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肾生理功能

肾生理功能

肾脏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通过生成尿液,排泄体内的代谢产物;

②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③产生多种激素,参与调节血压、造血等生理活动;

④参与维生素D的活化等。

尿的生成;通过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作用来完成,并受神经与体液因素等的调节。

①滤过:由肾小球滤过膜的滤过作用来完成。肾小球滤过膜具有一定的通透性,一般而言,分子量为60,000以上的物质如血清白蛋白很难通过;血桨球蛋白分子量在90,000以上,则完全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过膜的面积总和约1.5平方米以上,其滤过量很大,每天可达180升以上。其对物质的滤过除了受物质分子量大小的影响,也与物质所带电荷

有关。在肾小球滤过膜上覆盖有1种带负阴电荷的酸性唾液蛋白,由于白蛋白也带有负最荷,同性相斥,所以白蛋白很难被滤过,可见正常尿中的蛋白是很少量的。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强弱,主要受有效滤过的大小控制。有效滤过压决定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肾小囊内压、血桨胶体渗透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是推动滤过作用的主要力量,而肾小囊内压、血桨胶体渗秀压则是抵抗滤过作用的阴力。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较高,超过了与这相对抗的力量,保证了滤过的顺利进行。正常肾小球的滤过作用,以每分钟从肾小球滤过的血桨毫升数来衡量,称为肾小球滤过率。一般正常男子,体表面积为1.73平方米,其滤过率为125+15毫升/分,女子约少10%,新生儿约为成人的30%,1岁以后达到成人水平。在病理情况下,肾小球滤过膜发生变化、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及肾血流量的改变,均可影响肾小球的滤过。

②重吸收及排泌:肾小球滤过出的原尿,量很大,而且含有许多机体必须的物质,为了保证有用物质的不丢失和废物的排出,维持机体水电解质的平衡,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和排泌功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有被动方式、主动方式两种,并具有两大特点:一个是选择性的重吸收,如水被99%重吸收,从而保证每天排出的尿量为1.5~2升;原尿中的葡萄糖与血桨中的浓度相似,而尿中却仅微量的葡萄糖,说明葡萄糖几乎全部被吸收。有害物质如肌酐完全不被重吸收。另一个有是限度的重吸收,肾小管对各种物质的重吸收均有一定的限度,如葡萄糖的含量超过了肾阈值,就不能被重吸收,尿中就出现尿糖。影响重吸收的因素,主要有以下3种,即小管内溶质的浓度、肾小管细胞的功能状态、血液供应良好与否等。肾小管除重吸收功能外,与集合管还有排泌功能,如通过新陈代谢将细胞产生的物质分泌入小管液中称为分泌功能。许多物质是通过这种作用进入尿中,如H+、NH3等;将血液中某种物质排入小管液中的过程,称为排泄功能,如磺胺、酚红、青霉素等,两者合称为排泌。这种功能存在竞争性抑制,即某种物质排泌多时,其他物质排泌尿就减少,因不它们的排泌需同一种酶系统参与。

③尿生成的调节:主要通过以下3种机制,即球一管平衡的调节、肾小球血流量重新分配、神经体液调节来完成。这要重点介绍球一管平衡。所谓球一管平衡指的是肾小管的重吸收量约为肾小球滤过量的60~70%,这种调节作用,可以保证电解质等不致丢失或潴留。

④尿和浓缩和稀释:正常情况下尿的比重保持在1.002~1.035之间。

肾脏生理功能

肾脏主要生理功能 一、尿液的生成正常人两侧肾脏血流量每分钟1000-1200ml,其中血浆流量每分钟约600-700ml。单位时间内肾小球滤过的血浆量称为肾小球滤过率,正常成人每分钟约120±15ml。两侧肾脏每日从肾小球滤过的血浆总量达150-180升。所滤过的这部分血浆称之为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及集合管,约99%被重吸收。因此排出体外的尿液一终尿仅有1500-1800ml。 机体在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如尿素、肌酸、尿酸、肌酸以及一些酸性物质由肾小球滤过后通过肾小管排出体外。除了由肾小球滤过外,肾小管尚可直接分泌其些代谢产物,如肌酐、氢离子、钾离子等,以排出体外。但在排泄分泌的同时尚有重吸收过程。如对葡萄糖、小分子蛋白质、氨基酸以及碳酸氢根能全部重吸收。 二、调节酸碱平衡人体在消化食物过程中及体内糖、脂肪、蛋白质代谢产物所产生大量酸性物质和少量碱性物质释放入血液,然后排出体外。其中以酸性物质为主要排泄物。酸性物质分挥发性酸和非挥发性酸,前者指碳酸、后者包括硫酸、磷酸、乳酸、丙酮酸等。 肾脏调节酸碱平衡反应缓慢,但能充分调节血浆pH的变化,它的途径是通过以下方式完成:①通过肾小管细胞对NaHCO3的重吸收,保留和维持体内必需的碱储备。②肾小管细胞可制造NH3,并不断扩散入肾小管腔内,与管腔内的强酸盐负离子(CI-、SO4-2等)结合成NH4CI或(NH4)2SO4等铵盐随尿排出体外。③肾小管所分泌的H+,可与滤液中Na2HPO4所离解的Na+进行交换,而使NaHPO4转变成NaH2PO4而排出体外,使之尿液酸化。 三、肾脏内分泌功能肾脏能产生某些激素类的生理活性物质,主要有肾素、缓激肽、前列腺素、促红细胞生成素1.25羟D3等。 (一)肾素95%以上来自肾小球旁器,后者是肾素合成、贮存、释放场所。另有2-5%肾素来自致密斑、间质细胞和出球小动脉内皮细胞。它是一种蛋白水解酶,分子量为42000、可使肝脏产生的血管紧张素原的链肽水解,形成血管紧张素Ⅰ,再在肺组织转换酶作用下,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经氨基肽酶水解,继续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Ⅲ。血管紧张素Ⅲ亦可由血管紧张素Ⅰ经脱氨基酶、肺转换酶的作用而生成。该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效应主要是调节循环血量、血压及水、电解质的平衡。 肾素的分泌受交感神经、压力感受器和体内钠量的调节。肾小球旁器具有α、β2肾小腺素能受体。交感神经兴奋,末稍释放儿茶酚胺,通过β2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产生CAMP,促使肾素分泌。肾小球旁器本身具有压力感受器,可感受肾小球小动脉内压力和血容量的变化;当全身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肾内灌注压降低,入球小动脉压力下降,则可刺激肾小球旁器的压力感受器,促使肾素分泌。致密斑则为肾内钠感受器,体钠量减少时,流经致密斑的钠通量减少,亦可刺激肾素分泌。关于致密斑钠通量对肾素分泌的影响,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决定肾素分泌不是致密斑钠通量,而是通过致密斑进入细胞内的钠量,如速尿,可抑制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流经致密斑的钠通量增加,但速尿可抑制钠进入细胞内,使细胞内钠量减少,促进肾素分泌。此外,肾素分泌尚可受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水平的反馈调节。高血钙、高血镁、低血钾等亦可刺激肾素的分泌。 (二)缓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缓激肽是多肽类组织激素。它是由激肽释放酶作用于血浆α2球蛋白(激肽原)而生成。激肽释放酶90%来自近端小管细胞。肾脏中亦存在激肽酶,可使激肽失活,因此,激肽是一种起局部作用的组织激素。其主要作用:①对抗血管紧张素及交感神经兴奋,使小动脉扩张。②抑制抗利尿激素(ADH)对远端肾小管的作用,促

