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蔬菜土壤次生盐渍化无害化综防技术研究①
- 格式:pdf
- 大小:125.04 KB
- 文档页数:3
大棚蔬菜土壤酸化和次生盐渍化专题讲解
土壤酸化导致的作物不能健康生长
是什么原因?
分四部分进行讲解
土壤发绿和发红(土壤酸化的表现)土壤发白是盐分超标
大棚酸化和次生盐渍化导致作物不能健康生长
根系不能吸收营养:死苗死棵
土壤酸化的数字标准
导致土壤板结等
盐分超标就是大棚的次生盐渍化现象
作物适宜的酸碱度
土壤和营养元素(及肥料)在不同的酸碱度情况下被作物吸收利用对比
土壤盐渍化国家标准
健康的土壤是什么样的?
危害,危害,危害!
蔬菜能健康生长吗?
番茄因为土壤酸化导致!
酸化导致土壤病害增加
不同深度下的土壤酸碱度
浇水还是没用,为什么?
从化学角度分析一下
为什么果蔬没有儿时的味道?
次生盐渍化是人为施肥浇水等导致,与盐碱化是有区别的!
大棚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次生盐渍化?
硝酸根离子有什么危害?
没办法大水淋溶洗盐!
盐分在土壤中的上下运动形式
施肥配比不合理,赶快测土配方施肥啊!
氮肥过多导致。
施肥不合理
一些粪类不充分腐熟导致。
不科学灌溉!
作物连作,让土壤不能休息!改改改改吧!
夏天高温消毒吧!
科学施肥是基础
合理轮作倒茬。
提出治理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合理建议
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主要由于过度施肥、灌溉不当以及土壤排水不良等原因导致。
为了有效治理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可以采取以下合理建议:
1.科学施肥:减少化肥的施用量,特别是氮肥,增加有机肥的使用。
有机肥
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减少盐分积累。
2.合理灌溉:采用滴灌、渗灌等节水灌溉方式,避免大水漫灌。
这样可以减
少水分蒸发,降低盐分在土壤表层的积累。
3.土壤深翻:定期深翻土壤,打破犁底层,增加土壤通透性。
这有助于将盐
分均匀分布于土壤深层,减轻表层土壤盐渍化。
4.种植耐盐作物:选择耐盐性强的作物品种进行种植,如盐生植物等。
这些
作物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抗土壤盐渍化的影响,保证产量。
5.土壤调理:使用土壤调理剂,如石膏、腐殖酸等,来调节土壤酸碱度,降
低土壤盐分。
同时,这些调理剂还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6.轮作与休闲:实行轮作制度,避免连作。
在休闲期,可以进行深松耕、淹
水等措施,以降低土壤盐分。
7.加强排水:改善土壤排水系统,确保排水畅通。
这可以防止水分在土壤中
滞留,减少盐分积累。
综上所述,治理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需要采取多种措施综合施策。
通过科学施肥、合理灌溉、土壤深翻、种植耐盐作物、土壤调理、轮作与休闲以及加强排水等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土壤盐分,提高土壤质量,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条件。
蔬菜大棚土壤盐渍化的发生及预防措施
蔬菜大棚经多年种植后,土壤表面就会出现一层紫红色物质,在土壤干旱时,土表还会生成一层白色物质,这是因为大棚内土壤发生了盐渍化。
盐渍化致使蔬菜因吸水困难造成生理干旱,代谢紊乱,表现为种子播种后出苗缓慢,出苗率低,就是出苗了也会逐渐死亡;植株矮小,生长停滞,根系生长受抑制,根尖及新根呈褐色,严重时整个根系发黑腐烂,失去活力,叶片卷曲、缺绿,叶尖枯黄卷缩,受害严重时茎叶枯死。
