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36.50 KB
- 文档页数:4
宏观经济学论文——我国经济总需求结构分析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姓名:***日期:2012年12月12日一、我国总需求结构分析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总需求由居民消费有居民消费、企业投资、政府消费和净出口组成,即国民经济核算等式:GDP=C+I+G(X-M)。
其中GDP意味国内生产总值,C为居民消费,I为投资支出,G为政府消费,X-M为商品和劳务净出口。
投资需求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在于它的两个功能:短期内投资需求是总需求的组成部分,投资增加使总产出增加;长期内投资的结果是资本存量的增加,即生产能力的增加,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居民消费与政府消费之和组成国内最终消费。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主要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一是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是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增加使总产出增加;二是消费(如教育和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支出)对人力资本的创造,以及政府提供的生产性公共增加,为长期经济增长提供生产要素,从而推动了经济增长。
进出口对于弥补国内需求不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国际贸易被公认为是经济增长的引擎,因为全球化的资源流动主导着经济发展。
一、我国总需求结构的变化趋势(一)1990-2010年我国总需求结构变动趋势分析图1给出了历年来我国总需求总额的变动趋势。
从中可以看出近20年来的总需求水平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90-2000)总需求水平持续增长,但增长水平较低,且总需求总额一直在十万亿元以内;第二阶段(2001-2010)总需求水平保持着高速的增长水平,在短短的几年中迅速突破二十万亿,三十万亿,由原来的稳健增长转向了快速增长的轨道。
总需求10000050000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200620082010图1 1990-2010年我国总需求变化趋势(二)1990-2010年我国总需求结构四要素表1 1990-2010年总需求构成要素具体情况单位:亿元数据来源:《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中国统计年鉴(2010-2011)》表2 四个因素各自在总需求中所占比例消费-0.100.10.2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200620082010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图2 1990-2010年各因素占总需求的比例变化结合表1、表2和图2得出:1、净出口在整个总需求中所占比例最小;2、政府支出在整个总需求中处于较平稳状态,波动浮度最小;3.消费和投资的比重在整个总需求中所占比例最重,二者比例相差不大,均成波浪形状变化。
[大学宏观经济学论文]宏观经济学论文大学宏观经济学论文篇1浅论宏观行为经济学和宏观经济行为在20世纪60年代晚期,新古典经济学家发现了宏观经济学微观基础的薄弱,标志是一篇名为“后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论文。
在20世纪70年代他们创造的新版宏观经济模型成了这个领域的标准。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以完全竞争的一般均衡模型为基础。
但不同的是,它更强调所有的决策都是和最优化行为相一致的。
为了将失业和经济波动纳入分析之中,新古典经济学家首先是求助于不完全信息,而后是技术变革。
新的理论至少在一方面有了进展:价格和工资决策有了清晰的微观基础。
但是其中的行为假设过于原始粗糙,以至于至少有六种经济现象不能得到解释。
在一些情形中和新古典假设的矛盾导致了对这些现象的否认。
在其他的情形中,新古典的解释只不过是同义反复。
六种现象如下:(1)非自愿失业的存在:在新古典模型中,只要失业者接受只比市场出清水平低一点点的工资,他马上就可以找到工作。
所以非自愿失业不可能存在。
(2)货币政策对产出和就业的作用:在新古典理论中,货币政策对产出和就业完全没有作用。
一旦货币供给被完全预期到,价格和工资就会相应地变化。
真实工资和相对价格是保持稳定的;实际经济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3)高失业下通货紧缩并未加剧:由新古典模型可推导出自然失业率的菲利浦斯曲线。
如果失业率低于这一自然率,通货膨胀就会加速;反之通货膨胀会持续减速。
(4)普遍的退休储蓄不足:在新古典模型中,个人决定消费和储蓄的数量已最大化其跨期效用函数。
这样的话私人的储蓄额应该是最优的。
但是人们却常常对他们的储蓄感到失望。
而且,如果没有社会保险计划的话,许多人都认为他们会过少的储蓄。
“强迫储蓄计划”非常流行。
(5)股票价格的过度波动。
(6)自暴自弃的低下阶层的长期存在。
我将从我的一个最早的尝试开始,这个尝试导致了对非对称信息在市场中的作用的发现。
一、非对称信息信息问题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于所有的市场中。
关于宏观经济政策论⽂ 宏观经济政策已成为宏观经济发展最⼤的外⽣变量。
由于主体界定不清、资料和经费相对不⾜、评估标准差异性⼤以及缺乏必要的保障机制,宏观经济政策评估已陷⼊困境。
下⾯是店铺为⼤家整理的关于宏观经济政策论⽂,供⼤家参考。
