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美术七年级下册第八课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4
欣赏导入
通过多媒体对朱耷的作品《荷花水鸟图》的欣赏导入,讲述画面背
后的故事,引出这种绘画方法——写意花卉
培养学生对花鸟画的借物喻
人,托物言志的内涵的理解。
学生共同探讨
讲授分析互相研讨
小试身手
文人画:
教师对文人画的发展及文人与政治的关系,让学生进一步了解。
让学生欣赏教材中的牵牛花画法步骤,找同学进行分析:
1.以小组为单位:发现了花的绘制步骤?
你看懂了哪一步的用笔、用墨?
叶子的画法是怎样的?如何区分前后?
2.教师演示示范牵牛花的画法:
重点强调,中锋、侧缝,墨的调配、色的调配
简单讲授构图的方法
结合刚才的分析和教师的示范,让学生进行尝试,把看到的过程和方
法变成现实中的作品。
学生对于作品的收集不是很
完全,主要还是以教师的课件为
主。
合作学习。
第8课提线纸偶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制作提线纸偶的基本方法。
2、能力目标:利用纸的材料,经过奇特的创想和处理,表现出一幅独特的提线纸偶作品,用制作难道纸偶编故事并表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意识和设计意识,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体验艺术创造以及合作带来的乐趣。
2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想象已经开始接近客观实际,课堂中必须要有一定的有效资源才能打动他们,让其积极投入到创作中来。
同时学生的操作及创新思维也在逐渐增强,具有了一定的合作意识。
因此在教学中多设计让学生参与体验的环节,合作研究,启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将会极大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3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制作提线纸偶的基本方法,感受提线纸偶的形式美感。
难点:形象的设计和提线的连接、调节方法。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趣味导入1、趣味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木偶剧吗?老师也特别喜欢,现在我就请你们来看一段精彩的木偶戏。
(课件木偶戏)看完木偶戏,我们深入了解一下提线木偶。
通过介绍我们知道提线木偶是由偶头、笼腹、四肢、提线、勾牌等几部分组成的,那我们来猜一猜这一部分的名称是什么呢?(课件分别指偶头、笼腹、四肢、提线、勾牌)。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引导下“猜一猜”,探究提线木偶的构造,为下一步做提线纸偶做好铺垫!师:今天这节课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件偶的作品,大家看这件偶的作品是由什么材料制作的?这就是提线纸偶,提线纸偶也像木偶剧中的木偶人一样,可以用线吊起来进行演出,如果再配上背景、音乐,一定和真的木偶剧一样好看!那想不想自己亲手制作一个纸偶啊?这节课我们就来制作一个提线纸偶。
导出课题:提线木偶(板书课题)活动2【讲授】引导思考·启发思考·欣赏优秀作品·作业要求1、引导思考师:怎样才能制作一个活泼好动、特征鲜明的纸偶呢?我们先来欣赏书中18页的作品,大家来观察上图3个和尚与下图小兔子的头部制作有什么不同呢?生:三个和尚的头部是平面的,小兔子的头是立体的。
《写意花卉》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写意花卉的一些基本知识,学习描绘花、叶、茎的初步技能。
2、体验写意花卉的临摹方法、步骤,掌握用笔、用墨、用色的初步技能。
3、培养热爱大自然美好事物的情景,在观察、表现事物时形成一丝不苟、胆大心细的态度和作风。
二、教学重点:写意花卉的临摹技法。
三、教学难点:用笔肯定,表现花卉达到形与神的统一。
四、教学过程:1、什么是写意花卉?写意花卉是针对工笔花卉而言的,写意总体比较抽象,讲求意境,工笔就比较逼真,讲求真实。
写意的用纸为生宣,工笔为熟宣,技法上写意泼墨为主,工笔则要先打底,再上色。
2、写意花卉与工笔花卉图片对比欣赏。
3、欣赏画家的作品,同时对画家略作介绍。
(简略介绍4位国画大师以及欣赏他们的作品。
齐白石、潘天寿、徐悲鸿、黄宾虹)齐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二十世纪十大画家之一。
大凡花鸟虫鱼、山水、人物,无一不精,无一不新。
为现代中国史创造了一个质朴清新的艺术世界。
黄宾虹:(1865—1955)祖籍安徽歙县,出生于浙江金华,二十世纪十大画家之一。
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的开派巨匠,有“千古以来第一的用墨大师”之誉。
与齐白石合称“南黄北齐”,擅长山水、花卉,并注重写生。
潘天寿:(1897—1971)浙江海宁人,二十世纪十大画家之一。
他精于写意花鸟和山水,擅长画鹰、八哥、蔬果、松、梅。
他的艺术博采众长,不仅笔墨苍古,凝炼老辣,而且大气磅礴,雄浑奇崛,具有摄人心魄的力量感和现代结构感。
徐悲鸿:(1895—1953)江苏宜兴人,二十世纪十大画家之一。
