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doc
- 格式:doc
- 大小:26.02 KB
- 文档页数:10
第一课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学过程与方法第二课手绘线条图像——物像立体的表达教学过程与方法第三课同类色和邻近色第四课《色彩的对比》显性目标:认知目标:学习和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引导学生感受色彩对比的形式美感,能初步运用色彩的对比知识完成一幅作业。
能力目标:通过欣赏、分析生活中和艺术作品中的色彩对比现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色彩造型能力。
隐性目标:通过欣赏我国古建筑及民间工艺品中对色彩的运用,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热爱生活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色彩的对比关系,感受对比的形式美感。
教学难点:艺术实践中对比色的选择与搭配。
学习材料:导入新课:生活中有很多对比现象,在色彩世界也是一样。
出示课题:色彩的对比一、讲授新课:结合图片分析:1.哪些色彩是对比色(出示色相环)2.引导学生分析色相环中的色彩,找出对比色。
3.总结:色相环中互为150。
一180。
的色彩为强烈对比。
4.山示色卡,请学生挑出几组对比色。
5.生活中的对比色。
提问:我们周围哪儿有对比色6.观察教材上的图片,找出有哪些对比色给你什么感觉7.分析课本上画家作品。
提问:画面上用了哪些对比色有什么作用8.继续分析课件——艺术作品中对比色的作用。
二、运用色彩的对比进行民间工艺品色彩设计。
1.为学生提供民间工艺品设计图。
2.分析如何用对比色设计颜色。
出示部分运用对比色的剪贴画作品,引导学生课后进一步练习。
l 作业展评:辅导学生完成作业,组织学生展示作品并评价。
课后小结:第五课色彩的调和第六课学习服装的色彩搭配第七课中国画的笔墨情趣一、教学内容分析:《用笔墨来说话》是人教版初中美术第三册“造型·表现”单元的第一部分。
教材内容主要是介绍水墨画的绘画语言——“笔墨”,以及运用“笔墨”来表达思想感情、“传达心灵的絮语”。
新课程标准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要求是:“有意图地运用美术语言,选择恰当的工具、材料,以绘画和雕塑等形式,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
⼈美版最新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集⼈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学;格尔尼卡⼀、教学⽬标(⼀)充分发挥学⽣的⾃主学习和探究的精神,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和追求正义与公正的价值观。
(⼆)让学⽣在积极参与讨论.探究.体验的过程中,了解美术鉴赏的⽅法和程序,理解作品的意蕴。
⼆、教学重点:了解作品中艺术语⾔与主题表达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理解象征性和⽴体派的艺术⼿法。
四、教学准备:学⽣课前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准备铅笔、课本。
五、教学⽅法:欣赏法.理解法.六、教学过程:(⼀).导⼊:1、联系学⽣在⽣活中绘画时对情绪的体现和认识,体味情绪与作品风格的关系。
2、提出问题“这节课我们也来欣赏⼀幅绘画作品,你来设想⼀下,他们是在什么情绪下创作绘画的?”激发学⽣学习的欲望。
(⼆)、学习新内容:1、直观感受作品,并描述其带来的⼼理感受。
2、探究:理解作此⽂转⾃斐.斐课件.园 品内涵应从⼏个⽅⾯⼊⼿。
3、学⽣介绍搜集到的作者、作品、背景资料。
4、欣赏作者其他作品和同⼀时期画家作品,认识⽴体主义的作画⽅法,及其形成的原因。
(三)赏析作品:1、结合课件展⽰,引导学⽣观察⽜、马、母亲、灯、举灯的⼈、跳楼的⼈、逃⽣⼈的表情、姿态,⽤形容词或短句描述其带来的⼼理感受,并讨论、分析画⾯形象的象征意义。
2、理解象征性艺术⼿法的应⽤。
3、分析作品⾊彩、构图对作品主题表达所起的作⽤,对作品进⾏归纳性评价。
(四)、总结赏析办法:1、在深⼊理解作品内涵的基础上,说出现在对作品的感受及学习收获。
2、总结赏析这类表现性美术作品的基本⽅法:看⼀看,找⼀找,想⼀想。
(五)练习活动:联系1937我国⼈民⽣活的悲惨状况,激起学⽣的情绪,尝试⽤象征性的艺术⼿法、半抽象的绘画⽅法表现⾃⼰对战争的感受(六)、展⽰作品:1、学⽣展⽰作品,并进⾏⾃我评价与解释。
2、拓展知识,表达战争感受的形式是多样的,如戏剧⽂学、⾳乐等。
七、板书设计格尔尼卡⽜头:德国法西斯马;西班⽛⽆辜百姓课后反思:第⼀课艺术源于⽣活,⾼于⽣活课型:欣赏课⼀、教学⽬标:1、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进⼀步理解"艺术源于⽣活,⾼于⽣活。
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自学;格尔尼卡一、教学目标(一)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精神,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和追求正义与公正的价值观。
(二)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探究.体验的过程中,了解美术鉴赏的方法和程序,理解作品的意蕴。
二、教学重点:了解作品中艺术语言与主题表达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理解象征性和立体派的艺术手法。
