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生理功能
- 格式:docx
- 大小:19.64 KB
- 文档页数:3
肾脏的解剖与功能
肾脏是人体内调节水盐代谢、维持血液酸碱平衡、排泄体液废物的重
要器官,由内外肾实质构成。
它的形态位于腰部后方,肋间后方,两侧位
于腹主动脉和脊髓,右肾在左肾之上,由肾脏外膜、肾脏内膜、肾管、肾
小球等组成。
肾脏主要功能有:
一、调节水盐稳态
肾脏每分钟流过大量血液,过滤血液中、运动至尿液中的水可用于易
溶物质,包括离子、氨基酸和尿素。
它们的比例构成人体内水、电、离子
的平衡和稳态。
此外,肾脏还负责保持血液的pH值,培养细胞的活力,
参与电解质的平衡。
二、排泄体液废物
肾脏调节代谢产物,将毒素和废物从体内排出,以清除有毒物质,保
持正常的活力和健康的生理状态。
此外,它还参与调节血压,调节肠道有
机物,维持水盐平衡,参与水分的吸收等。
三、维持骨骼矿物质稳态
肾脏负责分泌钙磷调节肽和酸性磷酸钙,以保持骨骼中矿物质的稳态,维持骨骼机能,同时也维持血液中钙磷的平衡,从而实现机体内钙磷的自
发调节。
四、参与胰岛素的分泌
肾脏是胰岛素的主要分泌器官,胰岛素的分泌受到血压、食欲等因素
的影响。
肾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具有多种生理功能,主要包括:
1. 尿液形成:肾脏通过滤过、重吸收和分泌等过程,将血液中的废物、过多的水分和电解质排泄出体外,形成尿液。
这有助于维持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排除身体代谢产物。
2. 体液平衡:肾脏通过调节水分的排泄和重吸收,维持体内水分平衡。
通过尿液的调节,肾脏能够帮助维持血液浓缩度,保持适当的血容量。
3. 电解质平衡:肾脏调节体内的电解质(如钠、钾、氯等)的平衡,确保它们在适当的浓度范围内。
这对于神经传导、细胞功能等方面都至关重要。
4. 酸碱平衡:肾脏通过排泄酸性或碱性的尿液,参与维持体内的酸碱平衡。
这有助于稳定体内的PH值,维持正常的生理环境。
5. 血压调节:肾脏通过调节水分和电解质的排泄,以及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参与调节血容量和血管张力,对血压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6. 红细胞生成:肾脏产生和释放促进红细胞生成的激素—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
EPO刺激骨髓产生红细胞,帮助维持足够的氧运输能力。
总的来说,肾脏的主要生理功能不仅包括排泄废物和调节水分电解质平衡,还涉及到维持酸碱平衡、调节血压以及促进红细胞生成等多个方面,对于维持整体的内环境平衡和身体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肾脏生理————————————————————————————————作者:————————————————————————————————日期:第一节肾脏基本生理功能肾脏基本生理功能包括排泄废物、调节体液以及酸碱平衡、分泌激素。
其结果是维持机体的内环境稳定,使新陈代谢正常进行。
一、肾脏对代谢废物的排泄机体在代谢过程中产生多种废物,其中除少量蛋白质代谢产生的含氮物质可.从胃肠道排泄外,绝大部分代谢产物均由肾脏排出。
尿素、肌配为主要的含氮代谢产物,这些物质可被肾小球滤出。
肌醉不被重吸收,但当血浓度增高时,少部分可经肾小管分泌,尿素则有相当一部分可被重吸收,特别是在肾脏血流下降时,尿素的重吸收分数增加,使血中尿素水平上升,该现象称为肾前性氮质血症。
代谢中还可产生一些有机离子,另一些药物也属有机阴离子或阳离子,这些有机离子也主要经肾脏排泄;肾小管的分泌作用对这些物质的排泄起重要作用。
当肾功能不全时,可引起代谢产物的储留,这与尿毒症症状的产生有一定关系。
二、肾脏在维持机体体液平衡、酸碱平衡中的作用内环境(包括渗透压、电解质、酸碱度等)的稳定是机体细胞与组织进行正常代谢,完成正常功能的前提。
肾脏在维持内环境稳定中起重要作用。
包括肾脏对细胞外液量的调节,肾脏对细胞外液渗透浓度的调节以及肾脏对酸碱平衡的调节。
三、肾脏的内分泌功能1.分泌激素如肾素、前列腺素、激肽、活性维生素D、促红细胞生成素等。
肾脏可通过产生与分泌这些激素影响全身或肾脏本身的代谢与功能。
2.为机体部分内分泌激素的降解场所如胰岛素,许多胃肠道激素中的很大部分由肾脏降解。
当肾功能不全时,这些激素的生物半衰期明显延长,从而引起代谢紊乱。
3.为肾外激素的靶器官如抗利尿激素(ADH)、甲状旁腺素(PTH)、降钙素、胰高血糖素等,可影响与调节肾脏功能。
第二节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在成年人,双肾重量占体重的0.4%,但他们的血流量占静息状态下心输出量的25%,高于心脏、肺、脑等器官的血供量。
