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蔬菜土壤次生盐渍化原因及解决途径
- 格式:pdf
- 大小:473.54 KB
- 文档页数:3
蔬菜大棚土壤退化的几点原因与解决办法设施农业的发展,对稳定蔬菜市场,保障蔬菜有效供给,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设施蔬菜产业的迅猛发展,尤其是一些长时间连作的设施蔬菜种植地,土壤退化现象十分严重,大大影响了保护地蔬菜的可持续发展。
土壤退化有以下几点原因:一、土壤酸化设施农业高温、高湿的环境,加快了有机质分解,产生有机酸和腐植酸,同时土壤的缓冲能力下降,加之化肥的大量使用,使土壤中碱基离子浓度下降,造成土壤酸化。
设施蔬菜地土壤酸化,致使土壤理化性状恶化,同时破坏了土壤微生物的分布和活动,使蔬菜作物处于不利的生长环境,生长发育受到影响,造成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下降。
二、土壤次生盐渍化设施蔬菜地不合理的灌溉和施肥,使土壤中的大量盐分,在强烈蒸发作用下,不断向地表积累,从而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
土壤次生盐渍化破坏土壤的团粒结构,影响作物对水和养分的正常吸收,不利于蔬菜的生长,对土壤微生物活性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导致作物产量和品质下降。
三、土壤板结由于水、肥过量投入,土壤次生盐渍化、土壤酸化等影响,土壤发生板结,土壤团粒结构被破坏,密度增加,孔隙度减小,透气性变差。
从而破坏了土壤中水、肥、气、热平衡,减弱了土壤的保水、保肥功能;恶化了土壤生态环境,直接抑制了作物和土壤微生物的生物活性,影响到他人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生命过程,正常地力衰退、土壤质量下降。
四、土传病害发生严重由于作物连作障碍,即在设施蔬菜生产中连续种同一种作物,造成设施蔬菜生物多样性下降,引起了根系生物活性下降,养分吸收能力降低和植物抗病性减弱,加之由于土壤酸化、次生盐渍化和土壤板结,致使土壤生态环境恶化,土壤微生物生态失衡,造成目前设施农业土传病害发生较为普遍,如黄瓜枯萎病、番茄枯萎病、辣椒疫病等。
五、中微量元素缺乏部分菜农只认识到氮、磷、钾元素对蔬菜生长的作用,而忽视了蔬菜对钙、镁、硫、锌、硼等中微量元素吸收也较多,因而生产管理中仅补施有机肥和化肥,基本上不单施中微量元素,而设施蔬菜采收量大,土壤中大量元素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钙镁锌硼等被大量带走,蔬菜连年种植导致土壤养分的偏耗,特别是钙、镁、锌、硼等中微量元素的偏耗,引发各种缺素症的发生,进一步加重了作物的生理性病害,不利于蔬菜的正常生长发育,致使其产量和品质下降。
设施农业土壤次生盐渍化原因及防治对策设施农业是一种在人为控制条件下进行的农业生产方式,利用设施农业技术可以实现冬季、非耕地等限制因素下的高效农业生产。
然而,设施农业土壤次生盐渍化是这种农业生产方式中常见的问题之一、本文将探讨设施农业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1.施肥不当:设施农业中常使用化肥,如果施肥不当,过量的肥料会积累在土壤中,其中的盐分会在作物生长过程中逐渐提高,导致土壤盐分浓度过高。
2.水质问题:设施农业中常使用循环灌溉水,如果循环水中携带有高浓度的盐分,长期使用会导致土壤中盐分累积,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
3.温室环境控制不当:温室内的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对土壤中的盐分分布和浓度有直接影响。
如果温室内的通风、排水等环境控制不当,会导致土壤中盐分浓度升高。
为了防治设施农业土壤次生盐渍化,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合理施肥:合理调查土壤肥力水平,根据作物需要进行科学施肥,避免过量的肥料积累在土壤中。
同时可以使用有机肥料和复合肥料,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2.控制循环灌溉水的质量:对循环灌溉水进行定期检测,保证其质量符合作物生长需要。
如果灌溉水中的盐分浓度过高,可以采用逆渗透膜和电渗析等技术进行水质处理,降低盐分浓度,以减少土壤盐分积累。
