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生理功能
- 格式:doc
- 大小:53.50 KB
- 文档页数:2
肾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具有多种生理功能,主要包括:
1. 尿液形成:肾脏通过滤过、重吸收和分泌等过程,将血液中的废物、过多的水分和电解质排泄出体外,形成尿液。
这有助于维持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排除身体代谢产物。
2. 体液平衡:肾脏通过调节水分的排泄和重吸收,维持体内水分平衡。
通过尿液的调节,肾脏能够帮助维持血液浓缩度,保持适当的血容量。
3. 电解质平衡:肾脏调节体内的电解质(如钠、钾、氯等)的平衡,确保它们在适当的浓度范围内。
这对于神经传导、细胞功能等方面都至关重要。
4. 酸碱平衡:肾脏通过排泄酸性或碱性的尿液,参与维持体内的酸碱平衡。
这有助于稳定体内的PH值,维持正常的生理环境。
5. 血压调节:肾脏通过调节水分和电解质的排泄,以及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参与调节血容量和血管张力,对血压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6. 红细胞生成:肾脏产生和释放促进红细胞生成的激素—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
EPO刺激骨髓产生红细胞,帮助维持足够的氧运输能力。
总的来说,肾脏的主要生理功能不仅包括排泄废物和调节水分电解质平衡,还涉及到维持酸碱平衡、调节血压以及促进红细胞生成等多个方面,对于维持整体的内环境平衡和身体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肾脏生理————————————————————————————————作者:————————————————————————————————日期:第一节肾脏基本生理功能肾脏基本生理功能包括排泄废物、调节体液以及酸碱平衡、分泌激素。
其结果是维持机体的内环境稳定,使新陈代谢正常进行。
一、肾脏对代谢废物的排泄机体在代谢过程中产生多种废物,其中除少量蛋白质代谢产生的含氮物质可.从胃肠道排泄外,绝大部分代谢产物均由肾脏排出。
尿素、肌配为主要的含氮代谢产物,这些物质可被肾小球滤出。
肌醉不被重吸收,但当血浓度增高时,少部分可经肾小管分泌,尿素则有相当一部分可被重吸收,特别是在肾脏血流下降时,尿素的重吸收分数增加,使血中尿素水平上升,该现象称为肾前性氮质血症。
代谢中还可产生一些有机离子,另一些药物也属有机阴离子或阳离子,这些有机离子也主要经肾脏排泄;肾小管的分泌作用对这些物质的排泄起重要作用。
当肾功能不全时,可引起代谢产物的储留,这与尿毒症症状的产生有一定关系。
二、肾脏在维持机体体液平衡、酸碱平衡中的作用内环境(包括渗透压、电解质、酸碱度等)的稳定是机体细胞与组织进行正常代谢,完成正常功能的前提。
肾脏在维持内环境稳定中起重要作用。
包括肾脏对细胞外液量的调节,肾脏对细胞外液渗透浓度的调节以及肾脏对酸碱平衡的调节。
三、肾脏的内分泌功能1.分泌激素如肾素、前列腺素、激肽、活性维生素D、促红细胞生成素等。
肾脏可通过产生与分泌这些激素影响全身或肾脏本身的代谢与功能。
2.为机体部分内分泌激素的降解场所如胰岛素,许多胃肠道激素中的很大部分由肾脏降解。
当肾功能不全时,这些激素的生物半衰期明显延长,从而引起代谢紊乱。
3.为肾外激素的靶器官如抗利尿激素(ADH)、甲状旁腺素(PTH)、降钙素、胰高血糖素等,可影响与调节肾脏功能。
第二节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在成年人,双肾重量占体重的0.4%,但他们的血流量占静息状态下心输出量的25%,高于心脏、肺、脑等器官的血供量。
肾的生理功能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状况取决于肾,它对青春容颜、思维能力、骨髓等产生重要作用。
因此,肾的健康是中医关注的重点。
中医关于肾的生理功能有三个主要观点,即阴阳平衡、内部气予阴阳的平衡、肾气的补血的特定生理功能。
首先,在中医学观点来看,肾是一个总的概念,代表阴阳的平衡,也代表人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可以达到健康,从而实现青春容颜、保护脑力等功能。
其次,人体具有中医所说的内部气予阴阳的平衡,这是指人体内以表观所见,体内性质以及默认健康状况下,肾脏可以通过血液和气体的笼统调节而达到自身健康状态。