他的作品融古今中外技法于一身,在我们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巨大作用,他创作的题材广泛,山水、花鸟、走兽、人物等,无不落笔有神,栩栩如生。
4、选择荷花进行临摹分析,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荷花的形态,研究临摹步骤,对具体的用笔、用墨、用色也进行分析。
5、观看荷花教学视频,学习写意荷花的画法。
6、布置作业:用写意技法临摹一幅花卉画,可尝试加上自己的想象发挥。
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知识汇总自学:1.《格尔尼卡》的作者是西班牙画家毕加索。
“我是依我所想来画对象, 而不是依我所见来画的。
”是(毕加索)的艺术观点。
2.《格尔尼卡》运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
3.毕加索是西方现代美术最具创造性和影响力的大师。
他的作品受非洲黑人艺术、原始艺术、东方艺术及塞尚的影响。
1906--1907年间, 开始对绘画形式结构进行探索, 并创造出立体主义风格。
4、立体主义风格出现在1906—1907年, 《亚威农的少女》毕加索。
第一课:艺术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1.《虾》的是齐白石的中国画(写意花鸟画)。
2.《拜克托瓦尔山》是法国画家塞尚的油画风景画。
3.《夜咖啡馆》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梵高的油画。
4.《开国大典》是中国画家董希文的油画作品。
《长城》(中国画)现代吴冠中5.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张躁所说), 但这句话出自于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
造化: 大自然的意思。
第二课: 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立体的表达1.画个圆圈像个环, 画出圆形的结构就可以表达出物体的体积。
2.立体图像比平面图形更能体现出物体的体积感和空间感。
3.手绘线条物象立体的表达方法: 表达直观感受的方法、表达结构分析的方法、表达主观理解的方法。
4.直观感受法: 把看见的都画出来, 看不到的不用画。
要求: 有一定绘画基础, 能运用透视等方法正确表现, 有一定难度。
5、结构分析法: 把物体看成透明的, 将遮挡的部分也画出来。
要求: 有美术功底, 熟悉物体结构。
难度较大一点。
6.主观理解法:根据自己对物象的理解和认识进行绘画。
怎么理解就怎么画。
要求:任何人都可以随意画, 但是想画的特别好, 需要拥有美术功底, 认真思考。
7、同类色:色相性质相同, 色度有深浅变化。
特点:柔和, 温馨, 统一, 和谐。
第三课: 同类色与邻近色1.同类色指色相性质相同, 但色度有深浅之分。
2、色相环中相距60度, 或者相隔三个位置以内的两色, 互为邻近色关系。
教学过程与方法第二课手绘线条图像——物像立体的表达教学过程与方法第三课同类色和邻近色第四课《色彩的对比》显性目标:认知目标:学习和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引导学生感受色彩对比的形式美感,能初步运用色彩的对比知识完成一幅作业。
能力目标:通过欣赏、分析生活中和艺术作品中的色彩对比现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色彩造型能力。
隐性目标:通过欣赏我国古建筑及民间工艺品中对色彩的运用,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热爱生活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色彩的对比关系,感受对比的形式美感。
教学难点:艺术实践中对比色的选择与搭配。
学习材料:导入新课:生活中有很多对比现象,在色彩世界也是一样。
出示课题:色彩的对比一、讲授新课:结合图片分析:1.哪些色彩是对比色?(出示色相环)2.引导学生分析色相环中的色彩,找出对比色。
3.总结:色相环中互为150。
一180。
的色彩为强烈对比。
4.山示色卡,请学生挑出几组对比色。
5.生活中的对比色。
提问:我们周围哪儿有对比色?6.观察教材上的图片,找出有哪些对比色?给你什么感觉?7.分析课本上画家作品。
提问:画面上用了哪些对比色?有什么作用? 8.继续分析课件——艺术作品中对比色的作用。
二、运用色彩的对比进行民间工艺品色彩设计。
1.为学生提供民间工艺品设计图。
2.分析如何用对比色设计颜色。
出示部分运用对比色的剪贴画作品,引导学生课后进一步练习。
l 作业展评:辅导学生完成作业,组织学生展示作品并评价。
课后小结:第五课色彩的调和第六课学习服装的色彩搭配第七课中国画的笔墨情趣一、教学内容分析:《用笔墨来说话》是人教版初中美术第三册“造型·表现”单元的第一部分。
教材内容主要是介绍水墨画的绘画语言——“笔墨”,以及运用“笔墨”来表达思想感情、“传达心灵的絮语”。