关于宏观经济政策论⽂范⽂⼀:宏观经济政策对国民经济的调节探索论⽂ 摘要:市场经济是效率经济,但市场本⾝内在固有的缺陷,会对经济运⾏产⽣不良影响,因此,世界上各国普遍加强了政府对经济运⾏的宏观调控,从⼀国政府常采⽤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出发,去尝试分析宏观政策对国民经济的调节作⽤。
关键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宏观调控 党的⼗四次代表⼤会,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的⽬标是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调节作⽤,通过价格信号、市场内在机制作⽤,刺激我国国民经济效率、均衡发展。
但是受市场“内在缺陷”限制,诸如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市场外部性问题、信息不对称问题、⾃然垄断问题等等,会相应地引发市场失灵现象,危害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国家政府对市场的宏观调控,加强对市场的监督、引导、规范,本⽂主要从政策⾯,试述⼀些宏观政策对国民经济的调节,以及所产⽣的⼀些相关作⽤。
根据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理论,⼀国政府的经济波动主要有投资、消费、政府购买三⼤需求引致,⽽结合相关的原理、公式及乘数作⽤,政府可以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调节,以匹配不同时期的需求,消除经济波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此外,政府还必须根据本国国情,结合世界形势发展需要,制定⼀些适合本国发展的宏观产业政策,从⽽有别于他国的经济发展道路,以⼜好⼜快发展本国经济。
? 1财政政策对本国经济发展的调节 财政是⼀国政府赖以⽣存的命脉,发展到今天,财政⼿段⽇趋完善,财政⼯具也⽇趋成熟,财政调控意识也趋于主动,根据⼀定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的特点,运⽤财政收⼊、财政⽀出⼿段,或者⼆者交替使⽤,对国家宏观经济进⾏调控,具体有税收政策、收费政策、⽀出政策、预算政策、国债政策等组成。
凯恩斯宏观经济学论文凯恩斯是20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家之一,他对宏观经济学的贡献被公认为是经济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总需求决定经济增长和就业水平,而不是传统经济学中所强调的供给决定。
凯恩斯认为,在市场经济中,总需求不足可能导致失业和经济不稳定。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可以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干预经济。
在凯恩斯看来,市场经济并不总是能够自动调节,因为市场往往存在信息不对称和价格粘性的问题。
因此,政府有责任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稳定经济周期,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充分就业。
在凯恩斯的理论中,财政政策即政府通过增加支出或减少税收来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而货币政策则是通过调整利率和货币供应量来影响总需求。
凯恩斯主张政府应该对经济进行积极干预,他认为,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公共支出来刺激总需求,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
此外,凯恩斯还提出了“凯恩斯主义的消费函数”,即人们的消费行为取决于他们的收入水平,而非传统经济学中所假设的理性预算。
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理论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他的理论对当时的各国政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凯恩斯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为经济政策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基础,为人们提供了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经济危机的方法。
至今,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理论仍然对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产生深远的影响。
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思想不仅在其时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持续影响着当今的经济学理论和政策制定。
在现代宏观经济学中,凯恩斯的理论被广泛运用于解释和应对各种经济现象,如通货膨胀、失业、经济增长和经济衰退等。
凯恩斯的理论提出了政府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稳定经济的重要观点,这在当今的宏观经济政策制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许多国家的政府在应对经济衰退时会采取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刺激措施,通过增加公共支出或减少税收来刺激总需求,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