四、教学准备:学生课前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准备铅笔、课本。
五、教学方法:欣赏法.理解法.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联系学生在生活中绘画时对情绪的体现和认识,体味情绪与作品风格的关系。
2、提出问题“这节课我们也来欣赏一幅绘画作品,你来设想一下,他们是在什么情绪下创作绘画的?”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学习新内容:1、直观感受作品,并描述其带来的心理感受。
2、探究:理解作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 品内涵应从几个方面入手。
3、学生介绍搜集到的作者、作品、背景资料。
4、欣赏作者其他作品和同一时期画家作品,认识立体主义的作画方法,及其形成的原因。
(三)赏析作品:1、结合课件展示,引导学生观察牛、马、母亲、灯、举灯的人、跳楼的人、逃生人的表情、姿态,用形容词或短句描述其带来的心理感受,并讨论、分析画面形象的象征意义。
2、理解象征性艺术手法的应用。
3、分析作品色彩、构图对作品主题表达所起的作用,对作品进行归纳性评价。
(四)、总结赏析办法:1、在深入理解作品内涵的基础上,说出现在对作品的感受及学习收获。
2、总结赏析这类表现性美术作品的基本方法:看一看,找一找,想一想。
(五)练习活动:联系1937我国人民生活的悲惨状况,激起学生的情绪,尝试用象征性的艺术手法、半抽象的绘画方法表现自己对战争的感受(六)、展示作品:1、学生展示作品,并进行自我评价与解释。
2、拓展知识,表达战争感受的形式是多样的,如戏剧文学、音乐等。
七、板书设计格尔尼卡牛头:德国法西斯马;西班牙无辜百姓课后反思:第一课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课型:欣赏课一、教学目标:1、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第一课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学过程与方法第二课手绘线条图像——物像立体的表达教学过程与方法第三课同类色和邻近色第四课《色彩的对比》显性目标:认知目标:学习和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引导学生感受色彩对比的形式美感,能初步运用色彩的对比知识完成一幅作业。
能力目标:通过欣赏、分析生活中和艺术作品中的色彩对比现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色彩造型能力。
隐性目标:通过欣赏我国古建筑及民间工艺品中对色彩的运用,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热爱生活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色彩的对比关系,感受对比的形式美感。
教学难点:艺术实践中对比色的选择与搭配。
学习材料:导入新课:生活中有很多对比现象,在色彩世界也是一样。
出示课题:色彩的对比一、讲授新课:结合图片分析:1.哪些色彩是对比色?(出示色相环)2.引导学生分析色相环中的色彩,找出对比色。
3.总结:色相环中互为150。
一180。
的色彩为强烈对比。
4.山示色卡,请学生挑出几组对比色。
5.生活中的对比色。
提问:我们周围哪儿有对比色?6.观察教材上的图片,找出有哪些对比色?给你什么感觉?7.分析课本上画家作品。
提问:画面上用了哪些对比色?有什么作用? 8.继续分析课件——艺术作品中对比色的作用。
二、运用色彩的对比进行民间工艺品色彩设计。
1.为学生提供民间工艺品设计图。
2.分析如何用对比色设计颜色。
出示部分运用对比色的剪贴画作品,引导学生课后进一步练习。
l 作业展评:辅导学生完成作业,组织学生展示作品并评价。
课后小结:第五课色彩的调和第六课学习服装的色彩搭配第七课中国画的笔墨情趣一、教学内容分析:《用笔墨来说话》是人教版初中美术第三册“造型·表现”单元的第一部分。
教材内容主要是介绍水墨画的绘画语言——“笔墨”,以及运用“笔墨”来表达思想感情、“传达心灵的絮语”。
新课程标准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要求是:“有意图地运用美术语言,选择恰当的工具、材料,以绘画和雕塑等形式,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美术教学设计任课教师:潘成贵任课班级:七(2)班使用时间:2016年春期目录一、盛唐女性的生活捣练图第1 课时第1周二、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第2课时第2周三、立体图象的表达第3课时第3周四、立体图象的表达第4 课时第4 周五、物象空间的表达第5课时第5 周六、物象空间的表达第6 课时第6 周七、单色版画第7 课时第7 周八、单色版画第8 课时第8 周九、纸的立体表现--纸雕塑第9 课时第9 周十、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第10课时第10周十一、商品包装的色彩搭配第11课时第11周十二、用电脑创造满意的色彩第12课时第12周十三、策划出游活动第13课时第13周十四、策划出游活动(二)第14课时第14周十五、旗帜与标志第15课时第15周十六、帽子和文化衫第16课时第16周十七、袋和包第17课时第17周十八、出游活动综合展示第18课时第18周课时教案第 1 课时第 1 周星期年月日课题一、盛唐女性的生活——《捣练图》教学目的认知目标:学生了解中国传统人物画的艺术特点,感受中国画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能力;通过对比等手段,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中西方绘画的体现出的不同的审美特征。