蔬菜大棚发生盐渍化的主要原因:1、大棚蔬菜的施肥水平较高,施用量大大超过吸收量,有些不能利用的成为“副产品”残留并积聚于土壤内,尤其是一些农户为了追求产量,进行过量施肥,加剧了蔬菜大棚土壤的盐渍化;2、棚内温度较高,蒸发量大,水分蒸发时又把盐分留在了棚内土壤表面;3、大棚通常处于密闭状态,盐分得不到雨水的冲刷和淋洗,因而不断残留在土壤耕层内,造成蔬菜大棚土壤盐渍化;4、生施人畜粪尿,由于大棚的温度高,人畜粪尿迅速挥发分解,大量的氨被挥发掉,使一些硫化物、硫酸盐、有机盐和无机盐残留于耕层土壤内,造成大棚土壤板结,盐渍化。
预防大棚盐渍化的主要措施:1、进行粮菜轮作,有条件的地方进行大棚蔬菜与水稻的轮作;2、夏季尤其是梅雨季节撤去大棚顶膜,让天然雨水进行冲淋洗盐;3、进行平衡配方施肥,避免过量施肥;4、增施有机肥,鸡粪猪粪,秸杆还田,少施化肥;5、尽量少施盐量高的
有机肥和含氯的化肥;6、铲除大棚土壤表层2厘米~3厘米的土壤,换上肥沃的田土,改土除盐;7、改善土壤结构,活化土壤,这样既有利于大棚蔬菜侧根的伸展,增强蔬菜根系吸收养分和水分的能力,又可提高大棚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蔬菜大棚土壤盐渍化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技术作者:戴桂荣万晟杰来源:《科学种养》2016年第11期土壤盐渍化也称盐碱化,是指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过程或现象。
一般情况下,大棚种植蔬菜3年以后,土壤就会不同程度出现盐渍化,造成蔬菜作物根部吸水困难,影响正常生长发育,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盐渍化程度会逐渐加重。
连栋大棚盖膜时间长、揭膜时间短、棚内温度高,土壤盐渍化速度比单栋大棚更快、危害更大。
如果蔬菜植株生长矮小、产品品质变差,表明土壤已经轻度盐渍化;如果蔬菜植株叶片干枯、只开花不结果,出现绝收现象,表明土壤已经重度盐渍化。
大棚土壤盐渍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予以防治。
一、盐渍化症状当大棚内土壤全盐含量小于0.1%时,蔬菜作物生长受到影响较小;当全盐含量达到0.1%~0.3%时,番茄、茄子、辣椒、黄瓜等果菜类蔬菜生长受阻,产品的商品性状较差;当全盐含量大于0.3%时,绝大多数蔬菜不能正常生长。
蔬菜不同生长期主要症状表现不同。
苗期:播种后种子发芽受阻、出苗率低、出苗缓慢,出苗后有的逐渐死亡。
植株:生长缓慢、矮小,茎秆较细,甚至生长停滞。
根系:生长受到抑制,根尖及新根呈现褐色,甚至整个根系发黑腐烂、失去活力。
叶片:叶片颜色呈现深绿色或暗绿色、有闪光感,严重时叶色变为褐色,或者叶缘有橘黄色波浪状斑痕,下部叶片反卷或下垂,或者叶片卷曲失绿,叶尖卷曲枯黄;重者整个植株中午萎蔫,早晚可恢复常态;受害严重时会造成植株缺钙及其他微量元素缺乏,最后茎叶枯死。
土壤:冬季或早春季节地表干燥时,在突出地表的土块表面会出现一层白色盐类物质,湿度较大时突出的土块表面发绿,湿润时突出的土块表面呈现紫红色,特别是大棚滴水的地方更为明显。
二、盐渍化发生原因1. 施肥不科学①施用未腐熟的人畜粪尿。
②施入副成分含量较多的化肥。
③过多施用盐分含量较多的鸡粪等有机肥。
④简单地认为多施肥能高产出,施肥时不考虑蔬菜作物需肥的数量及种类而盲目大量施肥,特别是偏施硝酸铵,会造成土壤中的氮、磷、钾比例失调,有些不能被蔬菜作物利用的成分会残留并积累于土壤中,引起土壤盐分含量升高。
大棚盐渍化大棚内的土壤由于不受降雨等自然条件的影响,随着栽培年限的增加,土壤盐渍日趋严重,从而影响大棚蔬菜的产量和品质。
一、大棚内的土壤盐渍化的原因:1、大棚内的土壤因不受降雨条件的影响,土壤中地盐分不能随雨水流失或淋溶到土壤深层中去,而残留在土壤耕层内。
2、大棚栽培,由于灌水次数频繁,使土壤的团粒结构遭到破坏,形成板结层,大孔隙减少通透性变差,盐分不能渗透到土壤深层,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下来。
