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思想史中的波兰问题-保守派的视角
- 格式:pdf
- 大小:491.24 KB
- 文档页数:19
2023俄国文学名著有哪些推荐俄国文学名著《俄国革命史》(全三卷)[苏]列夫·托洛茨基著苏联革命家托洛茨基撰写的史学名著历史亲历者写的革命史对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进行了极为详实的记录本书的第一卷,主要介绍二月革命的背景、发生及“二月起义”后到“四月危机”、“六月示威”的历程。
作者认为,二月革命仅仅是“一具外壳”,十月革命的内核蕴藏在其中。
“二月革命的历史就是十月革命的内核怎样从自己的妥协主义外壳中剥离出来的历史。
”第二、三卷,完整记述了从“七月危机”到十月革命的历史。
作者整理了大量的史料,卷帙浩繁,力求叙述地完整详细,“教人们去了解革命是如何准备、如何发展和如何胜利的。
”3.《彼得大帝在位时期的俄罗斯帝国史》[法]伏尔泰著一部俄罗斯最伟大帝王的历史一段开启帝国黄金时代的历史一部俄国女皇伊丽莎白特邀伏尔泰撰写的帝王史俄罗斯的历任皇帝中只有两位被冠以“大帝”的称号,那就是彼得一世和叶卡捷琳娜二世。
彼得大帝一般被认为是俄罗斯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
他积极兴办工场,发展贸易,发展文化、教育和科研事业,同时改革军事,建立正规的陆海军,加强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
可以说,近代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发展无不源于彼得大帝时代。
他制定的西方化政策是使俄罗斯变成一个强国的主要因素,促成了黄金时代到来。
4.《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俄]普列汉诺夫著俄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从理论上总结反对民粹主义者和无政府主义者策略思想斗争的传世佳作这是在此之前马克思主义文献中对这个问题最全面、最完整的分析,也是为唯一的专论。
在本书中,作者批判了三种错误思想,即英雄史观、无为主义(或宿命论)和“因素论”。
5.《论一元论历史观的发展问题》[俄]普列汉诺夫著一般公认是世界哲学名著事实上也是历史学名著该作达到了其一生理论水平的最高峰文学名著推荐6.《往年纪事》[俄]拉夫连季编古罗斯国流传下来的第一部编年史是以东斯拉夫人为主体的东欧平原各族人民的一份重要文化遗产一部研究9世纪至12世纪初古罗斯国家历史东欧国际关系史和俄国东正教的珍贵资料本书是古罗斯国流传下来的第一部编年史,是以东斯拉夫人为主体的东欧平原各族人民的一份重要文化遗产。
近期俄罗斯保守主义的主要表现和影响庞大鹏2011-03-14 17:53:16 来源:《当代世界》2009年第2期统一俄罗斯党在俄罗斯政坛具有重要地位, 该党最高委员会主席格雷兹洛夫认为, 保守主义是其意识形态基础同样, 保守主义也可以被认为是当前俄罗斯的主要社会政治思潮。
俄罗斯保守主义情况简介(一)俄罗斯保守主义的特殊政治涵义。
2005年4月,格雷兹洛夫曾经指出:在当代俄罗斯, 保守主义作为一种政治观念与共产主义复辟思想和激进自由主义相对立,也就是说, 虽然俄罗斯保守主义的核心观念也是反对一切激进的革命, 主张以妥协手段调和各种宇会势力的利益冲突,但是它在俄罗斯政坛中大多数情况下代表一种政治符号, 即中派主义, 强调的是一种政治价值取向(二)俄罗斯保守主义的实质是主权民主思想。
保守主义的政治实质是2005年以来被俄罗斯官方深入沦述的主权民主思想。
2008年9月, 普京总理在瓦尔代会议卜表示, 他本人愿意成为将民主普遍原则与俄罗斯国家传统相结合的保守主义者。
(三)俄罗斯保守主义的最新体现是配合俄罗斯2020创新发展战略出台的普京计划。
在统一俄罗斯党十大上,普京作为统俄党主席要求革新该党的指导思想。
格雷兹洛夫指出, 保守主义的常量是文化、精神、爱国主义和国家力量, 其变量是指科学的发展、新技术的运用和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变量因素的确定无疑与普京在统俄党十大上的表态密切相关。
一方面, 普京表示, 尽管俄罗斯发生了金融危机,但俄罗斯发展绝不会放弃既定的发展战略。
另一方面, 普京指出, 统俄党的政治前景, 直接取决于现在如何解决国家和世界面临的问题。
