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物理导学案串联电路并联电路
- 格式:doc
- 大小:104.87 KB
- 文档页数:3
§11- 4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一、学习目标1.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和电阻关系,并能进行有关计算.2.了解电流表(表头)的原理,知道什么是满偏电流和满偏电压3.掌握小量程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和大量程电流表的原理.4.认识伏安法测电阻的两种接法并能正确选择和应用. 二、学习过程【问题探究】1.如图所示,三个电阻组成串联电路.(1)若R 1=R 2=R 3=R ,则此串联电路的总电阻R 总为多少? (2)若R 1<R 2<R 3,每个电阻两端的电压由小到大如何排序? 2.如图所示,三个电阻构成并联电路.(1)若R 1=R 2=R 3=R ,则此并联电路的总电阻R 总为多少? (2)若R 1<R 2<R 3,流过每个电阻的电流由小到大如何排序?答案 (1)由于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则R 总=R 1+R 2+R 3=3R . (2)由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处处相等得U 1R 1=U 2R 2=U 3R 3又由于R 1<R 2<R 3,则U 1<U 2<U 3.【答案】1.(1)由于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则R 总=R 1+R 2+R 3=3R . (2)由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处处相等得U 1R 1=U 2R 2=U 3R 3又由于R 1<R 2<R 3,则U 1<U 2<U 3.2.(1)由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倒数之和得1R 总=1R 1+1R 2+1R 3=3R,解得R 总=R3.(2)由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得I 1R 1=I 2R 2=I 3R 3 又由于R 1<R 2<R 3,则I 3<I 2<I 1.【知识点1】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电压、电流、电阻关系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电流关系电流处处相等,即I=I1=I2=…=I n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即I=I1+I2+…+I n 电压关系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即U=U1+U2+…+U n总电压与各支路电压相等,即U=U1=U2=…=U n电阻关系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即R=R1+R2+…+R n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倒数之和,即1R=1R1+1R2+…+1R n例题1、关于串并联电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几个电阻串联接在电路中,每个电阻所分电压相等B.几个电阻串联接在电路中,电阻电压之比为各电阻阻值的倒数之比C.几个电阻并联接在电路中,通过每个电阻的电流相等D.几个电阻并联接在电路中,通过每个电阻的电流之比为各电阻阻值的倒数之比【答案】D【详解】AB.根据分压原理,电阻串联时,电压之比电压电阻之比。
高二物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串联电路是指将多个电器或元件连接在同一条导线上,电流只能
沿着一条路径流动。
在串联电路中,多个电器或元件的电阻依次相加,总电阻等于各个电器或元件电阻之和。
电流在各个电器或元件中是相
等的,电压则分别在不同电器或元件中产生电压降。
并联电路是指将多个电器或元件的两端相连接,使电流分成几个
不同的路径流动。
在并联电路中,多个电器或元件的电压相等,电流
等于各个电器或元件电流之和。
总电阻通过倒数求和的方式计算出来,即各个电器或元件电阻的倒数之和再取倒数。
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在各个电器或元件之间是相等的,电压则依次
产生电压降;而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在各个电器或元件之间是相等的,
电流则分别流入各个电器或元件,并且各个电器或元件的电流相加等
于总电流。
无论是串联电路还是并联电路,都涉及到电流的分配和电压的分配。
通过合理地串联或并联不同的电器或元件,可以实现不同电压、
电流和功率的需求。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串联电
路或并联电路,以满足特定的电路要求。
物理电学高中串联并联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掌握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计算方法。
3. 能够应用串联、并联电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定义和特点。
2.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差异和联系。
2. 掌握串联、并联电路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步骤1.串联电路的基本概念通过示意图向学生介绍串联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让学生了解串联电路中各个元件的连接方式和电流的走向。
2.串联电路的计算方法通过具体的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串联电路中电阻的计算方法,以及串联电路中电压、电流的计算。
3.并联电路的基本概念同样通过示意图向学生介绍并联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并联电路中各个元件的连接方式和电流的走向。