另外,在货币政策方面,央行也会根据凯恩斯的理论,通过调整利率和货币供应量来影响总需求和经济增长。
英文宏观经济学论文Macroeconomics is the branch of economics that studies the behavior and performance of an economy as a whole. It focuses on the aggregate aspects of the economy, such as total output, unemployment, inflation, and national income. Macroeconomists analyze how different factors, such as government policies,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financial markets, affect the overall health and stability of the economy.One of the key concepts in macroeconomics is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which measures the total value of all goods and services produced in a country within a given time period. GDP is used to gauge the size and growth of an economy, and it is also a key indicator of the standard of living and economic well-being of a nation.Unemployment is another important area of study in macroeconomics. High unemployment rates can signal economic distress and can have negative social and economic implications. Macroeconomists study th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unemployment, as well as the effectiveness of government policies in reducing unemployment and stimulating job growth.Inflation is a related topic that is of great concern to macroeconomists. Inflation refers to the general increase in prices of goods and services over time, which erodes the purchasing power of money. Macroeconomists analyze the factors that contribute to inflation, such as changes in the money supply or fluctuations in demand and supply, and they also study the impact of inflation on the economy and on individuals.Macroeconomics also examines the role of government policies in stabilizing and managing the economy. Fiscal policy, which involves government spending and taxation, and monetary policy, which involves controlling the money supply and interest rates, are two key tools that policymakers use to influence economic conditions. Macroeconomists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se policies and explore their implications for economic growth, unemployment, and inflation.International trade and finance are also important areas of study in macroeconomics. Macroeconomists analyze the impact of trade policies and exchange rate movements on the economy, as well as the implications of global economic events on domestic economic conditions.Overall, macroeconomics is a broad and complex field that seeksto understand the behavior of the economy as a whole. By studying aggregate economic indicators and the interplay of different factors, macroeconomists aim to provide insights into how the economy functions and how it can be managed to promote stability and growth.另一个宏观经济学的重要方面是经济增长。
宏观经济学论文3000字国家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调节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宏观经济学论文3000字,希望大家喜欢!宏观经济学论文3000字[摘要] 国家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调节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
