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急性乳腺炎临床预防和治疗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3
浅谈急性乳腺炎的护理体会作者:马秀玲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01期急性乳腺炎是指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多发生在产后哺乳期妇女,以初产妇最为常见,好发于产后3~4 w。
致病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少数为淋球菌[1]。
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乳房疼痛、局部红肿、高热等一系列表现,直接影响到乳腺分泌,造成产妇极大的生理与心理压力。
因此加强乳腺炎的预防护理措施至关重要。
现将我科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56例住院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56例急性乳腺炎患者,年龄22~36岁,平均年龄27.5岁,发病在产后3~7 w的哺乳期患者50例,产后2~8个月发生的6例。
39例患者临床给于抗感染并配合吸乳、按摩后,经过5~8 d住院治疗痊愈;17例患者出现脓肿,行脓肿切开引流术,经抗炎、换药治疗后10~15 d痊愈出院。
2护理体会2.1防止乳汁淤积乳汁淤积是急性乳腺炎产生和加重的重要原因。
常见原因多为产妇缺乏哺乳经验、乳头畸形、乳管不畅等。
具体措施:指导产妇特别是初产妇正确的哺乳常识,养成按需哺乳,随时排空乳房的习惯。
哺乳前后清洁乳头,患乳暂停哺乳,及时用吸乳器洗净或挤净淤积的乳汁,保持乳腺管通畅。
手法挤奶是最方便实用的,因此应教会产妇和家属正确的挤奶方法,及时解除乳胀。
乳头畸形一般是指乳头内陷,妊娠期就应每日挤捏、提拉乳头,大多数可得到纠正。
分娩后仍未纠正者,可使用吸奶器抽吸乳头,吸出后立即让新生儿吸吮。
2.2控制感染细菌入侵是急性乳腺炎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控制感染的主要措施是保持乳头清洁,遵医嘱早期使用敏感并对婴儿无不良影响的抗菌药物。
哺乳期每次哺乳后要注意清洁乳头乳晕,不应让婴儿含乳头睡觉,同时注意婴儿口腔卫生,婴儿口腔有炎症时在治疗期间应改为人工哺乳;不能用酒精清洁以免皮肤变脆而发生皲裂;乳头乳晕有破损或皲裂时,应暂停哺乳,每日用吸奶器吸出乳汁哺育婴儿,局部温水清洗后,涂抗生素软膏,待伤口愈合后再进行哺乳。
哺乳期乳腺炎的预防和护理哺乳期乳腺炎主要是乳汁淤积,细菌侵入繁殖,排乳不畅引起,且起病急,疼痛严重,影响正常哺乳,给产妇造成极大的生理不适和心理压力,影响母婴健康。
特别是初产妇的母亲,通常缺乏乳腺炎的相关知识,发病后四处求医,未找到正确的处理方法。
因此乳腺炎的预防和正确处理相当重要。
我采用中医穴位加推拿按摩治疗乳腺炎100例,效果满意。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00例患者,年龄20-35岁,其中初产妇93例,占93%,经产妇7例,占7%;乳腺炎发病时间:产后1个月发病82例占82%,产后1-2个月14例,产后2个月以上4例,占4%。
经过穴位按摩加指导痊愈86例;通过静滴抗生素加穴位按摩法痊愈14例。
1.2 临床表现:乳房胀痛,压痛明显,乳房内可扪及一个或多个大小不等的硬结,部分表现为乳房皮肤发红,体温升高至38℃—39℃,乳汁排除不畅,婴儿只能吸吮到少量乳汁,产妇感觉痛苦,无法入睡。
1.3护理目标:产妇感觉舒适,能安静入睡,乳房柔软,无硬结,乳汁排除通畅,体温正常。
2 护理措施2.1预防措施2.1.1 平产后60分钟内(尽早)实行皮肤早接触,早吸吮。
