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答题技巧(一)
- 格式:ppt
- 大小:2.19 MB
- 文档页数:39
新闻类文本阅读(1)新闻调查题型——非连续性文本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两家媒体都对某一新闻事件或问题作了报道,概括说明两者各自传递的信息有哪些异同。
(①了解新闻要素,寻找有效信息区间;②抓住关键词句,把握新闻要点;③筛选整合,分条作答。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说明两家媒体记者报道的侧重点有哪些不同。
(事件消息、原因评论)3)根据材料三,谈谈作者认为某领域有哪些表现与问题(危害)。
(筛选整合)4)阅读材料四,某人对某问题有异议,它与材料三在观点上的根本分歧是什么?你又是怎样看待此问题(浅阅读)的?(探究题:①明确观点。
②引据:充分利用原文信息,概述相关事实。
③分析:即归结回扣观点,简要作结。
④有时要合理联系现实状况,阐发所受正向或反向的启示。
)(2)新闻访谈题型1)在某个问题上,受访者持哪些看法?(5分)【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解析】解答此题,可从文本中主持人和受访者的对话中,找出与该问题相关的语段,然后根据提示性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然后分类分点作答即可。
2)访谈呈现了受访者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全文分析。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层级F。
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层级C。
【解析】着眼全部文本,结合对话的具体内容概括受访者的形象特征。
答案要做到先观点后阐释,人物形象特征详见小说阅读中的人物形象知识点。
(3)新闻特写题型1)文章开头两段(或者最后一段)属于新闻文体基本构成中的哪个部分?请结合本文分析其作用。
(4分)【考点】考查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结语等。
【解析】着眼全部文本,结合各部分的作用和新闻内容来分析,如开头两段属于导语部分。
作用是概括本篇新闻要点,为整篇文章定下感情基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文章用较长篇幅介绍了某人做某事的背景材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考点】新闻背景的作用。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考点解析和答题技巧(附中考真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由多种材料组合而成。
对较为复杂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与运用,是其难点所在。
今天,《七彩语文·中学》编辑部为大家整理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考点解析和答题技巧,一起来学习吧!读书分割线一、特点与题型连续性文本是由句子和段落构成的文本,例如小说、散文等。
所谓“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多以文字材料和统计图表、图画等相结合的形式呈现。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常见题型:1.提取关键信息或概括文本内容。
2.探究文本中蕴含的态度、观点或揭示的问题。
3.提出建议,发表看法或写出感悟启示二、答题技巧1.非连续性文本大多为实用类文本,如果命制三道题,这三题往往对应考查信息筛选、整合、运用。
要看清题目要求,根据要求筛选、整合、运用信息,特别关注标题、中心句、文本的结构(总分、并列、递进、对比等)。
信息筛选要辨别出错误和冗余信息,信息整合要有纵观材料的意识,信息运用要学会利用文本解决问题。
2.要审读题目或提示语,明确要回答的问题及要求。
介绍画面构图要找齐图上所有元素(图案、文字等),然后确定合理的顺序依次介绍(由主到次或方位顺序),了解各个部分形状、色彩的寓意,然后组合,尤其要关注文字或图案的变形设计。
探究漫画、宣传画的寓意(含义、感受、启示等),要结合现实社会中的相关问题,判断其是讽刺揭露还是歌颂赞美,然后加以组合,形成答案。
有时虽然没有直接对图片设题,但是图片内容能帮助答题。
3.研读数据表格。
(1)要关注表头,关注试题中文字陈述的提示或暗示(这些往往指明了应该关注的数据和对象)。
(2)局部比较数据:①横比纵比;②增减程度;③发展趋势,如略低、渐增(减)、锐减、大幅度上升、随……而变化、逐年呈……的趋势。
如果有多行多列的表格,要纵向、横向多向比较探究,探究数字的变化规律和趋势。
三、例题解析1.多种纯文字材料阅读【材料一】母虎抚养幼虎有三个过程。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答题技巧分析一、文字信息提取类【方法归纳】1.拟写新闻标题要注意三点:一是抓新闻的关键词,拟题简洁、明了;二是重点看导语,注意对新闻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及原因、结果的提取,根据具体内容适当剪裁;三是拟写格式为“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
2.做信息提取与概括类题的方法。
(1)浓缩文意法,要对所给的材料反复研读,并对其包含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
(2)提取语句法,抓关键词句,提出重要信息。
在一则新闻或一段话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往往是语言材料着重叙述的内容。
在进行信息提取时,围绕着这些词语搜寻,并加以综合,就可以很快找出正确的答案。
多数文字材料,基本上都有中心句。
在阅读材料时,找准中心句也可以准确提取信息。
(3)归纳大意法,信息提取题往往有字数限制,我们筛选出来的信息组合成句后,还须结合字数要求对信息进行再次筛选,删去一些次要的信息。
3.做探究题,就是要求我们通过对几则材料的阅读、分析、比较、研究,从而有所发现,然后写出自己发现、探究的结果。
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通过分析、比较,找到几则材料之间存在的关系。