认真研究西方经济学以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国家宏观调控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总结我国和发达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实践,为丰富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理论,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和宏观经济调控机制有着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 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宏观调控1 西方经济学国家干预理论分析国家干预是国家宏观调控经济更形象的表述,是政府对于国民经济的整体把握,是“看的见得手”对市场中存在的弊端进行的管理,是国家利用经济政策与法规指导调控经济稳健运行的措施。
1.1 早期西方经济学的国家干预理论古典经济学认为经济的增长是由于资本的积累和劳动分工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市场可以发挥自发调节的作用,对于资源进行有限的配置,使经济有效的增长。
但是与此同时,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市场失灵的状况,不能有效的配置资源。
休谟和萨伊认为国家干预只能存在于市场失灵的状态,其提供的公共政策和服务是解决市场失灵的必要手段。
新古典经济学代表马歇尔主导自由放任经济学,认为在市场自由竞争条件下,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可以通过商品的供求、价格变动、劳动力的工资涨跌达到相应的平衡状态,从而使资源有效的配置。
国家的干预只能打破市场原有的平衡,破坏了市场中的自我调节,反而会引起经济的动荡。
福利经济学教父庇古主张国家对于经济的干预应限制在消除外部性对经济的干扰,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通过收入分配政策来增加社会福利。
从以上的描述可以看出,早期西方经济学理论着重强调市场自由调节经济的形式,不赞成国家干预市场经济,但同时也认为在某些特定的领域或者特定的条件下,出现市场失灵的情况,国家可以对市场经济进行适当的调整。
宏观经济分析毕业论文15800字毕业设计论文是毕业设计工作的总结和提高,和做科研开发工作一样,要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那么怎么写呢?下面和一起来看看吧!宏观经济分析〔摘要〕宏观经济学经过八十多年的发展,其重要进展体现在模型动态化、引入理性预期、为宏观理论建立微观基础、对总供给行为进行详细刻画等方面。
但是,宏观经济学仍存在加总的理论基础不扎实,重要经济结构没有引入宏观模型,重要经济、政治制度的理论刻画仍不深入等不足。
实证主义和证伪主义科学哲学在20世纪初的快速发展是导致主流宏观经济学出现上述进展与不足的重要原因,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作为古典经济学或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分析框架和方法能够为主流宏观经济学的发展提供重要借鉴和启示。
因此,宏观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相互借鉴,是促进主流宏观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主流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一、宏观经济学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凯恩斯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使宏观经济学成为经济学中相对独立的学科方向,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传播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凯恩斯认为市场在短期中存在失效的可能性和机制,并提出增大公共支出的需求管理政策可以使经济复苏。
更为重要的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为政策制定部门提供了一个计算政府支出和税收对经济行为影响的数量方法。
此外,凯恩斯为突出一些重要变量(例如就业、收入、利率和价格)在给定时点上的同时决定,不再强调宏观理论的动态性。
因此,在一个静态模型中直接研究总量行为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严重不足,将模型动态化并为宏观模型寻找微观基础是许多宏观经济学家在20世纪下半叶所做的主要工作。
20世纪60年代,以Hicks和Samuelson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学派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而同时期以Friedman为代表的货币主义学派则首先对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提出质疑。
宏观经济调控论文17篇宏观经济调控论文:宏观经济调控下的文化创意论文一、宏观经济调控下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的不同模式政府在进行宏观经济调控中应当是一种择优选用的原则,应当关心消费者和产业者知道新形式下的最好的技术、生产渠道、进展模式或者是调高效益的方法。