生理学试题及答案第八章-肾的排泄功能分析

第八章肾的排泄功能 一、名词解释 1、肾小球滤过率 2、滤过分数 3、肾糖阈 4、球管平衡 5、渗透性利尿 6、水利尿 7、血浆清除率 二、填空题 1、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为,由和两部分组成。 2、球旁器主要分布在皮质肾单位,由、和组成。 3、肾血流量主要靠,适应机体的紧急情况则主要靠和。 4、全身动脉血压变动在范围内时,肾血流量保持相对稳定,这是通过的结果。 5、肾小球滤过膜由、、三层结构组成。 6、肾小球滤过的结构基础是;而滤过的动力为。 7、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肾小囊内压)。 8、尿生成的基本过程是,生成原尿,及,最后生成终尿。 9、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称为。 10、影响肾小球滤过率的因素有:、、。 11、葡萄糖可被肾小管全部重吸收,其部位发生在。 12、在肾小管液中的HCO3-是以的形式被重吸收的。 13、在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氨基酸的重吸收需要伴随的重吸收才能进行。 14、NH3的分泌不仅促进的分泌,而且增进的重吸收。 15、酸中毒时,肾小管分泌H+增多,H+-Na+交换,K+-Na+交换,因而血钾升高。 16、肾髓质组织间液中主要的渗透物质是和。 17、肾小管中滤液的重吸收始终占肾小球滤过率的,这种定比重吸收现象称为

______________。 18、水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主要受和的调节。 19、刺激抗利尿激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是________的升高和________减少。 20、醛固酮的主要作用是,其分泌受和的调节。 三、选择题 1、人体最主要的排泄器官是( D ) A、肠道 B、泪腺 C、肺 D、肾 E、皮肤 2、肾的功能最重要的是( D ) A、排出代谢终产物 B、排出多余或无用物质 C、分泌肾素 D、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 E、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 3、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是 E A、肾小球 B、肾小体 C、肾小管 D、集合管 E、肾单位 4、可分泌肾素的结构是肾脏的 D A、致密斑 B、系膜细胞 C、间质细胞 D、颗粒细胞 E、感受器细胞 5、肾脏致密斑的分泌是直接感受 D A、肾血管血压变化 B、肾血流NaCl 含量变化 C、肾小管内压变化 D、肾小管液NaCl 含量变化 E、入球小动脉牵张刺激 6、有关肾素的叙述,正确的是(D) A、它是由近端小管细胞分泌的 B、肾素分泌可导致血钠和水丢失 C、肾素分泌是由平均肾动脉压升高引起的 D、它使血管紧张素原转变为血管紧张素Ⅰ E、它使血管紧张素Ⅰ转变为血管紧张素Ⅱ 7、肾脏血液供应的特点是 D A、血流量小 B、血流分布均匀 C、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内血压高 D、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压高 E、肾血流量易随全身血压波动而变化 8、肾血流量与全身血液循环相配合主要靠下列哪项来调节 A A、自身调节 B、神经体液调节 C、负反馈调节 D、正反馈调节 E、前馈调节 9、当动脉血压( A ),肾血流量可保持不变。 A、80~180mmHg B、60~180mmHg C、80~120mmHg