双侧乳房均要吸吮。
剖宫产回病房后有应答反应,母亲有母乳喂养意愿实行皮肤早接触,早吸吮,每侧1 5分钟,全过程不少于30分钟,让婴儿尽早吸吮妈妈的奶头,可以刺激乳房尽早分泌乳汁。
2.1.2 让婴儿频繁的吸吮,出生的前3-4天,在奶少或奶胀的情况可以增吸吮的次数,在婴儿清醒的情况下,每隔1-2h喂一次,两侧交替。
每次喂完后用拔奶器或手法挤奶将乳房排空。
就算前一两天没有任何乳汁或很少量的乳汁也让婴儿频繁的吸吮。
2.1.3 指导正确的含接姿势和喂养方法。
婴儿头与身体成一直线;婴儿的身体面对并贴近母亲身体;母亲抱紧婴儿,使婴儿的头和颈得到支撑。
(刚出生的孩子则应托着他的臂部);婴儿的脸朝向乳房。
母亲用C字形的方法托起乳房,先用乳头轻碰一下婴儿的上嘴唇,使婴儿建立觅食反射,当婴儿的嘴张到足够大时,将整个乳头和大部分乳晕塞进婴儿的口中。
急性乳腺炎病人的护理急性乳腺炎是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多见于产后哺乳期妇女,尤以初产妇多见,往往发生在产后3~4周。
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少数为链球菌感染。
一、病因本病病因除病人产后抵抗力下降外,还与下列因素有关。
(一)乳汁淤积乳汁淤积是急性乳腺炎的主要原因,乳头发育不良(过小或凹陷)、乳汁过多或婴儿吸乳过少、乳管不通畅,都可影响乳汁排出。
(二)细菌入侵图1-1乳房脓肿一是乳头破损或皲裂使细菌沿淋巴管入侵,这是感染的主要途径;二是婴儿患口腔炎或口含乳头睡眠,细菌也可直接入侵乳管。
二、临床表现病人患侧乳房胀痛,局部红、肿、发热、压痛。
继之出现高热、寒战,脉率加快,常有患侧淋巴结肿大、压痛。
患侧乳房可同时存在数个炎性病灶而先后形成多个脓肿,乳房脓肿可以是单房或多房性。
脓肿可自行向外溃破,深部脓肿也可向深部穿至乳房与胸肌间的疏松组织中,形成乳房后脓肿(图-1)。
感染严重者,可并发脓毒血症。
三、辅助检查(一)血常规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值均升高。
(二)B超可发现脓腔数目、大小、形态不一,甚至可发现乳房深部脓肿。
常伴有腋窝淋巴结肿大。
(三)诊断性穿刺在超声定位下或乳房肿块压痛最明显的区域穿刺抽出脓液,若抽出脓液可确定脓肿形成,脓液应做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
四、处理原则控制感染,排空乳汁。
脓肿形成前主要是以抗生素治疗为主,脓肿形成后则需及时行脓肿切开引流。
(一)非手术治疗1.局部处理局部外敷金黄散等清热解毒类中药或鱼石脂软膏可促进炎症消退。
皮肤水肿明显者可用25%硫酸镁湿热敷。
2.应用抗生素首选青霉素治疗,或用耐青霉素酶的苯唑西林钠,或头孢一代抗生素,坚持服用10~14日。
如皮肤发红和乳房硬块在数日至1周内减退,需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生素。
3.终止乳汁分泌若感染严重或脓肿引流后并发乳瘘,应单侧停止喂养或终止哺乳。
终止哺乳者可服用炒麦芽、溴隐亭或己烯雌酚等促进回乳。
4.中药治疗可服用蒲公英、野菊花等清热解毒类中药。
急性乳腺炎健康教育急性乳腺炎是一种常见的乳腺疾病,主要发生在哺乳期妇女中。
它通常由乳腺感染引起,导致乳房疼痛、发红、肿胀和发热等症状。
为了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和管理急性乳腺炎,以下是一些相关的健康教育内容。
1. 了解急性乳腺炎的原因和症状急性乳腺炎通常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常见的致病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等。
乳腺炎的症状包括乳房疼痛、发红、肿胀、发热、乳房硬块以及乳汁的改变等。
了解这些症状有助于及时发现和治疗乳腺炎。