3.加强温室环境控制:定期检查温室内的环境参数,保证通风、排水等设施运行良好,避免温室内湿度过高和空气循环不畅导致土壤盐分积累。
此外,可以使用覆盖材料、喷灌等措施,减少土壤蒸发,降低土壤盐分浓度。
4.进行土壤改良:可以通过添加石膏、有机肥料等物质进行土壤改良,促进盐分的淋洗和固定。
此外,可以采用冲洗灌溉和盐害植物修复等技术,帮助减少土壤盐分浓度。
综上所述,设施农业土壤次生盐渍化是一种常见的问题,但通过合理施肥、控制循环灌溉水质量、加强温室环境控制和进行土壤改良等对策,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发生。
只有保护好土壤质量,才能保证设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问题概述设施园艺土壤次生盐渍化是指原本没有盐分积累或盐分较低的土壤,在设施园艺生产过程中,由于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导致土壤盐分积累超过一定标准,从而影响了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这一问题在设施园艺生产中较为普遍,严重影响了作物的生长和品质,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有必要对设施园艺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成因和治理措施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二、成因分析1. 水质问题:灌溉水中含有较高的盐分,长期使用会导致土壤盐分积累。
2. 肥料施用不当:过量施用化肥或者不合理配比肥料会导致土壤盐分积累。
3. 土壤排水不良:排水不畅导致水分停留在土壤中,盐分随水分蒸发而残留在表层土壤中。
4. 土地长期不耕种:长期不耕种或者不合理的耕作,会导致土壤中的盐分无法得到有效地去除,从而积累在土壤中。
三、治理措施1. 合理选址:在设施园艺建设的初期,要根据当地水质、土壤情况选择合适的建设场地,避免因地域环境不适宜而导致盐渍化问题。
2. 合理施肥:合理掌握施肥技术,进行施肥前要做好土壤测试,合理配比肥料,适量施用有机肥。
3. 加强排水:改善土壤排水条件,采取排水沟、排水管等措施,保持土壤排水畅通。
4. 良好耕作管理:加强土壤改良工作,定期耕种,促进土壤中盐分的有效去除。
5. 土壤改良:采取添加腐熟有机物、石灰和石膏等中和盐分的措施,改善土壤结构和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四、结语设施园艺土壤次生盐渍化是制约设施园艺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理解其成因和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对于改善土壤环境、保障作物生长和提高产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科学的管理和对土壤环境的细致护理,才能有效预防和治理设施园艺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确保设施园艺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五、监测与预警1. 定期监测:建立设施园艺土壤盐分监测体系,定期对土壤盐分进行测试和监测,及时了解土壤盐分的变化情况。
2. 制定预警标准:根据不同作物对盐分的耐受性,制定不同的预警标准,一旦土壤盐分超过预警值,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治理。
蔬菜保护地如何防止盐渍化?查清原因,6项措施综合防治效果好随着农村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菜蓝子工程的实施,各地开展蔬菜保护地种植的农民增多,对促进蔬菜四季市场供应、增加农民收入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是,有些农民朋友由于对保护地蔬菜生产的规律和方法掌握不到位,几年过后,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作物长势不如从前旺盛,既使土壤不干旱,作物在中午也会表现萎蔫现象,各种缺素症状表现突出,根系生长受阻,病害越来越严重,甚至定植后的幼苗发根弱、缓苗慢,还有出现僵苗,叶片焦枯,茎、叶、果畸形,品质下降,商品性差等现象,甚至有的棚室内在土壤干旱情况下,土壤表面出现斑驳白色盐霜和板结现象,在湿润时土表出现一块块紫红色胶状物等,如果对这些土壤进行测定,含盐量一般在0.3~1%徘徊,PH值也比露地种植时有所下降。