新课程标准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要求是:“有意图地运用美术语言,选择恰当的工具、材料,以绘画和雕塑等形式,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盛唐女性的生活—<捣练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会多角度、多视点欣赏、评述《捣练图》;(2)了解唐代人物画概况;(3)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发展;(4)学会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查阅、收集资料的能力;(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后分析、解决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3、情感目标:(1)提高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和欣赏、审美水平;(2)体会中国古代人物画,特别是唐代仕女画独特的艺术魅力;(3)了解唐代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多角度、多视点欣赏、评述《捣练图》教学难点: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课件一、课前准备的相关资料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教学过程:一、布置课前学习任务。
教师要求学生查阅书籍,或上网查询网页、网站,收集、整理和《捣练图》相关的信息资料。
(可制成读书卡片)二、播放影视剧《大明宫词》片段,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共鸣,对唐代妇女的社会生活状况有个直观印象。
导入《捣练图》。
三、尝试以制作简单网页的形式学习《捣练图》及唐代仕女画:以网页设计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在此基础上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一)版块设计:学生在掌握一定制作网页方法和要求的基础上,分组讨论网页版块组成。
教师给予适当指导。
讨论后师生共同总结确定。
版块一:仕女画(相关文字、图片)版块二:宋徽宗赵佶(相关文字、图片)版块三:唐女性形象(相关文字、图片)版块四:画家小传(相关文字、图片)版块五:思考与讨论(二)围绕《捣练图》进行研究性学习,充实网页版块。
1、分组讨论以上前四个版块。
通过汇总已备学习资料,查阅书籍,上网等形式,将和本专题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归并,经讨论一致同意后整理成文,由各组派代表陈述本组观点。
2、重点分析第五版块,确定研究内容。
教师点拨学生从不同角度确定“思考与讨论”版块的内容。
学生思考、讨论、分析、解决,总结。
人美版美术七年级下册第八课《商品包装的色彩搭配》教学设计韩继峰课题:《商品包装的色彩搭配》课型:综合.实践课时:二课时内容分析:1、教材分析:本课讲述的是色彩的搭配在商品包装上的运用,包括:色彩设计的基本知识、色调、包装的形式、消费者的审美观点等,主要传达的是色彩的有机搭配产生的视觉冲击力,引起的购买欲,以及培养学生理解色彩搭配与一般审美取向的认识和能力。
2、学生分析: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对商品的包装有了一定的认识,对色彩的敏感程度也不错,在以前的授课过程中色彩的知识,已经讲过了。
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
只要引导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认识到色彩搭配对于商品包装的重要性就可以,同时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亲历感受。
教学目标:1、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商品的包装的图片和实物,使学生感受到色彩搭配对于商品包装的重要性。
2、通过帮助学生就商品包装的色彩搭配规律展开调查,分析、研究,使学生理解色彩搭配和商品包装之间的关系,以及色彩搭配和人们审美取向之间的关系。
3、通过生动的教学形式,指导学生进行商品包装的搭配练习,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具体的色彩搭配知识,为进一步的商品包装的设计打下基础。
能力目标:1、在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美有更强烈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
在基础上提高设计能力,为今后走向社会提高生活能力和竞争能力。
2、通过教师的引导,加强学生对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点:1、色彩搭配对商品包装的重要性2、商品包装色彩搭配的主要特点教学难点:怎样利用色彩的语言表现商品的属性与特点教学准备:多媒体商品实物若干学生准备:纸张、铅笔、色彩笔教学安排:本节课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以学生自学、认识调查研究为主第二课时主要以综合实践、参与设计制作为主教学设想或教学策略:1、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2、教学流程:提出问题——学生研讨探究——师生研究——学生实践——自评他评——布置下节课任务活动概述:在本节课中我是让学生作为一个商品的生产厂家来参与活动的,你是一个商品的生产厂家你不会希望你的商品卖不出去吧,那么你是怎样包装你的商品的,提出你的方案。
人美版美术七年级下册第八课
《商品包装的色彩搭配》教学设计
韩继峰