3、地势低洼,土壤温度大,土壤表层积聚大量的盐分,使土壤板结,盐渍化。
4、化肥施用量过多,使土壤含盐量增加,特别是硝酸铵等化学肥料施用量过大,更容易造成大棚内土壤盐渍化、板结,使大棚内的土壤通透性下降。
5、生施人畜粪尿。
由于大棚内的温度高,人畜粪尿迅速挥发分解后,大量的氨被挥发掉,使一些硫化物、硫酸盐、有机盐和无机盐残留于耕层土壤内,造成大棚内土壤板结、盐渍化。
二、大棚土壤盐渍化的防治措施1、改良土壤质地。
改善大棚内土壤的通透性,降低地下水位,增加大棚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可采取深播的办法,把富含盐类的表土翻到下层,把相对含盐量较少的下层土壤翻到上层,可大大减轻盐害。
并结合整地,适量掺砂,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的通透性,活化土壤,提高地温。
2、增施有机肥料。
最好是施用纤维素多(即碳氮比高)的有机肥,可大大增强土壤肥力,这样既利于大棚蔬菜侧根的伸展,增强蔬菜根系吸收养分和水分的能力,又可提高大棚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3、撤膜淋雨灌水。
利用换茬空隙,撤膜淋雨溶盐或灌水洗盐。
夏熟蔬菜收获后,揭去薄膜,在雨季如有数10天可不盖膜,日晒夜淋,对于消除土壤障碍有显著效果;或在高温季节进行大水温灌,地面盖膜使水温升高,这样不仅可以洗盐,而且还可以杀死病菌与地下害虫,有利下茬蔬菜高产稳产。
4、基肥深施,追肥限量。
用化肥作基肥时要深施,作追肥时尽量“少量多次”最好是将化肥与有机肥混合施于地面,然后翻耕,追肥一般很难深施,故应严格控制每次施用量,宁可增加追肥次数,以满足蔬菜对养分的需要,不可一次施肥过多,造成土壤溶液的浓度升高。
怎样防治蔬菜大棚土壤盐渍化1.蔬菜大棚土壤盐渍化的原因1.1 环境条件密闭大棚内的土壤由于受棚膜的限制,环境条件密闭,蒸发量小,且不受降雨等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土壤中的盐分不能随雨水冲刷流失和淋溶渗透到深层土壤中去,而是残留在耕层土壤内。
1.2 灌水次数频繁大棚蔬菜栽培需水量大,灌水次数多,再加之环境条件密闭,使土壤的团粒结构遭到严重破坏,土壤的渗透能力降低,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聚下来。
1.3 土壤地势低洼由于大棚地势低洼,地下水位升高,通透能力差,使土壤耕层内积蓄了大量的盐分而不能随水下渗,造成耕层土壤板结盐化。
1.4 化肥施用量大由于大棚蔬菜栽培是集约化密集栽培,复种指数高,需肥量多,化肥施用量大,特别是硝酸铵等的大量施用,使耕层内土壤含盐量增加,通透性能变差,更容易造成大棚土壤板结盐化。
1.5 施用生人粪尿由于大棚内温度较高,人粪尿施用后迅速挥发分解,硫化物、硝酸盐等有机盐和无机盐残存于耕层土壤内,造成土壤盐渍化。
2.大棚土壤盐渍化的防治措施大棚土壤盐渍化的防治要坚持“以防为主,以治为辅”防治结合的原则,具体措施是:2.1 深翻掺砂渗水采取深翻措施,结合整地,适量掺砂,改善大棚土壤的物理性状,降低地下水位,松土蓄温降水,增强大棚土壤的通透性能。
2.2 增施有机肥料每亩施用优质堆肥或厩肥(农家肥)1500~2500kg,活化疏松土壤,提高大棚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大棚土壤的结构质地,这样既有利于大棚内蔬菜侧根的生长与伸展,又有利于增强蔬菜根系吸收水分与养分的能力。
2.3 不生施人粪尿人粪尿一定要经过充分的腐熟发酵后再施用,以防止人粪尿挥发分解后,盐分积存于耕层土壤内,毒害蔬菜根系,盐化板结土壤。
2.4 换土消盐改质铲除大棚土壤表层2~3cm土壤,换上优质肥沃的田园土,改善大棚土壤的结构质地,改善大棚土壤的物理性状。
2.5 灌水冲溶消盐向大棚土壤内灌水,使水层达到并保持3~5cm,浸泡5~7天,然后排出积水,通过冲刷浸溶,刷溶消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