其实,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土壤次生盐渍化和酸化现象。
各地实践表明,随着保护地使用年限的增加, 这种土壤次生盐渍化障碍会逐年加重, 将会严重影响蔬菜产量、品质和效益的提高。
我国的农业科技人员对此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广大菜农对此也进行了较多的实践,对盐渍化的成因和防治取得许多有益经验。
那么,蔬菜保护地种植应如何预防次生盐渍化和酸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生产呢?我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介绍,希望对蔬菜保护地生产的农户有所帮助。
一、蔬菜保护地土壤盐渍化、酸化的成因1、保护地土壤缺乏雨水淋洗下渗,盐分上升积聚蔬菜保护地栽培是利用玻璃或塑料等透明材料而建设的温室或大棚,提高栽培环境的温度,人工浅层供应水和肥料,为作物生长发育尽可能的提供外界理想环境,所以,产量要比露地种植高。
但是,由于有透明材料的覆盖,也使保护地形成了半封闭的环境条件,雨水被隔绝,在土壤表层中积累的盐分不能被淋洗到地下水中去,而是在土壤表层逐年积累、增加。
另外,保护地内温度高,作物生长发育旺盛,土壤水分的蒸发量和作物的蒸腾量都很大,使深层土壤中的盐分经毛细管的作用被带到土壤表层,在土壤表层积聚 ,特别是棚室后期干旱引起盐分浓度升高,甚至出现盐霜,作物的生理障碍加剧,盐渍化越来越重。
蔬菜大棚土壤盐渍化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技术作者:戴桂荣万晟杰来源:《科学种养》2016年第11期土壤盐渍化也称盐碱化,是指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过程或现象。
一般情况下,大棚种植蔬菜3年以后,土壤就会不同程度出现盐渍化,造成蔬菜作物根部吸水困难,影响正常生长发育,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盐渍化程度会逐渐加重。
连栋大棚盖膜时间长、揭膜时间短、棚内温度高,土壤盐渍化速度比单栋大棚更快、危害更大。
如果蔬菜植株生长矮小、产品品质变差,表明土壤已经轻度盐渍化;如果蔬菜植株叶片干枯、只开花不结果,出现绝收现象,表明土壤已经重度盐渍化。
大棚土壤盐渍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予以防治。
一、盐渍化症状当大棚内土壤全盐含量小于0.1%时,蔬菜作物生长受到影响较小;当全盐含量达到0.1%~0.3%时,番茄、茄子、辣椒、黄瓜等果菜类蔬菜生长受阻,产品的商品性状较差;当全盐含量大于0.3%时,绝大多数蔬菜不能正常生长。
蔬菜不同生长期主要症状表现不同。
苗期:播种后种子发芽受阻、出苗率低、出苗缓慢,出苗后有的逐渐死亡。
植株:生长缓慢、矮小,茎秆较细,甚至生长停滞。
根系:生长受到抑制,根尖及新根呈现褐色,甚至整个根系发黑腐烂、失去活力。
叶片:叶片颜色呈现深绿色或暗绿色、有闪光感,严重时叶色变为褐色,或者叶缘有橘黄色波浪状斑痕,下部叶片反卷或下垂,或者叶片卷曲失绿,叶尖卷曲枯黄;重者整个植株中午萎蔫,早晚可恢复常态;受害严重时会造成植株缺钙及其他微量元素缺乏,最后茎叶枯死。
土壤:冬季或早春季节地表干燥时,在突出地表的土块表面会出现一层白色盐类物质,湿度较大时突出的土块表面发绿,湿润时突出的土块表面呈现紫红色,特别是大棚滴水的地方更为明显。
二、盐渍化发生原因1. 施肥不科学①施用未腐熟的人畜粪尿。
②施入副成分含量较多的化肥。
③过多施用盐分含量较多的鸡粪等有机肥。
④简单地认为多施肥能高产出,施肥时不考虑蔬菜作物需肥的数量及种类而盲目大量施肥,特别是偏施硝酸铵,会造成土壤中的氮、磷、钾比例失调,有些不能被蔬菜作物利用的成分会残留并积累于土壤中,引起土壤盐分含量升高。
大棚盐渍化大棚内的土壤由于不受降雨等自然条件的影响,随着栽培年限的增加,土壤盐渍日趋严重,从而影响大棚蔬菜的产量和品质。
一、大棚内的土壤盐渍化的原因:1、大棚内的土壤因不受降雨条件的影响,土壤中地盐分不能随雨水流失或淋溶到土壤深层中去,而残留在土壤耕层内。
2、大棚栽培,由于灌水次数频繁,使土壤的团粒结构遭到破坏,形成板结层,大孔隙减少通透性变差,盐分不能渗透到土壤深层,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下来。
