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高考名著导读《围城》
- 格式:doc
- 大小:55.51 KB
- 文档页数:9
围城读后感优秀作文800字高考5篇《围城》是钱钟书唯一的一部长篇作品,该作品凝聚了他对社会腐败、学术堕落的感叹,堪称一部现代版的《儒林外史》。
下面是小编整理了围城读后感作文800字高考,来欣赏和学习吧,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围城读后感作文800字高考1我坐在灯下,读着《围城》。
投射在墙上的影子影影绰绰,竟有了一种苦读寒士的意趣。
那是一种简单的寂寞,这或许是钟书隔着文字传递给我的厚重。
《围城》已读过好几遍,却有一种常读常新的意味。
每读一遍,心中的感触便愈深一层。
那是一种痛,慢慢地,慢慢地啃噬着心脏,钝钝地疼着,不剧烈,却又如此清晰。
而你,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伤口扩散,血流了又凝住,无穷无止,无法摆脱。
正如书中那一个走不出的浮世浮城——恕我肤浅,我对“围城”最初的认识便是爱情。
我们总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其实我倒觉得,婚姻是爱情的一种救赎。
爱情是一座围城,四面有高高的城垣,或许还有护城河。
而城中住着一群痴男怨女,方鸿渐是,苏小姐、唐小姐是,我们亦是。
围在城中,怀着对爱情的憧憬,寻寻觅觅,幻想着蓦然回首后,佳人灯火阑珊下的笑靥。
佳期如梦,如梦佳期。
有多少梦可以邂逅呢?苏文纨因着这梦,孤芳自赏了多少年,错负了年华。
不是没有追求过,可最终还是败给了现实,嫁了个庸俗无聊的曹元朗。
或许,方鸿渐比她幸运,他遇到了对的人——干净美好的唐小姐。
但时间不对,地点不对,终是负了彼此。
末了叹一句,从来情深,奈何缘浅。
或许,我们爱上的,只是爱情本身。
“有一座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钱钟书借苏文纨之口,道出了这洞明的世态人性。
董斜川的附庸风雅,褚慎明的欺世盗名,高松年的浅薄卖弄……《围城》就像一部舞台剧,唱戏的换了一批又一批,在台上演绎着一幕幕尴尬而又苍凉的人生,在城中苦苦挣扎。
让人在台下哂笑不已的同时,顿觉人性的悲哀。
有人说,每个人都能从《围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这话不假。
能够看穿人性、洞察世态的,通常有两种人。
栏目名称:经典诵读具体内容:《围城》导读具体体例:精选或节选古、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名家经典文章或片段,作诵读欣赏,将作者和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影响和文学价值联系起来体现。
(体例:经典一览+阅读手记,需要了解的关于经典的背景知识写作特色+提升空间,读了本经典文后的文学意义方面或者情感方面的思考训练题2道)1600字左右。
《围城》导读:张国良编写【经典一览】片段一:方鸿渐到了欧洲,既不钞敦煌卷子,又不访《永乐大典》,也不找太平天国文献,更不学蒙古文、西藏文或梵文。
四年中倒换了三个大学,伦敦、巴黎、柏林;随便听几门功课,兴趣颇广,心得全无,生活尤其懒散。
第四年春天,他看银行里只剩四百多镑,就计划夏天回国。