肾内科知识点总结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对于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肾内科所涉及的知识范围广泛,包括肾脏的生理功能、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等。
下面就为大家总结一些肾内科的重要知识点。
一、肾脏的生理功能1、排泄功能肾脏通过生成尿液,将体内代谢产生的废物(如尿素、肌酐等)以及多余的水分和电解质排出体外。
正常成年人每天的尿量约为 1500 2000 毫升。
2、调节功能(1)调节水、电解质平衡:肾脏可以根据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状况,调节尿量和尿液中电解质的含量,维持体内水和电解质的稳定。
(2)调节酸碱平衡:肾脏通过重吸收和排泄氢离子、碳酸氢根离子等,维持血液的酸碱平衡,使 pH 值保持在 735 745 之间。
3、内分泌功能(1)分泌肾素:肾素可以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调节血压和水、电解质平衡。
(2)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刺激骨髓造血,促进红细胞的生成。
(3)活化维生素 D:将维生素 D 转化为具有活性的形式,参与钙磷代谢的调节。
二、常见的肾内科疾病1、急性肾小球肾炎多由链球菌感染后引起,起病急,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
治疗以休息和对症治疗为主,多数患者可自愈。
2、慢性肾小球肾炎病情迁延,缓慢进展,逐渐出现肾功能损害。
临床表现为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等。
治疗的目的是延缓肾功能恶化,预防并发症。
3、肾病综合征大量蛋白尿(>35g/d)、低蛋白血症(白蛋白<30g/L)、水肿和高脂血症为主要表现。
常见的病理类型有微小病变型肾病、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等。
治疗通常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
4、急性肾衰竭短时间内肾功能急剧下降,可分为肾前性、肾性和肾后性。
常见的病因有脱水、休克、急性肾小管坏死、尿路梗阻等。
治疗包括纠正病因、维持内环境稳定、必要时进行透析治疗。
5、慢性肾衰竭各种慢性肾脏病持续进展,导致肾功能不可逆性减退,最终发展为尿毒症。
临床表现为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以及全身各系统症状。
肾脏的结构与功能肾脏是人体内一对重要的器官,位于腹腔内,对于维持身体内环境的稳定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肾脏除了排除废物和调节体液平衡的功能外,还参与了机体的代谢调节和激素分泌等多种生理过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并阐述其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一、肾脏的结构肾脏由皮质和髓质两部分组成。
皮质部分位于肾脏外围,呈粉红色,髓质部分则分布在皮质内部,呈红色。
肾脏由肾单位组成,每个肾单位由肾小球和肾小管组成。
1. 肾小球肾小球是肾脏的最小功能单位,由肾小球囊和肾小管组成。
肾小球囊是由毛细血管球囊和肾小球袢组成的,毛细血管球囊又称为肾小球滤泡,是进行滤过作用的场所。
2. 肾小管肾小管是肾小球囊滤过的尿液流经的通道,并对尿液进行进一步的调节和处理。
主要包括近曲小管、远曲小管、集合管和髓袢等部分。
这些小管细长曲折,具有吸收和分泌功能。
二、肾脏的功能肾脏作为排泄系统的核心器官之一,具有多项重要功能,主要包括滤泡功能、调节酸碱平衡、调节体液平衡、调节血压、分泌激素等。
1. 滤泡功能肾小球滤过功能是肾脏最重要的功能之一。
肾小球滤过的血液中的废物和过剩物质被排除,营养物质和水分则被重新吸收。
这一过程通过滤泡膜的选择性排除和吸收完成。
2. 调节酸碱平衡肾脏参与维持体液酸碱平衡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当体液呈酸性倾向时,肾脏会排除酸性物质,保持血液酸碱平衡。
通过调节酸碱平衡,肾脏维持了细胞和器官正常的代谢功能。
3. 调节体液平衡肾脏通过尿液的排泄和重吸收来调节体液的容量和浓度。
当体液过多时,肾脏会通过尿液排除多余的水分,从而维持体液平衡。
相反,当体液丢失过多时,肾脏则会通过尿液的浓缩来减少水分的排出。
4. 调节血压肾脏参与调节血压的机制主要是通过调整体液的容量和血管收缩素的分泌。
肾脏对体液容量的调节能直接影响到血容量,进而影响到血压的调节。