2. 保持良好的乳房卫生保持乳房的清洁和干燥是预防乳腺炎的重要措施之一。
每次喂奶后,用温水轻轻清洗乳房,然后用干净的毛巾擦干。
避免使用过于紧身或不透气的内衣,以减少乳房的湿度和细菌滋生的机会。
3. 正确的哺乳姿势和频率正确的哺乳姿势和频率对于预防乳腺炎非常重要。
母亲应该采用正确的姿势将乳头完全置于婴儿口腔内,避免乳头受到过度拉伸或受损。
合理安排哺乳时间,避免乳房过度充盈或过度排空,有助于减少乳腺炎的发生。
4. 饮食和营养良好的饮食和充足的营养对于乳腺炎的康复和预防很重要。
建议乳腺炎患者增加摄入蛋白质、维生素C和锌等营养素,以促进乳腺的修复和免疫力的提高。
同时,要避免过度饮用咖啡、茶和含咖啡因的饮料,因为这些会导致乳腺炎症状加重。
5. 使用热敷和按摩热敷和按摩是缓解乳腺炎症状的有效方法。
可以用温水浸泡毛巾,然后轻轻敷在乳房上,每次持续10-15分钟。
热敷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缓解乳腺炎引起的乳房疼痛和肿胀。
按摩也可以帮助乳房排空,减轻乳腺炎的症状。
6. 及时就医和合理使用抗生素如果出现急性乳腺炎的症状,应及时就医。
医生会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治疗,可能包括抗生素的使用。
在使用抗生素时,一定要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不要随意自行增减剂量或中断治疗。
同时,注意观察病情的变化,如有需要及时与医生沟通。
7. 心理支持和休息急性乳腺炎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提供心理支持和休息对于康复非常重要。
哺乳期妇女预防急性乳腺炎的主要措施是?你清楚吗?哺乳期妇女预防急性乳腺炎的主要措施是?你清楚吗?哺乳期女性预防乳腺炎的方法比较多,因为一般好发于初产妇最主要的就是经验不足引起乳腺积乳,长时间不处理造成的,所以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一定要保持乳头清洁干燥,乳管通胀,如果奶量比较多,每次喂完奶最好用吸奶器把母乳吸空。
、2、则需要调整心态,不要发脾气,生闷气。
3、需要穿宽松的内衣。
4、也是比较重要,需要保持清洁干燥,特别是内衣一定注意卫生,必要时用开水消毒等。
5、还需要定期复查,特别是定期的复查B超看是否有硬块。
如果有了轻度的乳腺炎的话专家建议口服服哺乳期专用营养,FOBOC【妇百畅】,消肿散结,有明显的通乳作用,同时净化母乳避免污染。
【妇百畅】作为哺乳期通乳退烧专用营养,富含有机酸、姜黄素、蒲公英醇、蒲公英素、哺乳期必须矿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物质。
手性肌醇、胆碱、菊糖、胡萝卜素、单宁酸,表儿茶素和表没食子儿茶精、原花青素、鞣花酸、酚酸、白藜芦醇、黄酮类化合物具有缓解乳房疼痛和增生,通乳散结的功效,全面净化母乳,可以更好地促进产后身体的恢复,具有消炎、治疗乳腺炎效果。
产后乳腺畅通是非常重要,产后会出现反复的堵奶,在哺乳期间每天口服适量【妇百畅】不仅可以净化母乳,还可以有效的预防乳腺拥堵和生殖炎症。
有很多宝妈可能是想快速哄宝宝入睡,或者自己实在是太累的原因,就让宝宝含着乳头入睡,事实上这不仅可能引起宝宝口腔细菌感染,加重妈妈的乳腺炎,同时也可能会影响宝宝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形成。
乳头损伤是引起急性乳腺炎的一个主要的原因之一,哺乳期的女性由于母乳喂养的原因,一不小心乳头就有可能被宝宝咬破,这样就给了细菌入侵的机会了。
哺乳期专用营养FOBOC【妇百畅】哺乳期的妈妈快速退烧,选择对乙酰氨基酚或者布洛芬这两种药,这两种药是使用广泛、安全的退烧药。