最后,肾气的补血的特定生理功能就是把血液调节成精神健康的特定功能。
中医认为,肾气的补血可以使脑力受到保护,内脏功能也会更加高效。
总之,一种身体健康状况的保持是否得赖于肾的正常功能,而肾的正常功能是否需要肾的气的补血,这在中医学观点来看是必要的,使得各项器官得到延续。
肾脏的生理学功能和液调节肾脏的生理学功能和液体调节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它不仅负责排除废物和多余物质,还担任着维持体液平衡、调节电解质浓度和保持酸碱平衡的重要角色。
本文将介绍肾脏的生理学功能以及液体调节的过程。
一、肾脏的生理学功能肾脏有多种生理学功能,包括滤过、重吸收、分泌和排泄等。
这些功能协调合作,确保身体正常运作。
1. 滤过(Glomerular Filtration)肾脏的滤过过程是将血液中的成分分离出来,形成初尿。
在肾小球的毛细血管丛(肾小球滤过膜)中,血浆经过滤,大部分的水、小分子物质和溶液能通过,并进入肾小管,形成初尿。
2. 重吸收(Reabsorption)在肾小管系统中,初尿经历重吸收过程。
肾小管中的上皮细胞会重新吸收需要保留的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水、电解质和蛋白质等。
这些物质会被从初尿中重新吸收回到血液中,确保它们在身体内的正常水平。
3. 分泌(Secretion)除了重吸收,肾小管还具有分泌功能。
通过活动的转运机制,一些细胞可以将某些物质分泌到初尿中,如药物代谢产物、尿酸和尿素等。
这些分泌物质是通过分泌机制来排除多余的或有害的物质。
4. 排泄(Excretion)排泄是指将初尿转化为尿液并排出体外的过程。
初尿通过肾单位从肾皮质到肾髓质,最终聚集在肾盂,形成尿液。
尿液会通过尿道排出体外,以达到排除废物和多余物质的目的。
二、液体调节的过程液体调节是指肾脏通过调节尿液的生成量和浓度,以维持体液平衡和电解质浓度的稳定。
1. 血液滤过与排尿肾小球滤过膜的有效性决定了滤过过程的效率。
通过调节肾小球的灌注压、滤过膜的通透性和表面积,肾脏可以控制血浆滤过量和水分排泄。
这样,即使水分摄入变化,肾脏也能调整尿液的生成量来维持体液平衡。
2. 抗利尿激素的调节肾脏还被神经下丘脑和垂体后叶所控制的抗利尿激素所调节。
当体液浓度过高或血容量不足时,下丘脑释放抗利尿激素。
该激素会促使肾小管对尿液进行重吸收,从而在尿液中减少水分的流失,增加体液容量。
肾内科知识点总结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对于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肾内科所涉及的知识范围广泛,包括肾脏的生理功能、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等。
下面就为大家总结一些肾内科的重要知识点。
一、肾脏的生理功能1、排泄功能肾脏通过生成尿液,将体内代谢产生的废物(如尿素、肌酐等)以及多余的水分和电解质排出体外。
正常成年人每天的尿量约为 1500 2000 毫升。
2、调节功能(1)调节水、电解质平衡:肾脏可以根据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状况,调节尿量和尿液中电解质的含量,维持体内水和电解质的稳定。
(2)调节酸碱平衡:肾脏通过重吸收和排泄氢离子、碳酸氢根离子等,维持血液的酸碱平衡,使 pH 值保持在 735 745 之间。
3、内分泌功能(1)分泌肾素:肾素可以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调节血压和水、电解质平衡。
(2)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刺激骨髓造血,促进红细胞的生成。
(3)活化维生素 D:将维生素 D 转化为具有活性的形式,参与钙磷代谢的调节。
二、常见的肾内科疾病1、急性肾小球肾炎多由链球菌感染后引起,起病急,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
治疗以休息和对症治疗为主,多数患者可自愈。
2、慢性肾小球肾炎病情迁延,缓慢进展,逐渐出现肾功能损害。
临床表现为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等。
治疗的目的是延缓肾功能恶化,预防并发症。
3、肾病综合征大量蛋白尿(>35g/d)、低蛋白血症(白蛋白<30g/L)、水肿和高脂血症为主要表现。
