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的基本原则-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734.00 KB
- 文档页数:19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原则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原则有以下几点:
1. 早期筛查:新生儿听力筛查应尽早进行,最好在出生后1个月内完成。
早期筛查可以更早地发现听力问题,有利于及早采取干预措施。
2. 全覆盖性:新生儿听力筛查应覆盖所有新生儿,不应有任何地域、性别、社会经济条件等差异。
每个新生儿都应有平等的机会接受筛查。
3. 简便、快速、非侵入性:新生儿听力筛查方法应具备简便、快速和非侵入性的特点。
常用的筛查方法包括自动性脑干反应(ABR)筛查、自发性耳反应(OAE)筛查等。
4. 高准确性:新生儿听力筛查方法应具备高准确性,能够准确识别潜在的听力问题。
筛查结果应经过专业人员解读和确认,并及时通知家长。
5. 追踪与干预:对于筛查结果异常的婴儿,应及时进行追踪观察和诊断,以明确听力问题的类型和程度,并制定相应的干预方案。
及早的干预对于新生儿听力问题的恢复和发展非常重要。
综上所述,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原则是早期筛查、全覆盖性、简便快速非侵入性、高准确性和追踪与干预。
这些原则的实施有助于早期发现和干预听力问题,保障新生儿的听力健康。
附件3: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总体目标是早期发现有听力障碍的儿童,并能给予及时干预,减少对语言发育和其他神经精神发育的影响。
一、基本要求(一)机构设置1、筛查机构(1)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设有产科或儿科的医疗保健机构。
(2)取得《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
(3)职责:负责新生儿听力筛查,出具报告,资料登记归档并上报,对家庭进行告知并转诊,对通过筛查的高危儿要建议其定期至儿童保健网络随访。
2、检测机构(1)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综合性医院或专科医院。
(2)获得所属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许可开展新生儿听力检测的医疗保健机构。
(3)职责:负责听力障碍确诊,对疑难病例进行会诊,出具报告,资料登记归档并上报,对家庭进行告知,建议确诊患儿进入干预程序。
(二)人员要求从事听力筛查和检测的技术人员必须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考核批准,经岗前培训,取得合格证后方可上岗。
1、筛查人员负责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实施,由经过听力学专门培训的技(护)师以上职称的人员担任。
2、检测人员(1)业务负责人由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人员担任,负责听力诊断的业务工作。
(2)听力测试人员由从事听力学或耳鼻咽喉科临床工作3年以上的专业人员担任。
3、文案人员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文字处理及统计)技术且有档案管理的工作经验。
(三)房屋要求1、筛查机构设置1间相对比较安静的专用房间,配备诊察床和办公桌椅,面积应在15平方米以上。
2、检测机构(1)符合国家标准(GB/T16403、GB/T16296)的测听室2间。
(2)诊室1间,并配诊察床,面积至少在10平方米。
(3)综合用房1间。
(四)设备要求1、筛查二、筛查(一)对象有条件的地方应进行普遍性筛查,不具备条件的地方应根据当地情况,至少进行听力障碍高危新生儿筛查。
听力高危因素包括:1、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住院超过24小时;2、儿童期永久性听力障碍家族史;3、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疱疹病毒、梅毒或弓形体等引起的宫内感染;4、颅面形态畸形,包括耳廓和耳道畸形等;5、出生体重低于1500克;6、高胆红素血症达到换血要求;7、母亲孕期曾使用过耳毒性药物;8、细菌性脑膜炎;9、Apgar评分1分钟0-4分或5分钟0-6分;10、机械通气时间5天以上;11、临床上存在或怀疑有与听力障碍有关的综合征或遗传病。
新生儿听力筛查各种规章制度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心工作制度1. 严格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及有关规定。
2. 自觉遵守组织纪律,上班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缺勤,有事先申请获批准后方可休假。
3. 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认真对待每一份新生儿,做到文明礼貌、耐心细致。
4. 上班时保持环境整洁,穿工作服配戴好胸牌。