如果妈妈有细菌感染,在口服妇百畅】同时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常用的抗生素一般是青霉素类或者是头孢类,这两类都是在哺乳期可以安全使用的药物。
急性乳腺炎健康教育急性乳腺炎是乳腺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主要发生在哺乳期妇女身上。
它是由于乳腺感染引起的,往往伴有着乳房红肿、疼痛、发热等症状。
为了提高公众对急性乳腺炎的认识和了解,以下是关于急性乳腺炎的健康教育内容。
1. 乳腺解剖和生理学知识乳腺是女性特有的器官,位于胸部。
乳腺主要由腺体和导管组成,其功能是分泌乳汁。
乳腺在女性的生理周期中会发生变化,特殊是在怀孕和哺乳期间。
2. 急性乳腺炎的病因急性乳腺炎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最常见的细菌是葡萄球菌。
细菌通过乳腺导管进入乳腺组织,导致乳腺炎症的发生。
乳房受伤、乳房清洁不当、乳房阻塞等因素都可能增加感染的风险。
3. 急性乳腺炎的症状急性乳腺炎的常见症状包括乳房红肿、疼痛、发热、乳房硬块等。
乳房红肿通常局限在一侧,触摸时会感到疼痛。
乳房硬块可以是乳头附近的一小块,也可以是整个乳房。
4. 急性乳腺炎的诊断和治疗急性乳腺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体征,如乳房红肿、疼痛等。
医生可能会进行乳腺超声、乳腺穿刺等检查来确定诊断。
治疗包括抗生素治疗、疼痛缓解、乳房按摩等。
5. 急性乳腺炎的预防和注意事项预防急性乳腺炎的关键是保持乳房清洁和通畅。
哺乳期妇女应该注意正确的哺乳姿式,避免乳房阻塞。
保持良好的乳房卫生,时常清洗乳房和乳头。
如果乳房浮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
6. 哺乳期母亲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哺乳期母亲的饮食应均衡,包括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同时,应避免摄入过多的咖啡因和刺激性食物。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充足的歇息、合理的运动等,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和预防乳腺疾病。
7. 心理支持和社会支持急性乳腺炎对于哺乳期妇女来说是一种身心双重负担。
提供心理支持和社会支持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家人和朋友的理解和支持可以减轻患者的焦虑和压力。
通过以上健康教育内容,希翼能够提高公众对急性乳腺炎的认识和了解,增强乳腺健康意识,预防和及早发现乳腺疾病,保障哺乳期妇女的健康。
记住,健康的乳房是每一个女性的珍贵财富,我们应该珍惜并关注乳腺健康。
急性乳腺炎的护理方法处于哺乳期的女性需要积极做好急性乳腺炎的预防工作,提高自己对疾病的认识,由于病因明确的缘故,可以尽量保证早期预防,而实际预防的关键之处则在于要防止乳汁淤积使乳头被损伤,同时又要注意保持乳头清洁卫生,若患者患病时间较早,则应该做好对应的护理工作,用于帮助缓解病症。
1、什么是急性乳腺炎?急性乳腺炎指的是基于乳汁淤积的基础上患者出现了严重的急性化脓性感染,致使造成红肿、发热和胀痛等症状,也有可能会伴随全身性发热的症状。
大部分发病患者均是在哺乳期的时候出现这种病症,并且相较于经产妇来说,初产妇的发病几率几乎能高出一倍左右。
产妇在哺乳期的任何时候都会有发病的可能,一般在产后3-4周的时候最为常见,但也有一些会在2-4年或是一年以上。
急性乳腺炎可以分为无菌性急性乳腺炎和细菌性急性乳腺炎两种。
导致无菌性急性乳腺炎的原因是过度及频繁使用吸奶器或者乳汁淤积后的处理工作做得不到位等;导致细菌性急性乳腺炎发作往往是由于女性身体本身免疫能力下降所致。