5. 分泌激素肾脏还参与了多种激素的分泌过程,包括醛固酮、抗利尿激素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等。
心,肺,脾,肝,肾的主要生理功能心:心脏是人体的主要泵,它通过收缩和舒张使血液循环,并将
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同时将二氧化碳和废物排出体外。
肺:肺是人体呼吸系统的重要器官,主要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
它吸入氧气,将其输送到血液中,同时排出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废物。
脾:脾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其主要功能包括清除老化和异
常功能的红血细胞、储存和释放血液、参与免疫反应和产生抗体等。
肝: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内脏器官,拥有多种功能。
它参与消化和
代谢过程,包括产生胆汁以帮助消化、合成蛋白质和代谢药物等,同
时也具有解毒和储存营养物质等功能。
肾:肾脏是人体排泄系统的重要器官,主要功能是过滤血液、排
除废物和过剩水分,以维持体内水平衡和电解质平衡。
肾脏还参与调
节血压、产生尿液、合成激素等功能。
第一节肾脏基本生理功能肾脏基本生理功能包括排泄废物、调节体液以及酸碱平衡、分泌激素。
其结果是维持机体的内环境稳定,使新陈代谢正常进行。
一、肾脏对代谢废物的排泄机体在代谢过程中产生多种废物,其中除少量蛋白质代谢产生的含氮物质可.从胃肠道排泄外,绝大部分代谢产物均由肾脏排出。
尿素、肌配为主要的含氮代谢产物,这些物质可被肾小球滤出。
肌醉不被重吸收,但当血浓度增高时,少部分可经肾小管分泌,尿素则有相当一部分可被重吸收,特别是在肾脏血流下降时,尿素的重吸收分数增加,使血中尿素水平上升,该现象称为肾前性氮质血症。
代谢中还可产生一些有机离子,另一些药物也属有机阴离子或阳离子,这些有机离子也主要经肾脏排泄;肾小管的分泌作用对这些物质的排泄起重要作用。
当肾功能不全时,可引起代谢产物的储留,这和尿毒症症状的产生有一定关系。
二、肾脏在维持机体体液平衡、酸碱平衡中的作用内环境(包括渗透压、电解质、酸碱度等)的稳定是机体细胞和组织进行正常代谢,完成正常功能的前提。
肾脏在维持内环境稳定中起重要作用。
包括肾脏对细胞外液量的调节,肾脏对细胞外液渗透浓度的调节以及肾脏对酸碱平衡的调节。
三、肾脏的内分泌功能1.分泌激素如肾素、前列腺素、激肽、活性维生素D、促红细胞生成素等。
肾脏可通过产生和分泌这些激素影响全身或肾脏本身的代谢和功能。
2.为机体部分内分泌激素的降解场所如胰岛素,许多胃肠道激素中的很大部分由肾脏降解。
当肾功能不全时,这些激素的生物半衰期明显延长,从而引起代谢紊乱。
3.为肾外激素的靶器官如抗利尿激素(ADH)、甲状旁腺素(PTH)、降钙素、胰高血糖素等,可影响和调节肾脏功能。
第二节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在成年人,双肾重量占体重的0.4%,但他们的血流量占静息状态下心输出量的25%,高于心脏、肺、脑等器官的血供量。
肾脏的血供大部分分布在含有肾小球的肾皮质,约10%分布在外髓部,仅1%~2%到达内髓乳头部。
肾血流及其分布特点对排泄废物,调节机体电解质、酸碱度、渗透压的相对稳定有重要意义。
肾脏生理解剖__功能
肾脏是人体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器官,它不仅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
平衡,而且是血液循环和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制造了大量的激素,可以调节血液压和调节体内生化过程。
肾脏是重要的外分泌器官,它的主要功能有排泄废物、调节水电解质
平衡、调节酸碱平衡、分泌激素并激活其他腺体分泌以及参与免疫和新陈
代谢等。
1.排泄废物
肾脏是主要排泄废物的器官,它能够过滤血液中的毒素、活性物质、
有害物质、蛋白质等,这些物质可以经过排尿和汗液等形式排出体外。
此外,它还从体内排出了碳酸氢钠、氨基酸、葡萄糖等有机物,避免了体内
积聚这些毒素。
2.调节水电解质平衡
肾脏能够通过在排尿中保持水、电解质的平衡来调节体内水电解质的
平衡,并能够根据体内环境的需要进行调节。
如果体内水电解质失去平衡,它将对细胞的活动和代谢产生不利影响。
3.调节酸碱平衡
肾脏可以通过分泌尿酸和碱性激素来调节酸碱平衡,以维持体内酸碱
平衡的稳定。
4.激素分泌
肾脏可以分泌一些激素。
肾脏生理学理解肾脏的功能液调节和体液平衡肾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它扮演着维持体液平衡的重要角色。
通过对尿液的形成和排泄,肾脏能够调节体内的水分、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本文将深入探讨肾脏功能液调节和体液平衡的原理和机制。