5. 认真执行岗位责任制,做好本职工作确保筛查质量。
6. 贵重仪器妥善保管,专人负责维护保养。
7. 保持筛查室的卫生清洁。
8. 加强安全管理,下班时关好水源电源、门窗方可离开。
新生儿听力筛查保密制度1、认真做好新生儿听力筛查重要性的宣传工作,要使新生儿的监护人做到知情同意,没有强迫或操纵,受检者也不受侮辱及歧视。
2、认真妥善地做好新生儿听力筛查有关资料的保存和保密工作。
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泄露新生儿及其监护人的有关信息,包括联系电话、地址以及筛查结果等。
3、只有在新生儿的监护人授权时,方可公开有关信息。
4、监护人必须持有效的证明文件,方可查询其新生儿的听力结果,如须复印相关文件,还须到医教科办理必要的手续。
新生儿听力筛查仪管理和校准制度1、听力筛查仪使用前,需先进行自校准、维护和保养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机操作。
2、操作者必须严格按仪器操作程序文件进行操作,保证仪器正常的使用寿命。
3、平常要做好仪器的维护和保养工作。
每次仪器使用完毕后,均须按要求放入专用包内,防止振动、摔坏,并进行使用情况的登记或记录。
4、根据仪器的使用频率,每半年或一年必须对仪器或计量器具进行专业校验,并认真做好记录并妥善保管好仪器校准报告。
5、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随便拆卸仪器。
遇到仪器发生故障时,要及时报告中心负责人和仪修工程师维修。
6、按仪器设备统一管理的要求,将唯一性标识张贴在仪器设备的醒目处。
内容包括统一编码、名称、型号、负责人等。
7、保证仪器在清洁、干燥、无尘和无环境污染的情况下使用。
严防水浸、火灾和被盗的情况发生。
当前位置:首页听力学科分类正文新生儿听力筛查各种规章制度2011-01-27 14:12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心工作制度1. 严格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及有关规定。
2. 自觉遵守组织纪律,上班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缺勤,有事先申请获批准后方可休假。
3. 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认真对待每一份新生儿,做到文明礼貌、耐心细致。
4. 上班时保持环境整洁,穿工作服配戴好胸牌。
5. 认真执行岗位责任制,做好本职工作确保筛查质量。
6. 贵重仪器妥善保管,专人负责维护保养。
7. 保持筛查室的卫生清洁。
8. 加强安全管理,下班时关好水源电源、门窗方可离开。
新生儿听力筛查保密制度1、认真做好新生儿听力筛查重要性的宣传工作,要使新生儿的监护人做到知情同意,没有强迫或操纵,受检者也不受侮辱及歧视。
2、认真妥善地做好新生儿听力筛查有关资料的保存和保密工作。
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泄露新生儿及其监护人的有关信息,包括联系电话、地址以及筛查结果等。
3、只有在新生儿的监护人授权时,方可公开有关信息。
4、监护人必须持有效的证明文件,方可查询其新生儿的听力结果,如须复印相关文件,还须到医教科办理必要的手续。
新生儿听力筛查仪管理和校准制度1、听力筛查仪使用前,需先进行自校准、维护和保养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机操作。
2、操作者必须严格按仪器操作程序文件进行操作,保证仪器正常的使用寿命。
3、平常要做好仪器的维护和保养工作。
每次仪器使用完毕后,均须按要求放入专用包内,防止振动、摔坏,并进行使用情况的登记或记录。
4、根据仪器的使用频率,每半年或一年必须对仪器或计量器具进行专业校验,并认真做好记录并妥善保管好仪器校准报告。
5、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随便拆卸仪器。
遇到仪器发生故障时,要及时报告中心负责人和仪修工程师维修。
6、按仪器设备统一管理的要求,将唯一性标识张贴在仪器设备的醒目处。
内容包括统一编码、名称、型号、负责人等。
7、保证仪器在清洁、干燥、无尘和无环境污染的情况下使用。
早期听力检测和干预八项原则1、所有婴幼儿都要接受使用生理学测试方法的听力筛查。
接受常规护理的新生儿,在出生后住院期间进入听力筛查程序。
在其它场所出生(包括家庭出生)的新生儿亦要在出生后1个月内进入或转交给听力中心进行听力筛查。
所有重症护理的新生儿或婴幼儿,出院前要进入听力筛查。
上述内容构成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的内涵。
2、所有未通过生后住院期间听力筛查(或再筛查)的婴幼儿,要在3个月内开始相应的听力学和医学评价,从而确定听损伤的诊断。
3、凡属具有永久性听损伤(诊断)的婴幼儿都要在6个月内接受多项跨学科的干预性服务。
该程序承认并依靠其家庭的力量(财力)、知情选择、以及传统和文化信仰而建立起来。
4、凡是已通过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但具有听觉障碍和/或言语和语言发育延迟危险指标的婴幼儿,都要接受连续的听力学和医学观察,以及交往技能发育的监测。
另外,具有迟发性、进行性或者波动性听损伤相关指标的婴幼儿,以及神经听觉传导障碍和/或脑干听觉通路功能异常的婴幼儿亦应当接受监测。