肾脏生理

第一节肾脏基本生理功能 肾脏基本生理功能包括排泄废物、调节体液以及酸碱平衡、分泌激素。其结果是维持机体的内环境稳定,使新陈代谢正常进行。 一、肾脏对代谢废物的排泄 机体在代谢过程中产生多种废物,其中除少量蛋白质代谢产生的含氮物质可.从胃肠道排泄外,绝大部分代谢产物均由肾脏排出。尿素、肌配为主要的含氮代谢产物,这些物质可被肾小球滤出。肌醉不被重吸收,但当血浓度增高时,少部分可经肾小管分泌,尿素则有相当一部分可被重吸收,特别是在肾脏血流下降时,尿素的重吸收分数增加,使血中尿素水平上升,该现象称为肾前性氮质血症。 代谢中还可产生一些有机离子,另一些药物也属有机阴离子或阳离子,这些有机离子也主要经肾脏排泄;肾小管的分泌作用对这些物质的排泄起重要作用。 当肾功能不全时,可引起代谢产物的储留,这与尿毒症症状的产生有一定关系。 二、肾脏在维持机体体液平衡、酸碱平衡中的作用 内环境(包括渗透压、电解质、酸碱度等)的稳定是机体细胞与组织进行正常代谢,完成正常功能的前提。肾脏在维持内环境稳定中起重要作用。包括肾脏对细胞外液量的调节,肾脏对细胞外液渗透浓度的调节以及肾脏对酸碱平衡的调节。 三、肾脏的内分泌功能 1.分泌激素如肾素、前列腺素、激肽、活性维生素D、促红细胞生成素等。肾脏可通过产生与分泌这些激素影响全身或肾脏本身的代谢与功能。 2.为机体部分内分泌激素的降解场所如胰岛素,许多胃肠道激素中的很大部分由肾脏降解。当肾功能不全时,这些激素的生物半衰期明显延长,从而引起代谢紊乱。 3.为肾外激素的靶器官如抗利尿激素(ADH)、甲状旁腺素(PTH)、降钙素、胰高血糖素等,可影响与调节肾脏功能。 第二节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 在成年人,双肾重量占体重的0.4%,但他们的血流量占静息状态下心输出量的25%,

人体生理学第八章肾脏的排泄功能练习题及答案

《人体生理学》第八章肾脏的排泄功能练习题及答案 第八章肾脏的排泄功能 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肾小球滤过率 2.肾小球有效滤过压 3.肾糖阈 @ 4.渗透性利尿 5.球-管平衡 二、填空题 1.肾单位由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部分组成。 2.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较___________,有利于_______________;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血压较__________,有利于_______________。 3.尿生成的基本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静脉注射甘露醇后尿量将_______,这种利尿方式称为_______________。 5.促进ADH合成和释放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 6.醛固酮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_______________的重吸收和对_______________的分泌。 三、选择题 1.完成尿生成的结构是() A.肾单位 B.肾小体和肾小管 C.肾小体、肾小管和集合管

D.肾单位、集合管和输尿管 E.近曲小管、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 2.关于致密斑的描述,正确的是() A.位于近球小管起始部 B.是钠离子含量的感受器 C.可释放肾素 D.可调节抗利尿激素的释放 E.是晶体渗透压感受器 3.肾不球滤过率基本保持不变的现象发生在下列哪种情况时()A.囊内压升高 | B.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C.血压降至90毫米汞柱 D.滤过膜通透性增大 E.有效滤过面积减少 4.下述哪种情况会导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A.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 B.血浆晶体渗透压上升 C.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 D.血浆胶体渗透压上升 E.血浆蛋白质浓度降低

肾生理功能

肾脏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通过生成尿液,排泄体内的代谢产物; ②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③产生多种激素,参与调节血压、造血等生理活动; ④参与维生素D的活化等。 尿的生成;通过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作用来完成,并受神经与体液因素等的调节。 ①滤过:由肾小球滤过膜的滤过作用来完成。肾小球滤过膜具有一定的通透性,一般而言,分子量为60,000以上的物质如血清白蛋白很难通过;血桨球蛋白分子量在90,000以上,则完全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过膜的面积总和约1.5平方米以上,其滤过量很大,每天可达180升以上。其对物质的滤过除了受物质分子量大小的影响,也与物质所带电荷

有关。在肾小球滤过膜上覆盖有1种带负阴电荷的酸性唾液蛋白,由于白蛋白也带有负最荷,同性相斥,所以白蛋白很难被滤过,可见正常尿中的蛋白是很少量的。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强弱,主要受有效滤过的大小控制。有效滤过压决定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肾小囊内压、血桨胶体渗透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是推动滤过作用的主要力量,而肾小囊内压、血桨胶体渗秀压则是抵抗滤过作用的阴力。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较高,超过了与这相对抗的力量,保证了滤过的顺利进行。正常肾小球的滤过作用,以每分钟从肾小球滤过的血桨毫升数来衡量,称为肾小球滤过率。一般正常男子,体表面积为1.73平方米,其滤过率为125+15毫升/分,女子约少10%,新生儿约为成人的30%,1岁以后达到成人水平。在病理情况下,肾小球滤过膜发生变化、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及肾血流量的改变,均可影响肾小球的滤过。 ②重吸收及排泌:肾小球滤过出的原尿,量很大,而且含有许多机体必须的物质,为了保证有用物质的不丢失和废物的排出,维持机体水电解质的平衡,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和排泌功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有被动方式、主动方式两种,并具有两大特点:一个是选择性的重吸收,如水被99%重吸收,从而保证每天排出的尿量为1.5~2升;原尿中的葡萄糖与血桨中的浓度相似,而尿中却仅微量的葡萄糖,说明葡萄糖几乎全部被吸收。有害物质如肌酐完全不被重吸收。另一个有是限度的重吸收,肾小管对各种物质的重吸收均有一定的限度,如葡萄糖的含量超过了肾阈值,就不能被重吸收,尿中就出现尿糖。影响重吸收的因素,主要有以下3种,即小管内溶质的浓度、肾小管细胞的功能状态、血液供应良好与否等。肾小管除重吸收功能外,与集合管还有排泌功能,如通过新陈代谢将细胞产生的物质分泌入小管液中称为分泌功能。许多物质是通过这种作用进入尿中,如H+、NH3等;将血液中某种物质排入小管液中的过程,称为排泄功能,如磺胺、酚红、青霉素等,两者合称为排泌。这种功能存在竞争性抑制,即某种物质排泌多时,其他物质排泌尿就减少,因不它们的排泌需同一种酶系统参与。 ③尿生成的调节:主要通过以下3种机制,即球一管平衡的调节、肾小球血流量重新分配、神经体液调节来完成。这要重点介绍球一管平衡。所谓球一管平衡指的是肾小管的重吸收量约为肾小球滤过量的60~70%,这种调节作用,可以保证电解质等不致丢失或潴留。 ④尿和浓缩和稀释:正常情况下尿的比重保持在1.002~1.035之间。