一、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每个肾单位由肾小球和近曲小管、远曲小管组成。
肾小球是肾脏的过滤器,通过滤过血液,并产生初级尿液。
近曲小管和远曲小管则通过重吸收和分泌的方式对初级尿液进行处理,最终形成最终尿液。
二、肾脏的功能液调节1. 体液容量调节:肾脏通过调节尿液的体积来控制体液的容量。
当体液容量过多时,肾脏增加尿量,从而通过排尿将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
相反,当体液容量不足时,肾脏减少尿量,以保留更多的水分。
2. 渗透调节:肾脏能够根据体液中溶质的浓度来调节尿液的渗透浓度。
当体液渗透浓度过高时,肾脏通过增加尿液的渗透浓度来排除多余的溶质。
而当体液渗透浓度过低时,肾脏则减少尿液的渗透浓度,以保持体内溶质的平衡。
3. 酸碱平衡调节:肾脏通过排泄酸性或碱性尿液来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
当体内酸性物质过多时,肾单位会排泄更多的酸性尿液,以帮助体内酸碱平衡的调节。
反之,在碱性负荷过多时,则会排泄更多的碱性尿液。
三、体液平衡的维持机制1. 血容量与尿量的关系:肾脏通过控制尿液的生成和排泄,维持体液的稳定。
当血容量增加时,肾脏会增加尿量,以调节体液平衡。
相反,当血容量减少时,肾脏通过减少尿量来保留体液。
2. 抗利尿激素的调控:抗利尿激素如抗利尿素和抗利尿激素等,对于体液平衡的维护起到重要作用。
这些激素可以促进尿液的浓缩和保留,增加体内水分的重吸收,以维持体液的平衡。
3. 钠平衡的调节:钠是体液中最主要的阳离子,肾脏通过调节钠的重吸收和排泄来维持体液的钠平衡。
当体内钠含量过多时,肾脏增加钠的排泄,以保持钠的平衡。
相反,当体内钠含量不足时,肾脏则减少钠的排泄,以保留更多的钠离子。
中医对肾功能的描述
肾是人体五脏之一,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中医对于肾脏功能的描述,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控制水液代谢:肾主水,掌管人体水液的代谢、排泄和循环。
肾脏处理体内的水分,调节体内水分分布和浓度,维护体内水分平衡。
2. 生殖生育功能:肾为先天之本,是男女性生殖生育的基础。
男性肾藏精,女性肾藏血,两者相辅相成,为正常生殖生育提供必要的物质和能量。
3. 控制骨髓生长发育:肾主“骨”,掌管骨髓的生长发育和骨髓的生成。
中医认为骨髓禀于肾,肾虚则骨髓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育不良。
4. 维护生命本质:肾有“主法之本”之称,是维持机体本质生命的重要器官。
中医认为,肾主藏精、调节气血、濡养脏腑组织,保持精、气、神的平衡,确保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
5. 神志活动和记忆力:肾为“命门之源”,是神志活动和记忆力的基础。
中医强调肾主精,肾虚则人体将出现精神不振、记忆力下降等症状。
八年级肾知识点肾脏是人体内的重要器官之一,它具有调节水分和电解质平衡、维持体内稳态、排泄代谢废物等多项重要功能。
而对于我们初中生而言,掌握一些基本的肾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因此,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八年级肾知识点。
一、肾的基本结构肾脏分为左右两个,位于腰部、腰椎的两侧。
每个肾脏由皮质和髓质两个部分组成,皮质包裹着髓质。
肾脏还包括肾小球、肾小管、肾盂和输尿管等,其中肾小球是肾脏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二、肾的主要功能1.调节水分和电解质平衡肾脏可以调节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保持血液中的电解质和水分浓度的平衡,帮助身体正常运作。
2.维持体内稳态肾脏可以调节体内多种物质的浓度,维持体内物质代谢的平衡。
3.排泄代谢废物肾脏可以过滤血液中的代谢废物,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三、常见肾脏问题1.肾炎肾炎是肾脏发生炎症的一种疾病。
它的症状包括尿液发黄、尿频、腰部疼痛等。
2.肾结石肾结石是因为肾内尿液中溶质过多而形成的结石,它会在尿路中移动引起疼痛。
3.肾衰竭肾衰竭是指肾脏功能衰竭,导致代谢废物无法排出体外。
其症状包括面色蜡黄、体温升高、呕吐等。
四、保护肾脏1.稳定血压高血压是肾脏疾病的元凶之一,保持稳定的血压对于保护肾脏非常重要。
2.合理饮食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对保护肾脏也非常重要。
切忌长时间过度饮酒、吃咸食等。
