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树的故事
- 格式:ppt
- 大小:1.80 MB
- 文档页数:20
霜降民间故事百年老树的秘密霜降,古代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标志着秋季之后进入了寒冷的冬季。
而在中国的民间故事中,有一个关于霜降的故事,它讲述了一棵神奇的百年老树的秘密。
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个故事背后隐藏的神秘力量。
故事开始于古代的一个小村庄。
村里有一棵巨大的百年老树,树龄已经达到了上百年。
这棵老树茂盛的枝叶遮天蔽日,给整个村庄带来了无尽的庇护和恩惠。
每年的霜降时节,树上的叶子会变得金黄色,如同秋天的落叶一样。
这种景象引起了村民们的好奇心。
有一年,小村庄迎来了一位名叫李明的学者。
他听说了关于这棵百年老树的传说,心生兴致,决定亲自去探究其中的秘密。
于是,李明找到了村里的长者,请教关于这棵老树的来历和神奇之处。
长者告诉李明,这棵老树是村庄的守护神,拥有非凡的力量。
据说,每当霜降来临时,这棵老树会释放出一种特殊的能量,能够为村庄带来平安和富饶。
而树上变成金黄色的叶子,正是这种能量的表现。
激发了好奇心的李明,决定留在村庄中,亲眼目睹这一神奇的景象。
他白天和村民们一起经营庄稼、捕鱼,晚上则静静地坐在老树旁边观察。
一天天过去了,寒冷的霜降渐渐逼近。
终于,霜降的那一天到来了。
村庄上空布满了阴冷的寒气,大地逐渐凝结。
李明期待已久的时刻终于到来,他紧紧盯着老树的枝叶。
不久后,老树开始发出微弱的光芒,金黄色的叶子也渐渐显现出来。
村庄的村民们也开始聚集在老树周围观看这一奇观。
他们合力为这棵老树祈祷,希望能够得到它带来的平安和富饶。
李明深感这棵老树对于村庄的重要性,也明白了自己身为一个学者,应该将这个宝贵的发现传承下去。
为了保存这棵神奇老树的秘密,李明决定在村庄中建立一座神木庙。
他希望通过它,能够将关于这棵老树的故事和能量传承给后人,让每一位来到村庄的人都能够感受到这种神奇的力量。
神木庙的建成并没有改变村庄的生活方式和节奏,而是给予了村庄更多的希望和信念。
每年的霜降时节,村庄的人们纷纷来到神木庙,感谢那百年老树所赐予的庇护和恩惠。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老树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2)学会通过课后阅读,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教育学生尊老爱幼、传承优秀的传统美德。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能力。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引导学生通过课后阅读,自主学习。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4. 课后阅读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老树,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好奇心。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老树的看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2. 朗读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熟悉故事内容。
(2)学生自主朗读,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
(2)学生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巩固生字词。
4. 理解课文:(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情节。
(2)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5. 课后阅读:(1)教师推荐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
(2)学生自主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五、作业布置:1. 抄写生字词。
2. 复述故事内容。
3. 完成课后阅读,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对问题的思考深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抄写生字词的准确性和复述故事内容的完整性。
3. 课后阅读反馈:评估学生对课后阅读材料的理解程度和感受分享。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语文课文《老树的故事》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课文《老树的故事》的基本内容,理解老树的成长历程。
学习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讨老树的成长过程中所体现的价值观。
学会通过讨论、写作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爱和尊重。
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积极向上的态度。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老树的故事》课文内容简介:讲述了一棵古老的大树,见证了村庄的历史和变迁。
树上的鸟儿、昆虫等生物都与树息息相关,共同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生字词:古老、村庄、变迁、生态系统等。
2.2 生字词学习古老:年纪大的,历史悠久的事物。
村庄:农村中的小社区,通常由几户人家组成。
变迁: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生态系统:由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系统。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课文的整体理解,把握老树的成长历程和所体现的价值观。
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3.2 教学难点对课文中所涉及的生态系统的理解。
对课文深层含义的解读,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阅读理解:通过阅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
写作表达:引导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4.2 教学手段课文朗读:通过朗读课文,增强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丰富教学内容。
生字词卡片:制作生字词卡片,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评价通过提问、回答问题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
5.2 作业评价布置相关的写作作业,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案背景:《老树的故事》教案是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育红小学教师白彩玲设计的常态课。
是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及自己教学方法而设计的一堂课。
本课包含两课时。