5、在知情选择,做出决定和同意干预的全过程中,婴儿和家庭的权益应予以保障。
6、婴幼儿听力筛查和听力评价结果,同其它保健和教育信息一样,要给予同样的保护。
当提出新的隐私和保密标准时,在不损害健康和教育事业服务能力的前提下,必须平衡社会需要和婴幼儿及其家庭的权益。
7、信息系统用于测量和报告“早期听力检测和干预”的服务效果。
尽管州(相关部门)注册登记机构测试并跟踪了听力筛查、评估和干预的结果,但还要尊重婴儿家庭的隐私权。
达到这一目的的方法是,只要可能的话,尽量删除能够识别婴幼儿家庭的资料。
在维护婴幼儿和家庭隐私权时,综合性州级和国家的资料亦可用于测量和跟踪“早期听力检测和干预”程序对公共卫生和教育的作用。
8、“早期听力检测和干预”项目提供的数据,用于监控质量,论证其是否遵从法律和法规,决定财务责任和成本效益,支持服务偿还,调动和保持社团支持。
(杭州惠耳门诊,杭州下城区环城东路150号)。
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管理制度1. 引言新生儿听力筛查是对出生不久的婴儿进行的一项重要检查,旨在早期发现和干预儿童听力障碍,促进其听力发育。
为了规范和管理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确保筛查结果准确可靠,制定本管理制度。
2. 目的和原则2.1 目的本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确保筛查的科学性、可靠性和可操作性,最大限度提高婴儿听力障碍的早期识别率,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2.2 原则•筛查工作应遵循公正、客观、隐私保护的原则。
•筛查工作的实施要坚持科学、有效和可持续的原则。
•筛查结果要及时反馈给相关人员,并提供适当的干预措施和建议。
3. 管理机构和人员职责3.1 管理机构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的管理机构为医疗机构。
3.2 管理人员职责•医疗机构负责人要重视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确保其有效开展,并提供必要的经费和设备支持。
•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的负责人要组织和协调相关人员,制定筛查工作计划并监督其执行情况。
•筛查人员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负责进行听力筛查操作,并准确记录和报告筛查结果。
•筛查工作的数据管理人员要负责筛查结果的录入、存储和管理,并确保数据的安全和隐私。
•干预人员要根据筛查结果提供相应的干预措施和建议,并追踪干预效果。
4. 筛查项目和方法4.1 筛查项目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主要项目包括:•OAE(自发性耳声反应)筛查:通过放置耳道探头,检测婴儿耳朵自身的反应。
•ABR(脑干听觉反应)筛查:通过头皮电极测量婴儿脑干对声音刺激的反应。
4.2 筛查方法•OAE筛查的操作方法:–准备工作:清洁耳朵,放置耳道探头。
–实施过程:播放特定音频刺激。
–结果判断:根据仪器显示判断是否通过。
•ABR筛查的操作方法:–准备工作:清洁头皮,放置电极。
–实施过程:以特定声音刺激婴儿,记录脑干反应。
–结果判断:根据脑干反应的存在与否判断筛查结果。
5. 筛查工作流程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按照以下流程进行:1.登记婴儿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等。
听力筛查工作制度[1]听力筛查工作制度1.听力筛查专职人员应对院内出生后三天的高危室及母婴同室的新生儿进行常规筛查,不得疏漏。
2.筛查前做好准备,包括对新生儿家长的解释,以便取得协作。
3.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按操作常规进行操作。
4.测试结束应及时出报告并存入病历。
5.保持安静环境,确保测试正确。
对第一次测试未能通过者应通知家属复查并督促复查。
6.做好仪器的使用记录,及时检修。
7.做好筛查结果登记,协助随访。
健康教育工作制度1、定期深入组、户开展健康咨询,发放健康教育处方等宣传资料,进行疾病防治知识宣传;2、定期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健康教育课堂);3、开展健康教育固定宣传栏建设,定期更换宣传内容;4、结合卫生主题宣传日,实施专项健康教育活动;5、针对急、慢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主要场所对重点人群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6、开展不同人群健康教育调研和监测,推进健康教育计划的实施和评价工作;7、开展卫生法律法规和有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
儿童保健医师工作职责1、在科主任和主管医师指导下,参加本专业业务技术工作。
2、担任妇女儿童保健普通门诊和专业门诊工作。
认真做好各项工作记录,并收集整理资料。
3、对妇女儿童进行正常体检、咨询、评价和指导工作。
4、参加基层保健指导工作,解决基层工作中的问题,并及时向主管医师汇报。
