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人教版
- 格式:pptx
- 大小:1.62 MB
- 文档页数:20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人教版 (2)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为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关于小数点移动对小数大小的影响。
课程将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点位置移动的规则,掌握小数点向左或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时,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这一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小数点位置移动对小数大小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操作和小组讨论,学生能够总结出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并应用于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教学难点1.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具体规律的理解。
2. 学生在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时,对小数点移动方向的准确判断。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展示小数点移动的动画示例,教学挂图。
2. 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张方格纸,彩笔,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PPT动画展示小数点移动,引发学生思考小数点移动对小数大小的影响。
2. 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利用学具探究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并记录观察结果。
3. 讲解与示范:教师结合学生探究结果,讲解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并通过黑板示范解题过程。
4.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竞赛:组织小组间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检测学习效果。
6.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板书设计板书将简洁明了地呈现小数点移动的规律,通过不同颜色区分小数点移动前后的变化,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作业设计作业将围绕小数点移动的知识点设计,包括基础练习题和挑战题,以巩固学生对小数点移动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将重点关注学生对小数点移动规律的理解程度,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
同时,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本教案的设计旨在通过直观的教具展示和学生的亲手操作,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15)-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探讨小数点移动对小数大小的影响。
学生将通过实例了解小数点向左或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等,对小数大小产生的具体变化。
教学内容涉及小数点移动的规则及其在数学运算中的应用,同时强调小数点移动与十进制计数系统的内在联系。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小数点移动对小数大小的具体影响,并能运用此规则进行相关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和实际操作,学生能够培养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其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在于帮助学生建立起小数点移动与小数大小变化之间的直接联系,并能在实际计算中灵活运用。
此外,如何让学生理解小数点移动背后的数学原理,即十进制计数系统的工作机制,也是教学的难点。
教具学具准备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数点移动的概念,准备以下教具和学具:1. 小数点移动的动态图示或动画。
2. 实物模型,如小数点移动的卡片游戏。
3. 练习题和计算题工作纸。
4. 白板和笔,用于展示和讲解。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日常例子引入小数点移动的概念,如货币单位之间的转换。
2. 探究活动:- 分组讨论,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 利用教具,进行小数点移动的实物操作,加深理解。
3. 讲解与示范:- 讲解小数点移动的规则,并用板书示例。
- 通过例题,演示如何应用小数点移动规则进行计算。
4. 练习与反馈:-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 小组内相互检查,讨论解题过程。
- 教师巡回指导,提供即时反馈。
5. 总结与拓展:- 总结小数点移动的规则及其在数学中的应用。
- 提出拓展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小数点移动在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以下内容:1. 小数点移动的规则。
2. 小数点移动的示例。
3. 关键的计算步骤和技巧。
4. 小数点移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4.3《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灵活运用小数的大小比较。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难点:理解小数点移动对小数的大小比较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
2.工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等。
3.教具:练习册、小数点移动游戏板等。
4.其他:小组奖励材料、学生奖励小礼物等。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呈现一个小数点移动引起的数值大小变化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并做出相关比较。
第二步:讲解(10分钟)•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了解小数点向左移动,数值会变大的规律。
•通过实例演示,学生掌握小数点向右移动,数值会变小的规律。
第三步:练习(15分钟)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第四步:拓展(10分钟)通过小组活动或游戏等方式拓展学生对小数点移动规律的理解,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五步:总结(5分钟)引导学生总结小数点移动对小数大小的影响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规律。
第六步: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展开,通过生动的案例演示和多种形式的练习,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与分析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对教师进行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4.3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小数点移动对小数大小的影响。
学生将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了解小数点向左或向右移动一位、两位或三位时,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小数点位置移动对小数大小的影响,并能够运用这一规律进行小数的改写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教学难点1. 学生对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的理解。
2. 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小数点移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小数点移动示例表。
2. 学具:练习本、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小数点移动的示例,引导学生观察小数点移动对小数大小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小数点移动的规律,通过示例和实验让学生深入了解小数点移动对小数大小的影响。
3.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小数点移动规律进行计算和改写。
4. 讲解与讨论:针对学生练习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加深对小数点移动规律的理解。
5.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小数点移动对小数大小的影响。
板书设计1.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2. 目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主要内容: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小数点移动对小数大小的影响、小数点移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作业设计1. 填空题:让学生填空,巩固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2. 计算题:让学生进行小数点移动的计算题,提高计算能力。
