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PPT
- 格式:ppt
- 大小:6.81 MB
- 文档页数:76
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重点难点:1、重点:(1)理解自然灾害的定义、内涵。
(2)全面认识自然灾害的危害及自然灾害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2、难点:自然灾害危害形成机制及影响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课堂小节1、本节结构关系图2、学法指导:“自然灾害及其影响”部分知识理论性、系统性强,因此本节教学采取了案例教学、问题探究式教学。
学法中应注意多联系实际,从实际案例中归纳、总结、概括、比较。
解题技巧:判断自然灾害一是诱因为自然异变;二是否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
五、目标检测:(一)选择题:(每题1-2个选项)1、在灾害强度相同情况下,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经济发达但防抗灾能力强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高B.经济发达但防抗灾能力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C.经济落后但防抗灾能力强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D.经济落后但防抗灾能力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2、产生自然灾害危害程度地域差异的原因主要是()A.自然灾害的强度不同B.自然灾害孕育在不同的地球表层环境中C.个人对灾害的应急反应不同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3、从表1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表1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自然灾害的统计A.灾害的强度减小了B.人类社会抵御灾害的能力增强了C.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增加了D.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减小了2004年12月26日8时58分(北京时间),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近海(3.9°N,95.9°E)发生地震并引起海啸。
回答4-5题。
4、这次海啸造成该地区人员重大伤亡的原因是()A.人口老龄化B.沿海人口密度大C.多河流入海口D.缺乏海啸预警系统5、海啸过后,当地政府采取措施严防瘟疫的发生。
大灾之后易引发瘟疫,这与当地的哪两个因素关系最密切()A.地形B.气候C.人口D.交通6、下列地理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是()A.太平洋海底火山爆发B.2006年3月重庆开县天然气泄漏C.1976年唐山大地震D.2005年吉林化工厂爆炸导致松花江污染7、衡量灾情大小的标准是()A.致灾因子强度B.人类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数量C.孕灾环境大小D.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8、某一自然灾害的灾情指标有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绝收面积、减产面积、经济损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