我们的国家由于名族众多,地域宽阔,可用于进展的艺术和文化底蕴也是最多的,在不同的社会意识和心里下,其经济行为和协调关系也不一样,因此由于历史、文化的不同会对艺术与文化认知的意识形态产生差异,一般来说在宏观经济调控下有三种模式(图1)。
一种是以个人或者是团队合作形式的自由经济模式,通俗地来说自由经济模式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法治与国家行政规范的指导下,对社会人文与艺术传统因素的个体经营模式,特殊是在艺术与文化产业集聚区,此种模式尤为明显。
其实早在19世纪后期,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就有了类似的手工艺作坊,并由此而孕育出了各种行会经济体制,自由经济模式的有事在于其调整市场经济的转变作用,同时实现各民族歌地域之间历史、艺术、文化的可持续进展,在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基础上,起到维持宏观经济稳定的杠杆行为作用,并对社会储蓄与保险担当责任。
另一种是企业的集体职能模式,这种模式一般可以理解为集体协调市场经济的行为,艺术与文化可以使个体的发挥,也可以使以集体为载体的制造性经济活动。
现在各种以高校为载体的产业园、高科技软件应用;以艺术文化消遣中心为载体的影视、动漫、展现;已消费为主体的各种民族旅游、映像互动等等。
这种集体协调可以使民族与民族之间,也可以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而由此形成的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体系,与艺术历史文化的演绎,政府经济管理机构的改革、政府经济宏观方案的协调、艺术与文化产业金融系统、企业模式、劳资关系都非常紧密的相互联系在一起。
第三种是国家政府职能模式,国家和政府在行政市场体制中起指导性调控行为的作用,,建立和健全有法律规制的,带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文化的市场经济在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中是非常必要的。
宏观经济学毕业论文格式(字体+排版+印制)一篇严谨的宏观经济学论文,除了要有专业的内容以外,还要有标准的格式规范,格式不对,内容再好,导师也不会满意,下面就为大家分享最新最全的“宏观经济学毕业论文格式规范要求”,参照此格式要求写作出来的论文,可以有效降低被打回修改的几率。
一、宏观经济学毕业论文的基本构成(一)封面采用学院规定的统一封面格式,封面上应填写论文题目、系别、专业、学生姓名、学号、指导老师姓名和职称、论文完成时间等内容。
论文题目应简明扼要、有概括性。
字数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
副标题前加“特殊符号”中“长划线”,居中排印在论文主标题下。
(二)毕业论文(设计)正文论文内容一般由七个主要部分组成,依次为:中文摘要和关键词、英文摘要和关键词、目录、论文正文、参考文献、附录(根据实际情况,可有可无)、致谢组成。
(三)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管理材料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外文翻译及原文、指导记录、中期检查表、答辩资格审查表、答辩记录、评审表等。
二、宏观经济学毕业论文各组成部分的格式要求(一)毕业论文正文1、摘要。
论文摘要是以浓缩的形式概括研究课题的内容,概括地陈述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方法、结果或主要结论,是不分段、不加诠释和评论的独立短文,一般不超过300字。
要求突出论文主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强调论证方法和内容有新意。
2、关键词。
一般可选3~6个反映主要内容的术语,每词之间用分号“;”隔开,最后不加标点符号。
每一个英文关键词必须与中文关键词相应。
3、英文摘要和关键词。
英文的论文标题、副标题、摘要、关键词是对其中文这些内容的外文翻译。
全部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字体大小、段前段后行矩等要求,分别与其中文格式完全一样。
外文字母采用我国规定和国际通用的有关标准写法。
要分清正斜体、大小写和上下脚码。
4、目录。
目录是论文(设计)各组成部分的小标题,文字应该简明扼要。
目录按章节排列编写,标明页数,便于阅读。
养老问题宏观经济学论文养老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日益加剧,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宏观经济学领域的重要议题。
养老问题涉及到如何有效地管理和利用社会资源,如何维护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以及如何保障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分析养老问题所面临的挑战,并探讨可能的解决途径。
首先,养老问题涉及到人口结构的变化。
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和医疗条件的改善,全球各国的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
这意味着养老金支出的增加,同时也增加了对医疗保健和长期护理的需求。
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有效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次,养老问题也涉及到劳动力市场的变化。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劳动力市场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如何在老龄化社会中保持充足的劳动力供给,成为了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另外,老年人的就业和退休问题也是一个需要重视的话题。