3.多喝水多喝水可以帮助清洁肾脏,促进代谢废物的排出。
总之,八年级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肾知识以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建议大家平时多注意保护肾脏,合理饮食、多喝水、适量运动,这些都是保护肾脏的良策。
第21讲:肾的生理功能(二)肾的生理特性同学们上课。
我们上一节讲了肾精的主要生理功能。
讲了肾藏精,肾精的生理功能,一、促进身体发育,二、促进生殖繁衍,三、有化生血液的作用。
第四个功能,抵御外邪,具有抵御外邪的作用。
中医学在论述肾精具有抵御外邪这个作用,是从肾精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这个角度来论述的。
那么,人体的生命基本物质充盛,意味着人处于阴平阳秘,阴阳合和的正常的健康状态,它表现为人体的抵抗能力强,把这个作用归于人体正气的范畴之内。
就是人体所有的生命机能,将来讲什么叫正气,再讲发病机理时再进一步定义。
在这里理解,正气就是人体生命机能的总称,它表现出的生命机能,各种各样的能力,维持人体健康,中医学把这种作用用正气来概括。
那么,人的正常生命机能,其中能够抵御外邪,有防止外邪侵袭就是正气之一,正气作用之一。
就这个意义讲,肾的精是基本物质,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机能的重要物质之一。
也就是说,它在维持人体正气当中具有重要作用。
从这个意义讲,肾精具有抵御外邪的作用,我们今天的理解,这样来理解它的本义,《内经》有一句话,在温病学里面也讲到,叫“冬不藏精,春必病温”。
我们现代中医基础理论讲,肾精具有抵御外邪的作用,最早的理论源头就源于“冬不藏精,春必病温”,这样一个原理。
说冬与肾相应,肾精,我们刚才讲到肾精藏五脏六腑之精和生殖之精,那要闭藏起来,储藏起来,供人体生长的需要。
人在冬季的时候,肾精不能够闭藏,不能够储藏到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这样一种状态,使它不能充分发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的作用,也就是说,维持人体正气的作用,是“春必病温”,到了春天常常出现各种温热性疾病。
最早的肾精能够抵御外邪的理论源头就在于此。
那么,这个理论源头它是讲肾脏在冬季的时候如何和冬气相适应,怎样能够保障肾精的功能正常,维持机体正常的生命机能而不发生各种疾患。
按照温病学温热病将来进一步讲为什么“冬不藏精,春必病温”?我们这里取肾精和病温这个关系,最后都去掉,取肾精和病的关系,理解为肾精与疾病发生有关系。
肾脏的生理功能是什么(二)引言概述:本文是关于肾脏的生理功能的第二部分,主要探讨了肾脏的排泄功能、调节体液平衡的功能、酸碱平衡的功能、代谢产物的清除功能和内分泌功能。
了解肾脏的这些生理功能对于维护人体内环境的稳定至关重要。
正文:一、排泄功能1. 肾脏的排泄功能是指通过肾小球和肾小管滤过、分泌和重吸收的作用,将代谢产物、有害物质和过剩离子排除体外。
2. 肾小球滤过是指通过毛细血管壁的滤过作用,将血浆的水分、无机盐、葡萄糖等小分子物质过滤到肾小管中,形成初尿。
3. 肾小管分泌是指肾小管上皮细胞对血液中某些物质的主动运输,将这些物质排除到尿液中。
4. 肾小管重吸收是指肾小管上皮细胞对初尿中有用的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等进行选择性吸收,使其重新进入体内。
二、调节体液平衡的功能1. 肾脏通过调节尿液的产生和排泄,维持体内水分的平衡。
2. 当体内水分过多时,肾脏通过增加尿量和稀释尿液的浓度来排除过剩水分。
3. 当体内缺水时,肾脏通过减少尿量和浓缩尿液的浓度,减少水分的丢失。
三、酸碱平衡的功能1. 肾脏通过排泄酸性或碱性尿液,调节体内的酸碱平衡。
2. 当体内pH值偏酸时,肾脏将过量的氢离子排出体外,同时重吸收碱性物质,增加尿液的碱性。
3. 当体内pH值偏碱时,肾脏将过量的碱性物质排出体外,同时重吸收酸性物质,增加尿液的酸性。
四、代谢产物的清除功能1. 肾脏通过滤过、分泌和重吸收的作用,清除代谢产物和有害物质,如尿素、尿酸等。
2. 肾小球滤过将尿素等小分子物质排入尿液中,而肾小管分泌过量的尿酸和草酸。
3. 高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则大多被重吸收,减少其丢失。
五、内分泌功能1. 肾脏分泌和合成多种激素,如促红细胞生成素、醛固酮和降钙素等。
2. 促红细胞生成素能促进骨髓中红细胞的生成,并调节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
3. 醛固酮调节钠、钾和水的再吸收,维持电解质的平衡。
4. 降钙素抑制肾小管对钙的再吸收,增加钙的排泄。
总结:肾脏的生理功能包括排泄功能、调节体液平衡的功能、酸碱平衡的功能、代谢产物的清除功能和内分泌功能。
简述肾脏的功能有哪些?