常见的病理类型有微小病变型肾病、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等。
治疗通常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
4、急性肾衰竭短时间内肾功能急剧下降,可分为肾前性、肾性和肾后性。
常见的病因有脱水、休克、急性肾小管坏死、尿路梗阻等。
治疗包括纠正病因、维持内环境稳定、必要时进行透析治疗。
5、慢性肾衰竭各种慢性肾脏病持续进展,导致肾功能不可逆性减退,最终发展为尿毒症。
临床表现为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以及全身各系统症状。
肾的主要生理功能肾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
首先,肾脏是体内排泄废物的主要器官。
人体代谢产生的废物和毒素,如尿素、尿酸、肌酐等,通过肾脏经过滤、重吸收和分泌等过程,最终排出体外。
肾小球滤过功能是肾脏排泄废物的基础,它能够将代谢产物和过剩的水分通过肾小管排出体外,保持内环境的稳定。
肾脏还能分泌尿液中的废物和毒素,如药物、有机酸和无机离子等,从而起到清除体内废物和毒素的作用。
其次,肾脏参与维持血液容量和血液压力的调节。
通过调节尿液的分泌,肾脏能够调整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维持血液的渗透压和电解质浓度的稳定,从而维持正常的细胞功能。
肾脏还能通过调节尿液中的钠离子和水分的排泄,影响体内液体的容量和血液容量,进而调节血液压力,保持正常的血压。
此外,肾脏还参与酸碱平衡的调节。
肾脏能够对血液中的酸碱平衡进行调节,通过重吸收和排泄氢离子和碱性离子,维持体液中的酸碱平衡。
当体内过多的酸性物质产生时,肾脏会排泄更多的氢离子和重吸收更多的碱性离子,从而使酸碱平衡得以恢复。
最后,肾脏还参与体液与电解质的平衡调节。
肾脏能够调节体内钠、钾、钙、磷等离子的浓度,使它们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并通过尿液的排泄来排除体内的过剩离子。
肾脏还能调节体内的骨骼钙平衡,通过调节尿液中的钙和磷的排泄来平衡体内的骨骼钙含量。
综上所述,肾脏作为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
除了排泄废物外,它还参与对血液容量、血液压力、酸碱平衡和电解质平衡的调节,维持体内内环境的稳定和正常的细胞功能。
因此,保护肾脏的健康非常重要,通过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合理使用药物,避免肾脏疾病的发生。
中医学:肾的生理功能1.主藏精肾主藏精,是指肾具有摄纳、贮存、封藏先后天之精的作用。
肾对先后天之精的闭藏使精藏之于肾,促进肾精的不断充盈,防止其从体内无故流失,为精在体内充分发挥生理效应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I)精的含义和分类: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有形精微物质,是生命之源。
《素问•金匮真言论》云:“精者,身之本也。
“人体之精,根据划分前提之不同,可有不同的分类。
就其所涵盖范围而言,可分为广义之精和狭义之精。
广义之精,泛指维持生命活动的所有有形物质,既包括禀受于父母的生命物质,又包括从饮食物中吸收的水谷精微及其化生的血、津液等。
如清•周学海《读医随笔》说:“精有四:日精也,血也,津也,液也J狭义之精,是指生殖之精,包括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即构成人体胚胎的原始物质,也包括机体发育成熟后自身形成的生殖之精。
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男子“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
”文中的“精气”,即指此而言。
就精的来源而言,可分为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
先天之精,指来源于父母的生殖之精,是禀受于父母的生命遗传物质。
《灵枢•决气》说:“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J 《灵枢•本神》谓:“生之来,谓之精。
“因其与生俱来,常先身生,故称为先天之精。
后天之精,是指人出生之后机体从饮食物中摄取的营养成分和脏腑生理活动过程中化生的精微物质。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
