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在社会生活中成长
- 格式:pptx
- 大小:2.33 MB
- 文档页数:28
《在社会中成长》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与认识自己是社会中的一员,知道个人的成长与进步离不开社会生活,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到生活之中。
能力目标:通过分析社会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产品,说明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同时也了解到社会中存在着不同的群体,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群体中。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谦让”“分享”“助人”“合作”“同情”“安慰”等亲社会行为的意识;培养亲近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自觉性。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我为社会作贡献。
教学难点: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活动一:《狼孩的故事》、播放视频《红毛猩猩夏特克》提问:为什么“狼孩”在人类社会却要想方设法逃回森林,而“红猩猩”夏特克被送回动物园却总想回到人类社会以致抑郁萎靡、最后死亡?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因为“狼孩”长期脱离人类社会,没有学会人类的基本生活技能,不会说话,不识字,无法与人类正常交流,无法适应人类社会的生活,所以,想逃回森林。
而“红毛猩猩”夏特克却学会了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学会了一些手语,学会了如何表达自己的意愿,能够与人交流、相处,它已习惯了人类社会的生活,甚至很享受这种生活,所以,被送回动物园后变得孤独忧郁萎靡,最后死亡。
所以适应社会生活,能够在社会中成长及其重要。
【讲授新课】(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问题一:“红猩猩”被训练学习手语、表达需求、与人交往等过程被称为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红猩猩”被训练学习手语、表达需求、与人交往等过程被称为社会化。
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通过学习社会知识,了解和认知社会,并从中获得社会经验,形成社会认可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社会人与自然人的区别:社会人:在社会学中指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的完整意义上的人,与"经济人"相对。
自然人:生物学意义上的人,是基于出生而取得民事主体资格的人。
1.2在社会中成长教学目标1.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并在社会实践、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收获快乐。
2.主动积累社会生活经验,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方法,提高实践能力,养成亲社会行为。
3.知道亲社会的表现;理解“社会化”的内涵。
教学重点青少年应该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教学难点社会化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教学过程展示问题:你会对暗号吗?播放《孤勇者》对暗号视频《孤勇者》能够从去年火到今年,席卷各大音视频平台。
不仅如此,这首歌还成为各种宏大叙事混剪的官配bgm,央视、新华社等官媒在各类向医护人员、公安干警致敬的视频中都使用了这首歌。
有人说喜欢这首歌是因为歌词“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我们一起通过孤勇者的作者唐恬来走进今天的课堂。
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教师:孤勇者词作者唐恬的的成长历程,思考:唐恬在哪些方面学会了成长?唐恬的成长过程给了我们怎么样的启示呢?教师:每个人的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个由懵懂无知变成熟变强大逐渐成长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这个过程也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也是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人,具备社会属性,那么什么是“社会化”?人为什么一定要参与“社会化”的过程?总结:(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个人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社会。
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什么是社会化?播放《人的社会化》的视频设问:对比唐恬的十年抗癌历程,说一说,你在社会生活中获得了哪些成长,通过什么方式获得的?总结: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社会化途径:通过父母的抚育、与同伴交往、老师的教诲、社会的关爱等社会化意义:我们的知识技能不断丰富、语言表达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情境:播放视频:程奕迅与粉丝的十年之约设问:有人说这十年是唐恬的高光时刻,她用自己的坚强和勇敢孤勇的面对病痛,除了她个人的努力外,社会又为他提供了什么呢?总结:其实不仅我们的学习成长离不开社会实践,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
“基于标准的教学和评价”课堂教学设计科目设计者学校授课班级学生人数课题课型授课日期一、课标描述(摘要)及其解读1.1 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
1.2 积极参与公共生活、公益活动,自觉爱护公共设施,遵守公共秩序,有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精神。
二、教材分析本课核心内容及其在全书中的逻辑定位,本课位于全书第一单元第一课,拥有为整本书开疆辟土、奠定现实基础的作用。
在学生走过初一适应阶段,积累了一定社会经验后,编者开始引领初二学生关注其生长生活的社会环境,力求引导学生主动、全面认识社会生活,体会社会对于个人的重要性,并助其形成正确的社会观,积极融入社会,为后期学生辩证认识社会问题、遵守社会规则、承担社会责任,成为一名的合格社会人打下基础。
三、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刚刚升入新的年级,已经能够感知到自己在身体、智力、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与提升。
他们的生活半径逐渐扩展,接触的人越来越多,了解的事情越来越多样,这是他们的真实生活体验。
四、学习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谦让”“分享”“助人”等亲社会行为的意识;培养亲近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自觉性。
2.能力目标:养成亲社会的习惯;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投身社会实践。
3.知识目标:知道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理解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知道自觉培养自己的亲社会行为。
五、评价方案设计1、针对目标一,采用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进行测评;2、针对目标二,采用小组展示的方式进行测评;3、针对目标三,采用书面练习的方式进行测评;六、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社会对个人成长的作用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亲近社会,服务和奉献社会,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七、教学流程设计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图片——“羊孩”拴拴与羊为伴6年多照片)因母亲过早去世,父亲智力低下,而年迈的奶奶又无力照顾,在陕西榆林市清涧县玉家河乡贫穷的小山村王家河村,一名“哑童”常年被用绳子拴在树上,在被拴的6年多中与他作伴的是一只山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