3. 应用题: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小数点移动规律进行计算和改写。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让学生了解了小数点移动对小数大小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培养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和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应用这一规律进行小数乘除法的计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数学活动,培养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对数学美的感受。
二、教学内容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第七章: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 教学难点:运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磁性小数点卡片、小数点移动教具。
2. 学具:练习本、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数,引导学生观察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引发学生对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思考。
2. 新课导入:利用磁性小数点卡片,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小数点位置移动对小数大小的影响,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3. 规律探究: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让学生深入理解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4. 应用拓展: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与小数点移动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2. 内容:-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扩大10倍-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缩小10倍- 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小数扩大100倍- 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小数缩小100倍- 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小数扩大1000倍- 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小数缩小1000倍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应用。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4.3《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教案一. 教材分析《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的认识、小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小数有一定的认识,能够进行小数的加减运算。
但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对小数的理解不够深入,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理解起来可能会有困难。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发现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能运用小数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发现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操作、交流、讨论的方法进行教学。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例子,发现规律,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例子。
学生准备练习本,用于记录和操作。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例如,0.3变成3,小数点向右移动了一位;3变成0.3,小数点向左移动了一位。
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你们发现了吗?小数点位置移动了,小数的大小就发生了变化。
那么,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是什么呢?”呈现(10分钟)教师继续展示一些例子,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例如,0.2变成2,小数点向右移动了一位;2变成0.2,小数点向左移动了一位。
学生操作后,教师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谁能来说一说?”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 - 人教版 (3)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为小数点的移动对小数大小的影响。
学生将学习小数点向左或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时,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并能应用这一规律进行小数乘除运算。
教学目标:1. 理解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并能正确移动小数点。
2. 能够运用小数点的移动进行小数乘除运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教学难点:1. 小数点移动的规律的理解和运用。
2. 小数乘除运算中小数点位置的处理。
教具学具准备:1. 数学教材。
2. 小数点移动的示例表格。
3. 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引入:回顾小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小数点的作用。
2. 讲解:讲解小数点移动的规律,通过示例表格展示小数点向左或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时,小数大小的变化。
3. 练习:让学生进行小数点移动的练习,巩固对规律的理解。
4. 应用:引导学生运用小数点移动的规律进行小数乘除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小数点移动的应用,分享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6. 总结:总结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和小数乘除运算的注意事项。
板书设计:1. 小数点的移动规律。
2. 小数乘除运算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作业设计:1. 完成小数点移动的练习题。
2. 应用小数点移动规律进行小数乘除运算的练习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和应用,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并能够运用这一规律进行小数乘除运算。
学生们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思考和讨论。
但在练习中,部分学生对于小数点移动的规律掌握不够牢固,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和巩固。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的实例和练习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小数点的移动规律”及其在“小数乘除运算中的应用”。
这一部分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涉及到学生对小数乘除法运算规则的理解和运用,以及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数点的移动规律小数点的移动规律是本节课的基础,学生需要理解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如何影响小数的大小。
教案:《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年级:四年级下册科目:数学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进行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1. 课件2.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学习单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课件出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小数点位置的变化。
2.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总结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二、新课讲解1. 讲解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 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规律进行计算。