如何让老年人更好地融入劳动力市场,如何设计合理的退休政策,都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最后,养老问题还涉及到社会资源的分配和利用。
在有限的资源下,如何平衡老年人和其他年龄群体的利益,是一个需要权衡的问题。
养老金的收支平衡、医疗资源的分配、长期护理的安排等都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和调节。
总的来说,养老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挑战,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共同努力来解决。
宏观经济学可以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来有效地应对养老问题所面临的各种挑战。
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和探讨,可以为养老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同时,面对养老问题,政府在宏观经济学的视角下可以考虑实施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首先是加强养老金体系的可持续性。
这包括提高养老金的缴纳率、延迟退休年龄、逐步提高养老金的发放标准等措施,以确保养老金体系能够长期稳定地运行。
其次是改革医疗保障体系,加大对老年人医疗和长期护理的支持力度。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老年人的就业培训和社会融入,鼓励他们延迟退休,更好地参与社会劳动,从而减轻劳动力市场的压力。
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学课程序号:3788学院:行知学院专业:会计学生姓名:孙晟航学号: 13826137 完成时间: 2015年1月 4日人民币升值的利弊2006年以来由于美元疲软,人民币对美元持续的升值,以前一美元可以兑换8块多人民币,现在只有区区6块多,今后人民币将何去何从还是个未知数,当然我们所希望的是对我们国家最好的方向了。
因而我们需要来探究一下人民币升值的利弊,并且加以权衡。
首先要说明的一点,就是人民币的升值其实并不是主动升值(实际上人民币在国内是贬值的),而是由于美元贬值引起的,换句话说,就是美元通过比人民币更大幅度的贬值来逼迫人民币升值。
既然是被迫的,从一个略显偏见的角度来看,就是美国佬恶意为之,从利益的角度出发,他显然不会是为了我们好,甚至可以说,他们通过自身贬值以及给中国施压让人民币升值,其动机绝对不良,是为了损害中国的利益,来满足本国的那些大资本家的胃口。
我个人的大体观点上面已经有所表露,就是弊大于利。
但是我也承认,升值也是一个在某些情况下的必然,是一个长期趋势,其本身有一定的优势,不过我所讲的,是一个以现实情况为背景的中短期判断。
鉴于此,就先来说说人民币升值的利益所在,其后在相应的用一些弊端以及升值的优势想要体现出来所需要的时间和难度加以比较吧。
要说升值的优势,那可以说是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是大多在短期内不甚明显不是我们普通百姓所能察觉的。
所以姑且做一些较为泛泛理论性的探讨吧。
人民币升值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人民币购买力的增加,当然这种购买力的增加在我们探讨的情况下是针对美国而言,因为人民币升值主要指的是对美元升值(人民对前几年对欧元日元等实际上是贬值的,而有国内物价水平尤其是食品房产的价格水平的上涨来看,人民币是存在通货膨胀现象的),不过鉴于美元现在世界货币的地位还是不可动摇的,而且又是中国的最大贸易伙伴,所以这种购买力是很容易就体现的出来的。
购买力增强了,自然会增加中国的胃口,导致进口的增长。
这样一来回家快进口行业的增长,为这些行业的人创造更多的财富。
而且更多新奇抑或优质的洋货进入消费市场也会改变或者改善消费者的消费状况。
这样看来,如果摒弃其他因素,但就人民币升值问题而论,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确实会提高,而中国市场在国际上将成长为一个更大的买家,并因此更多的牵住他国(尤指美国)商品的销路,在中美贸易中将享有更多的话语权,应对贸易摩擦也会更容易些——如果你美国佬耍花招,大不了我们给你来个“礼尚往来”。
人民币升值的同时也会增加一些企业行业尤其是依靠对美贸易顺差获得利润的企业的实际劳动成本和资源成本。
为了追求最大利润,企业将会听过技术改造提高生产效率,或者选择对商品进行深加工,从而渐渐地完成企业从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知识密集型和高附加值产业的转变。
这将会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经济结构的转型。
当我们国家和企业家手里的钞票比以前硬棒时,自然会多几分神气,钱也拿得出手了,也更舍得拿了。
这就会产生一个结果——中国对外投资和海外并购速度加快。
改革开放讲不能只顾引进来,我们还要走出去。
我们在海外掌握更多的资本时,无疑会拓展我们的海外的竞争力,为我们国家创造更多的财富。
同时也能够牵动别国的经济神经。
俗话说“良臣择明君而侍,良鸟择佳木而栖”。
好的东西只会选择能体现并增加其价值的地方。
财富亦不会例外,它也会选择能保存甚至提高自己价值的地方。
现行的法定货币的价值说到底靠的就是信誉。
而当今世界美元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信用危机,其作为世界货币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一些本国货币体系并不健全和稳定的贫困落后的国家——拥有广泛的流通。
而如今债务累累的美国佬用贬低美元价值的手段稀释了世界范围内美元的“含金量”,从而非常隐蔽地掠夺了持有美元的国家和人民的财富,说白了美国就是强盗,而美元则充当了强盗的武器。