教学课题: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第四单元《老树的故事》教材分析:《老树的故事》是著名作家柯岩创作的一首儿童诗。
诗中以孩子的语气向老树提出了许多有趣的问题:问老树的年龄,问住在老树上的小鸟以及小鸟的歌唱,问老树知道的故事。
整首诗体现了人、树、鸟三者之间相互依存、和睦相处的关系,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互相融合的理念。
全诗充满了童真与童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重点指导“老”、“百”“安”“诉”的写法。
2、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培养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2、感受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培养大胆提问,敢于质质疑的习惯。
教学难点:感受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培养大胆提问,敢于质疑的学习习惯。
教学方法:指导与探究讨论相结合,讲解与自学相结合。
朗读法、想象法。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综合运用原来的识字方法,认识10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重点指导“老”、“百”“安”“诉”的写法。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流程:一、情境导入,谈话激趣。
1、孩子们,你们瞧谁来啦?(幻灯片2:老树爷爷)啊,老树爷爷,快打个招呼吧!2、小朋友可真热情呀!那,你有什么话想对老树爷爷说呀?3、是呀,老树爷爷经历了那么多的岁月,一定有许许多多的故事要讲给你们听,让我们赶快走进儿歌——《老树的故事》中去吧〈出示课题〉。
齐读课题两遍。
4、出示学习目标,(幻灯片3)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激趣导入,拉近孩子与文本的距离,并通过提具体要求让学生有能力完成,从而达到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目的。
二、初读课文1、请小朋友自由朗读课文,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认识课文中的生字吗?生:利用文后的认字框或书后的查字表查到字的读音。
牵牛花和老树的故事在一个小村庄的角落里,有一棵高大的老树。
这棵老树已经存在了几十年,见证了村庄的变迁和人们的生活。
它的宽大树冠为村民提供了遮阳的地方,成为他们休憩和聚会的场所。
在老树的旁边,有一株绚丽的牵牛花。
牵牛花是村民们最喜爱的花卉之一,它的鲜艳红色花朵在夏日里绽放,为整个村庄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当夏日的阳光洒在老树和牵牛花身上时,它们彼此产生了一种特殊的联系。
牵牛花的细嫩花蔓开始攀爬老树的树干,像是寻找着支撑和安全感。
而老树则以自己的坚韧和力量,默默地承载着牵牛花的重量。
一年又一年过去了,牵牛花和老树的关系愈发紧密。
无论风吹雨打,无论是炎热的夏季还是严寒的冬天,它们始终相互依存,共同经历着岁月的变迁。
村民们对于牵牛花和老树之间的故事充满了想象和赞美。
他们认为,牵牛花是老树的朋友和伴侣,它们一起见证了村庄的兴衰和人们的喜怒哀乐。
每当夏日来临,村民们都会聚集在老树下,欣赏牵牛花绽放的美丽景象,感受着这份来自大自然的温暖。
如同牵牛花和老树之间的牵绊一样,人与自然之间的连接也是深厚而重要的。
人们需要保护和珍惜大自然的恩赐,才能够让这样的故事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得以延续。
在牵牛花攀爬老树的那一天,村民们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庆典。
他们用鲜花和彩带装饰了老树,庆祝着这份美好的友谊和连结。
这个故事也传遍了整个村庄,成为了人们心中的一个美好传说。
从此以后,每当人们看到牵牛花和老树,他们都会想起那个美丽的故事,想起那份无言的情谊。
他们会铭记着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并且用行动来维护这个宝贵的连接。
这个小村庄也因为这个故事而变得更加繁荣和和谐。
牵牛花和老树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是看似平凡的植物也能够产生深厚的情感和联系。
无论是人与人之间,还是人与自然之间,我们都应该用爱和关怀去维系这些连结,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和和谐。
一年级老树的故事教案【篇一:小学一年级语文《老树的故事》教案】评析: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邢志娟教学要求:1.认字:认识15个生字,继续进行渗透性识字,学习多音字乐。
2.写字:学习写7个字。
3.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4.在读书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快乐。
教学重点:1.继续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2.鼓励学生将感悟到的情感读出来。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教学准备:带有树叶背景的生字卡、教学课件。
课前教学活动:教师与学生一同去中山公园看古树,将师生与老树的合影做入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引入:上周六我们去哪了?看看都有谁?(出示课件中的照片,学生自由指认照片中的同学。
)2.出示课题:一周过去了,我们还沉浸在和老树爷爷在一起的快乐之中,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听一听老树的故事吧![评析:以往的课堂教学,教师总是精心的设计导入语言,而这节课老师是用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活水源泉,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愿望及兴趣,所以为学生巧妙创设情景是很重要的。
]二、了解情况,制定目标。
1.教师范读,学生可跟着老师读。
生:我觉得老师您老树,老树,你怎么这么大,这句读得好。
师:谢谢你夸我![评析:学生对老师的范读进行评价,体现了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
]2.板画老树,进一步创设情景。
3.测读本课的生字字卡,把全班都会的放在一边,把不太会的贴在老师画的大树上,把个别学生不会的先处理。
根据学生实际随机贴出:这告诉礼谈身所[评析:教师用测读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本课生字的已知情况,体现了教师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已知经验,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有效的教学。
另外老师把带有树叶背景的生字贴在黑板的大树上,与课文内容紧密结合,形式活泼,适合低年级学生特点]4.课件再现课文,其中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为红色,指读生字,把课文中学生已经认识的生字变回黑体。
[评析:通过这一活动,把学生集中的几个生字用红体在文中显现出来,为下一步的随文识字做铺垫,突出了重点,有利于学生识记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