3.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
三、巩固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
2. 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 强调灵活运用规律进行计算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规律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同时,要加强课堂管理,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重点关注的细节: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的讲解与运用详细补充和说明: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个规律对于他们后续的小数计算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教师需要在这个环节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以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这个规律。
一、规律的讲解1. 规律的引入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引导学生发现小数点位置移动和小数大小变化之间的关系。
例如,出示0.3和3.0这两个数,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9课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说课稿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9课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说课稿第【1】篇〗说教学内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现代小学数学》第八册).说教学目的:1.理解并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2.通过观察、操作、概括、总结,培养学生思维能力;3.教育学生养成细致认真的学习习惯.说教学重点:在总结、归纳“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说教学难点:熟练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教学用具:电脑辅教软件,实物投影,填数用表,数学卡片和一个钮扣.说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出示数位顺序表:问:(1)说出每个数所在数位,并表示多少?(2)看这个表,说明哪两个数位间进率是10,或者进率是100?2.注意观察(电脑演示)2.576<25.76<257.6(1)将25.76的“.”向右移一位,变成257.6.问:1)你看到了什么?2)比较25.76与257.6的大小.(2)将25.76的“.”向左移一位,是2.576.问:1)你看到了什么?2)比较25.76与2.576的大小.二、导入:看来小数点的位置直接影响了小数的大小,那么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怎样的变化呢?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这个问题(出示题目).三、新授:(一)下面我们以小组合作的方法研究这个问题.1.(每组一个学具袋一个表),请组长分工,大家一起利用学具按照表上的要求,边摆边填,并找出规律.2.反馈.3.说说填表的方法把0.6小数点向右移一位,0.6m→6m=600cm.把0.6小数点向右移二位,0.6m→60m=6000cm.把0.6小数点向右移三位,0.6m→600m=60000cm.4.独立思考:将0.6m→6m,0.6m有什么变化?0.6m→6m原数扩大10倍.0.6m→60m原数扩大100倍.0.6m→600m原数扩大1000倍.5.你怎样看出从0.6m→6m,原数扩大了10倍?还可以怎样想?①因为6m的6在个位,0.6m的6在十分位,个位和十分位进率是10,所以原数扩大了10倍.②还因为0.6m=60cm,6m=600cm,600cm是60cm的10倍.0.6m 变成6m,原数扩大10倍.6.从0.6m→60m,扩大100倍,道理是什么?从0.6m→600m,扩大1000倍,道理也相同.7.根据大家发现的,你能概括出小数点右移,原数怎样变化?小数点右移一位,原数扩大10倍.小数点右移二位,原数扩大100倍.小数点右移三位,原数扩大1000倍.8.老师板书“右移扩”.(二)1.还有没有不同的移动方法?2.反馈:小数点左移一位,0.6m→0.06m,0.6m缩小10倍.小数点左移二位,0.6m→0.006m,0.6m缩小100倍.小数点左移三位,0.6m→0.0006m,0.6m缩小1000倍.3.你怎样看出0.6m→0.06m,缩小10倍?还可以怎样想?4.同组互相说其他道理.5.根据大家发现,请你说说小数点左移,原数怎样变化?左移一位,原数缩小10倍.左移二位,原数缩小100倍.左移三位,原数缩小1000倍.6.老师概括并板书“左移缩”.(三)1.根据以上发现,我们可概括出原小数点位移的规律是:2.小组熟读规律.3.老师有一问题,请教大家.(1)把0.6的小数点右移一位,为什么不写成06?板书:06(06是6,没有小数部分,0省略不写.)(2)把0.6的小数点左移一位,为什么不写成.06?板书:.06(因为整数部分没有数,要补0占位.)(四)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不但发现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而且还应记住在移动小数点时要注意添0去0的问题.四、巩固练习.(一)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 )中:1.把0.09扩大100倍,小数点应向 [ ]1.左移二位2.右移二位2.把3.72缩小100倍,小数点应向 [ ]1.左移二位2.右移二位(二)根据箭头指向,请说明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引起原数怎样的变化?(三)电脑出示练习1.师出生答:34.81→3.481 1.34→1342.师出生答:(可进行比赛游戏)3.师出生答:24.056×1000÷1000=24.056478.32÷100×1000=4783.2五、小结:这节课大家学得不错,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叫--小数点的悲剧有一著名宇航员独自驾驶“连萌一号”在太空中作业,当他圆满完成任务返航途中,突然飞船发生了不可解决的故障,原因是由于检查员的疏忽点错了重要数据的小数点.在人生最后两个小时里,这位勇敢的宇航员没有悲伤,而是坚持工作着.最后他在与女儿诀别时说:“我要告诉你,我亲爱的女儿,我也要告诉全世界的小朋友,一定要认真对待学习中每一个数,每一个小数点,不要再让小数点的悲剧发生了!”“连萌一号”消失了,这场小数点的悲剧结束了,但是请同学们牢记住这位宇航员的话吧!下课!说板书设计〖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9课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说课稿第【2】篇〗说教学目的:1、使学生通过探究理解掌握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数学教案-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9课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说课稿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9课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说课稿第【1】篇〗说教学目标:1、知道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依据这一变化规律,比较熟练地判断随着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引起这个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2、经历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体会观察比较、归纳的学习方法。
3、感受数学知识中的逻辑之美,激发学生热爱数学、学习数学的情感。
说重点难点: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教法学法:1、教法:情境激趣,引导探究。
2、学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说教学准备:课件说教学过程:一、生成问题激兴导入1、学生根据课题提出问题。
师:知道这节课我们要研究哪部分内容吗?师:你看了这个题目,大家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向哪移?变化?)师:带着问题学习会让我们的学习过程更清晰,学习目的更明确。
相信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解决心中疑惑。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利用小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自主发问。
这些“问题”来自于学生本身的思考,也就是他们急于探究新知的动力,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和探索中去。
)2、出示孙悟空打小妖的情境动画,将情境中的数据列出,感知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及小数大小变化。
师:课前老师通过和同学们交流知道同学们都爱看西游记,这天师徒四人正行走在西去取经的路上,突然杀出一个妖怪,想不想看当时是什么情况?(放动画片)(设计意图:孩子好动,喜欢动画,这一环节设计能有效地把学生的精神集中起来,并通过动画,让学生初步感知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为探索有什么变化规律作好准备,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我要探索”的冲动。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从情境中提取数据让学生填空①0.009米=(9)毫米②0.09米=(90)毫米③0.9米=(900)毫米④9米=(9000)毫米1、推导右移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