方老先生也写信问他是否已得博士学位,何日东归,他回信大发议论,痛骂博士头衔的毫无实际。
方老先生大不谓然,可是儿子大了,不敢再把父亲的尊严去威胁他;便信上说,自己深知道头衔无用,决不勉强儿子,但周经理出钱不少,终得对他有个交代。
过几天,方鸿渐又收到丈人的信,说什么:“贤婿才高学富,名满五洲,本不须以博士为夸耀。
然令尊大人乃前清孝廉公,贤婿似宜举洋进士,庶几克绍箕裘,后来居上,愚亦与有荣焉。
”方鸿渐受到两面夹攻,才知道留学文凭的重要。
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
自己没有文凭,好像精神上赤条条的,没有包裹。
可是现在要弄个学位。
无论自己去读或雇枪手代做论文,时间经济都不够。
就近汉堡大学的博士学位,算最容易混得了,但也需要六个月,干脆骗家里人说是博士罢,只怕哄父亲和丈人不过;父亲是科举中人,要看“报条”,丈人是商人,要看契据。
他想不出办法,准备回家老着脸说没得到学位。
阅读手记:《围城》是中国当代第一博学鸿儒钱钟书撰写的“新《儒林外史》”。
钱钟书以他洒脱幽默的文笔,述说着一群知识分子的快乐与哀愁。
方鸿渐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他没有能力把握自己的人生,从一出场到全文结束,他都在受别人和命运的摆布。
《围城》导读《围城》钱钟书先生,字默存,号槐聚1932年在清华结识杨绛女士,次年毕业,赴上海光华大学执教。
1935年,先生与杨绛女士完婚,然后同赴英伦留学。
两年以后,先生以《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一文获副博士(B.litt)学位。
之后随杨绛赴法国巴黎大学从事研究。
1938年,被清华大学破例聘为教授,次年转赴国立蓝田师范学院任英文系主任,并开始了《谈艺录》的写作。
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先生被困上海,任教于震旦女子文理学校,其间完成了《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的写作。
抗战结束后,先生任上海暨南大学外文系教授兼南京中央图书馆英文馆刊《书林季刊》编辑。
在其后的三年中,其作品集《人.兽.鬼》、小说《围城》、诗论《谈艺录》得以相继出版,在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
1949年,先生回到清华任教;1953年调到文学研究所,其间完成《宋诗选注》,并参加了《唐诗选》、《中国文学史》(唐宋部分)的编写工作。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先生受到冲击,并且在1969年11月和夫人杨绛一道被派往河南“五七干校”。
1972年3月回京,当年8月《管锥编》定稿。
1979年,《管锥编》、《旧文四篇》出版。
1982年起担任中国社科院副院长、院特邀顾问;1984年《谈艺录》(补订本)出版;次年,《七缀集》出版。
1998年12月19日,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小说里的主要故事说的是,从印度洋上驶来的法国邮船白拉日隆子爵号在上海靠了岸。
小说的主人公方鸿渐一踏上阔别四年的故土,就接二连三地陷入了“围城”。
主人公方鸿渐旅欧回国,正是一九三七年夏天。