情感目标:让学生明白人们的审美观具有时代性。
环保目标:通过对唐代仕女作品的欣赏,让学生了解盛唐时期的历史、文化特征,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步教学内容五处讲讲思问问思教法:比较、学生自主学习【组织教学】组织纪律,稳定情绪。
新学期的开场白。
【引入新课】从哪一段历史开始用到了照片?(明清时期,注:照相技术产生于18世纪)。
那么在此之前,你们的教材都是通过什么样的形式来表现当时的历史场景的呢?(绘画形式)在照相技术还没有发明之前,绘画成为记载历史的主要方式。
而这当中,又以人物画发展得最早,可追溯到史前的岩画和陶绘。
那么,人物画发展到什么时候才真正成熟了呢?下面就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的第一面,看看这件作品反映的是哪个时代的人物?猜猜她们都在做什么?(学生发言)【讲授新课】一、作品的时代和背景作品创作于唐代。
《格尔尼卡》第一课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学过程与方法第二课手绘线条图像——物像立体的表达教学过程与方法第三课同类色和邻近色第四课色彩的对比教学目标:显性目标:认知目标:学习和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引导学生感受色彩对比的形式美感,能初步运用色彩的对比知识完成一幅作业。
能力目标:通过欣赏、分析生活中和艺术作品中的色彩对比现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色彩造型能力。
隐性目标:通过欣赏我国古建筑及民间工艺品中对色彩的运用,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热爱生活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色彩的对比关系,感受对比的形式美感。
教学难点:艺术实践中对比色的选择与搭配。
导入新课:生活中有很多对比现象,在色彩世界也是一样。
出示课题:色彩的对比l 讲授新课:结合图片分析:1.哪些色彩是对比色?(出示色相环)2.引导学生分析色相环中的色彩,找出对比色。
3.总结:色相环中互为150。
一180。
的色彩为强烈对比。
4.山示色卡,请学生挑出几组对比色。
5.生活中的对比色。
提问:我们周围哪儿有对比色?6.观察教材上的图片,找出有哪些对比色?给你什么感觉?7.分析课本上画家作品。
提问:画面上用了哪些对比色?有什么作用?8.继续分析课件——艺术作品中对比色的作用。
运用色彩的对比进行民间工艺品色彩设计。
1.为学生提供民间工艺品设计图。
2.分析如何用对比色设计颜色。
出示部分运用对比色的剪贴画作品,引导学生课后进一步练习。
l 作业展评:辅导学生完成作业,组织学生展示作品并评价。
教学反思:第五课色彩的调和教材分析第六课学习服装的色彩搭配第七课中国画的笔墨情趣一、教学内容分析新课程标准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要求是:“有意图地运用美术语言,选择恰当的工具、材料,以绘画和雕塑等形式,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
因此教材中水墨画的笔墨技法知识篇幅较少,而用大量的作品来让学生欣赏、分析,以让学生懂得笔墨是用来营造画境、表达情感的。
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主题:美丽的艺术世界——七年级下册美术教学一、教学目标1. 了解美术艺术相关知识,提高审美和艺术欣赏水平;2.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3. 掌握基本绘画技巧和材料,提高绘画水平;4. 培养学生的美术爱好和艺术素养,促进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本教学内容共涉及8个部分,具体如下:模块 1:绘画的基本素描时间:2课时(1课时上机绘制)模块 2:色彩基础时间:3课时模块 3:拓印的概念和技法时间:2课时(1课时拓印)模块 4:色彩对比的表现时间:3课时模块 5:剪纸艺术时间:3课时(1课时制作剪贴画)模块 6:速写基础与实践时间:4课时(1课时现场速写)模块 7:线条表现与构图时间:3课时模块 8:水墨画基础与应用时间:4课时(1课时上机绘制)三、教学方法1. 视听教学法,展示相关美术图片或视频,加深学生的感受和理解;2. 演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实践,提高绘画和手工艺术能力;3. 群体性活动和小组互助学习,通过合作实践,提高集体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师角色1. 指导者和引导者,引导学生学习和实践;2. 观察者和评价者,对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创作进行评价;3. 学习顾问和艺术导师,为学生提供艺术知识和经验,帮助学生发展艺术素质和创造力。
五、学生角色1. 主体学习者,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掌握艺术知识和技能;2. 创造者和表达者,通过艺术创作和表达,展示自己的想象力和个性;3. 相互学习和交流,加强集体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考核方式1. 以课堂表现和作品为主要评价依据,考核主要包括技巧的掌握和创作的表现;2. 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形式,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3. 重视个别差异和个性发展,注重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和爱好。