4.并联电路的计算方法通过具体的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并联电路中电阻的计算方法,以及并联电路中电压、电流的计算。
5.串联与并联电路的比较让学生通过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比较,了解它们的异同点,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相应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七、作业布置1. 完成课堂练习题。
2. 针对串联和并联电路设计一个实际应用场景,描述其中的连接方式和电压、电流变化情况,并进行计算分析。
教学反思:串联和并联电路是电学中的基础概念,掌握它们的特点和计算方法对于理解和实际应用电路十分重要。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丰富的示意图和具体的例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串联和并联电路的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2.4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导学案编辑:边士明审阅:高二物理备课组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结合欧姆定律等知识分析、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和电阻关系2、掌握简单的串并联的相关计算问题3、理解表头改装成常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原理,会求分压电阻和分流电阻的阻值。
教学重点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和电阻关系教学难点表头改装成常用电压表和电流表自主学习一、串联电路把几个导体依次首尾相连,接入电路,这样的连接方式叫做串联。
如图(1)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即。
(2)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______________,即____________(3)串联电路的总电阻与每个电阻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4)串联电路中各个电阻两端电压跟它们的阻值成___比。
二、并联电路把几个导体的一端连在一起,另一端也连在一起,然后把这两端接入电路,这样的连接方式叫做并联。
如图(1)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_____,即______________。
(2)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_________,即_________________(3)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与每个电阻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4)并联电路中通过各个电阻的电流跟它的阻值成_____比三、电压表和电流表1、小量程的电流表G(表头)①从电路角度看,表头就是一个_______,同样遵从_________,与其他电阻的不同仅在于通过表头的电流是可以从______上读出来的。
②它有三个特征量:内阻____、满偏电流___、满偏电压___,它们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
③小量程电流表G满偏电流和满偏电压都很小,测量较大的电压时要______一个电阻;测量较大的电流时要_____一个电阻。
2、电流表G改装成电压表电流表G实际上也是一个小量程的电压表,如果要测量较大的电压,就需要扩大电压的测量范围。
认真阅读课本例1.弄清楚改装电压表的原理。
3、电流表G 改装成大量程电流表认真阅读课本例2.弄清楚改装电流表的原理。
高二物理导学案NO.18§2.4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学习目标:1、复习进一步学习电路的串联和并联,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电压关系、电流关系和电阻关系,并能运用其解决有关关问题。
2、通过类比利用电路的串、并联规律分析电表改装的原理。
学习重、难点:重点:串、并联电路的规律。
难点:电表的改装。
学法指导:阅读教材、讨论交流,通过欧姆定律理论应用来分析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课前预习:一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议一议:教材第50页“思考与讨论”中,如何证明若干个不同电阻并联的总电阻小于其中最小的电阻。
二、电压表和电流表阅读教材第50页“电压表和电流表”部分,大致知道电表改装原理。
1、小量程的电流表G(表头)的三个参数:内阻R g、满偏电流I g、满偏电压U g。
三个参数之间的关系是U g= 。
2、改装⑴电压表改装:将表头一个电阻,改成电压表。
⑵电流表改装:将表头一个电阻,改成较大量程电流表。
议一议:在教材P51图2.4—7中,表头满偏电流为I g、内阻为R g,当并联一阻值为R的电阻后成为量程为I的电流表,改装后的电流表的内阻和表头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多少?自主检测:1.三个阻值都为12 Ω的电阻,它们任意连接、组合,总电阻可能为( )A.4 ΩB.24 ΩC.8 ΩD.36 Ω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电阻和一根无电阻的理想导线并联总电阻为零B.并联电路任一支路电阻都大于电路的总电阻C.并联电路任一支路电阻增大(其他支路不变),总电阻也增大D.并联电路任一支路电阻增大(其他支路不变),总电阻一定减少3.如图2.4-1所示,甲、乙两个电路,都是由一个灵敏电流计G 和一个变阻器R 组成,它们之中一个是测电压的电压表,另一个是测电流的电流表,那么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A .甲表是电流表,R 增大时量程增大B .甲表是电流表,R 增大时量程减小C .乙表是电压表,R 增大时量程减小D .上述说法都不对4.电流表的内阻是R g =200 Ω,满刻度电流值是I g =500 μA ,现欲把这个电流表改装成量程为1.0 V 的电压表,正确的方法是( )A .应串联一个0.1 Ω的电阻B .应并联一个0.1 Ω的电阻C .应串联一个1 800 Ω的电阻D .应并联一个1 800 Ω的电阻课堂探究:一、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理解及应用 [问题导引]每年春节期间,大街小巷的树上都挂满了装饰用的串串小彩灯,当夜幕降临的时候,火树银花,非常好看。