可见, 统俄党创新保守主义理念,既要结合发展战略的创新实质, 又要兼顾金融风暴影响下俄罗斯民众的生活水平, 而这两点都是普京计划的核心内涵所在。
俄罗斯保守主义思潮的发展俄罗斯保守主义的巩固和强化得益于2008年俄罗斯三件大事——总统选举、俄格冲突和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刻影响。
俄罗斯保守主义与当代政治发展张昊琦2011-03-14 17:52:24 来源:《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9年第3期【内容提要】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保守主义复兴,各种政治力量都以保守主义者自居,其概念莫衷一是。
它是俄罗斯传统保守主义的延续,与西方保守主义少有共同之处。
俄罗斯保守主义既是对激进变革的被动反应,又是对俄罗斯国家发展模式的探寻。
当代俄罗斯保守主义的三大内涵是国家主义、反西方主义和传统主义。
在整个社会趋于保守的情境下,“俄罗斯民主发展模式”的提出是俄罗斯政治发展的一个理论支持,但是它具有很大的局限,真正推动起来会遭遇强大的阻力。
【关键词】俄罗斯保守主义政治发展“俄罗斯民主发展模式”【作者简介】张昊琦,1969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
(北京 100007)自苏联解体前后以来,保守主义在俄罗斯成为一个流行语词。
一方面,20世纪70年代西方新保守主义浪潮吸引了俄罗斯学界的高度关注,从而引发了对俄罗斯保守主义的追根溯源[1]。
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政治实践,俄罗斯保守主义企图在矫正自由主义的极端发展上拥有一席话语权力。
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俄罗斯传统保守主义理念零星地散落在各个政党的党纲中;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政治中派主义的逐渐壮大,保守主义在俄罗斯有了较为稳固的托身之处,并在普京执政后逐步官方意识形态化。
保守主义的复兴与发展既是俄罗斯社会对激进自由主义改革的被动反应,也是对俄罗斯国家历史定位和发展模式的再反思。
当代俄罗斯保守主义与俄罗斯传统保守主义有一脉相承之处,经过社会与政治力量的塑造,它对当代俄罗斯政治发展有着深刻影响。
一何谓保守主义?“保守主义”在俄罗斯是一个令人困惑的概念;它的“时髦”同时显示了内在涵义的深刻分歧。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几乎所有的政党都不同程度地吸收俄罗斯传统保守主义成分,用以阐释自己政见、纲领的部分或全部基础。
许多政党自称保守主义政党,不仅中派如此,右翼与左翼也是如此。
2018.4许金秋摘要:19世纪至20世纪初,俄国各政治派别和意识形态论者寻求对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众多问题的答案,提出社会政治改革方案,用现代术语表达可称为政治现代化理论。
目前俄国政治局势的特点使革命前时期的意识形态话语具有了现实意义,保守主义现代化理论在这方面首当其冲。
俄罗斯帝国保守主义政治思想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出现,到20世纪初完成了自己的理论建构,是对法国大革命、西方资本主义化进程及其对俄罗斯的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反应,也是对国家激进的西化政策及现代化进程在思想和政治上所做出的反思。
俄国保守主义政治现代化方案的主要思想是:保留传统的东正教意识,维护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度,中央集权的帝国制度。
保守主义政治现代化方法论的基础是强调历史进程的连续性、社会发展的继承性、改革的渐进性原则。
关键词:俄国;保守主义;政治现代化;传统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9世纪至20世纪初俄罗斯政治现代化理论与进程研究”(项目编号:12CSS010)中图分类号:K51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 (2018)04-0117-07俄罗斯帝国保守主义政治现代化理论19世纪至20世纪初期俄国各政治派别和意识形态论者曾经积极寻求本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众多问题的答案,提出社会政治改革方案,用现代术语表达可称为政治现代化理论。