课题:创作独特的形象,拼贴画
教学目标:
1.了解拼贴画的定义和发展历史;
2.了解和掌握拼贴画的基本制作方法;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艺术表现能力;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约10分钟)
1.向学生简要介绍拼贴画的定义和发展历史;
2.展示一些著名的拼贴画作品,引发学生对拼贴画的兴趣。
二、概念讲解(约10分钟)
1.解释什么是拼贴画,以及它的特点;
2.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拼贴画的构成要素。
三、制作方法演示(约15分钟)
1.向学生介绍基本的拼贴画制作方法,如选择素材、剪切、粘贴等;
2.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如何制作一幅简单的拼贴画作品。
四、课堂实践(约50分钟)
1.让学生自由选择素材,根据自己的主题创作一幅拼贴画作品;
2.教师在一旁指导学生的制作过程,提供有关技巧和建议;
3.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尝试不同的材料和组合方式。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约15分钟)
1.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并简要介绍作品的主题和创作
过程;
2.全班同学进行互动交流,通过评论和提问,共同欣赏和评价作品。
六、课堂小结(约5分钟)
1.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拼贴画的制作方法和特点;
2.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创作并尝试更多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
扩展活动:
1.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制作拼贴画作品,并组织展览;。
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的美术教案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的美术教案篇一: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课题《格尔尼卡》1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美版七年级第一课的内容,多采用了探究性的学习方法,向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图片资料,引导学生重点分析、认识作品的艺术语言。
油画《格尔尼卡》是西班牙画家毕加索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一幅具有重大影响及历史意义的杰作。
画中表现的是1937年德国法西斯疯狂轰炸西班牙小城格尔尼卡的暴行场面。
毕加索运用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绘画的形式,以变形、象征和寓意的手法描绘了在法西斯兽行下,人民惊恐、痛苦和死亡的悲惨情景。
表达了毕加索对法西斯战争罪恶的愤怒之情。
《格尔尼卡》一画激起了国际舆论对法西斯罪恶行径的强烈谴责。
本课时教学通过对《格尔尼卡》一画的欣赏,帮助学生对毕加索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绘画的理解,学习毕加索运用变形、象征和寓意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强烈情感,学习毕加索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美好品质。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学习对象为初一年级的新生,他们的美术理论知识掌握的较少,缺乏一定的欣赏方法的指导,甚至仍然用像不像来评价作品,加上欣赏时不会结合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的艺术风格来分析,所以常常看不懂,看不出好在哪,甚至还认为“难看”。
因此在备课的过程中我尽量从学生能接受的程度出发来有效化解本课的教学难题。
把对《格尔尼卡》的欣赏更多地围绕在美术创作的本意上来,即毕加索是怎样创造性的应用立体主义这一形式来充分表现战争这一主题。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欣赏作品《格尔尼卡》,理解象征性和立体主义结合的表现形式。
认识毕加索的艺术风格、创作背景时代、生平以及主要的美术作品。
2、能力目标:感受艺术大师的创造性思维,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对象征性绘画的欣赏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爱国、爱和平的主题思想,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和追求正义与公正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感受画家通过抽象的艺术语言所表达对法西斯暴行的愤怒之情。