1.排泄功能。
肾脏可以通过肾小球滤过作用,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作用,把体内各种代谢终末产物,以及对机体无用和有害的物质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以维持机体代谢平衡。
2.内分泌功能。
肾单位周围的一些祖师细胞可以产生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肾素,醋和细胞生成素,前列腺素,维生素D3等,从而参与调解血压,调节水盐平衡,促进骨骼生成红细胞,促进肠道多Ca2+的吸收以及舒张血管等生理过程。
3.保持水平衡功能当人体水含量多或少时,通过反射使得脑垂体后叶分泌的抗利尿激
减少或增加,以减少或增加肾脏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于是尿量增加或减少,以维持水的平衡。
4.保持酸碱平衡功能肾脏科通过对肾小球滤液中NaHCO3的重吸收,尿的酸化以及铵盐的形成,达到“排氢保钠”的作用,使血浆和尿PH值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
肾脏主要生理功能一、尿液的生成正常人两侧肾脏血流量每分钟1000-1200ml,其中血浆流量每分钟约600-700ml。
单位时间内肾小球滤过的血浆量称为肾小球滤过率,正常成人每分钟约120±15ml。
两侧肾脏每日从肾小球滤过的血浆总量达150-180升。
所滤过的这部分血浆称之为原尿。
原尿流经肾小管及集合管,约99%被重吸收。
因此排出体外的尿液一终尿仅有1500-1800ml。
机体在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如尿素、肌酸、尿酸、肌酸以及一些酸性物质由肾小球滤过后通过肾小管排出体外。
除了由肾小球滤过外,肾小管尚可直接分泌其些代谢产物,如肌酐、氢离子、钾离子等,以排出体外。
但在排泄分泌的同时尚有重吸收过程。
如对葡萄糖、小分子蛋白质、氨基酸以及碳酸氢根能全部重吸收。
二、调节酸碱平衡人体在消化食物过程中及体内糖、脂肪、蛋白质代谢产物所产生大量酸性物质和少量碱性物质释放入血液,然后排出体外。
其中以酸性物质为主要排泄物。
酸性物质分挥发性酸和非挥发性酸,前者指碳酸、后者包括硫酸、磷酸、乳酸、丙酮酸等。
肾脏调节酸碱平衡反应缓慢,但能充分调节血浆pH的变化,它的途径是通过以下方式完成:①通过肾小管细胞对NaHCO3的重吸收,保留和维持体内必需的碱储备。
②肾小管细胞可制造NH3,并不断扩散入肾小管腔内,与管腔内的强酸盐负离子(CI-、SO4-2等)结合成NH4CI或(NH4)2SO4等铵盐随尿排出体外。
③肾小管所分泌的H+,可与滤液中Na2HPO4所离解的Na+进行交换,而使NaHPO4转变成NaH2PO4而排出体外,使之尿液酸化。
三、肾脏内分泌功能肾脏能产生某些激素类的生理活性物质,主要有肾素、缓激肽、前列腺素、促红细胞生成素1.25羟D3等。
(一)肾素95%以上来自肾小球旁器,后者是肾素合成、贮存、释放场所。
另有2-5%肾素来自致密斑、间质细胞和出球小动脉内皮细胞。
它是一种蛋白水解酶,分子量为42000、可使肝脏产生的血管紧张素原的链肽水解,形成血管紧张素Ⅰ,再在肺组织转换酶作用下,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经氨基肽酶水解,继续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Ⅲ。
血管紧张素Ⅲ亦可由血管紧张素Ⅰ经脱氨基酶、肺转换酶的作用而生成。
该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效应主要是调节循环血量、血压及水、电解质的平衡。
肾素的分泌受交感神经、压力感受器和体内钠量的调节。
肾小球旁器具有α、β2肾小腺素能受体。
交感神经兴奋,末稍释放儿茶酚胺,通过β2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产生CAMP,促使肾素分泌。
肾小球旁器本身具有压力感受器,可感受肾小球小动脉内压力和血容量的变化;当全身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肾内灌注压降低,入球小动脉压力下降,则可刺激肾小球旁器的压力感受器,促使肾素分泌。
