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920(2010年第36期总第97期) - 波动加剧从容应对
- 格式:pdf
- 大小:314.96 KB
- 文档页数:11
2010年中国经济复苏中隐藏危机作者:08级经济学2班辛林摘要:2010年中国经济全面复苏,在新一轮周期中城市化率的提高,以及相应的房地产业特别是住宅业的发展,仍然是新一轮周期中重要的动力源之一。
在政府扩大投资的强力拉动与全球景气回升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快速摆脱了下滑局面,进入巩固复苏的阶段。
然而各种挑战与不利因素并存。
关键词:复苏、挑战2010年中国经济全面复苏,在新一轮周期中城市化率的提高,以及相应的房地产业特别是住宅业的发展,仍然是新一轮周期中重要的动力源之一。
在政府扩大投资的强力拉动与全球景气回升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快速摆脱了下滑局面,进入巩固复苏的阶段。
一、上半年,我国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
而在国民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经济运行的质量有所提高。
经济增长的协调性和宏观调控的主动性增强,成为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亮点。
(一)、 11.1%的增长速度,体现了宏观调控的主动性和全年经济发展的方向要求。
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2009年同期增长11.1%。
其中一季度增长11.9%,二季度增长10.3%。
从1月到6月,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新增贷款分别为1.39万亿元、7001亿元、5107亿元、7740亿元、6000亿元和6304亿元;广义货币供应量余额同比增加额分别为12.9万亿元、12.9万亿元、11.9万亿元、11.6万亿元、11.5万亿元和10.5万亿元。
(二)、在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经济运行的协调性增强。
从公布的统计数据看,至少在以下6个方面显示出我国经济运行的协调性得到了增强。
1、投资、消费和净出口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所作贡献的协调性得到改善。
特别是净出口的作用得到了明显的恢复性提升。
据测算,二季度净出口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的贡献率为 5.8%,而一季度此数据为-9.9%,2009年全年为-44.8%。
从消费和投资的关系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在高位上继续有所加快,投资的增长速度则出现了明显回落。
2010年时事政治专题讲座世界金融危机对世界及我国的影响及对策第一讲:世界金融危机对世界的影响——国际形势:特点与看点已经过去的2008、2009年,是冷战结束以后国际形势变化最剧烈,也是最引人瞩目的两年。
2008年有三件大事值得关注:一是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二是俄格武装冲突震惊世界;三是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
这三件大事成为牵动国际关系发展和世界格局演变的主要动力。
2009年有三件事值得关注:一是奥巴马正式就职美国总统,开始实施所谓的新政,挽救美国金融危机;二是G20国金融峰会寻求解决金融危机问题的途径;三是中国保八成功,率先实现了经济止跌回稳,对拯救世界金融危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总之,美国内政外交、大国力量对比、国际体系调整步伐、世界经济的运行周期、国际安全形势以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都呈现许多鲜明的特点。
一、世界金融危机的反思(一)当前金融危机概述1.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通常的解释是:指一国或几个国家或地区的部分或全部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金融机构倒闭数等)发生急剧、短暂、超周期的恶化。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从布林顿森林体系崩溃开始,全球已爆发了多次有影响力的世界性金融危机。
本文以当前发生的金融危机为例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进行简要分析。
2.当前金融危机。
当前金融危机发端于2007年4月的次贷风波,以美国新世纪房贷公司申请破产开始,次贷危机就已乍现。
至2007年7月,标准普尔和穆迪下调次级抵押贷款债券评级,全球金融市场震荡;8月,美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公司申请破产保护;11月,花旗首席执行官宣布辞职。
至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愈演越烈,3月,贝尔斯登出售给摩根大通,9月,美国政府接管房利美和房地美,雷曼兄弟宣布申请破产申请,AIG收归国有,高盛、摩根士丹利变身银行控股公司。
金融危机的影响从美国发展至欧洲,乃至全球,从金融领域迅速扩散至其他领域,金融危机开始侵蚀实体经济。
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基调及解读2010年12月14日09:15 来源:金融界网站【字体:大中小】网友评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0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重要讲话。
会议指出明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
要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和各种重大挑战,中国官方坚持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和各项政策措施,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向好势头进一步巩固。
此次会议指出,中国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基础不牢固,经济结构调整压力加大,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改善民生和维护社会稳定任务艰巨。
目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交织,结构性问题和体制性问题并存,国内问题和国际问题互联,必须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妥善加以解决。
会议认为,明年世界经济有望继续恢复增长,但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
中国要认真分析和准确把握世界经济发展中长期趋势,努力提高应对复杂局面能力;要准确把握世界经济结构进入调整期的特点,努力培育自身发展新优势;准确把握新兴市场国家力量步入上升期的特点,努力发展壮大自己。
会议强调,在“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国将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切实抓好节能减排,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等六项主要任务。
2010年经济工作的六大任务:一、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二、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三、夯实“三农”发展基础,扩大内需增长空间;四、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和活力;五、推动出口稳定增长,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六、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2010年第四季度经济热点追踪2011-1-30一、GDP:增速超预期,对整体走势影响不大2010年四季度正直“十一五”收官之际,在节能减排及物价上涨的双重压力下,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之势,如图1所示,2010年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9.8%,较三季度的9.6%上升0.2个百分点,从而改变了2010年二、三季度GDP连续同比增速下降的趋势,高于市场预期的9.2%,也使全年GDP增长保持在两位数。
总体上看,作为我国应对金融危机计划实施的第二年,2010年是中国经济从应对危机进入平稳发展的一年,无论是投资、消费还是工业生产,都逐步摆脱了2009年政策引导状态下的迅猛增长态势,缓步进入正轨。
如图1所示,截止年底,我国GDP增长10.3%,与市场预期相符。
由此可见,2010年经济复苏的上升大趋势没有改变,但增长动力有所减弱。
图1:2010年我国GDP增长情况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国研网整理1. 四季度GDP增长超预期2010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增长呈现出逐季、小幅回落趋势,进入四季度,GDP同比增长有所回升,造成增长超预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1)积极财政政策效果明显,工业增加值增速较高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发改委和财政部坚定不移的执行积极财政政策,从而为中国平稳渡过危机、实现危机后经济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受积极的财政政策带动,2010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较上年同期增长15.7%,增速高于2009年的11.0%。
如图2所示,2010年10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1%,其后增幅持续上升,到12月已达到13.5%,较9月高出0.2个百分点。
图2:2010年三、四季度工业增加值增长变化情况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国研网整理(2)“拉闸限电”得到遏制,工业生产逐步恢复2010年下半年作为“十一五”的最后阶段,节能减排压力巨大。
从三季度开始,地方政府为完成节能减排目标对工业设施“拉闸限电”,这一举措使大量用电企业生产停滞不前,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