第一课《盛唐女性的生活—<捣练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会多角度、多视点欣赏、评述《捣练图》;(2)了解唐代人物画概况;(3)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发展;(4)学会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查阅、收集资料的能力;(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后分析、解决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3、情感目标:(1)提高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和欣赏、审美水平;(2)体会中国古代人物画,特别是唐代仕女画独特的艺术魅力;(3)了解唐代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多角度、多视点欣赏、评述《捣练图》教学难点: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课件一、课前准备的相关资料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教学过程:一、布置课前学习任务。
教师要求学生查阅书籍,或上网查询网页、网站,收集、整理和《捣练图》相关的信息资料。
(可制成读书卡片)二、播放影视剧《大明宫词》片段,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共鸣,对唐代妇女的社会生活状况有个直观印象。
导入《捣练图》。
三、尝试以制作简单网页的形式学习《捣练图》及唐代仕女画:以网页设计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在此基础上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一)版块设计:学生在掌握一定制作网页方法和要求的基础上,分组讨论网页版块组成。
教师给予适当指导。
讨论后师生共同总结确定。
版块一:仕女画(相关文字、图片)版块二:宋徽宗赵佶(相关文字、图片)版块三:唐女性形象(相关文字、图片)版块四:画家小传(相关文字、图片)版块五:思考及讨论(二)围绕《捣练图》进行研究性学习,充实网页版块。
1、分组讨论以上前四个版块。
通过汇总已备学习资料,查阅书籍,上网等形式,将和本专题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归并,经讨论一致同意后整理成文,由各组派代表陈述本组观点。
2、重点分析第五版块,确定研究内容。
教师点拨学生从不同角度确定“思考及讨论”版块的内容。
学生思考、讨论、分析、解决,总结。
人美版美术七年级下册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人美版美术七年级下册教学教学目标:1. 了解人美版美术七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2.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创造力。
3. 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和审美意识。
教学内容:本教案将围绕人美版美术七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展开,包括以下主题:1. 线条的表现与控制2. 线条的表达与运用3. 线条的创意与设计4. 形体的造型与表现5. 形体的透视与构图6. 形体的创意与设计7. 色彩的表现与运用8. 色彩的创意与设计9. 美术作品的欣赏与评价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 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
2. 知识讲解(15分钟)- 通过课件、图片等多媒体工具,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具体内容和相关知识点。
- 结合实例,解释线条、形体和色彩在美术中的重要性和运用方法。
3. 示范与实践(30分钟)- 展示一些相关的美术作品,让学生观察、分析和欣赏。
- 针对本节课的主题,进行实际的绘画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 教师可以进行示范,指导学生如何运用线条、形体和色彩进行创作。
4. 提问与讨论(10分钟)- 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分享彼此的创作成果和心得体会。
5. 总结与展示(10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要点。
-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和评价。
6. 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的练习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创作,提高美术表现能力。
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2. 学生之间互相欣赏和评价作品,鼓励积极的互动和交流。
3. 收集学生的作品和反馈意见,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估和改进。
教学资源:1. 人美版美术七年级下册教材和课件。
2. 相关美术作品的图片或视频。