3、地势低洼,土壤温度大,土壤表层积聚大量的盐分,使土壤板结,盐渍化。
4、化肥施用量过多,使土壤含盐量增加,特别是硝酸铵等化学肥料施用量过大,更容易造成大棚内土壤盐渍化、板结,使大棚内的土壤通透性下降。
5、生施人畜粪尿。
由于大棚内的温度高,人畜粪尿迅速挥发分解后,大量的氨被挥发掉,使一些硫化物、硫酸盐、有机盐和无机盐残留于耕层土壤内,造成大棚内土壤板结、盐渍化。
二、大棚土壤盐渍化的防治措施1、改良土壤质地。
改善大棚内土壤的通透性,降低地下水位,增加大棚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可采取深播的办法,把富含盐类的表土翻到下层,把相对含盐量较少的下层土壤翻到上层,可大大减轻盐害。
并结合整地,适量掺砂,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的通透性,活化土壤,提高地温。
2、增施有机肥料。
最好是施用纤维素多(即碳氮比高)的有机肥,可大大增强土壤肥力,这样既利于大棚蔬菜侧根的伸展,增强蔬菜根系吸收养分和水分的能力,又可提高大棚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3、撤膜淋雨灌水。
利用换茬空隙,撤膜淋雨溶盐或灌水洗盐。
夏熟蔬菜收获后,揭去薄膜,在雨季如有数10天可不盖膜,日晒夜淋,对于消除土壤障碍有显著效果;或在高温季节进行大水温灌,地面盖膜使水温升高,这样不仅可以洗盐,而且还可以杀死病菌与地下害虫,有利下茬蔬菜高产稳产。
4、基肥深施,追肥限量。
用化肥作基肥时要深施,作追肥时尽量“少量多次”最好是将化肥与有机肥混合施于地面,然后翻耕,追肥一般很难深施,故应严格控制每次施用量,宁可增加追肥次数,以满足蔬菜对养分的需要,不可一次施肥过多,造成土壤溶液的浓度升高。
大棚土壤盐渍化原因及防治措施【摘要】大棚土壤盐渍化是目前困扰农业生产的一个严重问题,给作物生长和发育带来了不利影响。
本文从大棚土壤盐渍化的现状和研究意义入手,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和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调节施肥和引入合理灌溉措施作为防治措施。
调节施肥可以有效降低土壤盐分,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而合理灌溉措施则可减少土壤中的盐分积累,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
最后强调了大棚土壤盐渍化防治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研究的方向,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参考和帮助。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探讨,有望提高大棚蔬菜生产的质量和产量,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大棚、土壤、盐渍化、原因、影响、防治措施、施肥、灌溉、重要性、研究展望。
1. 引言1.1 大棚土壤盐渍化的现状目前大棚土壤盐渍化已成为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
随着大棚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生产水平的提高,土壤盐分累积的问题日益凸显。
大棚土壤盐渍化不仅影响了作物的生长和产量,还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从而影响土壤的可持续利用。
据统计,我国大棚蔬菜种植面积已达到数百万亩,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土壤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盐渍化现象。
大棚土壤盐渍化主要集中在密植蔬菜大棚和设施蔬菜大棚中,这些大棚由于通风不良、排水不畅等因素,容易造成土壤盐分积累过多,导致土壤盐渍化的加剧。
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治理大棚土壤盐渍化,对于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和质量,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大棚土壤盐渍化是当前农业生产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对其影响不容忽视。