致密斑则为肾内钠感受器,体钠量减少时,流经致密斑的钠通量减少,亦可刺激肾素分泌。
关于致密斑钠通量对肾素分泌的影响,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决定肾素分泌不是致密斑钠通量,而是通过致密斑进入细胞内的钠量,如速尿,可抑制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流经致密斑的钠通量增加,但速尿可抑制钠进入细胞内,使细胞内钠量减少,促进肾素分泌。
此外,肾素分泌尚可受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水平的反馈调节。
高血钙、高血镁、低血钾等亦可刺激肾素的分泌。
(二)缓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缓激肽是多肽类组织激素。
它是由激肽释放酶作用于血浆α2球蛋白(激肽原)而生成。
激肽释放酶90%来自近端小管细胞。
肾脏中亦存在激肽酶,可使激肽失活,因此,激肽是一种起局部作用的组织激素。
其主要作用:①对抗血管紧张素及交感神经兴奋,使小动脉扩张。
②抑制抗利尿激素(ADH)对远端肾小管的作用,促进水、钠排泄,从而能使血压降低。
肾脏激肽释放酶的产生、分泌受细胞外液量、体钠量、醛固酮、肾血流量等因素调节,其中醛固酮最为主要,它可促进激肽分泌,低血钾可抑制醛固酮分泌,而减少激肽释放酶,高血钾则反之。
(三)前列腺素前列腺素(PG)是由20个碳原子组成的不饱和脂肪酸,称为前列腺烷酸,有一个环戊烷及二条脂肪酸,据其结构的不同,PG有A、E、F、H等多种,肾小球主要产生PGF1α、PGE2。
肾内PG,主要起局部作用。
PG最终经肺、肝、肾皮质内PG分解酶(15羟脱氢酶)灭活。
PG合成是由PG前体即花生四烯酸(在肾间质细胞内脂肪颗粒中),在PG 合成酶作用下生成PG。
PG经环氧化酶及血栓素A2合成催化下可转变成TXA2。
PG具有很强的扩血管效应,对血压和体液调节起重要作用,亦可刺激环磷酸腺苷的形成,对抗ADH,引起利钠排水,使动脉压下降,但各种PG的生理效应有一定差异;PGF2对血管舒张及利尿作用最强,PGA2与PGE2相似,PGF1α具缩血管作用,PGI2(又称前列腺环素)与TXA2是相互对抗的物质。
肾内PG分泌受许多因素影响,缓激肽可直接刺激肾髓质乳头间质胺、血管紧张素亦可促进PG分泌。
PG因具利钠排水、扩血管作用,在肾脏降压机制中占有关键性地位。
临床上已有应用PGA2、PGE2治疗顽固性高血压、肾脏许多疾病如Bartter/s综合征,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肾功能衰竭、肾病综合征等,与肾内激肽一前列腺素系统失调有关。
(四)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一种调节红细胞生成的多肽类激素,分子量60000左右,90%由肾脏产生,约10%在肝、脾等产生。
肾脏毛细血管丛、肾小球旁器、肾皮质、髓质均能产生促红细胞因子作用于促红细胞生成素原的产物,它是一种糖蛋白、定向与红系祖细胞的特殊受体相结合,加速骨髓幼红细胞成熟、释放、并促使骨髓网织红细胞进入循环,使红细胞生成增加,目前已通过遗传学工程技术可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opoietin,r-hu Epo),其作用与EPO相同,可使慢性肾衰贫血逆转。
EPO的合成与分泌主要受组织氧的供求比例来调节,减少氧供或增加组织需氧量,可激活肾脏腺苷酸环化酶,生成CAMP,使非活性蛋白激酶活化而促进EPO的分泌。
EPO可通过反馈机制抑制EPO生成,保持机体红细胞维持在正常水平。
由于肾脏有EPO的生成与调节的双重作用,一旦肾EPO 分泌功能异常,将导致红细胞生成的异常。
(五)1.25羟D3[1.25(OH)2D3]体内生成或摄入的维生素D3需经肝内25-羟化酶的催化,形成25-羟D3,后者再经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线粒体中1-羟化酶的作用而形成具有高度生物活性的1.25-羟D3。
其主要生理作用:①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
1.25羟D3可经血液转运至小肠粘膜上皮细胞的胞浆内与受体蛋白结合,进入细胞核,促进DNA转录mRNA,促使细胞合成钙结合蛋白,1分子钙结合蛋白可结合4分子钙离子,促进钙离子浓集、转运。