肾的生理功能及与人体的关系

肾的生理功能及与人体的关系 一肾藏精:主人体生长发育生殖。 二肾主水:调节全身水液代谢。 三主纳气:调控肺吸入的新鲜空气,保持吸气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浅的作 用。 1 肾主骨生髓(骨髓和脑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主管运动功能。但必须由 骨髓来冲养。 2 中医认为脑为髓之海,依赖肾精的冲养。 3 肾其华在发:发为血之余,肾精生血,血能生发。 肾在窍为耳及二阴;耳朵,听觉器官,与肾精盛衰有直关系,肾精可以 生脑髓,脑髓营养充足听力正常。 二阴:大小便和生殖器官,控制排便排尿和生育情况。肾气调控膀胱开 合,控制小便,肾精滋润肠道防止便秘。肾精主生殖主管性功能。 皇帝内经之男8女7的奥秘 ?黄帝内经说:男子8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泄,阴阳合故有子…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衰。八八齿发,去天癸,竭故无子。 ?女子7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天癸至,任脉通,月事以下故有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 七七任脉虚,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无子。 ?天癸:天癸在男主精,在女主月经》。 肾虚的表现 ?性冷淡 ?性功能低下(阳痿早泄) ?阴囊潮湿 ?尿频、尿急、小便清长 ?记忆力减退甚至老年痴呆 ?不耐疲劳,乏力气短盗汗自汗 ?失眠、食欲不振 ?骨质疏松易骨折关节烦痛腰膝酸软 ?脱发、白发、头发脱落或须发早白 ?视力减退,听力衰减耳鸣耳聋 ?牙齿松动等 ?便秘 肾精虚·前列腺让你没了尊严 ?肾精虚:让你有苦难言的前列腺。 ?前列腺炎临床表现:尿频,尿急,尿等待,尿血,甚至尿闭,头晕,腰膝酸痛,小腹胀痛等。 ?原因:肾精亏虚,败精淤血阻塞精窍所致。 ?前列腺增生严重会导致前列腺癌的发生。 ?前列腺获奖感言: 少喝水, 少听声, 尿了裤子可不中, 出门必须侦查好, 没了厕所就发蒙, 坐车不敢坐, 中途不给停, 感觉来了憋不住, 尿了裤子难为情, 人上岁数不好过, 只有想法没功能, 好汉不提当年勇, 老了还做侦查兵。 肾虚让你肾的胰岛素没了家 糖尿病:中医称为消渴病。东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记 载,认为胃热肾精虚是导致消渴(即现代所说的糖尿

肾脏生理单元题

肾脏生理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肾小球滤过率 2.肾小球滤过分数 3.肾小球有效滤过压 4.肾小管重吸收 5.排泄 6.肾糖阈 7.球管平衡 8.水利尿 二、填空题 1.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是_____,它由_____和_____两部分组成。 2.供应肾单位血液的两套毛细血管网是_____和_____。 3.皮质肾单位的主要功能是_____和_____。 4.交感神经兴奋时,肾血管_____。 5.滤过分数是指_____与_____的比值。 6.Cl-在_____为主动重吸收。 7.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水的重吸收主要接受_____的调节。 8.肾小管和集合管有分泌_____,_____和_____的作用。 9.酸中毒时H+的分泌_____,H+-Na+交换_____, K+-Na+交换_____,导致血K+_____。 10.血管升压素由下丘脑_____和_____分泌,并在_____释放入血。 11.血管升压素分泌的主要刺激是_____和_____的改变。 12.醛固酮由_____分泌,能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_____的重吸收和对_____的排出。 13.醛固酮的分泌主要受_____和_____的调节。 14.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H+过程中,需要_____的参加。 15.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 16.机体的排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 17.肾脏的主要功能有_____,_____和_____。 18.尿生成的基本步骤为_____,_____和_____。 19.肾小球有效滤过压=_____。 20.糖尿病人的多尿属于_____利尿。 21.肾脏内与肾内分泌调节有关的感受器是_____和_____。 22.肾外髓部高渗梯度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内髓部高渗梯度形成则与_____和有关。 23.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在_____。 24.正常人动脉血压保持在_____范围时,肾血流量保持相对恒定。 25.排尿反射的传出神经是_____和_____。 26.水利尿时,引起血管升压素释放减少的感受器是_____。 27.尿液的浓缩主要是小管液在通过集合管时完成,其关键因素是_____和_____的作用。 28.交感神经兴奋时,膀胱逼尿肌_____,尿道内括约肌_____。 三、判断题 1.排泄是指将机体代谢的产物,包括食物残渣等排出体外的过程。( ) 2.近曲小管对水的重吸收量很大,对终尿量的调节作用也最大。( ) 3.终尿中的K+主要来源于肾小球的滤过。( ) 4.HCO3-重吸收与H+分泌有关,主要以CO 2的形式吸收入肾小管上皮细胞内。( ) 5.一般血压变动范围内,正常人肾血流量依靠自身调节维持相对恒定。( ) 6.由腰髓发出的腹下神经兴奋时,可使膀胱逼尿肌收缩,括约肌松弛,促使排尿。( ) 7.Na+在髓袢升支细段是被动重吸收。( ) 8.近球小管对H2O的重吸收是等渗性重吸收,与人体是否缺水无关。( ) 9.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 10.Cl-在髓袢升支粗段重吸收是继发性主动转运。( ) 11.当尿中出现葡萄糖时,尿中糖的浓度为肾糖阈。( ) 12.大量饮清水后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为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 ) 13.血管升压素是由神经垂体合成、贮存和释放的。( ) 14.肾小管对NH3的分泌和H+分泌有相互促进作用。( ) 15.远曲小和集合管的H+-Na+交换和Na+-K+交换有相互抑制作用。( ) 16.循环血量增多时,肾素分泌增多,使血中血管紧张素增多,引起醛固酮分泌增多。 ( ) 17.排尿反射是正反馈调节。( ) 18.醛固酮能促进近曲小管对Na+重吸收和K+的分泌。( ) 四、各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 1.近髓肾单位的主要功能是( ) A.产生肾素 B.浓缩、稀释尿液 C.排泄Na+和Cl- D.释放血管升压素 2.有关肾的内分泌功能,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分泌前列腺素 B.分泌肾素 C.分泌肾上腺素 D.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 3.致密斑的主要功能是( ) A.直接释放肾素颗粒 B.引起入球小动脉收缩 C.直接感受入球小动脉收缩 D.感受流经远曲小管的NaCl浓度变化 4.在一定血压范围内肾血流量保持相对稳定主要靠( )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自身调节 D.多种调节 5.交感神经兴奋时,肾血流量( ) A.不变 B.减少 C.增多 D.先减少后增多 6.重吸收葡萄糖的部位是( ) A.近端小管 B.髓袢升支细段 C.集合管 D.髓袢升支粗段 7.关于肾小球的滤过,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 A.出球小动脉收缩,原尿量增加 B.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原尿量减少 C.肾小囊内压升高,原尿量减少 D.肾小球滤过面积减小,原尿量减少 8.不论终尿是稀释尿还是浓度缩尿,哪一段小管液始终是低渗的( ) A.近曲小管 B.髓袢降支 C.髓袢升支 D.远曲小管 9.关于抗利尿激素,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 A.由神经垂体释放 B.使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加大 C.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刺激渗透压感受器增加分泌 D.大静脉和心房扩张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10.水的重吸收在下述哪个部位接受ADH调节( ) A.近球细胞 B.髓袢降支