【例1】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20字)本报综合消息,近期《汉字英雄》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两档汉字听写节目火了,它们不仅将汉字“听写课”开到了电视上,还让告别校园多年的成年人也甘当“陪考”,老老实实地学起了写字。
有关数据显示,节目播出6小时内在微博话题电视节目中排名第一位,甚至超越了《中国好声音》等多档节目。
两档汉字听写类节目的走红,让不少国人惊呼自己已经“不会写字”,也再次引起人们对汉字文化传承的忧虑。
解析:这则新闻是围绕两档汉字听写节目来写的,注意概括出节目带来的影响。
答案示例: (1)汉字听写大赛节目引起人们对汉字书写的忧虑。
(2)两档汉字听写类节目走红让国人惊呼“不会写字”。
二、图表信息提取类(一)表格类【方法归纳】这里说的表格既包括平常的表格,也包括柱状图、饼状图、曲线图。
高考新闻材料(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选择题答题技巧一、“陷阱词”汇总主题对象词、举例说明词程度范围词、极端绝对词趋势归纳词、意义影响词因果目的词、前提条件词观点评价词、比较异同词负面否定词、已然未然词二、对“真题”来个魔鬼式1.下列关于民众对垃圾分类认知与实践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多数民众都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而50.9%的民众“仅了解常见的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
B.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与实践情况大致吻合,基本不了解和从未进行分类的都是少数。
C.有些居民不是缺乏垃圾分类意识,而是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挫伤了他们分类的积极性。
D.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是我国以往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推进的主要原因。
答案:D解析:“主要原因”错,从原文中材料二第二段的内容来看,“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仅仅是原因之一。
故选D。
【对应原文】【材料二】:笔者所在的小区,居民楼前三个垃圾桶分别表示出应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餐厨垃圾。
可是大多数居民还是把垃圾混杂在一起,一扔了之。
问及原因时,有人说:“我辛辛苦苦分了类,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运走了,分类还有什么意义?”这种现象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必须分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
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
分类投放是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5分)A.材料一揭示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对民众的认知与实践情况作了统计;材料二分析了垃圾分类难以有效推进的原因并提出破解之道。
B.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制约着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有助于形成舆论氛围,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
一、什么叫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借用温儒敏教授的话来说,所谓“非连续文本” ,是与通常我们多见的相对完整的文本不同的,可能就是一组材料,彼此观点还可能相左,然后要求考生阅读之后进行比较、辨识、分析、筛选,形成自己观点。
作文或者阅读题都可能出这样的题。
二、非连续性文本的基本特征从内容而言,“非连续性文本”表述的是以事实为依凭的(艺术创作图文除外)客观存在;从结构形式而言,“非连续性文本”各部分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不是很紧密,一般不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从语言表达形式而言,“非连续性文本”多数采用陈述性语句,一般不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从思维过程而言,撰写“非连续性文本”一般不用想象和联想发挥。
总的来说,“非连续性文本”是拟文者为呈现某种以事实为依凭的客观存在而拟定的文本,通常以图表、说明书等形式呈现。
三、如何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要注重对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的指导。
考生要会从多元材料中提取信息、分析信息和组合信息的方法。
根据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任务要求,其策略关键当抓住三点。
第一,寻找所需信息。
发现文本关键信息是非连续性材料的核心。
例如2018 年高考全国Ⅰ卷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文本的核心信息就是“量子通讯研究” 。
再者,信息有虚实、隐显之分,明显的信息容易获取,而分辨隐含信息较为困难,考生要抓住文中负载关键信息的词句,剔除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多余信息,例如下文材料三,日本的《读卖新闻》先介绍的是中国散裂中子源,再着重介绍量子通讯研究,最后介绍人造卫星实验,这则材料有虚有实,有隐有显,根据文本的核心,我们要清楚,举例“墨子号”量子通讯研究为主,其余为衬托。
第二,整合得出结论。
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在没有详细且明确的陈述言语情况下,需要将文本中有关联的信息通过比较、归纳、综合进行加工处理,判断出編者的真实意图,从而整合得出有效的结论。
例如下文,通过信息比较,三段材料叙述的中心不一样,材料叙述实验研究,材料二叙述研究者,材料三叙述有关研究状况,但无论方向如何,总的都在叙述“墨子号”量子通讯这研究对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