磷在肠道的吸收是沿肠粘膜对Ca+运转后所形成的电化学梯度进行弥散的。
②促进骨中钙、磷吸收及骨盐沉积。
1.25-羟D3可促进破骨细胞的活动,增强甲状旁腺素对破骨细胞敏感性,促进骨溶解,钙从老骨中游离出;它又可促进软骨细胞的成熟与钙化,形成浓集钙质颗粒软骨细胞,促进新骨的钙化,使骨质不断更新。
1.25-羟D3受血钙、血磷的调节,并受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的控制。
低血钙、低血磷可促进1.25羟D3生成,反之则减少。
甲状旁腺素可激活肾脏1-羟化酶,促进1.25羟D3生成,降钙素则抑制1-羟化酶,使1.25羟D3生成减少。
当血钙降低,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加。
1-羟化酶活性增强,促进1.25羟D3生成,使血钙升高;反之则血钙降低,从而维持了血钙相对恒定。
1.25羟D3的生成还受自身反馈的调节。
许多疾病可影响1.25羟D3生成,如慢性肾脏疾病,因肾器质性损害,1-羟化酶生成障碍,使得1.25羟D3生成减少,可诱发肾性佝偻病、骨营养不良及骨质疏松症。
(六)利钠激素的主要作用是抑制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其来源、性质未明。
此外,胃泌素、胰岛素、甲状旁腺素均经肾脏灭活,肾功不全,胃泌素灭活减少,胃泌素升高,可诱发消化性溃疡。
肾脏生理功能目录1 肾脏的生理功能展开1 肾脏的生理功能1.1 1.尿液的生成1.22.调节电解质及酸碱平衡1.3 3.内分泌功能1 肾脏的生理功能机体每天都进行着复杂的生物代谢,摄入外来物质,进行分解、合成代谢供机体所需。
同时又必须将机体在新陈代谢中产生的各种代谢产物排出体外,而这些代谢产物和毒性物质的排泄主要是由肾脏完成的。
肾脏的生理功能主要包括以下3方面:1.1 1.尿液的生成正常人两侧肾脏的血流量占全身血流量的1/4--1/5.单位时间内肾小球滤过的血浆量称为肾小球的率过滤,正常成人的肾小球率过滤每分钟约为120ml。
两侧肾脏每日从肾小球虑过的血浆总量达150--180L。
所滤过的这部分血浆称之为原尿。
原尿流经肾小管及集合管时,其中约99%被重吸收。
因此排除体外的原尿仅有1500ml左右。
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多肽类物质和少量蛋白质,在近曲小管几乎被全部吸收,此外肾小管尚可直接排除某些药物及毒物。
1.22.调节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人体在食物消化过程中及体内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酸性物质和少量碱性物质首先释放入血液,然后排出体外。
其中以酸性物质为主要排除物质。
肾小球滤液中含有多种电解质,当进入肾小管后,大部分钠、钾、钙、镁、碳酸氢、氯及磷酸根离子等被重吸收。
按人体的需要,由神经内分泌及体液因素调节器吸收量。
肾脏调节酸碱平衡反应缓慢,但能充分调节血浆PH的变化。
1.3 3.内分泌功能肾脏能产生某些激素类的生理活性物质,主要有血管活性物质,促红细胞生成素及1,25-二羟基维生素D3等。
①血管活性物质包括肾素、缓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及前列腺素等。
95%的肾素来自肾小球旁器,后者是合成、贮存、释放肾素的场所。
肾素可转化为血管紧张素I 、II 、III。
90%激肽释放酶来自近端小管细胞,肾脏中亦存在激肽释放酶,可使激肽失活,因此激肽是一种起局部作用的组织激素。
前列腺素(PG)具有很强的扩血管效应,对血压和体液的调节起重要作用,同时可引起利尿排钠,使动脉压下降。
②促红细胞生成素(EPO)90%的EPO由肾脏产生,约10%在肝、脾等脏器产生。
EPO是一种糖蛋白,其定向与红系祖细胞的特殊受体结合,加速骨髓幼红细胞成熟、释放,并促使骨髓网织红细胞进入循环,使红细胞生成增加。
③1,25-二羟基维生素D3其主要生理作用为: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促进骨中钙磷吸收及骨盐沉积。
同时肾脏可灭活胃泌素、胰岛素、甲状旁腺素等。
肾功能不全,胃泌素灭火减少,胃泌素升高,可诱发消化性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