肾的生理功能-中西医考试复习知识点

肾的生理功能是中西医结合医师考试需要复习的内容,整理了相关资料供广大考生参考! 1.肾藏精:肾藏精是指肾具有贮存、封藏人身精气的作用。 (1)精的概念与分类 ①精的概念:精,又称精气,是中国古代哲学气一元论的重要范畴。在中国气一元论发展史上,精气论者以精、精气释气,即精、精气就是气。引入中医学领域,形成了中医学气和精或精气的概念:在中医学中,气与精虽同属于生命物质系统范畴,但精是除气之外的精微物质的总称,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具有多层含义的概念。一般而言,精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之精是构成人体的维持人体生长发育、生殖和脏腑功能活动的有形的精微物质的统称。故曰:“精有四:曰精也,血也,津也,液也”(《读医随笔。气血精神论》)。前一个“精”字即指广义而言。广义之精包括禀受于父母的生命物质,即先天之精,以及后天获得的水谷之精,即后天之精。 狭义之精是禀受于父母而贮藏于肾的具生殖繁衍作用的精微物质,又称生殖之精。 ②精的分类:就精的来源而言,可分为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两类。 先天之精:先天之精又称肾本脏之精。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与生俱来,是生育繁殖,构成人体的原始物质。“人始生,先成精”(《灵枢。经脉》),“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毛身生,是谓精”(《灵枢。决气》),“精合而形始成,此形即精也,精即形也”(《景岳全书。小儿补肾论》)。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精是构成胚胎的原始物质,为生命的基础,所以称为…先天之精“。先天之精藏于肾中,出生之后,得到后天之精的不断充实,成为人体生育繁殖的基本物质,故又称为”生殖之精“。 后天之精:后天之精又称五脏六腑之精。后天之精,来源于水谷精微,由脾胃化生并灌既五脏六腑。人出生以后,水谷入胃,经过胃的腐熟、脾的运化而生成水谷之精气,并转输到五脏六腑,使之成为脏腑之精。脏腑之精充盛,除供给本身生理活动所需要的以外,其剩余部分则贮藏于肾,以备不时之需。当五脏六腑需要这些精微物质给养的时候,肾脏又把所藏之精气,重新供给五脏六腑。一方面不断贮藏,另一方面又不断供给,循环往复,生生不已。这就是肾藏五脏六腑之精的过程和作用。由此可见,后天之精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促进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物质。故曰:“肾者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泄,是精藏于肾而非生于肾也。五脏六腑之精,肾实藏而司其输泄,输泄以时,则五脏六腑之精相续不绝,所以成其坎而位乎北,上交于心,满而后溢,生生之道也”(《怡堂散记》)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的关系: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其来源虽然不同,但却同藏于肾,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先天之精为后天之精准备了物质基础,后天之精不断地供养先天之精。先天之精只有得到后天之精的补充滋养,才能充分发挥其生理效应;后天之精也只有