盐渍化土壤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作物的生长发育,降低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给农民带来了经济损失。
深入研究大棚土壤盐渍化的成因及影响,探讨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大棚土壤盐渍化还可以为解决农业生产中的环境问题提供参考。
盐渍化土壤中的盐分通过灌溉水、肥料等途径进入环境中,造成水土资源污染,威胁生态环境。
土壤次生盐渍化名词解释
土壤次生盐渍化是指在土壤中存在一定量的盐分,并且这些盐分在土壤水分条件下会不断积累,从而导致土壤盐分浓度过高,甚至超过了作物耐受范围,造成作物生长不良、死亡甚至灭亡。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进行解释。
一、盐渍化的成因
1. 自然原因:土壤中天然含盐量较高,加上水分蒸发,土壤中的盐分不断积累而形成的次生盐渍化;
2. 人为原因:使用含有盐分的水灌溉、过度施肥、地下水位上升等造成的。
二、盐渍化的表现
1. 土壤颜色变浅,质地变硬,土壤颗粒之间黏着力增强;
2. 植物生长不良,叶片发黄、卷曲、枯萎等表现;
3. 四季季节多,水分充足时,盐分浓度会有所减轻,但在乾旱季节,盐分会重新聚集并显现,作物生长受到影响。
三、如何防治盐渍化
1. 积极发展节水灌溉,避免使用含盐量高的水进行灌溉;
2. 控制氮肥、磷肥的使用量,避免过度施肥;
3. 稳定地下水位,防止其上升干扰土壤排水条件;
4. 选择盐适应性强的耐盐作物进行种植,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盐渍化的防治需要针对具体情况而定,提高人们对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重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积极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将对保障农业生产、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棚土壤盐渍化严重怎么办土壤盐渍化的解决措施大棚土壤由于连年种植,肥料投入量大,再加上没有天然降水的淋溶作用,导致盐分无法及时下渗散失,随种植年限的增加,极容易发生次生盐渍化。
土壤是否发生盐渍化,通过看地面颜色、看蚯蚓活动、看植株就可以判断。
一起来看看吧!一、看地面颜色如果地面出现红、白、青三色就说明土壤中矿物质元素大量积累富余,出现盐渍化。
红色是紫球藻,是一种盐碱的指示植物。
它的出现说明土里的盐分已经很高,达到0.5%左右要进行改良。
白色是地表积累一层白霜,百姓叫返白碱,是由于过量施用化肥,使钙、钠、镁等阳离子在土壤表面大量积聚,与氯离子、硫酸根、碳酸根等发生化合反应形成。
绿是苔藓,苔藓有两大喜好,一是潮湿,二是盐碱。
在氮肥过剩的情况下会迅速繁殖,常见于设施灌溉管道附近。
地面颜色最直观地反映出化肥投入过剩或土壤有机质降低,保肥能力下降,生产条件恶化。
二、看蚯蚓活动蚯蚓喜欢富含有机质的土壤。
如果发生盐渍化,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易板结,透气性差,土壤缺少必要的食物和空气,蚯蚓的生存和繁殖能力就会大大下降,土壤改良恢复能力就会减弱。
三、看植株由于盐渍化土壤中有机质减少,盐分升高,透气性降低,养分的移动性变慢,根系活性下降,蔬菜容易出现沤根、死棵、缺素等现象。
作物根部受病害侵染更容易,营养元素则更难吸收,形成恶性循环。
土壤盐渍化的解决措施措施一:减少化肥用量,合理施肥。
减少用量也不等于不施,而是要科学地、合理地施用。
施用化肥要根据土壤养分测定结果和不同作物的需肥规律,本着平衡施肥的原则,缺啥补啥,缺多少补多少的原则进行。
措施二:土壤深耕和秸秆还田。
在实际生产中,可通过深翻土壤,打破土层结构,将上层全盐含量较高的表土翻到底层,降低土壤盐渍化程度。
在每次换茬时亩施有机质含量高的农家肥4000公斤,可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大田作物秸秆用于大棚土壤,其腐解过程中可吸附利用土壤中的矿质元素,同时还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透气性。
土壤盐渍化状况与防治措施