小说以他的生活道路为主线,反映了那个时代某些知识分子(主要是部分欧美留学生、大学教授等等)生活和心理的变迁沉浮。
他们不属于那个时代先进的知识分子行列,当抗战烽烟燃烧起来的时候,他们大都置身于这场伟大斗争的风暴之外,先在十里洋场的上海,继在湖南一个僻远的乡镇,围绕着生活、职业和婚姻恋爱等问题,进行着一场场勾心斗角的倾轧和角逐。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1)》
本文档旨在为读者提供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的导读。
我们将简要介绍这些作品的背景、主题和重要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经典之作。
以下是一些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的导读:
1.《围城》- 钱锺书
背景:该小说于1947年出版,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作品以讽刺的手法揭示了小市民的糜烂和虚伪,探讨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
主题:围城是指人们在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困境,主人公方鸿渐的矛盾心理和奋斗历程成为本书的主要内容。
重要性:《围城》通过幽默和讽刺的方式,提出了关于自由、责任等现代人生活问题的思考。
2.《活着》- 余华
背景:该小说于1993年出版,讲述了中国农村人物的生活经历。
作品以朴素的语言叙述了一个人在生活中经历的苦难和变故。
主题:活着意味着面对世界上的一切,无论是苦难还是喜悦。
主人公福贵通过不断经历的困境,反映了中国农民的命运。
重要性:《活着》通过一个普通农民的故事,生动地描述了中国社会在历史变革中的变迁和农民的艰辛生活。
3.《红高粱家族》- 莫言
背景:该小说于1986年出版,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
故事发生在中国农村,描绘了一家红高粱种植户家族三代人的生活经历。
主题:家族的传承与发展、人性的复杂与冲突、历史与现实的交织是本书的主要主题。
重要性:《红高粱家族》以独特的叙事形式展现了中国农村的风土人情和人性的复杂性,且荣获1999年诺贝尔文学奖。
我们希望这些导读能为读者提供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的初步了解,并激发读者对这些作品的兴趣,鼓励更多人去阅读和研究这些不朽的文学经典。
名著复习——《围城》知识点整理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所著的一部著名小说。
以下是一些《围城》的重要知识点整理:
1. 小说概述:《围城》以讽刺的手法描写了上海知识分子的内心困境和异化现象。
通过讲述方鸿渐在婚姻和事业中的选择,展示了他和许多知识分子一样困惑和矛盾的心理状态。
小说概述:《围城》以讽刺的手法描写了上海知识分子的内心困境和异化现象。
通过讲述方鸿渐在婚姻和事业中的选择,展示了他和许多知识分子一样困惑和矛盾的心理状态。
2. 人物分析:人物分析:
- 方鸿渐:是小说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