中医论肾脏的生理功能

中医论肾脏的生理功能 肾位于腰部,左右各一,是人体重要的脏器之一,有“先天之本”之称。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藏精,主生殖与生长发育,主水,主纳气,生髓、主骨,开窍于耳,其华在发 (一)肾藏精,主生殖与发育 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各种机能运动的物质基础,这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后天之精来源于饮食,由脾胃化生两者贮藏于肾,称为“肾精”。“肾精”是人体生长发育的生殖功能的物质基础,影响到人体各个脏腑。肾的精气盛衰,关系到生殖和生长发育的能力。人从幼年开始,肾的精气逐渐充盛,就有齿更发长等变化;发育到青春时期,肾的精气充盛,产生了一种“天癸”的物质,于是男子就产生精子,女子就开始按期来月经,性机能逐渐成熟,而有生殖的能力;待到老年,肾的精气渐衰,性机能和生殖能力随之减退至消失,形体也就逐渐衰老,故《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七八,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这充分地反映了肾的精气在主持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方面的作用。如果肾精亏损,则小儿发育迟缓,筋骨痿软,智力发育不全等;成年人则有早老早衰,头昏耳鸣,精力减退等;女子则有生殖器官发育不全,月经初潮来迟,经闭,不孕等;男子精少不育等 (二)主骨生髓,通于脑 肾主藏精,而能生髓,髓居于骨中,骨赖髓以充养。所以《素问·宣明五气篇》说:“肾主骨”,《阴阳应象大论》说:“肾生骨髓”。肾精充足,则骨髓的生化

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讲稿75讲实录-第21 讲 五脏:肾的生理功能(二) 肾的生理特性#优选.

第21 讲五脏:肾的生理功能(二)肾的生理特性 同学们上课。 我们上一节讲了肾精的主要生理功能。讲了肾藏精,肾精的生理功能,一、促进身体发育,二、促进生殖繁衍,三、有化生血液的作用。 第四个功能,抵御外邪,具有抵御外邪的作用。中医学在论述肾精具有抵御外邪这个作用,是从肾精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这个角度来论述的。那么,人体的生命基本物质充盛,意味着人处于阴平阳秘,阴阳合和的正常的健康状态,它表现为人体的抵抗能力强,把这个作用归于人体正气的范畴之内。就是人体所有的生命机能,将来讲什么叫正气,再讲发病机理时再进一步定义。在这里理解,正气就是人体生命机能的总称,它表现出的生命机能,各种各样的能力,维持人体健康,中医学把这种作用用正气来概括。那么,人的正常生命机能,其中能够抵御外邪,有防止外邪侵袭就是正气之一,正气作用之一。就这个意义讲,肾的精是基本物质,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机能的重要物质之一。也就是说,它在维持人体正气当中具有重要作用。从这个意义讲,肾精具有抵御外邪的作用,我们今天的理解,这样来理解它的本义,《内经》有一句话,在温病学里面也讲到,叫“冬不藏精,春必病温”。我们现代中医基础理论讲,肾精具有抵御外邪的作用,最早的理论源头就源于“冬不藏精,春必病温”,这样一个原理。说冬与肾相应,肾精,我们刚才讲到肾精藏五脏六腑之精和生殖之精,那要闭藏起来,储藏起来,供人体生长的需要。人在冬季的时候,肾精不能够闭藏,不能够储藏到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这样一种状态,使它不能充分发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的作用,也就是说,维持人体正气的作用,是“春必病温”,到了春天常常出现各种温热性疾病。最早的肾精能够抵御外邪的理论源头就在于此。那么,这个理论源头它是讲肾脏在冬季的时候如何和冬气相适应,怎样能够保障肾精的功能正常,维持机体正常的生命机能而不发生各种疾患。按照温病学温热病将来进一步讲为什么“冬不藏精,春必病温”?我们这里取肾精和病温这个关系,最后都去掉,取肾精和病的关系,理解为肾精与疾病发生有关系。肾精充盛,即为正气充盛,那就可以免于外邪的侵袭,就这个意义讲,来理解它抵御外邪的作用。同学们听起来不像我前面讲,前面逻辑上那么严密,引入了好几个概念,这里仅仅从它的源头来理解,理解一个“冬”,一个概念,四时概念,一个“肾精”的概念,还有一个“春”的概念,还有一个“病温”的概念,在逻辑上是跳跃性的,仅仅就是判断性的,就是这样认为的。即使将来学习温病学,学《内经》,无论历代医家怎么注释,也缺乏逻辑的严密性,这也体现出来中医学理论还有不完善的地方。就是古人已经把这个科学命题提出来了,古人并没有在理论上进行严格的逻辑论证,但是这是事实,它确有指导临床实践的作用,无论在养生、防病,都具有重要意义,它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可以认为是真理,只是在理论上没有充分论证,没有充分说明,欠令人信服地论据、论点、推理不尚严密。这也是科学,就这个意义讲这也是科学发展的规律。就是说,人们通

肾脏的生理功能(来自百度知道-4点)

肾脏的生理功能: (1)分泌尿液,排出代谢废物、毒物和药物:肾血流量约占全身血流量的1/4~1/5左右,肾小球滤液每分钟约生成120mL,一昼夜总滤液量约170~180L. 滤液经肾小管时,99%被回吸收,故正常人尿量约为1500mL/d.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多肽类物质和少量蛋白质,在近曲小管几乎被全部回收,而肌酐、尿素、尿酸及其他代谢产物,经过选择,或部分吸收,或完全排出。肾小管尚可分泌排出药物及毒物,如酚红、对氨马尿酸、青霉素类、头孢霉素类等;药物若与蛋白质结合,则可通过肾小球滤过而排出。 (2)调节体内水和渗透压:调节人体水及渗透压平衡的部位主要在肾小管。近曲小管为等渗性再吸收,为吸收Na+及分泌H+的重要场所。在近曲小管中,葡萄糖及氨基酸被完全回收,碳酸氢根回收70%~80%,水及钠的回收约65%~70%.滤液进入髓袢后进一步被浓缩,约25%氯化钠和15%水被回吸收。远曲及集合小管不透水,但能吸收部分钠盐,因之液体维持在低渗状态。 (3)调节电解质浓度:肾小球滤液中含有多种电解质,当进入肾小管后,钠、钾、钙、镁、碳酸氢、氯及磷酸离子等大部分被回吸收,按人体的需要,由 神经 内分泌及体液因素调节其吸收量。 (4)调节酸碱平衡:肾对酸碱平衡的调节包括:①排泄H+,重新合成HCO3-,主要在远端肾单位完成;②排出酸性阴离子,如SO42-、PO43-等;③重吸收滤过的HCO3-. (5)内分泌功能:可分泌不少激素并销毁许多多肽类激素。肾脏分泌的内分泌激素主要有血管活性激素和肾素、前列腺素、激肽类物质,参加肾内外血管舒缩的调节;又能生成1,25-二羟维生素D3及红细胞生成素。 总之,肾脏是通过排泄代谢废物,调节体液,分泌内分泌激素,以维持体内内环境稳定,使新陈代谢正常进行。