4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1.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流串联电路各处的电流相等,即I=I1=I2=…=I n。
并联电路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即I=I1+I2+…+I n.2.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电压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即U=U1+U2+…+U n。
并联电路的总电压与各支路电压相等,即U=U1=U2=…=U n。
3.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阻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即R=R1+R2+…+R n。
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的倒数之和,即错误!=错误!+错误!+…+错误!。
夜晚,城市的高大建筑物上张灯结彩,这些灯忽明忽暗,闪烁不停,把城市打扮得分外美丽,如图所示.如果一串灯中的一个灯泡损坏后,整串灯就不亮了,为什么一个灯泡损坏后整串灯就不亮了呢?提示:因为它们是串联关系.4.电压表和电流表(1)电流表G(表头)主要参数有三个:①电流表G的电阻R g,通常叫做电流表的内阻.②指针偏转到最大刻度时的电流I g,叫做电流表G的满偏电流,也叫电流表G的电流量程.③电流表G通过满偏电流时,加在它两端的电压U g叫做满偏电压,也叫电压量程.由欧姆定律U g=I g R g可知,电流表G的满偏电流和满偏电压一般都比较小.(2)当改成量程为U的电压表时,应串联一个电阻R,因为串联电阻有分压作用,因此叫分压电阻,电压表的总电阻:R V=R g+R.(3)当改成量程为I的电流表时,应并联一个电阻R,因为并联电阻有分流作用,因此叫分流电阻,电流表的总电阻为R A=错误!。
用相同的电流表G改装的电压表V和电流表A,分别测量电压和电流时,指针偏角均为满刻度的错误!,试问这两种情况下表头G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是否相等?提示:因为是相同的电流表改装的电压表和电流表,指针偏角相同,说明通过的电流I 相同,所以表头G两端的电压(U=IR g)也相同.考点一对串并联电路的分析1.串联电路的分压作用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如图所示,由欧姆定律知U1=I1R1,U2=I2R2,…,U n=I n R n,而I1=I2=…=I n,所以有错误!=错误!=…=U nR n,故串联电路各电阻分得的电压与阻值成正比.2.并联电路的分流作用在并联电路里,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如图所示,由欧姆定律U1=I1R1,U2=I2R2,…,U n=I n R n,而U1=U2=…=U n,所以有I1R1=I2R2=…=I n R n,故并联电路中通过各支路电阻的电流跟它们的阻值成反比.3.并联电路总电阻的讨论(1)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小于任意一个支路的电阻;(2)n个阻值相等的电阻并联,总电阻为一个电阻的n分之一;(3)当一个很大的电阻与一个很小的电阻并联时,总电阻更接近于小电阻;(4)若并联的支路增多时,总电阻将减小;(5)若增大某一个支路电阻,则总电阻随之增大.(1)无论串联、并联还是混联,只要其中一个电阻增大,总电阻一定增大;只要其中一个电阻减小,总电阻一定减小.(2)电阻串联起分压作用,电阻并联起分流作用.(3)若并联的支路增多时总电阻将减小.【例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1=8 Ω,R2=4 Ω,R3=6 Ω,R4=3 Ω。
高中物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连接方式和特点。
2. 让学生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规律,能运用串并联电路的规律分析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串联电路1.1 串联电路的概念1.2 串联电路的特点1.3 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1.4 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2. 并联电路2.1 并联电路的概念2.2 并联电路的特点2.3 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2.4 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概念、特点、电流规律和电压规律。
2. 教学难点: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探索串并联电路的规律。
2. 利用实验器材,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知识。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串并联电路应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电路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电路的连接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串联电路:介绍串联电路的概念、特点,演示串联电路的电流、电压规律。
