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讲义 1 绪论及晶体结构
- 格式:ppt
- 大小:2.18 MB
- 文档页数:49
《晶体结构与性质》讲义一、晶体的定义和基本特征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物质,而其中一部分物质以一种特殊的、有序的方式排列,形成了晶体。
那什么是晶体呢?晶体是由原子、离子或分子在空间按一定规律周期性地重复排列构成的固体物质。
晶体具有一些独特的基本特征。
首先,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这是因为其内部的粒子排列具有高度的规律性。
比如我们常见的氯化钠晶体(食盐),呈现出立方体的形状。
其次,晶体具有固定的熔点。
当对晶体加热时,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晶体开始熔化,这个温度就是熔点,且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此外,晶体还具有各向异性,这意味着在不同的方向上,晶体的物理性质,如导电性、导热性等可能会有所不同。
二、晶体的结构类型晶体的结构类型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和金属晶体。
离子晶体是由阴、阳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的晶体。
典型的离子晶体如氯化钠,钠离子和氯离子交替排列,形成一个紧密的结构。
离子晶体的特点是硬度较大、熔点较高、熔融状态下能导电。
原子晶体中,原子之间通过共价键结合形成空间网状结构。
金刚石就是一种典型的原子晶体,其中每个碳原子都与周围的四个碳原子以共价键相连,形成一个坚固的三维结构。
原子晶体具有硬度高、熔点高的特点。
分子晶体是由分子通过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或氢键)结合而成的晶体。
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就是分子晶体,二氧化碳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相对较弱,所以分子晶体通常熔点较低、硬度较小。
金属晶体则是由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通过金属键结合而成的。
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这都与其特殊的金属晶体结构有关。
三、晶体结构的微观分析要深入理解晶体的性质,我们需要从微观角度来分析晶体的结构。
在离子晶体中,离子的半径和电荷对晶体的性质有着重要影响。
离子半径越小、电荷越高,离子键越强,晶体的熔点和硬度就越高。
对于原子晶体,共价键的键能和键长决定了晶体的稳定性和物理性质。
键能越大、键长越短,原子晶体越稳定,熔点和硬度也越高。
第一章晶体的结构固体材料是由大量的原子(离子或分子)组成的(1cm3体积中大约有1023个原子),这些原子在空间的排列方式称为固体的结构。
根据组成粒子在空间排列的有序度和对称性,固体可以分为晶体、准晶体和非晶体三类。
晶体的结构特征是原子排列具有周期性,表现为既有长程取向有序又有平移对称性;准晶体的原子排列也呈现出有序结构,但是没有周期性,即不具有平移对称性;非晶体的原子排列由于近邻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短程有序性,但总体上没有规则,属无序结构。
本章首先简单回顾晶体的共性;然后,从晶格的周期性出发,阐述晶体中原子排列的几何规则性。
§1.1 晶体的共性人们最早认识晶体是从观察外部形态开始的。
把具有天然的而不是经人工加工的规律的几何外形的固体称为晶体。
如:石英,锆石英,食盐等,但许多物质,虽然不具有明显的规则多面体外形,却具有晶体性质,也就是说,这种规则的多面体并不能反映晶体的实质,它只是晶体内部某种本质因素的规律性在外表上的一种反映,直到上世纪初,1912年劳厄(德国物理学家)第一次成功茯得晶体对X射线的衍射线的图案,才使研究深入到晶体的内部结构,才从本质上认识了晶体,证实了晶体内部质点空间是按一定方式有规律地周期性排列的。
所以,定义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为晶体。
一种晶体的物理性质与组成晶体的元素有关,不同原子构成的晶体,其性质有很大的差别。
有的是良好的导电体,如Al、Cu等;有的则是优良的绝缘体,如Al2O3等。
即使是同种原子构成的晶体,如果结构不同,其性质会有很大的不同,比如金刚石与石英。
不同的晶体除了具有各自的特性外,还具有一些共同的性质。
一、长程有序晶体最突出的特点是长程有序。
晶体中的原子都是按一定规则排列的,这种至少在微米量级范围的有序排列,称为晶体的长程有序。
晶体可以分为单晶体和多晶体,多晶体是有许多单晶体构成的。
对于单晶体,在整体范围内原子排列都是规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