他一直追求内心真实和事业成功之间的平衡,但最终却陷入了婚姻和事业的困境。
- 孟君岚:是方鸿渐的妻子,是一个有社会地位的女性。
她的冷漠和对方鸿渐的控制,成为方鸿渐选择和反思的原因。
- "围城"象征:小说标题中的"围城"象征着知识分子内心的困境和逃避现实的态度。
3. 主题分析:主题分析:
- 知识分子的困境:小说通过方鸿渐的经历,揭示了当时知识
分子在婚姻和事业选择上的矛盾和困惑,以及他们逃避现实的态度。
- 社会俗与个人自由:小说通过方鸿渐和孟君岚的婚姻关系,
探讨了社会俗和个人自由之间的冲突,以及个人在社会压力下的选择。
- 爱情与婚姻:小说对爱情和婚姻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辩证,
呈现了不同类型的婚姻关系并引发了读者对爱情的反思。
以上是《围城》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整理,希望能对你的复习提
供一些帮助。
2018长沙中学生名著导读:围城《围城》名著导读一、故事梗概小说的主人公方鸿渐是江南某县一个乡绅的儿子,性格善良懦弱。
读大学时,他听从父命,与一位银行家的女儿周淑英订了婚。
怎奈未婚妻早逝,岳父便资助他在欧洲读了四年书。
留学期间,他生活散漫,学无所成,临回国之前,只得买了一个子虚乌有的假博士头衔来搪塞家人。
终于在回国的途中了。
尽管国难当头,可一批留学回国的男女仍大玩爱情游戏。
方鸿渐在留学回国的船上与性感放荡的鲍小姐有了一夜风流。
同船回国的女博士苏文纨又对他颇有垂青之意。
回到上海后,方鸿渐住在已逝的未婚妻家,但他出于礼貌去拜访了苏文纨。
于是,在苏家见到了苏文纨的表妹清纯女孩唐晓芙,并对其一见倾心,不断追求。
苏文纨知道后,恼羞成怒,将方鸿渐以往买假文凭、与鲍小姐鬼混等丑事添油加醋地告诉了唐晓芙,所以方鸿渐遭到唐晓芙的拒绝。
苏文纨的青梅竹马赵辛楣又对苏一往情深,他把方鸿渐当作情敌不断打击,但最终苏文纨还是嫁给别人。
方鸿渐恋爱失败后心灰意冷,和苏文纨的失意追求者赵辛楣成为好朋友,二人决定接受内地三闾大学的聘请。
一路上历经艰险,也遭遇无数趣事,好不辛苦地来到三闾大学,才发现这所大学帮派分立、勾心斗角,任教不易。
赵辛楣迷恋上了同事的年轻夫人,被迫辞职,去了重庆。
英语助教孙柔嘉有意于方鸿渐,而方鸿渐虽觉得自己不爱她,却又不愿她接受别人的追求,便稀里糊涂地对她产生了感情。
最后在成为学校帮派之争的牺牲品后,他与孙小姐一起离开三闾大学,返沪途中在香港与她成婚。
回沪后,方鸿渐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在一家报社做些杂活,但不久又失了业,夫妻二人又因为生活中的琐事争吵不休,他们都想按着自己的意志行事,结果经常发生冲突。
他们为了择职吵,为了亲戚吵,为了朋友吵,甚至无缘无故,为了随便一句话也要吵,有时更是互相把对方当作出气筒,终于导致无可避免的分手。
方鸿渐等人在城镇与学校、家庭的一座座“围城”间不断奔走、颠簸。
所以说,“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围城内外的儒林众生——《围城》《围城》故事梗概方鸿渐在欧洲留学四年换了三所大学,最后从爱尔兰骗子手中买了子虚乌有的克莱登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四年后与苏文纨乘同一条船回国。