2、急性乳腺炎有哪些临床表现?(1)淤积性乳腺炎通常发病于产褥初期(经常是在产后一周前后),鉴于初产妇欠缺哺乳经验的缘故,容易造成乳汁淤积,或也因为没能及时排空导致。
此时患者能感受到不同程度的双乳疼痛,而且有中度的体温升高的情况(38.5℃左右)。
认真检查乳房是否胀满,表面是否有微红充血的症状,以及有压痛感,但是通常情况下吸出乳汁之后大部分症状都会消失,但是如果处理得不及时或者乳头比较小,还又被新生儿用力吮吸,就会很容易使滞留的乳汁造成化脓性细菌感染的问题发生。
所以,尽量排空乳汁,且保持乳头清洁卫生。
(2)化脓性乳腺炎一般都是由于葡萄球菌及链球菌引起破裂的乳头感染造成的。
如前文提到的一样,对于产后乳汁淤积的情况,要是不能及时将多余的乳汁排空,就会引起感染。
这种情况下细菌侵入乳腺管之后便会朝实质部进行侵犯,这时就有可能导致不同形式的化脓性乳腺炎。
①当炎症扩散到表浅淋巴管部位时就会引起丹毒样淋巴管炎。
急性乳腺炎的护理措施陈蕾急性乳腺炎是乳房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初产妇多见。
发病原因与全身抗感染能力下降、乳汁淤积、细菌入侵有关。
临床表现;(1)局部表现:初期乳房肿胀疼痛,压痛性肿块,局部皮肤可有红热。
若病情进一步发展,症状可加重,并形成脓肿,压之有波动感和疼痛,局部皮肤表面有脱屑,穿刺可抽出脓液。
腋窝淋巴结肿大、疼痛。
(2)全身表现:高热,寒战,食欲不振,全身不适,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
一、早期护理急性乳腺炎发病急,临床表现为乳房肿胀疼痛,患处出现有压痛的硬块,表面皮肤红热,继而转为搏动性疼痛,伴同侧液淋巴结肿痛,同时可有发热等全身表现,感染严重者可并发败血症。
应密切注意生命体征,定时测量和记录体温变化,如体温38.5℃以上,每天测4次,39℃以上,每天测6次。
除给予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外,应暂停哺乳,借助吸乳器使乳汁通畅排出。
早期做热敷,每天3-4次,每次20-30分钟,水肿明显者可用25%硫酸镁湿热敷。
嘱患者卧床休息,保持室内通风,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二、术后护理当炎性肿块在数日内软化形成脓肿后,应及时切开引流,引流术后应托起乳房,注意观察体温是否下降,炎性包块是否缩小、消失,有无乳瘘等情况。
当感染严重或并发乳瘘时,应予断乳三主要护理诊断和预期目标1.体温过高与炎症反应有关。
预期目标:体温恢复正常。
2.疼痛与乳汁淤积,炎性肿胀有关。
预期目标:患者自述疼痛减轻或消失。
3.知识缺乏缺乏哺乳期乳房保健知识。
预期目标:患者能够说出预防急性乳腺炎的方法,并采取相应行动。
四护理措施1.预防(1)避免乳汁淤积:养成定时哺乳、婴儿不含乳头而睡等良好的哺乳习惯;每次哺乳时尽量让婴儿吸净。
如有淤积,应及时用吸乳器吸出乳汁,或按摩乳房帮助乳汁排出;哺乳后应清洗乳头。
(2)防止乳头破损:在妊娠后期,每日用温水擦洗乳头;用手指按摩乳头,并用75%乙醇擦拭乳头,使乳头表皮坚韧不易破损。
(3)保持乳头清洁,防止细菌侵入:妊娠期应经常用肥皂水及温水清洗两侧乳头;妊娠后期每日清洗;哺乳前后应清洗乳头,并应注意婴儿口腔卫生;如有乳头破损,应停止哺乳,定期排空乳汁,局部涂抗生素软膏,待伤口愈合后再哺乳。
产后妈妈常见四种疾病,别大意,提前预防很重要生完宝宝后,妈妈们除了身材上的变化,身体健康方面也会出现种种问题,特别是新手妈妈,产后手足无措,全部的精力都在宝宝身上,自己的问题都忽略了。
今天小康君讲一下产后妈妈容易发生的一些问题,有则治疗,无则预防。
一、急性乳腺炎急性乳腺炎实际就是积奶了,临床主要表现为乳房的红、肿、热、痛,局部肿块、脓肿形成,体温升高等。
在症状较轻的时候可以继续哺乳不但不影响宝宝吃奶,还可以缓解淤积,加快痊愈的进程。