1.合理管理灌溉:合理管理灌溉是预防土壤盐渍化的关键。
一方面,要避免过量灌溉和无序灌溉,确保水分迅速排除土壤,并且避免地面和地下水的积聚。
另一方面,要适时进行灌溉,避免土壤过度干燥,保持适当的土壤湿度。
2.改良土壤结构:改良土壤结构是减少土壤盐分积累的关键。
可以通过增加有机质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和通气性。
此外,通过适当添加石膏、石灰等改良剂,调节土壤的酸碱平衡,降低土壤中盐分的浓度。
3.种植耐盐性作物:选择耐盐性作物种植是一种有效的防治土壤盐渍化的方法。
耐盐性作物如盐草、盐蒿等能够在高盐环境下生长,不仅可以保护土壤,还可以提供农作物产量。
4.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提高土壤中养分的供应能力,减少盐分积累。
一方面,应根据土壤的盐分含量和农作物的养分需求,合理控制施肥量。
另一方面,采用有机肥、生物肥等肥料,提高土壤养分质量。
5.排盐处理:对于严重盐渍化的土壤,可以采用排盐处理来减少土壤中的盐分。
目前常用的排盐方法有冲洗法、改良剂法和旋刨法等。
冲洗法是通过灌溉大量淡水来冲洗土壤,将盐分冲走;改良剂法是通过添加一些化学物质来改变土壤盐分的性质,减少土壤中盐分的浓度;旋刨法是通过机械刨取土壤表层,去除高盐土壤,然后填充新的土壤。
综上所述,防治土壤盐渍化是一个综合治理的过程,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采取。
通过合理管理灌溉、改良土壤结构、种植耐
盐性作物、合理施肥和排盐处理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土壤盐渍化,维护土壤的健康和农作物的产量。
蔬菜大棚土壤盐碱化,是何因素引起的,又该如何解决呢导读:如今为了解决冬季人们可以有大量新鲜的蔬菜供应,可以说促进的温室蔬菜种植行业的发展。
但在温度蔬菜种植的过程中,对于依赖的土壤也出现很多问题。
尤其是温室内土壤的盐碱化的程度越来越厉害,对于蔬菜的生长环境有着严重的威胁,这些需要我们温室种植行业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盐碱化的土壤关键词:土壤盐碱化、土壤退化、大棚土壤引言土壤盐碱化会严重的影响作物的生长,关于这个什么是土壤盐碱化。
它指的是易溶性的盐在土壤的表面积累或形成的过程,被称为盐碱化。
在种植的温室中一般在3年左右,温室内的土壤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盐碱化的现象。
也会随着温室内种植的年限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
在根据相关的种植经验与检验数据,一般在种植时间在5年的时候,会达到一个顶峰。
盐碱化的形成,并不是一下子完成,而是一个长久的积累过程,一般很少会引起重视,除非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时间。
已经有轻微的土壤盐碱化,蔬菜会表现出生长的比较矮小而且品质不如以前。
如果是盐碱化程度非常高的情况,会有蔬菜苗的叶子干枯或萎缩,相当严重的情况下,就会出现绝收了。
作物受盐碱化影响如何识别温室内土壤的盐碱化在温室内土壤发生盐碱化后会使得蔬菜的根部对于水、肥的吸收非常不易,就会给蔬菜的后期的生长过程造成严重的问题。
尤其是已经进行了多年的蔬菜大棚,它的土壤基本已经有了非常大盐碱化,会对不同生长期的蔬菜有不同的症状表现,下面大体上分析一下盐碱化对不同生长的影响。
①蔬菜幼苗期在蔬菜的幼苗来讲,主要就是从蔬菜种子播种开始。
进行播种后,出现种子发芽的时间会延长或压根种子不发芽。
有时也会出现发芽缓慢、出苗率非常低,另外即便是已经发芽,还会出现幼苗逐渐的死亡。
这就是土壤盐碱化对于种子及苗的生长的影响情况。
②蔬菜根系与成苗的表现在温室种植过程中,有时会发现蔬菜生长非常缓慢,造成作物的枝干非常纤细并且还比较矮小,也会出现倒伏的现象。
也就是说作物的生长会受到抑制,对于作物的根系来看会出现褐色,在严重的情况时,根系会发生腐烂现象。
瓜果蔬菜种植技术科学防治土壤盐碱化瓜果蔬菜是我们日常饮食中重要的一部分,但在种植过程中,土壤盐碱化常常成为制约产量和品质的关键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学的种植技术和综合防治措施应用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瓜果蔬菜种植中的土壤盐碱化问题,并探讨相应的科学防治方法。
