时与教师互动。
三、交流展示1、组织学生不同组间相互交流。
2、组织学生阐述自己的探究结果,教师给予引导、提问和评价。
说课稿: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亭口中学张丽英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四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第一节课的内容《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习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本课是新人教版教材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大气中的氧进入人体后,怎样才能运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中被利用?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又怎样运走?学生在学习了人的营养和呼吸之后,顺理成章的就要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而本课是本章的基础,了解了本节的内容,不但有利于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形成完整、清晰的认识,还为后面学习第四节中的输血、献血做了铺垫。
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不仅能获得相关的知识为学习人体其他生命活动奠定基础,也能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
所以本节内容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对教材的解读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初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确定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1)学会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2)通过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认识红细胞和白细胞。
2.能力目标:(1)通过教师导学培养学生动手观察能力。
(2)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看血常规化验单,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血液成分及各部分功能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血液观。
(2)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学习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经过半年多的生物学知识的学习,他们在学习方法和获取知识上均有了自己的理解与分析,但处于青春期的他们在知识的内化、思维与判断上还是存在一些局限,对于某些知识的获取和内化也存在着很大的难度。
所以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南乐县韩张中学郭巧玲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四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第一节课的内容《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和临时装片》。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习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本课是新人教版教材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大气中的氧进入人体后,怎样才能运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中被利用,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又怎样运走,学生在学习了人的营养和呼吸之后,顺理成章的就要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而本课是本章的基础,了解了本节的内容,不但有利于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形成完整、清晰的认识,还为后面学习第四节中的输血、献血做了铺垫。
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不仅能获得相关的知识为学习人体其他生命活动奠定基础,也能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
所以本节内容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对教材的解读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初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确定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1)学会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和临时装片。
(2)通过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和临时装片、认识红细胞和白细胞2.能力目标:(1)通过教师导学培养学生动手观察能力。
(2)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看血常规化验单,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血液成分及各部分功能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血液观。
(2)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学习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经过半年多的生物学知识的学习,他们在学习方法和获取知识上均有了自己的理解与分析,但处于青春期的他们在知识的内化、思维与判断上还是存在一些局限,对于某些知识的获取和内化也存在着很大的难度。
观察人体组织永久涂片实验报告引言这份实验报告旨在记录并分析观察人体组织永久涂片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永久涂片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染色和显微镜观察,对人体组织进行细胞结构及病变的检测和分析。
实验方法1. 收集并准备人体组织样本,确保样本来源合法,符合伦理要求。
2. 制备永久涂片。
将组织样本进行固定、脱水和透明化处理。
随后,使用染色剂对组织样本进行染色。
3. 使用显微镜观察。
将染色后的组织样本放置在显微镜下,通过调焦和镜头放大功能,观察组织细胞结构和病变。
4. 记录观察结果。
对观察到的细胞结构和病变进行详细记录。
包括细胞类型、核形态、胞浆特征、细胞排列方式等指标。
实验结果在观察人体组织永久涂片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多个细胞类型和病变形态。
以下是部分观察结果:1. 细胞类型- 上皮细胞:呈方形或柱状形态,核位于细胞中央。
- 结缔组织细胞:细胞伸长,核呈椭圆形,胞浆含有纤维素。
- 血细胞:不同类型的血细胞在形态上有所差异,如红细胞呈圆盘状,白细胞具有不同的核形态等。
2. 病变形态- 细胞增生:某些组织中,细胞数量明显增多,排列紧密。
- 细胞损伤:细胞的形态发生变化,胞浆内出现空泡或碎裂现象。
- 细胞核异常:核形态异常,如变形、多核等。
结论通过观察人体组织永久涂片实验,我们成功地观察到了多种细胞类型和病变形态。
这些观察结果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实验的成功进行也验证了永久涂片实验在人体组织研究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该报告未引用任何不能确认的内容,因此没有特定的参考文献。
实验七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学生用)(时间15分钟)
考生须知:1.考生应按考试要求进行观察和操作,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填写在记录表格中。
2.每人一桌,独立操作,不能看书、笔记、资料,也不能商量,除材料短缺、仪器故障外,不能向监考人员发问。
3.考生应遵守考场纪律,按监考老师指令进行操作,试题中的各项指令性任务
必须全部完成,考查时间15分钟。
一、实验目的:认识红细胞和白细胞。
二、检查实验用品:
1、实验用品:人血的永久涂片,已安装指针的显微镜。
2、检查实验用品是否完备,举手向监考老师示意,经老师同意后开始实验。
三、实验步骤、结果
1、显微镜的使用:取镜-安放-对光。
★
2、在显微镜下观察人血永久涂片:注意不同类型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区分并指出
红细胞和白细胞后让监考老师检查。
★
3、实验记录:填表:
4、回答问题:据观察填图(1分)
(1)、填写字母所示的结构名称:
A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
(2)、贫血是或含量过少引起的,应多吃含和丰富的食物。
(3)、某人有炎症,细胞数量明显增加,原因是该细胞具有功能。
四、整理实验器材:实验完毕把显微镜整理好放回原处,清洗、整理材料用具。
★
凡有★的步骤完成后必须举手示意,待监考教师评定后再进行下一步操作。
实验七观察人血永久涂片(评分教师用)
农二师2014年初中生物实验操作考查试卷实验七观察人血永久涂片(评分教师用)
说明:1.考试前评分老师应对评分标准先进行认真学习。
2.评分标准供评分教师参考,学生实验时,只要方法正确没能进行准确的实验操作,
实验结果基本正确,均可给分。
3.由于实验仪器所造成的误差不应扣分。
4.本卷满分10分,8~10分者评定为A级,5~7分者评定为B级,0~4分者评定为C级。
监考老师(签名) 考查日期:2014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