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美术教学设计任课教师:潘成贵任课班级:七(2)班使用时间:2016年春期目录一、盛唐女性的生活捣练图第1 课时第1周二、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第2课时第2周三、立体图象的表达第3课时第3周四、立体图象的表达第4 课时第4 周五、物象空间的表达第5课时第5 周六、物象空间的表达第6 课时第6 周七、单色版画第7 课时第7 周八、单色版画第8 课时第8 周九、纸的立体表现--纸雕塑第9 课时第9 周十、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第10课时第10周十一、商品包装的色彩搭配第11课时第11周十二、用电脑创造满意的色彩第12课时第12周十三、策划出游活动第13课时第13周十四、策划出游活动(二)第14课时第14周十五、旗帜与标志第15课时第15周十六、帽子和文化衫第16课时第16周十七、袋和包第17课时第17周十八、出游活动综合展示第18课时第18周课时教案第 1 课时第 1 周星期年月日课题一、盛唐女性的生活——《捣练图》教学目的认知目标:学生了解中国传统人物画的艺术特点,感受中国画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能力;通过对比等手段,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中西方绘画的体现出的不同的审美特征。
情感目标:让学生明白人们的审美观具有时代性。
环保目标:通过对唐代仕女作品的欣赏,让学生了解盛唐时期的历史、文化特征,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步教学内容五处讲讲思问问思教法:比较、学生自主学习【组织教学】组织纪律,稳定情绪。
新学期的开场白。
【引入新课】从哪一段历史开始用到了照片?(明清时期,注:照相技术产生于18世纪)。
那么在此之前,你们的教材都是通过什么样的形式来表现当时的历史场景的呢?(绘画形式)在照相技术还没有发明之前,绘画成为记载历史的主要方式。
而这当中,又以人物画发展得最早,可追溯到史前的岩画和陶绘。
那么,人物画发展到什么时候才真正成熟了呢?下面就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的第一面,看看这件作品反映的是哪个时代的人物?猜猜她们都在做什么?(学生发言)【讲授新课】一、作品的时代和背景作品创作于唐代。
一、课题:《盛唐女性的生活—<捣练图>》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会多角度、多视点欣赏、评述《捣练图》;(2)了解唐代人物画概况;(3)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发展;(4)学会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查阅、收集资料的能力;(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后分析、解决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3、情感目标:(1)提高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和欣赏、审美水平;(2)体会中国古代人物画,特别是唐代仕女画独特的艺术魅力;(3)了解唐代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多角度、多视点欣赏、评述《捣练图》教学难点: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五、教学手段:ppt六、教学过程:(一、布置课前学习任务。
教师要求学生查阅书籍,或上网查询网页、网站,收集、整理和《捣练图》相关的信息资料。
(可制成读书卡片)(二、播放影视剧《大明宫词》片段,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共鸣,对唐代妇女的社会生活状况有个直观印象。
导入《捣练图》。
(三、尝试以制作简单网页的形式学习《捣练图》及唐代仕女画:以网页设计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在此基础上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一)版块设计:学生在掌握一定制作网页方法和要求的基础上,分组讨论网页版块组成。
教师给予适当指导。
讨论后师生共同总结确定。
版块一:仕女画(相关文字、图片)版块二:宋徽宗赵佶(相关文字、图片)版块三:唐女性形象(相关文字、图片)版块四:画家小传(相关文字、图片)版块五:思考与讨论(二)围绕《捣练图》进行研究性学习,充实网页版块。
1、分组讨论以上前四个版块。
通过汇总已备学习资料,查阅书籍,上网等形式,将和本专题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归并,经讨论一致同意后整理成文,由各组派代表陈述本组观点。
2、重点分析第五版块,确定研究内容。
教师点拨学生从不同角度确定“思考与讨论”版块的内容。
学生思考、讨论、分析、解决,总结。