同学的时候,苏文纨并没把方鸿渐放在眼里,她把自己的爱情看得太名贵了,身为女博士,她反觉得崇高的孤独,没人敢攀上来。
这次同船回国对方鸿渐的家世略有所知,人也不讨厌,似乎也有钱,已准备向方鸿渐示爱。
但因为稍微矜持了一点,方鸿渐竟被已有未婚夫的放荡的鲍小姐引诱了去。
苏小姐妒火中烧,骂他们无耻。
然而鲍小姐刚刚下船,她就马上打扮得袅袅婷婷来找方鸿渐。
回到上海,方鸿渐住在已去逝的未婚妻周淑英家。
周淑英的父亲是上海点金银行的经理,就是周家出钱让方鸿渐出国留学的。
周太太向方鸿渐打听苏小姐,并希望认他的太太为干女儿,这让方鸿渐很惊慌。
方鸿渐回到本县探望自己的父母,听说方家留洋的博士回来了,当地的校长想请方鸿渐为学生们做一次演讲,谁知方鸿渐竟对学生们大讲特讲起鸦片和梅毒来,这让校长很尴尬。
方鸿渐回到上海,出于礼貌去拜访苏文纨,在苏家认识了苏文纨的表妹唐晓芙和赵辛楣。
赵辛楣的父亲跟苏文纨的父亲是同僚,辛楣和文纨从小一起玩,辛楣对文纨一往情深,可苏文纨的心思却在方鸿渐身上,赵辛楣与方鸿渐初次见面,就产生醋意。
方鸿渐借看苏小姐为名去看唐晓芙,并暗中与唐晓芙恋爱。
而赵辛楣和“新派诗人”曹元朗却与他争风吃醋,苏文纨也希望借此来抬高自己的身价。
而赵辛楣也真的醋意大发,从不放过一任何个扫方鸿渐面子的机会。
在一次聚会上,故意将方鸿渐贯醉,让方鸿渐当着苏文纨的面出丑,苏小姐对方鸿渐表示关心,并送方鸿渐回家,这让赵辛楣感到很失望。
方鸿渐无意与赵辛楣为敌,因为他并不爱苏小姐,他爱的是轻漂亮、聪明活泼的唐晓芙。
苏小姐明白了这一切之后,恼羞成怒,将方鸿渐以往买假文凭、与鲍小姐鬼混等丑事添油加醋地告诉了唐晓芙。
唐晓芙退回了方鸿渐写给她的情书,并要方鸿渐把她的信也全部退回。
方鸿渐感到像从昏厥里醒过来,开始不住的心痛,就像因蜷曲而麻木的四肢,到伸直了血脉流通,就觉得刺痛。
方鸿渐在报馆里的差使没了,赵辛楣为了让他远离苏文纨,介绍他到三闾大学去任教,而三闾大学的校长高松年一再催赵辛楣到三闾大学任政治系主任,他被苏小姐拒绝后就答应了。
赵辛楣、方鸿渐、孙柔嘉、李梅亭四人费尽了周折终于到了三闾大学。
三闾大学是为了躲避战乱而重新组建的学校,学校只有一百五十八位学生,刚刚聘好的教授十之八九托故不来了。
因方鸿渐的学历中没有学位证书而被聘为中文系副教授。
在一次晚宴上听范小姐说陆子潇追求孙柔嘉,给孙小姐写了好多信。
这件事仿佛在复壁里咬东西的老鼠,拢乱了他,他想自己并未爱上孙小姐,何以不愿她跟陆子潇要好?孙小姐有她的可爱,不过她妩媚得不稳固,妩媚得勉强,不是真实的美丽。
孙柔嘉已有意于方鸿渐,故意就此事向方鸿渐请教处理办法。
方鸿渐对孙小姐虽然还只是朦朦胧胧有些好感,却下意识起了妒意,建议孙小姐将陆子潇的情书,不加任何答复地全部送还。
赵辛楣与中文系主任汪处厚的年轻太太有了越轨交往,而老校长高松年也对汪太太抱有非分之想,就向汪处厚揭发他们的私情,赵辛楣只得离开三闾大学。
他到了重庆进了国防委员会,颇为得意,比起出走时的狼狈,像换了一个人。
赵辛楣走后,方鸿渐也不想在三闾大学呆下去了,自己筹划着退掉高松年的聘书,并在信中痛痛快快地批评校政一下,借此发泄这一年来的气愤。
谁知他并未接到聘书,孙小姐倒是有聘约的,连薪水也升了一级。
孙柔嘉退掉聘书与方鸿渐一同离天三闾大学。
方鸿渐想从桂林坐飞机到香港,然后再回上海,写信让赵辛楣给他弄飞机票,赵辛楣回信说他母亲也要从重庆到香港。
方鸿渐与孙柔嘉在香港举行了婚礼,在香港遇到赵辛楣和苏文纨,而此时的苏文纨已是曹元朗的夫人了。
苏文纨怠慢了方鸿渐和孙柔嘉,孙柔嘉感到受了委屈,回到旅馆免不了与方鸿渐大吵一顿。