5、参加科室各类保健项目工作,协同主管医师做好项目评估工作。
6、认真执行各规章制度和技术常规,严防差错事故。
7、认真学习、运用国内外先医学科学技术,积极开展新技术,积极参加科研工作。
8、承担基层妇幼保健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
儿童保健科工作制度1、认真贯彻执行妇幼保健工作方针、政策和条例,面向群众,面向基层,以社会效益为准则,全心全意为广大儿童健康服务。
2、全面掌握本乡围产保健、儿童保健,儿童系统管理的基本情况;掌握本乡儿童保健主要指标状况,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做好主要的保健指标的动态监测工作。
3、定期组织召开儿保工作例会。
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早期发现新生儿听力障碍,开展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的有效措施,是减少听力障碍对语言发育和其他神经精神发育的影响,促进儿童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
一、基本要求(一)机构设置。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本行政区域规划的实际情况,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和诊断治疗工作,指定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心或具有能力的医疗机构承担听力障碍诊治工作。
1.筛查机构应当设在有产科或儿科诊疗科目的医疗机构中,配有专职人员及相应设备和设施,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考核后指定。
2.诊治机构应当设在具有较强耳鼻咽喉科学和听力学技术水平的医疗机构中,至少配备1名新生儿听力障碍诊治高级技术职称医师和2名听力检测人员,并配置相应的设备和设施,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考核后指定。
(二)人员要求。
1.筛查人员。
(1)具有与医学相关的中专以上学历。
(2)接受过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新生儿听力筛查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并取得技术合格证书。
2.诊治人员。
(1)从事听力障碍诊治的人员必须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具有中级以上耳鼻咽喉科临床专业技术职称。
(2)从事听力检测的人员应当具有与医学相关的中专以上学历,通过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相关技术和技能培训并取得技术合格证书。
3.文案人员。
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且有档案管理工作经验的人员。
(三)房屋与设备要求。
1.房屋。
筛查机构:设置1间通风良好、环境噪声≤45 dB(A)的专用房间,并配备诊察床。
诊治机构:至少设置2间隔声室(含屏蔽室1间),符合国家标准(GB/T16403、GB/T16296),设置诊室和综合用房各1间。
2.设备。
(1)筛查机构(2)诊治机构二、机构职责(一)筛查机构。
1.严格按照卫生部《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相关条款执行。
2.建立各种筛查规章制度,遵守技术操作常规。
3.做好筛查前的宣传教育,遵循知情同意原则,尊重监护人个人意愿选择。
当前位置:首页听力学科分类正文新生儿听力筛查各种规章制度2011-01-27 14:12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心工作制度1. 严格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及有关规定。
2. 自觉遵守组织纪律,上班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缺勤,有事先申请获批准后方可休假。
3. 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认真对待每一份新生儿,做到文明礼貌、耐心细致。
4. 上班时保持环境整洁,穿工作服配戴好胸牌。
5. 认真执行岗位责任制,做好本职工作确保筛查质量。
6. 贵重仪器妥善保管,专人负责维护保养。
7. 保持筛查室的卫生清洁。
8. 加强安全管理,下班时关好水源电源、门窗方可离开。
新生儿听力筛查保密制度1、认真做好新生儿听力筛查重要性的宣传工作,要使新生儿的监护人做到知情同意,没有强迫或操纵,受检者也不受侮辱及歧视。
2、认真妥善地做好新生儿听力筛查有关资料的保存和保密工作。
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泄露新生儿及其监护人的有关信息,包括联系电话、地址以及筛查结果等。
3、只有在新生儿的监护人授权时,方可公开有关信息。
4、监护人必须持有效的证明文件,方可查询其新生儿的听力结果,如须复印相关文件,还须到医教科办理必要的手续。