“肾中所藏之精,包括了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
先、后天之精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资生。
先天之精需要后天之精的不断培育和充养,才能充分发挥其生理作用;后天之精有赖于先天之精化生元气的活力资助,才能不断摄入和化生。
二者在肾中融为一体,以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和生殖能力。
故何梦瑶《医碣》谓:“精者,一身之至宝,原于先天而成于后天者也,五脏俱有而属于肾。
”(2)肾藏精的机理:肾对精的闭藏,主要依赖于肾气的封藏摄纳,也是气的固摄作用的体现。
(中医)肾的主要生理功能1.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1)藏精:肾藏精,是指肾具有贮存、封藏精气的生理功能。
如《素问·六节藏象论》曰:“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
”精,又称精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是生命之源,是脏腑形体官窍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精,就其来源而言,有先天、后天之分:先天之精来源于父母的生殖之精,与生俱来,藏于肾中;后天之精来源于脾胃化生的水谷之精。
因此肾精的构成,是以先天之精为基础,得后天之精的充养而化成,先、后天之精相互资助,相互为用。
当机体发育到一定阶段,生殖机能成熟时,肾精又可化为生殖之精。
若肾气虚衰,藏精功能减退,导致精的无故流失,出现遗精、早泄等失精的病理变化,称为肾失封藏。
(2)主生长发育与生殖: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是肾精及其所化肾气的生理作用。
肾藏精,精化气,肾精所化之气为肾气,肾精足则肾气充,肾精亏则肾气衰。
人体的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过程,每一阶段机体的生长发育或衰退情况,都取决于肾精及肾气的盛衰。
若肾精及肾气不足,则表现为小儿生长发育不良,五迟(站迟、语迟、行迟、发迟、齿迟),五软(头软、项软、手足软、肌肉软、口软);在成人则为早衰。
人体生殖器官的发育、性机能的成熟与维持以及生殖能力等,都与肾精及肾气盛衰密切相关。
肾气也含有阴阳两种成分:肾精对机体脏腑组织的滋养、濡润作用称为肾阴,为一身阴液的根本;肾精对机体脏腑组织的温煦、推动作用称为肾阳,为一身阳气的根本。
若肾阴不足,滋养、濡润功能减退,可出现腰膝酸痛、眩晕耳鸣、失眠多梦、形体消瘦、颧红、盗汗等虚热证。
若肾阳虚衰,温煦、推动功能减退,可出现腰膝酸痛、畏寒肢冷、性欲减退、尿频尿多或尿少浮肿等虚寒证。
2.主水肾主水,是指肾气具有主司和调节全身水液代谢的功能。
下输到肾的水液,通过肾阳的蒸化作用,吸收可再利用者,而将剩余的水液化为尿液,通过膀胱排出体外。
若肾阳虚,气化失常,导致水液代谢障碍,出现尿少、浮肿或癃闭或尿频、遗尿、夜尿多、小便失禁等。
肾功能是什么
肾功能是指肾脏对体内废物、毒素和过剩水分的排泄能力以及酸碱平衡、电解质平衡和内分泌调节等的功能。
肾功能对于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首先,肾脏具有排泄废物的功能。
肾脏通过尿液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和代谢产物,如尿素、尿酸、肌酐等,以维持体内废物的平衡。
如果肾功能受损,废物会在体内堆积,导致中毒症状。
其次,肾脏具有排泄过剩水分的能力。
肾脏通过调节尿液的浓稠度和排尿量来控制体液平衡,保持体内的水分稳定。
肾功能不良时,会导致尿液浓缩能力降低,而排尿量增加或减少,从而影响体液的平衡,引起水肿或脱水等问题。
肾脏还通过调节酸碱平衡来保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
当体内产生酸性物质时,肾脏会排泄过多的氢离子,保持酸碱平衡;当体内产生碱性物质时,肾脏则排泄过多的碱性离子,以维持体内的酸碱平衡。
肾脏也起着调节电解质平衡的作用,尤其是钠、钾、钙、磷等离子。
肾脏可以调节这些离子的浓度,并通过尿液的排泄来维持体内电解质的平衡。
此外,肾脏还具有内分泌功能。