回到上海后,孙柔嘉不想立刻去婆家,要先回娘家,婆婆嫌孙柔嘉架子太大,不柔顺。
对她初次见面没有给公婆叩头也耿耿于怀,因而常常敲侧击、指桑骂槐地撩拨她和儿子的关系。
柔嘉有两个妯娌,本来矛盾重重,但有一次听见公公夸孙柔嘉是新式女性能自立的话,便马上把她认作共同的敌人,尽释前嫌,一致对外。
孙柔嘉做梦也想不到她成了妯娌二人的和平使者。
她们不仅背后对孙柔嘉挑剔诽谤,当面说话也常常暗藏机锋。
孙柔嘉和方鸿渐二人之间也总是争吵不断,他们都想按着自己的意志行事,结果经常发生冲突。
他们为了择职吵,为了亲戚吵,为了朋友吵,甚至无缘无故,为了随便一句话也要吵。
夫妻结合犹如冤家相逢,互相把对方当作出气筒。
柔嘉让鸿渐到她姑母的厂里去做事,而鸿渐想到重庆去找赵辛楣,两人为此事又大吵一顿,最后鸿渐离家出走。
一个人在大街上闲逛,最后还是决定回家与柔嘉和好,等他到家时发现柔嘉已经走了。
1.概述方鸿渐回国后的主要经历。
答:方鸿渐回国后,在上海周经理的银行工作,并与苏文纨、唐晓芙发生感情纠葛,但最终恋爱失败,与周家也变得冷淡,遂与赵辛楣等五人结伴到达三闾大学任教,但在学校内部的争斗和倾轧中到处碰壁,而与孙柔嘉越走越近;方鸿渐被解聘后,两人结婚回沪,期间争吵不断,最后终于分手。
2.方鸿渐、赵辛楣是小说中两位男主角,方鸿渐很懦弱,正直幽默又不乏小聪明,赵辛楣精明豁达又痴情义气。
请选择一个人物,简述他的一个故事。
答:①方鸿渐回国后,当地县立中学校长请他讲演“西方文化在中国历史上之影响及其检讨”,不料他匆忙之中忘了带讲稿。
面对台下满座的男女学生,他胡扯说西洋的东西只有两样在中国社会长存不灭,一件是鸦片,一件是梅毒,结果闹了一场大笑话。
(方鸿渐家乡演讲风波)②方鸿渐不通人情世故,还很天真。
听父母讲逃难的苦趣,便心中深怪两位弟妇不会领孩子,害二老受罪,却没想到老年人对孙儿的爱顾,是宁可受些罪也不肯放手不管的。
③方鸿渐有小聪明,从汪家相亲回来的路上,范小姐借手提包忘在汪家为由,想让赵辛楣单独陪她。
在赵辛楣为难之际,方鸿渐谎称自己也把帽子忘在了汪家,他回去一起取来,帮赵解了围。
④方鸿渐有民族气节和正义精神。
在他任职华美新闻社的时候,因为新闻社论激烈,受到租界当局的警告,又由于敌伪企图收买报社,总编王先生愤而辞职,方鸿渐也不顾妻子的反对也跟着辞职了。
⑤赵辛楣很精明。
早在去三间大学的船上,方鸿渐嘱托他为孙柔嘉向学校要旅费,并聊起了苏文纨时,发现孙柔嘉其实在船的拐角处坐着,回去赵辛楣就看穿了孙柔嘉的刁钻、装傻,警告方鸿渐小心。
⑥赵辛楣自小与苏文纨一起玩,又听算命相士说他有“贵宦之相”,苏小姐有官太太命,便认定苏文纨是自己的伴侣。
他开始把方鸿渐看作情敌处处针对,苏嫁人后,与方鸿渐同赴三闾大学任教,结果又因为与酷似苏文纨的汪太太一次不明不白的散步,而连夜离开三闾大学去往重庆。
3.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都是《围城》中的知识女性,苏文纨高傲狡黠,唐晓芙清纯率性,孙柔嘉城府深厚。
选择其中一个人物,简述她的一个故事。
答:①归国途中,鲍小姐走后,苏文纨和方鸿渐在船上一起吃水果。
方鸿渐被桃子汁糊了满脸,当掏出一团手帕准备擦脸的时候,她贡献出了自己的手帕。
在这之后,还帮方鸿渐做一些洗手帕、补袜子,缝钮扣之类的家务活儿,方鸿渐对此保持着戒心。
②唐晓芙诀别方鸿渐时,痛骂责罚方却又希望他能自我辩护,要撵方走却又想用“再会”挽住他,看方在马路对面淋雨心痛要请他回来,谁知就在那刻方开步走了,担忧方失神出事而打电话,一次打错号码,一次无人接听,最后终于接通却被误会是苏文纨而被方骂“好不要脸”,终大病一场。