但如果出现发烧、乳房有肿块、发红的情况,需停止哺乳,因为有一种叫做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乳腺炎,具有一定的耐药性,一旦婴儿被感染将面临普通抗生素无能为力的窘境。
所以想继续哺乳的话,就用健康的一侧乳房喂养宝宝。
在治疗乳腺炎期间,宝妈一定要将患侧乳房的乳汁按时排出,以防止乳腺炎加重,待痊愈后才可恢复哺乳。
二、腰痛一直以来产后腰痛出现的频率都是极高的,甚至被冠以“月子病”的头衔,为什么产后腰痛这么普遍?其实腰痛的原因有很多,下面讲一下最常见的几种情况:❶产后尚未完全恢复分娩后骨盆韧带在一段时间内尚还处于松弛状态中,腹部肌肉也变得较软弱无力,子宫未能很快完全复位,引起腰痛。
❷缺钙孕期妈妈因激素的影响,身体系统都要发生一些变化,这时需要钙参与到骨骼的代谢。
再加上产后哺乳,每天都会有一定量的钙通过乳汁输送给宝宝,此时若妈妈缺钙,那出现腰疼腿脚抽筋也就不奇怪了。
这种情况导致的腰痛,通过补钙腰痛就会好转。
❸喂奶姿势不当产后妈妈经常长时间保持一个喂奶姿势,甚至只用胳膊托着宝宝身体;晚上为了照顾宝宝,也是固定一个姿势睡觉。
而长时间固定姿势容易引起肌肉疲劳,最后导致腰痛的产生。
❹腰肌劳损过度劳累、时常低头做事,造成腰肌劳损而疼痛,所以家里人,特别是爸爸要体谅妈妈,上班回来时主动做些事情。
三、产后痔疮产后痔疮的发生率高达76%,其中有很大比例是因为产后便秘的持续。
便秘会造成盆腔和肛周血液循环回流障碍,从而诱发痔疮的发生。
急性乳腺炎患者的护理分析【摘要】目的探究对对急性乳腺炎患者的护理。
方法通过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
结论急性乳腺炎是妇女常见疾病,针对本病的护理,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配合医生的检查及治疗进行护理,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关键词】急性乳腺炎;患者;护理0 引言急性乳腺炎是乳房的急性化脓性炎症,一般在哺乳期的妇女中间较容易发生,特别是对于初产妇更为多见,往往在产后4周内起病,致病菌主要为多黄色葡萄球菌。
1 临床表现[1]本病起病急,通常有高热、脉速、畏寒、食欲减退、疲乏无力、血白细胞计数增高等全身中毒症状。
起初患者自觉乳房某一部位(多见于外下象限)胀痛,同时伴有压痛的肿块。
随着炎症的发展,患侧乳房肿大,出现波动性疼痛,哺乳时加重。
局部炎症情况加重,表现为红、肿、热、痛及功能障碍。
脓肿形成后,局部常有波动感,深部脓肿穿刺可抽出脓液。
患侧腋窝淋巴结可肿痛增大。
2 辅助检查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增加。
并发脓毒血症时,白细胞总数常在1.5×1010/L,中性粒细胞常达0.8以上。
局部穿刺抽脓对乳房深部脓肿,炎症明显而未见波动者,可行穿刺抽脓术,有助于确定乳房深部脓肿位置。
X线钼靶摄片乳房皮肤肿胀增厚,间质阴影增生扭曲,血管阴影明显增加,应用抗生素后炎症变化明显改变。
B超检查一般是无损伤检查的重要方法。
声像特点为炎症肿块,边界不甚清楚,内部回声增厚增强,光点不均匀;乳汁潴留,为无回声的小暗区;脓肿形成,声像显示内部不均匀的液体暗区,边缘模糊,肿块局部有增厚,有时有分层现象,脓肿后方回声增强。
3 护理评沽评估患者的健康史,有无造成乳头发育不良造成的新生儿吸吮障碍和乳头破损等的健康史。
病情评估主要是评估病人的局部和全身表现,若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疗效会更好,本病对对母婴的影响一般较小。
病程后期应及时评估是否有脓肿的形成。
评估有无败血症的形成可抽血做细菌培养,如合并败血症,则需在紧急引流的同时按败血症进行救治。
产后急性乳腺炎的临床预防和治疗