肾上腺素是肾上腺分泌的重要激素,通过调节肾小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和尿液体积的控制,对血压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总之,肾功能是指肾脏对废物排泄、水分平衡、酸碱平衡、电解质平衡和内分泌调节等的能力。
肾功能良好的人体才能保持内环境的稳定,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因此,保护和维护肾功能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肾脏生理解剖__功能
肾脏是人体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器官,它不仅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
平衡,而且是血液循环和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制造了大量的激素,可以调节血液压和调节体内生化过程。
肾脏是重要的外分泌器官,它的主要功能有排泄废物、调节水电解质
平衡、调节酸碱平衡、分泌激素并激活其他腺体分泌以及参与免疫和新陈
代谢等。
1.排泄废物
肾脏是主要排泄废物的器官,它能够过滤血液中的毒素、活性物质、
有害物质、蛋白质等,这些物质可以经过排尿和汗液等形式排出体外。
此外,它还从体内排出了碳酸氢钠、氨基酸、葡萄糖等有机物,避免了体内
积聚这些毒素。
2.调节水电解质平衡
肾脏能够通过在排尿中保持水、电解质的平衡来调节体内水电解质的
平衡,并能够根据体内环境的需要进行调节。
如果体内水电解质失去平衡,它将对细胞的活动和代谢产生不利影响。
3.调节酸碱平衡
肾脏可以通过分泌尿酸和碱性激素来调节酸碱平衡,以维持体内酸碱
平衡的稳定。
4.激素分泌
肾脏可以分泌一些激素。
中医对肾功能的描述
肾是人体五脏之一,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中医对于肾脏功能的描述,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控制水液代谢:肾主水,掌管人体水液的代谢、排泄和循环。
肾脏处理体内的水分,调节体内水分分布和浓度,维护体内水分平衡。
2. 生殖生育功能:肾为先天之本,是男女性生殖生育的基础。
男性肾藏精,女性肾藏血,两者相辅相成,为正常生殖生育提供必要的物质和能量。
3. 控制骨髓生长发育:肾主“骨”,掌管骨髓的生长发育和骨髓的生成。
中医认为骨髓禀于肾,肾虚则骨髓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育不良。
4. 维护生命本质:肾有“主法之本”之称,是维持机体本质生命的重要器官。
中医认为,肾主藏精、调节气血、濡养脏腑组织,保持精、气、神的平衡,确保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
5. 神志活动和记忆力:肾为“命门之源”,是神志活动和记忆力的基础。
中医强调肾主精,肾虚则人体将出现精神不振、记忆力下降等症状。
肾脏的生理功能肾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它具有多种生理功能。
首先,肾脏是体内废物的排泄器官,通过滤过血液、重新吸收和排泄物质的方式,将体内产生的废物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例如,尿液中的尿素、尿酸、肌酐等物质都是通过肾脏的排泄机制排出体外,维持了体内废物的平衡。
其次,肾脏是体内液体平衡的调节器。
人体内部各种液体组成确保了正常的生理功能,肾脏通过调节尿液的产生和排泄量来维持体内液体平衡。
当体内液体过多时,肾脏会增大尿液的排泄量,以达到排除多余液体的目的;当体内液体不足时,肾脏会减少尿液排泄量,以保持合适的液体含量。
此外,肾脏还参与酸碱平衡的调节。
人体内的代谢产物会产生酸性或碱性物质,而这些物质会影响血液的酸碱度。
肾脏通过调节尿液中酸性或碱性物质的排泄,维持血液的酸碱平衡,确保体内酸碱度的稳定。
肾脏还具有调节血压的功能。
肾脏能够通过对体内水分的调节来影响血容量和血液浓缩度,从而调节血压水平。
当血液的容量增加时,肾脏会增加尿液的排泄量,从而减少血容量,使血压下降;相反,当血液的容量减少时,肾脏会减少尿液的排泄量,使血容量增加,从而提高血压。
最后,肾脏还参与体内骨骼的代谢。
肾脏通过激活维生素D,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维持体内钙离子的平衡,从而维持骨骼的健康。