生理学习题第八章 肾脏

第八章肾脏 一、名词解释: 1.肾小球滤过率 2.肾小球滤过分数 3.肾小球有效滤过压 4.肾小管重吸收 5.排泄 6.肾糖阈 7.球管平衡 8.水利尿 二、填空题 1.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是_____,它由_____和_____两部分组成。 2.供应肾单位血液的两套毛细血管网是_____和_____. 3.皮质肾单位的主要功能是_____和_____. 4.交感神经兴奋时,肾血管_____. 5.滤过分数是指_____与_____的比值。 6.Cl-在_____为主动重吸收。 7.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水的重吸收主要接受_____的调节。 8.肾小管和集合管有分泌_____,_____和_____的作用。 9.酸中毒时H+的分泌_____,H+-Na+交换_____, K+-Na+交换_____,导致血K+_____. 10.血管升压素由下丘脑_____和_____分泌,并在_____释放入血。 11.血管升压素分泌的主要刺激是_____和_____的改变。 12.醛固酮由_____分泌,能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_____的重吸收和对_____的排出。 13.醛固酮的分泌主要受_____和_____的调节。 14.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H+过程中,需要_____的参加。 15.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 16.机体的排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 17.肾脏的主要功能有_____,_____和_____. 18.尿生成的基本步骤为_____,_____和_____. 19.肾小球有效滤过压=_____. 20.糖尿病人的多尿属于_____利尿。 21.肾脏内与肾内分泌调节有关的感受器是_____和_____. 22.肾外髓部高渗梯度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内髓部高渗梯度形成则与_____和有关。 23.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在_____. 24.正常人动脉血压保持在_____范围时,肾血流量保持相对恒定。 25.排尿反射的传出神经是_____和_____. 26.水利尿时,引起血管升压素释放减少的感受器是_____. 27.尿液的浓缩主要是小管液在通过集合管时完成,其关键因素是_____和_____的作用。 28.交感神经兴奋时,膀胱逼尿肌_____,尿道内括约肌_____. 三、判断题 1.排泄是指将机体代谢的产物,包括食物残渣等排出体外的过程。() 2.近曲小管对水的重吸收量很大,对终尿量的调节作用也最大。() 3.终尿中的K+主要来源于肾小球的滤过。() 4.HCO3-重吸收与H+分泌有关,主要以CO 2的形式吸收入肾小管上皮细胞内。() 5.一般血压变动范围内,正常人肾血流量依靠自身调节维持相对恒定。() 6.由腰髓发出的腹下神经兴奋时,可使膀胱逼尿肌收缩,括约肌松弛,促使排尿。() 7.Na+在髓袢升支细段是被动重吸收。() 8.近球小管对H2O的重吸收是等渗性重吸收,与人体是否缺水无关。() 9.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10.Cl-在髓袢升支粗段重吸收是继发性主动转运。() 11.当尿中出现葡萄糖时,尿中糖的浓度为肾糖阈。() 12.大量饮清水后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为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 13.血管升压素是由神经垂体合成、贮存和释放的。() 14.肾小管对NH3的分泌和H+分泌有相互促进作用。() 15.远曲小和集合管的H+-Na+交换和Na+-K+交换有相互抑制作用。() 16.循环血量增多时,肾素分泌增多,使血中血管紧张素增多,引起醛固酮分泌增多。() 17.排尿反射是正反馈调节。() 18.醛固酮能促进近曲小管对Na+重吸收和K+的分泌。() 四、各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