③赵辛楣被迫离开学校后,孙柔嘉故作可怜说,“赵叔叔走了,只剩下我们两个人了”,又对方鸿渐说有人给她父亲写信造他们的谣。
恰逢李梅亭和陆子潇,她紧紧抓住了方鸿渐的右臂,求他的保护,造成他们已经是情人的假象。
事后又向方鸿渐道歉说刚才是因为慌张所致,不必当真。
4.简述方鸿渐、赵辛楣、苏文纨、唐晓芙之间的感情纠葛。
答:苏文纨和赵辛楣青梅竹马,赵对苏痴心一片,但苏不爱赵辛楣也不想嫁给他。
苏文纨喜欢方鸿渐,但方鸿渐喜欢苏的表妹唐晓芙,唐亦垂青于方。
后来方鸿渐终于鼓起勇气拒绝了苏文纨,却被苏挑拨离间失去了唐晓芙。
苏文纨下嫁曹元郎后,赵辛楣和方鸿渐两个失意之人一起离开了上海。
5.李梅亭、高松年、陆子潇都是三闾大学“伪学术圈子”的教授,热衷于追名逐利。
李梅亭贪财好色,高松年圆滑机变,陆子潇机心暗藏。
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简述他的一个故事。
答:①在前往三闾大学任教途中,李梅亭只关心他的大铁箱。
在自己因行李没到要原地等候,不能和其他四人一起去吉安领钱时,他激动地说出自己可以把箱子里的药在内地卖千把钱。
孙柔嘉生病,讨吃仁丹,他因担心封皮一拆卖不了钱,就给孙服下了已经开包的鱼肝油丸代替。
②高松年处事圆滑,在方鸿渐初到三闾大学时,通过一封自己没写方鸿渐也没收到的信,试探鸿渐是不是善办交涉的人,并以此步步为营,说信里已经说明方鸿渐开来的履历上没有学位,只能做讲师,但他可以不计较学位破格聘他为教授。
③陆子潇将各个系的教授副教授的等级都打听得一清二楚,而且从方鸿渐说漏嘴的一句话判断方鸿渐和韩学愈是克莱登大学的“校友”,便将此消息迅速传到韩学愈那儿,让他早早地提防方鸿渐。
6.方鸿渐和孙柔嘉争吵不断,争吵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
试举个引发二人发生争吵的直接事件。
答:在香港,方鸿渐和孙柔嘉偶遇苏文纨,苏文纨故意低声问赵辛楣:“这位方太太是不是还是那家什么银行钱庄?唉!我记性真坏——经理的小姐?”使鸿渐夫妇全听清了,脸同时发红。
又问孙柔嘉:“是在香港的,还是这一次从外国回来经过香港?”柔嘉只能承认并非“外国进口”,而是从“内地出口。
”这使柔嘉大受委屈,回去后与方大吵一架。
7.简述一个三闾大学的知识分子们丑态毕露的情节。
答:①三闾大学教授们谈起往日的荣光时,汪处厚夸大在南京的房产,陆子潇说在抗战前有三个女人抢着嫁他,李梅亭说在上海闸北“补筑”了一所洋房,方鸿渐也把沦陷区的故宅夸大了几倍,赵辛楣则夸大自己的仕途发展,都表现出十足的虚荣心。
②方鸿渐没有接到高松年的聘约后,连平日很疏远的同事也来忽然拜访,来探口气,但精神和说话里包含的惋惜,要送了才肯走,表现出知识分子特有的酸腐。
8.小说中借赵辛楣之口称方鸿渐“你不讨厌,可是全无用处”。
结合方鸿渐的经历说说你是如何理解的?答:①方鸿渐本性善良,颇有几分小聪明,还善于诡辩。
但是毫无主见,事业上处处依赖赵辛媚。
他进内地教书是辛楣介绍的,后来回上海找不着工作,又是辛楣把他弄进报馆当资料室主任,到最后穷途末路和太太闹翻,还是想着去重庆投靠赵辛楣。
②方鸿渐风流儒雅,招人喜爱,但爱情上屡屡受制于人。
除了追求唐晓芙时有主动外,在和鲍小姐、苏文纨、孙柔嘉的关系中,他始终是别人眼中的猎物。
鲍小姐的肉体诱惑,苏文纨的精神施压,以及孙柔嘉的暗使手腕,他一样都不能逃脱,最后终于被孙柔嘉设下的婚姻圈套所收服。