3. 讲解并联电路:介绍并联电路的概念、特点,演示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规律。
4. 实验操作:让学生利用实验器材,自行搭建串并联电路,观察电流、电压的变化,巩固所学知识。
5.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生活中的串并联电路应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的记忆。
7. 布置作业: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串并联电路概念、特点、电流电压规律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以及对实际问题分析的能力。
电流和电路导学案第3节串联和并联一、知识点及考查角度系统学习(重点)知识点1:串联和并联1.串联和并联是电路的两种连接方式。
2.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串联电路并联电路定义特点电流特点用电器工作特点开关作用特点3.易错提示:一个开关同时控制两盏灯,两灯可能串联,也可能并联(开关在干路)。
4.二级结论:用电器相互影响的是串联电路,互不影响的是并联电路。
典型试题考查内容一:串联电路【例1-1】几个电灯串联,接通电源后,如果其中一个电灯的灯丝断了,电路的其他部分没有发生故障,则其余的电灯将( ) A.仍然亮B.不亮C.有的亮,有的不亮D.无法判断解析:串联电路中只有一条电流路径,其中一个电灯的灯丝断了,整个电路就成了断路,不会有电流,故电灯都不亮。
答案:B【方法规律】串联电路中用电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l -1.<黑龙江齐齐哈尔改编>下列给出的用电器中连接方式属于串联的是( )A.烘托节日气氛的小彩灯B.道路两旁的路灯C.家中的电视机、电脑等家用电器D.教室里照明用的日光灯考查角度2:并联电路(重点)【例1-2】<山西>如图15-3-1所示,试在两个虚线框内填“电源”和“开关”的符号。
要求:当开关都闭合时两灯组成并联电路。
解:如图15-3-2所示。
【方法规律】可用整体法分析:因为开关与用电器串联使用,要使开关都闭合时两灯组成并联电路,可把开关和电灯看成一个整体,左边的电灯和下面的虚线框串联连接,所以下面的虚线框内是开关,上面的虚线框内是电源。
1-2.如图15 -3-3所示电路中,将开关S闭合,灯L1和灯L2均发光,则灯L1和灯L2 联。
知识点2:生活中的电路(重点)1.常见的并联电路:家庭中的各用电器;马路上的路灯;电吹风中的电动机和电热丝。
2.常见的串联电路:节日中装饰用的小彩灯。
3.【拓展】“拆除法识别串、并联电路”:拆除其中的一个用电器,若其他用电器无法工作,是串联;若其他用电器仍能工作,是并联。
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导学案水车完全中学 张栋杰【导学目标】 1. 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培养连接电路和使用电流表的技能 2. 学会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 3. 会分析实验数据,归纳总结出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重点】在实验中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难点】掌握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学法指导】阅读课本第49—52页的内容,认真观察本课的插图和课本的演示实验的内容,知道如何使用电流表,从实验中得出串联、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并用其规律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知识链接】1、电流表的使用规则是:(1)电流表必须和被测的用电器 联。
(2)电流必须从 接线柱流入,从 接线柱流出, 即“+”进“-”出。
(3)必须正确选择 。
(4)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连到 的两极.2、熟悉电流表的读数。
【课堂导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实验一】: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1.提出问题:串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有什么关系?2.猜想与假设: 。
3.设计并进行实验:①设计实验电路,画出实验电路图,同时把电流表接入图中A 、B 、C 三处,并同时测出A 、B 、C 三点的电流I A 、I B 、I C ; ②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③换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再次进行测量;④注意正确使用电流表,把实验结果如实地记录下来,填写在下面的实验记录中。
4.分析与论证:I A I B I C5.实验结论: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用公式表达为:【实验二】: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1.提出问题: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有什么关系?2.猜想与假设: 。
3.设计并进行实验:①设计实验电路,画出实验电路图,同时把电流表接入图中A 、B 、C 三处,并同时测出A 、B 、C 三点的电流I A 、I B 、I C ;②根据电路图连实物电路;③换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再次进行测量;④注意正确使用电流表,把实验结果如实地记录下来,填写在下面的实验记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