保守主义者追求在传统价值观基础上实现在他们看来最佳的社会发展模式,即在俄国实现保守主义现代化。
20世纪90年代激进自由主义改革的悲剧性后果使俄国社会大多数群体对自由主义民主模式的信任危机加深,公民的选举行为表明他们积极反对西化的意识形态,希望寻找一种基于国家历史和社会文化传统之上的建设性的“本土”意识形态。
各种政治力量审时度势,急于宣称自己为保守主义者,保守主义开始在政治话语中占据主导地位,并且逐步官方意识形态化。
俄国许多学者和国务活动家也开始认识到把传统和现代化概念对立起来的国家现代化道路将注定失败,因此保守主义可能成为21世纪俄罗斯国家意识形态。
2020.12恩格斯不仅重视自然辩证法和认识论的研究,而且重视历史哲学的研究,因此,他的哲学贡献不仅仅在研究自然辩证法和人类思维方式上,而且也在研究历史辩证法上,进一步说,他在历史辩证法研究领域的贡献也不是人们通常所理解的那样只是考察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揭示了人类历史的一般规律,而是还有研究民族精神的发展,揭示世界历史形成和变革的内在机制,建构了自己的历史哲学。
本文的立题,就是以恩格斯的波兰问题研究为案例,阐发恩格斯的历史哲学框架。
本研究不仅有助于还原一个真实的恩格斯,而且还能够使我们从恩格斯的历史哲学中汲取思考当今世界格局变化的思想资源。
一、波兰民族解放问题研究在马克思恩格斯哲学创造中的地位在《共产党宣言》第四章中,马克思恩格斯把波兰1846年克拉柯夫起义列为“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1]的一个典范。
这足以证明了马克思恩格斯对于波兰问题的重视。
马克思恩格斯为什么要重视波兰问题呢?对于这个问题,恩格斯论述了三个原因:首先是“由于对一个被奴役的民族的同情,这个民族对奴役他们的人进行了不断的英勇斗争,从而证明了它具有民族独立和民族自决的历史权利”[2]。
其次是“波兰的地理、战略和历史地位所具有的特点。
瓜分波兰是把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这三个军事专制国家连结起来的锁链。
只有波兰的恢复才能拆散这种联系,从而扫除横在通向欧洲各民族社会解放道路上的最大障碍”[3]。
最后是“不仅在斯拉夫民族中,而且在欧洲民族中,波兰都是唯一的一个过去和现在都一直以全世界的革命战士身分进行战斗的民族”[4]。
恩格斯在论述这一原因时,列举了波兰的几个军团曾在法兰论恩格斯研究波兰民族解放问题的历史哲学框架■何萍【提要】波兰民族解放问题是恩格斯研究民族精神发展,揭示世界历史形成和变革的内在机制,建构历史哲学的典型案例。
在肯定波兰起义的意义、支持波兰独立的问题上,恩格斯与马克思有着共同的观点和基本立场,同时又有自己的思维路向,即以波兰的民族革命为题,研究波兰起义对于欧洲革命的意义。
波兰独立运动的历史和影响波兰历史上曾经是一个重要的王国实体,但在1795年波兰被分裂为三个部分,分别被俄罗斯、普鲁士和奥地利所占领。
此后的波兰社会一直困扰着被分裂和苦难的痛苦。
然而,波兰人民并没有放弃他们的自由和独立,流血的斗争在各个时期都在波兰境内展开。
这些斗争宣扬着反对压迫,争取独立和自由的目标,使得波兰国家独立运动成为波兰历史上被广泛记载的事件之一。
19世纪中期,波兰运动的呼声变得越来越强烈,波兰独立运动被提出并得到了广泛的支持。
在这个时期,普沃茨克和克拉科夫被认为是波兰独立运动的两个中心。
普沃茨克以及波兰起义期间的各个城市和乡村都是波兰独立运动的热点。
这次运动成为了波兰自由和民主的象征。
波兰独立运动的另一大特征是它的文化和艺术方面的影响。
许多文学、音乐和艺术作品在推动波兰独立运动进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阿达姆·密兹凯维奇在他的诗歌和小说中宣扬了波兰的自由和独立,达到了深入人心的效果。
另一方面,卡罗尔·斯图克莱夫斯基的音乐作品被广泛传唱并成为波兰精神的象征。
20世纪的波兰独立运动也是波兰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事件之一。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在第一次波兰共和国建立后,波兰独立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波兰独立运动的领袖们奋斗了几十年,终于获得了在1918年的波兰独立,成为自己的独立国家。