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一、盛唐女性的生活捣练图第1 课时第1周二、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第2课时第2周三、立体图象的表达第3课时第3周四、立体图象的表达第4 课时第4 周五、物象空间的表达第5课时第5 周六、物象空间的表达第 6 课时第 6 周七、单色版画第7 课时第7 周八、单色版画第8 课时第8 周九、纸的立体表现--纸雕塑第9 课时第9 周十、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第10课时第10周十一、商品包装的色彩搭配第11课时第11周十二、用电脑创造满意的色彩第12课时第12周十三、策划出游活动第13课时第13周十四、策划出游活动(二)第14课时第14周十五、旗帜与标志第15课时第15周十六、帽子和文化衫第16课时第16周十七、袋和包第17课时第17周十八、出游活动综合展示第18课时第18周课时教案第 1 课时第 1 周星期一年 2 月18 日课题一、盛唐女性的生活——《捣练图》教学目的认知目标:学生了解中国传统人物画的艺术特点,感受中国画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能力;通过对比等手段,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中西方绘画的体现出的不同的审美特征。
情感目标:让学生明白人们的审美观具有时代性。
环保目标:通过对唐代仕女作品的欣赏,让学生了解盛唐时期的历史、文化特征,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步教学内容五处讲讲思问问思问教法:比较、学生自主学习【组织教学】组织纪律,稳定情绪。
新学期的开场白。
【引入新课】从哪一段历史开始用到了照片?(明清时期,注:照相技术产生于18世纪)。
那么在此之前,你们的教材都是通过什么样的形式来表现当时的历史场景的呢?(绘画形式) 在照相技术还没有发明之前,绘画成为记载历史的主要方式。
而这当中,又以人物画发展得最早,可追溯到史前的岩画和陶绘。
那么,人物画发展到什么时候才真正成熟了呢?下面就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的第一面,看看这件作品反映的是哪个时代的人物?猜猜她们都在做什么?(学生发言) 【讲授新课】一、作品的时代和背景作品创作于唐代。
1 10 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七年级美术教学计划与教学进度 一、 盛唐女性的生活 捣练图 第1 课时 第1周 二、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第 2课时 第2周 三、 立体图象的表达 第 3课时 第3周 四、 立体图象的表达 第 4 课时 第4 周 五、 物象空间的表达 第 5课时 第5 周 六、 物象空间的表达 第 6 课时 第6 周 七、 单色版画 第 7 课时 第 7 周 八、 单色版画 第 8 课时 第 8 周 九、 纸的立体表现--纸雕塑 第 9 课时 第 9 周 十、 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 第10课时 第10周 十一、 商品包装的色彩搭配 第11课时 第11周 十二、 用电脑创造满意的色彩 第课时 第周 十三、 策划出游活动 第13课时 第13周 十四、 策划出游活动(二) 第14课时 第14周 十五、 旗帜与标志 第15课时 第15周 十六、 帽子和文化衫 &nb3456789101113141516171819202223242526
2018--16 2 10
七年级美术教学计划与教学进度 一、 盛唐女性的生活 捣练图 第1 课时 第1周 二、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第 2课时 第2周 三、 立体图象的表达 第 3课时 第3周 四、 立体图象的表达 第 4 课时 第4 周 五、 物象空间的表达 第 5课时 第5 周 六、 物象空间的表达 第 6 课时 第6 周 七、 单色版画 第 7 课时 第 7 周 八、 单色版画 第 8 课时 第 8 周 九、 纸的立体表现--纸雕塑 第 9 课时 第 9 周 十、 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 第10课时 第10周 十一、 商品包装的色彩搭配 第11课时 第11周 十二、 用电脑创造满意的色彩 第课时 第周 十三、 策划出游活动 第13课时 第13周 十四、 策划出游活动(二) 第14课时 第14周 十五、 旗帜与标志 第15课时 第15周 十六、 帽子和文化衫 &nb3456789101113141516171819202223242526
2018--16 七年级美术教学计划与教学进度 一、 盛唐女性的生活 捣3 10
练图 第1 课时 第1周 二、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第 2课时 第2周 三、 立体图象的表达 第 3课时 第3周 四、 立体图象的表达 第 4 课时 第4 周 五、 物象空间的表达 第 5课时 第5 周 六、 物象空间的表达 第 6 课时 第6 周 七、 单色版画 第 7 课时 第 7 周 八、 单色版画 第 8 课时 第 8 周 九、 纸的立体表现--纸雕塑 第 9 课时 第 9 周 十、 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 第10课时 第10周 十一、 商品包装的色彩搭配 第11课时 第11周 十二、 用电脑创造满意的色彩 第课时 第周 十三、 策划出游活动 第13课时 第13周 十四、 策划出游活动(二) 第14课时 第14周 十五、 旗帜与标志 第15课时 第15周 十六、 帽子和文化衫 &nb3456789101113141516171819202223242526
2018--16 七年级美术教学计划与教学进度 一、 盛唐女性的生活 捣练图 第1 课时 第1周 二、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第 2课时 第2周 三、 立体图象的表达 4 10