课题:《商品包装的色彩搭配》
课型:综合.实践
课时:二课时
内容分析:
1、教材分析:本课讲述的是色彩的搭配在商品包装上的运用,包括:色彩设计的基本知识、色调、包装的形式、消费者的审美观点等,主要传达的是色彩的有机搭配产生的视觉冲击力,引起的购买欲,以及培养学生理解色彩搭配与一般审美取向的认识和能力。
2、学生分析: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对商品的包装有了一定的认识,对色彩的敏感程度也不错,在以前的授课过程中色彩的知识,已经讲过了。
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
只要引导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认识到色彩搭配对于商品包装的重要性就可以,同时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亲历感受。
教学目标:
1、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商品的包装的图片和实物,使学生感受到色彩搭配对于商品包装的重要性。
2、通过帮助学生就商品包装的色彩搭配规律展开调查,分析、研究,使学生理解色彩搭配和商品包装之间的关系,以及色彩搭配和人们审美取向之间的关系。
3、通过生动的教学形式,指导学生进行商品包装的搭配练习,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具体的色彩搭配知识,为进一步的商品包装的设计打下基础。
能力目标:
1、在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美有更强烈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
在基础上提高设计能力,为今后走向社会提高生活能力和竞争能力。
2、通过教师的引导,加强学生对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点:
1、色彩搭配对商品包装的重要性
2、商品包装色彩搭配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怎样利用色彩的语言表现商品的属性与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商品实物若干
学生准备:纸张、铅笔、色彩笔
教学安排:本节课分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主要以学生自学、认识调查研究为主
第二课时主要以综合实践、参与设计制作为主
教学设想或教学策略:
1、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2、教学流程:提出问题——学生研讨探究——师生研究——学生实践——自评他评——布置下节课任务
活动概述:
在本节课中我是让学生作为一个商品的生产厂家来参与活动的,你是一个商品的生产厂家你不会希望你的商品卖不出去吧,那么你是怎样包装你的商品的,提出你的方案。
那么你还可以问一下你身边的同学看看他会不会买你的商品,为什么?色彩的知识识怎样运用?让你的同学给你出一
个主意,共同来探究。
教学过程:
1、导入课题:
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及说明教学的目标,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分作学习,可以是设计一种商品的作为一组。
2、研究课本得出结论:
①色彩的作用:表现情感、刺激视觉冲击力、快速传达某种信息的作用,而商品包装就是运用了这一点。
②商品包装的目的: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力,提高销售量,保护商品,便于运输。
③商品包装设计的一般规律:易记、好辨认;单纯色彩组合;强烈的色彩冲击力;不同年龄段的人消费心理。
3、师生验证结论: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加深学生的认识,提高学生色彩搭配、辨别、审美的能力
4、学生综合实践(对自己熟悉的商品改装):学生们合作探究或是自己设计草图,或是形成文字方案。
5、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6、学生自评,学生他评,教师综合评议
①谈谈自己的设计理念
②谈谈你对同学设计的草图或是文字的方案有什么建设性的意见
7、教师总结:同学们在上课的过程中,能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并且有很多创设性的建议,同学们做得很好。
①提出下节课的任务要求
②同学们在课后搜集相关的资料进一步来完善自己设计构思
③同学们可以进行社会调查,对部分商品进行建设性的改造
板书设计:
商品包装的色彩搭配
1 、概念
2 、色彩的作用
3 、商品包装的目的
4 、商品包装设计的一般规律
教学反思和回顾: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可以看出学生的接受能力是很强的,且由于学生所处的年龄段,他们提出的问题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有很强的建设性。
通过教学过程,可以看出学生对环境的保护意识的加强,不随便丢包装袋和生活垃圾。
通过对商品包装的实践活动,增强了学生对商品包装设计以
及购买商品选择的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