有谁会愿意相信强盗呢?如果不是迫于强盗的淫威,谁又会拿起强盗的武器自己指着自己呢?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吹拂下,大多数国家挺不住主动让货币缩水了,而中国却承诺人民币不贬值,中国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这体现了一个由政府主导货币和经济的国家的品质,树立了人民币的良好信誉。
不贬值说明财富到了这里能够保值,如果升值则表明财富能够升值,这样一来更多的资金将流向中国。
如果人民币有能力稳定不降,那在世界范围内各种财富形式都会愿意以人民币来代表其价值,到时候人民币的需求量将会大大增加。
如此看来人民币的流通逐步扩张最终将会使人民币最终取代美元而成为世界货币。
一旦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中国将变为世界金融中心,中国的国际地位也会跨向巅峰,现行的国际秩序将不再适用,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利益将会更好的受到保护。
谈了这么多的升值好处,可能你看着都会天天梦想着升值了。
不过先别抱太多的幻想,否则,你可能会向飞升的气球一样飞到了高空忽然爆掉。
下面还是说一些人民币升值的弊端吧,给你发高烧的大脑降降温。
与进口增加相对应,人民币升值所导致的我国产品相对价格的上涨会相应的缩减我国的出口量。
中国目前的经济体制还是非常依赖进口的外向型经济,虽然近年来中国也在努力地拉动内需,但迫于生存压力而与日俱增的居民消费水平并不足以完全支撑迅速膨胀的经济体。
所以在目前经济结构转型尚不完全的情况下,出口受阻对中国的压力绝对不可忽略。
那些出口型的企业如转型不迅速有效,则很有可能陷入严重的衰退甚至破产,从而引起失业人数的上升。
失业的上升不仅仅会影响到失业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还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失业人口的恶性上升甚至会危害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中国之所以这么依赖出口,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我们对外贸易的顺差,顺差会是我们盈利,这当然看起来不算坏事,可问题是赚的钱到哪去了?我们的贸易顺差可以从我国外汇储备的上升来显露一角。
不过记得一点,外汇代表着财富,可不等同于财富,它只是财富的一个衡量指标。
我国的外汇储备是用美元来标度得,就是说外汇的实际财富就是那么多的美元所象征的财富,而美元的持续贬值已经使得它的象征财富的能力大打折扣。
前面已经讲到财富会想能过保存甚至提升其价值的方向流动。
如果人民币真能像前面假设的那样——当然也是我的希望——稳增不降的话,那吸引财富当然不是问题。
可是我也知道这个世界没有那么多的童话,如果你非要对它抱有一丝幻想,那你就活该承受理想与现实间的落差。
这里有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所谓高处不胜寒,你何以相信人民币能够在升值的情况下保持稳定?人民币是中国政府发行的法定货币,它实际上反映了中国现行的经济状况和人民的对未来的经济和预期,由于它不同于商品货币,所以它所反映的经济状况与实际的财富存量是有脱轨的——尤其在经济迅速飞升而鱼龙混杂的时代。
当今中国,产业结构既不成熟,经济的外壳主要是靠那些高资源消耗和高破坏性的产业模式所支撑起来的。
这样的外壳越大就会越空越泛,为了支撑它,人民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血汗被拼命的抽出来填补经济空壳。
资源毕竟是有限的,破坏也得讲个限度,否则就算你把老百姓刮得只剩白骨也未必补得住缺漏,话又说回来,就算你补住了,人民的生活得不到保障,那又有什么意义(可惜现在很多人认识不到这一点)?当支柱倒塌时,如果你不想泡沫萎缩的太迅速,就必须来筹集资金。
在本国筹是希望不大了,想向外国要钱,就只有借贷和贱卖本国资产了。
当然这样一来发达国家可就高兴的屁颠屁颠的了。
因为一旦你这样做,不但美梦没了,我国的经济和金融体系也会遭受他们的渗透,从而丧失的经济和金融的绝对自主权,屈居于欧美强国膝下,成为连政治军事也要受别人牵制的资本主义大国的附庸。
这种问题不是没有先例,日本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日本经济繁华制剂——象极了现在的我们,当日本的经济气泡被信以为真时,日元在美国高压下的强劲升值也被认为是经济实体堆积的结果。
殊不知以信誉为基础的法定货币早已失了金本位时代商品货币的本质,它所衡量的无非是不是真相的普罗大众的信心指数和对未来的幻想而已。
当现实的地面悄悄显现的时候,疯狂上涨的日元早已支撑不住被追捧的高度,瞬间从半空跌落下来,还顺便把地面砸了一个大坑。
就人民币升值这件事,我国的领导人认识的还算比较清楚,头脑还很冷静,反复申明人民币没有被低估,美元逼迫人民币升值于双方都不好。
谁都知道这个世界是以利益为核心的,美国佬近来老是给我们施压,绝对不是晓之以理,说你人民币真的很值钱,我在国外看得清清楚楚,或者说我知道美元快不行了,可世界不能没有世界货币,为了我们的地球,我就把我们美元世界货币的地位让给你人民币了,请你为了世界人民的利益接受吧!如此等等。
如果真那么好,用得着三天两头来劝我们吗?说对双方不利是给你美国一个面子,不戳穿你的阴谋让你有台阶下。
说到美国逼迫人民币升值的阴谋,他的目的就是把你抬得高高的,然后突然松手,把你摔个半死,让惊慌失措的中国不管三七二十一抓住美元这根救命稻草,为美元寻求一个异常可观巨大的倾销市场,把辛勤劳作的中国人民通过诚实劳动创造的巨额财富抢去为美元充值,借以维持他那岌岌可危的信用大厦,而且进一步扩大了美元的势力范围,使美国控制世界掠夺他国财富更方便容易。
真可谓一箭双雕之计也(说不定还有更多呢)。
升值并不是绝对的坏事,它甚至是一种趋势,因为想要走上世界的舞台,成为引领世界的中心,这是必然要经历的。
可中国想做主角,这道路是漫长的,不会想当年社会主义改造那样大刀阔斧的完成,因为世界是一个利益的角逐场,没有人会主动配合你,在这里没有所谓的友谊和义气,只有利益,只有你慢慢的吸引别人,让别人真正需要你,认可你。
人民币升值需要谨慎为之,缓慢为之,让膨胀的不只有外壳,还有我们不断生长的内脏,做一个实实在在的大国强国。
到那时,人民币自会代表中国屹立于世界之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