急性乳腺炎是产后哺乳期妇女常见疾病,以初产妇多见,并多见于乳头发育不良的妇女,以产后3~4周容易发生。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品,母乳喂养是当今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许多产妇在哺乳期发生乳头皲裂感染,乳腺管堵塞或乳房排空不当并过度膨胀等,而导致乳腺炎症的发生必定影响了正常的哺乳过程,给产妇造成很大痛苦,甚至要终止哺乳,对母婴都极为不利。
因此,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治疗乳腺炎的发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临床资料
2004年6月~2011年6月收治急性乳腺炎患者1350例,年龄19~42岁,平均27岁,多为单胎初产妇。
以22~27岁人群多见,临床发生原因多见于:①乳头发育不良,包括无乳头、小乳头及乳头内陷。
②乳头皲裂。
③乳头水肿。
④乳导管通畅欠佳。
⑤乳房外伤肿胀。
乳房的保健与预防措施
加强产妇生活护理,减轻术后疼痛与不适,稳定情绪,保持乐观态度,避免精神刺激,了解哺乳期卫生及乳腺炎的预防知识。
乳房应保持清洁干燥,经常温水擦洗,产妇分娩后第1次哺乳期前用温水毛巾清洁乳头和乳晕,若乳头处有痂垢时先用油脂浸软后,在用温水洗净。
每次哺乳前后均用温水毛巾擦洗干净,哺乳前用于轻揉乳房,并牵拉乳头,使其刺激泌乳反射,每次喂完时应让婴儿
尽量吸空乳汁,婴儿吸不完时,可用吸乳器将多余的乳汁吸出或者用手自乳房边缘向乳房乳晕处按摩。
促使排空,避免乳汁瘀积,预防乳腺管阻塞及两侧乳房大小不等情况。
同时注意婴儿吸吮姿势。
配戴棉织、柔软乳罩,扶托乳房,防止乳房过大,牵拉而阻塞输入管通畅。
乳头皲裂的预防和治疗
乳头皲裂是哺乳期妇女常见的疾病,其原因多见于乳头发育不良和乳头保健护理不当,如治疗不及时会导致乳腺炎或者乳腺脓肿。
如发生乳头皲裂,先将乳头及乳房热敷,然后用75%酒精棉棒擦拭,将创面擦拭出新鲜创面为度,后用红霉素眼膏涂于乳头表面,下次哺乳前可用温水擦拭后在哺乳,但哺乳后再重复用酒精和红霉素眼膏涂擦,临床应用此方法治疗效果显著。
乳腺炎的治疗与预防
产妇生产后,全身抗感染能力下降,易造成乳房急性炎症,主要有以下原因:①细菌入侵:致病细菌以金黄色葡萄菌为主,其次为链球菌。
因乳头破损使细菌沿淋巴管入侵时感染的主要途径。
产妇在喂乳时因婴儿含乳头或婴儿口腔炎也利于细菌直接侵入乳管而发病。
②乳汁瘀积:乳汁瘀积有利于入侵细菌的生长繁殖,乳汁是细菌生长良好培养基。
乳汁瘀积的原因:乳头发育不良(过小或内陷)妨碍哺乳,乳汁过多或婴儿吸乳少,以致乳汁不能完全排空或乳管不畅而影响乳汁排出。
急性乳腺炎的临床表现及诊断:①乳房疼痛:患乳肿胀变硬,严重
时波动性或触痛明显,皮肤发红。
②常伴有寒颤、高热,患侧淋巴结肿大,短期内治疗不及时,炎症迅速坏死,软化致脓肿发生,查体时有波动感,脓肿可以是单房或多房性,脓肿可向表皮溃破,深部脓肿可穿至乳房与胸肌间的疏松组织而形成乳房后脓肿,感染严重时可并发脓毒血症。
③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数增加。
④彩色超声波检查:可显示浓腔的大小和部位。
急性乳腺炎的治疗:①双侧乳房热敷,双乳头清洁,保持乳头乳管清洁通畅。
②双乳手法推拿、按摩,使瘀积的乳汁尽量排出,外用中药贴,活血化瘀。
③如发热并且血常规检查异常,应当全身应用抗生素,青霉素或头孢类静滴,体温38.5℃以下采用物理降温,如>38.5℃,静滴地塞米松即可。
④如炎症加重已形成脓肿,可在b 超引导下行脓肿穿刺,如脓肿较大,可在局麻下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同时可以回乳,以加快脓肿的愈合。
总之,通过加强孕期宣教,产前、产后及哺乳期,积极采取各种预防措施绝大多数急性乳腺炎是可以预防的,即使出现乳汁瘀积或乳头皲裂,如能及时给予恰当的治疗和护理,仍可以防止炎症的发生和发展,减轻产妇的痛苦和避免终止哺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