肾脏主要生理功能

一、尿液的生成正常人两侧肾脏血流量每分钟1000-1200ml,其中血浆流量每分钟约600-700ml.单位时间内肾小球滤过的血浆量称为肾小球滤过率,正常成人每分钟约120±15ml.两侧肾脏每日从肾小球滤过的血浆总量达150-180升。所滤过的这部分血浆称之为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及集合管,约99%被重吸收。因此排出体外的尿液一终尿仅有1500-1800ml. 机体在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如尿素、肌酸、尿酸、肌酸以及一些酸性物质由肾小球滤过后通过肾小管排出体外。除了由肾小球滤过外,肾小管尚可直接分泌其些代谢产物,如肌酐、氢离子、钾离子等,以排出体外。但在排泄分泌的同时尚有重吸收过程。如对葡萄糖、小分子蛋白质、氨基酸以及碳酸氢根能全部重吸收。二、调节酸碱平衡人体在消化食物过程中及体内糖、脂肪、蛋白质代谢产物所产生大量酸性物质和少量碱性物质释放入血液,然后排出体外。其中以酸性物质为主要排泄物。酸性物质分挥发性酸和非挥发性酸,前者指碳酸、后者包括硫酸、磷酸、乳酸、丙酮酸等。肾脏调节酸碱平衡反应缓慢,但能充分调节血浆pH的变化,它的途径是通过以下方式完成:①通过肾小管细胞对NaHCO3的重吸收,保留和维持体内必需的碱储备。②肾小管细胞可制造NH3,并不断扩散入肾小管腔内,与管腔内的强酸盐负离子(CI-、SO4-2等)结合成NH4CI或(NH4)2SO4等铵盐随尿排出体外。③肾小管所分泌的H+,可与滤液中Na2HPO4所离解的Na+进行交换,而使NaHPO4转变成NaH2PO4而排出体外,使之尿液酸化。三、肾脏内分泌功能肾脏能产生某些激素类的生理活性物质,主要有肾素、缓激肽、前列腺素、促红细胞生成素1.25羟D3等。(一)肾素95%以上来自肾小球旁器,后者是肾素合成、贮存、释放场所。另有2-5%肾素来自致密斑、间质细胞和出球小动脉内皮细胞。它是一种蛋白水解酶,分子量为42000、可使肝脏产生的血管紧张素原的链肽水解,形成血管紧张素Ⅰ,再在肺组织转换酶作用下,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经氨基肽酶水解,继续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Ⅲ。血管紧张素Ⅲ亦可由血管紧张素Ⅰ经脱氨基酶、肺转换酶的作用而生成。该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效应主要是调节循环血量、血压及水、电解质的平衡。肾素的分泌受交感神经、压力感受器和体内钠量的调节。肾小球旁器具有α、β2肾小腺素能受体。交感神经兴奋,末稍释放儿茶酚胺,通过β2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产生CAMP,促使肾素分泌。肾小球旁器本身具有压力感受器,可感受肾小球小动脉内压力和血容量的变化;当全身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肾内灌注压降低,入球小动脉压力下降,则可刺激肾小球旁器的压力感受器,促使肾素分泌。致密斑则为肾内钠感受器,体钠量减少时,流经致密斑的钠通量减少,亦可刺激肾素分泌。关于致密斑钠通量对肾素分泌的影响,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决定肾素分泌不是致密斑钠通量,而是通过致密斑进入细胞内的钠量,如速尿,可抑制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流经致密斑的钠通量增加,但速尿可抑制钠进入细胞内,使细胞内钠量减少,促进肾素分泌。此外,肾素分泌尚可受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水平的反馈调节。高血钙、高血镁、低血钾等亦可刺激肾素的分泌。(二)缓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缓激肽是多肽类组织激素。它是由激肽释放酶作用于血浆α2球蛋白(激肽原)而生成。激肽释放酶90%来自近端小管细胞。肾脏中亦存在激肽酶,可使激肽失活,因此,激肽是一种起局部作用的组织激素。其主要作用:①对抗血管紧张素及交感神经兴奋,使小动脉扩张。②抑制抗利尿激素(ADH)对远端肾小管的作用,促进水、钠排泄,从而能使血压降低。肾脏激肽释放酶的产生、分泌受细胞外液量、体钠量、醛固酮、肾血流量等因素调节,其中醛固酮最为主要,它可促进激肽分泌,低血钾可抑制醛固酮分泌,而减少激肽释放酶,高血钾则反之。(三)前列腺素前列腺素(PG)是由20个碳原子组成的不饱和脂肪酸,称为前列腺烷酸,有一个环戊烷及二条脂肪酸,据其结构的不同,PG 有A、E、F、H等多种,肾小球主要产生PGF1α、PGE2.肾内PG,主要起局部作用。PG最终经肺、肝、肾皮质内PG分解酶(15羟脱氢酶)灭活。PG合成是由PG前体即花生四烯酸(在肾间质细胞内脂肪颗粒中),在PG合成酶作用下生成PG.PG经环氧化酶及血栓素A2合成催化下可转变成TXA2.PG具有很强的扩血管效应,对血压和体液调节起重要作用,亦可刺激环磷

肺、肾生理功能

一、肺: 生理功能: 1、主气、司呼吸:肺主气,是指肺有主持人体之气的功能。包括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两个方面。 2、主宣发、肃降:宣发,是指肺气向上升宣和向外周布散的作用。肃降,是指肺气向下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清洁的作用。 1)肺主宣发的功能体现在三个方面: ①通过肺的呼吸运动呼出体内的浊气; ②将脾转输的水谷精微布散全身外达皮毛; ③宣发卫气,调节腠理的开合,排出汗液,维持体温相对的恒定。肺主宣发的功能障碍,则肺气闭郁,呼吸不利,而见咳嗽、鼻塞、流涕等。 2)肺主肃降的功能亦体现在三个方面: ①通过肺气的作用吸入自然界的清气; ②将吸入的清气及由脾转输至肺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向下布散; ③肃清肺和呼吸道的异物,以保持呼吸道的清洁和通畅。 肺的宣发和肃降是既相反而又相成的矛盾运动。正常情况下,肺有节律地一宣一降,维持呼吸均匀协调、气机调畅,实现了体内外气体的交换,促进全身气、血、津液的正常运行。若肺的功能失调,必然导致“肺气失宣”或“肺失肃降”,而见咳嗽、咳痰、鼻塞流涕等病理表现。 3、通调水道:又称主行水。通即疏通;调,调节;水道,是水液运行和排泄的通道。肺通调水道,是指肺的宣发肃降运动对体内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起着疏通和调节的作用。肺的宜发,不但将津液和水谷精微布散全身,而且通过调节汗孔的开合排泄汗液,来调节水液的代谢;肺气的肃降。将水液不断的向下输送,经肾和膀胱的气化作用,生成尿液排出体外。故有“肺主行水”和“肺为水之上源”之说。 4、朝百脉、主治节:朝,朝向、聚会之意;百脉,泛指全身的血脉。肺朝百脉,是指全身的血液都通过血脉会聚于肺,并经过肺的呼吸进行体内外气体的交换,然后再将富含有清气的血液通过血脉输送到全身。所以说,肺能够协助心脏以行血。病理情况下,若肺气壅塞,可致血脉运行不畅,甚则血脉瘀滞,而见口唇青紫等病理表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