此外,肾脏还参与红细胞的生成和维持。
综上所述,肾脏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包括废物的排泄、液体平衡的调节、酸碱平衡的调节、血压的调节以及参与骨骼代谢等。
这些功能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确保了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和稳态维持。
对于保持身体的健康,我们应该重视肾脏的保护,并注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的水分摄入等,提升肾脏的功能。
肾脏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通过生成尿液,排泄体内的代谢产物;
②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③产生多种激素,参与调节血压、造血等生理活动;
④参与维生素D的活化等。
尿的生成;通过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作用来完成,并受神经与体液因素等的调节。
①滤过:由肾小球滤过膜的滤过作用来完成。
肾小球滤过膜具有一定的通透性,一般而言,分子量为60,000以上的物质如血清白蛋白很难通过;血桨球蛋白分子量在90,000以上,则完全不能通过。
肾小球滤过膜的面积总和约1.5平方米以上,其滤过量很大,每天可达180升以上。
其对物质的滤过除了受物质分子量大小的影响,也与物质所带电荷
有关。
在肾小球滤过膜上覆盖有1种带负阴电荷的酸性唾液蛋白,由于白蛋白也带有负最荷,同性相斥,所以白蛋白很难被滤过,可见正常尿中的蛋白是很少量的。
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强弱,主要受有效滤过的大小控制。
有效滤过压决定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肾小囊内压、血桨胶体渗透压。
肾小球毛细血管压是推动滤过作用的主要力量,而肾小囊内压、血桨胶体渗秀压则是抵抗滤过作用的阴力。
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较高,超过了与这相对抗的力量,保证了滤过的顺利进行。
正常肾小球的滤过作用,以每分钟从肾小球滤过的血桨毫升数来衡量,称为肾小球滤过率。
一般正常男子,体表面积为1.73平方米,其滤过率为125+15毫升/分,女子约少10%,新生儿约为成人的30%,1岁以后达到成人水平。
在病理情况下,肾小球滤过膜发生变化、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及肾血流量的改变,均可影响肾小球的滤过。
②重吸收及排泌:肾小球滤过出的原尿,量很大,而且含有许多机体必须的物质,为了保证有用物质的不丢失和废物的排出,维持机体水电解质的平衡,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和排泌功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有被动方式、主动方式两种,并具有两大特点:一个是选择性的重吸收,如水被99%重吸收,从而保证每天排出的尿量为1.5~2升;原尿中的葡萄糖与血桨中的浓度相似,而尿中却仅微量的葡萄糖,说明葡萄糖几乎全部被吸收。
有害物质如肌酐完全不被重吸收。
另一个有是限度的重吸收,肾小管对各种物质的重吸收均有一定的限度,如葡萄糖的含量超过了肾阈值,就不能被重吸收,尿中就出现尿糖。
影响重吸收的因素,主要有以下3种,即小管内溶质的浓度、肾小管细胞的功能状态、血液供应良好与否等。
肾小管除重吸收功能外,与集合管还有排泌功能,如通过新陈代谢将细胞产生的物质分泌入小管液中称为分泌功能。
许多物质是通过这种作用进入尿中,如H+、NH3等;将血液中某种物质排入小管液中的过程,称为排泄功能,如磺胺、酚红、青霉素等,两者合称为排泌。
这种功能存在竞争性抑制,即某种物质排泌多时,其他物质排泌尿就减少,因不它们的排泌需同一种酶系统参与。
③尿生成的调节:主要通过以下3种机制,即球一管平衡的调节、肾小球血流量重新分配、神经体液调节来完成。
这要重点介绍球一管平衡。
所谓球一管平衡指的是肾小管的重吸收量约为肾小球滤过量的60~70%,这种调节作用,可以保证电解质等不致丢失或潴留。
④尿和浓缩和稀释:正常情况下尿的比重保持在1.002~1.035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