第 3课时 第3周 四、 立体图象的表达 第 4 课时 第4 周 五、 物象空间的表达 第 5课时 第5 周 六、 物象空间的表达 第 6 课时 第6 周 七、 单色版画 第 7 课时 第 7 周 八、 单色版画 第 8 课时 第 8 周 九、 纸的立体表现--纸雕塑 第 9 课时 第 9 周 十、 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 第10课时 第10周 十一、 商品包装的色彩搭配 第11课时 第11周 十二、 用电脑创造满意的色彩 第课时 第周 十三、 策划出游活动 第13课时 第13周 十四、 策划出游活动(二) 第14课时 第14周 十五、 旗帜与标志 第15课时 第15周 十六、 帽子和文化衫 &nb3456789101113141516171819202223242526
2018--16 七年级美术教学计划与教学进度 一、 盛唐女性的生活 捣练图 第1 课时 第1周 二、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第 2课时 第2周 三、 立体图象的表达 第 3课时 第3周 四、 立体图象的表达 第 4 课时 第4 周 五、 物象空间的表达 5 10
第 5课时 第5 周 六、 物象空间的表达 第 6 课时 第6 周 七、 单色版画 第 7 课时 第 7 周 八、 单色版画 第 8 课时 第 8 周 九、 纸的立体表现--纸雕塑 第 9 课时 第 9 周 十、 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 第10课时 第10周 十一、 商品包装的色彩搭配 第11课时 第11周 十二、 用电脑创造满意的色彩 第课时 第周 十三、 策划出游活动 第13课时 第13周 十四、 策划出游活动(二) 第14课时 第14周 十五、 旗帜与标志 第15课时 第15周 十六、 帽子和文化衫 &nb3456789101113141516171819202223242526
2018--16 七年级美术教学计划与教学进度 一、 盛唐女性的生活 捣练图 第1 课时 第1周 二、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第 2课时 第2周 三、 立体图象的表达 第 3课时 第3周 四、 立体图象的表达 第 4 课时 第4 周 五、 物象空间的表达 第 5课时 第5 周 六、 物象空间的表达 第 6 课时 第6 周 七、 单色版画 6 10
第 7 课时 第 7 周 八、 单色版画 第 8 课时 第 8 周 九、 纸的立体表现--纸雕塑 第 9 课时 第 9 周 十、 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 第10课时 第10周 十一、 商品包装的色彩搭配 第11课时 第11周 十二、 用电脑创造满意的色彩 第课时 第周 十三、 策划出游活动 第13课时 第13周 十四、 策划出游活动(二) 第14课时 第14周 十五、 旗帜与标志 第15课时 第15周 十六、 帽子和文化衫 &nb3456789101113141516171819202223242526
2018--16 七年级美术教学计划与教学进度 一、 盛唐女性的生活 捣练图 第1 课时 第1周 二、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第 2课时 第2周 三、 立体图象的表达 第 3课时 第3周 四、 立体图象的表达 第 4 课时 第4 周 五、 物象空间的表达 第 5课时 第5 周 六、 物象空间的表达 第 6 课时 第6 周 七、 单色版画 第 7 课时 第 7 周 八、 单色版画 第 8 课时 第 8 周 九、 纸的立体表现--纸雕塑 7 10
第 9 课时 第 9 周 十、 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 第10课时 第10周 十一、 商品包装的色彩搭配 第11课时 第11周 十二、 用电脑创造满意的色彩 第课时 第周 十三、 策划出游活动 第13课时 第13周 十四、 策划出游活动(二) 第14课时 第14周 十五、 旗帜与标志 第15课时 第15周 十六、 帽子和文化衫 &nb3456789101113141516171819202223242526
2018--16 七年级美术教学计划与教学进度 一、 盛唐女性的生活 捣练图 第1 课时 第1周 二、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第 2课时 第2周 三、 立体图象的表达 第 3课时 第3周 四、 立体图象的表达 第 4 课时 第4 周 五、 物象空间的表达 第 5课时 第5 周 六、 物象空间的表达 第 6 课时 第6 周 七、 单色版画 第 7 课时 第 7 周 八、 单色版画 第 8 课时 第 8 周 九、 纸的立体表现--纸雕塑 第 9 课时 第 9 周 十、 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 第10课时 第10周 十一、 商品包装的色彩搭8 10
配 第11课时 第11周 十二、 用电脑创造满意的色彩 第课时 第周 十三、 策划出游活动 第13课时 第13周 十四、 策划出游活动(二) 第14课时 第14周 十五、 旗帜与标志 第15课时 第15周 十六、 帽子和文化衫 &nb3456789101113141516171819202223242526
2018--16 七年级美术教学计划与教学进度 一、 盛唐女性的生活 捣练图 第1 课时 第1周 二、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第 2课时 第2周 三、 立体图象的表达 第 3课时 第3周 四、 立体图象的表达 第 4 课时 第4 周 五、 物象空间的表达 第 5课时 第5 周 六、 物象空间的表达 第 6 课时 第6 周 七、 单色版画 第 7 课时 第 7 周 八、 单色版画 第 8 课时 第 8 周 九、 纸的立体表现--纸雕塑 第 9 课时 第 9 周 十、 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 第10课时 第10周 十一、 商品包装的色彩搭配 第11课时 第11周 十二、 用电脑创造满意的色彩 第课时 第周 十三、 策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