一、土壤盐碱化的原因土壤盐碱化是指土壤中盐分和碱性成分的积累超过了作物生长所能承受的范围,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发育的过程。
主要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1. 自然因素:地下水位过浅、降雨量不足、气温高等因素都会导致土壤中的水分蒸发过快,盐碱物质无法被冲刷走,从而在土壤中积累;2. 人为因素:不合理的农业耕作措施,例如过度灌溉、不合理的施肥、荒芜地的过度利用等都会导致土壤盐碱化。
二、科学种植技术针对土壤盐碱化问题,下面介绍几种科学种植技术来减轻土壤盐碱化的影响:1. 合理施肥:在施肥过程中要根据土壤的实际状况进行合理的施肥,避免过量的施肥导致肥料积累,进一步加重土壤盐碱化;2. 调整灌溉方法:合理控制灌溉水量和频率,避免土壤水分过剩和过度蒸发,可以使用滴灌和微喷等节水灌溉方式;3. 改良土壤结构:有机肥料和有机质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减少盐碱物质在土壤中的积累;4. 种植耐盐碱作物:选择适应性强、能够耐受盐碱的瓜果蔬菜品种,如盐蓬、苦草等,可以降低土壤盐碱化对产量的影响。
三、综合防治措施除了科学的种植技术,综合防治措施也是减轻土壤盐碱化的重要手段:1. 合理 crop rotation:轮作可以改变土壤中的盐碱分布,减少盐碱物质集中在特定地点;2. 土地改良:使用石灰、硫酸等化学物质来纠正酸性或碱性土壤,恢复土壤的理想PH值;3. 绿化措施:在盐碱化严重的地区进行植被恢复,通过植物吸收和抵抗盐碱物质,改善土壤环境;4. 排盐排碱:对于严重受盐碱化影响的土地,可以采取排水、冲洗盐分等方法排除土壤中的盐碱物质。
综上所述,科学的种植技术和综合防治措施是解决瓜果蔬菜种植中土壤盐碱化问题的关键。
菜田土壤盐渍化问题突出,20年植保经验告诉你如何有效解决!菜田土壤恶化是当前设施栽培中遇到的最为严峻的问题,几乎在所有的老棚都存在。
菜田土壤的恶化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土壤物理性状的恶化,生产中的表现就是板结;二是土壤生物性状的恶化,导致菌群失调,生产中的表现是土传病害高发;三是土壤化学性状的恶化,生产中的表现是土壤酸化、盐渍化。
在这所有的问题中,土壤盐渍化的问题是最为突出的。
因此,如何才能有效降低土壤盐渍化?也是当前菜田种植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笔者结合多年的植保经验,告诉你不一样的解决方案!土壤盐渍化表现突出一、菜田土壤盐渍化对蔬菜的危害菜田土壤盐渍化指的是表层土壤中含盐量过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EC值(电导率)过高,所谓的EC值,就是衡量土壤中盐分含量的一个标准。
EC值过高,就会导致蔬菜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根系的吸收能力受到抑制,从而导致蔬菜出现一系列发育障碍现象。
菜田土壤盐渍化对蔬菜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1、对根系的危害菜田土壤盐渍化对蔬菜危害最大的就是根系,因为根系的生存环境就是土壤。
EC值过高,当土壤水分中盐离子的浓度大于根系中水分中的浓度,不但蔬菜根系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受到抑制,而且在渗透作用下,根系还会失水。
在生产中就会表现出沤根和根系老化。
蔬菜的根系是一个动态平衡,一边不断发出新根,一边是不断老化,前期新根的生长远远大于老化,因此生长表现的就比较旺盛。
但土壤盐渍化严重时,根系的老化就会加快,我们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秧苗的早衰,所有的早衰,根源都在根系上。
土壤溶液浓度对根系吸收的影响2、对叶的危害菜田土壤盐渍化严重后,我们在前面说了,会影响根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蔬菜的叶片大多表现出镶金边、黄叶,这其实是一种叶片老化的表现。
而且是从植株的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扩散。
要注意的是根部病害也能引起黄叶现象的发生,但是盐渍化也是一个主要原因。
在实际栽培中,我们是看着有的叶片黑绿黑绿,但是一揉就碎,这种现象大多是因为我们氮肥施用过多和激素使用过量所引起的叶片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