这个时候的波兰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多元化的、民主的、现代的国家。
波兰文化、社会和政治结构的多样性得到了全面的发展,这也让波兰成为了一个对世界文化历史产生重要影响的国家。
今天,波兰独立运动在波兰和世界的历史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痕迹。
它是波兰民族几百年艰苦奋斗的历程的终点,也是波兰国家进入现代化和民主化的起点。
同时,波兰独立运动在国际上的意义也是深刻的。
波兰独立运动用以自我解放的方式启发了当时的其他国家,成为民族自由和独立的信仰。
总的来说,波兰独立运动是波兰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事件之一。
它与文化、艺术、社会和政治结构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普京威权统治与保守主义意识形态第一篇:普京威权统治与保守主义意识形态普京威权统治与保守主义意识形态领袖特点典型人物:本世纪初,俄罗斯总统普京强力结束寡头政治,加强中央集权,尤其是坚决打击分裂主义和恐怖主义,使普京获得了“硬汉”称呼。
中国某媒体做的有关普京民调显示,普京获得了大多数中国民众的喜爱。
时势的选择、坚强的意志力、民众的需求,再加上其制度设计和权力结构,成就了普京。
强力领袖首先自己的意志力要强,面对复杂形势个人具有铁腕手段和果敢的意志。
其次善于借用民力。
强力领袖不能靠匹夫之勇,一定要善于运用民力,借助整个统治阶级,乃至整个民众的力量。
最后,强力领袖一定不是孤家寡人,吸纳众人的心胸心襟要宽。
开赛车、骑哈雷、秀马术、驾飞机、猎老虎……长期以来,克格勃特工出身的普京一直努力将自己塑造成一个办事果断、无所不能的硬汉形象。
而面对着执政中的诸多危机,比如当前的乌克兰困局、早年的车臣战争等,普京无不展现出“铁腕”姿态。
那么,“硬汉”的背后是怎样的个人“信仰”?普京信奉着怎样的价值观呢?2013年9月3日,普京在接受美联社和俄罗斯国家电视台联合采访时,明确表示自己信奉“保守主义”。
他说,“自己是带有保守主义倾向的实用主义者”。
此后,他在当年底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的演讲、2013年发表的国情咨文、年度记者招待会等一系列谈话数次强调了自己的保守主义价值观倾向(最早提出这个问题是在2008年)。
普京“保守主义倾向”的提出背景其一,苏联解体后国家信仰的缺失。
苏联解体后,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意识形态被抛弃,多元化的意识形态粉墨登场,各个阶层和集团从自身利益出发,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思想理论。
意识形态的混乱导致了国家认同缺失,思想道德退化,社会停滞不前。
普京提出“保守主义”,目的就是为了“填补俄罗斯意识形态领域的真空,保持俄罗斯的精神民族认同”。
普京保守主义意识形态的提出,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国家信仰的缺失,同时更有利于加快俄罗斯寻找民族思想的进程。
波兰的主义统治与民主化波兰是一个充满历史底蕴和文化传统的国家,经历了许多政权更迭和社会变革。
从19世纪初的主义运动到20世纪初的民主化进程,波兰人民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波兰的主义统治及其对民主化的影响。
一、主义统治的背景和特点19世纪,波兰遭受俄罗斯、普鲁士和奥匈帝国的分割侵占,国家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
这一时期,波兰人民开始寻求独立和民主自由。
主义运动迅速兴起,主义者主张通过激进的手段实现国家独立和社会改革。
主义统治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强调波兰民族的独立和国家意识。
主义者积极参与国家解放斗争,通过武装起义和政治手段,争取波兰的独立。
波兰人民对于民主原则和法治的追求也在主义运动中得到体现。