新生儿听力筛查仪管理和校准制度1、听力筛查仪使用前,需先进行自校准、维护和保养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机操作。
2、操作者必须严格按仪器操作程序文件进行操作,保证仪器正常的使用寿命。
3、平常要做好仪器的维护和保养工作。
每次仪器使用完毕后,均须按要求放入专用包内,防止振动、摔坏,并进行使用情况的登记或记录。
4、根据仪器的使用频率,每半年或一年必须对仪器或计量器具进行专业校验,并认真做好记录并妥善保管好仪器校准报告。
5、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随便拆卸仪器。
遇到仪器发生故障时,要及时报告中心负责人和仪修工程师维修。
6、按仪器设备统一管理的要求,将唯一性标识张贴在仪器设备的醒目处。
内容包括统一编码、名称、型号、负责人等。
7、保证仪器在清洁、干燥、无尘和无环境污染的情况下使用。
新生儿听力筛查很关键
一、每位新生儿都应进行听力筛查
在我国,正常新生儿听力损失发病率为1%o~3‰,高危因素新生儿的发病率为2%~4%。
想要判断新生儿听力是否正常,仅靠普通的观察与声音呼唤并无法准确判断。
周围因素的干扰及假阳性反应都会影响判断,导致不能及时发现新生儿听力障碍问题,无法及时进行干预。
所以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是非常有必要的。
初次听力筛查主要是采用耳声放射或自动听性脑干反应,对出生3~5天的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
而进入NICU的新生儿则应在病情稳定后进行初次听力筛查。
初次筛查没有通过的新生儿与存在听力障碍高危因素(早产、难产等)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42天内进行听力复筛。
不论初筛时候是双耳未通过还是单耳未通过,复筛时一律对双耳进行筛查。
除了初筛与复筛,如果新生儿在出生一个月内再次入院,病愈出院之前都应再次进行听力筛查。
同时还要通过分析家族史与病史,对那些存在迟发性听力损失的可疑新生儿,定期进行听力跟踪与随访。
二、筛查"通过"也不能掉以轻心
虽然通过了听力筛查,但是迟发性听力损失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尤其是具有听力障碍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如早产儿、难产儿、
有家族史及高龄产妇的新生儿,应继续对听力进行监测,至少做到3岁内每半年进行一次随访,若出现听力损失的可疑情况,应及时进行听力学评估。
三、筛查"未通过"应在3月龄内进行听力学评估
复筛没有通过的新生儿,则意味着听力的确存在障碍,应在3月龄的时候到医院或听力监测机构进行听力学评估,6月龄之前确定是否存在永久性听力损失,以便之后实施听力干预。
新生儿听力筛查各种规章制度当前位置:首页听力学科分类正文新生儿听力筛查各种规章制度2011-01-27 14:12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心工作制度1.严格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及有关规定。
2.自觉遵守组织纪律,上班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缺勤,有事先申请获批准后方可休假。
3.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认真对待每一份新生儿,做到文明礼貌、耐心细致。
4.上班时保持环境整洁,穿工作服配戴好胸牌。
5.认真执行岗位责任制,做好本职工作确保筛查质量。
6.贵重仪器妥善保管,专人负责维护保养。
7.保持筛查室的卫生清洁。
8.加强安全管理,下班时关好水源电源、门窗方可离开。
新生儿听力筛查保密制度1、认真做好新生儿听力筛查重要性的宣传工作,要使新生儿的监护人做到知情同意,没有强迫或操纵,受检者也不受侮辱及歧视。
2、认真妥善地做好新生儿听力筛查有关资料的保存和保密工作。
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泄露新生儿及其监护人的有关信息,包括联系电话、地址以及筛查结果等。
3、只有在新生儿的监护人授权时,方可公开有关信息。
4、监护人必须持有效的证明文件,方可查询其新生儿的听力结果,如须复印相关文件,还须到医教科办理必要的手续。
新生儿听力筛查仪管理和校准制度1、听力筛查仪使用前,需先进行自校准、维护和保养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机操作。
2、操作者必须严格按仪器操作程序文件进行操作,保证仪器正常的使用寿命。
3、平常要做好仪器的维护和保养工作。
每次仪器使用完毕后,均须按要求放入专用包内,防止振动、摔坏,并进行使用情况的登记或记录。
4、根据仪器的使用频率,每半年或一年必须对仪器或计量器具进行专业校验,并认真做好记录并妥善保管好仪器校准报告。
5、未经答应,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来由随意拆卸仪器。
遇到仪器产生故障时,要及时报告中心负责人和XXX工程师修理。
6、按仪器设备统一管理的要求,将唯一性标识张贴在仪器设备的醒目处。
内容包括统一编码、名称、型号、负责人等。
7、保证仪器在清洁、干燥、XXX和无环境污染的情形下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