二、主义统治对民主化的影响1. 民主思想的传播主义运动为波兰社会带来了民主思想的影响和传播。
主义者强调个人的权利和自由,主张建立一个平等和公正的社会秩序。
这对于波兰的民主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组织形式的变革主义统治时期,波兰的政治组织和社会团体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各种政治党派和民间组织纷纷涌现,人们通过这些组织来表达自己的诉求和观点。
这为后来的民主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3. 波兰文化的复兴主义运动对波兰文化的复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主义者倡导波兰文化的自豪和推广,鼓励人民学习和研究波兰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这为波兰后来的民主化进程提供了文化自觉和凝聚力。
三、主义统治与民主化的互动关系主义统治为波兰的民主化进程奠定了基础,但也存在一些制约和挑战。
在主义统治时期,波兰的社会秩序相对紊乱,政治组织和民间团体之间存在矛盾和分歧。
这给民主化进程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然而,主义运动对于民主化进程的促进和塑造依然是积极的。
它鼓舞人们的热情和斗志,促使波兰人民不断追求自由和民主。
主义统治时期,波兰社会对于民主原则的追求和探索不断深入,奠定了民主化的思想基础。
四、波兰的民主化进程随着时间的推移,波兰逐渐迈向了民主化的道路。
波兰独立运动的历史进程波兰独立运动是波兰人民为争取国家独立和自由而进行的一系列斗争的总称。
这一历史进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当时波兰被分割为三个部分,分别被俄罗斯、普鲁士和奥地利统治。
波兰人民面临着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压迫,他们渴望恢复波兰的独立地位,重新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国家。
19世纪初期,波兰人民展开了一系列反对外来统治的起义。
其中最著名的是1830年至1831年的十一月起义,这次起义是波兰人民对沙皇俄国统治的反抗。
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激发了波兰人民对独立的渴望,并成为后续独立运动的起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波兰独立运动逐渐发展壮大。
1863年至1864年的一月起义是另一次波兰人民反抗俄罗斯统治的重要事件。
起义虽然被镇压,但它进一步加强了波兰人民的团结和决心,为后来的独立运动打下了基础。
波兰独立运动的历史进程中,还有一位重要的人物,那就是约瑟夫·康拉德·博伊缪什。
他是一位波兰作家,他的作品描绘了波兰人民的苦难和对自由的追求。
他的小说《罗宾逊·克鲁索》和《刺杀人》等作品深深触动了波兰人民的心灵,激发了他们对独立的渴望。
20世纪初,波兰独立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波兰人民看到了恢复独立的机会。
在战争期间,波兰人民组织了许多地下组织和武装力量,积极参与战斗。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波兰恢复了独立,成立了第二共和国。
然而,波兰的独立并不长久。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波兰遭受了巨大的破坏和压迫。
1939年,纳粹德国入侵波兰,波兰人民再次陷入了战争的深渊。
在这段时间里,波兰人民组织了许多地下抵抗运动,积极抵抗纳粹的统治。
战争结束后,波兰成为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但波兰人民对自由和民主的渴望并未消失。
1980年,波兰爆发了一系列大规模的工人抗议活动,这就是著名的团结工会运动。
这次运动最终导致了社会主义政权的崩溃,波兰重新恢复了民主制度。
波兰独立运动的历史进程是波兰人民为争取国家独立和自由所进行的长期斗争的集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